[精華]小學數學教案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能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正確地、合理地、靈活地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類推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相互交流、合作、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1、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2、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 電腦投影、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在上節課我們通過學習,已經知道了整數混合運算順序適用于小數,除此以外,還有哪些適用于小數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整數乘法運算定律適不適用于小數(教師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教學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師:誰來說說你們在整數乘法中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用定母表示。
生:乘法交換律:a·b=b·a,乘法結合律(a·b)·c=a·(b·c)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 (板書)
0.7×1.2=1.2×0.7
(0. 8×0.5)×0.4=0.8×(0.5×0.4)
(1. 4+3.6)×0.5=2.4×0.5+3.6×0.5
師:(手指算式)這些算式各說明了什么呢?
生1:第一行算式運用了整數乘法的交換律;
生2:第二行算式運用了整數乘法的結合律;
生3:第三行算式運用了整數乘法的分配律。
師: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這些算式說明了什么?
生4:說明了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2、教學怎樣運用乘法運算定律:
師:(板書)0.25×4.78×4
請同學們認真地觀察,看看這道題能不能用簡便方便計算,怎樣算簡便,請把你們的思路在小組里相互交流。
(學生觀察,思考,再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其中,共同研討)。讓學生在班級匯報交流。
(教師隨著學生的歸納板書:看、想、算)
師:現在請同學們用剛才總結的方法來計算這道題,看怎樣算簡便。
師:(板書)0.65×201
(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師參與,適時點撥、引導,然后學生計算,學生完成后,教師抽取代表性的作業,用電腦投影展示)。0.65×201
=0.65×(200+1)
=0.65×200+0.65×1
=130+0.65
=130.65
師:(能把你的解題思路說給同學們聽聽嗎?
生1:我先找特殊的數201,因為201可以寫成200+1,再把200和1分別與0.65相乘,運用乘法分配律計算的。
(教師邊說邊板書,分解后再簡算)
師:剛才,我們共同探討了兩種簡算技巧,有的同學還有許多簡算的技巧,同學們可以相互學習,請同學們再來看看下面兩道題,怎樣算合理簡便(讓學生獨立做)
(電腦投影出示)32×1.25 (4+2)×0.9
三、拓展練習
師:老師這里有三個數4、0.8、1.25請你們根據乘法的運算定律編式題,并說一說如何運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四、總結全課,反思體驗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請你運用正確合理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1、必做題:
(1) 102×0.45 (2)0.34×0.5×0.6 (3)1.25×0.7×0.8
(4)1.2×2.5×+0.8×2.5 (5)(0.8+0.2)×6.7
2、選做題
(1) 99×1.45 (2)99×1.45+1.45
(3)99×1.45+3×1.45-1.45×2 (4)99×1.45+2×1.45-1.45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獨立分析和解決用小數加減計算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并能正確處理小數加減計算過程中需要進位或退位的問題。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體驗估算,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的`加減法(有進位后退位)。
教學難點
1、小數加減法(有進位后退位)。
2、培養估算意識。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出示菜單:
(1)買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2)買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3)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貴多少元?
(4)買一份飯,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5)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二、講授新課
1、教學例題。
(1)出示課本情境圖。
(2)自己提出數學問題:
(3)列出算式。
(4)估一估,大約需要多少元郵資?
(5)探索計算方法。
1)讓學生自己探索方法:
第一種:把元化成角來計算。
第二種:按不同單位分別相加。
第三種:列豎式計算。
2、拓展練習。
(1)題:2包書的郵費相差多少元?
(1)列式:12.4—1.6=(元)
(2)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列豎式)
(3)交流計算方法、過程。
1)處理退位問題。
2)小數點對齊。反省自己在計算中是否注意到這些問題。
3)課堂小結。
由學生自己小結小數加減法計算(有進位或退位)的方法,及計算過程中注意的問題。
三、課堂活動
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要求他們在解答過程中,要自我提醒必須注意的問題。
3、小黑板作業。
四、鞏固練習
1、課內外作業。
課本第9頁“練一練”的第1題。(獨立例豎式完成,提醒注意的問題。)
2)選用作業。
五、作業設計
1、列豎式計算。
2、可樂的單價是1.8元.
果汁的單價是10.5元.
(1)兩種飲料各買一瓶,要多少元?
(2)買一瓶果汁比買一聽可樂貴多少元?
(3)買2聽可樂,一瓶果汁,15元夠嗎?
六、板書設計
寄書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1.6+12.4=(元)
列豎式計算:
教學后記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材內容:
本節課教學教科書第19的內容和20頁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園的情景圖提供了許多數學信息,借助情景讓學生理解意義進行計算,最后由學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數學信息,自己根據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材目的:
1、知識與能力:初步會從現實情境中收集數學信息,并能自己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簡單的問題。發展觀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模仿、聯想等學習方式,經歷游戲過程,并從中收集數學信息,提出問題。通過同伴的爭議和評論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
3、情感、態度、價值觀:從活動中感受數學知識的真實性和普遍性,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對數學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親近數學,嘗試用數學的眼光看身邊的事物。
重點難點:
能夠根據已知的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9分鐘)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捉迷藏游戲。通過觀看情境圖,傾聽發布的信息,產生聯想,并由聯想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板書課題(用數學)
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問題
(1)什么是用數學?
(2)為什么要學習用數學?
(3)學習用數學這節課在我們身邊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學習這節課能幫助我們解決哪些生活問題?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
(1)你能說一說圖上都說了些什么?
(2)怎樣用數學語言來說呢?
(3)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怎樣來提問呢?
(4)用加法計算怎樣問呢?
(5)用減法計算又該怎樣提問呢?
學生獨立探究以上幾個問題。
二、 解疑合探(19分鐘)
1、再次看圖并回答。剛才同學們回答的很好,觀察的很仔細!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藏著許多的數學問題你能試著提一提嗎?學生自愿回答,把有價值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2、學生匯報后,師重點強調:在13-6=7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求藏起來的人數的方法用總人數減捉住的人數。
3、出示丟手拍游戲。通過觀察、傾聽,思考信息組合與問題的提出。組內交流各自的信息組合角度和提出的問題,評論各種組合的正確性,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從三種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一是求總數;二、三是求部分。
玩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6個男同學。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幾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動。通過觀察和傾聽,初步學習收集背景資料中的數學信息,指名學生說: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獨立地根據信息提出問題,還差幾人沒有到?并完整地解決問題。
5、小組討論、交流。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既能提出加法問題,也能提出減法問題。
學生口頭解答所提問題。
6、反饋練習
觀察課本p20的熱鬧的小河邊。根據提出的3個問題,獨立觀察、分析和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然后組內交流、評議,也可自主選擇交流伙伴。重點在于讓每一位學生動起來,開展先知幫后知活動,既可讓先學會的學生有展示的'舞臺,也可以使弱一點的學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有17只小鳥,飛走了8只。還剩幾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還剩幾只?列式:15-9=6(只)
老師請個別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上解答。巡視中注意進行個別輔導。
如河里有13條小魚,游走了7條,還剩幾條魚?
13-7=6(條)
三、質疑再探(3分鐘)
回顧課前提出的問題是否解決,你又產生了哪些疑問?請提出來。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預設問題
1、怎樣能正確解答用數學的題目?
2、我們根據數學信息怎樣才能提出數學問題?
3、用加法計算的問題怎樣問呢?
4、用減法計算的問題該怎樣提問呢?
5、根據數學信息,怎樣提出多種問題?
四、運用拓展(9分鐘)
1.我當小老師。
讓學生根據本節所學知識自編題目。
2、猜一猜,算一算。(練習四的第2題)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列式計算后說一說單位名稱是什么?
每人寫15個大字,樂樂還要寫6個字,猜猜她寫了幾個?
每人寫15個大字,明明已經寫了7個,還要寫幾個字?
3、想一想,算一算。(練習四的第1題)
老師先出示圖,引導學生觀察,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左邊有7只兔,右邊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導學生選擇兩個相關的已知條件,提出一個問題。
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后匯報、交流。
4、全課總結。
(1)學生談學習收獲
師: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請說出來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師歸納總結
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教師再進行強調總結,引導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的認識。
板書設計:
用數學
1、玩丟手絹的有8個女同學,6個男同學。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學比男同學多幾人?(人)
答:女同學比男同學多2人。
2、13個同學玩捉米藏,這里有6個人,藏起來幾人?
13-6=7(人)
答:藏起來7人。
3、要有16人來踢球,現在來了9人。還有幾人沒來?
16-9=7(人)
答:還有7人沒來。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9~81頁,練習十八的第1題。
教學目的:
1.使同學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的意義,以和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使同學掌握十進制計數法。
教具準備:教師把教科書第80頁的整數和小數數位順序表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教師:“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小學階段學習了哪幾種數?”(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教師接從上到下的順序板書數的名稱。
教師:“今天我們復習與這些數有關的一些知識。”
一、自然數、整數的意義
教師:“什么樣的數是自然數?”(l、2、3……)在“自然數”后面板書。
“自然數可以表示什么?”(表示物體的個數。)
“最小的自然數是什么?”(l。)用彩色筆把“ 1”上色。
“最大的自然數是什么?”(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自然數的單位是什么?”(自然數的單位是1。)
“任何自然數都是由若干個1組成的。請說出下面幾個數各是由多少個1組成的。”教師在黑板上任意寫幾個自然數,如7、10、25、369、1997……
教師:“一個物體也沒有用什么數表示?”(用0表示。)教師板書“0”。
“自然數與0有什么關系?”(自然數都大于0。)教師在“自然數”后面板書“(大于0。)”
“按順序寫數時,0應寫在什么位置?”(寫在1的前面。)
教師:“我們在小學學的整數都包括什么數?”(自然數和0。)教師板書“整數”并用大括號把自然數和0括起來。
“假如說‘整數就是自然數和0’對不對?”(不對。)“為什么?”(因為整數中還包括比0小的整數。)假如同學說不好,教師可以說明:我們在小學學的整數包括自然數和0,到中學還要繼續學習比0小的整數。然后,教師在“0”的下面板書“……(小于0的。)”
綜合前面的教學過程,使同學看到如下板書形式。
整數 自然數:1、2、3、4(大于0的。)
……(小于0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本課時學習的是9加幾的進位加法,是學生用“湊十法”進行口算的開始,為了學好本課時的內容,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我在教案設計上突出了以下兩點:
1.重視新課前的鋪墊孕伏。
在學習新的知識之前,復習數的組成和10加幾,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使新舊知識間的過渡更加順暢。
2.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
實踐出真知,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擺小棒,可以使學生真切地感受“湊十法”的計算過程,從而在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正確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打好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棒若干根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復習題。
1.填一填。
2.在( )里填入適當的數。
( )+10=13 10+5=( )
10+( )=12 11=1+( )
14=10+( ) 17=10+( )
3.9和幾能湊成10呢?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的復習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師:勝利小學在開運動會,學校為了讓同學們增加能量,補充體力,讓后勤部給全校的同學每人發一盒飲料。
(1)提問:箱子里面有幾盒飲料?箱子外面有幾盒飲料?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2)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飲料,該怎樣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9+4)
(3)你會計算這道題嗎?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會很快算出答案。(板書:9加幾)
動手操作,探究算法
1.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9+4,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小棒擺出來。
2.組織學生班內交流,說說自己的算法。
預設 生1:我先擺9根小棒,再擺4根小棒,然后1根1根地數,一共是13根,即9加4等于13。
生2:我先擺9根小棒,然后接著往后數,數一個數擺1根小棒,數到13時正好擺了4根小棒,所以9加4等于13。
生3:我先擺9根小棒,再擺4根小棒,然后從4根小棒里拿出1根,與前面的9根小棒湊成10根,再加上其余3根是13根,所以9加4等于13。
生4:從9數到13。
師:同學們,你們可真會動腦筋,想了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最簡便呢?為什么?
3.小結:同學們的算法很多,都得出了正確答案,其中生3的算法更快捷、簡便,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究的“湊十法”。
4.課件演示“湊十法”,學生仔細觀看。
5.動手擺小棒,親身體會“湊十”的過程,然后填寫下面的思維圖。
6.總結“湊十法”。
(1)計算加法時,把其中的一個較小的加數分成兩部分,用其中的一部分與另一個加數相加湊成“十”,再與另一部分相加,這種方法就是“湊十法”。
(2)順口溜總結: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算得數。(學生齊說后同桌拍手說順口溜)
7.反饋練習:完成教材89頁“做一做”1題。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出算式的得數,加深了學生對“湊十法”的直觀認識,有助于學生理解計算方法。
實踐應用
完成教材90頁2、5題。
全課總結
在計算9加幾時,用“湊十法”可使計算變得簡便、快捷,希望同學們多加練習,把“湊十法”熟練地運用到計算當中。
布置作業
教材90頁1、3、4題。
板書設計
9加幾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正、反歸一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結構特征及解題關鍵。
2、初步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正、反歸一應用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歸一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會解答此類應用題。
教學難點
1、線段圖的畫法
2、檢驗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學習例3
(1)出示圖片(畫有5個書架,下面有一個問號),教師說:“學校想買5個書架,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錢嗎?想一想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產生疑問或說出需要先知道每個書架多少錢。)
(2)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圖片(畫有3 個書架,標出一共75元),教師說:“我告訴你買3個書架一共用了75元錢。現在你能解決了嗎?”
(3)個人試做,小組交流并匯報小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5個書架多少錢?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再求5個一共多少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進行點撥,并做主要的板書。)
(4)練習:教科書第107頁“做一做”。讓學生獨立解答,指名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學習例4
(1)出示例4:學校買了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2)小組先討論研究,再試著把它完成。
(3)小組間交流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4)“做一做”中的題目,讓學生獨立分析題目,并解答完成。
3、比較例3和例4,你覺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學生各抒已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小結:“遇到應用題,一定要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來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再解答。”
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出示圖片(練習二十四的第1、2題),讓學生獨立解答。
2、老師用IC卡給家里打電話,時間用了4分,正好花了2元8角錢。想一想,如果打電話時間用了6分,又會用去多少錢呢?(學生獨立思考)
“老師的IC卡里現在只有3元5角錢了,我必須在幾分內把話講完呢?
板書設計:
兩步應用題
(1)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 (2)先求每個書架多少錢?
75÷3=25(元) 75÷3=25(元)
5個書架多少錢? 200元能買幾個書架?
25×5=125(元) 200÷25=8(個)
答:買5個要用不著125元。 答:200元可以買8個書架。
歸總應用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2頁的例5及“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二十五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了解歸總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能夠正確地解答這種應用題。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結構特征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畫線段圖,并借助線段圖分析題中數量關系。
教具準備
投影片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領悟方法
1、學習例5(為了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理解、計算,將例題進行了改編)。
(1)教師說:“小華讀一本書,如果每天讀9頁,幾天可以讀完?”(學生各抒已見)。
(2)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告訴他們:“知道每天讀12頁,6天可以讀完。現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3)小組展開討論,并獨立列式試做。(教師注意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
(4)小組匯報自己的想法,教師點撥,小組間相互質疑問難。
(5)教師根據小組的匯報情況,邊小結邊進行必要的板書:
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 72÷9=8(天)
(6)讓學生根據分步算式,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2、改編例題,引出題目:(如果小華8天讀完,他每天讀幾頁?)
(1)學生獨立思考,并試著列式解答出來。
(2)請一名學生匯報。通過學生之間的質疑問難,教師根據出現的情況,及時進行小結:要求每天讀幾頁?首先知道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遇到問題,一定要分析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
3、比較例題和改編的問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相同點:都是先求這本書的總頁數。不同點:例題是求幾天讀完,改編后的問題是求每天讀幾頁。
4、教科書第112頁“做一做‘的第2題和例5,讓學生獨立完成。
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做練習二十五的第1題。
讓學生認真讀題,獨立完成,并找出兩個小題的異同點。
2、教師:小林從家往學校走,每分走100米,需要用8分走到學校。如果每分走80米,你知道需要用幾分走到嗎?
讓學生說一說想法,然后獨立列式解答。
3、做練習二十五的第3、4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做完后,集體訂正。
三、課堂小結
通過師生交流,突出兩步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兩步應用題
(1)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2)先求這本書一共多少頁?
12×6=72(頁) 12×6=72(頁)
再求幾天能讀完? 再求每天讀幾頁?
72÷9=8(天) 72÷8=9(頁)
答:8天可以讀完。 答:每天讀9頁。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分析:
教材首先讓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這一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接著,教材指出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的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感悟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量一量我們的課桌面有多長。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質疑:為什么大家得到的結果不一樣?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的測量結果相同呢?(用同一種測量工具)看來,只有在測量時使用同一種測量工具,才能得到相同的測量結果。你知道生活中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嗎?(課件出示:尺子)對了,尺子就是生活中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二、嘗試感悟,探索新知。
1、認識尺子。
請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細觀察,尺子有些什么?
師小結:尺子上都有長短不同的線(刻度線),都有一些不同的數字,0刻度,還有cm兩個英文字母。其實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做單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2、認識1厘米。
(1)尺上指
1厘米有多長呢?誰來猜一猜。(點擊課件,出示“1厘米”) 生:從0到1。
師:對了,這就是1厘米。(課件出示)除了這一段,你還能找到哪段也是1厘米嗎?
師:(小結)我們把每相鄰兩個數之間的距離叫做一大格,(板書:1大格)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板書:1厘米)也可以寫作1㎝(板書:1㎝)。
其實,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這個我們以后來認識。
(2)用手比
請小朋友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指給同桌看。
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比劃得正確嗎?用尺子去檢驗一下。
輕輕地把尺子移開,手指不要動,觀察比好的1厘米,你感覺怎么樣?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把它記在腦子里了嗎?
(3)生活中找
睜開你的眼睛,找一找我們生活中有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嗎?
師:現在,老師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注意聽清楚,這個圖釘的長大約是1厘米。我們的食指寬度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說一句話嗎?學生說一句獎勵一個貼畫。(田字格的邊長,橡皮的厚度,數學書的厚度,文具盒的厚度--)
3、認識幾厘米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嗎?3厘米呢?4厘米?
學生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長度,教師巡視指導。歸納出: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板書)
4、學習用厘米量。
(1) 先讓學生嘗試自己量一量一根小棒有多長。讓學生說出答案。
師:究竟誰量得對呢?請同學們來看看老師量的。 (2)教師邊示范邊講解:“量時,先把小棒放平,使尺的0刻度對準小棒的左端,再看小棒的右端對著尺上的刻度幾,這根小棒就是幾厘米。現在這根小棒的右端對著5,那么它就是5厘米長。”
(3)學生再用正確的方法測量一次。
(4)判斷。
課件同步,出示幾種不同的測量方法,包括正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那種測量方法對。
(5)小結: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板書)
三、練習
四、總結師: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五、板書
認識厘米
從0刻度到1刻度的長度是1厘米。
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7-13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