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數學教案五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實物、圖卡等操作的基礎上,探索并理解5的分合,并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
2.嘗試用不同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并嘗試按序排列并記錄。
活動準備
1.5的分法(三種規律)
2.幼兒操作紙5的分合
3.操作材料:
(1)分圓片:圓片,分類盒鉛筆;
(2)翻圓片:圓片,鉛筆。
(2)分珠子:串珠板、鉛筆。
(3)分花生:花生,分類盒。
活動過程
1.第一關:復習游戲“碰球”:3、4的組成
“今天我們來玩沖關游戲,聽好了,第一關:復習3、4的組成。”
“沖關成功的.,我們一起“耶——”表揚他,說錯的,我們給他加加油!”
2.第二關,自主探索學習5的組成。
(1)出示空白的分合式,介紹探索要求:
“我們已經學習了2、3、4的分成,今天的第二關就是:你們根據老師的要求,自己探索5的分成。”
①第一組:翻花片,記錄5的分成。
②第二組:分珠子,并記錄5的分成。
③第三組:分花生,記錄5的分成。
④第四組:分圓片,并記錄5的分成。
(2)要求:小朋友分一次記錄一次,記錄好后請把你所用的材料放回籃子。
(3)幼兒自主探索5的分成。
(4)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分法,教師及時并出示相應規律的分成,并一起讀一讀。提問:你用的什么規律?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三種規律的方法:遞增規律、遞減規律、交換規律。有規律的分法和記錄方式能讓我們比較容易記住5的分成。
3.第三關:實踐驗證,鞏固并用所學到的方式再次進行5的分成。
“第二關,你們都通過了,那我們一起來挑戰第三關啦!老師準備了一份種子,總共有5顆,請你們把這些種子也分成兩份,可以用劃線的方法來記錄,但是有個要求要用你剛才沒有用過的方法進行記錄。闖關成功后到老師這里領取小貼花一顆。開始挑戰!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購買禮物這一活動,初步嘗試合理安排錢幣的方法。
2、體驗購物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卡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新年馬上就要到了,熊貓奶奶邀請我們去做客。
2、銀行取錢,交代要求:領的錢要拼成四種圖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四種圖形的顏色要不一樣、兩半圖形上的'數字要合成10
3、購買禮物
4、交流分享:你買了什么禮物,為什么買這份禮物?一共用了多少錢?
5、師總結: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錢幣,有多少錢用多少錢,不要超支。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互相商量一下,看看自己有什么打算。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感知球體、圓柱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特征。
2.能嘗試按圖紙制作立體紙盒。
二、活動準備
1.球體、圓柱體積木、長方體,易拉罐、乒乓球等實物若干。
2.自制圖形紙若干、剪刀、膠帶、漿糊等。
三、活動過程
1.觀察比較球體與圓柱體,感知圖形的特征。
(1)出示球體與圓柱體。讓幼兒通過滾動實驗,感知兩個形體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很有趣的圖形,是什么圖形呢?有誰認識嗎?它們有什么地方一樣,又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呢?
(2)師小結:不管從哪邊看,球體都是圓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滾動,叫球體。看起來像柱子,從上向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并且兩個圓一樣大,叫圓柱體。
(3)進行游戲:看誰找得對。
請幼兒找一找老師提供的物體中有哪些東西是球體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的。
師:現在請你們來找一找球體和圓柱體,找到后請你大聲說出這個物體是球體還是圓柱體。
2.認識長方體,并嘗試根據圖紙制作禮物盒。
(1)出示一個長方體紙盒,先認識長方體,再請幼兒將盒子拆開,仔細觀察長方體的構造圖,引導幼兒發現折痕。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圖形,這個圖形的名字叫做長方體,那么它是怎么組合而成的呢?從盒子來看,看的不清楚,我們一起來把紙盒拆開來看一看,好么?
(2)將拆開的紙盒還原,進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體紙盒。
3.根據圖形紙,自己制作長方形紙盒。
師: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美麗的圖形紙,讓我們一起來跟著這些圖形紙制作一個漂亮的紙盒吧。
4.裝禮物:互相欣賞禮物盒并裝禮物。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 學習按圖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系及學習列出算式。
2. 理解加法題中用“一共”表示合起來,減法題中用“還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進一步理解“+”、“-”、“=”的含義。
3. 在活動中體現游戲的愉悅,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按圖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系及學習列出算式。
難點:理解加法題中用“一共”表示合起來,減法題中用“還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進一步理解“+”、“-”、“=”的含義。
三,活動準備:
課件: 背景圖六幅(加法三幅、減法三幅)、磁性教具若干、數字卡、操作單
四,活動過程:
(一)學習 6 以內加法看圖列式 。
1. 教師出示三幅背景圖:(第一幅圖, 河里 有4 只青蛙 ;第二幅圖, 樹上 有 6 只 猴子 ;第三幅圖,草地上有 8 只兔子 、9只小狗、9塊蛋糕、河里游8只小鴨 )請幼兒觀察。
教師: 河里 有 3 只 青蛙 ,又來了 1 只 青蛙 , 河里一共 來了幾只 青蛙 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
2. 幼兒用實物進行操作。
教師: 3 只 青蛙我們可以用數字幾 來表示呢? 1只青蛙 我們用 數字幾 來表示呢?第三幅圖草地上有幾只兔子呢?用幾個圓片表示?
3. 教師:誰來用三句話把這三幅圖講出來。
4. 嘗試用算式記錄這三幅圖。
(1)引導幼兒討論:你能用算式記錄這三幅圖嗎?
(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算式,教師用數字和運算符號進行記錄0.4 + 2 = 6
幫助幼兒理解“+”、“=”以及數字在算式中的意義。(將兩個部分數合起來算總數用加法。)
教師出示:“4 + 2 = 6”,這道算式表示的是什么事情呢?
數字4、2、6各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4 只猴子 ,2表示2 只猴子 ,6表示一共有6只 猴子 )“+、=”各表示什么意思?(加號就是合起來的意思,等于號表示兩邊的數量一樣多。)
(二)學習8以內的'加法看圖列式。
1, 出示小老鼠買面包圈的三幅圖,請幼兒觀察。
師:小老鼠去給大老虎買面包圈當點心,我們看看它買了幾個面包圈。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并說說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小老鼠買了3個面包圈;第2幅圖——小老鼠又買了5個面包圈;第3幅圖——小老鼠一共買了8個面包圈。再一次引導幼兒理解“一共”表示把兩次買的面包圈合起來的意思。
2.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買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加法算式。
3, 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字與符號的意思,判斷算式是否正確。
(三)學習6以內的減法看圖列式。
1. 出示大老虎吃點心的圖,請幼兒觀察。
教師:大老虎可喜歡這個點心啦,瞧它吃得多開心。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大老虎有6個面包圈;第二幅圖——大老虎吃了3個面包圈;第三幅圖——大老虎還剩下3個面包圈。引導幼兒了解“還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減法算式。
3, 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字和符號的意思。
教師出示:“6-3 = 3”,這道算式是怎樣表示圖上的事情的?
(6是老虎有6個面包圈,“—”表示吃掉了,3表示3個面包圈,“=”表示還剩下,3表示3個面包圈)
4. 師幼討論:減號后面的3和等號后面的3表示的意思一樣嗎?(幫助幼兒明確“減號”后面的3表示的是第二幅圖上老虎吃了的3個面包圈,“等號”后面的3表示的是第三幅圖上還剩下的3個面包圈。雖然都是數字3,但它們表示的意思是不相同的)。
(四)幼兒完成操做單,教師循回指導。
1, 看圖列算式。
教師:用每排的三幅圖編一道應用題,并在記錄單上列出相應的算式。
2. 分分合合
教師:在每橫排的空格中填上一部分點子,使每一橫排的點子數目都是5,并記錄在后面的空格中。
給蘿卜涂顏色
教師:數一數每一排有幾個蘿卜,給每排一部分蘿卜涂色,使每一排有顏色的蘿卜數目都不相同,并將結果記錄在后面的空格中。
(五)教師講評,幼兒操作中存在的問題。
四,延伸活動:
未完成“分分合合”和“給蘿卜涂顏色”的操作單在區域活動中完成。
大班數學 “ 看圖列算式 ”教學反思
看圖編應用題是大班幼兒必須掌握的知識點,更是鍛煉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在活動中,教師出示圖片,很容易激發幼兒的思維興趣,引起他們的聯想。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分析,綜合思維過程,不僅可以使幼兒達到真正理解題意的目的,同時也促進了幼兒的初步的分析、綜合能力的提高。事實上,幼兒馬上能異口同聲地把答案喊出來。在創編應用題時,幼兒基本上采用了:“原來有,后來又來了”這個模式,但在最后一句問題時,有的幼兒在創編時往往把答案也編進了應用題中,需教師不斷地提醒,大部分幼兒都能獨立完成創編這個環節,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同時也希望家長多鼓勵幼兒在生活中創編應用題,怎樣不僅能提高幼兒編應用題的能力,同時幼兒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很好的鍛煉。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學習推理,會對事件的可能性做出相應判斷,并能說明理由。
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準備:
摸球抽獎工具(1個摸袋、9個橙色乒乓球、1個白色乒乓球)、轉盤抽獎工具各1套,依據2個游戲設計的統計紙和與統計紙相配對的色筆各一套,2種糖果獎品,已裁好的圓形卡紙人手1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好奇
教師鼓勵孩子根據過去的生活經驗回答問題:你們玩過抽獎游戲嗎,是怎么玩的?老師昨天也玩了3次,總是拿不到獎。今天我們也來玩兩個抽獎游戲,找找為什么總拿不到獎的原因,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二、游戲進入學習
游戲一:轉轉盤
教師出示轉盤:這是轉盤,觀察一下,上面有幾種顏色?想一想,轉盤停止轉動后,指針可能會指在哪里?(如果幼兒只說停在某一種顏色上,繼續追問:能肯定嗎?那應該怎么說?教師再引導孩子用“可能”推斷游戲結果,如轉盤停止轉動后,指針可能會指著紅色。可能會指著黃色,還可能會指著藍色。) 教師:是不是真的會出現這些情況?請A組10個小朋友輪流撥動轉盤試試看。每個人只轉1次,注意觀察每一次轉動停止后,指針指在哪里?(教師在統計表上幫助記錄。) 教師引導孩子觀察統計表并討論:轉盤停止轉動后,指針曾經指過哪里?指著哪里的機會最多,為什么? 幼兒:因為黃色在圓盤上占得地方多。所以指著它的可能性就大
游戲二:摸球
教師出示摸袋:這個游戲的名字叫摸球。魔術袋里有許多乒乓球,摸出白球有獎,摸出黃球沒獎。待會兒B組10個小朋友一個一個依次上來摸球,摸球后請在色球下面的`豎線上畫上相應顏色的圓圈。(幼兒依次玩摸球游戲,并記錄游戲結果。)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統計表:讓我們看看有多少人的夢想能成真。
教師用油筆把統計結果寫在橫線上,如果有孩子夢想成真,則請獲獎孩子原地起立接受大家的祝賀。
教師引導孩子討論:為什么這么多人摸出黃球,卻這么少的人摸到白球?(引導孩子用“可能”一詞對摸獎結果作各種各樣的猜測)
教師:是不是你們猜想的這樣呢?我們一起把魔術袋中的乒乓球倒進透明的容器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幼兒通過觀察驗證自己之前的猜測:黃色球多,白球少。
三、制作并檢驗
教師:“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幼兒園打算在游園活動當天設置兩個個轉轉盤拿禮物的抽獎活動:一個是文具轉轉轉,另一個是水果轉轉轉。文具轉轉轉設3個獎項: 1個文具盒, 1支鉛筆, 1塊橡皮。水果轉轉轉也設了3個獎: 1個大西瓜, 1串葡萄, 1個蘋果。想不想動手試試?那我們一起到美工區,親自設計一個好嗎?在設計轉盤前,先聽老師講清要求:
1、先要在盤子里選好材料,想想你設計的轉盤是文具類的還是水果類,然后再進行操作。
2、轉盤應該分幾塊?這幾塊分別代表哪些獎項?應該怎樣分配這些獎項的范圍我們的愿望才能實現?
3、最后,用膠棒時,一定要講衛生,不要把膠棒蹭到外面。
幼兒自由操作,教師指導并分別了解孩子的意愿是否和設計、制作情況一致。請幼兒介紹作品,并說說設計思路,其他小朋友判斷作品效果與設計意愿是否相符。
四、總結揭開謎團
教師:今天玩了兩個抽獎游戲,你們自己也設計了抽獎工具,現在都知道為什么總是抽不到大獎了吧?(引導幼兒總結,并指出這不是“運氣”的問題,而是設計的問題。)
活動延伸
教師:你們今天玩得開心嗎?老師把這兩套抽獎玩具和你們設計的轉盤都投放到科學區域中,下午區域活動時,大家再繼續來玩,好嗎?
活動反思: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學目標的要求,我設計了這節活動課,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氣氛很濃,在最后的環節親自動手設計了轉盤,并向同伴介紹了自己的轉盤,目標完成很好。
不足之處:有的幼兒在設計的過程中,不能獨立完成,動手能力不是很好,還有的幼兒口語表達能力不是很好。在今后的區域活動多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讓其均衡發展。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幼師數學教案02-14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13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數學教案:小矮人上樓梯_大班數學教案07-08
有關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9-13
大班數學教案通用09-08
大班數學教案:青蛙03-23
大班蒙氏數學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