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09 10:05:56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4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4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材說明

  教材首先提出圓面積的概念,接著提出如何把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計算面積的問題。把未知的問題轉化成已知的問題,是常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學生在學習求直線圖形面積時,已經用過這種方法。因此,教材中采取直接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又一次讓學生了解用這種數學思想和方法來解決新的較復雜的問題。教材采用實驗的方法,把圓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使學生看到把圓分別分割成16、32等份,分割的份數越多,拼得的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形。然后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S=r2。這里涉及了數學中常用的逐步逼近的方法,就是采取某種方法,使一個近似的圖形(或式子)逐步逼近精確的圖形(或式子)。

  這部分內容教材中安排了三道例題。例3是已知半徑求圓的面積。例4是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要先求出半徑,再求圓的面積。例5是求環形的面積,教材通過插圖幫助學生理解求環形的面積是從大圓面積中減去小圓面積。然后再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找到簡便的算法為3.14(152-102)。做一做中的題目跟例題有差異,但思想方法仍是從一個大的圖形的面積中減去一個小的圖形的面積。由于環形問題比較復雜,教材中只通過一個例題向學生簡單介紹一下,不作更多的要求。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經常要用到求圓的面積,練習中安排了已知半徑、直徑或圓的周長求圓面積的題目;還安排了一些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和實習作業,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以用2課時進行教學,教學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例3、例4、例5,完成練習二十四。

  2.教學圓的面積的含義時,可以先讓學生回憶已學過的圖形的面積的含義,并進行分析對比,使學生認識到它們的共同點。

  3.教學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之前,先要引導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分析、對比各個公式推導過程的共同點,以及由于圖形不同而產生的不同點。使學生領會到將一個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從而推導出這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不同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過程和方法會有不同之處。

  4.教學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時,可以讓學生預先準備好一些圓形做學具。

  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按照教材上的圖,將圓16等分、剪開后,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教師還可以用教具將圓分成24等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然后,把每一份再2等分,剪開后,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教師可以直接用把圓分成32等分的教具拼成一個長方形。最后,把拼成的圖形加以比較,使學生看到,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會越細,拼成的圖形就會越近似于長方形。由于在拼接的過程中,圖形的面積沒有發生變化,也就是圓的面積等于這個拼成的近似長方形的面積。接著,教師在拼成近似長方形的旁邊畫一個長方形,并指出如果份數分得越細,拼成的近似長方形就越接近長方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比較長方形的長與寬跟原來的圓的半徑與周長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自己看出: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周長的一半,即C/2=2r/2=r,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半徑r。因此,長方形的面積=長寬=r,圓的面積等于長方形的面積,所以圓的面積=r=r2。

  5.教學例3時,列成式子3.1442后,要向學生指出,必須先算平方,后算乘法。

  6.教學例4時,要啟發學生想:計算圓的面積需要什么條件?題目中給了什么條件?怎樣將題目中的已知條件轉化成求圓面積所需要的條件?因為題目中給出的條件是圓的周長,要按照公式C=2r,先求出半徑r,列式為:18.843.142;再利用公式S=r2,讓學生自己求出圓的面積。運算中要注意單位名稱,r用長度單位,S用面積單位,防止混淆。

  7.學生在學過圓的面積以后,往往容易把計算圓的面積與周長混淆。教學中除加強圓周長和圓面積這兩個不同概念的教學以外,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結合做一做引導學生進行辨別,分清以下幾點:

  ①圓的面積是指圓所圍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圓的周長是指圓一周的長度;

  ②求圓面積的公式是S=r2,求圓周長的公式是C=d或C=2r;

  ③計算圓面積用面積單位,計算圓周長用長度單位。

  8.教學例5時,教師要根據題意準備實物或教具(一個圓中間可以取出一個同圓心的小圓),通過演示,使學生明確,求環形面積就是從大圓面積中減去小圓面積。因此,分步計算都是先分別求出大圓面積和小圓面積,再求出環形的面積。當要求列綜合算式時,就可以得到簡便算法為3.14(152-102)。例5后面做一做中的習題,跟例5基本類似。通過這道題的計算,要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計算這類環形面積的方法,一般是從大圓的面積中減去小圓的面積。

  9.關于練習二十四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第2題中,有已知直徑求圓面積的題目。解答時,先求出半徑r,再計算圓面積。

  第6題,是求一個數的平方的口算練習。掌握常用的平方計算,對提高計算圓面積的速度有幫助。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10以內數的平方練習。要著重指導學生練習整十數的平方,如402是4040=1600,而不是402。

  第7、8題,是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先要由圓的周長求出圓的半徑,再求圓的面積。

  第9題,是實習作業,先讓學生討論測量的方法。測量時一般用繩子在齊胸脯處圍樹干一周,就是樹干橫截面的周長,取得數據后再計算橫截面的面積。

  第14*題,借助圖形使學生直觀認識到,在一個正方形里,當直徑等于正方形的邊長時,畫的圓最大。具體到這道題,就是當要剪下的圓的直徑等于正方形鐵皮的邊長時,才能剪下一個最大的圓。因此,我們可以算出最大的圓的面積是: S圓=r2=25=78.5(平方厘米)而正方形的面積是:S正方形=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剩下的鐵皮的面積是:100-78.5=21.5(平方厘米)從而可以得出:剩下的鐵皮的面積大約占原來正方形面積的1/5。

  第15*題,是求組合圖形面積的練習。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首先分析圖形的組合情況,判斷所求的圖形是由哪個圖形加上(或者減去)哪個圖形得到的,然后進行計算。如圖所示,該圖可以看作由1個正方形和4個1/4圓組成的,所以該圖形的面積是1個正方形的面積與1個整圓面積的和(這個圓的半徑等于正方形的邊長)。第16*題,要先求圓的半徑和正方形的邊長,再求出面積進行比較。這里包含一個數學性質,即在邊長相同的條件下,所圍成的圖形中圓的面積最大。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8、7、6加幾

  教學目標:

  1、在游公園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計算方法,并能靈活口算。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養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遷移推理的能力,優化算法。

  3、激發學習興趣,感到想學、樂學、會學。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養成遷移推理的能力。

  教學準備:每人一個十只裝的針劑藥盒、小棒學具、答題卡、練習紙,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轉盤各3個。

  教學設計說明:

  本小節的教學分兩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幾的口算,這部分教學的關鍵是掌握口算方法,能靈活口算。在設計時,通過教學環節逐層深入,讓學生感受到“多中求異,同中求優”。如,玩“轉轉盤”游戲中體會到“湊十法”的便捷,緊接著“動動腦”中感受到依據題目的不同選擇靈活的方法優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學比較枯燥,在設計時通過生動活潑的練習形式,激發口算的興趣,同時熟練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數學”,這部分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①充分運用情境圖讓學生學數學用數學;②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意,體驗相同的`問題,觀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會不同;③在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搜集信息資料的手段。

  教學過程:

  一、 創設問題情境

  小紅出了一題考考你們:9+5=

  重點突出“湊十法”想的過程。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紅和朋友一起去兒童公園玩,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課件動態出示課本第103頁買票的情境圖,)。

  你能提出了什么數學問題?(估計學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買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講8、7、6加幾(初步感知計算方法)

  1、教學8+5。

  (1)小組內討論:怎樣能夠最快地知道得數。互相說一說,再把思路寫在答題卡上。有困難的可借助針劑藥盒。(教師參加小組討論。)

  (2)學生匯報,口算方法可以多樣,重點突出“湊十法”,指名回答。

  8+5=13 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結: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同學們真了不起!

  2、小比賽:轉轉盤(教學例2——突出湊十法的優越性)

  1、教學7加幾和6加幾,初感湊十法的好處

  (1)你們看一片綠油油的大草地,花兒在向我們點頭,鳥兒在向我們微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你能從這幅圖里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怎樣解決?

  天空上有7只小鳥,又飛來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草地上一邊有6朵花,另一邊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書列式:7+5 6+5

  (2)現在請你用最快的方法計算出7+5和6+5。

  (3)請同學介紹口算方法。

  7+5=12 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 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結:看來湊十法不僅能算9加幾,還能算8、7、6加幾。

  (二)、教學8、7、6加幾

  1、小組合作玩轉轉盤。(限時8分鐘)

  玩法:轉盤中間和四周都有一些數,轉動圓盤,轉到幾,先說出算式,并寫在卡片上,再口算出得數。比比哪個小組算得又快又多。

  (1)轉盤有:

  3 4

  9 5

  8+

  8 6

  7

  4 5

  9 5 6

  7+ 9 6+

  8 6 7

  7 8

  (2)寫得又多又快的小組進行匯報得數(只要求說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計算方法),

  (3)說說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準。

  3、動動腦(教學例3)

  (1)計算8+9可以用湊十法,你還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嗎?由學生們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點介紹計算方法③,當兩個加數一樣時,可以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嗎?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課本第104頁,第1題

  2、說一說,算一算

  課本第104頁,第2題

  3、坐火車

  每人手中有一張車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對了車票上的三個算式才能上車。然后根據你車票上的得數對號上車(分別有15、14、13和12四列火車)。教師在8、7、6加幾中各抽一題說說怎樣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兩根胡蘿卜,小灰兔呢?

  學生游戲,設 “智慧星”,教師巡視指導。

  五、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8加幾、7加幾和6加幾”,計算時用了什么辦法?

  (湊十法;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1.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所以一開始創設了跳高和跳遠比賽的生活情境,使學生馬上投入到學習中來,在這個具體的情境中,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2.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空間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

  在學習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的原則,以學生合作探究為主線,并借助一些圖示,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數數位順序表 直尺

  教學過程

  ⊙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教材9頁例題情境圖。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獲取數學信息。

  師:運動會上學生們正在進行跳高和跳遠比賽,讓我們去看看吧。說一說你們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

  師: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 生1:誰跳得高?

  生2:誰跳得最遠?

  ……

  師:下面請同學們來當小裁判,評出誰是第一名。(板書課題:比大小)

  設計意圖:通過例題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引發學生思考,從而使學生有了主動學習的熱情,并且初步感知了小數有大有小,體會比較小數大小在生活中的`意義。

  ⊙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學習比較整數部分是“0”的兩個小數的大小。

  (1)大膽猜測。

  師:在跳高比賽中,王紅跳了0.69米,李娜跳了0.8米。她們誰跳得高一些呢?

  (生各抒己見)

  (2)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師:你們都認為李娜跳得高一些,你們是怎么想的?在小組內說一說你這樣比較的理由。(學生討論、交流后匯報比較的方法)

  方法一 單位換算比較大小。因為0.69米=6分米9厘米,0.8米=8分米,8分米大于6分米9厘米,所以0.8>0.69。

  方法二 根據小數的意義比較。因為0.69是69個0.01,0.8是80個0.01,80>69,所以0.8>0.69。

  方法三 化成分數比較。因為0.69=,0.8=0.80=,>,所以0.8>0.69。

  方法四 畫圖比較。(畫教材9頁中間的小數直觀圖)通過畫圖就可以知道0.8>0.69。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

  2.學習比較三個小數的大小的方法。(課件出示教材9頁例題情境圖及跳遠成績表)

  師:誰跳得最遠?

  (學生討論交流后,匯報比較的方法)

  師:用單位換算和畫圖的方法雖然容易理解,但是操作起來很麻煩,有沒有更簡捷的比較方法呢?

  (課件出示小數數位順序表)

  借助小數數位順序表,師生共同明確2.97,3.13,3.08的整數部分分別是2,3,3,所以可以先判斷出最小的是2.97,要比較3.13和3.08的大小,應該看它們的十分位,3.13十分位上的數是1,3.08十分位上的數是0,因為01,所以3.13大。

  師:可不可以用數線上的點來比較呢?(學生利用數線上的點來表示數的位置,然后比較大小)

  師:你們能將這三名同學的成績按順序排列起來嗎?你們認為應該按怎樣的順序來排?為什么?(出示課堂活動卡,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反饋)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社義務教育教科書第六冊第三單元。

  設計思路:

  本節課要通過一道道練習題的精心設計,來體現以下特點:

  一、營造人文的課堂環境。

  課堂教學只要以人為本,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本人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增強成功的體驗,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平均數問題的理解進行闡釋,使教學活動真正面向全體,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另外,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學習感受,不以教師權威壓制學生的思維,而是積極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問題,使學生敢想、敢說、敢質疑,做到課堂教學體現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發展學生、激勵學生,從而提高人的教育原則。

  二、深刻的思維引領。

  本人在練習課教學中呈現的練習題,只要針對學生在學習求平均數問題過程中極易出錯的典型問題為著眼點,把學生學習中的“模糊點”,常犯錯誤有意識引進課堂。讓學生的思維火花在探究交流中碰撞,使之明確錯因,并主動糾錯。然后,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通過合理的習題進行深度挖掘,舉一反三,對學生思維進行深刻、逆向性、批判性的指導和滲透。這樣的課堂設計會因習題的多元化而倍顯生動精彩,使學生感到一股濃濃的數學味,體驗到思維的快感,抵制錯源,享受課堂師生的平等交流的快樂,從而更加樂于學習數學。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2、通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節約資源和環保教育。

  重點、難點:

  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利用有關平均數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平均數的定義

  2、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課堂練習:

  (一)基本訓練

  師:我們已經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看一道習題。

  1、判斷:

  ⑴小華所在班級平均身高131厘米,小明所在班級平均身高135厘米,所以小華比小明矮。( )

  ⑵全體同學為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12元,李潔同學可能捐了15元( )

  ⑶小明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平均成績是93分,小明的語文成績是93分。( )

  2、小麗家這一星期用塑料袋情況如下圖:

  看圖填空:

  ⑴圖中每格代表( );

  ⑵用塑料袋最少的是( );

  ⑶平均每天用塑料袋( );

  ⑷你的建議是( )。

  3、以小組為單位(6人一組)統計你家上個月用水情況,制成統計圖:

  姓名合計

  用水量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匯報后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教育。

  (二)拓展訓練:(課件出示)

  1、一個小組有7個同學,他們的.體重分別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求這個小組的平均體重是多少千克?

  2、商店買來5筐蘋果,第一筐重38千克,第一筐重39千克,第一筐重43千克,第一筐重34千克,第一筐重36千克,求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

  3、哪一組的成績好?

  4、選擇題:想一想:下面哪個列式才對?

  5、小麗期末考試中三門的平均成績是96分,其中語文是89分,英語是100分,她的數學成績是多少?

  6、小華期末考試中四門的平均成績是92分,其中語文是96分,科學和英語都是87分,他的數學考了多少分?

  7、小芳有36本書,小麗有22本書。小芳送幾本書給小麗,他們兩人的書就同樣多?

  三、練習小結。

  四、作業

  1、復習課本第42、43頁的內容。

  2、做課本第45頁的第5題。

  3、收集資料: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及作用。

  附板書設計:

  求平均數的練習課

  (一)平均數的定義: 幾個不相等數-----→相等的數

  (求平均數)

  1、移多補少

  2、計算方法:

  (1)先求出總數----→ 把各個部分數加起來。

  (2)再求平均數----→ 總數÷份數=平均數

  (二)平均數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

  總數÷份數=平均數

  平均數×份數=總數

  總數÷平均數=份數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