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4-11 06:54:5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六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六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 教學理念

  教師的教學方案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之上。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筆者認為教學中成功的關健在于:教師的教立足于學生的學。

  1、從學生的思維實際出發,激發探索知識的愿望,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存在差異,處于同一階段的不同學生在認知水平、認知風格和發展趨勢上也存在著差異。人的智力結構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維,有的人長于計算,有的人擅長邏輯思維,這就是學生 的實際。教學要越貼近學生的實際,就越需要學生自己來探索知識,包括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并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既明于心又說于口。

  2、遇到課堂中學生分析問題或解決問題出現錯誤,特別是一些受思維定勢影響的規律性錯誤比如學生在處理商的小數點時受到小數加減法的影響。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是批評、簡單否定還是鼓勵大膽發言、各抒己見,然后讓學生發現錯誤,驗證錯誤?當然應該是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想法。學生對自己的方法等于進行了一次自我否定。這樣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就比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學生通過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分析或解決的問題提出質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學生促進反思能力與自我監控能力。

  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并用多種數學語言分析它,用數學方法解決它,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教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因此,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二、教學思路

  一個數除以小數即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九冊的重點知識之一。本節教材的重點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時小數點的移位法則。其關鍵是根據除數、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的性質,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1、 調查分析

  在教學小數除法前一個星期,筆者對曾對班內十五位同學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調查,(調查結果見附表)筆者認為學生存在很大的教學潛能,這些潛在的能源就是教學的依據,教學的資源。從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學生對小數除法的基礎掌握的比較鞏固。

  (2) 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但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潛力。

  (3) 優秀學生與學習困難生對算理的理解在思維水平上有較大差異。但對豎式書寫都不規范。

  筆者認為小數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學是很不合理的,不僅浪費教學時間,而且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小數除法,不利于知識的系統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因此,筆者選擇了重組教材。(把例6例7與例8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2、利用遷移,明確轉化原理

  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的算理是商不變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后就用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進行計算。為了促進遷移,明確轉化移位的原理,可設計如下環節:

  (1)、小數點移動規律的復習

  (2)、商不變規律的復習

  (3)、移位練習

  3、試做例題,掌握轉化方法

  明確轉化原理后,讓學生試算例題。在試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抽象出轉化時小數點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總結出移位的法則。具體做法如下:

  ①.學生試做例題6例題7,并講出每個例題小數點移位的方法。

  ②.學生試做例8

  ③.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轉化時移位的方法,同時在此基礎上歸納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在得出計算法則后,還要注意強調:

  (1)小數點向右移動的位數取決于除數的小數位數,而不由被除數的小數位數確定。

  (2)整數除法中,兩個數相除的商不會大于被除數,而在小數除法中,當除數小于1時,商反而比被除數大。

  (3)要注意小數除法里余數的數值問題。對這一問題可舉例說明。如:57.424,要使學生懂得余數是2.2,而不是22。

  4、專項訓練,提高轉化技能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被除數可能出現以下情況:被除數仍是小數;被除數恰好也成整數;被除數末尾還要補0。針對上述情況可作專項訓練:

  ①.豎式移位練習。練習在豎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要求學生把劃去的小數點和移動后的.小數點寫清楚,新點上的小數點要點清楚,做到先劃、再移、后點。這種練習小數點移位形象具體,學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橫式移位練習。練習在橫式中移動小數點位置時,由于劃、移、點只反映在頭腦里,這就需要學生把轉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1)判斷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為什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數變成整數,必須分別把它們擴大多少倍?小數點怎樣移動?

  1.2 0.67 0.725 0.003

  2.把下面的數分別擴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 15, 0.5, 2.07。

  3.填寫下表。

  根據上表,說說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填空,并說明理由。

  (1)562828=201; (2)56280280=( );

  (3)562800( )=201; (4)562.82.8=( )。

  (重點強調(4)的理由。(4)式與(1)式比較,被除數、除數都縮小了10倍,所以商不變,還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該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學生的講與練,理解其轉化原理是:當除數由小數變成整數時,除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數也應擴大同樣的倍數。)

  (二)探究算理 歸納法則

  1.學習例6:

  一根鋼筋長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長的小段。可以截幾段?

  (1)學生審題列式:3.60.4。

  (2)揭示課題:

  這個算式與我們以前學習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數由整數變成了小數。)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個數除以小數。(板書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現在除數是小數該怎樣計算呢?

  (把除數轉化成整數。)

  怎樣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呢?

  ②學生試做:

  板演學生做的結果,并由學生講解:

  解法1:把單位名稱米轉換成厘米來計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講算理:(為什么把被除數、除數分別擴大10倍?)

  把除數0.4轉化成整數4,擴大了10倍。根據商不變的性質,要使商不變,被除數3.6也應擴大10倍是36。

  小結:這道題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把除數轉化成整數?

  (①改寫單位名稱;②利用商不變的性質。)

  (3)練習: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種方法轉化?為什么?

  同桌互相說說轉化的方法及道理。獨立計算后,訂正。例7里的余數15表示多少?

  強調:利用商不變的性質,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多少倍,由哪個數的小數位數決定?

  (由除數的小數位數決定。因為我們只要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就成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如0.7560.18=75.618。)

  (設計意圖:在試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轉化時小數點的移位方法,為自主概括法則作鋪墊)

  2.學習例8:買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價格是多少元?

  學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數0.75變成整數,怎樣轉化?(把除數0.75擴大100倍轉化成75。要使商不變,被除數也應擴大100倍。)

  (2)被除數3.3擴大100.倍是多少?(3.3擴大100.倍是330,小數部分位數不夠在末尾補0。)

  (3)學生試做: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提問導入

  1.提問激趣。

  根據“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預設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復習用分數和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二)]

  ⊙回顧與整理

  1.分數(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

  (1)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單位“1”的量和分率,求與分率所對應的實際數量。

  ②解題關鍵:準確判斷單位“1”的量。找準所求問題對應的分率,然后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正確列式。

  (2)分數(百分數)除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①特征:已知一個數和另一個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一個數”是比較量,“另一個數”是標準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們的倍數關系。

  ②解題關鍵:從問題入手,理清把誰看作標準量,也就是把誰看作單位“1”,誰和單位“1”的量作比較,誰就是被除數。

  (3)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常見題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①求甲是乙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甲÷乙。

  ②求甲比乙多(少)幾分之幾:(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已知甲比乙多(少)幾分之幾,求甲:乙×。

  ④已知甲比乙多(少)幾分之幾,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發芽率=×100%

  小麥的出粉率=×100%

  產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⑥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2.分數應用題的特例——工程問題。

  (1)什么是工程問題?

  明確:工程問題是探討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個數量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應用題。

  (2)解決工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明確: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時間的倒數,然后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公式解題。

  (3)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式有哪些?

  預設

  生1: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生2: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生3: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課題:

  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

  1、 學生懂得測量物體的長度要用尺子,認識刻度尺。

  2、 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并對幾厘米的長度有感性的認識。

  3、 學生學會用厘米作單位估測或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掌握測量物體的方法。

  4、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空間想象的能力,通過活動提高學生估測和測量的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設想:

  本節課采用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認識厘米。由于厘米這個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因此,課中安排的看一看、說一說、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關于厘米的風豐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從而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長。

  一、 學前導學

  1、前置作業:

  你看見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準備一把尺子,觀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學習中,我們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長度,測量時有許多不方便,也不準確。在生活中,我們要用到統一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尺子,來測量。

  二、探究活動

  (一)獨立思考 解決問題

  一、認識直尺

  1、小組交流:你看見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準備一把尺子,觀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匯報

  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字到哪個數字之間是1厘米長?

  2.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把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小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們身邊或我們身上哪些物品的長度是1厘米。

  (3)用手勢表示1厘米的長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從刻度“0”到哪兒是2厘米長嗎?(從0到2)從刻度“0”到哪兒是3厘米長嗎?(從0到3)也就是說,從刻度“0”到幾,就是幾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師生探究 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匯報:你們是怎么測量的?

  2.統一測量的方法

  介紹:量物體的時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

  現在紙條的右端正好對著“5”,說明紙條長5厘米。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寬度是( )厘米。(取整數)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是( )厘米。(取整數)

  三、自我檢測

  課本第6頁練習一1——3題。

  看練習一的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下量。

  四、變式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拿出不同長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圖填空

  五、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后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找規律》課例點評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中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觀察、猜測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認識物體的循環排列規律。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墻面圖案紙、正方形白紙。

  2、學生準備:彩筆、四個圓、四個方、四個三角形、四顆星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

  生:喜歡。

  師:下面我們一起做個游戲好嗎?

  生:好。

  師:老師說一個詞,你來做動作。拍手。

  生:拍手。

  師:跺腳。

  生:跺腳。

  師:再按順序我說拍手-跺腳-拍手-跺腳。

  生:拍手-跺腳-拍手-跺腳。

  師:小朋友你們接下去該怎么做呢?

  生:大部分同學猜拍手。

  師:你們猜的真準,誰來說一說,你們是怎么猜的?

  生1、我聽老師是按拍手-跺腳-拍手-跺腳這樣說的,所以我猜是拍手。

  生2、我發現一次拍手之后,再跺一次腳,所以按照這樣的規律,我猜是拍手。

  師:說的可真好,小朋友觀察的真仔細,做的也很好。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這樣按順序變化有規律的'排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找規律(板書:找規律)

  設計點評: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體驗,是新課標理念之一。本課一開始就設計選取了兒童情趣的活動內容,讓學生猜一猜接下去應該做什么動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同時,促進學生主體建構有關數學知識。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得到發展,同時運用肢體語言來創造規律,使身體運動智能也有所提高。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四年級(下冊)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含有字母的式子,學生初步學會了寫式子的方法。五年級(下冊)方程教學了方程的意義、用等式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學生能夠列方程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繼續教學方程,要解類似于axb=c、axbx=c的方程,并用于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教學內容的編排有以下特點。

  第一,把解方程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融為一體,同步進行,這是和以前教材的不同編排。在例1里,解2x-22=64這個方程是新知識,用它解答實際問題也是新知識。在例2里,解方程x+3x=290是新授內容,解決的實際問題也是新授內容。這兩道例題,既教學解方程的思路與方法,又教學列方程的相等關系和技巧。這樣編排,能較好地體現數學內容和現實生活的聯系。一方面分析實際問題里的數量關系,抽象成方程,形成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使知識技能的教學具有現實意義,成為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有效發展的載體。

  第二,突出思想方法,通過舉一反三培養能力。全單元編排的兩道例題、兩個練習,涵蓋了很寬的知識面。先看解方程。例 1教學ax-b=c這樣的方程,練習一里還要解ax+b=c、a+bx=c這些形式的方程。從例題到習題,雖然方程的結構變了,但應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是不變的。也就是說,解方程的策略是一致的,知識與方法的具體應用是靈活的。再看列方程。例1把一個數比另一個數的2倍少22作為相等關系,練一練和練習一里陸續出現一個數比另一個數的幾倍多幾、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以及其他的相等關系。實際問題變了,尋找相等關系是解題的關鍵步驟始終不變。在例2和練習二里也有類似的安排。無論教學解方程還是列方程,例題講的是思想方法,以不變的思想方法應對多變的實際情況,有利于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全單元內容分成三部分,例1和練習一教學一般的分兩步解的方程;例2和練習二教學特殊的需兩步解的方程;整理與練習回憶、整理、應用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反思、評價教學過程和效果。

  一、 解稍復雜方程的策略轉化成簡單的方程。

  兩道例題里的方程都要分兩步解,通過第一步運算,把稍復雜的方程轉化成五年級(下冊)里教學的簡單方程,使新知識植根于已有經驗和能力的基礎上。化復雜為簡單、變未知為已知是人們解決新穎問題的常用策略。這兩道例題突出轉化的過程,不僅使學生掌握解稍復雜的方程的方法,還讓他們充分體驗轉化思想,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1. 從各個方程的特點出發,使用不同的轉化方法。

  解形如axb=c的方程,一般根據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結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質化簡。例1在列出方程2x-22=64以后,教材里寫出了解這個方程的第一步: 2x-22+22=64+22。教學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等號的兩邊都加上22,體會這樣做是應用了等式的性質,感受這樣做的目的是把稍復雜的方程化簡。過去教材里強調把ax看成一個數,是為了應用加、減法中各部分的.關系解方程,新教材應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突出轉化的思想和方法。

  解形如axbx=c的方程,一般應用運算律或相應的知識化簡。axbx可以改寫成

  (ab)x,這已經在四年級(下冊)用字母表示數時掌握了,現在只要計算ab,就能實現化簡原方程的目的。教學時仍然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可以這樣改寫,以及這樣改寫的目的。

  2. 轉化后的簡單方程,教法不同。

  例1讓學生算出2x=?,并求出x的值。這是因為學生具有解2x=86這個方程的能力。教學這樣安排,是把轉化思想和方法放在突出位置上,促進新舊知識的銜接,有效地使用教學資源。把求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進行檢驗,在五年級(下冊)已經教學。例1提出檢驗的要求,不僅是培養良好的習慣,還要通過結果是正確的,確認解稍復雜方程的策略和方法是正確的。

  例2把原方程化簡成4x=290,沒有讓學生接著解。教材寫出x=72.5并繼續算出3x=217.5,是因為72.5米和217.5米是實際問題的兩個答案。學生以往解答的問題,一般只有一個問題,這道例題有兩個問題,需要完整呈現解題過程,在步驟、書寫格式上作出示范,便于學生掌握。另外,檢驗的思路也有拓展。由于題目的特點,不能局限于對解方程的檢驗,還要聯系實際問題里的數量關系,檢驗算得的陸地面積和水面面積是不是一共290公頃,水面面積是不是陸地面積的3倍。教學時要注意到這一點,既保障解方程是正確的,更保障列出的方程符合實際問題里的數量關系。

  3. 加強解方程的練習。

  前面曾經說到,例1和例2都有列方程和解方程兩個教學內容,列出的方程必須正確地解,才可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因此,兩個練習的第1題都安排了解方程。練習一在例1解方程的基礎上向兩個方向擴展,一是引出了a+bx=c、ax-b=c等結構與例題不完全相同的方程,二是把小數及運算納入了方程。只要體會了例題里解方程的轉化思想和轉化方法,會進行小數四則計算,就能夠適應這兩個方面的擴展。要注意的是,小學階段不要求解形如a-bx=c的方程。因為解這個方程,如果等式的兩邊都減a,就會出現-bx=c-a,不但等號左邊是負數,而且右邊c比a小;如果等式的兩邊都加bx,就出現a=c+bx,這些都是現在難以解決的問題。練習二在例2解方程的基礎上帶出形如ax-bx=c的方程,解方程涉及的除法計算都控制在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以及相應的小數除法范圍內,學生一般不會有困難。

  還有一點要提及,整理與練習中安排小組討論像3.4x+1.8=8.6、5x-x=24這樣的方程各應怎樣解,表明教材十分重視引導學生組建認知結構。如果既從兩個方程的特點回顧解法的不同,又從策略角度進行整理,對學生是有好處的。練習中出現的方程15x2=60,是為應用三角形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服務的。

  二、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找出相等關系。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要找到相等關系,方程是依據相等關系列的。其實,某個實際問題為什么選擇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或者為什么選擇列算式的方法解答,經常是由相等關系決定的。所以,兩道例題的教學,都是先找出相等關系。

  相等關系是一種數學模型,它把數量關系表達成等式。列算式解決實際問題要分析數量關系,這時的分析著眼于挖掘已知條件之間的聯系,溝通已知與未知的聯系,通常把條件作為一個方面,問題作為另一個方面,因而用已知數量組成的算式求得問題的答案。實際問題里的相等關系也是數量間的關系,它的最大特點是將已知與未知有機聯系起來,通過已知數量和未知數量共同組成的等式,反映實際問題里最主要的數量關系。學生在五年級(下冊)初步感受了相等關系,能找出簡單問題的相等關系。本冊教學尋找較復雜問題的相等關系,就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1. 靈活開展思維活動,找出相等關系。

  較復雜的問題之所以復雜,在于它的數量關系錯綜復雜。例1里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的2倍少22米,其中既有倍數關系,也有相差關系,是兩種關系的復合。例2里已知頤和園水面面積與陸地面積一共290公頃,還已知水面面積大約是陸地面積的3倍,這是兩個并列的條件。因此,尋找復雜問題的相等關系,要梳理數量關系,分清主次和先后。

  尋找相等關系沒有固定的模式照搬、照套,教材從實際問題的結構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出發,靈活設計尋找相等關系的教學方法。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已經能解決類似紅花有10朵,求紅花朵數的2倍少4朵是幾朵的問題,對幾倍少幾這樣的數量關系已有初步的理解。因此,例1要求學生找出大雁塔與小雁塔高度之間的相等關系,讓他們利用已有的倍數概念和相差概念,通過推理,把比小雁塔的2倍少22米改寫成數學式子小雁塔高度2-22,從而得到相等關系。例1為什么提出還可以怎樣列方程,這是由于同一個幾倍少幾的關系,可以寫出不同的相等關系式,如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等。在小組里交流想法是尊重學生的思考,允許學生按自己的想法解題。要注意的是,這里不是要求學生一題多解。要組織學生對各種解法進行比較,體會它們在概念上是一致的,僅是表現形式不同;還要引導學生體會例題里呈現的等量關系,得出答案時的思考比較順,從而自覺應用這樣的等量關系。對于學生中未出現的相等關系,不必提及,以免搞亂思路。

  怎樣合理利用例2里的兩個并列的已知條件?教材選擇了線段圖。先在表示水面面積的線段上填3x,再在線段圖的右邊括號里填290,在圖上感受水面面積和陸地面積之間的倍數關系和相并關系。然后通過填空寫出等量關系,體會水面面積和陸地面積一共290公頃是這個實際問題里的等量關系。

  2. 加強寫式練習,進一步把握數量關系,為列方程打基礎。

  含有字母的式子是方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數量關系列方程時,都要寫出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否具有用字母表示數的意識,能否順利寫出含有字母的式子,對列方程解答實際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教材加強寫式的練習。

  練習一第2題寫出表示梨樹棵數的式子3x+15,表示鳊魚尾數的式子4x-80,都是解答幾倍多幾、幾倍少幾實際問題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安排寫式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養成順著梨樹比桃樹的3倍多15棵、鳊魚比鯽魚的4倍少80尾這些數量關系的表述進行思考,并轉化成數學式子的習慣,從而選擇最適當的相等關系解決實際問題。所以,這道練習題既是寫式訓練,也是思路引導。

  練習二第2題是和倍、差倍問題的專項訓練。根據黃花x朵和紅花朵數是黃花的3倍,先寫出紅花有3x朵,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紅花的朵數,再用x+3x(或4x)表示兩種花一共的朵數,用3x-x(或2x)表示紅花比黃花多的朵數,發展聯想能力。聯想到的式子,正是方程里等號左邊的部分,這道題也在寫式訓練的同時,進行思路引導。

  3. 列方程解答新穎的問題,拓展等量關系。

  本單元安排兩節練習課,分別教學練習一第6~13題、練習二第6~11題。著重解答一些與例題不同的實際問題,找到這些問題的等量關系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對發展數學思考非常有益。

  練習一第7題起拓展等量關系的作用。第(1)小題畫出了三角形,學生看到圖上的高和底,就能想到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于是把底高2=三角形的面積作為解題時的等量關系。第(2)小題利用熟悉的括線表示19.8元的意思,形象顯示了3枝鉛筆的錢+1個文具盒的錢=一共的錢是問題里的等量關系。教材的意圖是通過這些題打開思路,讓學生體會不同的問題里有不同的等量關系,兩個部分數之和往往是可利用的等量關系。這就為繼續解答第8、9、12題作了有益的鋪墊。至于第13題,把兩種溫度的換算公式作為等量關系。公式在題中已經揭示,只要在它上面體會已知華氏溫度求攝氏溫度,列方程解答比較好。反之,已知攝氏溫度求華氏溫度,依據公式能直接列出算式。

  例2和練一練分別是典型的和倍、差倍問題,已知的總數或相差數是等量關系的生長點。練習二第7~11題的題材和例題不同,且各有特點。但是,等量關系的載體仍然是已知的總數與相差數。第7題用線段圖配合展示題意,便于學生發現小麗走的米數+小明走的米數=兩地相距的米數這一等量關系,并把這個經驗遷移到解答后面的習題中去。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借助熟悉的物體,使學生正確用數表示20以內這些物體的個數.

  2.使學生根據11至20個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進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動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小捧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

  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一)搭積木(出示圖片:說一說1)

  1.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搭積木的游戲嗎?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兩摞積木在列算式時遇到了困難,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3.根據圖意誰能列出相應的算式?

  教師板書:10+5=15 16-2=14

  4.為什么這樣列算式?說一說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三塊,明明又放上了兩塊一共是十五塊,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十八塊,拿走了兩塊是十四塊,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結

  我們通過觀察畫面,動腦思考幫助明明和丁丁解決了他們搭積木情況,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積木的塊數.你們真聰明.

  二、活動二:

  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

  (一)動手操作

  1.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個十(畫圖、用學具盒里的東西或其它物體都可以).

  2.請你任意添加一個圖或其它物體的個數,組成一個算式,看誰組的多.

  3.小組內交流,說一說圖意和算式是怎樣組成的(出示圖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舉出一列說一說計算的方法

  一個十添加一個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個十和一個一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一根還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十根還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師小結

  我們通過動手操作,列出這么多的加減法算式,這充分體現了你們善于動腦思考的結果.

  三、活動三:整理歸類.

  (一)找規律

  1.根據我們列出的算式進行整理,你們能找到這些算式計算的規律嗎?

  2.小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體反饋.

  4.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二)教師小結

  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發揮集體的智慧,同時找到了這些算式計算的規律及方法,你們真了不起,希望你們繼續發揚這種探索精神.

  四、活動四:結合實際鞏固練習

  (一)出示圖片:說一說4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會得到什么結果?

  2.根據相碰的情況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圖片:說一說5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會得到什么結果?

  2.根據相碰的'情況列出減法算式.

  (三)教師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高興嗎?我和你們一樣高興,因為,我們在玩中也學到了

  一些數學知識,可見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案點評

  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含義,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搭積木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搭積木 -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案》。采用多種表示數的方法(如:圖形、小木棒等),讓學生任意選擇,以達到理解和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含義為目的,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創新意識。教學中以聯系生活實際入手,結合學過的知識,學以至用,把數學知識中數學問題以問題情境的方式呈現,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以及發展數學知識,培養各種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