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1
[教學分析]
勾股定理是揭示三角形三條邊數量關系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也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據之一,同時在實際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正是這章書所體現的主要思想。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印象;通過聯系比較、探索、歸納,幫助學生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進行正確的應用。
本節教科書從畢達哥拉斯觀察地面發現勾股定理的傳說談起,讓學生通過觀察計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與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的關系,發現兩直角邊為邊長的小正方形的面積的和,等于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從而發現勾股定理,這時教科書以命題的形式呈現了勾股定理。關于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有很多,教科書正文中介紹了我國古人趙爽的證法。之后,通過三個探究欄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決實際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中的應用,使學生對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認識。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探索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掌握勾股定理,發展幾何思維。
2、應用勾股定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學會簡單的合情推理與數學說理
二、 過程與方法
引入兩段中西關于勾股定理的史料,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引發同學們的思考。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與發現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經歷小組協作與討論,進一步發展合作交流能力和數學表達能力,并感受勾股定理的應用知識。
三、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對勾股定理歷史的了解,感受數學文化,激發學習興趣;在探究活動中,學生親自動手對勾股定理進行探索與驗證,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 重點與難點
1、探索和證明勾股定理
2、熟練運用勾股定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教師展示圖片并介紹第一情景
以中國最早的一部數學著作——《周髀算經》的開頭為引,介紹周公向商高請教數學知識時的對話,為勾股定理的出現埋下伏筆。
周公問:“竊聞乎大夫善數也,請問古者包犧立周天歷度.夫天不可階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請問數安從出?”商高答:“數之法出于圓方,圓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為勾廣三,股修四,徑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兩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由生也。”
2、教師展示圖片并介紹第二情景
畢達哥拉斯是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相傳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時,發現朋友家用地磚鋪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種特性。
二、師生協作,探究問題
1、現在請你也動手數一下格子,你能有什么發現嗎?
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這樣的特點呢?
3、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嗎?
三、得出命題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么,即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解釋: 由于我國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較短的直角邊稱為勾,較長的邊稱為股,斜邊稱為弦,所以,把它叫做勾股定理。
四、勾股定理的證明
趙爽弦圖的證法(圖2)
第一種方法:邊長為 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由4個直角邊分別為 、 ,斜邊為 的直角三角形圍在外面形成的。因為邊長為 的正方形面積加上4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外圍正方形的面積,所以可以列出等式 ,化簡得 。
第二種方法:邊長為 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由4個直角邊分別為 、 ,斜邊為 的
角三角形拼接形成的(虛線表示),不過中間缺出一個邊長為 的正方形“小洞”。
因為邊長為 的正方形面積等于4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加上正方形“小洞”的面積,所以可以列出等式 ,化簡得 。
這種證明方法很簡明,很直觀,它表現了我國古代數學家趙爽高超的證題思想和對數學的鉆研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五、應用舉例,拓展訓練,鞏固反饋。
勾股定理的靈活運用勾股定理在實際的生產生活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勾股定理的發現和使用解決了許多生活中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運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問題,你可以嗎?試一試。
例題:小明媽媽買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電視機,小明量了電視機的屏幕后,發現屏幕只有58厘長和46厘米寬,他覺得一定是售貨員搞錯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嗎?你能解釋這是為什么嗎?
六、歸納總結
1、內容總結:探索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利于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2、方法歸納:數方格看圖找關系,利用面積不變的方法。用直角三角形三邊表示正方形的面積觀察歸納注意畫一個直角三角形表示正方形面積,再次驗證自己的發現。
七、討論交流
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他們模糊不清的概念,給他們一個梳理知識的機會,通過提示性的引導,讓學生對勾股定理的概念豁然開朗,為后面勾股定理的應用打下基礎。
我們班的同學很聰明。大家很快就通過數格子發現了勾股定理的規律。還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嗎?跟大家一起來交流一下。請同學們課后在反思天地中都發表一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2
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內容的重點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應用。它可用邊的關系判斷一個三角形是否為直角三角形。為判斷三角形的形狀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依據。
本節內容的難點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應用。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時,分不清哪一條邊作斜邊,因此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斷三角形的形狀時而出錯;另外,在解決有關綜合問題時,要將給的邊的數量關系經過代數變化,最后達到一個目標式,這種“轉化”對學生來講也是一個困難的地方。
教法建議:
本節課教學模式主要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及“類比”的教學方法。通過前面所學的垂直平分線定理及其逆定理,做類比對象,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造成“情意共鳴,溝通信息,反饋流暢,思維活躍”,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具體說明如下:
(1)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利用類比的學習方法,由學生將上節課所學習的勾股定理的逆命題書寫出來。這里分別找學生口述文字;用符號、圖形的形式板書逆命題的內容。所有這些都由學生自己完成,估計學生不會感到困難。這樣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善于提出問題的`習慣及能力。
(2)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判斷上述逆命題是否為真命題?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學生會感到有些困難,這里教師可做適當的點撥,但要盡可能的讓學生的.發現和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3)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并會證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會應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個三角形是否為直角三角形;
(3)知道什么叫勾股數,記住一些覺見的勾股數。
2、能力目標:
(1)通過勾股定理與其逆定理的比較,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
(2)通過勾股定理及以前的知識聯合起來綜合運用,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的發展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感受;
(2)通過知識的縱橫遷移感受數學的辯證特征。
教學重點: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應用
教學用具:
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的討論探索法
教學過程:
1、新課背景知識復習(投影)
勾股定理的內容
文字敘述(投影顯示)
符號表述
圖形(畫在黑板上)
2、逆定理的獲得
(1)讓學生用文字語言將上述定理的逆命題表述出來
(2)學生自己證明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 有下面關系:
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強調說明: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區別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定理,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①角為
②垂直
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 定理的應用(投影顯示題目上)
例1 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
則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2 如圖,已知:CD⊥AB于D,且有
求證:△ACB為直角三角形。
以上例題,分別由學生先思考,然后回答。師生共同補充完善。(教師做總結)
4、課堂小結:
(1)逆定理應用時易出現的錯誤:分不清哪一條邊作斜邊(最大邊)
(2)判定是否為直角三角形的一種方法:結合勾股定理和代數式、方程綜合運用。
5、布置作業:
a、書面作業P131#9
b、上交作業:已知:如圖,△DEF中,DE=17,EF=30,EF邊上的中線DG=8
求證:△DEF是等腰三角形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3
課題:
勾股定理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內容,能夠靈活運用勾股定理進行計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分析,大膽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邏輯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出結論獲得成就感,培養探索熱情和鉆研精神;同時體驗數學的美感,從而了解數學,喜歡幾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并能運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用面積法方法證明勾股定理
課前準備:
多媒體ppt,相關圖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多媒體課件放映圖片欣賞:勾股定理數形圖,1955年希臘發行的一枚紀念郵票,美麗的勾股樹,2002年國際數學大會會標等。通過圖形欣賞,感受數學之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價值。
2、多媒體課件演示FLASH小動畫片:某樓房三樓失火,消防隊員趕來救火,了解到每層樓高3米,消防隊員取來6.5米長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離墻基的距離是2.5米,請問消防隊員能否進入三樓滅火?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兩邊,如何求第三邊?學習了今天的這節課后,同學們就會有辦法解決了。
(二)學習新課問題一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情形(通過多媒體給出圖形),判斷外圍三個正方形面積有何關系?相傳2500年前,畢達哥拉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時,發現朋友家里用磚鋪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某種數量關系。你能觀察圖中的地面,看看能發現什么?對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有這樣的性質:兩直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那么對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這樣的性質呢?請大家畫一個任意的直角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問題二是一般直角三角形的情形,判斷這時外圍三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否也存在這種關系?通過這個觀察和驗算這個直角三角形外圍的三個正方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同學們發現了什么規律嗎?通過前面對兩個問題的驗證,可以得到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為c,那么a2+b2=c2。
(三)鞏固練習
1、如果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條邊長分別是6厘米和8厘米,那么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解決課程開始時提出的情境問題。
(四)小結
1、背景知識介紹
①《周髀算徑》中,西周的商高在公元一千多年前發現了“勾三股四弦五”這一規律;
②康熙數學專著《勾股圖解》有五種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積求勾股法是他的獨創。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會寫方程了嗎?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五)作業練習18.1中的1、2、3題。板書設計: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為c,那么a2+b2=c2。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
2.運用勾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能力訓練要求
1.學會用拼圖的方法驗證勾股定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拼圖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聯想,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利用拼圖的方法驗證勾股定理,是我國古代數學家的一大貢獻.借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在拼圖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數學的快樂,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勾股定理的證明及其應用.
難點:勾股定理的證明.
三.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探索相結合的方法.
在用拼圖的方法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聯想,將形的問題與數的問題聯系起來,讓學生自主探索,大膽地聯系前面知識,推導出勾股定理,并自己嘗試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具準備
1.每個學生準備一張硬紙板;
2.投影片三張:
第一張:問題串(記作1.1.2 A);
第二張:議一議(記作1.1.2 B);
第三張:例題(記作1.1.2 C).
五.教學過程
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師]我們曾學習過整式的.運算,其中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誰還能記得當時這兩個公式是如何推出的?
[生]利用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從公式的左邊就可以推出右邊.例如(a+b)(a-b)=a2-ab+ab-b2=a2-b2,所以平方差公式是成立的。
[生]還可以用拼圖的方法來推出.例如:(a+b)2=a2+2ab+b2.我們可以用一個邊長為a的正方形,一個邊長為b的正方形,兩個長和寬分別為a和b的長方形可拼成如下圖所示的邊長為(a+b)的正方形,那么這個大的正方形的面積可以表示為(a+b)2;又可以表示為a2+2ab+b2.所以(a+b)2=a2+2ab+b2。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證明方法,會簡單應用勾股定理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
在充分觀察、歸納、猜想的基礎上,探究勾股定理,在探究的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體會數形結合、從特殊到一般等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我國古代研究勾股定理的成就介紹,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問題1:國際數學家大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數學學科學術會議,被譽為數學界的“奧運會”。2002年在北京召開了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下圖就是大會會徽的`圖案。你見過這個圖案嗎?它由哪些我們學習過的基本圖形組成?這個圖案有什么特別的含義?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尋找圖形中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并引導學生發現直角三角形的全等關系,指出通過今天的學習,就能理解會徽圖案的含義。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本章的起始課,重視引言教學,從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徽說起,設置懸念,引入課題。
2、探究勾股定理
觀看洋蔥數學中關于勾股定理引入的視頻,讓我們一起走進神奇的數學世界
問題2:相傳2500多年前,畢達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作客時,發現朋友家用轉鋪成的地面圖案反應了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某種數量關系,請你觀察下圖,你從中發現了什么數量關系?
師生活動:學生先獨立觀察思考一分鐘后,小組交流合作分析圖形中兩個藍色正方形與橙色正方形有哪些數量關系,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追問:由這三個正方形的.邊長構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條邊長之間又有怎么樣的關系?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正方形的面積等于邊長的平方,歸納出:等腰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設計意圖:從最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入手,便于學生觀察得到結論
問題3:數學研究遵循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既然我們得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這種特殊的數量關系,那我們不妨大膽猜測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在下圖的方格紙中,每個方格的面積是1)中,這種特殊的數量關系也同樣成立。
師生活動: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難點是如何證明求以斜邊為邊長的正方形的面積,可由師生共同總結得出可以通過割、補兩種方法,求出其面積。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6
一、學生知識狀況分析
本節將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其中需要學生了解空間圖形、對一些空間圖形進行展開、折疊等活動。學生在學習七年級上第一章時對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從事過相應的實踐活動,因而學生已經具備解決本課問題所需的知識基礎和活動經驗基礎。
二、教學任務分析
本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3節。具體內容是運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當然,在這些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需要經歷幾何圖形的抽象過程,需要借助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這些都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應用意識;一些探究活動具體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相互間的合作交流,有助于發展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觀察圖形,探索圖形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在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滲透數學建模的思想。
3.在利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實用性。
利用數學中的建模思想構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歸納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二學生,他們的參與意識教強,思維活躍,為了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力求以下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
(1)從創設問題情景入手,通過知識再現,孕育教學過程
(2)從學生活動出發,順勢教學過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過思維深入,領悟教學過程
2.課前準備
教具:教材、電腦、多媒體課件
學具:用矩形紙片做成的圓柱、剪刀、教材、筆記本、課堂練習本、文具
五、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課設計了七個環節
第一環節:情境引入;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
第三環節:做一做;
第四環節:小試牛刀;
第五環節:舉一反三;
第六環節:交流小結;
第七環節:布置作業.
1.3勾股定理的應用:課后練習
一、問題引入: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________等于________。如果用a,b和c表示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和斜邊,那么________。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邊長a,b,c滿足________,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3勾股定理的`應用:同步檢測
1.為迎接新年的到來,同學們做了許多拉花布置教室,準備召開新年晚會,小劉搬來一架高2.5米的木梯,準備把拉花掛到2.4米高的墻上,則梯腳與墻角距離應為( )
A.0.7米B.0.8米C.0.9米D.1.0米
2.小華和小剛兄弟兩個同時從家去同一所學校上學,速度都是每分鐘走50米.小華從家到學校走直線用了10分鐘,而小剛從家出發先去找小明再到學校(均走直線),小剛到小明家用了6分鐘,小明家到學校用了8分鐘,小剛上學走了個( )
A.銳角彎B.鈍角彎C.直角彎D.不能確定
3.如圖,是一個圓柱形飲料罐,底面半徑是5,高是12,上底面中心有一個小圓孔,則一條到達底部的直吸管在罐內部分a的長度(罐壁的厚度和小圓孔的大小忽略不計)范圍是( )
A.5≤a≤12 B.5≤a≤13 C.12≤a≤13 D.12≤a≤15
4.一個木工師傅測量了一個等腰三角形木板的腰、底邊和高的長,但他把這三個數據與其它的數據弄混了,請你幫助他找出來,是第( )組.
A.13,12,12 B.12,12,8 C.13,10,12 D.5,8,4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7
教學課題:
勾股定理的應用
教學時間
(日期、課時)
教材分析:
學情分析:
教學目標:
能運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條件解決實際問題。
在運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轉化” 思想(把解斜三角形問題轉化為解直角三角形的問題),進一步發展有條理思考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準備
《數學學與練》
集體備課意見和主要參考資料
頁邊批注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勾股定理在實際中的應用。除課本提供的情境外,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另行設計一些具體情境,也利用課本提供的素材組織數學活動。比如,把課本例2改編為開放式的問題情境:
一架長為10m的梯子斜靠在墻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m。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0.5m,你認為梯子的底端會發生什么變化?與同學交流 。
創設學生身邊的問題情境,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這樣的問題學生常常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產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結論(教學中學生可能的結論有:底端也滑動 0.5m;如果梯子的頂端滑到地面 上,梯子的頂端則滑動8m,估計梯子底端的滑動小于8m,所以梯子的頂端 下滑0.5m,它的底端的滑動小于0.5m;構造直角三角形,運用勾股定理計算梯子滑動前、后底端到墻的垂直距離的差,得出梯子底端滑動約0.61m的結論等);通過與同學交流,完善各自的'想法,有利于學生主動地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從中感受用數學的眼光審視客觀世界的樂趣 。
二、新課講授
問題一 在上面的情境中,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 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動多少米?
組織學生嘗試用勾股定理解決問題,對有困難的學生教師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
問題二 從上面所獲得的信息中,你對梯子下滑的變化過程有進一步的思考嗎?與同學交流。
設計問題二促使學生能主動積 極地從數學的角度思考實際問題。教學中學生可能會有多種思考、比如,①這個變化過程中,梯子底端滑動的距離總比頂端下滑的距離大;②因為梯子頂端 下滑到地面時,頂端下滑了8m,而底端只滑動4m,所以這個變化過程中,梯子底端滑動的距離不一定比頂端下滑的距離大;③由勾股數可知,當梯子頂端下滑到離地面的垂直距離為6m,即頂端下滑2m時,底端到墻的垂直距離是8m,即底端電滑動2m等。教學中不要把尋找規律作為這個探索活動的目標,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數學的眼光去審視客觀世界,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獲得一些研究問題的經驗和方法。
例題教學
課本的例1是勾股定理的簡單應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補充一些實際應用問題,把課本習題2.7第4題作為補充例題。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把“32+b2=c2”看作一個方程,設折斷處離地面x尺,依據問題給出的條件就把它轉化為熟悉的會解的一元二次方程32+x2=(10—x)2,從中可以讓學生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進一步了解勾股定理的悠久歷史和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
三、鞏固練習
1、甲、乙兩人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甲往東走了4km,乙往南走了6km,這時甲、乙兩人相距__________km。
2、如圖,一圓柱高8cm,底面半徑2cm,一只螞蟻從點A爬到點B處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 取3)是( )。
(A)20cm (B)10cm (C)14cm (D)無法確定
3、如圖,一塊草坪的形狀為四邊形ABCD,其中∠B=90°,AB=3m,BC=4m,CD=12m,AD=13m。求這塊草坪的面積。
四、小結
我們知道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已知直角 三角形中的任意兩邊就可以依據勾股定理求出第三邊。從應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把直角三角形中三邊關系“a2+b2=c2”看成一個方程,只要 依據問題的條件把它轉化為我們會解的方程,就把解實際問題轉化為解方程。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
2.運用勾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能力訓練要求
1.學會用拼圖的方法驗證勾股定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拼圖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聯想,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意識.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利用拼圖的方法驗證勾股定理,是我國古代數學家的一大貢獻.借助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在拼圖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數學的快樂,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勾股定理的證明及其應用.
難點:勾股定理的證明.
三.教學方法
教師引導和學生自主探索相結合的方法.
在用拼圖的方法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聯想,將形的問題與數的'問題聯系起來,讓學生自主探索,大膽地聯系前面知識,推導出勾股定理,并自己嘗試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具準備
1.每個學生準備一張硬紙板;
2.投影片三張:
第一張:問題串(記作1.1.2 A);
第二張:議一議(記作1.1.2 B);
第三張:例題(記作1.1.2 C).
五.教學過程
創設問題情景,引入新課
[師]我們曾學習過整式的運算,其中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誰還能記得當時這兩個公式是如何推出的?
[生]利用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從公式的左邊就可以推出右邊.例如(a+b)(a-b)=a2-ab+ab-b2=a2-b2,所以平方差公式是成立的。
[生]還可以用拼圖的方法來推出.例如:(a+b)2=a2+2ab+b2.我們可以用一個邊長為a的正方形,一個邊長為b的正方形,兩個長和寬分別為a和b的長方形可拼成如下圖所示的邊長為(a+b)的正方形,那么這個大的正方形的面積可以表示為(a+b)2;又可以表示為a2+2ab+b2.所以(a+b)2=a2+2ab+b2.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會應用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理解勾股定理與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區別與聯系;理解原命題和逆命題的概念,知道二者的關系及二者真假性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經歷得出猜想、推理證明的過程,提升自主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事物之間的聯系,感受幾何的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證明。
【難點】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證明。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勾股定理,分清其題設和結論。
提問學生畫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可用尺類工具),然后要求不能用繩子以外的工具。
出示古埃及人利用等長的'3、4、5個繩結間距畫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以其中蘊含何道理為切入點引出課題。
(二)講解新知
請學生思考3,4,5之間的關系,結合勾股定理的學習經驗明確
出示數據2.5cm,6cm,6.5cm,請學生計算驗證數據滿足上述平方和關系,并畫出相應邊長的三角形檢驗是否為直角三角形。
學生活動:同桌兩人一組,將三邊換成其他滿足上述平方和關系的數據,如4cm,7.5cm,8.5cm,畫出相應邊長的三角形檢驗是否為直角三角形。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10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的地位
這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華東版),八年級第十九章第二節“勾股定理”第一課時。勾股定理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個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系,它可以解決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據之一,在實際生活中用途很大。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際分析,拼圖等活動,使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印象;通過聯系比較,理解勾股定理,以便于正確的進行運用。
(二)三維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內容和證明,能夠靈活運用勾股定理及其計算;
2、通過觀察分析,大膽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邏輯推理的能力。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數學思想,并體會數形結合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通過介紹中國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和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鉆研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勾股定理的證明與運用
用面積法等方法證明勾股定理
對于勾股定理的得出,首先需要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觀察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數學結論,而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歸納的思維方法和運用數學的思想意識,但學生在這一方面的可預見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從而形成困難。
1、創設情景,激發思維:創設生動、啟發性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問題沖突,讓學生在感到“有趣”、“有意思”的.狀態下進入學習過程;
2、自主探索,敢于猜想:充分讓自己動手操作,大膽猜想數學問題的結論,老師是整個活動的組織者,更是一位參入者,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協作,從而形成生動的課堂環境;
3、張揚個性,展示風采:實行“小組合作制”,各小組中自己推薦一人擔任“發言人”,一人擔任“書記員”,在討論結束后,由小組的“發言人”匯報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并可上臺利用“多媒體視頻展示臺”展示本組的優秀作品,其他小組給予評價。這樣既保證討論的有效性,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針對初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本節課可選擇“引導探索法”,由淺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這種教學理念緊隨新課改理念,也反映了時代精神。基本的教學程序是“創設情景—動手操作—歸納驗證—問題解決—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六個方面。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生”,因此教師要有組織、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并參入到學習活動中,鼓勵學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討式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習慣與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
多媒體課件演示FLASH小動畫片:某樓房三樓失火,消防隊員趕來救火,了解到每層樓高3米,消防隊員取來6.5米長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離墻基的距離是2.5米,請問消防隊員能否進入三樓滅火?
問題的設計有一定的挑戰性,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兩邊,求第三邊?”的問題。學生會感到一些困難,從而老師指出學習了今天的這節課后,同學們就會有辦法解決了。這種以實際問題作為切入點導入新課,不僅自然,而且也反映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習數學是為更好“服務于生活”。
(二)動手操作
1、課件出示課本P99圖19、2、1:
觀察圖中用陰影畫出的三個正方形,你從中能夠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可能考慮到各種不同的思考方法,老師要給予肯定,并鼓勵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引導學生發現SP+SQ=SR(此時讓小組“發言人”發言),從而讓學生通過正方形的面積之間的關系發現:對于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即當∠C=90°,AC=BC時,則AC2+BC2=AB2。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參與探索,感受數學學習的過程,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2、緊接著讓學生思考:上述是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情況,那么在一般情況下的直角三角形中,是否也存在這一結論呢?于是再利用多媒體投影出P100圖19、2、2(一般直角三角形)。學生可以同樣求出正方形P和Q的面積,只是求正方形R的面積有一些困難,這時可讓學生在預先準備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形,再剪一剪、拼一拼,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后,學生就能夠發現:對于一般的以整數為邊長的直角三角形也存在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來獲取知識,這樣設計有利于突破難點,也讓學生體會到觀察、猜想、歸納的數學思想及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再問:當邊長不為整數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存在這一結論呢?投影例題:一個邊長分別為1、5,3、6,3、9這種含有小數的直角三角形,讓學生計算。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從特殊到一般”的情形,這樣歸納的結論更具有一般性。
(三)歸納驗證
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邊長為整數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再到邊長為小數的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與斜邊的關系,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感受學數學的樂趣,使學生學會“文字語言”與“數學語言”這兩種表達方式,各小組“發言人”的積極表現,整堂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獲取知識,解決問題。
先后三次驗證“勾股定理”這一結論,期間學生動手進行了畫圖、剪圖、拼圖,還有測量、計算等活動,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數形結合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而且這一過程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
(四)問題解決
1、讓學生解決開始上課前所提出的問題,前后呼應,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2、自學課本P101例1,然后完成P102練習。
(五)課堂小結
1、小組成員從內容、數學思想方法、獲取知識的途徑進行小結,后由“發言人”匯報,小組間要互相比一比,看看哪一個小組表現最佳。
2、教師用多媒體介紹“勾股定理史話”
①《周髀算徑》:西周的商高(公元一千多年前)發現了“勾三股四弦五”這一規律。
②康熙數學專著《勾股圖解》有五種求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積求勾股法是其獨創。
目的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學生奮發向上。
(六)布置作業:課本P104習題19、2中的第1、2、3題。目的一方面是鞏固“勾股定理”,另一方面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定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以上內容,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上來說明這堂課“教什么”和“怎么教”,也闡述了“為什么這樣教”,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次說課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11
一、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關性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一個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系,它可以解決直角三角形中的計算問題,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據之一,在實際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際分析、拼圖等活動,使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印象;通過聯系和比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確的進行運用。
據此,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證明。
2、能夠靈活地運用勾股定理及其計算。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
4、通過介紹中國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與熱愛祖國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鉆研精神。
二、教學重點:
勾股定理的證明和應用。
三、教學難點:
勾股定理的證明。
四、教法和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本課的教法和學法體現如下特點:
以自學輔導為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和興趣,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
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操作、歸納,理解定理,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演示實物,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分析、證明,使學生得到獲得新知的.成功感受,從而激發學生鉆研新知的欲望。
五、教學程序
本節內容的教學主要體現在學生動手、動腦方面,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心理,教學程序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以古引新
1、由故事引入,3000多年前有個叫商高的人對周公說,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兩端連接得到一個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等于5。這樣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
2、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這個性質呢?教師要善于激疑,使學生進入樂學狀態。
3、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二)初步感知理解教材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教材,通過自學感悟理解新知,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鍛煉學生主動探究知識,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三)質疑解難、討論歸納:
1、教師設疑或學生提疑。如:怎樣證明勾股定理?學生通過自學,中等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這時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
2、教師引導學生按照要求進行拼圖,觀察并分析;
(1)這兩個圖形有什么特點?
(2)你能寫出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嗎?
(3)如何運用勾股定理?是否還有其他形式?
這時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人人參與的效果,接著全班交流。先有某一組代表發言,說明本組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組作評價和補充。教師及時進行富有啟發性的點撥,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形成一致意見,最終解決疑難。
(四)鞏固練習強化提高
1、出示練習,學生分組解答,并由學生總結解題規律。課堂教學中動靜結合,以免引起學生的疲勞。
2、出示例1學生試解,師生共同評價,以加深對例題的理解與運用。針對例題再次出現鞏固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練習中出現的情況可采取互評、互議的形式,在互評互議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全班討論的形式予以解決,以此突出教學重點。
(五)歸納總結練習反饋
引導學生對知識要點進行總結,梳理學習思路。分發自我反饋練習,學生獨立完成。
本課意在創設愉悅和諧的樂學氣氛,優化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間的合作,營造一種學生敢想、感說、感問的課堂氣氛,讓全體學生都能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教學活動,在學習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 12
一、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條非常重要的性質,也是幾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數量關系,主要用于解決直角三角形中的計算問題,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據之一,同時在實際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是這本書所體現的主要思想,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獲得較為直觀的印象;通過聯系比較、探索、歸納,幫助學生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進行正確的應用。
二、學習目標與任務
1、學習目標描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內容,能夠靈活運用勾股定理進行計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分析,大膽猜想,并探索勾股定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邏輯推理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出結論獲得成就感,培養探索熱情和鉆研精神;同時體驗數學的美感,從而了解數學,喜歡幾何。
2、學習內容與學習任務說明(學習內容的選擇、學習形式的確定、學習結果的描述、學習重點及難點的分析)
學習內容:勾股定理的證明和運用
學習形式:課堂教學,小組合作
學習結果:學生能夠掌握勾股定理的證明并熟練運用勾股定理解決相關問題
學習難點:用面積法方法證明勾股定理。
學習重點:引導學生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并能運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問題設計(能激發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思考所學內容的問題)
(1)圖中三個三角形有什么關系?
(2)某樓房三樓失火,消防隊員趕來救火,了解到每層樓高3米,消防隊員取來6.5米長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離墻基的'距離是2.5米,請問消防隊員能否進入三樓滅火?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說明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習慣、學習交往特點等)
(1)學習特點:易受外界影響﹑情緒情感偏激﹑情緒兩極波動﹑憑感情行事,但同時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動嘗試的特點,八年級的學生是成長發展的轉折點,也是教育的關鍵期。
(2)學習習慣:八年級是初中生活開始分化的時期,經過一年多新課程理念的熏陶和實踐,學生已經有了初步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學習交往特點:經過一年的學習生活,環境熟悉了,人也熟悉了,但部分同學還是羞于表現但又渴望得到肯定。
四、學習環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1、學習環境選擇(打√)
校園網√
因特網
手機
2、學習資源類型(打√)
(1)課件√
(2)工具
(3)專題學習網站
(4)多媒體資源庫
(5)案例庫
(6)題庫
(7)網絡課程
(8)寧夏教育云平臺
(9)其他
3、學習資源內容簡要說明(說明名稱、網址、主要內容)
五、學習情境創設
1、學習情境類型(打√)
(1)真實情境√
(2)問題性情境√
(3)虛擬情境
(4)其他
2、學習情境設計
通過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真實感受課堂氛圍,通過提問,來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想象,引導學生對新課程內容進行探究,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六、學習活動組織
1、自主學習設計
類型
相應內容
使用資源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自主觀察
圖片
課件
觀察圖片
播放圖片
自主探究
回答問題
課件
討論并回答啊問題
提出問題
2、協作學習設計
類型
相應內容
使用資源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1)伙伴
小組討論
課件
討論探究
提出問題并引導
(2)協同
(3)辯論
(4)角色扮演
(5)其他
3、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
通過圖片導入課程——提出問題引入勾股定理新內容——問題解決進入新課——通過例子驗證勾股定理——得出勾股定理——通過習題鞏固所學——對課堂進行小結——布置課后作業進一步加強鞏固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景導入
播放圖片
觀察圖片欣賞數學的美
讓學生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之美
學習新課
講解勾股定理
認真聽老師講解
讓學生學會勾股定理的證明和運用
鞏固練習
提出問題
根據所學解決問題
讓學生熟練運用勾股定理
小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提問
根據老師的提問回答問題
讓學生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作業
布置作業
記錄作業并認真完成
讓學生通過練習對本節課內容更加熟悉
八、學習評價設計
1、測試形式與工具(打√)
(1)課堂提問√
(2)書面練習√
(3)達標測試
(4)學生自主網上測試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他
2、測試內容
課堂練習
課后作業
九、板書設計
勾股定理
證明:
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長為a,斜邊長為b
藍色部分面積為:a2+a2
橙色部分面積為:b2
已知藍色面積=橙色面積
所以a2+a2=b2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為c,那么a2+b2=c2
十、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在上課的起始放出圖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授課做準備。
2、讓學生觀察圖片,找出數學信息,以問題引出新課,學習完新課后讓學生回頭解決最開始的問題
3、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釋圖中的面積問題,并引導學生靠近勾股定理。
不足之處: .
1、在圖片引導新課的時候只是單純地讓學生看,沒有提問他們看到了什么。
2、證明過程講解沒有讓學生嘗試證明。
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中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比如說,本節課需要著重把勾股定理的證明進行講解,學生通過探索和老師的引導得出勾股定理。
2、需學習提問的技巧,爭取做到提出一個問題之后,學生能馬上明白老師的用意。
備注:此表頁碼不夠可以增加,須排版整潔、美觀。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02-22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7篇02-2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數學教案02-10
初中數學《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11-05
八年級數學下勾股定理的證明(二)教案12-16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通用10篇)08-14
八年級數學勾股定理教案集錦7篇02-22
蘇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勾股定理11-07
勾股定理回顧與思考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