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時間:2023-01-14 16:48:4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二)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征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過學生自主研究,使學生掌握研究立體幾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一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高的.認識。

  三、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長方體模型,圓柱模型。

  學生:每生自帶一個圓柱形物體,草稿紙。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出課題

  1.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它們各有幾個面?這些面是什么形狀?生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研究方法)動手操作:畫、剪、比、量。

  2.(課件出示)師:那下面的這些物體你認識嗎?它們是什么形狀?如果把這些物體的形狀畫下來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課件演示:從實物圖抽象出圓柱圖形。

  3.小結:上面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柱體。揭題: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研究圓柱。(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的圓柱模型,邊看書邊思考:

  ①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什么?

  ②用手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你發現什么?

  ③圓柱一共有幾個面?是哪幾個面?

  ④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什么?在哪里?

  及時練習(課件出示):讓學生根據圓柱的特點判斷下面的圖形。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初步了解圓柱的特征,為后面突破難點打下基礎。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2

  1.圓柱的側面積。

  課題圓柱的體積課型講授課課時 總數1

  教 學反 思

  課題解決問題課型講授課課時 總數1

  作業布置完成練習五的第8——10題。

  作業布置完成練習六的第8—10題。

  教 學反 思

  課題整理和復習課型復習課課時 總數1

  備課人馬志友

  陳發秀審核人授課人授課

  日期教 材

  分 析本節教材內容是對圓柱與圓錐這一單元的知識進行系統地整理和復習,始終注意引導學生把握圓柱與圓錐的聯系與區別,使學生更加明晰相關概念,靈活運用計算公式。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征,掌握圓柱表面積、體積,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2、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地解決與圓柱、圓錐有關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歸納整理有關圓柱和圓錐的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難點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地解決與圓柱、圓錐有關的數學問題。

  法制教育滲透知識點

  教學用具圓柱、圓錐模型

  教法、學法回歸所學,理清脈絡,形成知識體系。

  課時序數

  教 學 過 程動態修改欄

  教學環節及內容師生互動(具體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談話。

  同學們,第三單元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今天,老師要檢查你們對本單元的知識掌握情況。

  2、揭示課題:整理和復習

  二、知識梳理

  1、結合教材第37頁第1題,回顧圓柱、圓錐的特征。

  2、復習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3、復習圓柱、圓錐的體積

  4、知識應用。

  1、結合教材第37頁第1題,回顧圓柱、圓錐的特征。

  (1)圓柱的特征。

  (2)圓錐的特征。

  2、復習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1)出示圓柱的表面展開圖,先讓學生觀察,然后讓學生回答:圓柱的側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么形狀的?

  (2)表面積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3)第37頁第2題中求圓柱表面積的部分。

  3、復習圓柱、圓錐的體積

  (1)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V=Sh)

  (2)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圓錐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計算圓錐體積的字母公式是V= Sh)(3)做第37頁第2題中關于圓柱、圓錐體積的部分。

  4、知識應用。

  學生獨立完成第37頁第3、4題。

  三、課堂練習完成練習七的第1、3、6題。

  四、分享收獲本單元結束了,你有什么收獲?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征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點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難點圓柱的側面積和它的展開圖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觀察法、分析法、歸納法。

  學情分析

  圓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學生對于圓柱體并不陌生,只是沒有深刻的認識,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問題:你學過那些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

  今天老師要教同學們認識一個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簡稱圓柱。

  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的圓柱,老師檢查。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圓柱的圖片,請大家欣賞。

  你還見過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體。

  從一年級我們就知道圓柱體,你認為什么樣的圖形是圓柱體?說說看。

  二、探究新知

  1.從圓柱的圖片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

  教師:如果把它們畫成立體圖形是怎樣的?想看嗎?

  課件演示:從圖片中抽象出圓柱。

  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最多看到幾個面?圓柱我們能看到幾個面?

  2、探究圓柱的基本特征

  (1)思考: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什么樣的?叫做什么?

  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

  教師:小組合作,動手動腦

  圓柱兩底面的大小怎樣?你用什么方法證明?

  畫、剪、比等等方法。

  (2)比較胖瘦兩個圓柱,它們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

  讓學生相互討論,思考。得出:因為圓柱的底面半徑不同,所以在高相等的`情況下,半徑大的圓柱就胖些。

  (3)思考:用手摸圓柱周圍的面,你有什么發現?

  結論:是一個光滑的曲面。

  (4)思考: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幾條?

  學生先用手比劃下圓柱的高,在用彩筆畫出圓柱的高。試試看,你能畫幾條。

  白板演示,圓柱的高有無數條,

  3、拓展應用,發展新知

  在生活中,圓柱的高也有不同的稱呼,你知道嗎?(白板展示)

  硬幣是厚,井是深、鋼管是長。

  三、鞏固提高,

  1、完成P18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檢查。

  2、完成P18的第2題

  分析:分別以長方形的那條邊為軸旋轉而成,底面半徑和高分別是多少,引導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的紙來幫助理解

  課題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認識到了什么?請用“1、2、3、無數”來總結今天學習的內容,你會嗎?說說看。

  作業能力練習冊第13-14頁內容,回家體會理解記憶公式。

  板書設計

  圓柱體的認識

  底面側面高

  2個1個無數條

  大小一樣的圓曲面

  教學反思

  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狀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我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教學中,重點理解圓柱的高有無數條,而不僅僅是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這一條。還讓學生認識到圓柱的立體圖形只有兩個面。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17頁及第18~1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柱,了解圓柱的特征。

  2.知道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3.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體驗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學習方法。

  2.經歷圓柱側面展開的操作過程,體驗比較、發現、歸納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圓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突破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圓柱形的實物,認識圓柱的各部分。

  難點認識圓柱側面展開圖,理解展開圖與圓柱各部分的關系。

  突破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發現方法。

  教法與學法

  教法結合實物,質疑引導。

  學法觀察比較,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粉筆盒、圓柱的教具模型、長方形硬紙、木棒。

  談話引入

  教師出示粉筆盒,提問:這是什么圖形?

  (長方體)

  是的,我們以前學習過長方體和正方體,并且知道它們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再來研究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板書:圓柱的認識)

  探究新知

  1.觀察實物,認識圓柱。

  教師用課件出示茶葉罐、藥瓶、紙筒等物體,引導學生觀察。

  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小組討論。

  教師引導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并給出圖形的名稱。

  你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

  (課件出示教材第17頁的主題圖)

  2.教學教材第18頁例1。

  (1)如果把剛才看到的這些圓柱形物體的形狀畫下來會是什么樣子?

  引導學生對照圓柱模型和圖形認真觀察,并適時講解: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底面;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側面;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高。(板書)

  圓柱的底面是什么形狀?兩個底面有什么關系?組織學生拿出圓柱形實物觀察。

  (圓柱的底面都是圓,并且大小一樣)

  請同學們用手摸一摸圓柱周圍的面,你發現了什么?

  (圓柱的側面是曲面)

  (2)教師出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

  請同學們把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轉動木棒,看一看轉出來的是什么形狀。

  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后,匯報結果:轉動起來像一個圓柱。

  (3)鞏固應用,完成教材第18頁“做一做”。

  組織學生先獨立做一做,再在小組中相互說一說。教師最后集中講解。

  3.教學教材第19頁例2。

  (1)組織學生摸一摸圓柱模型,看一看圓柱側面在哪里,猜想一下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

  組織學生分小組操作:剪開一個圓柱模型的側面,再展開觀察。

  (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底面和高有什么關系?

  讓學生經過分析、比較,概括得出: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板書)

  (3)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情況下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圓柱的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正方形)

  鞏固練習

  1.教材第19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指名回答并進行點評與講解。

  2.教材第19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讀題,教師提問:該長方形的長展開前是什么?(圓柱的底面周長)

  追問:那寬呢?(圓柱的高)

  組織學生完成計算得出答案,集體訂正。

  3.教材第20頁練習三第1題。

  教師指名回答,點評并總結: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兩個相等的圓。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這一類圖形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比如它們的上、下底面都是圓,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板書設計

  圓柱的認識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底面;

  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側面;

  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高。

  圓柱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5

  1.課件出示問題:

  ①圓柱兩底面的大小有什么關系?你有什么辦法證明?

  ②用直尺量一量你手中圓柱的高,你發現什么?

  2.小組觀察討論。學生匯報: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板書:面積相等)教師: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學習,明確要求有利于學生有序地開展研究活動,在互相合作、互相補充中培養小組協作精神。動手操作有利于增強學生直觀感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圓柱的特征,通過多種方法的展示驗證拓寬學生思維。

  3.圓柱的高。課件顯示:一個圓柱高度變化過程。請同學觀察:圓柱的什么發生了變化?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請看屏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課件出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教師:圓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并用有顏色的線閃爍。 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教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圓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對無數條的高,測量哪一條最為簡便?(為了方便一般測量側面上的高)教師:請看這樣畫一條線段是它的高嗎?(三角板斜放)預設: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于兩個底面。在我們的生活中,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設計意圖】把抽象的立體圖形還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為以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好鋪墊。

  4.游戲拓展,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

  (1).出示一個硬紙板做成的長方形(長10cm,寬5 cm),用長尾夾將其10 cm的長固定在小木棒上。教師:這個簡易的玩具跟我們今天所學的圓柱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可以快速地轉動木棒,看看會發生什么奇跡?學生:轉動起來是一個圓柱。教師:是怎樣的一個圓柱?你能用具體數據來描述一下嗎?(底面半徑為5 cm,高為10 cm的一個圓柱)

  (2).如果我把這個長方形5cm長的那一邊夾住后再轉,轉出來的圓柱跟剛才的一樣嗎?想象一下:這又是一個怎樣的圓柱?(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出現的圓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樣嗎?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什么物體大小差不多?

  (3).同一個長方形,為什么轉出來的圓柱不同?如果有一個長方形長是150厘米,寬是30厘米,快速旋轉,會形成一個多大的圓柱?

  【設計意圖】使學生從旋轉的角度認識圓柱,即長方形的一條邊快速旋轉,形成圓柱形狀,感受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轉換。通過想象、用手勢比劃大小、聯系實際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圓柱辨長方形,層層遞進,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 小結圓柱特征。教師:現在誰來完整的說說圓柱有什么特征(看板書)?

  (四)練習鞏固(課件出示)

  第1題:指出下列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相應名稱。)

  第2題:(讀出下面各圓柱的有關數據。單位:厘米)

  叫學生回答。

  第3題:判斷。指名學生回答,并說理由。

  第4題:想一想,圍起來能得到什么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和特征,鞏固所學的知識。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和感想?

  板書設計:

  圓柱的特征

  兩個底面(大小相等)

  一個側面(曲面)

  圓柱的高有無數條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6

  第1課時

  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材第17頁圓柱的認識、第18頁例1和第19頁例2。

  內容簡析

  圓柱的認識:通過觀察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圓柱。

  例1:通過觀察圓柱,認識圓柱的側面、底面和高。

  例2:通過觀察圖形,掌握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的側面、底面和高;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系。

  2.通過觀察、發現、交流,讓學生自主探究,掌握學習方法。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系。

  難點:圓柱側面展開圖與圓柱的關系,建立圓柱的空間觀念。

  教法與學法

  1.在教法上,應加強直觀演示和操作,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圖形,幫助學生建立圓柱的表象,再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發現并總結出圓柱的特征。

  2.在學法上,學生把觀察和動手操作相結合,通過摸一摸、量一量、畫一畫等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圓柱的特征。本節課也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加強小組合作與交流。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實物展示法:

  教師拿出一個做好的圓柱模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圓柱;緊接著讓學生觀察這個圓柱的特征,觀察圓柱的組成。(學生觀察并獨立思考)

  學生1:圓柱由三部分組成:兩個圓和一個曲面。

  學生2:兩個圓的面積相等。

  學生3:……

  教師表揚并鼓勵學生的回答。【品析:用觀察實物的方式導入,讓學生看到了真實的物體,使學生對圓柱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時用動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件展示法:

  1.課件出示“旋轉門”的畫面,引導聯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圓柱的形成)

  我看到了旋轉門,想到了它轉起來會形成一個圓柱。

  2.課件出示:比薩斜塔、客家圍屋、立柱、蠟燭、水杯等。課件抽出圓柱的幾何模型。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圓柱。(板書課題)【品析:課件展示的效果是使圖形更加形象具體,學生一目了然,對于圖形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準確和深刻,有助于學生對于圓柱的學習和研究。】

  動手操作法:

  讓學生拿出所帶的硬紙板、直尺、剪刀、圓規等學具,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動手制作圓柱的模型。

  小組展示制作成果,教師給予評價。【品析:親自動手操作制作圓柱模型不僅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圓柱,而且讓學生有一種喜悅的成就感。同時,對下面觀察總結圓柱的組成和特征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教學例1

  (1)整體感知圓柱

  ①談談圓柱,大家知道什么是圓柱嗎?請同學說說你理解的圓柱。

  ②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狀的物體。

  引導學生閱讀觀察教材第17頁幾個圓柱物體的圖形,認識圓柱。

  (2)教學例1:

  出示教材第18頁例1:觀察一個圓柱形的物體,看一看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有什么特征。

  ①認識圓柱的面。

  師:請同學摸摸自己手中圓柱的表面,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師:指導看書,再次觀察例1中的圖形,引導歸納。(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②認識圓柱的高

  引導學生觀察例1中的圓柱,根據圖形上的提示認識圓柱的高,再根據例1中的高找到自己手中圓柱的高。結合教材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總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品析:此教學環節先運用提問交流的方式引出認識圓柱,再聯系生活實物模型,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自己所制作的圓柱模型來認識圓柱的組成和特征,使學生記憶更加深刻。】

  ◎教學例2:圓柱的側面展開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后討論: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2)操作探究: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師生一起把展開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歸納: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4)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觀察教材第19頁例2。

  總結: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品析:此環節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與思考,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活動體驗,讓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出圓柱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通過這樣的活動體驗,讓學生經歷學習數學的過程。】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認識了圓柱,學習完例1、例2的基礎上,讓學生及時消化吸收,教師提出質疑,師生共同系統整理。

  質疑一:圓柱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圓柱有什么特征?

  師生共同總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

  質疑二: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有什么關系?

  師生共同總結:圓柱側面展開后得到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圓柱,學習了圓柱的基本特征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你能說說你的收獲嗎?找兩個學生暢談本課時的`收獲,教師對其進行補充完成課堂的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

  1.圓柱的組成及特點:圓柱是由3個面組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作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面除外)叫作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作高。圓柱的底面都是圓,并且大小一樣。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2.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銜接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給大家留一個思考的話題:

  什么叫作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哪幾個面?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回味課堂,發現亮點之處:兩次質疑的討論使學生的學習進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過程,這次內化把圓柱的基本特征和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有關知識真正掌握了。

  反思過程,有待改進之處:在教學中,應多給予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和思考的同時,教師應進行相應的提問,這樣學生學習的印象才能更深刻,學習的知識才會更扎實。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7

  教學目標

  在動畫動手操作總了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培養數學素養。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了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光憑字面很難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理解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將靜態的畫面轉為動態畫面,具有一定的難度。

  難點分析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理解能力,學生較難感受。

  教學方法

  1.通過動手操作,動畫演示了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

  2.通過體驗圓柱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征

  2.圓柱究竟是怎么樣的呢?(課件出示)

  二、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3.認識圓柱的底面、高和側面

  (一)小組合作: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征。

  師:那么圓柱究竟是怎么樣的呢?(課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滾一滾,圓柱與長方體、正方體有何不同?你發現了什么?

  ②、圓柱有幾個面組成?

  ③、小組討論并驗證:兩個底面有什么關系?

  ④、量一量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什么特點?

  (二)、小組匯報: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內交流感知。

  師:哪一組同學來給大家說說看,圓柱有哪些特征?你們是怎么驗證的?

  (學生匯報,教師即時補充)

  A組:指出圓柱有3個面組成,2個底面和一個側面,2個底面相等。

  B組:知道圓柱有3個面組成,2個底面和一個側面

  C組:協助下指出圓柱的3個面。

  生:我們知道了圓柱有3個面組成,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

  生:上下兩個面是圓形。

  生: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一樣的。

  師:指一指手中圓柱的底面、側面。

  (板書:2個底面,1個側面)

  圓柱的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三)、觀察、比較圓柱底面的特征。

  A組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

  師: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

  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

  師: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A組生: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

  (四)、圓柱的高。

  師:圓柱的高什么發生了變化?

  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

  請看屏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

  (課件出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師:圓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并用有顏色的線閃爍。

  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

  教師講解: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于兩個底面。

  (五)、圓柱的側面

  (1)、組織學生摸一摸圓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圓柱側面在哪里,猜想一下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

  組織學生分小組操作:剪開一個圓柱模型的側面,再展開觀察。

  得出結果:AB組: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

  (2)動手剪一剪

  沿著罐頭盒的側面剪開,展開的包裝紙是什么圖形?

  (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六)知識小結

  圓柱有2個完全相同底面和1個側面組成。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

  三、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4.知識拓展

  (一)、圓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課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二)、師:為什么樹干都是圓柱形的?

  (課件出示小知識)圓柱具有較大的支撐力。樹木的樹冠全靠主干支撐。特別是碩果累累的果樹,上面掛著許多果實,需要強有力的樹干支撐,才能生存。

  圓柱形的樹干沒有棱角,狂風吹打時,不論風卷著塵沙、雜物從哪個方向吹來,受影響的都只是極少部分,不易受到沖擊的傷害。因此,樹干的形狀是圓柱形的,這是樹木對自然環境適應的結果,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更是為了適應生長的需要。

  四、小結

  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這一類圖形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比如它們的上、下底面都是完全相等圓,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8

  課前準備:

  板書:學習目標:

  1.認識圓柱,掌握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特點,建立圓柱的幾何模型。

  2.在經歷操作、觀察、探究的過程中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3.發展空間觀念,掌握圓柱的特征。

  板書預習導航:

  1.生活中的圓柱。

  2.圓柱哪些部分組成,特點是什么?

  達標卡(練習冊)

  教具準備:課件、圓柱體、學生的學具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2.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上課:組內宣言

  二、導入新課:(3分鐘)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習立體圖形,非常好,(出示幻燈片一)大家看看這些物體的形狀,你認識嗎?誰來說?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樣的立體圖形--圓柱。(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2.請同學們齊讀學習目標。

  三、探究活動。

  1.師:請同學們按預習導航的要求小組內交流自學情況。(7分鐘)

  2.下面小組匯報環節,請做好交流的準備,要利用手中的學具邊指邊說。

  (1)生活中的圓柱有哪些?

  (2)圓柱由哪些部分組成的,特點是什么?

  生說師板書:底面2個大小一樣都是圓形

  側面1個是曲面展開是長方形高

  (出示幻燈片二)演示幻燈片強調教學重點

  師:除了這些,你還學會了什么?

  (出示幻燈片三)演示長方形轉動會形成一個圓柱。

  四、達標訓練

  1.下面哪些圖形是圓柱。在圓柱下打“√”。

  2.在上圖中標出圓珠筆各部分的名稱。

  (1)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它是兩個()的圓。

  (2)圓柱的'高是指兩個()之間的距離,圓柱有()高。

  (3)圓柱共有()個面,它的側面是()。

  (4)如果把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邊長為6厘米的正方形,那么圓柱的高是()厘米。

  3.如圖:

  以長方形的長為軸旋轉一周得到一個圓柱,則圓柱的高是(),底面周長是()底面直徑是()。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9

  教學內容:

  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征,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制作圓錐。

  2、過動手制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具準備:

  每人一個圓錐,師準備一個大的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2、圓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 (直觀感受觀察討論匯報)

  (1)讓學生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后,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4)讓學生看著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于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2、小結

  圓錐的特征(可以啟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征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測量)

  由于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借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會是什么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后讓學生試著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于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補充習題

  1出示一組圖形,辨認指出哪些是圓錐。

  2出示一組圖形,指出哪個是圓錐的高。

  3出示一組組合圖形,指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四、總結

  關于圓錐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教學反思:

  觀察、感知中認識并掌握圓錐的特點,經歷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的過程,加深了對圓錐高的認識。在旋轉,對比圓柱和圓錐的過程中,加深對圓錐特點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10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31~32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和操作,認識圓柱的特征,能看懂圓柱的立體圖,認識圓柱的高和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使學生形成圓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據圓柱的特征辨認圓柱體,認識圓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圓柱側面的展開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圓柱的特征和側面展開圖

  教學難點:使學生弄清圓柱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圓柱底面周長,寬與圓柱的高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圓柱模型,卡紙做的長方形(長30 cm,寬20 cm),正方形。

  學生:每生自帶一個側面包裝好的圓柱形物體,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一個長方形小旗,快速旋轉,讓學生觀察:看到了什么?(圓柱)

  點出課題:圓柱的認識

  對于圓柱一年級時我們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對它進行進一步的研究,相信將會對圓柱的認識更加深刻。

  二、學習新知

  1.認識圓柱的特征

  (1)觀察比較,建立表象

  師:生活中的`圓柱體很多,同學們都在那些地方見過圓柱?

  課件展示老師搜集的圓柱圖片,從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

  (2)操作感知,歸納圓柱的特征

  師:圓柱由那些面組成,這些面有什么特征?下面我們就利用準備好的圓柱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等方式對圓柱進行研究。重點解決以下問題:(課件顯示)

  圓柱由那些面組成?這些面有什么特征?

  圓柱上下兩個面大小相同嗎?請你通過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進行驗證。

  活動完成,匯報交流,教師及時板書,引導,得出圓柱的組成及特征。

  2.認識圓柱的高

  瞧,老師這還有兩個圓柱呢。注意看,它們的底面相同,那它們的什么不同呢?那什么是圓柱的高呢?你認為圓柱的高指的是什么?誰能指一指?

  課件講解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讓學生再指出幾條高。體會高有無數條。并引導學生明白內部也有高。并用課件演示高一樣長。課件出示:圓柱有無數條高,長度相等。

  介紹生活中圓柱的高的不同叫法。

  及時練習(課件展示)

  這些問題孩子們輕而易舉就解決了。看你們這么棒,老師手中的這個小圓柱也忍不住想請你們幫個忙了。它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側面包裝紙有多大。該怎么辦呢?

  3.研究圓柱的側面展開圖

  (1)思考:你想怎樣剪呢?剪完展開后會是什么形狀呢?想一想。

  (2)小組合作探究:(課件出示探究要求)

  (3)活動完成后小組匯報。(找兩組同學上去邊演示邊講解,師適時追問并板書)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4)師進行演示操作,并把側面展開圖貼在黑板上。

  (5)課件演示側面展開整個過程,讓學生把整個過程理解消化。

  (6)思考: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有沒有可能是正方形呢?什么情況下是正方形呢?(用正方形紙演示)

  小結:圓柱的側面如果沿高剪開,側面展開就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斜著剪開就是平行四邊形,如果沿折線或取下剪開得到的將會是不規則圖形。

  這節課不知不覺中我們既認識了圓柱的特征,又研究了圓柱的側面展開。同學們的學習效果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對自己作一檢測。

  三、鞏固練習

  1、概念辨析

  2、辨一辨(哪個是圓柱的展開圖)

  3、創造圓柱

  結束語:同學們,其實在剛才旋轉創造圓柱的過程中,隱藏著一個奇妙的數學現象呢。想知道嗎?(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課件顯示)有趣嗎?在神奇的數學世界里,像這種有趣的現象還有許多,就等著你們去探索,去發現呢!

  教學反思:

  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于圓柱都有初步認識。因此,在導入環節,我引導學生從平面圖形聯想到立體圖形,感受“面動成體”從而引入新課。本課的重點是認識圓柱的特征。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探究,研究圓柱的基本特征。

  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努力為學生創設動手實踐的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操作和思考,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活動經驗。活動分兩個層次進行:活動一研究圓柱特征,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等方式進行研究,探索出圓柱的主要特征;活動二探究側面展開圖。通過這樣的活動體驗,讓學生經歷學習數學的過程,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觀察、比較、探索規律。

  本節課屬于空間與圖形教學,它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我通過多個環節來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1、從長方形旋轉得到圓柱引入新課。

  2、在進行側面展開之前,讓學生先去想象展開后的形狀,再去動手操作。

  3、鞏固練習創造圓柱中鼓勵學生大膽去想象、創造圓柱。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發展空間觀念。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參與系統、全面整理知識的過程,梳理本單元的所學知識,引導學生溝通知識間的聯系,構建知識網絡。

  (2)通過本單元知識的復習,比較熟練掌握比例知識,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通過回憶、討論和交流,結合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比例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整理本單元知識,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正、反比例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回家先整理本單元知識,作好交流的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教師:我們已學完了本單元知識,今天來進行“整理與復習”。

  板書課題:整理與復習

  二、梳理單元知識,形成知識網絡

  1.方法回顧

  (1)以前我們是怎樣整理單元知識的?

  (2)你們昨天回家是這樣整理的嗎?

  (3)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2.學生匯報交流

  (1)抽2位匯報整理結果。

  (2)根據學生的整理,大家提出建議并進行修改。

  (3)展示教師整理的結果,說出整理思路(展示)。

  比例比例意義、基本性質、解比例

  正比例意義[X=(一定)]

  應用

  反比例意義[X=(一定)]

  應用

  3.教師小結整理知識的情況

  三、復習本單元知識

  1.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這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是否可以組成比例?

  如果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并指出這個比例的內項和外項(生齊練)。

  教師:通過前面兩個題的復習,你能說說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在這里使學生明白比表示兩個數,有兩項;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2)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教師:什么叫做解比例?

  學生在練習本上練習,指名板演,學生練習后講評。

  2.正、反比例關系的判斷

  (1)判斷下面各題中兩種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正方形的邊長與周長。

  ②行駛一段路程,車輪的直徑與車輪轉過的轉數。

  ③=5X,和X。

  ④X=24,和X。

  (2)說出下列各組中的三種量在什么條件下能組成什么比例關系。

  ①速度,時間,路程。

  ②汽車每次運貨噸數,運貨的次數和運貨的總噸數。

  ③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積。

  (3)說一說什么叫正比例關系?什么叫反比例關系?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梳理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思考步驟。

  ①先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和一個定量。

  ②根據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列出關系。

  ③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判斷比例關系。

  (4)用比例知識解決下面的問題(練習十四第6題)。

  ①學校舉行方陣團體操表演,排成5列需要90人,排成24列,需要多少人?

  ②學校舉行方陣團體操表演,如果每列16人,要排27列,如果每列18人,要排多少列?

  教師:說一說,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解題的步驟有哪些?注意什么問題?

  1.設所求問題為X。

  2.判斷題中的兩個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比例關系及成什么比例關系。

  3.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驗算,寫答語。

  教師: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關鍵是正確判斷題中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所以解題時要認真審題,做出正確判斷。

  四、拓展應用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四第9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集體評議。

  教師:航程和相對應的飛行時間的比值表示什么?成什么比例?為什么?

  教師:用圖像把它們的變化規律表示出來。

  教師:觀察圖像有什么特點?

  使學生認識到:圖像是一條直線。從這個圖像可以直觀看到航程和相對應的飛行時間的變化情況,航程增加,所需飛行時間也隨著增加,航程減少,所需飛行時間也隨著減少。

  教師:觀察圖像,估計飛行20xx千米需要多少時間?

  教師:根據圖像估一下,7時大約飛行多少千米?

  學生回答,教師可以通過小黑板同步顯示。

  五、教學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進行了正、反比例這一單元的整理與復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不明白的?

  六、作業布置

  完成練習十四第2、4、7、8、10、11題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組成比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試算,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東西,放在口袋里呢,這東西大家平時都玩過,還挺熟悉的,四四方方的,猜猜看是什么?(學生猜)

  2、還是讓老師給你點提示吧!

  課件逐句出示:買來方方一小盒,用時卻有幾十張,紅黑兄弟各一半,還有一對“雙胞胎”。

  3、現在知道是什么了吧!課件出示:撲克牌

  (設計說明:通過一則小小的謎語導入新課,與之后的新授的比賽巧妙銜接,以撲克牌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一)我們今天這堂課研究的`數學問題就跟撲克牌有關。你們都知道撲克牌有四種花色,而每一種花色都有13張。(課件出示)A,2,3,4,5,6,7,8,9,10,J,Q,K

  1、同學們你們都學過比例,請同學們用最快的速度從這13個數字中選擇你所需要的數字來寫出一個比例。

  2、學生匯報寫出的比例并說明理由。

  3、們都是選擇4個數字來組成比例。那你們想知道組成比例的4個數叫什么名字呢?(想)那就請同學們自己預習課本43頁最后兩段(師出示課件預習提綱)。(板書: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4、就學生匯報的比例,找出內項與外項。

  (設計說明:通過一個寫比例的小活動,一是復習了比例的意義,二是教學了內項與外項。)

  (二)在剛才同學們寫比例的過程中,老師發現同學們的腦子轉得可真快,王老師想跟你們比一比,比誰能更快地按要求寫出比例。怎樣?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嗎?(生:敢)

  1、那我們就開始吧,請同學們先看“冠軍攻略”(比賽規則)

  課件出示:

  冠軍攻略

  參賽者:王老師,全班同學

  規則:迅速判斷由電腦隨機抽取出來的4張牌面上的數學能否組成比例,如果能,請寫下來。(至少寫兩個)(完成的可先舉手示意)

  2、第一輪:6、8、9、12

  (老師比學生提前寫完,并由學生驗證,得出老師勝)

  第二輪:3、5、4、8

  (老師比學生提前判斷出不能組成比例,并由學生驗證,老師勝)第三輪:4、8、6、3

  (老師比學生提前寫完比例,并由學生驗證,老師勝)

  (設計說明:由撲克牌引出三輪比賽,設計都由老師勝出,學生由此產生疑問,為什么老師能這么厲害,這么快地寫出8個比例,借此激發學生探究。)

  3、同學們一定很好奇,老師為什么能這么快地判斷出這4個數能否組成比例,并能很快地寫出比例,其中有什么奧秘?其實老師是有冠軍秘籍的,而秘密就藏在這些比例中。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所寫的比例的內項與外項,小組交流討論,看看有什么發現?

  4、學生匯報,驗證,課件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質以及字母公式”

  5、師講解如何很快的判斷4個數能否組成比例。

  (設計說明:給學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們多方面驗證,從個別推廣到一般,讓學生學會科學地、實事求是地研究問題。)

  看樣子,同學們對新知掌握的不錯,愿意接受挑戰嗎?

  (三)練習運用。

  1、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  2∶2.5和4∶50

  2、如果把2.4:1.6=60:40,改寫成分數的形式,你會寫嗎?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有什么關系?

  指出:2.4與40的乘積等于1.6與60的乘積。

  三、課堂鞏固,練習提升

  1、用你喜歡的方法來判斷哪組中的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1)14:21和6:9   (2)3/4:1/10和15/2:1

  (3)9:12和12:15   (4)1.4:2和7:10

  2、把圖A按比例放大得到圖B,按比例縮小得到圖C。根據圖中的數據組成比例。(課本46頁第3題)

  3、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

  8:2=24:( )  ( )/15=4/5  1.5:3=( ):3.4  48:( )=3.6:9

  四、實踐活動題

  8:A=B:1.5,那么A和B可能是( )和( )

  如果A是小數,那么A可能是( ),B可能是( )。

  如果A-B=1,那么A可能是( ),B可能是( )

  如果A+B=7,那么A可能是( ),B可能是( )

  (設計說明:習題的安排旨在對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和應用,最后一道開放題答案不,意在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和感悟數學的“變”與“不變”的美妙與統一)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P17-18內容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掌握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特點。

  2.能建立圓柱的幾何模型,體驗從實物中抽象出圖形的學習方法。

  3.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比較和探索的過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發展空間觀念,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教學準備:長方體、正方體、圓柱、三角尺、直尺、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引“新”明標--引入新課,明確目標

  1.創設情境

  教師出示粉筆盒,問:“這是什么圖形”?喚起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回顧,為新知識的學習作鋪墊。

  2.揭題明標

  揭示課題后,啟發學生思考回答:關于圓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識?(學生自由回答,師將問題整理后抓住關鍵詞讀、寫、說并板書)

  二、探“新”依標--依標導學,探究新知

  (一)自學--發現圓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過圓柱?

  2.展一展:實物展示生活中的圓柱:保溫杯、唇膏、電池、圓的筆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認真看課本P17,重點觀察圓柱由哪些部分組成,要邊看,邊思考:

  ①這個圓柱形的物體,它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這些部分有什么特征?

  ②觀察圓柱的上、下兩個平面,分別是什么形狀?

  ③你覺得,兩個底面有什么特征?

  4.說一說

  讓學生自說說自己的思考結果,驗證圓柱的上、下底面是兩個大小相等的圓。

  5.讀一讀

  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兩個面除外)叫做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二)共學--小組合作,理解圓柱

  1.剪一剪,量一量,議一議

  拿出你制作的圓柱模型,四人小組討論:

  ①圈:剪一剪你的'圓柱模型。

  ②量一量:量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的半徑、直徑;及身高不同大小圓柱的高。

  ③說:說一說你發現的圓柱兩個底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圓柱的周圍是什么形狀?圓柱的高矮和什么有關系?

  2.展一展,評一評

  講解要求:

  ①你發現的圓柱上下兩個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圓柱周圍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么形狀?

  ③圓柱的高矮和什么有關系?

  小結:圓柱是由3個面圍成的,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圓柱周圍的面(上下兩個面除外)叫做側面。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張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動木棒,看看轉出來的是什么形狀?

  小結:長方形硬紙圍繞木棒快速轉動,可以轉成一個圓柱。

  三、測“新”評標--達標檢測,評價目標

  1.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1)指出下面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圓柱有幾個底面?是什么形狀?

  (3)圓柱有幾個側面,幾條高?

  2.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2題

  (1)圖一的旋轉軸在哪里?

  (2)圖二的旋轉軸在哪里?

  (3)為什么同一個長方形會旋轉不同的圓柱呢?

  3.練習三第1題

  根據你對圓柱的理解,你能準確地判斷出下面的圖形哪些是圓柱嗎?想一想為什么其他圖形不是圓柱?圓柱具有什么樣的特征?

  四、結“新”拓標--全堂總結,拓展延伸

  在這節課中,你學會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圓柱

  底面2個

  側面1個

  高一樣長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蘇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范文10-12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教案03-03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09-29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01-11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教案01-24

第三單元的教案12-17

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作文11-03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01-16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教案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