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的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的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的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解、辨認鐘面針的長短,讓幼兒基本掌握鐘面分針、時針和數字間的初步運轉關系;
2.通過辨一辨、讀一讀,讓幼兒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
3.通過游戲體驗、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時間的寶貴。
活動準備: 準備大時鐘一只(可撥動操作)、掛鐘一只、掛圖一張;幼兒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鐘面學具。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謎語引出課題:兄弟倆個好朋友,圍著柱子轉呀轉,弟弟要比哥哥長,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會悄悄地溜走。這是什么呀?請小朋友們一起猜一猜。
2.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時鐘——請小朋友們在教室里找一找時鐘(幼兒找時鐘)。
3.教師提問:我們平時用什么來看時間?
二、活動組織
(一)認識時鐘
1.師:啟發幼兒自己說說對時鐘的認識。
2.師:出示可撥動操作的大教具鐘面。請小朋友觀察鐘面,說說在鐘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說說它們的名稱。
3.幼兒:進行觀察;嘗試描述鐘面上的部件與名稱;說說數字。
4.師:指導幼兒分組操作大的教具鐘面,熟悉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
幼兒:小組人員分別指時針、分針等。
。ǘ┱J識整點1.幼兒:4人小組討論時針和分針指的地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組看圖畫指針;第三、四組看圖撥針;第五、六組做“鐘面”等游戲活動,學習看時鐘。
2.請幼兒仔細觀察鐘面,嘗試著讀鐘面上的時間?說說自己讀時間的好方法。(幼兒思考后舉手回答)
3.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某整點)。
4.游戲游戲一:搶答。教師撥教具鐘指向某整點,幼兒搶答說出幾時?
游戲二:撥一撥。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撥學具鐘(小組同伴間可輕輕地討論)。
游戲三:畫一畫。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在紙質鐘面上畫出來。
(三)學習認識半點
1.師:出示大教具鐘,指導幼兒學習認識半點,初步了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系。
2.引出認識半點的方法
。1)師問:當時針在2個數字中間時,分針指在哪個數字上?時間該稱哪個半點?(幼兒思考、回答)
。2)幼兒:觀察學具;4人小組討論;講出半點的特點。
3.練一練幼兒:撥鐘、辨認半點練習游戲。
三、鞏固新知1.游戲一:“爭分奪秒”——看誰認得快。
師:宣布游戲規則,全班幼兒參賽,辨認時針、分針;整點、半點。
2.游戲二:“小小修表匠”——教師報出某一整點、半點,但出示有殘缺的鐘面,讓幼兒觀察、辨認后,在自己的學具鐘上進行“修理”(添畫出正確的時間)。
四、延伸活動
1.小結。
2.拓展
。1)師:請小朋友講一講,我們參觀過的小學,小哥哥、小姐姐們幾點做廣播操?幾點開始上課?可不可以遲到?
(2)猜一猜:古人在沒有發明鐘表前是怎樣看時間的?
。3)介紹古老的鐘:觀察掛圖上古老的各種不同的鐘
(4)引導幼兒收集一些有關時間的資料,滲透守時、惜時教育。
大班數學的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會認識半點,了解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系。
2.學習計劃自己的片斷活動內容,感受幼兒園生活的作息時間。
3.有初步的時間概念,知道要珍惜時間。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時鐘、自制的"半點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兒活動操作材料 《科學·時鐘》、《科學·認識整點和半點》。
(三)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師:鐘面上有幾個數字?長針叫什么,短針叫什么?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少?
游戲"撥鐘報時",教師撥鐘,幼兒報時。如教師撥8點,提問:現在是幾點整?分針指在數字幾?時針指在數字幾?
2.出示"半點作息表",引導幼兒觀察并認識半點。
師: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針指向數字8和數字9的`中間,長針指數字6,是8點半。
3.師幼梳理:半點時,分針指在數字6上,時針指向兩個數字的中間,如時針指向2和3的中間,就是2點半。
4.引導幼兒觀察8點和8點半,比較整點與半點的不同。
5.玩游戲"報時撥鐘",鞏固對整點、半點的認識。
6.指導幼兒完成操作材料《科學·認識整點烽半點》。
(四)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引導幼兒到區域繼續游戲"報時撥鐘"。
大班數學的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認識10以內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使幼兒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養幼兒樂于探索、勤于思考、手腦并用的學習習慣。
二、活動準備:
教具:貼絨動物10種,貼絨數字1-10。
學具:材料紙(見圖一、二、三、四)每組幼兒人手一張,鉛筆人手一支。
三、活動過程:
1.復習認識10以內的數。
玩游戲“閃電數字”。教師拿1-10的數字卡片,雙手放在背后,拿出一張卡片迅速在幼兒面前亮一下,要求幼兒說出看到的數字是幾,看誰說的又快又對,然后換另一張卡片繼續進行游戲,按照幼兒的反應變化游戲的速度。
2.集體活動。認識10以內的序數。
①出示8-10種小動物,問:“絨板上有多少個小動物?都有誰?它們排在什么位置?”幼兒依次說出小動物的名稱和位置。
②教師在小狗下面放數字4,問數字4在這里表示什么意思?我們平時用4表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數字的幾個用處(表示物體的位置,表示物體的數量)。
③引導幼兒在每一種小動物的下面放一個數字來表示它們的位置(個別能力強的幼兒上來操作)
、芙處熌玫粜‰u、小兔,問“誰能說說,排在第幾的小動物不見了,你是怎么發現的”。
3.小組活動。
第一組:它們的家住在第幾層。(圖一)
請小朋友先說說小動物的.家分別住在第幾層?再按小動物的號碼用線把它們送回各自的樓層。
第二組:小動物坐在第幾節車廂里?(圖二)
下面有些車廂沒有號,請你按數的順序給它們填上數字或畫上點子。
第三組:給小動物編號(圖三)
請從上往下給小動物編號。
第四組:給蘑菇房子填號碼(圖四)
小兔們的蘑菇房子有幾間沒有號碼?請按順序填上。
4.活動評價:
大班數學的教案4
【知識引入】
尺子又稱尺、間尺,是用來畫線段(尤其是直的)、量度長度的工具。尺上通常有刻度以量度長度。有些尺更在中間留有特殊形狀如字母或圓形的洞,方便用者畫圖。
尺通常以塑膠或鐵,不銹鋼,有機玻璃制造,亦有以硬紙、木、竹,鋁,皮革等制造的。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在他們的筆盒里有鉛筆、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鉛筆、橡皮是孩子們經常使用的文具,尺卻使用的較少。尺有什么用?怎樣使尺子?小學生為什么要用尺?是幼兒感興趣而又疑惑的問題。設計此活動目的在于擴展幼兒對尺的認識,激發幼兒自己去探索,尋求,解決疑問,從而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滿足幼兒渴求學習的愿望。
【活動目標】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了解其用途,發現其區別,發展幼兒的觀察、思維能力。
2、 初步學習直尺的使用方法,培養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稱,特點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長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兒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種長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場上畫一條寬為120厘米的.“小河”。
【過程建議】
1、 認識各種各樣的尺。
(1)分組討論交流。請幼兒將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組介紹。要求說出是誰幫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點和用途。
(2) 集中交流。請小組推薦,介紹比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導幼兒歸納有些什么樣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點。
(1)分組討論。 提問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樣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討論。 個別幼兒發言,其他幼兒補充。
(3)引導幼兒歸納,從用途、材料、形狀等不同方面進行小結。
3、找出尺的共同點。
(1)提問引發思考:尺有這么多不同,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2)引導幼兒歸納提升:它們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4、 測量活動。
(1)學習測量長度的方法。
、僬堄變耗贸鲎约旱某,嘗試測量桌子的長度。(以各自的尺為單位測量。)
、谡堄變赫f說是怎樣測量的。
、垡龑в變盒〗Y測量長度的方法:測量時尺與被測量物的起點要對齊,每量一尺要做上記號,接著量時尺的一端要與記號對齊,要記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計,也不能多計,最后的測量結果就是物體的長度。
(2)測量操場上“小河”的寬度(120厘米寬)。
、儆變河米约旱某邷y量,老師將幼兒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表格中。(可讓幼兒反復測量,確認后再記錄。)
②集中觀察記錄表,看看小河有多寬,讓幼兒思考,提出問題。
③集中討論:為什么小河的寬度會出現三種不同的數字?
④引導幼兒小結:尺的長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結果也不同。
⑤分別請量出三種不同結果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數字(表示尺的長度),教師幫助測算出小河的寬度(120厘米)。
【延伸提示】
1、 在活動中投放各種直尺,供幼兒選用。
2、 舉辦“各種各樣的尺”博覽會。
大班數學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看看、動動、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順序,并能正確應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教具、課件。
2、幼兒操作材料:星期娃娃頭飾。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來認識一周日及排列的順序--創設星期媽媽和星期寶寶角色:
。1)星期媽媽教師導語:星期媽媽有幾個寶寶,他們都叫什么名字?
。2)星期寶寶"星期寶寶們來了,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個星期寶寶?"
2、通過情境來學習正確排列一周日:
師:星期寶寶可調皮了,他們老是排錯隊。小朋友,你們誰會幫他們排隊呢?誰排第一個?
幼兒之間進行討論老師講故事一周日的由來,講完故事老師問幼兒:你們知道哪一天應該排在第一天了嗎?接下來怎么安排呢?星期一排在第幾天?(幼兒講述)
小結:一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二,第四天是星期三,......
3、其余幼兒為星期寶寶來正確排隊進行游戲,游戲"開火車"幼兒帶上"星期"頭飾。
玩法:請星期日寶寶當火車頭,然后去邀請其他的星期寶寶,最后按照一周日的順序排好成一列"火車"。
4、認識今天、昨天和明天。
師:誰來告訴大家,今天是星期幾?(幼兒講述)按順序排好的星期寶寶們"再請小朋友想一想,昨天是星期幾?明天是星期幾?"(多媒體演示--相應的星期寶寶會向前走出來)
小結:今天在中間,今天的前面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天。
5、游戲"找朋友"玩法:幼兒帶上"星期"頭飾,先選出代表"今天"的星期寶寶,請他來找出自己的兩個好朋友--昨天和明天。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看看、動動、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順序,知道星期媽媽有七個寶寶,幼兒通過活動,基本上都能正確的應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不足:
有少數幼兒對今天、昨天、明天還不是很了解,需要老師和同伴的幫助才能進行時間的表達。
附:星期的由來西方國家七日一制的稱呼多帶宗教色彩。如基督教徒做禮拜這一天,叫"禮拜日",七天稱"一個禮拜",中國為什么把七日一周叫"一星期"呢?
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廷宣布停止鄉試、會試,廢除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成立"學部",袁嘉谷即奉命調入學部籌建編譯圖書局,后任該局首任局長。編譯圖書局下設編書課、譯書課,任務是研究編寫"統一國之用"的官定各種教材。各種教科書的編寫中自然會遇到一個"新名詞"該怎么處理的問題。1909年,編譯圖書局設立了一個新機構統一規范教科書中的名詞術語。袁嘉谷親自參加了這個館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很多統一的名稱。把七日一周制定為中國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谷主持下制定的。
我國古代歷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復始,稱為"七曜";西洋歷法中的"七日為一周",跟我國的"七曜"暗合;日本的"七曜日"更是與其如出一轍。但袁嘉谷感到不順口,使用起來不方便,與同事們商量后,將一周稱一星期,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依次指稱周內各日。
這就是既與國際"七日一周"制"接軌",又具中國特色的"星期"的由來。
評析:
1、創設的故事情境對這個等分的.數學活動是很好的,既通過故事情境讓幼兒對這個活動產生了興趣,又能通過分蛋糕的形式體現出等分的思想;
2、活動過程中老師讓幼兒進行實際操作,通過操作過程中的體驗讓幼兒體會到等分的思想,這一點是很好的,是我們在今后的設計活動中值得借鑒的;
3、在操作過程中老師好像只是讓幼兒來操作圖形的等分,活動準備中提供的像豆子,紅棗,橡皮泥這些材料好像并沒有用到,這些材料我覺得可以用來像幼兒展示說明有些東西是不容易等分的。
大班數學的教案6
設計意圖
第一、為了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區別和理解10以內的單雙數,我以找朋友游戲情景導入、
第二、運用PPt操作,來讓幼兒知道一組物體假如兩個兩個數,數到最后正好數完的是雙數,數到最后還剩一個的是單數、
第三、讓幼兒通過尋找感知、利用學具獨立操作、游戲活動認識區別10以內的單雙數、
第四、讓幼兒了解單雙數之間的關系,延伸到超10數的單雙,拓寬知識面,發展幼兒思維能力、
活動目標
1、利用直觀教具引導幼兒理解單雙數概念,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認識10以內單雙數、
2、了解單雙數之間的關系、
3、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10以內單雙數
2、難點:理解單數和雙數的含義
活動準備
1、在教室里放置一些成單成雙的物體、
2、小動物、小圓點、數字寶寶的家一張,小圓點1一10卡片人手一份,數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1、游戲找朋友導入、
師:小朋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我們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好嗎?通過找朋友游戲知道2個2個找到朋友的是雙數,沒找到朋友的數是單數、
2、引出單雙數概念,運用直觀教具操作活動來引導幼兒認識區分單雙數技能、
a、師:今天還有許多的小動物也想來玩游戲了,看看都有誰?
幼:小猴子、
師:小猴有幾只呢?
幼:4只、
師:那可以用數字4來表示、
師:小雞有幾只呢?
幼:5只、
師:那可以用數字5來表示、
師:現在天上又飛來幾只小烏?
幼:6只、
師:那可以數字幾來表示?6來表示,那誰是單數?誰是雙數?來看看,這里小猴可以兩個兩個圈在一起,能找到好朋友的就是雙數、像小雞兩個兩個圈到一起后,還多出一只小雞找不到朋友的叫單數、
師:小動物也來參加我們的游戲啦,有哪些小動物呢?單數的小動物找到單數的家,雙數的小動物找到雙數的家、師上前操作、
b、師小結:我們兩個兩個找朋友小動物都找到家了、
c、數字寶寶也想來參加我們的游戲,也請你幫數字寶寶送回家,好嗎?
請小朋友幫數字寶寶送回家、
3、通過幼兒實際操作更深理解單雙數的含義、
a、師:小朋友們,你們每個人椅子邊都有一合卡片寶寶,小耳朵聽,快快快,快快拿出單數來、小朋友聽數拿出卡片來、
師:快快快,請你找出雙數一,讓幼兒再次領會單雙數的含義、
4、引導幼兒實際操作
師:今天我們又有一些新的游戲等著大家了,新的游戲都放在后面,請小朋友們有序地操作哦、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5、總結上面所學區分單雙數技能,進一步鞏固如何區分單雙數、
師:老師現在為小朋友展示最后一個游戲,請小朋友向前操作,幼兒在機前引導幼兒,為單雙數數字寶寶打鉤、
師:小朋友們認識單雙數還能用我們的歌聲來表現對嗎,來我們唱起來吧!在歌聲中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1、本次活動以游戲開始,在游戲中結尾,整個活動貫穿于一系列動靜交替的游戲中,并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比較好的掌握了單雙數,豐富多樣的形式使抽象的數學變得生動,形象,讓幼兒更容易接受,更喜歡學習、
2、整個活動條例還是比較清晰、結合幼兒日常生活經驗來學習單雙數,并運用了觀察法,操作法,游戲發,歸納法,特別是操作法的運用,是突破教學重點的一個有效方法,幼兒可以通過自己親手操作,再加上老師的合理引導、達到了幫助幼兒整理經驗,明確概念的目的、
3、幼兒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游戲中,教具的運用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基本能獨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兒能自己動腦筋探索,獲得經驗,多種智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4、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達成很不理想,第四個大環節,只有極少數幼兒能根據歸納出的單雙數規律,準確說出20以內的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直接運用卡片來判斷很抽象,幼兒不易掌握、應該還是先要投放學具讓幼兒操作、怎樣才能讓幼兒準確的掌握任意一個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是我下一步應該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大班數學的教案7
活動目標
理解數學符號“+”和“-”的實際意義。
描述含有“+”和“-”意義的情境。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加號來幫忙”音頻及圖片;“減號來幫忙”音頻及圖片;“加號還是減號”組圖。“加號減號”圖片。
紙面教具:《加號頭飾》、《減號頭飾》。
活動過程
教師佩戴紙面教具《加號頭飾》,激發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數學符號,猜猜我叫什么名字?
——今天熊貓妙妙請我去她家幫忙,到底是什么事呢?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對話音頻及圖片“加號來幫忙”,引導幼兒理解加號的實際意義。
——妙妙在布置房間,她想在房間的每個花瓶里都插上美麗的花朵,一共有幾個花瓶需要插花呢?妙妙請加號來幫忙。
——桌上有幾個花瓶?書架上有幾個花瓶?
——加號怎么幫助妙妙?(把桌上和書架上的花瓶合起來就知道有幾個花瓶需要插花了)
——加號的作用是什么呢?
小結:加號的作用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
教師換戴紙面教具《減號頭飾》并播放對話音頻及圖片“減號來幫忙”,引導幼兒理解減號的實際意義。
1.教師佩戴減號頭飾,引導幼兒認識減號。
——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數學符號,我叫減號?纯次议L得和加號有什么不同?
——我和加號長得不一樣,作用也不一樣,今天熊貓奇奇找我幫忙,一起去看看吧。
2.播放音頻及圖片“減號來幫忙”,幫助幼兒理解減號的實際意義。
——奇奇在收拾房間,他想從5個玩具里選出3個送給好朋友,奇奇還剩幾個玩具呢?奇奇找減號來幫忙。
——減號怎么幫助奇奇?(從5個玩具里去掉3個就知道還剩幾個玩具了)
——減號的作用是什么呢?
小結:減號的作用是從一個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數。
出示組圖“加號還是減號”,鼓勵幼兒描述情境并選擇正確的數學符號。
——加號和減號不僅能幫助奇奇和妙妙,很多需要計算數量增加或減少的地方也需要它們的幫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請你描述一下圖上的內容?(如:樹上有2只小鳥,又飛來了2只/停車場上有4輛小汽車,開走了2輛)
——數字之間填上什么符號可以表示這幅圖的內容呢?
出示手勢圖片“加號減號”,組織幼兒玩游戲“我說你做”,鞏固幼兒對加號和減號的理解與運用。
1.出示手勢圖片,介紹游戲規則:幼兒兩兩一組,一人說情境,如:小明有3塊餅干,吃了1塊;一人如圖比出正確的數學符號“+”或“-”。
2.組織幼兒玩游戲,教師巡回傾聽。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家長可以結合日常生活情境,繼續與幼兒玩“我說你做”游戲,增進幼兒對加號和減號的理解與運用。
大班數學的教案8
設計意圖
本活動是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物體、空間、時間等等現象發生興趣。為此,就讓幼兒通過游戲、操作、探索來對形體進行等分。在學習和探索中引導幼兒由淺逐漸加深,并支持、鼓勵幼兒獨立、做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來完成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物體進行等分的興趣。
2、讓幼兒理解四等分的含義,學習將圓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和組成。
3、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教具:圓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大卡紙,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圖片ppt,已經等分的紙片,固體膠
學具: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以小狗分匹薩的情景作為導入,復習圖形二等分的方法。
二、基本部分
(一)實物四等分
1、引入四等分的問題,讓幼兒思考圓形四等分的方法。
2、教師引入分四等分的方法,讓幼兒學習通過二次對折得到四等分。
3、教師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義,即把一個物體分成一樣大的四份。
(二)圖形四等分
1、分發正方形的紙,讓每位幼兒動手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2、啟發幼兒想出不一樣的分法。并讓幼兒講一講他們是怎樣分的。
3、通過邀請幼兒代表將長方形用上面的幾種方法進行四等分,總結將圖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兒鞏固理解四等分的含義。
4教師出示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圖形,讓幼兒判斷四等分。
(三)比較整體與部分的大小,部分拼成整體
1、以圓形為例,比較等分前后整體與部分的大小,感知整體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體。
2、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和其四等分,幼兒動手操作將不同的四等分拼成原來的整體。
結束部分
1、教師總結四等分的含義,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和組成。
2、延伸:讓幼兒思考如何把圖形進行八等分。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大班數學的教案9
教學目標:
1、觀察點與線構成的空間關系,并能找出同樣位置的構成。
2、認識點陣式的空間對應。
3、培養專注力。
重點:能根據圖示找出相應的位置。并真確的標示出來。
難點:通過操作掌握正確的空間對應。
教學準備:帶有圓點的操作卡每人一張。數塊每人一個。
幼兒操作用書及水彩筆每人一套。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復習數數1—20。
2出示坐標圖,引導幼兒觀察并了解橫列與數列的數序關系。
以小旗為起點,引導幼兒說一說從小旗向右數,每一個點分別代表第幾?
以小旗為起點,引導幼兒說一說從小旗向上數每一個點分別代表第幾?
(小旗的位置,由老師自由來定)
二、基本部分:
1、游戲:玩具<蹦蹦跳>幼兒每人一張帶有規則圓點的卡片,每人一個數塊。
師:,老師的小數塊跳到哪里,小朋友也跳到和老師一樣的格子里。
提問:你的數塊放到了第幾行的第幾格?
2、游戲:<模仿秀>:電腦課件制作的圓點圖卡。
圖卡上有圖案造型,引導幼兒觀察并能在自己的圖卡紙上按照圖卡上的造型連出來。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幫助個別幼兒建立數列的關系。
4、幼兒翻開幼兒用書第35頁,引導幼兒根據左圖中圓點的位置,找出右圖中相應的位置,進行標示和連接。
教師提問:畫面上出現的是什么圖形?圖形左邊最上面的.一點是落在第幾排?;本文第幾個點的位置上?其他的頂點呢?是落在第幾排?第幾個點的位置上?
5、教師引導幼兒利用這種方式找到正確的頂點并利用色筆先在頂點上點顏色、做記號、再畫線將圖案完成。
6、完成后教師引導幼兒自行比較,看看完成的圖形是否和左邊的圖形完全符合。
三、結束部分:
教師講評幼兒操作情況。收拾操作材料。
大班數學的教案10
【設計意圖】
10以內自編應用題
【活動目標】
1、理解加法中得數(和)與兩個加數的包含關系。
2、能根據一幅圖畫編加法應用題,答題列式。
3、 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材料。
【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畫面提供的信息,創編加法應用題。
難點: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理解“加”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教具:
樹枝、屋檐、樹枝和屋檐、兩根電線桿背景圖各一;小鳥磁鐵10個;筆1支;活動單47A-D《小鳥飛來了》(每張4題為一套,裁好用回形針別在一起)。
2、學具(倆人共用)共14套:
活動單47A-D《小鳥飛來了》(每張4題為一套,裁好用回形針別在一起)筆每組1支。
經驗準備
1、幼兒前期經驗,有試編應用題的經驗
2、規則:兩人結伴,一人選活動單編加法應用題,另一個人接過活動單回答列算式。交換角色做下一題。
【活動過程】
教學過程:
。ㄒ唬⿲氩糠
環節1:討論玩法(約10分鐘)
通過磁鐵演示,幫助幼兒理解畫面信息。基于“看圖編應用題”的活動經驗,與幼兒討論確定活動規則。
1、學習編題
教師:“今天派派、麥麥給小朋友帶來了新的看圖編題的活動單,(用小鳥磁鐵在背景圖上呈現出活動單47A的第一幅畫面)看這幅圖你能看懂嗎?你能跟根據這一幅圖來編應用題嗎?誰來試試看?”
請個別幼兒試編應用題。
教師變換背景為屋檐與樹枝的活動單47C的第一幅畫面說:“再來看這張圖,怎么編題呢?”指導幼兒再次試編應用題。
2、討論規則
教師出示裁好的`4套活動單47A-D《小鳥飛來了》:“這個活動名字叫小鳥飛來了,派派和麥麥像以前玩看圖編應用題那樣,一個人編題目一個人解答列算式,然后再交換,合作的很好,你想不想也和好朋友一起來合作玩呀?”
教師繼續說:“兩個人一起玩時,先拿幾套活動單?(一套)
放在兩人什么地方?(中間)
然后誰先來選活動單來編題?(由倆人商量后決定)
一人選活動單編好題目后,由誰來解答列式?
。ㄓ闪硪粋人)
活動單由誰保管?(由列式的人保管)
接下來怎么做?(倆人交換角色重新開始)
一套題有四張每人要編幾道題?(每人編兩道)
這個活動和看圖編應用題的規則一樣,小朋友們會玩了嗎?”
(二)進行部分
環節2:分組操作(約10分鐘)
1、分組操作
請幼兒開始操作
教師提醒幼兒:先結伴在選活動,游戲雙方可以坐在同一邊方便看活動單
2、觀察指導
教師巡視各組幼兒操作,重點指導新活動。
觀察幼兒是否理解“小鳥飛來了”意圖,看幼兒是否能合作,根據現場幼兒發展水平分層指導。
。ㄈ┙Y束部分
環節3:交流評價(約10分鐘)
重點討論“為什么不一樣的事情,列出的算式卻是一樣! 并請幼兒根據算式自編應用題,加深對算式抽象意義的理解。
(點評操作中好友合作的情況)
1、交流
教師:“今天小朋友去玩過‘小鳥飛來了’你是和誰一起玩的?誰愿意來及介紹一下你們編的題目?”
請出兩結伴幼兒,用小鳥磁貼在背景圖上擺出活動單上的圖景,演繹輪流編題、回答列式過程。
教師提問他們各自列出的算式意義以及得數(和)與兩個加數的關系。
例如:1+9=10每個數什么意思?為什么1+9=10?(因為1和9合起來就是10)
教師:“有哪些小朋友編的題也列出了同樣的算式?”
教師:“你們編的是同樣的事情嗎(不是)
那為什么列出的算式會一樣呢?”
。ㄒ驗樗麄兊臄盗筷P系是一樣的)
教師:“今天在編應用題時,你們遇到困難了嗎?”
如果幼兒提出來,教師則問“是什么?”并組織幼兒討論解決方法。
2、評價
教師:“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個新本領,你和朋友合作愉快嗎?”
教師根據現場幼兒的表現進行補充點評。
評價要點:(1) 能理解一幅圖的圖意,根據圖意編題、答題列式。
。2) 能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材料。
3、結束 請幼兒將活動單和自己的爸爸媽媽進行交流。
【活動反思】
孩子們能理解加法中得數(和)與兩個加數的包含關系,能根據一幅圖畫編加法應用題,答題列式。但與同伴友好合作分享材料上大多數幼兒可以達到,個別幼兒不愿與同伴一起合作,將材料全放到自己那邊,還有的幼兒不遵守活動規則,一邊編題一邊說出式子,下次我需要在強調活動的規則。
大班數學的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逛超市活動中學習6以內的加減運算。
2、鼓勵幼兒積極參加"逛書店"的游戲活動,理解"付錢"和"找錢"的關系。
3、能將自己的活動過程清楚正確地填寫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處。
4、能相互協作,做文明顧客。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書,上面標有價格。
2、若干二元幣、一元幣。
活動過程:
一、引入:小朋友們你們看我們的"寶貝書店"已經開張了,里面有許多好看的書,你們想去買嗎?(想)那你們知道買書需要什么嗎?(錢)
1、介紹銀行師:我們應該到哪取錢?(銀行)在銀行設置有兩個窗口,一個是一元錢的窗口,一個是兩元錢的窗口。
2、分配角色師:小朋友去買書時,想一想我們怎樣去買?“文章.出自大.考.吧幼.師網."(可以是一家有爸爸、媽媽、孩子,或跟好朋友一起去買書。)要求:不管幾個人合作去買書,最多只能取6元錢。
3、理財單教師示范講解表單。
二、逛超市在孩子們相互協商找到合作伙伴并在表單上填上要取的錢數后就可以陸續進入書店選購書刊了。
1、教師在書店內觀察幼兒怎樣選書。
2、在收銀臺觀察幼兒交錢和找錢的'過程。
3、選好書交錢回"家"后,要在表單上記錄今天你都買了幾元錢的書,還剩了幾元?
三、幼兒對照表單講述取錢、用錢的過程。
教師小結附:表單取錢數買書花了多少?
教學反思:
數學課堂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比較枯燥。在教學《買書》這堂課時,我們創設買書這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在情境中操作,在操作中探索發現,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情趣。
新課標指出:“在創造的情境中,數學的學習不能靠機械的模仿和簡單的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要形式!痹谫I書這節課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方式,創設買書這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然后大膽放手,通過操作交流讓學生自己去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體會小數的多種計算方法,最后通過師生的共同學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本節課雖然是一堂計算課,但不是單純的計算課,在一步步的問題解決中,慢慢學會學習,學會提問,使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當然,這堂課的教學還有很多遺憾,比如在課堂練習上,照本宣科,沒體現一定的練習層次,對于中下學生還要更加的關注。
大班數學的教案1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規律掛彩旗,并表述排列中的不同方法。
2.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
活動準備:幼兒人手一份彩旗8面(大小、顏色、形狀各一)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1)我們小區為慶祝即將到來的重陽節搭建了一個舞臺,他們聽說大(2)班小朋友非常能干,想請你們幫忙在舞臺前掛一排彩旗,你們說好不好?
。2)你們先仔細觀察一下:這些彩旗有什么不一樣?(大小、顏色、形狀不同)
2.嘗試操作
。1)現在請小朋友先看一看,想一想按什么規律掛才好看,再動手在桌子上排一排。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3)集中交流:你用什么規律排的?幼兒講排列方法,教師在黑板上演示
。4)小結:小朋友想了很多規律來掛彩旗,有按照大小的規律排的,有按照顏色的規律排的,也有按照品種的規律排的,真能干!
3.再次操作
。1)提操作要求:剛才小朋友都能用一種規律來掛彩旗,現在我們再來用兩種規律來掛一排彩旗
。2)幼兒操作
。3)集中交流:你用哪兩種規律排的`?幼兒講排列方法,教師在黑板上演示。
。4)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真能干,既能用一種規律來掛彩旗,又能用兩種規律來掛彩旗,下一次我們再用兩種以上的規律來排,那樣的一排彩旗會更漂亮。
4、體驗快樂
你們今天掛的彩旗真好看,舞臺也因此會變得更漂亮,小區的工作人員肯定會表揚你們的,你們心里高興不高興?
大班數學的教案1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學習數的組成的興趣
2.初步理解分解組成的`含義,認識分合號:"∧""∨",初步理解部分數與整體數的關系,發現數分解方法。
活動重點:認識分合號:"∧""∨",初步理解部分數與整體數的關系,發現數分解方法。
活動難點:認識分合號:"∧""∨",初步理解部分數與整體數的關系,發現數分解方法。
活動準備:蘋果兩個、盤子兩個、雪花片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講解示范:
把兩個蘋果分到二個果盤里,提問:2可以分成幾和幾?再把兩個果盤中的蘋果放到一起,提問:1和1和起來是幾?
用數字表示算式并講解算式:2整體數,∧分解號,1和1部分數。
二、自身體驗:
幼兒自由結合2人一組,按老師的口令進行分合練習,如老師說:2可以分成1和1,兩人迅速分開,老師說:1和1合起來是2,兩人便迅速拉手站在一起。
三、請幼兒自由嘗試:
充分利用操作雪花片進行組成分解練習,教師巡回指導,鼓勵他們發現數的組成方式。
四、用手勢口述游戲、"拍手對歌"進行鞏固。
如:練習2的分解,在胸前拍球2下,并同步口述:"1、1",然后,兩手指尖相對,腕部分開,做出分解號∧"的樣子,口述:"分"表示分解,再分別在左右肩上方各手手一下,并同步口述:"1""1"。
拍手對歌師:小朋友,我問你,2可以分成幾和幾?
幼兒:某老師,我告訴你,2可以分成1和1
五、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練習數的組成,如在家中分水果,在幼兒園分午點等。
大班數學的教案14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幫助幼兒積累10以內數量組合的經驗。
2、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大中小體操圈若干、數字點卡
活動過程:
一、介紹游戲,激發幼兒興趣
提問:你們玩過“老狼老狼幾點了”的游戲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玩一個“狼抓羊”的游戲,玩游戲前請聽清楚游戲規則:
(1)小羊躲到圈里,狼就不能抓羊。
(2)每個圈里只能站一只羊。
。3)沒輪到游戲的小羊們要保持安靜。
二、游戲——狼抓羊
●6的組合
1、第一次游戲:六只小羊六個圈。
請六只小羊做游戲。
小結:六只小羊六個圈,每個圈里都站了一只羊,狼就不能抓羊了。
2、第二次游戲:六只小羊五個圈。
提問:拿掉一個圈,讓六只小羊全部站在圈里,有什么辦法?
出示大圈,一個大圈可以站兩只羊,用五個圈做游戲,怎么換?
六只小羊做游戲,并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3、第三次游戲:六只小羊四個圈。
提問:用四個圈行不行?怎么換?
六只小羊做游戲,并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4、第四次游戲:六只小羊三個圈。
提問:圈的數量還能再減少嗎?你覺得最少幾個圈就能站下六只羊?
小結:每個大圈里站兩只羊,一共有三個圈,合起來是六。
●8的組合
1、第一次游戲
提問:增加小羊的數量,請八只小羊做游戲,你們覺得最少要用幾個圈?
提問:四個怎樣的圈?請個別幼兒放一放,數一數。
八只小羊做游戲,并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2、第二次游戲
提問:還要減少圈的數量,行不行?你們覺得可以怎樣做?(教師出示最大圈)這個圈可以站幾只羊?
請幼兒換圈,再次游戲。
小結:原來圈的.數量一樣,放的方式不一樣。
3、第三次游戲
再次減少圈數,進行游戲。
●10組合
1、第一次游戲
提問:再次增加小羊數量,請十只小羊做游戲,需要幾個圈?
請幼兒放圈,進行游戲。
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2、第二次游戲
減少圈數,再次游戲。
請幼兒用點卡表示。
三、延伸活動
如果還要減少圈的數量,我們就需要更大一些的圈,下次我們再來一起游戲吧。
大班數學的教案15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球體和圓柱體的主要特征。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發現球體與圓柱體的不同。
3.樂意與同伴交流、討論,能清楚講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重點:
初步了解球體和圓柱體的重要特征及不同。
活動難點:
交流討論清楚講述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多種球體圓柱體的物品若干(乒乓球、網球、彈珠、罐子、圓柱體積木等)。
2.人手一個球體(乒乓球)一個圓柱體(圓柱體積木)。
3.數學操作紙p37認識球體和圓柱體,蠟筆。
活動過程:
一、操作探索,發現特征。
1.交代活動要求,師:桌上都有些什么物品?這些物品哪些是可以滾動的?請把這些可以滾動的物品找出來。
2.幼兒探索操作,尋找可以滾動的物體。
二、感知球體、圓柱體的特征。
1.請幼兒交流自己尋找到的'可以滾動的物體,并通過演示證明這些物體是可以滾動的。
——師:這些能滾動的物體是哪些東西?它們的形狀一樣嗎?
2.請個別幼兒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
3.師幼共同概括球體與圓柱體的主要特征: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呢?(不管從哪邊看都是圓的,我們就叫它球體)這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呢?(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師:球體和圓柱體都會滾,它們滾起來一樣嗎?
——幼兒人手一個球體和圓柱體進行滾動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嘗試從不同方向滾動,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鼓勵幼兒相互間輕聲交流。
4.教師整理幼兒的交流結果并小結:球體放在地上可以向各個方向滾動,而圓柱體放在地方卻不是各個方向都能滾動的。
5.請幼兒說說周圍環境中哪些物體像球體,哪些物體像圓柱體?
三、操作練習與評價。
1.幼兒完成數學操作紙p37認識球體和圓柱體。
2.展示個別幼兒操作結果,集體檢查改正。
活動延伸:
1.拼搭圓柱體。
——師:那么多圓柱體能不能拼搭在一起,成為一些新的圓柱體呢?
2.理解圓柱體只要圓面大小相同,就可以一直拼搭起來,成為新的圓柱體。
【大班數學的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大班教案04-01
數學圖形大班教案01-10
《快樂數學》大班教案10-30
快樂數學大班教案11-05
快樂數學大班教案12-31
大班數學有趣的數學教案03-27
大班數學拼圖教案03-23
大班教案數學4的組成03-25
大班數學排序教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