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案(精選2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說明腎單位的各部分組成及作用。
2.簡述尿液形成的大致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和對表格的討論,提高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
2.提高自學感知、動手探索、小組討論的形式,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初步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樹立愛護自身身體健康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腎單位的結構,尿的形成過程。
難點:
尿形成的`過程。
三、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直觀教學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ppt出示一病人與正常人尿液化驗結果單,提出問題:他怎么了?學生比較思考,順勢導入新課:尿的形成。
(二)新課教學
1.腎的微觀結構——腎單位的組成
課件展示:腎單位動畫、血液循環動畫。
教師啟發:當血液由腎動脈流入腎時,腎將體內的一些代謝廢物和多余的物質從血液中分離出來,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凈化。腎靜脈將凈化后的血液運往身體各處。那么,腎中的什么結構擔此重任?尿液在腎中的什么結構形成呢?這需要進一步探究腎的微觀結構。組成腎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由100多萬個腎單位組成,腎單位的結構如何呢?
(1)自學感知,探索交流
觀察ppt上的腎單位結構圖,思考如下問題:
①腎單位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特點?
②組成腎單位的各部分結構分別位于腎的什么部位?
③標出腎單位各部分名稱。
學生觀察、討論,教師巡視點撥。
(2)動手制作,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材料(橡皮泥、白色卡紙、紅毛線、藍毛線等),小組合作制作一個腎單位模型,并作簡要介紹和評價。
(3)模擬演示,深化理解
教師演示自制腎單位的結構模型,并配合講解在黑板上黏貼。
2.尿的形成
課件展示:血液在腎單位流動的動畫。
(1)分析數據,澄清問題。
ppt展示血液和尿液成分比較表,引導學生分析數據,思考:為什么血液從入球小動脈流入,從腎小靜脈流出后,就會形成尿?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形成了尿液?
師生歸納總結。
(2)模擬活動:篩糧食
教師出示一包帶雜質的糧食(有花生米、大豆、綠豆、黑米,也有石子、沙粒),啟發學生:你怎么有效去除雜質呢?(篩子),請兩名同學到講臺參與活動,動手將雜質的糧食篩干凈。
師引導:篩出去的雜質能否直接丟掉呢?(不能,因為雜質中還有一些小粒的糧食),教師由此繼續引導:應該把漏掉的小粒的糧食從雜質中重新撿回來。那么我們回顧下,剛才“篩糧食”的情境中,都包含了哪些過程?(篩出去和撿回來)
課件展示尿的形成動畫。
師引導:“篩出去”的過程發生在腎小球,即將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篩出去;“撿回來”的過程發生在腎小管,即把篩出去的某些小分子物質重新撿回來。
(三)總結升華,知識拓展
1.課件展示
血液透析示意圖。
師強調:人工腎是模擬腎臟濾過作用的原理,依靠體外循環裝置凈化血液,又稱“血液透析”。
2.學以致用
上面那位病人怎么了?學生回答。
(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畫概念圖總結本節知識點。
作業:課后大家查閱資料當人體的腎臟功能出現問題時人體機能會出現什么變化?水對人體非常重要,而排尿時會失去大量水,那么為什么人體在缺少的情況下還是要排出尿液呢?
初中生物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概述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
2.通過小組討論,提高動手能力及合作能力。
3.體驗發現的樂趣,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
【難點】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讓學生將手放在胸前,深深的吸氣和呼氣,感受胸部的運動。提問:呼氣和吸氣時胸部是怎樣運動的?(吸氣胸部向外擴;呼氣胸部向里縮。)
提問:我們能夠感受到呼吸時胸部的變化,那么呼吸到底是怎樣的過程呢?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多媒體展示肺部圖片,提問:肺的位置、形態特點及生理功能?
(它位于胸腔內,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葉,右肺有三葉。在你不知不覺中,你的肺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一分鐘大約呼吸16次。)明確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
2.播放呼吸時胸廓和肋骨變化的Flash動畫,組織學生觀察肋骨和胸廓的變化。提問:在吸氣和呼氣時肋骨是怎樣運動的呢?胸廓是如何變化的呢?
(吸氣時,肋骨向上向外運動,胸廓增大;呼氣時肋骨向下向內運動,胸廓縮小。)
3.提問:是什么導致胸廓容積的擴張和收縮呢?學生無法解釋,教師講解原因:胸廓的擴張和收縮,是肋骨間的肌肉收縮和舒張的結果,還與膈的運動有關。順勢介紹膈的位置及組成。
4.再次播放視頻,提問:呼氣和吸氣時,膈肌怎么運動的,胸廓容積又有怎樣變化的?同時組織學生填寫表格。
(在吸氣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呼氣時正好相反,膈肌舒張,膈頂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徑縮小。)
5.過渡:胸廓的變化與呼吸有什么關系呢?是由于胸廓擴大導致吸氣,還是因為吸氣后使胸廓擴大?(學生疑惑。)
6.教師進行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并討論:氣球在什么情況下脹大?在什么情況下回縮?分別模擬胸腔內部的哪些變化?如果氣球破損漏氣,或者罩口密封不嚴,結果會怎樣?
(放松橡皮膜時,氣球脹大;橡皮膜向上運動時,氣球回縮;放松橡皮膜模擬的是膈肌舒張,胸廓變小,胸腔內氣壓變大,肺變小,呼氣。橡皮膜向上運動時,模擬的.是膈肌收縮,胸廓變大,胸腔內氣壓變小,肺變大,吸氣;氣球沒有變化。)
7.教師組織學生討論:肺與外界如何進行氣體交換的呢?
(肺富有彈性,當肋骨間的肌肉和隔肌收縮使得胸腔容積擴大時。肺便擴張,肺內的氣體壓力相應降低,于是外界氣體就被吸入。當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舒張使得胸腔容積縮小時,肺便收縮,肺內的氣體壓力相應増大,于是氣體就被呼出。這就是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三)鞏固提升
出示放松橡皮膜、氣球脹大狀況示意圖,學生判斷是吸氣還是呼氣。
(四)課堂小結
學生分享本節課的收獲。
(五)布置作業
查資料了解呼氣、吸氣成分的變化。
初中生物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結構和功能觀認識有絲分裂的過程。
2.基于有絲分裂的事實,能夠運用歸納和概括的方法進行總結。
3.在學習有絲分裂的過程中,能夠動手畫出分裂期各個時期的圖像。
4.感受生命的奧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絲分裂四個時期的特征。
難點:區分各個時期染色體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示大象和老鼠的圖片。提問:象與鼠個體大小差距懸殊的原因是什么?
(有的說是細胞大小,有的說是細胞數量的多少。)
教師講解:動物個體的大小大多取決于細胞個數的多少。細胞分裂可以產生新細胞。細胞分裂有三種形式包括: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有怎樣的特征呢?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細胞周期
展示有絲分裂細胞周期圖和不同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時間表,提問:細胞周期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細胞周期的概念?
(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個時期。)
(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
2.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
展示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顯微照片,提問:四幅圖片顯著的不同之處?
(有的細胞的染色質繞成一團,有的染色體已經開始分離,有的則快要形成兩個細胞。)
展示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圖解,提問:各時期特點?小組討論。
(前期:染色質變成染色體,核膜逐漸消失,核仁逐漸解體,細胞兩極出現紡錘絲構成紡錘體,染色體散亂分布在紡錘體中央。)
(中期: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紡錘絲連接在著絲點的兩側,此時染色體形態穩定,數目清晰。)
(后期:染色體著絲點一分為二,在紡錘絲的牽引下開始向兩極運動,使細胞中兩極中各有一套染色體,兩套染色體相同,且和親代染色體也相同。)
(末期:子染色體到達兩極,染色體變成染色質,核膜出現,核仁重建,赤道板中央出現細胞板,將細胞一分為二。)
教師總結口訣:膜仁消失現兩體,形定數晰赤道齊,點裂數增均兩極,兩消兩現重開始。
(三)鞏固提高
有絲分裂哪個時期,染色體數目開始加倍?
(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移向兩級。)
(四)小結作業
1.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2.作業:課后嘗試自己動手畫出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示。
初中生物教案 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草履蟲的取食、運動、趨性說明單細胞生物可以獨立完成生命活動。
2、能力目標:
⑴熟練使用顯微鏡。
⑵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作出假設
教學重點:
⑴熟練使用顯微鏡觀察一些單細胞生物體。
⑵通過“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的探究實驗,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學生作出假設、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
教學難點:
“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實驗。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
教學準備:
1、顯微鏡、放大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池塘水
2、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知識,引導學生進入本課學習中
1、課件展示一些單細胞生物體的圖片,提問:這些生物體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2、單細胞生物體是否也能像多細胞生物體那樣進行生命活動呢?今天我們一起探究草履蟲是怎樣進行生命活動的。
(1)觀察并說出一些單細胞生物體的名稱。并明晰這些生物體的共同點是身體只有一個細胞構成。
(2)思考并產生興趣,進行探究草履蟲知識的.學習情境中。
二、認識草履蟲的結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1、展示草履蟲的模型及結構的動畫,組織學生進行認真地觀察。
2、組織學生通過比賽認識草履蟲的結構名稱。
(1)觀察、思考、自學草履蟲的結構名稱。
(2)分組比賽說出草履蟲的各部分名稱。
三、思考并分析、說明草履蟲可以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提問:草履蟲是動物,它是如何進行運動、取食、消化、呼吸及生殖的呢?
2、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并分析,總結草履蟲是如何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的。
(1)思考并產生學習的興趣。
(2)分組觀察、自學并相互交流,師生共同歸納出草履蟲是如何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
四、探究草履蟲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
1、課件展示一只動物對外界刺激會產生反應,組織學生觀察并思考。
2、提出問題:草履蟲是動物,它是否也會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呢?它會對外界刺激作出怎樣的反應呢?
3、引導學生通過已有知識作出恰當的假設。
4、視頻播放實驗過程,組織學生通過認真的觀察并分析得出結論。
5、同學間相互交流實驗結論。
6、幫助學生再次明晰單細胞生物體可獨立地進行各項生命活動。
(1)感受動物對外界刺激會產生反應。
(2)思考并產生探究草履蟲知識的興趣。
五、單細胞生物體與人類的關系
課件播放有關視頻,組織學生通過觀看更深刻地理解單細胞生物體了解單細胞生物體與人類的關系,從而感受生命的奇妙,從而產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六、課后小結
1、認識了草履蟲是如何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
2、培養了進行探究式學習的能力。
初中生物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多種多樣的動物,探究分析魚類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強化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探究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培養嚴謹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并建立生物與環境統一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
1、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2、說明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探索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列出知道的動物名稱。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匯總,列舉數量最多的組在班上公布成果。
2、課程新授
(1)魚的形態特征
體形為梭形,減少水中運動阻力
體表有鱗片,保護身體
具鰭,用于游泳
請一位同學到黑板前做板圖:畫一條魚(簡筆畫即可),其他同學在紙上畫。學生分析所展示魚的特征。
(2)討論證實魚鰭在游泳中作用的探究思路
胸鰭和腹鰭:保持平衡;尾鰭:保持前進方向。
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
學生據自身經驗,提出實驗方案。
(3)課堂小結
回顧已知的魚類適應水中游泳的特征
初中生物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1、細菌的發現史;
2、細菌的形態結構;
3、細菌的生殖方式。
二、教學重點
細菌的形態結構,細菌的生殖。
三、教學難點
細菌的形態結構,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細菌分布廣泛的原因。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細菌的發現
(1)荷蘭人列文虎克用顯微鏡發現了細菌,但認為細菌是自然發生的。
(2)法國科學家巴斯德用實驗證實了細菌的存在,認為細菌是現有的.細菌產生的。
2、細菌的形態結構
(1)細菌個體微小,有球狀、桿狀、螺旋狀。
(2)細菌的結構包括基本結構和附屬結構。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以及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附屬結構包括莢膜和鞭毛,并不是所有的細菌都有,莢膜對細菌有保護作用,鞭毛可以使細菌在水中運動。
(3)細菌的結構中沒有葉綠體,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因此細菌的營養方式是異養。
3、細菌的生殖
(1)細菌通過分裂生殖進行繁殖,也就是一個細菌分成兩個。
(2)當環境不好時,細菌會變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當度過不良環境時,芽孢又萌發成細菌。
六、課后反思
為什么細菌能夠在生物圈中廣泛分布?
初中生物教案 7
教學目標
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掌握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
目標
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
2、通過介紹我國科學者在“抗倒伏”方面做出的貢獻,弘揚他們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是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了木本莖的結構,可以更好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并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是由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木本植物莖)。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可自制維管束教具或利用多媒體制作三維立體圖像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初中地理;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法建議
《莖的結構》一節,由于名詞較多,可以用兩課時講授。本節是這一章帶有關鍵性內容的一節。
關于木本植物莖的結構,教師可以利用楊樹或柳樹的枝條或木本植物莖的立體結構模型進行教學。教學時,可以按層次觀察。使立體感增強,形象清楚,學生容易理解。而韌皮纖維,可以準備一些麻的纖維(剪幾段麻繩,搓開后備用),讓學生體會到韌皮纖維的柔韌性。
關于草本植物莖的結構,要指出它在結構上的特點,一是要指出它在表皮以內有幾層機械組織;二是要指出它的維管束分散排列,而且它的維管束里沒有形成層。在指出這些特點的時候,還應該與木本植物莖的結構相比較,以便使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
由于要求學生用肉眼觀察木本植物的莖,課前應該采集1~3年生的新鮮的椴樹莖,切成長約5厘米的莖段,供學生觀察。如果沒有椴樹,楊樹、柳樹、木槿、泡桐、臭椿、月季等都可以代用。楊樹、柳樹的樹皮易于剝開,便于觀察形成層。泡桐、臭椿、月季等顏色較深。認清三部分結構以后,可以讓學生剝下一部分樹皮,看到木質部表面粘滑的一薄層,這就是形成層。因為形成層只有幾層細胞厚,所以用肉眼在橫斷面上看不到。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樹皮內層和木質部從上到下撕下一些纖維狀細絲,從而為講述韌皮纖維和木纖維打下基礎。
初中生物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多種多樣的動物,探究分析魚類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強化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探究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培養嚴謹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并建立生物與環境統一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
1、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2、說明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探索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列出知道的動物名稱。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匯總,列舉數量最多的組在班上公布成果。
2、課程新授
(1)魚的形態特征
體形為梭形,減少水中運動阻力
體表有鱗片,保護身體
具鰭,用于游泳
請一位同學到黑板前做板圖:畫一條魚(簡筆畫即可),其他同學在紙上畫。學生分析所展示魚的特征。
(2)討論證實魚鰭在游泳中作用的探究思路
胸鰭和腹鰭:保持平衡;尾鰭:保持前進方向。
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
學生據自身經驗,提出實驗方案。
(3)課堂小結
回顧已知的魚類適應水中游泳的特征
初中生物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了解細菌的發現過程。
②了解細菌的形態類型、基本結構、營養方式和生殖特點。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巴斯德的實驗,讓學生參與探究細菌發現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②通過細菌與動植物細胞比較,推測細菌營養方式,培養學生分析和思考能力。
3、情感目標:
①認同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
②重視搞好個人衛生。
二、重點和難點:
①細菌形態結構的特點。
②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一)細菌的發現
1、過渡:為什么我們時時刻刻在與細菌打交道,卻又不了解細菌呢?
2、學生閱讀課本58—59頁。
3、知道了解巴斯的實驗。
(二)細菌的形態結構:
1、過渡:細菌很小,卻看不到,那么它們的.形態、結構是怎樣的呢?
2、細菌圖片展示。
(三)細菌的生殖:
1、過渡:我們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樣繁殖的?
2、課件展示。
(四)課堂練習:
(五)作業:
附板書
第二節細菌
一、細菌的發現
二、細菌的形態和結構
1、形態、球形、桿形、螺旋形;
2、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
三、細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初中生物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2、舉出例子并初步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教學過程:
導入:先比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為什么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刺,得出結論是為了適應干旱的環境。同時學生分析刺猬、變色龍、竹節蟲,得出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分析書本P19的資料,回答問題:生物的形態結構或生活方式的.特點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觀察兔子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你能發現什么問題?從而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生物為了適應不同環境其形態結構都有所改變。
生物除了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環境。
過渡問題: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呢?生物本身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學生舉出例子,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植物對環境的影響,動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鼠婦疏松土壤,柳、杉樹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成分,幫助凈化空氣,人類大量得排除廢氣、廢水使環境受到污染……)
講解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1、提出問題: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2、作出假設:xx地,草地,茂密的灌叢的空氣濕度不一樣。
3、制定計劃:學校內測量xx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濕度。(xx地指什么?灌叢指什么?)
4、填寫P7空氣濕度記錄表。并畫出曲線圖。
5、注意:如果xx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測量濕度時,能把干濕計放在水洼邊嗎?測量灌叢的濕度時,能把干濕計放在地上嗎?
初中生物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基因工程和轉基因技術。
2、了解細胞工程和克隆技術。
情感、態度、價值觀:
了解現代生物技術應用的美好前景,激發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轉基因技術的應用。
2、克隆技術的應用。
3、轉基因技術和克隆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難點:
1、基因工程和轉基因技術。
2、細胞工程和克隆技術。
三、教學準備:
視頻資料(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
四、教學過程
1、復習現代生物技術的內涵。
2、教師播放多媒體素材觀看、了解轉基因技術。學生思考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前景
3、教師簡述轉基因技術實施過程。總結出轉基因的概念:外源性基因可以直接導入動植物體或它們的受精卵內,并能在細胞中發揮作用。這種技術稱為轉基因技術
4、學生討論,舉例說明轉基因技術的應用、設想。
5、教師播放素材,學生觀看視頻--克隆技術
6、簡述克隆技術實施過程。
7、總結出克隆技術的概念:人工誘導動、植物的無性繁殖過程叫克隆, 這門生物技術叫克隆技術。
8、學生討論,舉例說明克隆技術的應用、設想。
9、轉基因技術和克隆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10、教師展示世界上先進的生物技術,激發學生對于本學科的'學習興趣。
10、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科學是把雙刃劍。
五、教學檢查
教師請學生復述基因工程,克隆等技術的過程,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請個別學生上黑板上畫出具體的過程。
初中生物教案 12
教學目標:
1、 舉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2、舉例說出生物間制約和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能舉例說出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
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小組討論
你能說出丸花蜂生存的生物因素?
二、課堂展示:
三、合作探究:
(一)生物因素對生物的生存產生的影響。
選擇你感興趣的圖片,說一說 在自然界中,同種生物之間有什么關系?不同生物之間有什么關系?你能再舉出一些例子嗎?
生物因素:指影響生物生活的同種或他種的生物,例如病毒、天敵、害 蟲等。
包括種間關系和種內關系。
1、種間關系
①互利共生: 兩種生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賴,彼此有利
②寄 生: 兩種生物共同生活,一方有利,一方 有害
學生閱讀資料后全班討論
花三分鐘時間看圖思考
同種生物間有什么關系?
不同種生物間有什么關系?
③競爭:兩種生物共同生活,相互爭奪資源、空間
④捕食 :一生物以另一生物為食物
2、種內關系
①種內互助
② 種內斗 爭
討論:
① 關系
②舉例,說明某生物還受哪些生物影響
③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有何不同
四、質疑反饋
1、宋代詩人蘇軾在《春江晚景》中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 知。”這句詩中描寫影響鴨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溫度 C、水 D、空氣
2、“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間的'什么樣的關系( )
A、捕食 B、合作 C、競爭 D、寄生
3、下列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屬于競爭關系的是( )
A、狐貍與野兔 B、工蜂與蜂王
C、水稻與稗草 D、跳蚤與小狗
初中生物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會用顯微鏡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
科學知識
1、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分布廣泛、種類繁多的生物。
2、知道細菌、霉、病毒等不同種類的微生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2、體驗到探索微觀世界觀的快樂。
二、教學重點:
引領學生利用顯微鏡深入到微觀的生命世界——水滴里的微生物家族。
三、教學儀器:
圖片資料和掛圖。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揭題: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叫生物和微生物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一單元第1課《水滴里的生物》。
2、第一部分:觀察采集來的水樣,引出用顯微鏡觀察的活動。
先讓學生憑借肉眼和放大鏡直接觀察水樣,由此,激發學生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的愿望,產生認識微觀世界的好奇心。
3、第二部分,用顯微鏡尋找并觀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①認識顯微鏡,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及其主要部分的功能。
②顯微鏡觀察水滴中的微生物。
4、第三部分,認識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種類及分布。
①通過閱讀課文資料,對學生進行科學史的教育。
②借助資料,指導學生認識微生物的分布及種類,并知道細菌、霉、病毒等都是微生物,為后面幾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③觀察牙縫和木質菜板上的'微生物。
二、科學探究:
5、填一填:把顯微鏡的各個部分的名稱填寫在相應處。
猜一猜:水滴里有什么呢?我想可能有:
看一看: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把看到的不同水滴里的生物畫下來。
池塘水井水溝水
雨水
用顯微鏡觀察了水滴以后,你有什么樣的感想?
議一議:學生交流,教師指導,師生共同總結。
三、全課總結:
6、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這次活動中,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7、布置作業:完成實驗冊上有關內容。
初中生物教案 14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區分生物與非生物。
2、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和比較,對生物的基本特征進行歸納和概括。
(三)情感價值觀目標:
用于對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進行質疑和補充,積極參與討論活動。
二、學習重點和難點:
1、學習重點:
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學習難點:
植物的營養、呼吸、排除廢物。
三、教學方法:
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課前準備:
1、生物視頻資料。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六、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播放智能機器人做操、跳舞、與人交流,學生觀看、思考。教師提問:智能機器人是不是生物?學生回答:不是。教師提問: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二)講授新課
1、體驗并學習如何進行科學的觀察
教師講述:要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們首先要對生物進行觀察。教師提問:你認為什么是觀察?
學生總結:
①應利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
②觀察應遵循由整體到局部、由粗到細、由表及里等原則;
③觀察越細致越接近真實;
④合作交流能綜合各種信息,更快的獲知真相。
讓學生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師提問:這段描寫中魯迅先生觀察到了多少種生物?用到了哪些感官?怎樣才能準確的感知周圍的事物呢?閱讀后回答,學生總結出科學的'觀察應該是:
①有明確的目的;
②觀察使要細致、全面、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
③對長時期的觀察要有計劃,有耐心;
④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
過渡:學習了如何記性科學的觀察你,下面我們就一起試試吧!
2、什么是生物
觀察比較多媒體課件中提供圖片(鴨子、鉛筆、汽車、仙人掌),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分組活動,小組長做記錄。小組長陳述本組的發現。
初中生物教案 15
教學目標:
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關注健康問題。全面理解健康的定義,并認識心理健康的意義,學會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健康。
教學重點、難點:
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學會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健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們的身體健康嗎?你們真的健康嗎?
二、新授
㈠給你的`健康評評分
完成P89—90項目測試,看看你能得幾分?健康狀態如何?
歸歸類,測試項目中有哪些與身體、心理、社會適應密切相關?
與身體健康相關:第2、5、7、9、13、14、16、21、23
與心理健康有關:第1、3、4、6、7、17、18、20、24、25
與社會適應相關:1、3、8、10、11、12、15、19、22
討論:如何保持健康?
總結:健康的生活不僅需要加強體育鍛煉,搞好個人衛生,還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積極向上的心態,同時還應當學會與人相處,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想一想:你覺得自己的健康有什么問題?如果有,應該怎么樣解決這些問題?如果有些問題自己解決不了,應當尋求家長、老師或師生的幫助?
㈡保持愉快的心情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心情愉快
積極的健康狀態—良好的情緒和適度的情緒反應。
討論: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
轉移目標
調節情緒的方法宣泄法
酸葡萄精神
討論:宣泄法中應該注意什么?
(應注意宣泄的對象、地點和場合;方法也要適當,避免傷害別人。)
閱讀:P93心理咨詢師
三、練習
1、與同學交流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相互學習借鑒。
2、運用本節所學知識和方法,對家人或親友的健康狀況作出評價,并提出改進建議。
四、作業
完成課課練相應練習
板書:
第一節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
身體轉移目標
健康心理保持情緒方法宣泄法
社會適應酸葡萄精神
初中生物教案 16
一、教學目標
1、參與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舉例說出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生物反應器、仿生在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3、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的實踐活動,培養實踐能力。
難點:調查活動的組織、開展與落實。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寫有調查活動內容提示的幻燈片。學生:收集生物反應器、動物與仿生的`有關資料。
四、課時分配
兩個課時
五、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動物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作用
1、動物與生物反應器
2、動物仿生
閱讀探討課文資料分析的討論題;閱讀討論有關動物與仿生的內容,提出疑問,相互交流,分析動物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作用。
參與小組討論,并進行適時的啟發和點撥。鼓勵學生積極提出疑問,學會交流,學會傾聽。通過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分析動物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發展中的作用。
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制定調查計劃,編寫好調查提綱,并在課上進行交流,小組之間對展示的調查計劃進行質疑和評價,從而完善各組的調查計劃。
課外調查。各組同學根據分工,認真收集材料,做好調查記錄。
調查報告交流會(第二課時)。各組敘述展示各自的調查報告,并與其他組進行交流。
調查報告展覽。課后各組整理調查報告及圖片資料,以板報形式展出,同學之間互相觀摩,從中吸取知識與經驗。
幻燈展示調查內容提示,鼓勵學生自主確定調查內容,參與小組討論,巡視、指導學生編寫好調查計劃。在交流調查方案時,鼓勵學生質疑,相互評價,完善調查計劃。教師強調調查時應注意的安全問題。
教師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導、幫助的作用,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師生共同總結動物與人類關系。
初中生物教案 1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說明細胞的分化(理解水平)
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理解水平)
【技能】:收集有關干細胞研究進展和應用的資料
【情感與態度】:探討干細胞技術帶來的社會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胞分化的概念和意義、細胞全能性的概念;難點-細胞分化的機理、細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實例。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有關植物組織培養的視頻片斷。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及細胞分化的概念
通過復習有絲分裂的意義——保持了遺傳的穩定性。提出問題:有絲分裂后產生的兩個子細胞應該在形態結構上相同的,但事實上呢?例如組成人體的所有細胞,都是由一個受精卵進行有絲分裂產生的,這些細胞的形態結構都一樣嗎?展示人體不同形態的細胞。
引出細胞分化的概念,可以用板畫的形式解釋細胞分化的動態過程。強調細胞分化的穩定性和分化的基礎。
思考老師的問題,根據初中學習過的內容和實際的生活經驗作出回答。再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同一生物體內不同形態結構細胞的例子。
(二)細胞分化的意義與機理
利用反向思維法,提出問題:如果組成多細胞生物的那些細胞形態結構功能都是一樣的,會出現怎么樣的現象呢?引出細胞分化的意義:是個體發育的基礎。
提出問題,細胞核是細胞的遺傳和代謝的控制中心,那么組成生物體的細胞中的遺傳物質是否一樣?如果是一樣的話,為什么這些細胞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解釋細胞分化在分子水平上的'原因。
思考、討論問題,作出回答:生物體各部分不出現功能的分化,生命活動的效率低
思考問題,作出回應
(三)細胞的全能性
提出問題,既然分化后的細胞內遺傳物質和受精卵是一樣的,受精卵能分裂發育為一個個體,那分化后的細胞可以嗎?講述斯圖爾德所做的植物組織培養實驗,證明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引出細胞全能性的概念
動物細胞全能性的表現:目前只能體現出動物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動物的干細胞概況。適當補充干細胞技術的研究前沿以及引起的社會問題。
根據課外知識,對問題作出回應。
(四)課后練習
初中生物教案 18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朝夕與共、和睦相處、皺裙、寢食不安、孵卵育雛、雛鳥、有利可圖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朗讀課文。
3、了解生物共棲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能悟出大自然中的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道理。從而對探求自然奧秘和學習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師準備】
生字詞卡片或小黑板、投影片,并適當搜集相關圖文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檢查字詞預習情況。其中強化共棲、朝夕與共、和睦相處、皺裙、雛鳥、孵卵育雛、剔牙等詞語的認讀,理解詞語的基本意思。
2、導人閱讀探究的談話:(指板書)今天我們學習《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這篇課文。從剛才的檢查可以看出,同學們預習得很好。同學們覺得這篇課文有趣嗎?
二、引導把握全文,交流閱讀體驗
1、什么是共棲課文說的是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那么說了哪兒種生物共棲現。象呢?同學們自己迅速地看全文,再在小組里討論一下。反饋。
(⑴ 犀牛黑色小鳥〈犀牛鳥〉;
⑵ 鱔魚燕千鳥〈牙簽鳥〉;
⑶ 金黃鼠百舌鳥。)
2、交流閱讀體驗。同學們把自己閱讀時最感興趣的內容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組長組織小組的同學一個一個地說(學生交流,教師巡視,搜集反饋信息,調控教學過程。
三、閱讀體驗,點拔難點,突出重點
1、請學生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共棲現象,把它讀其他學生昕,再說說它們為什么能共同生活在一起。(學生自發起來讀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并簡要說說自己的感受。教師給予激勵性評價,同時相機利用課文插圖等圖片點撥、誘導,并適當板書。)
2、自主朗讀,鞏固認識。學生找一兩個自己喜歡的段落,再練習讀一讀。(教師巡視)
3、組織深入理解、探究。
⑴ 同學們,你們今天讀得很好。老師想提出一個問題讓同學們討論一下:你們在生活中還昕到過、或是看到過類似我們課文中說到的生物共棲現象嗎?先互相說說,交流一下。(教師巡視,搜集信息,以便調控下一步的教學。)
⑵ 反饋、點撥。根據學生的發言適當點撥,最后教師自己也可以簡單列舉幾種其他的生物共棲現象。
⑶ 通過今天的課,同學們想想,這些生物共棲現象說明了什么?(生物世界是有聯系的整體,它們相互依存。)
板書設計:
14、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
兇猛強大的巨獸
朝夕與共,和睦相處(互惠互利)
弱小無比的小雀
初中生物教案 19
教材分析
在學習了血液循環系統的有關知識后,進一步讓學生學習與輸血、血型有關的知識,對于學生進一步認識循環系統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對學生能健康地生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能培養學生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教學目標
1、例舉abo血型的類型;概述人體的血量以及輸血與血型和血量的關系;
2、參與關于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關系的調查;
3、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珍愛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重點和難點
1、說出abo血型的類型及輸血的原則;
2、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
課前準備
凝集原和凝集素的模型
教學法
小品表演、談話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創設情景:發生在一百多年前歐洲戰場上的怪事…
思考、回答問題。設置懸念,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abo血型劃分展出自制的凝集原、凝集素的模型(如圖),介紹abo血型。
觀察、思考利用模型輔助教學,既增強了學習的樂趣,又能較好地解決了下面幾個問題:
①四種血型及其劃分的依據;
②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對抗關系
③凝集反應的基本原理。
三、小品表演(輸血原則)
1、展示輸血關系表。
2、通過提問,讓學生明白輸血原則。
1、學生表演,分別扮演醫生、病人、護士,給病人輸入不同血型的血液,導致不同的結果。
2、小組討論,分析原因。創設情景,把理論知識生活化。
四、關于血液制品與人類生活關系的調查組織學生匯報調查結果
1、第一組主題:獻血,輸血與傳染病。
2、第二組主題:無償獻血教育。
3、第三組主題:明星怎樣看待獻血?
4、第四組主題:廣州市需血和獻血情況調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精神,培養學生資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五、無償獻血
1、播放與無償獻血相關的影片。
2、提出問題:同學們長大后愿意參加無償獻血嗎?
1、觀看影片,思考問題。
2、進行思想匯報。認識到無償獻血的重要性和光榮性。
六、課外閱讀指導閱讀,布置作業
閱讀資料:心血管病與心血管病醫生。擴展知識,關注生命。
七、總結提出問題: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嗎?思考,回答鍛煉學生總結能力和語言描述能力。
初中生物教案 2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能力目標: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2、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什么是生物
1、觀察有山、水、蟲、鳥、樹、石頭的多媒體畫面,欣賞與畫面協調的音樂,請學生描繪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畫面中哪些物體是生物,哪些物體是非生物。
2、觀察絢麗多彩的大自然掛圖,說出其中的生物與非生物。
3、學生拿出自帶的物體。通過觀察常見的物體,如盆栽花卉、西紅柿、黃瓜、蝴蝶、課桌、講臺等,來認識生物與非生物。
設計意圖:從身邊熟悉的事物開始,引導學生分析、區分生物和非生物。
二、生物的.特征
1、 實物對比,通過分析小鳥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學生拿出自己所帶的生物與小鳥對比,說出這些生物具有的與小鳥相同的特征,大家各抒己見,互相補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2、 結合自身,分析表述。
觀察書中插圖,說出各種生物正在進行的生命活動,然后學生分小組,以自身為例討論人是否也具有書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選出代表,舉例說明,各組間可針對不同觀點進行辯論,使大家認識到生物的共同特征。
3、集思廣益,調動思維潛力,學生觀察某些生物圖片或多媒體課件,結合平時了解的生物知識,協作互補,從記憶中搜索信息,說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壽命等。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培養學生的發展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小結
本課是學生接觸生物學的第一課,首要問題是解決什么是生物,什么是非生物,從而總結出生物的特征。內容比較易懂,和學生每天的生命活動相關,學起來很容易。
在小組討論生物的特征的時候,對于能呼吸,能排泄這種每時每刻都進行的生命活動,更容易被忽略。稍加提示就會想起。對于應激性這種專業術語學生理解不太好,但是換種說法,生物會對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應后,就易理解得多。
板書
第一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認識生物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生活需要營養。
2、 生物能進行呼吸。
3、 生物能排除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 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應激性)
5、 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處了病毒。
【初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教案精選01-21
初中生物的教案11-13
初中生物教案04-28
初中生物教案09-02
初中生物優秀教案02-19
初中生物教案[優]06-22
初中生物教案:莖的結構08-25
初中生物教案(15篇)12-14
初中生物教案模板大全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