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年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說出霉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點。
3、學會用放大鏡觀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態結構,培養觀察能力。
4、了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
1、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的特點。
2、觀察能力的訓練。
難點:真菌生殖方式的特點。
三、課前準備
教師:用橘皮、饅頭、面包片來培養青霉和曲霉,為每個小組提供長有長霉的面包和長有長霉的水果;制作有關青霉、曲霉和蘑菇結構的CAI課件。指導學生制作孢子印、制作模型模擬孢子的傳播。
學生:復習七年級上冊有關單細胞生物的內容中酵母菌的結構;查閱有關真菌的知識;制作孢子印。
四、課時分配
一課時
五、教學設計
第三節真菌觀看課件,生機盎然的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美,從生物圈的角度來認識真菌作用。播放CAI課件,關重展現各種各樣的真菌,創設問題情景,啟發學生思維,導入本節課的地內容。
各種各樣的真菌學生根據觀看的課件內容,并觀察實物標本,結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見識以及自大搜集的資料,相互交流自己對真菌的了解。提供實物標本及自己搜集的資料,參與學生討論,及時評價和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和課本外獲取信息的能力。
觀察與思考用放大鏡觀察培養皿中養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看它們的形態和顏色。觀察新鮮蘑菇的形態。討論:1、青霉和曲霉在形態和顏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點?2、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容易采到蘑菇?這說明了什么?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們的營養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點?提供長有長霉的面包和長有長霉的水果。利用觀察與思考活動,引導學生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觀察這些真菌,同時讓學生觀察青霉和曲霉以及蘑菇的結構圖,了解分們的形態結構。
酵母菌的形態結構學生回憶,結合新知識說出單細胞真菌的結構。出示酵母菌的插圖,與學生共同了解有關酵母菌的知識。
真菌的繁殖觀察自己在課前制作的蘑菇的必然性子印,進一步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態及作用,從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在課前指導學生制作新鮮蘑菇的孢子印、指導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真菌是通過什么來繁殖后代的?真菌的孢子在什么樣的環境下才能發育成新個體?了解真拉塔基亞的繁殖特點有什么意義呢?
通過模擬實驗體驗孢子的傳播過程。完成課堂練習,鞏固本章所學知識,了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帶領學生做模擬實驗"孢子的傳播過程"。與學生共同分析歸納總結真菌的繁殖方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說出動物的生活環境的種類和特點。
2.說出水生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常見種類和主要結構特點。
3.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4.歸納出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點。
5.關注水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變化情況。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2、說明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
難點:探索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CAI課件(展示不同生活環境中的動物、水中生活的各種動物類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魚和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對水生動物的影響,增強直觀性);魚缸、金魚、氣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針線、鋼尺等、魚鰓結構掛圖。
學生:預習探究魚鰭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擬實驗;查找出水體環境的惡化情況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師:錄像展示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各種動物,帶領學生進入那絢麗多彩的動物王國,去領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后,組織學生填表總結。
生:填表總結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總結。
師:請根據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的不同,給它們找個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
師:通過交流,我們不難發現動物種類繁多,而且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也各不同,質疑:這些動物都是怎樣適應各自的生活環境的?
生: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師:播放錄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魚。
質疑:魚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們人類為什么不能像魚那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生:開動腦筋,闡述自己的觀點。(相互補充、完善)
師:大家的觀點正確嗎?就讓我們先看一看魚是怎樣生活的。組織學生觀察魚缸里的活魚,然后提出觀察問題。(CAI展示)
問題1:魚的外形有什么特點?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運動的阻力?
問題2:魚的運動器官是什么?胸鰭、腹鰭、尾鰭在運動中各起什么作用?
生: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觀察,根據提示問題積極動腦思考。然后,表述交流、補充完善,最后得出正確結論。
a.體型呈梭形、鱗片;
b.外有黏液,可減少水中運動的阻力;
c.鰭:鰭是運動的器官,胸鰭、腹鰭起平衡作用,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師: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有些問題僅憑觀察是難以得出結論的。這就需要通過實驗或模擬實驗來探究。接下來,就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研究,提出本組想要探究的問題,作出假設。
師:組織學生匯報交流,相互質疑,補充完善本組設計方案。
生:修改自己的實驗方案。
師:教師引導學生參照書(P5~P6)中的方法步驟和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擬探究。
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師:巡視指導。
生:體色的觀察:鯽魚背面呈xx色,腹面呈xx色。
師:這種體色對鯽魚在水中生活有什么意義?
生:體形的觀察:鯽魚的身體(圓形、側扁),體呈xx。
師:這種體形有什么好處?
生:體表的觀察:體表覆蓋xx,呈xx狀排列,體表(干燥、有粘液)。
師:體表的這種特點與鯽魚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適應的?
生:認真記錄,討論并得出結論,表述交流。
師:人為什么不能像魚一樣在水中呼吸呢?
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
師:要想明白這個道理,讓我們先看一看魚的呼吸器官——鰓的結構。組織學生觀察魚缸里的魚的口和鰓蓋后緣交替張合的動作。質疑:口和鰓蓋后緣為什么不是同時張或合的呢?
生:用吸有墨汁的吸管慢慢滴在魚口的前方,觀察墨汁流動的情況,并認真記錄。
生:實驗操作,輕輕掀起魚的鰓蓋,看一看鰓的形態和顏色。對照魚鰓的結構放大圖。
師:質疑:鰓為什么是鮮紅色?鰓絲為什么既多又細?
生:討論并填表:魚鰓位于xxxx兩側,外有xxx保護,共有xxxx對鰓,顏色。當水流經鰓絲時,溶解于水里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里,而血液中的xxxx擴散出毛細血管,排到水中。
師:總結鰓的結構與氣體交換。
生:討論人類為什么不能像魚那樣生活在水中。
師:質疑:你們能判斷一下什么樣的'動物是魚類嗎?
生:它們體表被有鱗片,用鰓(gill)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以此來適應水中生活。
師:除去魚類以外,還有哪些動物生活在水中呢?
生:舉例說明。
師:組織學生看書,認識書中的各種水生動物。
質疑:
1.腔腸動物有什么結構特點?常見腔腸動物有哪些?
2.軟體動物有什么結構特點?常見軟體動物有哪些?
3.甲殼動物有什么結構特點?常見甲殼動物有哪些?
生:表述交流(略)。
師:水中生活的動物有許多,它們都是水與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
質疑:發生赤潮或水華后,水生動物會出現什么現象?
生:各抒己見、慷慨陳詞。
師:錄像展示:煙波浩渺的海洋,奔流不息的江河,涓涓流淌的小溪,原本都是水生動物的樂園。然而,人類的不文明、不道德行為正在使水域環境遭到破壞,從而使大量水生動物死亡,甚至滅絕。難道不值得我們去深思嗎?
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課堂小結:
1.你了解了嗎?常見的水生無脊椎動物。
2.你明白了嗎?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形態特點和結構特點。
3.你認同了嗎?水域環境的污染影響水生動物的生活。
結束語:在動物王國里,還有許多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它們是怎樣適應陸地環境生活的?請大家課前預習、查閱資料,我們下節課再來一起學習。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生物的無性生殖;實驗——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學目標:
1、認識無性生殖的概念。
2、訓練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操作技能。
3、說出生物無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
4、舉例說出常見的營養生殖種類。
5、理解營養生殖的優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觀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實習活動,領悟“實踐出真知”的思想,培養嚴謹求實、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2、觀察顯微鏡,制作臨時玻片,提高科學技能,培養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生物無性生殖的方式。
2、說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學難點
1、無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養。
教師準備:
1、課前準備幾張嫁接成活的植物體照片,在上課時供學生觀察。
2、有關課件。
3、實習所用的器材。
學生準備:
1、準備實驗和實習的有關材料。
2、課前嘗試嫁接,再把嫁接的動植物拿到課堂準備交流。
教學步驟: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發育
1、情景創設:同學們都學過一首詩中這樣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你們知道這是表達的什么樣意思嗎?
2、診斷性設問: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發育現象。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向我們描述了物千姿百態的生命形式、生物習性及他們的結構特點,但是對各種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卻是不甚了解,你們能舉出幾個類似的例子來嗎?
3、啟發問題:你們說的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才能生出新一代來。那么,有沒有這種情況,不經過受精作用,同樣也能產生出下一代呢?這一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4、安排實驗:現在我這里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養液、燒杯、顯微鏡、載玻片、龍膽紫染色液等。請你們先看書,討論應如何做實驗,列出實驗步驟,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問題。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觀察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2、說出花的結構與果實發育的關系;
3、舉例說出果實或種子與傳播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表達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2、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2、說出花和果實的發育關系
難點: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我們在初一上學期曾經學習過花的結構,首先我們一起來回憶下一朵花包括哪些結構?
(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雌蕊、雄蕊)
問:在花的這些結構當中什么是主要結構?
述: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雌蕊和雄蕊的結構。
問:大家還記不記得在雄蕊的花藥里含有什么物質?
述:在植物開花之后,雄蕊中的花粉會散落出來,落在雌蕊的柱頭上,這個過程被稱為傳粉。
問:傳粉有哪兩種方式?
1、什么叫自花傳粉:小麥、水稻、碗豆、番茄;(CAI展示)
2、什么叫異花傳粉:油花、向日葵、蘋果 (CAI展示)
補充:花粉的傳播也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你知道有哪些途徑呢?
蟲媒:蘋果花;
風媒:玉米花
師生回憶子房的結構,結合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發育過程示意圖
講述:當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受到柱頭上粘液的刺激,花粉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在花粉管內有兩枚精子。花粉落到柱頭上便開始了受精過程,要了解受精過程,我們先來了解子房的結構。
述:花粉管過以穿過柱頭、花柱,到達子房的胚中,(胚珠位于子房內)
述:接下來的步驟就是通過精卵細胞的'結構完全受精,這一重要過程發生在子房中,我們再來詳細了解一下子房的結構。子房:子房壁胚珠:珠被、珠孔等;極核:卵細胞(靠近珠孔)
述:綠色開花植物的受精過程被稱為雙受精,為什么這么說?我們一起通過圖片來了解。(動畫:雙受精)
述:當花粉管從珠孔進入胚珠后,末端破裂,精子釋放出來,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與極核結合形成受精極核,完成雙受精過程。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受精卵(受精)兩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和極核融合——雙受精
述:由于完成了精卵細胞的結合,所以這種生殖方式也被稱為有性生殖,請大家在書上勾劃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述:觀在我們再通過一個動畫來回顧一下植物有性生殖及個體以育的過程(動畫)果實和種子形成述:在完成了雙受精作用之后,花的各部分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述:我們曾經講過,果實有哪兩部分組成
問:果皮和種子又分別由子房的哪兩個結構發育而成呢?
問:種子又由哪些部分組成?
問:它們又分別由子房的什么結構以育而來?(CAI展示 )
問:我們經常在生活中會發現桃子、李子這些植物的果實只含有一粒種子,而像西瓜、碗豆等植物的果實中含有多粒種子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果實和種子的傳播述:當果實和種子形成后,植物體要盡可能將它們傳播出來(果實中有種子),這樣才能夠擴大自身生活范圍。你們所知道的植物傳播果實或種子的方法有哪些?
播放影片,展示種子的傳播方法。
課堂小結:(略)
習題鞏固(CAI及教材)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闡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
2.結合生活經驗及實驗觀察嘗試著描述種子萌發的大致過程。
3.運用對照實驗法設計井完成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學會控制實驗條件,檢驗不同的環境因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
4.嘗試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重點難點:
1.種子萌發環境條件的探究實驗中設置對照實驗的訓練及實驗現象的分析。
2.抽樣檢測時正確的取樣方法。
教學設計
一、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1.問題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課前培養的菜豆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4人小組合作,結合生活經驗,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
方案二:觀看種子萌發過程的錄像(或CAI課件),4人小組合作,自主性學習,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引導學生進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并確定問題。播放錄像(或CAI課件),創設問題的情景,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方案一:4人小組合作,閱讀并參照課本上提供的資料,結合生活經驗,作出假設:種子的萌發可能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有的組還提出陽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檢驗假設。
方案二:觀察教師的實驗演示,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合作學習,大膽作出假設。指導看書,鼓勵學生作出假設,設疑:哪些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呢?引導學生對多種假設進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演示、啟發學生調動經驗儲備,進行大膽假設。
3.制定計劃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在小組內討論并修訂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然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進一步修訂、完善實驗探究計劃。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二: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圍繞教師的指導提綱,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個大組,分別針對不同因素(水、空氣、溫度、土壤等)設計實驗方案,探討它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每個大組又以4人為1小組在自己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推出方案,并用簡圖和文字書面表達出實驗設計思路。
4.實驗探究
以實驗小組為單位,課下實驗探究,定時觀察,認真記錄種子萌發的情況。提出注意事項,督促、檢查,隨時抽查,適時給予評價。
5.得出結論:
環境條件:逅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方案一:各小組代表描述種子萌發實驗的現象和結果。
方案二:觀察錄像,相互交流說出實驗探究的結果。
指導學生學會科學的觀察,并進行描述。
6.表達和交流:
方案一:各小組交流探究的過程,并進行分析、討論、反思,撰寫探究的報告。
方案二:組間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并進行評比。評出:方案、創意、假設、選材、觀察、報告獎等
7.本探究實驗成功的關鍵
進一步領會“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的意義,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設置對照組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二、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
1.探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方案一:根據課本的要求,自主性學習抽樣檢測的方法,課上實驗操作,課下觀察記錄。
方案二:看書自學抽樣檢測的方法,合作交流,課下進行實驗操作及觀察記錄。
方案三:事先做了這個實驗的生物課外小組同學在課堂上描述實驗的過程,展示實驗的現象和結果,并提出實驗(重點是抽樣)的要求。
2.探究的結果:
交流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步驟、現象及計算出種子的發芽率。強調發芽率的計算方法。
3.種子萌發自身
條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儲藏豐富的營養,渡過休眠期
方案一:結合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及種子的結構,聯系生活實際,組間交流,分析出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
方案二:觀察CAI課件(完整的種子、無胚的種子、子葉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種子萌發情況),結合測定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大膽猜測、表達和交流,得出結論。
方案三:演示并觀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條件適宜時的萌發狀況,并分析原因。
提示、指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觀察、分析對比不同情況下種子萌發的情況,互相交流,得出結論。
三、種子的萌發過程:
胚根→根
胚軸→一連接根和莖的那段
胚芽→莖和葉
方案一:結合實驗觀察,自學看書,小組之間交流,描述萌發的過程,互相補充。
方案二:觀察動態展示菜豆種子萌發長出根、莖葉的過程的CAI課件,并描述歸納。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6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知識目標:
1、概述人的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
2、解釋人的性別決定。
能力目標:
1、通過對圖片信息的觀察分析,增強學生信息處理能力;
2、通過游戲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科學素養;
2、通過開展游戲,提高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重點:
1、概述人的性染色和正常染色體;
2、解釋人的性別決定
難點:
理解人的性別決定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與前兩節內容有一定關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要讓學生了解染色體和性染色體。同時要充分利用好游戲環節,讓學生在游戲中領悟出生男生女的奧妙。
1、教師準備圍棋棋子、信封(12-14組,每組信封兩只,黑色棋子10枚,白色棋子30枚)
2、教師準備有關圖片、視頻資料
3、學生課前預習有關內容
教學過程
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導入
染色體
性別決定
問:大家都知識小品《超生游擊隊》嗎?述:現在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一個片段述:在小品中,黃宏埋怨宋丹丹不爭氣,連生了三個女兒,宋丹丹卻說:“生男生女老爺們兒是關鍵”
述:生男生女的奧妙究竟何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尋一下述:要了解人的性別決定就首先要了解染色體問:我們已經學過,在人的體細胞中有多少對染色體?(展示圖片)述:大家可以看到,這兩幅圖分別表示男性和女性體內的性染色體。請大家閱讀課本36頁的文字,思考一下這23對染色體可以分為哪兩類?劃分的依據是什么?
(1-22對常染色體,與性別決定無關,第23對性染色體,與性別決定有關)述:我們再來仔細觀察一下男性和女性的染色體(展示圖片)問:大家可以看到,女性的`這一對性染色體在大小和形態結構上一樣嗎?
問:我們將婦性的這一對染色體稱為什么?
問:再來看男性的這一對性染色體,這條比較大的性染色體和女性的兩條X染色體一樣嗎?
問:所以我們稱它為什么?
述:而這條較小的染色體我們將其稱為染色體問:因此,男性的性染色體我們應當如何表示?
(思考練習)
述:說到這兒,有同學要問了,老師你說了半天染色體,到底人類的性別是如何決定的呢?不急,我們先來做個游戲。
游戲:生男生女的奧秘
要求:
1、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游戲,每人每次從信封中隨機抽取一枚棋子,每人連續進行10次(抽棋子時不可用眼睛)四人小組進行游戲并進行討論和統計
2、指定一名記錄名,抽到兩枚白子記錄“女”,一白一黑記“男”
3、統計次數討論這一游戲和生男生女的奧秘有何關系?
1、游戲原理與生男生女的原理一樣
2、白子代表X染色體,黑子代表染色體
3、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細胞中都只有一條性染色體
4、男性精子可分別含有X、性染色體
5、女性卵細胞只含有X性染色體
6、遺傳圖解
問:當男性帶有X染色體的精子與女性的卵細胞相遇時,受精卵中的性染色體應當是怎樣的?
述:這就好像大家抽到了兩枚白子,這個受精卵將來發育成為男孩還是女孩?
述:當男性帶有染色體的精子與卵細胞相遇,此時受精卵中的性染色體是怎樣的?
問:這就相當于抽到了一白一黑兩枚棋子,這樣的受精卵將來發育成?
述:由此可見,生男還是生女是由男性的精子決定的。
活動:在全班范圍統計記錄為女和記錄為男的次數,并與其他班的統計數學相加,換算比例統計數學
述:生男生女是隨機的,比例應約為1:1(思考練習)練習
述:我相信現在大家已經完全了解了生男生女的奧秘所在了,我們再來做一個角色扮演討論交流
述:在自然界中,魚類、兩棲類和所有的哺乳類與人類的性別決定方式相同。在課課練上還為大家介紹了其他的性別決定方式,請大家課后閱讀。
觀看小品
回答23對
閱讀思考回答答:一樣
答:XX
答:一樣
答X染色體
答:X
練習表達交流
答XX
答:女孩
答:X
答:男孩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列舉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概述它們之間的關系。
2、認識我國生物多樣性的現狀及其獨特性。
3、說明保護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能力目標
1、通過對課本資料分析,培養學生思考分析、歸納總結能力,學會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2、培養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本章學習,主要在同學心目中建立起生物(包括人)與環境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2、激發同學們保護生物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的熱情、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生物多樣性的三個方面內容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基因多樣性。
3、說明保護多樣性的意義。
4、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難點
1、生物多樣性的三個方面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基因多樣性。
●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引導啟發、對比分析歸納等多種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1、教師準備:
有關生物多樣性三方面內容的多媒體片斷或圖片。
2、學生準備:
(1)復習已學過的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的種類。
(2)生物的性狀是基因控制的內容收集。
(3)生態系統的概念及種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創設問題情境,抓住重點,直接導課]
教師:請問“生物的多樣性”這個詞側重于哪個字?
學生:“多”字。
教師:那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樣一個“多”法呢?有幾個層次內容呢?“多”的意義何在呢?好,先請同學們看一段多媒體片斷。請注意收集信息及時記錄。
投放多媒體課件,有關內容如下:
畫外音:“自然界存在著形形色色的生物。”畫面中出現:游戈的魚群、飛翔的海鷗、撲騰入水的企鵝、跳躍的猴群、飛跑的麋鹿、追逐的獵豹、悠然的丹頂鶴、開屏的藍孔雀、快速旋轉運動的草履蟲、成片的森林(配有節奏較快的背景音樂隨畫面一幅幅閃過)
學生:積極思維,收集信息,及時記錄。
教師:從剛才的片斷中,你收集到多少種生物?
學生:近十種。
(注意:可適當的增加播放次數)
教師:自然界里的生物遠不止這些,到底有多少,請同學們看書P90頁圖表。
學生:分析圖表。
[概述生物多樣性三方面內容及我國生物多樣性現狀及獨特性]
教師:試分析生物多樣性,從種類上看,多在什么地方?
學生:生物種類繁多,植物約有50多萬種,動物約有150多萬種,微生物約10多萬種。
教師:通過分析圖表,你能得到什么樣的信息?
學生1:表中第一豎行表示生物類群,共8種。
第二行表示我國已知種數,第三行表示世界已知種數,第四行表示我國已知種數占世界已知種數的百分比。
學生2:我國的_子植物在世界上占的百分比較高是26.7%。所以,我國有“_子植物故鄉”的美稱。相對的,爬行類占百分比是5.97%,相對較少。我國總種數占世界平均百分比是……14.96%。
教師:好,同學們收集信息能力相當準確。剛才同學說表中有8種生物類群,除了這8種,還有哪些類群?
學生搶答:苔蘚植物、藻類植物、微生物。
教師:從表中分析我國生物種類現狀如何?
學生:我國總數占世界已知總數的百分比是14.96%。
我國是生物種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僅次于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位;我國_子植物是世界上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_子植物故鄉”,我國也是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脊椎動物中的魚類、鳥類和哺乳類的種數都位于世界前列。
教師:也就是說,我國物種高度豐富,除此之外,我國的生物多樣性還有其獨特性,有許多生物是我國所特有的。581種哺乳動物中,特有種約110種,比如……
學生搶答: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鱷、朱鹮、藏羚羊、丹頂鶴、蛙蛙魚……
教師:植物有……
學生:銀杉、水杉、珙桐、樹蕨、蘇鐵……
教師:很好。偷獵者將我國特有的生物賣到國外其實是一種_行為,我們一定要和這種行為做斗爭。
教師:同學們再設想一個問題:是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類發現了?
學生:可能有兩種回答:是/不是。
教師:回答是的同學,你從哪知道還有新的生物品種?試舉例。
學生:舉例……
(從事例出發,過渡到基因多樣性的概述。)
教師:老師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水稻草叢矮縮病是水稻植株明顯矮化,葉片上出現斑點(白色),分蘗很小,稻谷的產量和品質明顯下降的一種危害水稻生長發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難防治。后來,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野生水稻種群,這個種群對草叢矮縮病具有比較強的`抵抗性,從而為培育抗草叢矮縮病的水稻新品種找到了必要的基因。可見,并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類發現了。
這種野生水稻便是科學家新發現的生物,這種生物具有它特有的、較強的抗草叢矮縮病的基因。所以,不同品種的生物,它的基因也不相同。這便是基因的多樣性。
請同學閱讀P91頁,基因的多樣性。
學生:仔細閱讀,努力理解,積極收集信息。
教師:在基因的多樣性里有兩個事例。哪兩個?
學生1:事例一:美國科學家引進我國野生大豆與當地品種雜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黃病的優良品種,挽救了美國大豆生產業。
學生2:事例二:我國科學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與普通栽培水稻多次雜交,培育出產量很高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創造了巨大經濟利益。
教師:從這兩個事例和老師剛才的舉例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學生:分析討論后發言,可能有如下內容:
1、首先生物的各種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小麥的形態特征由小麥細胞內基因控制,水稻的形態,特征由水稻細胞的基因控制。
2、不同種生物的基因有較大差別,同種的個體之間,在基因組成上也不盡相同。例如小麥和水稻的基因便不同;同種的水稻,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基因不同,我國野生大豆和美國當地的栽培大豆基因也不同。
可見,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
教師:同學們收集到的信息很準確。特別是明確了生物的各種特征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比如我國水稻有50 000個品種,這些品種在基因組成上是有差別的,它們構成了水稻的基因庫。也就是說每種生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這些個體的基因組成是有差別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基因庫。
可見,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多樣性的外在表現。
我國生物多樣性的豐富性和獨特性,自然表達了我國基因多樣性的豐富性和獨特性,可見,我國是世界上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那么研究生物基因的多樣性意義何在?
學生:結合課后練習題2和書上例題分析。
教師:動物園飼養的華南虎產下的兩只小華南虎眼睛是瞎的,科學家認為這是近親繁殖的結果,你認為這與基因多樣性有什么關系?
學生:有關系。因為近親繁殖,會使親代的雌雄華南虎以共同祖先繼承相同致病基因的機會大大增加,這些基因遺傳給后代,就會使子代出現遺傳性疾病。
教師:這便是種內的基因多樣性,為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寶貴遺傳資源的反面例證。可見,基因的多樣性對物種延續有著重要意義。基因多樣性的減少會直接表達物種多樣性的減少。
(合理過渡,概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教師:在一定的區域內,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統一整體,便是生態系統。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及生物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同學們,你知道哪些生態系統的類型?
學生:有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濕地、湖泊、海洋、森林、城市等生態系統。
教師:咱們生活的地區有哪些生態系統?
學生1:我家住的附近有湖,湖泊里有魚藻、魚、浮游動物、水草等多種生物,構成一個湖泊生態系統。
學生2:我家附近有一塊地,地里種有玉米、菜豆、各種蔬菜,還有各種雜草、害蟲等多種生物,構成的是農田生態系統。
學生3:公園里有大面積的草坪,草坪里有螞蟻、蚯蚓、小昆蟲等多種生物群,構成了草原生態系統。
學生4:還有森林生態系統。
教師:同學們都很善于觀察,陳述得也好。
總之,在各類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各種類型的生物群體。不同的生物群體要求不同生態系統。可見,生態系統是具多樣性的。
好,到現在,我們已經明確了生物的多樣性有三個層次內容,它們是……
學生:生物種類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教師:它們三者的關系,你如何理解?
學生:討論后回答。
學生1:每種生物都是由一定數量的個體組成,這些個體基因組成是有差別的,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基因庫;比如剛才所說我國水稻有50 000個品種,每個品種基因組成上有差別,它們便構成了水稻基因庫。
每種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并且與其他的生物種類相聯系。比如魚生活在湖泊或海洋生態系統,湖泊或海洋里除了有魚,還有魚的各種食物,像浮游動、植物、水草等。魚與其他生物種類是相聯系的。
學生2:某種生物的數量減少或滅絕,必然會影響它所在的生態系統。比如湖泊里的水草大量減少,會直接影響以水草為食的草魚的數量。過度放牧以及鼠害、蟲害等原因,我國草原面積正在不斷減少,有些牧場正面臨著沙漠化的威脅。
當生態系統發生劇烈變化時,也會加速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消失。如牧場沙漠化,許多牧羊、牧馬、牧牛便會出現食物短缺現象,導致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消失。
教師:可見,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共同認識了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內容及生物多樣性的意義,還有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內容的關系。
請同學們到大自然中去,做個有心人,繼續關注生物,關注自然。
[鞏固練習]
判斷題
1、許多藥材需要野生生物資源作為原材料。
答案:√
2、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動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答案:×
3、野生動物一旦滅絕,就無法再生出來。
答案:√
4、對于珍稀瀕危物種,除特殊需要經過批準,禁止一切形式的獵采和買賣。
答案:√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明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
2.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3.說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
4.參與一種珍稀動物或植物保護的辯論和協商活動,提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公民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讓學生體會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緊迫性和艱巨性。
2.協商和辯論這樣保護白頭葉猴。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6-3-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一、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
1、瀕臨滅絕
2、生存環境的破壞與改變
二、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
三、法律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
五、作業
1、如果一個物種的'所有個體都在地球上消失了,那么這個物種已經()
A、滅絕B、瀕危C、受到威脅D、再生
2、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
A、遷地保護B、建立自然保護區
C、克隆D、法制管理
3、數千年前我國黃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來卻成為荒山禿嶺,植被減少的原因是()
A、地殼運動頻繁B、北方寒流長期侵襲
C、長年干旱,赤地千里D、過度開發破壞生態平衡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9
1教材分析
前面一節課學習植物的生殖,正好是本節課的知識基礎,同時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學生所獲得的學習經驗和思維方法也能幫助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內容。種子的結構是這些內容的延伸與發展,也是今后學習植物生長發育的基礎,同時也是初、高中生物銜接的關鍵點,所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小學《科學》課本中所涉及鳳仙花等種子的知識,為本節課學習做出鋪墊,但具體結構的名稱、作用沒有學習,八年級學生有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獲得知識、增強技能。
2教學目標
2.1知識技能目標
①描述蠶豆和玉米種子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
②說出蠶豆和玉米種子結構的主要區別。
2.2過程方法目標
①通過用正確的方法解剖和觀察蠶豆和玉米種子,會記錄觀察所見種子的形態結構特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進一步提高實驗技能。
②通過對比蠶豆和玉米種子的異同,培養學生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進行基本的思維能力。
③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合作意識。
2.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學習種子的結構,向學生滲透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②愿意與他人交流,認同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③通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認真嚴肅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3教學重難點
3.1教學重點
種子的基本結構。認識蠶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點。胚是種子中最主要的部分。
3.2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歸納總結出蠶豆和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點。
4設計思路
本節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從知識結構與實際問題情景兩方面入手,引出種子的概念,再用實驗觀察、分析歸納,認識種子的結構。
本節課主要歸納出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種子的異同結構,因此可通過實驗觀察、小組合作、問題設計,讓學生互相啟發,感受探究的過程。
5教法與學法
采用實驗觀察、啟發式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法。
6教學流程
概括為三段六步。三段為:情景實驗、理解與運用、鞏固與評價。六步為:引入、探索、理解、應用、拓展、評價。下面具體說明教學流程:
6.1創設情景,引入問題
情景1:一粒種子萌發,逐漸長成參天大樹。
情景2:小麥植物體的開花結果,磨成面粉,蒸出饅頭。
分析:這2個問題都用多媒體動畫展示,從實際問題引入,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從生物知識結構引入,有利于學生建立和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
6.2引導分析,探索新知
播放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種子。使學生了解種子的多樣性,知道不同種子的大小、形狀、顏色是不同的。提出問題:它們的基本結構是否也不一樣?留有思考與懸念。拿出常見的、有代表性的蠶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為例來學習。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
生物的無性生殖;實驗——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教學目標:
1、認識無性生殖的概念。
2、訓練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操作技能。
3、說出生物無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
4、舉例說出常見的營養生殖種類。
5、理解營養生殖的優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觀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實習活動,領悟“實踐出真知”的思想,培養嚴謹求實、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2、觀察顯微鏡,制作臨時玻片,提高科學技能,培養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生物無性生殖的方式。
2、說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學難點
1、無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養。
教師準備:
1、課前準備幾張嫁接成活的植物體照片,在上課時供學生觀察。
2、有關課件。
3、實習所用的器材。
學生準備:
1、準備實驗和實習的有關材料。
2、課前嘗試嫁接,再把嫁接的動植物拿到課堂準備交流。教學步驟: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發育
1、情景創設:同學們都學過一首詩中這樣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你們知道這是表達的什么樣意思嗎?
2、診斷性設問: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發育現象。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向我們描述了物千姿百態的生命形式、生物習性及他們的結構特點,但是對各種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卻是不甚了解,你們能舉出幾個類似的例子來嗎?
3、啟發問題:你們說的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才能生出新一代來。那么,有沒有這種情況,不經過受精作用,同樣也能產生出下一代呢?這一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4、安排實驗:現在我這里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養液、燒杯、顯微鏡、載玻片、龍膽紫染色液等。請你們先看書,討論應如何做實驗,列出實驗步驟,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問題。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觀察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1.知識目標
描述各種動物行為;說出動物行為的類型;能正確區別各種動物行為,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對問題的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動物的行為,樹立正確利用和保護動物的態度和價值觀。
重點難點重點:動物行為對于動物的生物學意義,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概念和實例。
難點:后天性行為的概念,動物行為的特點。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課件
課時1
教學過程
(一)認識動物的行為
自然界中的動物,如果你留意觀察的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節“開屏”;麻雀、家燕等鳥類在繁殖季節會筑巢;大雁南飛時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螞蟻會搬家等。像這些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稱為動物的行為。你還能說出其他的動物行為方式嗎?(可以從書本上找)
學生經過閱讀書本和思考后,列舉大量的動物行為類型。如:蜜蜂、螞蟻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鳥類的孵卵、育雛、定時遷徙、索食行為,某些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等。
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呢,還是后天通過學習得到的?對這個問題學生一般都難以回答,教師可通過適當的例子(如哺乳動物一生下來便會吮奶等)加以分析,并說明: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是動物的本能。有些動物的行為如馬戲團里的“小熊騎車”等復雜行為是通過后天學習得到的,其訓練的基礎是條件反射。我們將在以后學習。
再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有何意義?
教師可以鳥類的季節性遷徙為例要求學生討論,討論結束由學生回答,再由教師進行補充。使學生明白動物的行為是對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行為方式。并要求學生思考其他動物的行為是如何適應于環境的(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發言)
在了解了動物行為的類型和意義后,下面我們將以蜜蜂為例來詳細學習蜜蜂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同學們都知道,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它們過著社會性生活,分工合作。為人類提供了如蜂蜜、蜂蠟、蜂王漿等原料。在一個蜂群中,一般有一個蜂王,少數雄蜂和成千上萬個工蜂,它們構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8頁“蜜蜂的社群組織”,完成下表。(見板書)
完成表格后,教師進行小結。并使學生明白社群生活行為的意義:只有三種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繁殖后代。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在蜜蜂的社群組織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采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采集花粉和花蜜之前,總有少數的偵察蜂先去尋找蜜源,然后回來“告訴”其他工蜂一起去采蜜。哪么偵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離告訴其他工蜂的呢?請大家閱讀課本69頁“蜜蜂的通訊行為”后,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蜜源離蜂巢較近,偵察蜂表現為何種行為?
2.如果蜜源離蜂巢較遠,偵察蜂如何告訴遠近及方向?
在學生閱讀課文后回答。一般兩種舞蹈學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對于如何用舞蹈來告知方位,學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師再結合掛圖或投影講解給學生聽即可。
最后利用板書小結。
板書設計
動物的行為
一、動物的行為: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成員[數量性別工作
蜂王1個雌蜂產卵
雄蜂少數幾個雄蜂交尾
工
蜂剛出蜂房幾天成千上萬個發育不完全的
雌蜂略
稍大些的工蜂略
再大些的工蜂略
成年工蜂略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1.圓形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近。
2.“8”字擺尾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較遠。
作業布置復習本章,完成實驗冊上的相關內容。
教學后記雖然學生對動物的行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學生本身并不清楚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應先向學生列舉一些常見的動物行為,使學生了解動物行為的具體形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一些動物行為,教師再總結出動物行為的概念。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與分析:
內容
認識各種各樣的真菌
真菌的繁殖
分析
真菌一節教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了解真菌的結構,更重要是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以及它們生命活動特點,同時了解一些食用菌,養殖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目標與分析:
教學目標
真菌的主要特征
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真菌,說出霉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
知道真菌的生殖方式
分析
由日常生活中所見的真菌,通過有關的.圖,來了解它們的結構特點,及青霉、曲霉的共同點及不同點、營養方式等從而得出它們的營養方式和繁殖方式及特點
問題分析與診斷:
這里講到真菌繁殖方式是孢子時,可能會與細菌一課當中的芽孢弄混,在此可提醒學生,初一曾學過的蕨類植物的孢子繁殖是差不多的,理清概念
教學條件支持及分析:
需要學生對常見的真菌有一個大概的認識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日常生活中的真菌,同學們平時見過后有哪些?木耳、香菇、靈芝、還有桔子發霉之后的青綠色的霉斑、面包上霉變長的毛、糧食霉變都是由曲霉引起的及衣服發霉等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從前面的課當中我們已經知道比細菌大,所以真菌大多是多細胞的,也有單細胞的如:發酵用的酵母菌
真菌的形態結構
有單細胞的(酵母菌);有多細胞(青霉、曲霉、蘑菇等)
所有真菌的菌體都是由許多細胞連接起來的菌絲體構成
講述:下面我們以青霉和曲霉的比較來了解真菌的內部結構(見P63頁圖)
青霉與曲霉的比較
不同點:青霉菌直立生長的菌絲產生的孢子呈掃帚狀,呈青綠色;曲霉呈放射狀,呈黃、黑、褐色
共同點:①都是由許多細胞連接的菌絲構成
②每個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③都是通過產生大量孢子繁殖后代
④都沒有葉綠體,所以它們的營養方式是異(通過現成有機物生活)
總結:真菌的主要特征:有單細胞有多細胞;都由菌絲體構成;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無葉綠體
(二)、真菌的繁殖
講述:剛剛我們已經了解了真菌都是孢子繁殖包括蘑菇也是,蘑菇的孢子在菌褶上,在初一講蕨類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的特點是什么?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容易萌發呢?
孢子繁殖:孢子比較輕,可飄散到各處,只要在適宜的環境中就可以萌發
(三)、課后練習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依據位置能說出人體骨胳結構名稱。
2.解釋人的骨胳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
能力目標
1.通過對模型、掛圖等各種直觀教具的觀察,及觀察后的演講,培養學生有序的觀察習慣和表達能力。
2.通過歸納人的骨胳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情感目標
1.自覺養成坐立行走的正確姿勢。
2.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辨證觀點和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觀點。
3.小組觀察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建議
本節知識結構
教材分析
人體主要的骨的名稱,人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人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
教法建議
講述骨骼時,首先讓學生區分骨與骨骼的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單獨一塊具體的叫骨,如肱骨;多塊骨通過一定的形式連接而成的整體叫骨骼,如脊柱。接著指出:人體的骨骼是由206塊骨連接而成。關于骨胳的組成,從調動學生主體性及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角度,建議采用自學的方法:先讓學生對照書上的彩圖及課文中人體骨骼組成情況表配合觀察,一邊觀察圖中主要骨的名稱特點,一邊體會這塊骨在人體的位置。如找到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腦顱骨、肱骨、橈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等骨的大致位置。觀察完畢后,教師每組請一個學生到前面指著人體骨骼模型要求從整體到局部說出各部骨骼的名稱,并給評分,既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達到對知識的識記的效果。
人的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學生對人體骨骼有了清楚的認識后,繼續讓學生觀察骨骼的模型,并提出觀察問題:
(1)脊柱的正面和側面觀察的現象有什么不同?
(2)觀察上肢骨與下肢骨有什么區別?
(3)足有什么特點?這些對于人體直立行走有什么意義?在學生有了解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和下肢比上肢粗壯及形成足弓這些結構特點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再分別講述它們的生理意義。如聯系脊柱彎曲異常會影響兒童青少年的發育、體力和體態,說明脊柱四個生理彎曲可以增加脊柱本身的彈性,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蕩,有利于維持身體平衡。
最后,教師可視實際情況而采用不同方式進行小結。
教學設計示例
導入:利用骨骼掛圖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并導入新課:利用骨骼掛圖使學生認識骨的幾種類型:長骨、扁骨、短骨和不規則骨,通過提問骨與骨骼有什么區別引出新課。
板書:第二節骨骼
根據上述提問,舉例區分骨與骨骼的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單獨一塊具體的叫骨,如肱骨;多塊骨通過一定的形式連接而成的整體叫骨骼,如脊柱。接著指出:人體的`骨骼是由206塊骨連接而成。(出示骨骼掛圖,引入骨骼組成。)
板書:一、骨骼的組成
教師指圖說明人體骨骼按部位可分為顱骨、軀干骨和四肢骨,由于各部位功能的不同,骨骼的差別也很大,下面就來觀察各部分的骨骼特點。先讓學生或以小組為單位對照書上的彩圖及課文中人體骨骼組成情況表配合觀察,一邊觀察圖中主要骨的名稱特點,一邊體會這塊骨在人體的位置。如找到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的腦顱骨、肱骨、橈骨、尺骨、股骨、胸骨、肋骨等骨的大致位置。觀察完畢后,教師每組請二個學生到前面指著人體骨骼模型要求從整體到局部說出各部骨骼的名稱,并給評分。然后,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如顱骨圍成了什么結構,有什么功能?整個顱骨中為什么只有下頜骨能活動。軀干骨中的胸椎與肋骨、胸骨組成什么結構,有什么功能?四肢骨主要由什么骨組成,與什么功能相適應;上肢骨與下肢骨有什么區別,為什么?等等。
學生觀察上肢骨和下肢骨區別時,引導學生:下肢骨為什么比上肢骨粗壯呢?這是因為下肢骨與長期支持體重和行走相適應的結果。下肢功能與人直立行走有關,那么骨骼有哪些特點與直立行走相適應呢?
板書:二、人體骨骼與直立行走相適應的特點
繼續讓學生觀察骨骼模型,先觀察脊柱的正面,然后慢慢把模型側放,問:脊柱的正面和側面觀察的現象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側面有彎曲,教師進一步提出脊柱的彎曲都發生在什么地方呢?有什么生理功能?教師指出在頸部、胸部、腰部、骶部各有一彎曲分別稱為頸曲、胸曲、腰曲、骶區,這些彎曲可保持人體重心位置,利于維持身體平衡;可增加脊柱的彈性,可以緩沖劇烈運動時對腦的震蕩,故稱為生理性彎曲,是與人直立行走相適應的。
板書:
1、脊柱有四個生理性彎曲:分別為頸曲、胸曲、腰曲、骶區,可緩沖震蕩,維持平衡。接著教師進一步提出:如果脊柱彎曲發生異常會是什么樣呢?脊柱為什么會變形呢?脊柱變形后會不會影響人體的健康等。教師通過一系列問題使學生參加討論,最后得出正在生長發育的兒童少年要注意正確姿勢,以免發生脊柱變形,不但姿勢形體不美,還會壓迫內臟,影響發育。
由于人的直立,全身重量都要由下肢承受,特別是足,下面觀察足骨。骨骼模型上足弓是明顯的,教師可明確足弓的概念,然后提出:人的足形成弓狀結構有哪些生理意義?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可概括出足弓的作用。然后講述扁平足的功能缺陷。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探究人體身高的早晚的變化
[問題]一個人的身高早晚有變化嗎?
[假設]
如果一個人的身高早晚有變化,那么,用身高測量計分別測一個人早晚的身高,測得的數值會不一樣。
[設計并完成實驗]
設計:用身高測量計或軟尺分別測一個人早晚的身高,比較數值。
材料用品:立式身高計或固定于墻壁上的立尺或軟尺。
方法步驟
1、受檢查者脫去鞋襪和衣帽,僅穿背心和短褲立于身高測量計的平臺上(或靠墻壁的地面上),取立正姿勢。兩眼直視正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微回收,兩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攏,腳跟靠攏,腳尖分開約60度,腳跟、臀部和兩肩胛骨三點同時靠著(接觸)立柱,頭部保持立直位置。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14
一、說學情
學生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學習生物知識,大部分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巧。學生也從開學初的狀態進入了學習中段的狀態。八年級學生對動物生理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對動物的運動方式有許多感性認識,對肌肉、骨骼和關節等結構也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對動物完成運動的各結構的協調配合及完成運動過程中各系統的協調配合認識不深。但是,這個時期的學生正是身體發育的旺盛階段,也是思維較活躍的時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很高,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欲望也很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生理特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從而形成正確的生物科學素養。
二、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動物的運動》是八年級生物課第五單元第2章《動物的運動和行為》的第一節。本單元主要講述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動物與人類的關系。而動物的作用和人類的的關系與動物本身具有運動和行為的能力是分不開的,所以本節內容是這一單元學習的基礎,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學生通過學習運動系統組成的知識,揭示動物運動的本質,鞏固和理解動物適應生存環境的重要意義。因此,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可以達到進一步培養學生關愛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了解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骨、關節和肌肉協調配合)。
②概述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
③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2、能力目標
①學會分析利用媒體資料的方法。
②通過觀察動物的不同運動方式,提高學生觀察生物運動現象的能力。
③培養學生探究實驗、合作學習和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①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養成細致觀察和科學推理的科學素養。
②認識到動物世界的勃勃生機。樹立愛護動物的意識。
③認識到生命在于運動,培養積極進取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①動物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骨、關節和肌肉協調配合)。
②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
2、難點: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
三、說教法和學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課件、模型、圖片等進行直觀演示,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通過探究活動的形式,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3、小組合作學習法:利用已有的資料,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四、說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模型
五、教學課時:1
六、說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依據“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的課程理念,探索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課堂成為知識產生和建構的場所,是學生“做中學”的樂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科學探究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科學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再通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了解運動系統的組成以及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再進行講解,使本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并達到學以致用。
七、說教學程序(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設計思路,我將重點闡述教學過程中的以下幾個大環節。
(根據教學設計思路,我將重點闡述我所設計的如下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播放1.奧運會運動員圖片;2.動物運動的圖片
學生觀察、思考
。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
興趣。培養學生
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動物運動的結構
1、設疑:奧運會上的運動員要完成各項運動主要是靠身體的哪個系統來完成的呢?
學生討論思考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請同學們做屈肘和伸直的運動。它是由哪些器官來完成的?
學生體驗屈肘和伸肘過程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實踐中體驗了知識的產生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骨
1、設疑:骨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認真積極思考、得出下確結論。
設計意圖: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2、設疑:為什么兒童青少年的骨容易變形呢?老人的骨容易骨折呢?
學生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及觀愛老人。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良好美德。
(四)觀察關節的結構
1、設疑: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如
果不活動,運動情況會怎樣?
學生
觀察關節模型。
設計意圖: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關節的結構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適于運動的特點呢?
學生討論并總結關節的結構具有既牢固又靈活的特點。
設計意圖: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實現了由“重結果”向“重過程”的轉變。
(五)人體關節
設疑:人體有哪些關節?我們在運動中應注意哪些?
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討論、總結在運動過程中自我保護的知識。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并突出STS的教育。
(六)骨骼肌的結構
1.設疑:運動中牽拉骨完成運動的結構是什么?
2.展示骨骼肌結構的動畫。
學生觀察、思考、討論。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激發興趣,揭示內
部的.結構。
(七)探究骨骼肌的著生情況和骨骼肌在運動中的關系。
1.設疑:有了靈活的關節,骨骼肌牽動著骨可以繞著關節活動,然而運動的具體過程又是怎樣完成的呢?
學生制作肘關節模型,探究骨骼肌的著生情況和骨骼肌在運動中的協作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模擬實驗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操作的能力。
2.制作肘關節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著生情況和骨骼肌在運動中的關系。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動畫。
學生體驗屈肘和伸肘過程中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變化。加深理解骨骼肌的協作關系。
設計意圖: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適時發現制作不同關節模型的典型學生,請他們為大家做示 范和說明。
(八)動物各器官系統協調配合完成運動
設疑:動物只靠運動系統就能完成運動嗎?如果不是,還有哪些方面的參與呢?
學生討論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九)動物運動的意義
設疑:動物的運動對動物有哪些意義?
學生討論、總結:動物通過各種運動能夠有效地獲取食物和逃避敵害。
設計意圖:培養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和
整理信息的能力。
(十)小結
運動系統由骨和骨骼肌組成;關節具有牢固靈活的特點適于運動;骨骼肌在
運動中是動力器
官。
學生討論總結:動物通過各種方式的運動能夠充分適應各種各樣的生活環境。
設計意圖:加強知識的遷移和運用。
(十一)教學反饋
學生討論、回答文題。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
八、板書設計
第一節 動物的運動
骨骼
一、哺乳動物運動系統的組成 肌腹:具有收縮作用
肌肉
肌腱:具有連接作用
關節頭
關節面
二、關節結構及各個作用 關節窩
關節囊
關節腔
運動的過程:神經→肌肉收縮→骨骼運動
三、骨、關節、肌肉的協調配合 屈肘運動: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運動: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九、教學反思
1、成功經驗
①利用媒體資源將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奧運會中國體育健兒獲得冠軍的圖片材料,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師生感受到運動的美麗,健康的寶貴,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②通過制作模型的探究活動,學生在動手實踐中體驗了知識的獲得過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樂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③通過觀察動物的關節結構,增進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從而有利于理性認識的建立和提升,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
2、不足之處
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中,特別是制作模型時,耽誤了時間,完不成任務,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模型制作的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固定性還不夠好,使用圖釘的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等。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無性生殖
2、列舉一些常見的無性生殖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資料分析或小組討論活動來獲得結論,培養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花的觀察引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無性生殖
難點:概述植物無性生殖,嘗試植物的扦插
三、教學用具
桃花模型小黑板多媒體課件掛圖等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由白居易的詩句“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這是動物的一種什么行為?引入課題
2、板書課題、出示目標
(二)自主學習
出示自學提綱(學生自學。利用圈點批畫記思等形式進行自學,教師巡回指導,為講解打下基礎)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和,世代相續,生生不息。
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由果實中的完成的。
3、種子中的胚,是由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來的,這種由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于。
4、椒草用生殖,馬鈴薯用生殖等,都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生殖和生殖。
6、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區別是。
7、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植物的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常見的方式有和等。
8、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分為和。例如:蘋果、梨、桃等許多果樹都是利用來繁育優良品種的。接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體叫做。
9、嫁接時應當使接穗與砧木的緊密結合,以確保接穗成活。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世代相續,生生不息。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發育方式?
讓學生思考并進行回答,教師進行補充;
課件展示:被子植物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
2、什么為“有性生殖”?
讓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并填寫書本P2頁的框圖。
教師進行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并回答:(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來的,這種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于有性生殖。)
3、除此之外,植物還有其它生殖方式嗎?先讓學生進行舉例自由發言
教師進行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并回答
4、下面我們再來看“椒草的葉片長成新植株”和“馬鈴薯的塊莖發芽生根”的幻燈片
5、通過觀察這兩個幻燈片,大家可以思考(讓學生小組進行討論)
①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這種生殖方式又叫什么?
②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這對植物來說有什么意義?
③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區別。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總結。
6、現在我們知道植物有兩種生殖方式,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對植物來說各有什么益處?(讓學生進行了解)
①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變異性,更能適應變化的環境(惡劣環境)。
②無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狀較為一致。所以短期內可獲得大量性狀一致的植株。在生產實踐中,人們常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7、課堂小結
(1)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和疑惑
(2)試畫本節的知識結構圖。
(3)學習了本節知識你準備有哪些創造和發明。
課后反思:
植物的生殖(第2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扦插和嫁接應具備的條件
2、嘗試進行嫁接和扦插實驗
能力目標:
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操作,培養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扦插實驗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體會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對不同的環境的適應,體驗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概述植物的無性生殖
難點:概述植物無性生殖并嘗試植物的扦插
三、課前準備每個學習小組準備好柳樹的.枝條、刀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復習植物的生殖方式,以小組競賽的形式“你問我答”,導入新課,引入課題。
2、板書課題
3、出示目標
(二)自主學習
出示自學提綱(學生自學。利用圈點批畫記思等形式進行自學,教師巡回指導,為講解打下基礎)
1、是一種培養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根、莖、葉、芽等,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比如甘薯、葡萄、月季、楊、柳等的栽培,常用的方法。
2、植物的生殖需要條件,比如扦插,除去、 、 、
等環境條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莖段也需要進行一定的處理。
3、探究:扦插材料的處理
(1)在扦插紫背天葵時,要將紫背天葵的莖剪成厘米長的莖段。
(2)一般每段保留個節。
(3)莖段上方的切口是的,而莖段下方的切口是的。
(4)上一個節上的葉要去掉,下面一個節上的葉從葉柄處。
(5)扦插時需將下面的一個節埋入土中。
4、在制定計劃中,要注意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應當
觀察和照料。
5、植物的組織培養是利用原理,使植物組織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通過細胞的和,快速發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術手段。
6、植物的組織培養屬于生殖。
7、植物組織培養過程:
8、植物組織培養的優點:、 。
(三)合作探究
1、植物無性生殖的幾種不同方式及應用
講述:植物無性生殖常見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
2、出示嫁接的步驟示意圖幻燈片讓學生進行觀察:
3、探究:扦插材料的處理(學生看書第4頁探究步驟)小組合作討論
①你準備探究的問題是什么
②扦插紫背天葵需要哪些環境條件?扦插的材料要如何處理?
③如何進行扦插,你能操作一下嗎?
④如何進行嫁接?你能操作一下嗎?
4、就合作探究問題逐一交流回答。
5、每小組代表上臺演示扦插的操作。
6、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嘗試畫出本節的知識結構圖。進行課外實踐。
課后反思: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9-14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02-20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15篇01-31
八年級生物上冊教案(通用8篇)06-14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教案14篇08-21
八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反思04-12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細菌》教案設計(精選10篇)11-07
八年級上冊生物公開課教案(通用6篇)04-21
八年級生物教案:生物進化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