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用的高中生物教案11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高中生物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
2、說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情感態度方面
1、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教學重難點:
細胞是基本的 生命系統是重點;說出生命系統的層次是難點。
三、教學用具:
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
讓學生收集關于冠裝病毒相關的資料。
五、教學課時: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1、引入新課
2、分析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3、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難點)
小結
課后練習 教師活動
以“病毒是不是生物?”問題引入,簡單復習病毒的結構(沒有細胞結構,只有蛋白質外殼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復制)。舉引起SAS的 冠狀病毒為例,提出問題,病毒在細胞外不具備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復制的呢?……冠狀病毒在那些細胞里面復制呢?
小結上面的內容,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在細胞外表現不出生命的特征,說明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為什么呢?)細胞的任何一部分脫離了細胞就不具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質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提出問題:細胞能表現出那些生命活動呢?指導學生閱讀資料,并開展討論。
小結:(幻燈片展示提綱)細胞為什么是生命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一個細胞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是在在細胞生命活動基礎上實現各種的生命功能。(舉出一些實例)
地球上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可謂是恒河沙數,但是這些生物,小到組成它們身體的細胞,大到一個生物個體,一個物種、甚至一個生態系統、整個生物圈,都可以一個一個的生命系統(什么是系統呢),而且這些生命系統之間還有層次的關系。(以一只龜為例分析)
單一個心肌細胞就是一個生命系統,(為什么呢?)因為細胞各個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而使細胞能表現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個系統(分析略)。引導學生分析心臟、循環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等也是一個系統 學生活動
討論、思考 問題:病毒是怎么樣復制的?(在細胞內)
匯報冠狀病毒的相關的資料
閱讀資料并討論:
(實例一:草履蟲除了分裂和運動,還能鑷食、排泄,生長,應激;實例二:精子和卵細胞作為橋梁,胚胎發育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分化有關系;實例4:例如瘧疾、非典感冒等等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理解生物系統的層次性、以及嘗試分析后面幾個層次作為生命系統的原因。(著重引導說出多個組分互相配合影響成為整體)
完成資料后的“思考與討論”。
實用的高中生物教案 2
一、碳化合物
1.有機化合物的概念:指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等以外的幾乎所有含碳化合物。
2.核心元素:碳是所有生命系統中的核心元素。
(1)碳原子結構:一個碳原子由6個質子、6個中子和6個電子構成。
(2)碳原子形成的化學鍵:與氫、氧、氮及硫等形成共價鍵,碳原子之間以單鍵、雙鍵或三鍵相結合,形成不同長度的鏈或環狀結構,這些結構稱為有機物的碳骨架。
3.有機化合物:4大類:糖類、脂質、蛋白質和核酸。
二、有機化合物
1.糖類的種類和功能
(1)組成元素:糖類由C、H、O三種元素組成。
(2)結構單元:單糖。
(3)種類:糖類包括單糖、二糖和多糖等。
(4)功能:糖類是生物體維持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也是生物體重要的結構物質。
趣味思考:某人患急性腸胃炎,不能進食,醫生用5%的葡萄糖溶液進行靜脈注射,病人雖未進食,但是不感到饑餓,為什么?
提示:葡萄糖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靜脈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實際是為病人補充能源物質,所以病人雖未進食,并不感到饑餓。
2.脂質的種類和功能
(1)組成元素:主要由C、H、O三種元素組成。氧原子含量較糖類中的少。
(2)結構單元:甘油和脂肪酸。
(3)種類和功能
①磷脂: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質。
②脂肪:貯能物質。
③膽固醇在細胞中具有重要功能。
趣味思考:我們每天坐在凳子上,能夠輕松愉快地上完每一個45分鐘,并不感到臀部肌肉疼痛,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提示:是因為臀部有很多脂肪,脂肪有緩沖機械壓力的作用。
3.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1)組成元素:C、H、O、N,大部分蛋白質含S。
(2)基本單位:氨基酸。
①通式:
②共性:都有一個氨基和羧基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③種類:由R基決定。
④連接:肽鍵:通過兩個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形成。
(3)結構:由許多氨基酸通過肽鍵連接成肽鏈,一條或多條肽鏈通過一定的化學鍵連接成蛋白質。
(4)特點:由于組成蛋白質分子的氨基酸和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不同,以及構成蛋白質的多肽鏈的數目和空間結構差異,蛋白質分子具有多樣性。
(5)功能:催化、運輸(如載體)、收縮和運動、有機體結構、防御(如抗體)等。
趣味思考:人體細胞呼吸作用時刻需要氧氣的供應,你知道是什么物質源源不斷地運輸氧氣到組織細胞嗎?它存在于什么細胞中?
提示:血紅蛋白,它存在于人體的紅細胞中。
4.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1)種類:核酸可以分為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兩類。
(2)功能:儲存遺傳信息,決定細胞和整個生物體的遺傳特性。
趣味思考:你家養的大貓生了兩只小貓,為什么沒有生小豬?
提示:小貓和大貓的核酸相同。生物的遺傳由核酸控制。大貓的核酸攜帶的遺傳信息是控制貓性狀的。
5.鑒定生物組織中的糖類
(1)鑒定淀粉
①實驗原理:淀粉+碘—碘化鉀→變藍。
②實驗步驟:取2 mL淀粉上清液,放入5滴碘—碘化鉀溶液。
③實驗結果:溶液變藍。
(2)鑒定(葡萄糖)還原糖
①實驗原理:還原糖+本尼迪特試劑 磚紅色沉淀。
②實驗步驟:取2 mL葡萄糖溶液加入試管→加入2 mL本尼迪特試劑,振蕩試管→熱水浴2~3 min觀察顏色變化情況。
③實驗結果:磚紅色沉淀。
6.檢測生物組織中的油脂
(1)實驗原理:蘇丹Ⅲ+油脂→出現橙黃色。
(2)實驗步驟:切片→染色→制片→用顯微鏡觀察。
7.蛋白質的鑒定
(1)實驗原理: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
(2)實驗步驟:取2 mL蛋白質溶液加入試管→向試管中先加入2 mL的雙縮脲試劑溶液A→再向試管中加入5滴雙縮脲試劑溶液B→觀察試管顏色變化。
(3)實驗結果:出現紫色。
8.檢測細胞中的DNA和RNA
(1)原理:
①DNA主要分布于細胞核,RNA主要分布于細胞質。
②甲基綠使細胞核中的DNA呈現藍綠色,派洛寧使細胞質中RNA呈現紅色。
(2)實驗步驟:涂片→水解→漂洗→染色→觀察。
核心解讀
1.注意各種能源物質的區分
(1)糖類的種類和功能
種類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單糖ks5u 五碳糖 核糖C5H10O5 動植物細胞 五碳糖是構成核酸的重要物質
脫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
萄
糖 C6H12O6 五碳糖是構成核酸的重要物質
二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細胞 能水解成葡萄糖
麥芽糖
乳糖 動物細胞
多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細胞 淀粉是植物細胞中儲存能量的物質
纖維素 纖維素是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元 植物細胞 糖元是動物細胞中儲存能量的物質
(2)脂質
種類 生理功能 元素組成
脂肪 儲能、保溫、緩沖機械壓力 C、H、O
磷脂 構建生物膜 C、H、O、N、P
固
醇 膽固醇 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C、H、O
性激素 促進性腺的發育和性細胞的生成和正常的性周期 C、H、O
維生素D 促進人體對鈣、磷的吸收和利用 C、H、O
規律總結
①動植物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和脫氧核糖。
②植物特有的糖是果糖、麥芽糖、淀粉和纖維素。
③動物特有的糖是乳糖和糖元。
④動植物共有的貯能物質是脂肪,植物特有的貯能物質是淀粉,動物特有的貯能物質是糖元。
⑤含H多的有機物細胞呼吸時產生的H多,耗氧多,產生的能量多,產生的水多。
2.氨基酸、肽鍵和肽鏈的分子結構特點
(1)氨基酸
每個氨基酸分子都具有中心碳原子,至少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該碳原子上。注意理解“至少”的含義,比如當R基含有氨基和羧基時,這個氨基酸分子就不止有一個氨基和羧基了,同時還要注意氨基酸分子中都有一個氨基和羧基直接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規律總結
決定氨基酸種類和性質的是氨基酸的R基。
(2)肽鍵: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那個鍵(—CO—NH—)叫肽鍵。
(3)多肽
①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含有多個肽鍵的化合物,因其呈鏈狀,也稱肽鏈。
②注意區分肽、肽鍵和肽鏈:肽鍵是肽的連接結構,而肽鏈是肽的一種形式。
規律總結
①氨基酸間脫水縮合時,原來的氨基和羧基已不存在,形成的化合物即多肽的一端只有一個氨基,另一端只有一個羧基(不計R基上的`氨基數和羧基數)。所以對于一條多肽來說,至少應有的氨基和羧基數都是一個。
②若有n個氨基酸分子縮合成m條肽鏈,則可形成(n-m)個肽鍵,脫去(n-m)個水分子,至少有—NH2和—COOH各m個。
③蛋白質分子可以含有一條或m條肽鏈,肽鏈通過化學鍵(不是肽鍵)互相連接,具有不同的空間結構。
④關于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n個氨基酸形成m條肽鏈,每個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a,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na-(n-m)18(其中n-m為失去的水分子數,18為水的相對分子質量)。
3.蛋白質結構層次
規律總結
①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種類、數量、排列順序不同以及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
②蛋白質的種類:因功能不同蛋白質分為兩大類:結構蛋白和分泌蛋白。
③蛋白質的性質:鹽析:可逆。變性:不可逆。
④鑒定: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紫色。
⑤意義:生命活動的承擔者,生物性狀的體現者。
4.有關肽鍵的計算
規律總結
①鏈狀肽有如下的對應關系:
氨基酸 肽鍵數 脫去水分子數 氨基 羧基
一條肽鏈 M m-1 m-1 至少1個 至少1個
n條肽鏈 m m-n m-n 至少n個 至少n個
②環狀肽:肽鍵數=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數。環狀肽主鏈中無氨基和羧基,環狀肽中氨基或羧基數取決于構成環狀肽氨基酸R基團中的氨基和羧基的數目。
題例領悟
題型一 糖類的種類
【例題1】 (20xx上海高考,5)下列糖類中屬于單糖的是( )
A.蔗糖 B.核糖 C.糖元 D.淀粉
解析:蔗糖為二糖,糖元和淀粉都為多糖,核糖為單糖。
答案:B
反思感悟
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是組成二糖、多糖的單體。二糖、多糖作為能源物質用于生命活動時必須水解成單糖。重要的單糖有五碳糖和六碳糖,五碳糖有核糖和脫氧核糖,六碳糖有葡萄糖和果糖。
題型二 蛋白質分子的計算
【例題2】(20xx上海高考,15)現有氨基酸800個,其中氨基總數為810個,羧基總數為808個,則由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條肽鏈的蛋白質共有肽鍵、氨基和羧基的數目依次分別為( )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解析:有氨基酸800個,氨基總數810個,羧基總數808個,說明R基團中含有氨基10個,羧基8個,它們不參與肽鍵的形成;肽鍵數=氨基酸總數-肽鏈條數=800-2=798,氨基數=肽鏈條+R基團中氨基數=2+10=12,羧基數=肽鏈條數+R基團中羧基數=2+8=10。
答案:B
反思感悟
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至少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且都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由R基決定氨基酸種類,不符合這個特點的氨基酸不是構成生物體的氨基酸,也不能組成生物體的蛋白質。
題型三 動植物體內的糖類
【例題3】 動植物體內共有的糖是( )
①糖元 ②淀粉 ③蔗糖 ④乳糖 ⑤核糖 ⑥葡萄糖
A.①④ B.②③ C.⑤⑥ D.①②
解析:糖元是人和動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淀粉是植物細胞的儲能物質,蔗糖是植物中重要的二糖,乳糖是人和動物乳汁中豐富的二糖,核糖是構成RNA的成分,RNA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葡萄糖是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廣泛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
答案:C
反思感悟
①生物細胞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
②參與生物細胞構成的物質:核糖、脫氧核糖、纖維素。
③單糖、二糖、多糖的關系
重要的單糖有葡萄糖和五碳糖,葡萄糖為白色晶體,易溶于水,是人體主要的能源物質,五碳糖分為核糖和脫氧核糖,為環狀結構。
題型四 大分子物質的鑒定
【例題4】 青蘋果汁遇碘溶液顯藍色,熟蘋果汁能與本尼迪特試劑發生反應,這說明( )
A.青蘋果汁中有淀粉不含糖類
B.熟蘋果汁中含糖類不含淀粉
C.蘋果轉熟時,淀粉水解為單糖
D.蘋果轉熟時,單糖聚合成淀粉
解析:遇碘溶液顯藍色意味著青蘋果汁中含較多淀粉,而與本尼迪特試劑發生反應的是還原性糖,如葡萄糖等。由此可推斷出蘋果由青轉熟的過程中,淀粉大量轉化為單糖。
答案:C
反思感悟
淀粉的特性是遇碘變藍;本尼迪特試劑與還原糖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產生紫色反應。
隨堂訓練
1.(20xx上海高考,1)核糖與核酸都不含有的元素是( )
A.N B.O C.P D.S
解析:核糖的組成元素為C、H、O,核酸的組成元素為C、H、O、N、P,兩者都不含有S元素。
答案:D
2.(20xx江蘇高考,1改編)下列各組物質中,由相同種類元素組成的是( )
A.膽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元
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長激素、胰島素
解析:淀粉、半乳糖、糖元都屬于糖類,都由C、H、O構成。膽固醇、性激素、甘油和脂肪酸都屬于脂質,組成元素都是C、H、O,氨基酸、胰島素的組成元素是C、H、O、N、S,核苷酸的組成元素是C、H、O、N、P。
答案:B
3.生物體內的蛋白質千差萬別,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組成肽鍵的化學元素不同
B.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和數量不同
C.氨基酸排列順序不同
D.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不同
解析:蛋白質分子的多樣性取決于四個方面:一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不同;二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數目不同;三是氨基酸的排列順序不同;四是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在題目給出的選項中,組成肽鍵(—NH—CO—)的化學元素是相同的。考查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
答案:A
4.脂質在細胞中具有獨特的生物學功能,下面有關脂質的生物學功能中,屬于磷脂的生物學功能的是…( )
①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②是儲能的分子 ③構成生物體表面的保護層 ④是很好的絕緣體,具有保溫作用 ⑤具有生物學活性,對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A.①③ B.⑤ C.①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對各種脂質功能的掌握情況。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構成多種細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在人和動物的腦、卵細胞、肝臟以及大豆的種子中含量豐富。
答案:C
實用的高中生物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初步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系了解中國合成牛胰島素事件。【技能】;培養分析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了解中國是首個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機物的國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學的成果,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目標;閱讀訪談,學習科學家們實事求是、艱苦鉆研的精神。
二、教學過程:
(一)以概述《細胞與分子》模塊作為引入。
師:比較初中階段所學習的生物知識特點,大家拿到課本可能會想,初中的時候不是已經學過細胞了嗎?為什么高中還要再學呢?初中的生物知識著重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大概情況,而且因為學生沒有相關的化學知識和足夠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識在初中階段是沒有辦法說明白的。就拿細胞結構來說吧,初中的時候,老師只能讓學生知道動物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至于細胞為什么是有生命的,細胞是怎么樣生活的.,都沒有辦法說得清楚。只有在同學們在初三、高一學習了化學的基礎知識后我們才可以對生命進一步的學習。學習科學就是這樣,當你掌握的知識越多時候,反而覺得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就更多。
這個學期開設的《分子與細胞》模塊,將為我們在化學分子的層面上,解釋細胞的結構以及生命活動。解答在初中階段沒有辦法解開的謎團,也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事件以及科學家訪談錄
師:要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系,我們先來看一個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背景資料)。
學生閱讀背景資料和閱讀課文中的訪談錄,以問題引導: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生物學上有什么重大的意義?從訪談錄中,你認為造就了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閱讀完了這些資料,你覺得對于你學習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啟發呢?
(三)簡單介紹高中生物的教材、學習方法和意義
1.教材分為必修3個模塊、選修3個模塊。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簡述三者之間知識結構上的關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點:需要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加了探究活動(什么是探究活動、探究活動的流程:發現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作出結論)、模型制作等,這些都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
2.學習生物學的意義:生物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相關領域的成果,各個學科之間的邊界已經模糊,而出現了多學科的交叉;學習生物學不僅僅是知識的互動,更加是能力培養和思維方式不斷完善的過程。
實用的高中生物教案 4
教案目標
知識與能力方面:
1、說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簡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機制。
3、列舉生活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實例,討論、分析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4、認同應合理使用抗生素。
過程與方法方面:本節課主要采取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并通過瀏覽網站資料來了解當前人們在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展開激烈的討論。了解抗生素的史話以及作用機理。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三者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學習、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培養學生關愛社會,關愛人們健康。培養他們社會責任感。
教案重點
1、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教案難點
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教案方法
講授法和學生合作學習相結合
教案課時
1課時。
教案過程
導入新課)師: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日常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實例和危害。
學生:分組探討、交流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抗生素素用法的認識。每位學生提出自己對抗生素的使用的做法。
教師:用課件展示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個討論。
教師:展示電視廣告中一些關于抗生素藥物的一些內容,學生討論。
課件展示:某同學患感冒后,打點滴。第一次,用的青霉素,第二次,還是用的青霉素但用量比第一次的量比第一次多,他本人認為多了好得快。以此實例,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p1EanqFDPw
學生分組探究學習結束后,進行交流。解答以下問題并展示:
1、抗生素史話
1)青霉素的分子式
學生通過看課本,熟練掌握青霉素的分子是的具體寫法。
2)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學生看課本討論)
a、細菌的結構
b、作用機理
抗生素主要是通過干擾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謝過程而影響其結構和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抑制和殺滅他們的目的。
2、合理使用抗生素
1)學生討論細菌產生抗藥性的示意圖,并提出自己的認識和觀點。
2)對教材中的資料進行分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實例
3、對如何保健,少用藥。或不用藥展開討論。
4、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抗生素,通過本節課的探討,學生淺談一些自己的體會。
實用的高中生物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材基于必修第一冊和第二冊的內容,介紹了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以及人類遺傳病的相關知識。通過以紅綠色盲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遺傳病為例,引入了伴性遺傳的特點及其規律,并探討了伴性遺傳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 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紅綠色盲的調查了解遺傳表現上與性別相聯系的表現。
(2) 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分析、提出假設、設法求證的科學探究能力。
(3) 推理出紅綠色盲遺傳的規律,提高縝密的思維能力。
2. 能力目標
(1) 探究伴性遺傳方式的本質規律,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并應用生物統計的方法研究人類遺傳學問題。
(2) 通過分工合作推理出紅綠色盲遺傳的規律,提高與他人合作和溝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 激發學生對生命科學學習的興趣,了解人類疾病的遺傳背景。
(2) 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并加深對生命科學的了解和認識。
(3) 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面對遺傳疾病問題。
(4) 增強學生發現遺傳病、探索治療方法的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伴性遺傳的特點及其規律。
2、教學難點:分析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遺傳的規律。
四、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減數分裂、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以及基因分離規律和自由組合規律。通過本節課的探究和調查活動,學生能夠深入了解伴性遺傳現象。
五、教學方法
采用探究、討論、啟發式教學法、答疑和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方法。
六、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在課前準備階段,指導學生進行色盲癥的發病情況與規律的調查,并通過網絡等途徑尋找資料加以比較。讓學生分析調查數據可能與資料不相符的原因,并查找調查人群中色盲患者的家庭情況以提高對現實生活的關注。這項準備工作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與伴性遺傳有關的紅綠色盲問題進行調查、討論和學習。當學生發現男女在發病率上存在不同后,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積極參與觀察和分析,使教學中的紅綠色盲探究活動更加順利。然而,學生調查情況不可估計,所以教師要在課前作出相應的培訓和準備工作,例如教會學生設計記錄表格和計算遺傳病發病率的方法。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學習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導入
通過講述英國科學家道爾頓發現色盲的小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從中獲得了什么樣的啟示?
提問學生并介紹色盲知識:即不能辨別色彩,即辨色能力喪失。伴性遺傳是一種常見的人類遺傳病,如紅綠色盲患者就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區分紅色和綠色。
新課:通過課件展示紅綠色盲檢查圖,引導學生思考:紅綠色盲是怎么遺傳的?
一、伴性遺傳的特點及常見事例
講解伴性遺傳的特點:基因控制的性狀遺傳與性別相聯系,并引用人類遺傳病如紅綠色盲、血友病等以及果蠅的眼色等常見實例進行說明。
二、人類紅綠色盲癥
通過展示紅綠色盲家系圖譜,認識系譜并分析圖譜,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 對“資料分析”的兩個討論題進行討論;
(2) 總結伴性遺傳的概念以及色盲基因的表示方法,并填寫相關學案內容。
課件展示人的正常色覺和紅綠色盲的基因型與表現型的圖表,并引導學生填寫相關內容。
根據遺傳圖譜推斷Ⅰ-1和Ⅲ-6的基因型,并預測Ⅱ-3的基因型。以下是他們的遺傳圖譜(此處有一定難度,建議教師先進行展示)。Ⅰ-1與Ⅰ-2一樣,他們的孩子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眼睛表現正常,沒有色盲。然而,他們的女兒都是攜帶者。
接下來是Ⅱ-3和Ⅱ-4的遺傳圖譜(此處亦為圖示)。練習鞏固,引導學生思考婚配類型并回答,然后總結出正確答案。
強調書寫遺傳圖譜的格式,并在幻燈片上演示兩種婚配方式的遺傳圖譜,引導學生回答問題。
通過遺傳圖譜引導學生總結出色盲遺傳的特點,并得出“交叉遺傳”的結論。
鞏固聯系,提問學生(這里教師可稍作引導)。
三、抗維生素D-佝僂病
1、基因位置
2、遺傳特點
四、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
根據雛雞的羽毛特征來區分雌雄。
知識擴展:總結伴性遺傳方式和特點:
1、伴Y遺傳:
(1)特點:致病基因只存在于Y染色體上,沒有顯隱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必定患病,女性必定正常。簡記為“男全病,女全正”。致病基因由父親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需要世代連續性。這也被稱為限雄遺傳,簡記為“父傳子,子傳孫”。
(2)實例:人類外耳多毛癥。
(3)典型的象征圖案。
2、伴X顯性遺傳:
(1)特點:具有連續遺傳現象,性別比例失衡,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多。男性患者的母親和女兒一定會患病,簡記為“男病,母女患”。正常女性的父親和兒子一定是正常的,簡記為“女正,父子正”。女性患者的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患病。
(2)實例:抗維生素D-佝僂病,鐘擺型眼球震顫。
(3)典型的家族譜圖。
3、伴X隱性遺傳:
(1)特點:具有隔代交叉遺傳現象。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多。女性患者的父親和女兒一定為患者,簡記為“女病,父子病”。正常男性的母親和女兒一定是正常的,簡記為“男正,母女正”。男性患者的母親和女兒至少有一個致病基因。
實例:
紅綠色盲、血友病、果蠅眼色遺傳等都是典型的伴性遺傳病例。
典型系譜圖:
歸納:
通過觀察典型系譜圖,下列四點是判定人類伴性遺傳病的口訣:
女性感染率高
父母某一親親密度
多見于男性
跳過男性一代
課堂步驟:
聽課、思考: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了課前的聽講和思考。
識別色盲:
學生通過觀察圖表,進行自我色盲檢測。
填寫學案:
學生對此進行填寫,思考和回答問題。
遺傳圖解練習:
在學案上,學生已經進行過遺傳圖解的練習。現在通過黑板練寫,加深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觀察、討論:
學生在課堂上觀察、討論了各種與伴性遺傳有關的現象。
思考分析、作答:
通過思考和分析,學生進行了作答。
理解遺傳特征:
學生在課堂上全面理解了各種伴性遺傳的特點,記住了常見實例,并且可以運用所學知識判斷遺傳方式。
情感教育:
老師通過道爾頓色盲的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進行情感教育,體驗了本節課的情感目標。通過肯定學生的能力,引發他們持續學習的興趣。
講練結合:
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鞏固了學生所學的知識。
學生能力提升:
學生在本節課中培養了分析歸納的能力,并且通過回答問題和練習,提高了他們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遺傳圖解書寫能力:
遺傳圖解的書寫格式是教學重點,在上一章已經學習過。現在,通過講練結合和學生的回答,學生不僅回顧所學知識,還聯系了遺傳的基本規律等知識,使他們認識到伴性遺傳也遵循基本規律。
學習目標
通過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伴性遺傳的教學
本節課程主要講解伴性遺傳的方式和特點,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判斷遺傳方式,以提高他們的運用知識能力。
課堂小結
在課堂小結中,我們會總結本節課程中的知識點和聯系,并強調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
學生呼應
我們非常重視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從而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
鞏固練習
下面是兩個實例:
(1)一男孩是紅綠色盲患者,他的父親、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紅綠色盲患者,但他的母親、祖母、外祖母色覺都正常。該男孩色盲基因的傳遞來源是( A )
A.外祖父→母親→男孩
B.外祖母→母親→男孩
C.祖父→父親→男孩
D.祖母→父親→男孩
(2)一男孩是紅綠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該男孩色盲基因的傳遞來源是( B )
A.外祖父→母親→男孩
B.外祖母→母親→男孩
C.祖父→父親→男孩
D.祖母→父親→男孩
學生演練并回答,以鞏固所學知識點。
課后作業
請見學案。
學生練習
這部分的工作將有助于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
板書設計
伴性遺傳的特點及常見事例 人類紅綠色盲癥 抗維生素D佝僂病 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 拓展延伸:伴性遺傳的方式、特點及運用
教學反思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不僅僅將教學目標定位于讓學生理解伴性遺傳的傳遞規律,還引導學生問一些“為什么”,把教材中很多是結論性內容,通過問題推進的辦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融合資料收集、遺傳病的調查、判斷及推理、假設和論證、討論、遺傳圖譜書寫和遺傳概率計算,以完成新課標確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三個方面的能力目標。我們應該改變過去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模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腦、樂于探究、勇于創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學習方式。
實用的高中生物教案 6
一、 教學目標
1.描述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說明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教學難點
(1)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章引入讓學生閱讀章引言并體會內環境的重要性。
〔板書〕第1節 細胞生活的環境
〔節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師提示〕
1.圖1中是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等;圖2中是單細胞動物草履蟲。
2.血細胞生活在血漿中。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環境中。兩者生活環境的相似之處是:都是液體環境;不同之處是:血細胞生活在體內的血漿中,并不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而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環境中;與外界環境相比,血漿的理化性質更為穩定,如溫度基本恒定等。
〔問題〕以“本節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
〔板書〕一、體細胞生在細胞外液
體液——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
細胞內液
(存在于細胞內,約占2/3)
1.體液 血漿
細胞外液 組織液
(存在于細胞外,約占1/3) 淋巴等
〔思考與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師提示。
1.細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細胞外的體液,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血細胞直接生活在血漿中,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在組織液中,大量淋巴細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見,細胞外液是體內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
2.相同點:它們都屬于細胞外液,共同構成人體內環境,基本化學組成相同。
不同點:
(1)在人體內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漿位于血管內,組織液分布于組織細胞之間,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2)生活于其中的細胞種類不同:存在于組織液中的是體內各組織細胞,存在于血漿中的是各種血細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細胞等;
(3)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差異,如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
3.提示:當血漿流經毛細血管時,水和一切能夠通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可以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進入組織細胞間隙而成為組織液,絕大多數的組織液在毛細血管靜脈端又可以重新滲入血漿中。少量的組織液還可以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經淋巴循環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血漿中。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1-2所示。由此可見,全身的細胞外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內環境——有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環境。
三、細胞外液的成分
〔資料分析〕有學生分析并回答,老師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學物質可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包括水和無機鹽離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機物包括糖類(如葡萄糖)、蛋白質(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脂質(如各種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膽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還含有氣體分子(主要是氧氣和二氧化碳)、調節生命活動的各種激素、其他有機物(如維生素)等。
3.Na+、Cl-含量較多。它們的作用主要是維持血漿滲透壓。
4.維持血漿的酸堿平衡。
5.提示:如血漿中的葡萄糖主要來源于食物中的糖類。食物中的淀粉經消化系統消化后,分解為葡萄糖,經小腸絨毛吸收后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進入組織細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內環境中。二氧化碳通過血液循環被運輸到肺,通過呼吸系統排出體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腎臟通過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書〕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
〔旁欄思考題〕
提示:哺乳動物的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這樣的'溶液所提供的滲透壓與血漿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相同,所以是血漿的等滲溶液。如果輸液時使用的NaCl溶液的質量分數低于或高于0.9%,則會造成組織細胞吸水或失水。
〔板書〕四、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思考與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師提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來自于食物,不需要經過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質主要來自于食物中的糖類和蛋白質。糖類和蛋白質是兩類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質在小腸內經主動運輸進入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中,經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中,再通過物質交換過程進入組織液和淋巴。
2.提示:細胞代謝產生的CO2與H2O結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發生下列反應:
CO2+H2O H2CO3 H+ + HCO3-。
HCO3-通過與細胞外的陰離子交換到達細胞外液,即組織液、血漿或淋巴中。主要與呼吸系統有關。
3.提示:人體具有體溫調節機制以保持細胞外液溫度的恒定。詳細內容可參考教材第2章關于人體體溫調節的內容。參與體溫調節的器官和系統有皮膚、肝臟、骨骼肌、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等。
4.提示:體內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主要通過皮膚分泌汗液,泌尿系統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統的呼氣這三條途徑來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排泄途徑為主。例如,血漿中的尿素主要通過腎臟形成的尿液排出體外。血漿中的CO2通過肺動脈進入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壓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壓,CO2就從血液中向肺泡擴散,再通過呼氣運動將其排出體外。
〔小結〕略。
〔作業〕課后習題一二題。
〔提示〕1.C。 2.B。 3.B。
4.毛細血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是血漿和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是淋巴和組織液。
拓展題
(1)肺泡壁、毛細血管壁。
(2)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
(3)腎小管的重吸收。
(4)皮膚。
實用的高中生物教案 7
一、教材分析
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有機化學知識這是本節教學內容的最大瓶頸,而氨基酸的結構和蛋白質的形成又屬于微觀知識,比較抽象,十分枯燥,所以教學時應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動畫、故事、游戲和形象的比喻,不僅增加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并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方面
(1)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3)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 能力方面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后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培養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蛋白質的功能。
(2)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四、教法學法及媒體選擇
1.教法及媒體選擇
根據新課程理念,針對本節內容,我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動畫和圖片創設情境,層層遞進,解決教學難點。
2.學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選擇良好的學法關鍵在于找到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點,實現教、學的統一。與探究式教學法相對應,我通過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使他們能用觀察法、分析法、比較推理法得出結論,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讓學生能由宏觀進入微觀再回到宏觀,形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 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問: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展示:⑴黑寡婦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他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
⑵熒光水母的.圖片
問:這是什么生物?為什么它們能發出美麗的熒光?
問: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現這些神奇的生命現象是由誰來承擔的?
引出今天這節課的主題。
展示:一些食物(肉 、蛋 、乳等)
問:為什么我們經常說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很高?
問:蛋白質對人體很重要,那么人體中的蛋白質又能承擔怎樣的生命活動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體中去進行一次旅行?
創設情景:三維透明人體場景。
⑴ 觀看人體骨骼肌的三維動畫,并問:構建肌肉的主要結構物質是什么?這又說明蛋白質可以具有怎樣的功能?
⑵接著讓學生觀察在人體中可以發生的4個生命活動的場景,并問:在這樣的4個場景中分別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又各自具有怎樣的功能呢?
⑶總結:蛋白質在生物體中承擔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質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過渡: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 ,蛋白質們能夠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系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掀開它的神秘面紗吧!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結構是復雜的,可是這種復雜的分子卻是由一些結構簡單的氨基酸分子作為基本單位所構成。所以認識蛋白質的結構,首先就必須了解氨基酸的結構
創設情景:利用比喻,講述“4個氫兄弟”和“兩個強大勢力集團”的斗爭故事,讓學生了解,“化學鍵”、“羧基”、“氨基”這些基團和它們的一些書寫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這種氨基酸的,為后面認識構成生物體蛋白質、氨基酸的結構,以及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打下鋪墊。
過渡:氨基酸會不會只有甘氨酸一種呢?告訴學生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提問:比一比這4種氨基酸,從4個“鄰居”的角度來看,有幾個“鄰居”相同?幾個“鄰居”不同?
提問:其實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這一規律,能否根據這一規律將約20種氨基酸用一個結構通式表示出來?
活動:邀請兩位學生主動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學生嘗試在紙上書寫。
請學生評價演板的兩位同學嘗試寫出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教師最后總結,并針對錯誤進行說明。
提問:⑴觀察結構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結構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
⑵觀察結構通式,氨基酸們都擁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質呢?
⑶再來觀察結構通式,和剛才的4種氨基酸,問道:如果說從氨基和羧基的角度來看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結構特點。(學生思考同時,引導學生從氨基和羧基的數量;氨基與羧基的連接方式兩個方面考慮)
總結:對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進行總結,并指出只有同時滿足共同結構特點的氨基酸才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否則不是。
過渡:現在我們知道了氨基酸的結構,但是由氨基酸作為基本單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呢?指出是“相互連接”。
活動:請一位同學到前臺來,和我做同樣的一種姿勢伸展雙臂,兩腿并攏,讓學通過今天課的內容進行聯想,可以想到什么?問:我和這位同學連接起來時最簡單的方式是什么?再問:那么氨基酸在相互連接時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創設情景:觀看flash動畫(蛋白質的形成)
提問:⑴描述氨基酸分子間是如何“相互連接”的?
⑵有沒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總結出“肽鍵”
⑶雖然和手牽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沒有不同的地方?總結出這種“相互連接”稱為“脫水縮合”
⑷這是不是一種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⑸二肽還能繼續進行“脫水縮合”嗎?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肽”,“多肽”,“肽鏈”,以及一條“肽鏈”中“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和“氨基酸數”之間存在的數量關系。
總結: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大致經過了哪幾個階段?
過渡:展示一些常見蛋白質的結構圖片,指出這些蛋白質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并指蛋白質的種類有1010—1012可是構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約20種
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數量如此多的蛋白質分子呢?
活動:講學生分成每6人一組,請其中一組的同學到臺上來扮演氨基酸,其它組
相互同學討論,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請2組學生
代表發表蛋白質分子多樣的原因。
評價并總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思考:為什么蛋白質能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
小結、結課:在今天的這節課里,我們不僅獲取蛋白質的基礎知識,而且大家應該感受到蛋白質對生命的意義:生命世界是豐富多彩,五彩繽紛的,離開了蛋白質,這一切還存在嗎?不過蛋白質是生命的主要承擔者,可它們是生命活動“操縱者”嗎?它們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化合物呢?這個問題就留給下節課吧!
實用的高中生物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舉例說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3、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之上。
(2)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2、教學難點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三、教學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圈中的生物盡管多種多樣,千姿百態,但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個細胞構成的,即使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須依賴活細胞生活。因此,從宏觀的生物圈逐級深入到微觀的細胞,有利于學生用全局的、系統的觀點來認識生物界。同時,從細胞到生物圈這些生命系統的各個結構層次,是本模塊和其他模塊將要逐一研究和學習的內容。
本節教學建議用1課時。
本節在教學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選擇SARS病毒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是基于以下兩點理由。
(1)SARS病毒給人類的健康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是學生經歷過并且相對比較熟悉的一類病毒,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病毒不是一個細胞,不具有細胞的結構,但它不能離開活細胞而獨立生活,選擇SARS病毒侵害人體肺部細胞作為“問題探討”的素材,有助于服務“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主題。因此,在教學時應注意將病毒與細胞聯系起來,但不宜要求學生深入學習SARS病毒的相關知識。
教師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電鏡照片或模式圖、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彌漫性陰影圖,引導學生回顧初中學習過的病毒的結構組成,并與細胞作簡單比較。同時探討教材中的兩個問題,達成“像病毒那樣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也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的認識。
關于讓學生理解“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的觀點,教材中的資料分析已比較全面,分別是從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體的不同生命活動等來論證這一觀點的。下表反映了編者的意圖。
免疫作為機體對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種防御反應,需要淋巴細胞的參與
由于本資料中的一些事例是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涉及的內容,因此,在分析本資料時,除按照教材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外,教師還可以補充一些問題供學生思考。例如,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類發育的起點是從什么細胞開始的?新生兒逐漸發育長大是由于細胞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等等。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是本節的難點,教師應引導學生系統地理解這幾個層次,在理解這些結構層次時,教師可以適當地補充各個層次的名詞解釋,以利于學生從微觀到宏觀,步步緊扣地理解生命系統的嚴密性、層次性和多樣性。教師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現這幾個層次的遞進關系。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層次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這些層次中,只有種群和群落這兩個名詞是學生陌生的,需要教師用具體的事例補充講解。例如,在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鯽魚就是一個種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構成了一個群落。這兩個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學生能通過具體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種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幾個層次都是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接觸過的概念,可以讓學生分組回憶、討論。
3、除教材列舉的事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列舉其他的`事例。例如,與心肌細胞同層次的還有平滑肌細胞、骨骼肌細胞、上皮細胞、神經細胞,等等;與心肌組織同層次的有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等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一個人、一棵松樹或一只草履蟲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統各個層次的關系,以便理解生命系統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提示:病毒盡管不具有細胞結構,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細胞中,利用活細胞中的物質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體的上呼吸道細胞、肺部細胞,由于肺部細胞受損,導致患者
呼吸困難,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還侵害人體其他部位的細胞。
(二)資料分析
1、提示:草履蟲除能完成運動和分裂外,還能完成攝食、呼吸、生長、應激性等生命活動。如果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草履蟲不可能完成這些生命活動。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間,精子和卵細胞充當了遺傳物質的橋梁。父親產生的精子和母親產生的卵細胞通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宮中發育成胚胎,胚胎進一步發育成胎兒。胚胎發育通過細胞分裂、分化等過程實現。
3、提示:完成一個簡單的縮手反射需要許多種類的細胞參與,如由傳入神經末梢形成的感受器、傳入神經元、中間神經元、傳出神經元、相關的骨骼肌細胞,等等。人的學習活動需要種類和數量繁多的細胞參與。由細胞形成組織,由各種組織構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統,多種系統協作,才能完成學習活動。學習活動涉及到人體的多種細胞,但主要是神經細胞的參與。
4、提示:例如,胰島細胞受損容易導致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脊髓中的運動神經元受損容易導致相應的肢體癱瘓;大腦皮層上的聽覺神經元受損可導致聽覺發生障礙,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體的運動離不開肌細胞;興奮的傳導離不開神經細胞;腺體的分泌離不開相關的腺(上皮)細胞,等等。
(三)思考與討論
1、提示:如果把龜換成人,圖中其他各層次的名稱不變,但具體內容會發生變化。例如,心臟應為二心房、二心室;種群應為同一區域的所有人,等等。應當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個。如果換成一棵松樹,圖中應去掉“系統”這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種群的具體內容也會改變。如果換成一只草履蟲,細胞本身就是個體,沒有組織、器官、系統等層次。
2、提示:細胞層次;其他層次都是建立在細胞這一層次的基礎之上的,沒有細胞就沒有組織、器官、系統等層次。另一方面,生物體中的每個細胞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能獨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動,某些生物體還是由單細胞構成的。
3、提示: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一個系統,但不是生命系統,因為生命系統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動,單靠一個分子或一個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動的。
(四)練習
基礎題
1、(1)活細胞:A、D、G、I;
(2)死細胞:B、E;
(3)細胞的產物:C、F、H。
2、(1)細胞層次(也是個體層次,因為大腸桿菌是單細胞生物);
(2)種群層次;
(3)群落層次。
拓展題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才能生活,因此,盡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質炎病毒,但不意味著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義具有兩面性,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態度都是不全面的。從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類更好地認識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藥物和疫苗,從而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從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會合成某些對人類有害的病毒,如果這些病毒傳播開來,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將給人類帶來災難。
實用的高中生物教案 9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理解感覺器官的概念和意義,以及耳的結構和功能。
2、了解近視和遠視,眼睛的衛生保健知識,以及耳的結構和功能,聽覺的形成,耳的衛生保健。
能力目標:培養預防近視沙眼中耳炎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眼的結構與視覺的形成,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
難點:視覺的形成與視覺異常,聽覺的形成、耳的結構
教具準備
眼、耳結構的掛圖與視覺、聽覺形成的示意圖及凸透鏡成像實驗演示裝置等。
課時安排
本節內容分配為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感覺器官→眼的結構→凸透鏡成像實驗演示→視覺的形成→近視與遠視)
引入新課:從“任何反射的產生都開始于某感受器對刺激的感受”出發,引出本節課題:感覺器官與人的視覺和聽覺。
主體內容:首先明確,特殊的感受器與其附屬結構所組成的器官稱為感覺器官,然后指出眼和耳是關系視覺與聽覺形成的感覺器官。再進一步指出,視覺對我們認識周圍事物是最為重要的.功能,我們首先學習眼與視覺的知識。
提出:眼的結構是功能的基礎,它的結構是怎樣的?讓學生們一面觀察見圖,一面互相觀察眼的外部結構,認識角膜、虹膜、瞳孔、鞏膜等可見部分的結構部位。接著出示見圖,并可配合模型由前向后,由外到內地簡要介紹眼球的解剖結構。以板書形式逐一歸納之,最后簡單介紹眼球附屬結構及功能。
接著指出,視覺形成的第一步是光線首先射入眼球,這一過程類似這樣一個實驗現象——演示透鏡成像實驗,學生們仔細觀察實驗過程。教師一方面簡單明確地介紹實驗裝置,一方面提示學生注意紙屏、凸鏡、蠟燭之間的距離與成像狀況的關系及透鏡凸度與成像狀況的關系。簡明記錄實驗結果。
要求學生觀察見圖,并聯系剛才的實驗現象。教師請學生回答:物像是怎樣在視網膜上形成的?然后一步步引出視覺產生的全過程,同時以板書形式歸納。
再提出:當物體遠近、大小變化時,如何使視網膜上的成像清晰?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眼球結構,認識到晶狀體曲度調節的意義,同時引出近視與遠視的現象及糾正的方法。
小結:簡要總結本節課知識要點。
實用的高中生物教案 10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高二級新開課程,依據高中新課程的教學要求,體現生物學科的探索性、實驗性的特點,使研究性學習課題滲透于課堂教學,我對本節內容進行了調整,第一課時學習酶的作用,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學會控制自變量、因變量與無關變量,設置對照實驗和重復實驗;第二課時學習資料分析,關于酶本質的探索,通過實驗總結酶的高效性和專一性,處理相關習題;第三課時進行實驗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本課時要按新課程標準的思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探究思想。對此學生不知如何探究,教師在處理這塊知識時也感到困難,好在教材中有思路提示,這樣就便于學生自主學習。也給了教師根據學生和本地實際選擇和創造的空間,便于教師更加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嘗試探究溫度與ph值對酶活性的影響。
2、能力目標:
(1)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和重復實驗;
(2)在探究問題討論中,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通過探究,讓學生領悟科學探究思想,培養學生探究性實驗設計、觀察、分析、判斷、匯總的綜合素養,提高學生生物學實驗設計的能力。
(4)在探究基礎上,繪制實驗圖像,從中培養學生通過實驗圖像定性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認識到科學探究是在不斷的觀察、實驗探索中前進的;
(2)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端正科學探究不僅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新和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與態度。
(3)加深對合作學習的體會與認識,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4)通過理解酶活性的影響因素來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逐步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理念,增強sts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探究性實驗進行的一般方法;
2、教學難點:如何進行實驗設計。
四、教學策略:
1、引課時直接進入探究內容,明確學習任務。
2、展示背景資料,確定探究主題
探究活動起始于問題的提出,我出示加酶洗衣粉洗衣小竅門,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溫度改變如何影響酶的活性?”立即把學生引入情景了,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厚,考查學生從生活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并激勵學生樹立從生活中收集知識信息的學習素養。通過提問使學生明確活動的目的,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情境二給出的是人體消化系統結構示意圖,圖中有注解,學生通過觀察后,根據前二節所學理論知識回答問題“唾液淀粉酶與食物入胃后,是否還有活性?”學生回答后,確定探究問題“酸堿度改變如何影響酶的活性?”通過學生對示意圖解的觀察、分析和傾聽老師的講解,引導學生的學習激情,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3、分析實驗材料,確立實驗意圖
教師出示實驗材料、試劑與器具,與學生一起分析材料、試劑和器具在本實驗中分別是做什么的,它們各有什么樣的特性和使用要求。然后把材料、試劑和器具依據實驗要求進行分類,哪些是用于探究t的,哪些是探究ph值的。為了使設計實驗和做實驗更有針對性,我在準備實驗材料時,做了限定,每個探究主題準備了三組實驗,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給的是淀粉酶,調解變量每組準備了五個貼了不同溫度標簽的燒杯,試管給了11個,也分別用標簽貼了a1a2b1b2c1c2d1d2e1e2,有一個試管沒有編號有兩個作用,一是加淀粉和碘液與其它實驗組進行顏色對比,另一個作用是個備用試管,為了使實驗科學準確,每組還準備了二個貼了標簽的量筒。ph值對酶活性的影響給的是肝臟研磨液和過氧化氫,給了蒸餾水,10%的鹽酸,1%的鹽酸,1%的氫氧化鈉,10%的氫氧化鈉,五個貼了標簽的試管,七個貼了標簽的量筒,通過學生觀察這些材料和用具,教師再提出為什么準備這么多試管和量筒?為什么要貼號?學生思考后,心中就會對實驗設計有了大致的框架。這樣就使教學難點實驗設計得到突破。
4、設計實驗
不同小組學生選擇材料不同,設計實驗也不同,教師在提示清楚相關問題時,不能干涉太多,這一環節很費時間,我根據學生可能選擇的探究問題,給了三個提示性問題(①、你將怎樣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②、你將設定哪幾個溫度或ph值?怎樣控制?怎樣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③、根據實驗設計的等量、對照、單因子變量、可行性原則,完成實驗設計),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合理設計。在實踐中我認為應組織好學生討論,讓形成小組的實驗方案,教師不能給出現成的實驗方案,如果給一個現成的實驗方案,那將改變本節課的性質,不是探究實驗,而是成了驗證性實驗,并且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參與到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去,與每小組同學交流,及時發現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來學生再修改。不同的小組,設計所需的時間不同,快的小組方案可以用示物展臺展示,這樣就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高效學習。。此環節從目的、材料選擇,裝置,過程,實驗結果預測都與學生活動相聯系,有利于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突出學生是學習和教育的主體,培養學生高效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突破知識難點設計實驗的能力。教師引領,減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消耗,使學生減少盲目性,樹立自信,學習借鑒教師和本組其它成員的探究經驗和方法,以實際行動啟發學生要資源共享。
5、進行實驗
學生在本環節按實驗方案進行操作,仔細觀察,認真記錄,相互協作。教師在行進中查看學生實驗的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做適當提示,并了解各小組實驗的探究進度。學生體驗實驗過程,培養自身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能力,分析實驗數據,匯總實驗結果的創造性思維與運算能力。教師參與到小組實驗結論的討論中去,及時了解各小組情況,確認差異,及時糾正錯誤,激勵參與,注重過程評價。
6、結果分析,全班交流。
每小組發言人用視頻展臺展示本組所選探究問題,實驗設計思路和本組探究能力表現評價表(見后續附表)。
學生學習與欣賞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及分享信任,分享實驗成果的樂趣。創造一種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氛圍。訓練學生獲取、加工和表達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獲得科學探究活動的經驗,初步確立嚴謹的作風,敢于面對失敗,積極分析原因,尊重客觀事實。
7、得出結論,推廣應用
在此環節依據學生五組實驗數據,采用描點法繪制成曲線圖得出結論,應用階段準備了二道如何利用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的練習題,一道如何利用酶的活性受ph值影響的練習題,作業是學生自學課后sts部分知識,并寫小論文《如何保存酶制品》,和讓學生給加酶洗衣粉進行廣告設計,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通過學生對練習的表達與評價,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情況,并對下一步的教學做及時調整。同時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發展觀,為打造未來技術型社會創新型人才而努力。
五、教后反思
剖析成敗,尋求良方
1、使用課件創設實驗情景,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用課件展示加酶洗衣粉的洗衣小竅門和人體消化系統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配合老師一起分析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溫度改變如何影響酶的活性?酸堿度改變如何影響酶的活性?”。課件背景用黑色象征探究活動就象在黑夜里長征,綻放的禮花象征著知識的瑰寶引導著探究的主體勇往直前。通過以上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提問與引導有度,培養與激發有節。
根據本地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實驗材料及器具,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實驗材料的基本特性,掌握實驗器具的使用與操作方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熟悉實驗的目的和要求。教師還準備了一些與實驗相關的'提示性問題,學生運用已學的理論知識,相互間分析、討論,充分發揮各自獨特的創造性思維和集體的力量完成這些問題,從而達到突破實驗設計這個教學難點的目的。理論要在實踐中檢驗,進入實驗階段,學生興趣更加濃厚,以此達到培養學生探究實驗動手、動腦的能力。通過學習資料,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提煉知識內涵的能力,在結果分析、交流環節,培養學生準確的語言表達的能力。
3、用心準備課堂預案,積極應對課堂挑戰。
設計實驗很費時間,教師不能著急,不能把自己設計好的方案給學生去做實驗,要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和完善實驗方案,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地實驗過程中探究到真知,并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實驗方案和操作。同時,有的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能會不止一次的出現錯誤,教師要有耐心,允許學生出現錯誤,教師要多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切不可因態度和語言的失誤挫傷學生的實驗情趣。還會有部分學生可能還不適應這種探究性學習方式,顯得無所適從,不能積極認真的參與到實驗的各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對這部分學生的監督和引導。總之,45分鐘時間完成所有環節很緊湊,在時間的分配和把握上,對任課教師有很大的挑戰,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各種情況,準備充分,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4、教學失誤:
⑴、課堂容量過大,時間比較緊,對學困生表現出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理。以后開展探究課教學時,要更多地考慮到學習主體的不同層次。
⑵、探究活動結束后,要留給學生鞏固知識、強化應用的課后作業,注重培養學生熟練掌握探究性學習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成為未來技術型社會探究者的主體。
教學是創造性的勞動,是一株常青樹,它的每一片新葉、鮮花和甜美的果實,都是在課改第一線的教師辛勤耕耘的結晶。我們會在這廣闊的舞臺,天然的實驗室,為新課程的實施繼續實踐。
實用的高中生物教案 11
(一)教學目的:
1.生物的基本特征(B:識記)
2.生物科學的新進展(A:知道)
3.學習高中生物課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
(二)教學重點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學習高中生物課的要求和方法
(三)教學用具
xxx
(四)教學方法:
討論、講述、提問
(五)教學設計
首先以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針對教材中提出的非生命物質(金屬表面的銹)和生物(石頭表面的地衣),活躍的生命現象(開花的牡丹和飛舞的蜜蜂)和相對沉寂的生命現象(冬季的落葉林)進行對比,使討論有了基礎。從而引出生物的基本特征的教學。
1.生物的基本特征,教材中歸納為六條,目的在于突出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通過表面現象區分生物和非生物,而要從本質上區分有生命的個體和非生命物體,還必須從生物體的化學組成、結構到生理功能,從生物自身功能到應激性,從個體生長發育到種族延續乃至生物進化,這樣逐級深入,層層理解。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是在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上進行的,蛋白質和核酸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物質,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注意:一切生物并不都有細胞結構,但一切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并且,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例: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是(B)。
A、枯草桿菌
B、噬菌體
C、團藻
D、草履蟲
(2)生物體都有新陳代謝作用。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根本的區別。從方向上看,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從本質上看,包括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
注意:新陳代謝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3)生物體都有應激性。應激性是指生物體對外界刺激發生一定反應的特征。正因為生物有了應激性,才能對周圍的刺激發生反應,從而使生物與外界環境協調一致,適應周圍環境。
注意:要判斷某生物現象是否屬于應激性,應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看是否有引起生物發生反應的刺激;二是看生物體是否對外界刺激發生了反應。如果兩者皆具備,那就是應激性。
例:下列屬于生物應激性現象的是(C)。
A、蝗蟲的體色與綠色的青草一致
B、竹節蟲的形狀與竹節相似
C、避役的體色與變化的環境保持一致
D、黃蜂身體上黃黑相間的條紋
(4)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該特征的基礎是細胞分裂和細胞生長。生物體在生長過程中伴隨著發育,表現出由新生到成熟的階段性變化是發育。生物個體通過生殖,保證了種族的延續。
注意:生物的生長是量變,發育是質變,二者可以同時進行,但不可等同看待。
(5)生物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遺傳和變異的特性是通過生物生殖過程實現的.,因而沒有生殖,也就沒有遺傳和變異的機會。
例:金魚的祖先是野生鯽魚,鯽魚經過人工飼養,從而演變成金魚的事實說明生物都具有(A)。
A、遺傳和變異
B、應激性
C、適應性
D、多樣性
(6)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環境,也能影響環境。具體表現在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生活習性與環境相適應,又通過自身的生命活動使環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環境。
針對生物體的基本特征,總結出各特征之間的關系:
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因此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通過新陳代謝,使生物體不斷地進行自我更新,表現出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而生物在生殖過程中,又表現出遺傳和變異的特性。生物體只有在新陳代謝的基礎上,才能對外界的刺激表現出一定的應激性;生物體只有具有應激性,才能適應周圍的環境。因此,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區別于非生物的最重要的標志,各基本特征
例:能維持和延續生命的生物基本特征是(D)
A、新陳代謝和細胞結構
B、應激性和適應性
C、遺傳變異和生殖
D、新陳代謝和生殖
2.生物科學的發展與進展
在生物科學的發展與進展的介紹中,突出了三大成就: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對教材內容的概括為如下:
關于當代生物科學的新進展,主要是朝著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發展。下面主要分析生物
工程和生態學方面的幾個實例。
(1)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也叫生物技術)是生物科學與工程技術有機結合而興起的一門綜合性的科學技術。是指通過某種工程手段,在細胞水平或分子水平上,按照人們的意愿來改變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或獲得細胞產品的一門綜合技術科學。其成果層出不窮。如我國乙肝疫苗的研制成功、抑制病毒在細胞內增殖的干擾素的問世、“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等等,這些生物工程研究成果的出現,均說明了生物工程技術的研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生態學: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生態學的研究,對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環境、資源、能源和糧食等世界性重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注意:當代生物科學的發展主要朝向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在微觀方面已經發展到了分子水平,在宏觀方面就是關于生態學的研究。
3.學習高中生物課的要求和方法
首先講述本課程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即不僅是獲得生物科學知識,而是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爭取在通過生物課的學習后,達到一定的能力的提升:
(1)把握生物學知識嚴密的邏輯性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理解的能力;
(2)增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科學的態度,以及自己的動手能力;
(4)提高觀察和實驗的能力,能獨立分析實驗成敗關鍵;
(5)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六)板書緒論
1、生物的六大特征:
2、生物科學的發展和進展
3、學習生物課的要求和方法
(七)教學建議和意見
語速不能太快,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實用的高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01-07
關于高中生物教案11-24
高中生物教案【精】02-04
高中生物教案優秀01-11
高中生物教案【熱】02-09
【熱門】高中生物教案02-12
【精】高中生物教案02-13
高中生物教案【薦】02-12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08-26
高中生物教案(15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