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中生物教案

時間:2021-03-07 09:43:53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高中生物教案模板錦集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高中生物教案模板錦集5篇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用結構與功能觀說出細胞分化的概念。

  2.通過歸納與概括,總結出細胞分化的意義。

  3.基于對細胞分化事實的理解,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感受生命的奧秘,形成珍愛生命的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胞分化的概念、原因及意義。

  難點:細胞分化的原因及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示細胞分裂的Flash動畫,提問:細胞發生了什么變化?是通過什么過程實現的?

  (細胞數量增多,細胞分裂。)

  展示細胞分化的Flash動畫,提問:細胞發生了什么變化?

  (細胞種類增多。)

  引出細胞分化,提問:對生物有什么意義?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細胞分化的概念

  自主閱讀教材,提問:分化的概念?

  (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教師補充: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一般來說,分化了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狀態,直到死亡。

  2.細胞分化的意義

  多媒體展示結腸黏膜上皮、骨、神經組織和腎小體的圖片。提問:這四幅圖片的組織和器官各有什么功能?

  (結腸粘膜上皮細胞起著保護的作用,又能分泌特殊的分泌液;骨在人體內起著支撐的作用;神經組織可以傳遞神經興奮;腎小體可以過濾血液形成原尿。)

  追問:這說明細胞分化有什么意義?分組討論。

  (①細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②細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態、結構和功能的組織和器官,使生物體能夠正常發育。③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展示資料:在紅細胞中,與血紅蛋白合成有關的基因處于活動狀態,與肌動蛋白合成有關的基因則處于關閉狀態;在肌細胞中則相反。提問:細胞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個體發育過程中,不同的細胞中DNA的狀態是不同的。)

  (三)鞏固提高

  提問: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的意義一樣嗎?

  (細胞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相同的細胞,只有分化的細胞才能形成不同類型的組織或器官,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

  (四)小結作業

  1.小結:教師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2.作業:查閱資料分析,思考分化的細胞,能不能發育成完整的個體?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一、教材內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細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中第三節的內容。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點講述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三大部分內容,為學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酶、ATP等內容緊密聯系,也為今后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細胞呼吸是一個微觀的化學反應過程,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借助于多媒體課件等手段把細胞呼吸的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提出并解決疑惑,敏銳地發現生成性問題,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掌握本節課所揭示的細胞呼吸的本質,使知識結構完整化、邏輯化、系統化,并能在一定范圍內遷移應用。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明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探討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能力目標通過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培養歸納、分析、比較的`能力;通過資料和圖片閱讀。

  思考討論,問題探究等活動,培養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樹立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系,滲透生命活動不斷發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變化的觀點認識生命;通過聯系生產、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養成關心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生命科學價值觀。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

  教學難點:細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質。

  五、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導入新課(2min)

  由上節課內容的回顧引導學生記憶探究實驗的相關結果;使學生對細胞呼吸有總體的認識:

  ①回顧細胞呼吸的概念。②上節課的探究實驗得知細胞呼吸分為兩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對于絕大多數生物來說,有氧呼吸是細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二)學習新課(36min)

  1、有氧呼吸(17min)

  (1)讓學生快速閱讀P93~94有氧呼吸部分。(2min)

  (2)教師做出下列總結:(4min)

  ①有氧呼吸的順利進行需要有氧的參與。②作為生物體內的代謝反應,還需要有酶的參與。(提示:本章第一節內容)③在前面學習細胞器的時還了解到線粒體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提問:從生物學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出發,線粒體的哪些結構與此功能相適應的特點?線粒體為什么被稱為細胞的“動力車間”,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呢?

  ppt展示線粒體結構示意圖,標示出各部分結構名稱。說明線粒體基質與內膜上分布著有氧呼吸相關的酶。

  (3)播放ppt及Flash動畫展示并講解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7min)

  第一階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發生在細胞質的基質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子葡萄糖脫氫氧化成兩分子丙酮酸,脫下少量的氫[H],釋放少量的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儲存在ATP中。

  第二階段:丙酮酸的徹底分解(發生在線粒體基質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兩分子丙酮酸氧化脫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H],釋放出少量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儲存在ATP中。

  第三階段:[H]和氧結合生成水,釋放大量能量(發生在線粒體內膜上)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前兩階段產生的[H],與氧氣結合生成水,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生成較多的ATP。列出每個過程的反應方程應式,強調[H]的寫法,講解酶的催化作用以及各階段生成的能量多少。

  由三個階段的反應方程式推出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請學生上臺寫出反應式,并修正講解。(1min)

  (4)教師做小總結:(4min)

  根據有氧呼吸的過程可知:氧化分解1mol葡萄糖需要消耗6mol氧氣和6mol水,將產生12mol水和6mol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38molATP。

  其表達式為:C6H12O6+6H2O+6O26CO2+12H20+能量

  通過表格比較三個階段,它們有哪些共同點與不同之處呢?

  共同點:都需要酶的參與;不同點:從反應場所,反應物,生成物,放能四個方面進行比較。

  強調:①反應場所從細胞質到線粒體中,又從線粒體基質到線粒體內膜上的區別。②第三階段產生大量能量,與氧氣參與反應有關。③各階段的反應物與產物之間的聯系:第一階段產生的丙酮酸參與第二階段的反應;第一、二階段的反應產物[H]作為第三階段的反應物參與反應。

  2、無氧呼吸(7min)

  (1)讓學生快速閱讀P94~95有氧呼吸部分。(1min)

  (2)播放ppt及Flash動畫展示并講解有氧呼吸的兩個階段:(3min)

  反應場所(細胞質基質)。

  過程:①無氧呼吸第一階段與有氧呼吸相同;②第二階段丙酮酸分解不徹底,而有氧呼吸丙酮酸被徹底分解。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根據產物的不同分為——乳酸發酵和酒精發酵。

  板書兩種無氧呼吸的反應表達式:

  ①乳酸發酵: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②酒精發酵:C6H12O62C2H5OH+CO2+少量能量

  (3)引導學生參考有氧呼吸的概念歸納得出無氧呼吸的概念,并試著標出關鍵詞。(3min)

  特點:不需O2;有機物分解不徹底;放能少。

  了解無氧呼吸釋放的能量(196.65KJ),與有氧呼吸(2870KJ)相比較少。

  提問:與有氧呼吸相比,同樣是分解葡萄糖,為什么無氧呼吸只能夠釋放少量能量?

  答: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丙酮酸分解不徹底,大部分能量儲存在有機物中,因此只釋放出少量能量。

  3、細胞呼吸原理及運用(7min)

  (1)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5min)

  ppt出示并填寫相應表格,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揭示細胞呼吸的本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2)構建知識框架,通過箭頭表明細胞呼吸的兩種類型及其產物,分析得出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5min)

  (3)運用細胞呼吸原理,分析生產實踐中的現象。介紹細胞呼吸原理常常運用的幾個領域。(2min)

  ①發酵技術:釀酒等;②農業生產:曬田等;③糧食儲藏和果蔬保鮮:低溫儲藏等。

  (三)布置課下作業(2min)

  完成P96頁習題,嘗試把歸納所學知識,畫成表格或概念圖。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復習重點:

  1、世界和中國的人口增長趨勢

  2、人口增長對生物圈的影響

  3、嚴峻的環境問題

  4、人類發展和生物圈的關系

  5、保護生物圈的對策和方法

  教學方法:講解、討論、總結、練習

  教學儀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重點知識歸納

  1、人口增長過快:地球上人口的承載能力大約是80億。

  2、和人類活動有關的環境問題主要有:酸雨、臭氧層遭破壞、溫室效應增強、水污染、噪聲污染和土壤污染。

  3、酸雨:形成原因:工業生產中燃燒煤和石油等會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們在空氣中被氧化,進而形成硫酸和硝酸,隨降雨落到地面。

  范圍:pH小于5.6的雨水。

  危害:刺激人眼和呼吸道,影響農作物生長,影響魚類和水生生物生長,腐蝕建筑物、雕塑等。

  4、臭氧層破壞:臭氧層具有吸收紫外線的能力,破壞后,紫外線直接照射地球,導致皮膚癌患者增加,也可能對人眼造成傷害。

  5、溫室效應: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氣體能阻擋從地球表面輻射到宇宙空間的熱量,從而導致地球溫度升高的現象。(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卻對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

  6、水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體,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其中生物的組成發生變化,降低水體使用價值。污染物有工業廢水、農業廢水和生活廢水。

  7、噪聲污染:種類有交通噪聲、工廠噪聲、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和家庭生活噪聲。

  8、土壤污染:大量施用農藥污染了土壤。

  9、垃圾處理的方法:焚燒、填埋、堆肥。

  10、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不可回收垃圾(果皮、菜葉、剩飯菜)和危險有害垃圾(廢電池、廢燈管、過期藥品)

  二、重點習題講解

  1、環境污染已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威脅,下列名詞與環境污染有關的是()

  ①酸雨②臭氧空洞③白色污染④溫室效應⑤赤潮⑥潮汐⑦噪聲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⑦

  分析:和人類活動有關的環境問題主要有:酸雨、臭氧層遭破壞、溫室效應增強、水污染、噪聲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而赤潮是如何形成的呢?科學家認為,赤潮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環境污染。大家知道,有毒物質進入海洋時,會造成環境污染,危及海洋中動植物的生存,但是,大量涌進海洋的廢水之中、并不都是有毒的東西,有些還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要素、如氮、磷和碳等,若這些營養鹽過于豐富,這時就出現了"富營養化"現象,過多的營養物質會使藻類、鞭毛蟲等生物繁殖得很快,就這樣赤潮生物進行了爆炸性的繁殖,這些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后,就會把海水"染"紅。赤潮來臨時,魚類常常大批死亡。由以上分析可知:選項C正確。

  2、判斷:平常下的雨也是酸性的,所以也可以稱為酸雨。

  分析:錯誤。只有PH值小于5.6的雨才稱為酸雨。

  3、判斷:能夠吃到野生動物或者能夠使用野生動物做成的用品,說明自己很有品位。

  分析:錯誤。野生動物的存在豐富了動物的物種資源庫,物種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吃野生動物或者使用野生動物做成的用品,說明這個人愚昧無知,根本不是有能力的表現。

  三、練習

  1、選擇題

  (1)目前,我國采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 )

  A、焚燒 B、填埋 C、堆肥 D、ABC三項都正確

  (2)下列哪種氣體可以造成酸雨危害()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氮氣

  2、填空

  生活垃圾一般分為三類:

  垃圾,如

  垃圾,如

  垃圾,如

  3、連線

  水污染工廠排放的濃煙

  大氣污染生產、生活中排放的污水

  土壤污染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產生的噪聲

  噪聲污染向農田施加大量的化肥

  答案1、(1)D、(2)C、2、可回收,廢紙等;不可回收垃圾,如果皮等;危險有害垃圾,如廢電池等3、水污染連生產、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大氣污染連工廠排放的濃煙;土壤污染連向農田施加大量的化肥;噪聲污染連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產生的噪聲。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部分內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冊第八章《生物與環境》第三節《生態系統》的核心內容。在教學中,本節知識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知識和第三章《新陳代謝》的知識聯系密切,又直接關系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學習,學科內綜合性強,理論聯系實際緊密,需要提高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和識圖解圖能力。

  縱觀04—07三年來的全國高考題,該部分知識為高考熱點內容之一,歷年高考都會考查。但近三年來天津卷涉及較少。從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選擇題也有非選擇題。往往涉及到圖形、圖表的分析。命題方式靈活多樣,主要考察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靈活運用知識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動的特點”及各營養級能量傳遞的計算及綜合運用本章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等知識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熱點問題,是高考命題的焦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知識水平,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了解生態系統中能量的來源、流動渠道和研究目的

  (2)理解能量流動的特點

  (3)應用食物鏈中各營養級能量傳遞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識圖解圖能力、觀察和分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等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物質運動和物質普遍聯系的辯證觀點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和特點

  2、教學難點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相關知識的計算

  3、重難點的突破

  利用多媒體課件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觀、動態等多種功能使知識結構一目了然,來突出重點。再通過經典例題跟進、教師詳解、學生分析來強化知識,突破難點

  四、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在課前制定有針對性的復習目標,并要求學生提前復習,教師加以檢查落實。授課中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等各種教學方法。通過對近幾年與本部分內容相關的高考題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題中如何確立關鍵詞、關鍵點及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及技巧的講解,使學生對本節知識有個系統的認識并加以掌握。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一、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1.能量流動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

  2.物質循環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循環圈內周而復始、往復循環的,參與循環的物質數量恒定,而且可以________。

  二、生態系統的穩態及其調節

  1.生態系統的穩態是由于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_功能。在自然條件下,生態系統總是朝著物種________化、結構________化和功能________化方向發展。

  2.當生態系統某一成分變化時,會通過________調節,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分為兩種調節方式,其中,________調節將起主要作用。

  三、食物鏈和食物網

  在食物鏈(網)中,食物鏈的起點都是________,稱為________營養級。能量從一個營養級流向另一個營養級總是________的。

  一、1.單方向 不可逆

  2. 反復利用

  二、1.自我調節 多樣 復雜 完善

  2.反饋 負反饋

  三、綠色植物(生產者) 第一 逐漸減少

  聚焦科技掃描知識

  生態工程主要原理:物質循環再生。

  生態工程是起步較晚的生物工程,但在我國發展特別迅速,已由最初的農業生態系統以及節水和廢水處理與應用的生態工程,擴展到了許多生態農業。生態工程遵循“整體性原理、協調性原理、循環再生原理”等。

  一、物質循環利用的生態工程

  1.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城市生活垃圾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將生活垃圾中有機部分、人畜糞便等轉化為優質生態復合肥。

  2.“無廢棄物農業”

  作物秸稈、人畜糞便還田或用來培養蚯蚓等,用蚯蚓糞便再作肥料,既減少或避免了能源的浪費、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又增加了產值。

  二、節水和廢水處理與應用的生態工程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年降雨量少,既要注意開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收集,同時要注意灌溉的技術,傳統的漫灌浪費大量的水資源,點灌和噴灌能夠節約大量水,因此,這一技術廣泛地應用到農業灌溉上。

  隨著工業化生產的擴大,一些工廠、小區排出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等,除限制其減量排放外,還實施了回收(造紙廠利用廢液回收鈣粉、木質素等物質)、再生、再循環的措施,寓污水處理于應用之中。

  三、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的生態工程

  小流域是河流各級支流的集水區域,這些區域往往是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地方。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三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生態工程,是當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流域治理和利用的生態工程。

  在治理過程中,通過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將治坡、治溝、修梯田與發展草業、牧業、林業結合起來。

  四、清潔及可再生能源系統組合利用的生態工程

  沼氣發酵用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作原料,通過產生沼氣作清潔可再生能源,達到了物質利用的良性循環,緩解了農村“三料”缺乏的問題,同時又減少了環境污染,提高了土地產出水平。

  太陽能、風能的開發利用,又能夠為全社會提供能效高、對環境影響小、可持續的能源服務。

  目前,我國生態工程應用不斷擴展:

  1.生態小區和生態城鎮:利用本地資源,建設能耗低、廢棄物就地資源化的方便、舒適、和諧、經濟的小區域。

  2.生態恢復工程:在荒山、荒坡、灘涂、濕地及礦山廢棄地,發展草業、牧業或林業的工程。

  3.生態旅游:不消耗、不破壞當地自然旅游資源,設施生態化的生態旅游。

  4.綠色化學工程:生產可自然降解、對環境無害且可循環利用的包裝、洗滌劑,化妝品等。

  綱舉目張理清結構

  生態系統的類型較多,在進行生態建設時,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因地制宜地進行。

  突破難點化解疑點

  1.國家為什么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興建三北防護林工程?不同地區在造林設計上應當注意什么問題?

  探究發現:三北防護林跨越中國1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對我國具有重要的意義:生態環境的質量關系到這一地區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關系到下游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如黃河上游的水土流失容易導致下游地區的洪水泛濫,而危害巨大的沙塵暴的發生也與這一地區的土地沙漠化關系密切;同時這里自然礦產資源豐富,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應考慮樹種的生態適應性問題,種植適宜品種,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其次要考慮樹種的多樣性,保證防護林體系的穩定性;不同地區應根據當地情況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條件惡劣的地區應該結合自然恢復力,而農區的防護林中農田防護林網可能占較大比重。

  我的發現

  2.汽車尾氣是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汽車噪聲又是城市噪聲污染的主要來源。你認為應當采取什么措施來減少由汽車造成的污染?

  探究發現:減少污染的措施:制定法律法規,禁止市區內鳴笛,禁止使用含鉛汽油,鼓勵使用電力、天然氣等無污染能源的新型汽車,以及對其研究和應用等。

  我的發現

  3.為什么要針對不同的地形(如山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探究發現:山頂土壤條件、氣候條件惡劣,不易蓄水,交通不便,改造成本高,適宜封山,依靠自然恢復力來恢復植被;山腰、荒地等土壤,雖然水分條件較好,但是仍不適宜種植農作物,對于這樣的地方可以自然恢復,也可以人為種植適宜的林木、草或果樹等,加快植被恢復速度,這樣既能降低土壤侵蝕,又能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對溝底而言,應建設堤壩系統,它可以蓄水和淤積土地,還能夠減少山體的崩塌和滑坡,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對坡地和山腳農田來說,土壤、水分條件良好,交通也較方便,土地生產力高,適宜種植農作物來解決人們的糧食和收入等問題,但是在坡地上要以水平梯田種植,以減少水土流失。根據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既要考慮到生態效益,又要考慮到人們的生活和收入問題。

【高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02-20

高中生物教案03-09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11-27

高中生物《細胞的能量》的教案10-25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11-12

高中生物《分子與細胞》教案09-17

高中生物《細胞的分化》教案10-15

高中生物教案三篇02-26

精選高中生物教案3篇02-27

高中生物教案4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