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教案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教案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認識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是與環境相適應的。
2、能力目標:通過對標本的分析、觀察,模擬實驗培養學生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通過設計模擬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長頸鹿的故事”感受“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二、教學重點
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的。
三、教學難點:模擬實驗的能力,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四、教具準備:
金魚(實物)、啄木鳥(標本)、兔子(標本)、帶刺的玫瑰、仙人掌、睡蓮(彩圖)與藕(實物)。(注意水、陸、空,動物、植物各種類型齊全)。紅蝴蝶、白蝴蝶,紅紙板、白紙板。大樹、小樹、草(紙做成的)。
五、課前準備:
將全班學生分為六大組,選出組長。將標本或實物放在水槽內,蓋上白布。大樹、小樹、草貼在黑板上。
六、教學過程:
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導入三位同學即興表演劇本《長頸鹿的故事》,討論: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臨時招聘小演員,準備好劇本。組織表演,提出問題: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導入新課。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的探究活動一:“為生物尋找一個家”分組探究本組的'標本或實物生活在什么環境中,它有哪些適應環境的特點。總結: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無論是什么環境中的生物都是適應環境的。師生共同得出結論:“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普遍的”。
一些特殊的適應現象保護色模擬實驗:“小鳥捉蝴蝶”,二位同學扮演小鳥,一位同學扮紅蝴蝶,一位同學扮白蝴蝶。兩位扮蝴蝶的同學分別在紅紙板和白紙板上各貼上10只蝴蝶,然后由兩只小鳥分別捉兩塊紙板上的蝴蝶,30秒后記數填入表格。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能舉例說出生物對環境適應的影響。
2.通過測量等環節的學習學會探究的方法。
3.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與其它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形成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的測量技能,收集數據和處理數據的能力。
教學難點:
分析和處理數據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
1、先自制“大樹一葉一草”活動教具。
2、長頸鹿掛圖。
3、投影膠片寫出四個問題。
(1)駱駝、駱駝刺、海豹、旗形樹四種生物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
(2)四種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3)駱駝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有什么關系。
(4)旗形樹的生活方式與生存環境有什么關系。
學生:
1、思考問題:“為什么大家看到的長頸鹿都是長頸的?”要求學生通過自己查找資料,詢問家長等途徑得出答案。
2.預習教材第29頁的探究內容,設計好測量空氣溫度的表格交給教師檢查,選出一份較好表格供課堂使用。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教案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運用視頻資料,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學生舉出實例,認同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
2、通過觀察、交流,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認識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在探究實驗中,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自我表達的能力。
4、說出破壞生物因素導致環境惡化的生活實例,激發學生形成“珍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1、描述具體生物實例,分析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和行為對環境的適應性,說出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
2、觀看視頻資料,嘗試設計探究實驗,通過合作交流,得出“生物對環境產生影響”的合理結論。
三、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概述的能力。
2、嘗試設計“蚯蚓對土壤的翻耕實驗”讓學生親自參與,體會感知生物對環境的作用,培養學生動手和動腦相結合,交流、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生物適應環境的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出探究問題:
1.媒體展示:
夏天,草叢中聽到蟈蟈的鳴叫聲,卻很難看到它們的蹤影的影片;枯葉蝶的圖片資料;青蛙不同環境中的體色比較的圖片。
2.設置問題,引導激疑:它們的體色、體形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3.學生思考并發表自己的意見,認識到蟈蟈、青蛙的體色及枯葉蝶的形態是一種自我保護性適應
教師繼續啟發: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否也存在著這種現象?從而引入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師呈現一盆仙人掌和展示解剖睡蓮的莖和葉柄,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對比,針對各自生活的環境,找出了它們各自的特點:生活在荒漠中的仙人掌的葉變成了刺,可以減少水分散失的面積;莖肥厚多汁,能儲存水分。生長在水中的睡蓮,其葉柄和莖內都有發達并相通的氣腔,以滿足呼吸的需要。有的同學還舉出了熱帶雨林中植物的葉片寬大,松樹的葉變成了刺等等。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出各種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對環境的適應。
2.動物又是如何適應環境的呢?媒體展示書中的幾種鳥及其后肢,小組同學之間討論,并推薦代表回答思考題。為此,有的同學還列舉了壁虎趾上有吸盤,可以爬墻;青蛙、變色龍、蟈蟈、北極熊的體色與環境的顏色一致,可以逃避敵害;長頸鹿的脖子很長,可以吃到樹上葉子;鯨的體形象魚;兇猛的眼鏡蛇,在遇敵時頸部膨大,用以恐嚇敵人;海參遇敵時,會“獻出”內臟,供敵害食之,它則借機逃走,以后再長出新的內臟等等。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各種動物在不同方面表現了與環境的適應。
3.觀察分析,提高能力。
(1)媒體展示:北極熊、企鵝、大熊貓和家蠅的影像資料,引導學生觀察,說出它們的分布范圍,并分析各自適應的環境溫度。
(2)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交流互補,拓展思維,并初步認識到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適應能力。
(3)媒體展示“生物對溫度耐受范圍示意圖”,并在不同范圍的曲線上確定幾點,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小組討論,說明各點表達的含義,認識到同一種生物,在不同溫度環境中,都有不同的生活表現。
(4)師生共同探究,教師并對學生合理的解答給予充分肯定。并進一步明確:生物對每一種環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圍,當環境改變時,如果生物沒有相應的適應能力,就可能被淘汰。
4.作出假設,激發思維。
(1)如果這些生物的形態不是這樣,會有什么結果?小組積極討論,主動思考,并選出代表發言。最后師生共同歸納:生物要生存,一定要適應環境。
(2)閱讀“相關鏈接”,引發思考。并由部分學生宣讀各自網上查找的相關資料,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物種的.滅絕是人類不可彌補的損失,人們不僅保護生物,還要保護它們的生存環境。人類應與生物和諧共存。進一步激發了學生保護環境,珍愛生命的道德情感。
5.探究實驗,生物對環境的作用------蚯蚓對土壤的翻耕。通過課下生物興趣小組動手參與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增加了實驗的可信度,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及表達能力。
(1)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探究蚯蚓對土壤的翻耕。
(2)通過小組交流,相互補充和完善設計方案,教師及時對學生的創造性給予肯定和鼓勵。學生設計的方案多樣,如①不同光照的情況三種:光照;黑白間照;黑暗。均為24小時。②不同時間的情況兩種:一天;兩天。均在黑暗下等等。選材上多用透明飲料瓶。
(3)生物興趣小組代表發言,講述各自的探究操作過程,并展示各自的實驗結果。
(4)師生共同探究,歸納得出結論:蚯蚓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改變著周圍的環境。
(5)實驗后蚯蚓應如何處理,學生一致認為應放歸原來的家園,讓它們恢復正常的生活。這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了珍愛生命的教育。
六、歸納總結:
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歸納出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在影響著環境。適應是普遍的,還是相對的。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
七、布置作業:
1.討論思考:利用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作用的知識,談談人類將怎樣與生物和諧共存?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教案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探究實驗和測量,說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2)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嘗試搜集和處理數據等多種方法。
(3)干濕溫度計,學會測量方法,培養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提高學生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熱愛大自然,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體驗探究知識的樂趣。
二、重點難點
重點
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難點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三、課前準備教師
準備有關生物適應環境的圖片資料和影像光碟。配合本節教學的補充資料。學生課前探究校園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導入: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緒論課中,我們學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回答:略
講述: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地研究一下生物的第六個特征。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引導:請同學們欣賞動物植物的圖片的同時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①舉例說明生物是怎樣適應環境的?
②除這些圖片以外,結合你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初中所學知識,舉一些生物體對環境適應的例子。
③把有疑惑的問題記下來。
組織學生回答第①個問題。
學生1回答:仙人掌的葉變成刺,莖肉質就是適應沙漠干旱環境的結果。
學生2回答:綠豆果實成熟后,在豆莢急劇裂開時,可將種子彈出去,有利于傳播。
學生3回答:葫蘆蘚的葉極薄,這是適應陰濕環境的表現。
總結:剛才幾位同學舉的例子都很好,很貼切,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植物對環境的'適應。當然適應的例子還很多,我們就不再一一列舉講述了:下面我們來研究第②個問題,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請另外一些同學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所舉例子,最好是課本外的。
學生1回答:鯨由于長期適應水中生活的環境,身體與魚相似。家鴿的流線型身體與飛行生活相適應。
評價:
學生1說得非常好,舉例很貼切。誰接著發言。
學生2回答:蜥蜴有自動斷尾、躲避敵害的本領;烏賊能釋放墨汁,染黑海水,保護自己。這些都是動物對生存環境的適應性表現。
學生3回答:青蛙與捕食行為相適應,舌頭很長,而且前端分叉。
總結:以上同學的發言都很好。
總結:綜上所述,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生物和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五、課堂小結
前面一節課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環境對生物有影響,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著環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環境是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解答下面問題。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教案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選取多方面的事例來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2.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3.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學生說明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嘗試收集、處理數據的方法。
5.學習通過測量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6.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滲透環保意識。
7.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觀點,為下節課——生態系統的學習做好鋪墊。
難點和重點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2.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3.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 精神。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一些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生物的影像資料。
2.布置“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探究,要求填好測定數據。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復習影響生物生活的環境因素有哪些。
①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用實例描述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環境因素。
②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復習影響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教師啟發學生用身邊的實例來說明環境和生物之間的密切關系。
新課引言 讓學生談出生物和環境是相互影響的,即生物也能適應環境和影響環境。
①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②教師啟發:在討論了環境因素對生物生活影響的基礎上,同學們自然會考慮生物對環境變化會產生什么反應,生物是如何面對環境的變化的,引發學生思考,導出本節新課的內容——適應環境,在適應的過程中也影響著環境。
探究結果交流
學生拿出課下測量、處理的數據,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得出實驗結論。 組織學生交流探究結果。教師對探究報告給予評價。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①學生展開討論:
a.蚯蚓的益處?
b.為什么我國西部開發強調要退耕還林和退耕還草,談談這樣做的道理。
②學生舉例。 ③學生討論,進一步理解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①教師出示教材圖片,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圖片。
②啟發學生舉出生物對環境影響的更多例子。抓時機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③教師出示影像資料——屎克螂滾糞球。
技能訓練 學生提出發現的問題,與同學交流,大家討論誰提出的問題更有探究價值。
教師出示貓、兔的雙眼位置 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并從中 發現問題。在完成技能訓練 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多 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
題,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
小結本節教學內容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教學內容:生物受環境的影響,生物又能適應環境并能影響、改變環境,它們是一個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提煉本節生物學觀點,指出“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作用,互相影響的,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鞏固練習 學生討論課后練習題。 教師給予引導、幫助、糾正、鼓勵。
教學反思:
授課的教學中,好的引入可以說是成功的一半,而利用與實際相關的一些案例材料來引入新課,既容易接受,又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在本節課中,我首先由事物的兩面性來承接上一堂課的內容(有關生態因素),同時導入本節課的內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然后利用一些錄象資料介紹昆蟲的采粉過程、獵豹的捕食過程以及植物的種子形態、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熱帶雨林植物等,通過這些形象的案例引發學生興趣,并因勢利導提出一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各種生物對于環境都有一定的適應性,從而為本節課開了一個好頭。利用這種方式來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剛開始就抓住了學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還通過一些探究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在通過這種靈活的方式導入新課后,不是帶著能夠層層分析,得出答案,而是把此問題留給學生,并展示了一些與要學習的內容相關的一些案例,通過這些案例層層設問,來引導學生看書,自己總結知識上,解決問題。
在學生結合問題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后,我改變了通常的先由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的做法,而是采用相關的案例或檢測題,來檢測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情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這節課讓學生多舉生活中常見的實例,能很好的理解生物對環境的影響。并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增強環保意識,盡自己一份力量,保護好我們的家園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
2.能夠選取多方面的事例來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說明問題的能力;
2.嘗試收集、處理數據的方法;
3.學習通過測量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滲透環保意識;
2.樹立“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觀點;
3.利用技能訓練,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4.初步學會用辨證的觀點來分析問題。
【教學重難點】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是重點又是難點;
2.“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探究是重點,新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應該利用好每一次活動,來培養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教學過程】
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環境對生物的影響,那么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一棵小草的生存受哪些環境因素的影響嗎?(生交流)生物離不開它生存的環境,那么當環境發生變化時,生物又是如何面對的呢?(生回答)同學們說的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二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新授:
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1.教師屏幕出示
①沙漠中的駱駝;②沙漠中的駱駝刺;③寒冷海域中的海豹;④旗形樹的樹冠——四個圖片資料,讓學生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活方式特點,討論:這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學生討論、交流
2.教師小結:由于生物受到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生物在多變的環境條件中表現出多種多樣的適應性。這種適應是生物通過漫長的年代,不斷和環境磨合,自身不斷進化,現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同學們還能找到生物適應環境的其他例子嗎?
3.課件展示動物的警戒色、保護色和擬態;被捕食者對環境的適應;食肉動物對環境的適應。
4.我的發現:生物的生存斗爭是非常殘酷的,或風吹雨打、天寒地凍,或被抓捕,或饑腸惋輔,只有適應環境的,才能生存下來。所以說,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具有普遍性的,適應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5.列舉雷鳥的例子說明適應的'相對性。
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1.師過渡:是否生物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呢?其實生物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也在影響著環境。
2.師: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很多,請同學們看這兩幅圖片,然后思考下列問題。
(1)“地下的耕耘者”是指哪種動物?它對自然界有什么益處?
(2)為什么我國開發西部強調要退耕還林和還草?
3.啟發學生舉出生物對環境影響的更多例子,結合課件抓準時機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課堂總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教學內容:生物的生活受環境的影響,生物又能適應環境并能影響、改變環境,它們是一個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由此,我們應該認識到,人類也生活在生物圈中,對環境的破壞必將回報給人類,所以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是多么的重要啊!
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創設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情境,是構建良好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自覺地學習,能夠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概述各種
2,觀察校園內生物生存的環境,歸類整理并進行交流
3,收集有關生物生存環境的圖片,嘗試對生物的生存環境進行分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觀察校園內生物生存的環境,歸類整理并進行交流
2,觀察校園內生物生存的環境,歸類整理并進行交流
電教手段實驗教具:
電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自然界里的生物千姿百態,生機盎然,有動物,有植物,還有微生物,這些生物生存在哪里?它們的生存環境如何?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
教師出示圖片:
企鵝 珊瑚蟲
雪蓮 鼠婦(潮蟲)
駱駝 亞洲象
師:以上這些生物,你了解它們嗎?嘗試著將這些生物的生存環境填寫在表格中(出示表格)
學生活動(略)
師:那么,什么是環境呢?
生:在自然界中,指生物周圍的空間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間接影響生物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討論:
1,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環境嗎?請你舉例說明。
2,你能否再說出1—2種生物,并介紹它們的'生存環境?
全班交流,教師總結:
總之,自然界中生物種類繁多,分布的環境非常廣泛,有陸地、海洋、沙漠、天空、極地、赤道、土壤。
課后作業:
觀察校園植物的生存環境(注意觀察并記錄),設計一張表格,記錄你所觀察的結果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生態群落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細致、準確地記錄看到的現象。
【教學重點】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準備若干魚、水、水草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態瓶,確定實驗方案:
1、交流:生態瓶里的生物生活得還好嗎?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態瓶里的動植物生活的比較好。
3、思索:如果改變生態瓶中的一些條件會怎樣呢?
4、引導:減少生態瓶里的水是改變生態瓶的.非生物環境,增加生態瓶里的生物是改變生物的數量。
5、學生小組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
二、實驗一:減少生態瓶里的水: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瓶,盡量一樣的,一個生態瓶的水減少一半,另一個水量不變,兩個生態瓶中的生物數量都不變。
2、引導:要觀察生物有什么變化,我們可以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三、實驗二:增加生態瓶里的生物:
1、實驗方法:選擇2個一樣的生態瓶,一個生態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個的小魚數量增加一倍,其他條件不變。
2、預測生態瓶里會發生什么變化?
3、同樣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把實驗前后生物的活動情況進行對比并記錄,再得岀實驗結果: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4、討論:如果小魚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會怎樣呢?(小魚浮出水面次數更多,甚至會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過多,影響植物對光的吸收,還會減少動物的活動空間,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四、總結拓展:
1、討論:要讓生態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們要注意什么?
2、回家繼續觀察生態瓶,嘗試寫科學觀察報告。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生存的生物必須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即生態系統。
過程與方法: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認識到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應用分析推理等思維形式,對沙塵暴生成的原因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沙塵暴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引入新課:
1、學生自己的話舉例說明食物鏈、食物網、生態群落的含義。
2、說明:自然界里某一區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3、提問:如果生態系統中的某一個環節受到了破壞,整個生態系統會怎樣呢?
二、草原的生態平衡:
1、現在讓我們以草原為例來研究有關生態系統的平衡問題。草原上常見的生物有鷹、兔和草,那么,這三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鏈是怎樣呢?(學生畫出)
2、設想一下:
(1)如果鷹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2)如果兔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3)如果草少了,會發生什么現象?
每個設想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然后再讓他們發表意見,最后得岀確結論。
3、人類的哪些行為會造成鷹、兔或者草減少呢?(提示:為了經濟發展,人們會采取哪些手段。)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塵暴:
1、閱讀書20面有關沙塵暴的資料。教師可進行適當的補充。
2、引導學生分析草原生態系統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類的哪些行為引起草原生態系統失衡?
(2)這些行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終結果是什么?
3、小結:生態系統均衡發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類的許多行為都在破壞著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四、課外作業
1、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許多的做法,并討論為了保護生態平衡我們國家都做了哪些工作,為什么?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教案設計 篇10
一、活動目的
1.通過對校園里各種各樣的生物進行觀察和學習,使學生既學到許多生物分類方面的知識,提高他們野外識別生物的能力,又激發學生的興趣。
2.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從而更好地貫徹生物課程標準的`理念,為學校調查清楚校園的生物資源提供一些資料。
二、活動內容: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三、活動方案
(一)準備階段20xx年10月14日—10月18日
1、確立課題
活動開始先設計生物調查表。下面是學生自己設計的“生物調查表”:
2.活動分組
學生采取自愿的方式組成興趣小組,4~5人為一個調查小組,并確定組長。第一小組:楊凱(組長)第二小組:黃龍(組長)第三小組:王莎(組長)第四小組:李剛(組長)
3.制定計劃
設計調查路線,鼓勵學生形式要多樣化,老師對各小組成員進行調查、訪問、查閱資料、制作生物標本、對生物進行歸類等方面的培訓。
4.材料用具
調查表、筆、放大鏡、照像機、軟尺、采集箱等。(二)實施階段2013年10月21日-25日
實施計劃:
1.調查記錄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記錄了校園各種生物的名稱、形態特征、生活環境、數量等,并對調查到的生物進行了分類,將歸好類的生物資料進行了整理,填寫在生物調查表上。
2.制作并鑒定標本
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制作了生物標本,在標本右下角貼上標本簽,寫上名稱、編號、采集日期、地點等,并保存了起來,以備鑒定時查用。
3.制作卡牌
學生到圖書館查找有關書籍,弄清校園內生物的種、科、屬、學名和它們的生活環境等知識,給校園植物編寫名錄,制作塑料質地的卡牌。
4.掛牌
學生將自己制作好的卡牌對校園植物進行掛牌,掛牌后還可以為植物拍攝照片,讓來到校園的每一個人都了解認識所有的植物。
對學生的評價:通過這次對校園生物的調查,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行為意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利用科學工具書籍查閱知識的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活動能力得到了培養,增長了他們的植物知識,他們營造一種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學生們更進一步的了解校園,并不斷完善建構學生自我。
活動反思:
如何合理地開發利用和保護動植物資源,已成為當今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中急需的重大問題。只要全人類攜起手來,一定能讓自然界更加豐富多彩。通過調查,學生的自主意識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也大大加強了。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生物說課稿——《生物對環境適應和影響》08-19
生物對環境適應和影響生物教案08-25
適應新環境作文04-22
適應環境作文05-20
《生物污染與生物凈化》教案設計08-25
適應環境作文800字(精選20篇)10-31
開學季別擔心孩子在新的環境適應不了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