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15篇(必備)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福娃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了解每個吉祥物所代表的'運動項目。
2.學習根據福娃的代表項目來創編詩歌,發展幼兒的創編能力。
3.激發對奧運會的向往之情。
活動準備:
福娃宣傳片、福娃運動項目幻燈片、5個大福娃
活動過程:
一.欣賞福娃宣傳片,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問:你看到了什么?他們叫什么名字?
分別出示5個福娃認識并記住名字。
5個福娃會哪些運動項目呢?
二.看幻燈片,了解代表的運動項目,并學習創編詩歌“三句半”。
1.福娃貝貝。它是什么變的?——福娃貝貝是條魚
想一想,它會什么運動呢?看幻燈,水上運動——游泳跳水顯身手。
厲害吧?——勁來事了。(用方言說)
2.福娃晶晶。福娃晶晶是熊貓,射擊舉重樣樣行。——不得了。
3.福娃歡歡。福娃歡歡是火炬,足球籃球場上飛。——厲害了。
4.福娃迎迎。福娃迎迎是臧羚羊,賽跑跨欄得第一,——快得來。
5.福娃妮妮。福娃妮妮是燕子,體操蹦床姿勢美。——美得來。
三.完整地朗誦詩歌,讓幼兒感受三句半語言的有趣。
1.師幼共同來朗誦。
2.注意朗誦的語調,分組朗誦。
四.希望幼兒多關心奧運會,為中國能舉辦奧運會而自豪!
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合作,體驗活動的樂趣。
2、感知淀粉遇碘會變成藍。
3、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和解決問題。
4、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重點:
通過操作,感知淀粉遇到碘會變藍。
活動難點:
嘗試運用淀粉遇到碘變藍的原理發現、探究和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慢羊羊村長頭飾、饅頭、土豆、白菜、胡蘿卜、香蕉、梨、標有字母A與B的奶粉,棉簽、圖卡、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碘伏1、(師)慢羊羊:"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慢羊羊村長,最近我發明了一瓶神奇的藥水———它叫碘伏。"提問:我們來看一下它是什么顏色的?(棕褐色),聞聞它的氣味。
2、(師)慢羊羊:"碘伏有消毒的`功能,打針的時候經常用到,細菌看見它就跑,最近我發現它除了能消毒之外,還有一個奇妙的現象,我們來看看桌子上的食物,從中隨便選一個饅頭,看看它加入碘伏會發生什么現象"。
(師)慢羊羊:"你們想不想試一試,看一看其他食物中有沒有這樣的現象",帶領幼兒認識圖卡。"
(二)幼兒操作
1、讓幼兒試一試,將碘伏滴到食物上,觀察現象師提問:你發現了什么?哪些食物變藍了
2、記錄。哪些食物發生了變藍的現象,在對應的欄里打勾,教師驗證有異議的食物。
3、揭示現象。你知道為什么有些食物會變藍嗎?因為他們中都有一樣東西叫淀粉,淀粉遇到碘會變藍。
(三)問題解決——運用1讓幼兒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幫警長辨別A與B瓶中誰是假奶粉。
2、讓幼兒自由選擇A與B的奶粉,用碘伏的方法試一試,哪瓶合格哪瓶不合格。
(四)結束游戲讓幼兒回去做一份食物淀粉大抽查。
活動反思:
增強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活動中教師通過兩個問題情景的創設,把模式貫穿其中。通過孩子的猜想,驗證,發現碘酒的秘密,培養孩子嚴謹的科學態度,懂得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大班科學教案3
活動準備
環境:一個適合探索影子的活動室。
教具:大手電筒、彩色的大烏龜、磁帶《森林狂想曲》。
學具:每人一個小手電筒、一張白紙、一個彩色的紙烏龜、一張記錄表;
水母、章魚、海馬等圖片若干;膠水、抹布等。
活動目標
對科學活動感興趣,體驗探究、發現的樂趣。
嘗試在探究中尋找答案,知道烏龜會跳舞的原因。
能通過動手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系,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激發探索興趣。
播放音樂,教師在手電筒、膠水和白紙的幫助下示范烏龜跳舞。
教師:"小烏龜跳得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呢?"二、探究質疑--自主探究質疑,體驗發現樂趣。
(一)第一次嘗試。
1、教師引導、鼓勵幼兒在白紙、膠水、手電筒的幫助下進行大膽嘗試。
2、幫助幼兒發現小烏龜"跳舞"的秘密。
討論:"小朋友,你們的小烏龜'跳舞'了嗎?" "小烏龜為什么會'跳舞'的.呢? 為什么有的不會跳舞
3、展示"跳舞"與"不跳舞"的烏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尋找發現其中的秘密。
4、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手電筒的光照在小烏龜上就出現了烏龜的影子,當小烏龜的頭、尾巴和腿都沒有涂膠水,并且都向上翹時手電筒動了,小烏龜的影子也跟著動了,看起來就好象烏龜在'跳舞'了。"
(二)第二次嘗試。
1、再次探索前的設疑:"小烏龜會跳哪些動作呢?"師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觀察演示記錄。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手電筒朝哪個方向動?,烏龜的影子會在哪里動。"
2、幼兒動手嘗試、探索發現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關系,并記錄結果。
3、幼兒做好記錄后,與其他幼兒交流。
4、展示幼兒的記錄,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歸納
總結:當手電筒的光朝那方向,小烏龜的影子就朝那個方向。
5、隨音樂表演,從玩法上進行調整,體驗探索的樂趣。
大班科學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明創造的欲望。
二、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學具:陀螺、錄音機、轉椅、鐘表等。
三、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夠大膽表述。
(2)教師發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現什么有趣的現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展示。
2、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欲望。
(1)幼兒自由討論:我們能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現了什么能轉動?它的轉動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3、發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明家,你想讓什么轉動起來?轉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4、通過游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讓幼兒嘗試把自己的身體轉動起來,在玩的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2)交流:說一說自己讓自己身體的那個部位轉動了起來?如果某一部位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四、活動延伸:
1、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2、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尋找、探索、發現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大班科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常用的學習用品,知道它們的用處。
2、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學習用品解決問題。
3、激發幼兒入小學的自豪感和當小學生的愿望。
教學準備:
1、各種上學所需的學習用品。
2、活動前請幼兒向上小學的哥哥姐姐了解上學需要哪些學習用品,并以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
3、《科學》下p.30~31。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小豬樂樂要上小學了,書包里要準備哪些學習用品呢?誰能告訴它。
2、幼兒根據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討論回答。
3、這些學習用品都是干什么用的呢?什么時候需要它來幫忙?
二、文具分類。
你知道這些學習用品應該怎樣合理地裝在書包里嗎?引導幼兒將鉛筆、橡皮、轉筆刀等零碎的文具裝在鉛筆喝里,將書、本等直接放在書包內。
三、看畫冊《學習的好幫手》
1、這些學習用品你會使用嗎?
2、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對學習有幫助的用品?
3、教育幼兒愛惜學習用品,安全使用。
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木棒架起彩泥的方法,發現三腳架具有穩定性。
2、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欲望,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學具:游戲棒、彩泥、一次性筷子、扭扭棒、海洋球。
2、教具:記錄紙二張、課件一份。
活動過程:
一、讓彩棒站起來
師(出示彩棒):看,這是什么?你能用橡皮泥讓這根彩棒站起來嗎?(幼兒自由嘗試)
師:你們都成功了嗎?你是用什么辦法讓彩棒站起來的?(幼兒交流經驗)
二、把橡皮泥頂起來。
師:可是橡皮泥也想站到上面看一看,你能用幾根彩棒把橡皮泥穩穩地撐起來放在桌子上不倒下嗎?,想不想來試一試?好,不要著急,待會試的時候一定要數清楚你是用幾根彩棒把橡皮泥撐起來的,好不好?把小椅子輕輕地轉過去開始吧!(幼兒操作)
師:這一次你們都成功了嗎?誰來介紹一下,你是用幾根彩棒把橡皮泥撐起來的?
師:你用了幾根彩棒?你是怎么擺放的?(教師記錄結果)
師:有沒有誰跟她不一樣的?告訴大家,你是用幾根彩棒?你是怎么做到的?下面要怎么樣?(拉拉開)
師:還有沒有跟他不一樣的?你是怎么擺放的?
師:你用了幾根?你是幾根?你是幾根?
小結:我們把五彩棒插進橡皮泥,讓每根彩棒的高度一致,上面靠靠緊,下面分分開,就能把橡皮泥穩穩地撐起來了。有的小朋友用了4根,有的用了5根,都成功了,太棒了!
三、探索用最少數量(三根)的彩棒把橡皮泥頂起來。
師:那想不想接受新的挑戰?好,聽清楚了,接下來老師要請你們用最少的彩棒把橡皮泥撐起來,有沒有信心挑戰一下,好,輕輕的把椅子轉過去,再來試一次。(幼兒操作)
師:剛才老師說用最少的彩棒撐起橡皮泥,你們都做到了嗎?誰來介紹一下,你用了幾根?你是怎么來擺放這四根彩棒的?(教師記錄結果)。
師:還有沒有比她更少?你用了幾根?你是怎么去擺放彩棒的?你們覺得兩根能成功嗎?兩根會怎么樣?看來大多數下朋友是用三根撐起來的。
師:老師也來試一下,將其中一根圍繞一個中心點插上去,把另兩根也圍繞這個中心點插上去,把它拉開,這樣它就可以穩穩地把橡皮泥撐起來,站在桌上不倒下了。
師:可是為什么只用三根彩棒就能把彩泥頂起來呢?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吧。
師:讓三根彩棒站白紙上,然后用記號筆把三根彩棒在白紙上的位置圈出來,最后把這三個點兩兩連起來,看看它是什么圖形?
教師小結:原來呀三角形是所有的圖形中是最穩當的一個圖形,所以把三根彩棒擺成三角形的形狀,就能穩穩地撐起橡皮泥,人們根據這個發現呀做出許許多多有用的東西,把它取名叫做三腳架。
四、播放課件,介紹各種三腳架。
師: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三腳架?介紹一下。
生活中還有哪些有用的三腳架?
(1)(出示相機三腳架圖片)師:看看這是什么三腳架?他有什么用啊?(拍照的時候可以把照相機放在上面,這樣拍照就更穩更方便了)
(2)(出示望遠鏡三腳架)師:這個呢?它跟照相機三腳架差不多,不過上面裝了望遠鏡,所以叫望遠鏡三腳架,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觀察天空和很多遠的東西。
(3)(出示畫畫三腳架)師:那這個是什么三腳架?(可以在上面畫畫,有了這個三腳架啊,就可以把紙架在上面畫畫了,很方便)
(4)(出示多層三腳架)師:這個呀是多層三腳架,它的每一層都可以用來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東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
(5)(出示架子鼓圖片)師:看看這張圖片中哪里有三腳架?圓圓的那個可以敲出聲音來的是什么啊?(鼓)在鼓的下面有三腳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6)(出示三腳凳圖片)師:看看這張凳子和我們坐的不一樣吧,它有幾只腳?所以我們叫它三腳凳。
(7)(出示救援架圖片)師:看看這張最特別吧,你們知道穿紅色衣服的那個叔叔是誰嗎?打119可以聯系到他。下面是一口井,消防隊員要下去救人,只有這個三腳架才能穩穩地放消防叔叔下去救人,所以這個架子叫救援架,一起說一遍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看看圖片上他們的三腳架在哪里?(相機架、架子鼓、多層三腳架,放廣告牌的三腳架。)
四、第三次操作--自制三角架。
出示各種材料和彈珠,請幼兒嘗試用材料變成三腳架將彈珠撐起來。
師:大家生活中有這么多有用的三腳架,真神奇!那你們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個三腳架呢;好,我們一起來看看,每組的桌上都有一些材料,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都有些什么?(鉛筆、吸管、皮筋、彈珠)我們可以用這些材料做一些三腳架,那做三腳架,只需要幾根材料來做啊?(三根)
師:所以請小朋友自由選擇三根相同的材料,用橡皮筋捆扎起來,做成一個三腳架,做好了就請你把三腳架搬到后面的柜子上進行展示,并在后面的盒子里拿一個彈珠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把小球穩穩地頂起來,好不好?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始制作吧!
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園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本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對這一要求的理解。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操作貫穿始終,教師在活動中無論是對操作結果的總結還是對記錄過程的提示,都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為孩子創設了更多探索思考的空間,讓孩子做活動的主人,從而真正成為了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領者。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既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也掌握了相關的知識和探索方法,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中班的孩子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操作、記錄的能力,這些能力需要在各種活動中不斷加以練習才會得以提高。科學活動是培養幼兒操作能力、學會記錄的重要途徑。從幼兒科學活動的目標來說,培養孩子正確的科學態度和方法無疑最重要的。因此,我在有趣的三腳架這一活動中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設計了三次操作活動,通過幼兒三次不同層次的操作,建構了關于三腳架的經驗,發展了探索能力。通過了解三腳架在生活中的運用,完成了游戲經驗到生活科學的過渡,知道生活中的科學無處不在,從而有效地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和探究態度。
幼兒在表述操作過程時,要講清三腳架是如何架起來的有點困難,因此我在引導幼兒討論時分成幾步引導,讓幼兒從完整到局部地說清楚操作經過,揭示科學道理。每次探究,都是以操作-討論-小結的順序開展,對幼兒的操作要求逐步提高,使整個活動發展呈螺旋式上升狀態,從而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大班科學教案7
設計意圖:
我們班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不斷豐富,他們變得越來越好奇好問。最近,我發現班上的孩子們對身邊的事物----紙,產生了興趣。常常有孩子帶紙到幼兒園來玩,還用紙折出了不同的東西。《綱要》里指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并努力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因此,我們設計了生成活動《紙》。讓幼兒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感知、體驗、積累經驗。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活動目的:
1.通過動手動腦的操作活動體會探究活動的樂趣,有積極探索的欲望。
2.通過嘗試操作對不同質地的紙進行比較,感知紙的.特性,了解紙的一般用途。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對各種紙有初步的認識,知道一些紙制品。
2.物品:面巾紙、圖畫紙、塑料包裝紙、報紙、宣紙、掛歷紙、牛皮紙同樣大小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紙
1.請幼兒介紹各種紙的名稱、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說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軟、、、、、、)
二.嘗試活動
(一):運沙
1.提出問題:如果請你們用紙來運沙,你們會選哪一張紙?為什么?
2.幼兒討論后說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動中注意的問題:
運沙時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動室的衛生。
4.幼兒嘗試用紙運沙。
5.說說我的發現:
A.塑料紙、圖畫紙、掛歷紙、牛皮紙運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紙、宣紙運沙不好,容易破。
B.把紙折成容器運沙更方便。
三.嘗試活動
(二):運水
1.提出問題:如果我們運的不是沙,而是水,你們會用什么紙?
2.幼兒討論后說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動要求,幼兒多次嘗試運水。
A.不把紙折成容器,你們能用它來運水嗎?是不是所有的紙都行呢?
幼兒嘗試運水。
B.如果折成容器來運水,哪種紙折的容器最好?
幼兒嘗試運水。
4.說說我的發現:
A.如果不將紙折成容器運水,面巾紙、宣紙吸水性強,可以運水,但是運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爛。
B.把紙折成容器后運水好,但是要選吸水性差的紙,紙吸了水以后容易破。
活動反思:
《有趣的紙》作為紙的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是一個有著科學領域的明顯特點并與藝術領域有機綜合的活動。
這個活動的結構化程度比較高。這種高結構不僅體現在從目標到材料的嚴謹設計。而且體現在用一系列關鍵問題引導著幼兒的探究活動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動的每個階段,不僅在開始時有關鍵問題的引導,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時有共同的討論和回顧,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發現和記錄的事實信息,概括、總結和提升已經獲得的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啟發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現實生活中仿生現象的有關經驗。
2。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引起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
活動準備
1。圖片:芒草
2。帶鋸齒的茅草,橡皮泥,鋸子一把。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茅草有鋸齒的特點。
1。出示茅草
(1)教師:小朋友,你們仔細看看這些茅草有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呀?
(讓幼兒互相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2)要求幼兒輕輕地摸一摸,小心地在橡皮泥上劃一劃,看看會發現什么?
2。討論:你發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別?茅草的邊緣有什么?像什么?
3。引導幼兒發現茅草的邊緣有一排小鋸齒。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茅草邊緣鋒利的小鋸齒。)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有關仿生現象的初步經驗。
1。教師:古時候也有一個很聰明的人,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為什么說他聰明呢?
2。教師有表情的講述故事《魯班造鋸》
(1)出示鋸子
提問:魯班發明了什么?鋸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發明的?
鋸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結:魯班受到茅草的啟發,發明了比茅草更加鋒利的鋸子。
我們今天見到的許多機器和工具都是受一些動物或植物的啟發才造出來的。
3。 出示匹配圖片
(1)鳥,鴨,蝙蝠,魚。飛機,船,雷達,潛水艇。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
(2)小結: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鳥會飛,鴨會游,蝙蝠會使用超聲波,魚兒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們仿照它們的特點,制造出了對我們人類非常有用的飛機,船、雷達和潛水艇。
三、競猜游戲
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引起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
1。 教師說出一種人造物,請幼兒猜一猜它是受哪種動物的啟發而發明的。
(1) 漁網(蜘蛛網)
(2) 母子雨衣(袋鼠)
(3) 電鼻子(獵狗)
(4) 腳蹼(蛙蹼)
(5) 迷彩服(動物保護色)
2。小結:你們想做個“小小發明家”嗎?那好請你們平時多去觀察周圍事物,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模仿這種特點能發明什么有用的東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來告訴大家,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存在,感受物體表面的光滑程度會改變物體的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體驗感受摩擦力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活動準備:
課件3個,幼兒兩次實驗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出示圖片,分別是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及他們的.鞋底特寫。
師:比較一下兩雙鞋子的鞋底有什么不一樣?(雪地靴--平面的、粗花紋、又大又重;冰刀鞋--立體的、又滑又?)
如果換一下穿可以嗎?為什么?
二、第一次實驗操作,感知物體表面與摩擦力的關系。
1、師:這里藏著什么秘密嗎?我們來做個實驗。
2、介紹材料和實驗方法。(2條滑道--紙滑道和絨布滑道,2個紙筒。輕輕放上去,輕輕放手,會發生什么?
3、幼兒四人一組進行實驗
4、交流:小紙筒從滑道上滑下來是又什么不一樣?(距離遠近、速度快慢)并記錄(出示課件一)
5、為什么同樣的紙筒會由這么不同的結果呢?
出示課件二, 教師小結:紙筒劃下去時,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會牢牢拉住紙筒,不讓它滑下去,這種力叫做摩擦力(跟念)。當物體粗糙時,摩擦力就大,當物體光滑時,就拉不住紙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實驗,感知
1、實驗要求:同樣的滑道,給紙筒穿上不同的衣服(衛生紙、瓦楞紙、毛巾),與光紙筒的比較。
2、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這樣?(毛巾最粗糙)
四、討論。
如果登山員穿上冰刀去爬山,會怎樣? 如果…… 會怎樣?
小結:登山員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穩步爬山,冰上運動員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課件三:廁所里的防滑墊,為什么要墊?(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減少摩擦力)
活動延伸:
出示一瓶子,老師說遇到了困難,受手太滑,打不開瓶蓋,怎么辦?
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喜歡在大自然中玩耍,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
2、認識植物的名稱和形狀
活動準備:
事先與社區聯系并制作介紹牌、請一位社區工作人員協作合作、社區植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帶幼兒在社區內轉一圈,欣賞風景
2、一塊地方席地而坐,師:剛才你們都看見了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看到的植物外形與顏色)
3、根據幼兒的描述拿出相應的圖片和介紹牌,教師簡單介紹植物
4、師:我們都認識這些植物,現在我要給你們一個任務,兩個小朋友有一個介紹牌,要求你們又快又正確找到介紹牌上的植物,并且將介紹牌插到植物的.旁邊,比比看哪一組的小朋友第一個回到這兒,出發。
5、社區工作人員帶領幼兒一起檢查幼兒插的是否正確,路上并講述各個植物的故事或歷史。
6、檢查結束后,要求幼兒愛護樹木,并宣傳做個愛護環境的好孩子。
大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操作,幫助幼兒發現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空隙。
2、幼兒在自主探索中,能利用空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培養幼兒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重點:了解空隙,會充分利用空隙節省空間;
活動難點:
利用空隙解決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準備:人手核桃、黑豆、小米若干、記錄表,共20份;
2、教師操作材料準備:幻燈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故事引題:師生問好!
小烏鴉想去看媽媽,它準備帶些什么,讓我們來看看?有核桃、有黑豆、還有一個瓶子,小烏鴉想用這個瓶子把糧食全部裝進去,你們猜,能裝的下嗎?你說能,那你想怎么裝?哦,你是這樣想的,你說不能,那你想怎樣裝?這么多的方法,究竟哪一種方法最好呢,那就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可是有個小小的要求哦,請小朋友先裝完了一樣糧食再裝另一樣,這里還有一張記錄紙,然后按順序記錄在記錄紙上。核桃用0…讓我們開始動手吧!
二、基本部分
1、理解空隙,實踐操作填補空隙,節省空間。
(1)幼兒第一次操作,二樣物品(核桃、黑豆)——哪位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樣裝的?裝完沒有?沒有裝完,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全部裝進去呢?你裝完了嗎?呀,你全部裝進去了,你是怎樣裝的?——東西一樣多,可為什么有的小朋友卻還有糧食留在外面,有的小朋友把所有糧食都裝進去了呢?這里面可以是有好辦法的,讓我們來找一找原因吧!
——看起來,我們的瓶子都已經裝滿了,似乎再也裝不下東西了,但大家仔細看一看,瓶子里還有沒有空著的地方?
找找看。這些空著的地方就是空隙。核桃和核桃之間的空隙,可以用什么來填補呢?
——(圖片)我們來看看圖片,核桃的空隙大還是黑豆的空隙大?為什么?因為核桃更大,所以空隙更大,黑豆更小,所以空隙更小。其實小朋友已經發現了裝糧食的秘密,剛才那個小朋友先裝了大的核桃,再裝小的黑豆就從核桃的空隙中骨碌骨碌鉆過去,糧食就全裝進去了。
2、物品分類教師:"我們一會還要用這些糧食做有趣的游戲呢,可是這些糧食都混在一起了,請小朋友動動手,動動腦,把食物按照標識進行分離開。然后回到座位上。"
3、幼兒第二次操作:三樣物品(核桃、黑豆、小米)——小烏鴉看見小朋友那么能干,它又拿出了一些小米,想多送點糧食給媽媽,現在有三種糧食了。想一想剛才裝糧食的秘密,請小朋友把發現的秘密再用一次,三種糧食要全都裝進瓶子里去。還有一張記錄表,小米可以用……表示,小朋友一定按實驗順序記錄哦!如果還差一點裝不下就請你們想想辦法,好,開始吧!
——你裝進去了嗎?(追問:是怎么裝的?你為什么這樣裝?)小朋友動手動腦把所有的糧食都裝進去了,小烏鴉說謝謝,就裝起糧食飛走了。
——小結:小朋友發現空隙的秘密哦,利用了核桃的大空隙,先讓黑豆鉆過去,最后讓小米鉆過去填補小空隙,這樣就幫烏鴉把所有的糧食全裝進去了!
4、遷移生活經驗。
小朋友今天真能干,發現了物體與物體之間有空隙,還知道利用空隙來解決問題,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1)(圖片)這是冰箱,爸爸媽媽可聰明了,利用空隙有序的擺放食物,這樣裝進去了許多的東西。
(2)(圖片)這是小班的.小凳子。雖然這些凳子擺得很整齊,還是占了很大的地方。我們要在教室做游戲該怎么辦呢?
(3)(圖片)可以把凳子由下至上依次疊加起來擺放,就空出地方來玩了吧!結束部分游戲《超市大贏家》
1、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填補空隙的方法利用空間,現在,我就要請小朋友來玩一個《超市大贏家》的競賽游戲。
(1)小朋友看,在我們的前面就是超市,共有四組物品,每組里放的商品一樣多,里面的商品有大的、有小的、有硬的、有軟的,小朋友分成四組,每組5人,游戲開始,小組長就迅速跑到超市取走物品,拿回來放在你這一組的箱子邊,最后小組成員們團結合作,共同把東西有序整齊的裝進箱子里,把蓋子扣住。
(2)最先完成的一組就是我們今天的《超市大贏家》會玩嗎?注意,物品要想好了再放,不然,這個箱子可是裝不進那么多東西哦!有信心嗎?
(3)恭喜(XXX)隊獲得的勝利,大家為他們喝彩吧。
2、我們回教室給勝利隊發獎勵,其他隊再試一試,讓我們再來一次比賽吧!
大班科學教案12
設計意圖:
今天的活動來源于我們幼兒的日常游戲。材料,也非常的簡單,就是幼兒每天都會接觸到的積木。當小朋友在搭積木的時候,常常會有許多新的創意,有一天,小朋友把積木一塊一塊地排列好,不小心碰到了前面的一塊,結果孩子發現后面的積木也隨之全部挨個倒下,幼兒為自己發現這一現象歡呼雀躍,可其他幼兒在模仿這一現象時卻出現了一些問題,于是我抓住了幼兒的這個興趣點,聯系多米諾玩法開展了這次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數量的條件下骨牌的傾倒與路線、排列、間隔有關。
2、能夠通過觀察、合作、比較,大膽的進行有目的有規律地探索。
3、培養幼兒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體驗游戲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三張路線圖、兩張記錄表各5份、骨牌若干數量、筆、投影儀、課件、錄像、地墊。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木塊。
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積木,想玩嗎?去玩一玩。
二、老師演示推多米諾骨牌,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排出8塊,輕輕推第一塊,你們猜這些積木會怎樣?是這樣嗎?我來試試。你們想玩嗎?
三、幼兒玩多米諾骨牌。
1、你成功了嗎?為什么會倒?你的為什么沒有倒?
2、幼兒再次玩。排成彎的。
出示兩條線,大拐彎和小拐彎。討論哪種更容易倒。
四、幼兒合作玩多米諾骨牌。
1、看圖片。
多米諾骨牌除了排成直的和彎的,還可以排成各種圖案呢,看。你們能排出其它的圖案嗎?
2、合作玩多米諾骨牌。
交代要求:我們一個人的木塊不夠,怎么辦?怎么合作呢?找好朋友,5個人一組,選一個組長,討論排成什么圖案。最后請他來介紹后并且推倒。
五、游戲:人體多米諾。
生活中除了用積木,還可以用麻將牌、硬的香煙殼子來玩多米諾。更有趣的是還可以用我們的人體當多米諾骨牌呢。
活動反思:
在今天的活動中,積木塊成了主角,為使幼兒能盡快融入到活動中,我們一開始就讓孩子對積木的玩法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部分,孩子們利用已有經驗,充分發揮想象,自由地講述,分享同伴的經驗,同時激發了孩子參與下面活動的積極性。接著,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也想來玩一玩,我的玩法更有趣。孩子們覺得很好奇:老師會怎么玩呢?和我們玩得一樣嗎?小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老師的身上。我一邊演示一邊拋出問題:我把積木一塊一塊排好,用手推第一塊,你們猜,后面的積木會怎樣呢?面對我的問題,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猜想可能的結果,在這一環節中,我耐心地傾聽了孩子對結果的種種猜測,在結果沒有呈現時,我對孩子的觀點表示認可,這給孩子創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圍,從而,激發了孩子的猜想活動。我推倒積木,驗證了孩子的猜想結果,更引發了孩子想親自試一試的欲望。
有了孩子們的第一次操作,他們對多米諾玩法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孩子們在我的引導與主動的探索下發現了原來是力的傳遞在起作用。
矛盾是幼兒進一步探索的動力,這時我又適時地擺出了新的矛盾:你成功了嗎?你是怎么擺的?你沒有成功,是什么原因呢?把這些問題的.出現作為一個新的刺激點,在我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的追問下,在幼兒一次次討論、交流、操作中解決了積木塊之間的距離問題,我還讓成功的孩子用自己的經驗來指導同伴,達到自主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
緊接著,又出現了新的矛盾,多米諾的排列由原來的直線變成了曲線,這時,拐彎處的排列成了新的矛盾,我又拋出問題:為什么拐彎地方的積木沒有倒?怎樣擺才能讓前面一塊積木能碰到后面一塊積木呢?這個問題又引發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小朋友不斷擺弄轉角處積木的方向,我又及時給予語言引導:請您檢查一下前面一塊是不是能碰到后面一塊?這樣避免了孩子盲目地去推倒積木塊,給了幼兒一個發現錯誤、糾正錯誤的機會。
第三次操作,是同伴間的合作,在這個環節中,大家要商量、分工、合作,將大家的積木塊合在一起,還要共同來設計一個圖案,這對孩子們來說又多了一份考驗,這時我作為旁觀者去傾聽孩子們的交流、討論、操作。孩子在介紹、推積木塊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滿足,盡管有的小組積木塊沒有一次成功,我還是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肯定與鼓勵。
最后用人體做骨牌,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就在活動接近尾聲時,我給孩子欣賞了一段動態的多米諾現象,這一現象更進一步激發了孩子想繼續玩的欲望,大家在一個比較興奮、愉悅的狀態下結束了活動。
在活動過程中我注重了幼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注重了孩子的情感態度,因為孩子探求知識的過程與方法比掌握知識的多少本身更重要。
大班科學教案13
【教材分析】
《幼兒創新智慧游戲》讓孩子在創新智慧游戲活動中整合、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創新,啟迪孩子的創新智慧,開發孩子的創造力,給孩子插上了一雙想象的翅膀,讓孩子在思維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此活動《未來的飛機》注重讓孩子多關注自己身邊及周圍事物。通過孩子自身嘗試和體驗,培養孩子大膽想象,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品質。充分挖掘孩子們生活中的經驗知識,在此基礎上經過不斷創新改良,在操作中培養了孩子的創新能力。此活動不僅有孩子們的大膽想象,而且鼓勵孩子們大膽實踐,敢于創新設計、制作。
【幼兒分析】
大班的孩子已經有意識地關注自己身邊的事物,而且對于身邊發生的問題有了一定的主見,能夠善于觀察,還能產生一些獨特、新穎的想法。活動中以科學家叔叔打來的電話為線貫穿兩個環節,激發了孩子的興趣,符合大班孩子充分表現自己的年齡特點,使目標達成度高。
【設計理念】
本次活動的設計注重培養孩子勇于探索,大膽想象,初步創新的意識。孩子是好奇的,飛機能在天空中飛翔,這一現象對于大班孩子充滿趣味性和吸引力,是培養孩子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孩子體驗創新思維樂趣的良好載體。活動中充分調動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激活孩子的創新思維,展開他們的思維空間,充分拓展孩子思路。 活動中設置情境,提供材料,充分體現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孩子之間交流經驗,展示自己,充分讓孩子積極、自主、創新學習。整個活動體現了以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方式、發展孩子的能力為重點.環節中的相互交流討論,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讓孩子設計未來的'飛機,使教師能夠清楚地了解到每個孩子自主探索的情況,充分關注每個孩子的活動過程,有利于教師對不同的孩子進行適時的引導,讓每個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活動目標】
1、體驗發明創新的樂趣。
2、大膽表現自己的愿望。
3、用多種方式進行創新實踐,設計未來的飛機。
【活動準備】
1、課件;
2、電話機;
3、操作所需材料(橡皮泥、紙盒、紙、積木、油畫棒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幼兒想象
美麗的天空中有誰在飛?飛機是模仿什么制造的?(出示課件)
(二)(出示課件)幼兒簡單了解現在的飛機
(三)模仿活動:各種飛機飛
小朋友認識了這么多的飛機,你想不想模仿飛機飛行?你喜歡模仿什么飛機就模仿什么飛機。(放音樂) (四)情境創設:孩子創新想象,大膽表現自己的愿望。
科學家叔叔問孩子:你希望未來的飛機是什么樣子的,請孩子來告訴他。(孩子自由討論交流,然后回答,充分發揮想象力)
(五)操作活動:教師引導孩子用多種方式創新。
科學家叔叔設計未來的飛機去了,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設計制作一架未來的飛機呢?你喜歡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就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好嗎?請孩子自由選擇材料制作。(鼓勵孩子之間相互合作) (六)展示作品:讓孩子體驗發明創新的的樂趣。
請孩子介紹自己設計、制作的未來的飛機,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表現。
(七)活動延伸
請孩子回家后和家人一起用新的方法創作未來的飛機,讓家人也體驗一下創作的樂趣。
【教學反思】
1、能夠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先是對孩子經驗的積累和鋪墊,讓孩子了解“飛機”,然后在此基礎上去創新、設計“未來的飛機”,讓孩子利用前面的知識經驗去創新。
2、注重趣味性:設計情境表演,激發孩子的創新愿望,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思維活動,創新思維力得到提高。
3、教師作為引導者、幫助者、支持者參與活動,注意發揮孩子的主動性,引導孩子主動去探索,進行操作,并及時對孩子給予鼓勵和正面評價,使孩子在活動中感悟、體驗到創新的樂趣,從而使他喜歡創新,樂于創新。
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調查初步認識各種各樣的橋,講述橋梁的名稱,感知橋的形狀及組成,了解橋的發展史。
2、通過閱讀《幼兒用書》認識各種各樣的橋梁,初步感知橋梁的建筑結構,知道橋的作用。
3、對橋梁感興趣,積極參與橋的話題討論。
4、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動手構建能力。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家長幫助孩子一起完成調查表并收集一些橋的圖片。并帶領幼兒參觀附近的橋梁。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臺。
3、制作橋的發展史的PPT。
活動過程:
(一)、展示《橋》的調查表,引導幼兒說說各種各樣的橋。
1、幼兒與同伴交流
教師:前幾天老師發放了《各種各樣的橋》的調查表,現在請你和好朋友說說你調查到了哪些橋?叫什么名字?這些橋是什么樣子的?它是用什么材料造的?
2、在集體中交流。
師:現在誰來介紹你調查到的橋?
(二)、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用書》,引導幼兒初步感知認識各種各樣的橋。
1、教師:這是什么橋?你知道它的名字嗎?它是什么形狀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帶領幼兒逐頁地觀察畫面,感知不同結構特點的橋梁。
引導幼兒認識獨木橋、木橋、鐵索橋、拱橋、公路橋、鐵路橋、鋼架橋、斜拉橋、立交橋等。
(1)、按建橋地點來分,可分成架在河面上的橋和架在陸地上的橋兩類。
(2)、按建橋材料來分,可分成木橋、石橋、鐵橋、鋼筋混凝土橋等幾類。
(3)、按橋的形態來分,可分成橋中間有橋墩的和沒橋墩的兩類。
2、向幼兒介紹中外比較著名的橋梁。
師: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有名的橋?
例如:倫敦橋、美國金門大橋、中國江陰長江大橋以及日本明石海峽橋等。
(三)、引導幼兒討論各種各樣的橋梁的用途。
1、教師:我們知道了橋有各種各樣的。他們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呢?為什么不是建在河流上,而是建在馬路上?為什么有的橋很大、很長,有的橋卻很小呢?
2、幼兒開展討論,說出自己的'發現和認識。
3、小結:橋梁的最初功用是用來跨越江河的。如今,除了架在江河上的橋以外,還有架在十字路口的立交橋、人行天橋。這些橋不僅保證了道路的安全暢通,而且已成為現代城市的漂亮建筑。
(四)引導幼兒觀看PPT,了解橋的發展史。
1、剛才,我們認識各種各樣的橋,我們古代勞動人民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設計制造了各種各樣的橋梁,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設計師和工人有設計造出了各種現代橋梁,我們一起來看看橋是怎樣發展的?
2、幼兒觀看關于橋發展史的PPT,擴大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的經驗。
(五)活動延伸
如果你來設計一座橋的話,你想怎樣設計?
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梧桐樹葉葉脈的結構特征,提高細致觀察的能力。
2、初步了解葉脈的作用,知道樹葉都有葉脈。
活動準備:
1、拓印樹葉用的油泥、泥工板,圓柱形積木。
2、《梧桐樹葉葉脈什么樣》的記錄單、筆、膠棒、紙片梧桐樹葉若干。
3、葉脈書簽、葉脈圖片、梧桐樹葉、以及其他園內幼兒常見的樹葉等
4、幼兒已經觀察過落葉的現象,撿拾過落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拓印的內容。
教師:葉子落下來了以后,時間久了會怎樣呢?我們把這些美麗的梧桐樹葉留個影吧。
2、用油泥拓印梧桐樹葉,引出葉脈。
(1)教師介紹新材料--油泥拓印梧桐樹葉
(2)幼兒操作,用油泥拓印樹葉
(3)教師:你發現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為什么會有許多細線呢?這些細線是什么?(葉脈)是否每片樹葉都有這樣的細線呢?
3、觀察梧桐樹葉葉脈,探索其結構。
(1)幼兒猜測并繪畫葉脈。
(2)集體交流自己的想法。
(3)細致觀察實物。
(4)觀察梧桐樹葉脈的圖片(ppT或實物)。
(5)再次繪畫葉脈并交流自己的發現。
4、討論葉脈的作用。
教師:為什么梧桐樹葉脈長的像一張網?為什么會粗細連在一起?一直生長到葉片的各個部分?葉脈有什么用?
(植物通過根在泥土里吸收水分和養料,然后傳送到身體的各個部分,為了傳送養料,像動物有血管一樣,植物的身體里也長出了許多很細的管子,從根的末端開始,經過莖到葉子的位置,這些管子藏在莖里面,平時是看不見的,但是到了葉子里面就變成了更細更小的分叉的管子,它們就是葉脈,我們從外面就能看到;另外葉脈還能支撐葉子。)
5、拓展
教師:除了梧桐樹葉長有葉脈,其他的樹葉也有葉脈嗎?這里還一些其他的樹葉,我們再看看,他們也有葉脈嗎?觀察一下他們的.葉脈是怎樣生長的?和剛才看到的梧桐樹葉一樣嗎?
小結:樹葉的形狀不同,葉脈生長的形狀也會不同,但是他們都會有葉脈,葉脈可以幫助樹葉輸送養料和水分,還可以起到支撐樹葉的作用。
延續:我們下次再來看一看,印一印,把更多的樹葉葉脈的秘密告訴你的朋友。
活動反思:
活動中能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能做到有的放矢,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老師作為引導者和傾聽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會對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幫助。教育不斷在更新發展,也正是因為一次次的總結經驗,我們才能在其中得到培養,慢慢成長。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大全春天科學教案大班05-14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1-13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1-20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1-17
大班汽車科學教案03-31
大班下科學教案01-30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8-02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3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2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