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4-06-28 12:50:16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學教案[優秀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優秀15篇]

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使瓶子中水位升高的多種方法。

  2、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的物體大小有關系。

  3、樂意合作探索,體驗探索發現的樂趣,懂得遇事要動腦、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活動準備:

  集體記錄紙、小組記錄單、大石子、小石子、沙子、貼有水位線1號2號的細頸飲料瓶若干、記號筆、漏斗、小勺、小抹布。

  活動過程:

  一、交流驗證,知道“填石頭”能增高水位。

  1、提出問題:烏鴉喝水的故事中,小烏鴉用什么方法喝到了水?

  2、驗證猜想:請一位小朋友驗證“填石頭”的方法是否真的可行。

  小結:小烏鴉真聰明!它把石頭放到水里,水位線就升高了!

  動手實驗,發現并探索烏鴉能喝到水的方法。

  (一)第一次實驗:分別在2號瓶放入不同材料,都能讓烏鴉喝到水嗎?

  1、提供2號瓶:觀察和1號瓶有什么不同?

  2、引發猜想:2號瓶的水較少,用哪一種材料材料能讓烏鴉喝到水呢?為什么?

  3、操作實驗:知道往2號瓶里填小石子和沙子,烏鴉可以喝到水,但是填大石子烏鴉是喝不到水的。

  4、交流思考:影響水位上升的因素。

  小結:水位線受大小石子之間的縫隙大小影響,加入小石子或沙子后,水流到縫隙里去,但縫隙小,剩下的水被擠到上面去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大石頭跟大石頭之間縫隙較大,大部分水流到縫隙里,被擠上去的`水就少,烏鴉不容易喝到水。

  (二)第二次實驗:怎樣讓烏鴉喝到填了大石子的2號瓶子里的水?

  1、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用什么方法能夠補救填了大石子的2號瓶,讓烏鴉喝到水?

  2、操作驗證,交流討論:

  繼續往2號瓶加小石子和沙子還能增高水位線,能讓烏鴉喝到水。

  這是為什么呢?

  小結:大石子之間的空隙較大,小石子和沙子較小,用它們填補大石子之間的空隙,把空隙里的水擠到上面去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聯系生活,交流經驗。

  你們還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幫助小烏鴉喝到水嗎?

  小結:生活中我們也會像小烏鴉一樣碰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難題,但是我們不能隨意放棄,要學習小烏鴉多思考、多觀察,多動手去解決問題。

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幼兒能體驗工具的意義,有使用工具的興趣。

  2.探索適宜的分出各類豆豆的工具,并能記錄和表達自己的發現。

  3.通過動手操作活動,有初步運用工具解決問題的意識和嘗試與同伴合作的方法。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多次使用工具將綠豆分出來。

  活動難點:幼兒合作使用工具快速將各種豆類分開。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米、綠豆、胡豆、筷子、盒子、碗、湯勺、漏勺、籃子、蒸隔、淘米籃、大記錄表一份、工具圖片、軟泡沫若干、幼兒自己準備的工具。

  2.經驗準備:幼兒嘗試用手分豆豆,發現手累,速度又慢,使幼兒萌發自己尋找工具來幫忙的想法。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用工具分胡豆、小米。

  1.幼兒自由選擇工具嘗試怎樣分開胡豆和小米。

  師:你想用什么工具分出什么豆豆?用這個工具和用手分可能會有什么不一樣呢?

  2.請你選擇你認為有用的工具試一試,并記住自己是怎么分的,分時你發現了什么?

  3.活動小結。

  (1)你剛才選的什么工具?你選的工具能又快又好地分出豆豆嗎?你怎么做的?分豆豆時你有什么發現?

  (2)哪些工具適合用來分豆豆,哪些工具不適合用來分豆豆?

  (3)看看這些能幫助我們又快又好分出豆豆的工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助我們選擇適合分豆豆的工具?)

  二、第二次嘗試:用工具分開綠豆、胡豆、小米。

  1.廚房的叔叔為小朋友煮綠豆湯,請小朋友想辦法把綠豆分出來。

  師:用哪些工具能將綠豆分出來呢?請小朋友說一說

  2.幼兒討論、猜想分開綠豆的方法。教師記錄幼兒的討論結果并呈現在黑板上。

  師:請小朋友用剛才討論的辦法做一做,并試一試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

  3.幼兒嘗試用剛才討論的方法分豆豆,重點引導幼兒多次使用工具將綠豆分出來。

  師:你們再試一試,哪些工具一起使用可以一次就能將豆豆分開呢?

  4.幼兒講述自己分豆豆的方法,教師記錄并呈現在黑板上。

  師:我們來看一看,剛才討論的方法和你們分開綠豆的方法一樣嗎?還有沒有不一樣的方法?

  三、競賽游戲:看誰分得快?

  1.幼兒自由分成4組,比賽哪組最先將混在一起的豆豆分開。

  師:剛才,小朋友用工具很快地將豆豆分開了,現在,就用剛才的工具和辦法進行一個比賽:小朋友四人一組,分成四組,比賽哪組小朋友最先將混在一起的豆豆分開。

  2.引導幼兒相互合作分豆豆,了解合作分豆豆的方法:小朋友一起商量如何分豆豆,再分工合作。請小朋友觀察,分得快的那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

  3.幼兒相互講述自己組分豆豆的經驗。教師和幼兒一起總結與同伴合作的方法。請1~2組的小朋友介紹自己組分豆豆的經驗。

  4.將分出來的綠豆送到廚房,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認為體現了以下5個亮點。

  1.活動內容來自孩子的生活體驗,引發了幼兒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愿望和自由選擇工具的興趣。

  2.活動自始至終充滿了自由、輕松、尊重、和諧的氣氛,我設計的猜想——嘗試——求證的過程,尊重和滿足了孩子大膽設想、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學習分享、討論交流的意愿。

  3.活動進程清晰明了,層層深入,從孩子的猜想到初步操作,感知到最終探求最快捷的分類方式,精心的設計,力求培養孩子觀察分析、比較、判斷等邏輯思維、求異思維等能力。

  4 .活動中,教師注意觀察,關注幼兒的語言、行為,善于捕捉孩子活動時出現的一閃即逝的,有價值的瞬間,引發幼兒的積極互動。

  5.注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及品質的養成教育。活動后,收拾材料與場地,分組活動時注重幼兒團結合作能力的培養。

  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教師的'觀察還不夠細致,有一些重操作結果的傾向,在以后教學中還要不斷改進。

  活動評析:

  該活動目的明確、層次清楚,孩子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自由的猜想——嘗試—求證,充分尊重和滿足了孩子們大膽改想、動手操作、主動探索、學習分享、討論交流的意愿。實現了《綱要》提出的“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和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目的和要求。

  活動中孩子們“做”得開心,其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教師啟發引導得當,師幼互動積極,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分析能力。但是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對孩子們的操作行為和傾聽行為的觀察培養還待加強。

大班科學教案3

  一、活動目的

  1.讓幼兒認識日歷,知道一年有365天,一年共分12個月。12個月中分月、小月和平月,月有31天,小

  月30天,平月(二月)只有28天。知道怎么分月和小月,二月又為什么只有28天(不講閏年和閏月)。

  2.讓幼兒學會看日歷,如今年是哪一年?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又是幾月幾日,星期幾?一星期有多少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從而擴幼兒的知識面,提高認識能力,并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二、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20xx年全年日歷一張作為教具(要求數字盡量寫)。同時制作并復印供幼兒用的20xx年全年日歷表,每人一張。

  2.抽答問題的卡片若干張。

  3.發動全班幼兒收集各式各樣的掛歷、墻歷、臺歷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復習認讀數字1至12、1至31及序數第1至第12。

  2.出示老師自制的20xx年的整張日歷,貼在黑板上,讓幼兒觀看,并向幼兒介紹這是日歷,教家學說“日歷”。

  3.根據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及在學習認數和數數的基礎上,讓幼兒辨認這是哪一年的日歷?并向幼兒介紹每一格內是一個月的日歷,數數一共有幾格,就知道一年共有幾個月了。復讓幼兒回答一年有12個月,并告訴幼兒一年中所有的天數加起來共有365天。

  4.再請幼兒看黑板上的日歷,提出問題:一個格子里(即每一個月)有多少天呢?(讓幼兒自己看格子里的數字來回答)奇怪,為什么有的格內是31天,有的是30天,有的又是28天呢?小朋友,想知道原因嗎?

  老師現在給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羅馬帝國有一個叫凱撒的皇帝。他規定將一年365天分成12個月,由于他的生日是前半年的單月。所以就規定單月為月(31天),雙月為小月(30天),這樣算下來一年是366天。多了一天,怎么辦呢?當時的羅馬帝國認為,一年中二月是不吉利的月份(因羅馬帝國處死犯人是在二月),所以凱撒皇帝就決定從二月里減少一天,即二月本應是30天,減少一天就是29天,這樣一年就是365天了。后來凱撒皇帝死了,由他的侄子奧古斯做皇帝。奧古斯的生日在八月,八月本應是小月,30天,但這個皇帝不愿自己的生日是小月,又將八月改成月,變成31天,這樣又多了一天。于是奧古斯皇帝就決定再從不吉利的二月中減少一天,所以二月就變成了28天(平月),這樣全年又正好是365天了。此日歷使用至今,規定為一月,二月平,三月,四月小,五月,六月小,七月,八月也,九月小,十月,十一月小,十二月(老師一邊說,一邊指著日歷中每一個月所示的天數給幼兒看)。

  5.假如家不看著日歷,能不能將一年中的月、小月、平月說正確呢?現在,老師教小朋友一個助記

  憶的好辦法。老師示范性地伸出左手,握成拳頭,手背朝向全體幼兒,用右手的食指沿左手食指關節凸出處數

  起,凡關節凸處為月,凡關節與關節之間的陷處為月小,其中二月為月平。月為31天,月小為30天,月平

  為28天(二月),于是有了一月,二月平,三月,四月小……的口訣。要提醒幼兒,數到七月后要回到食指關節凸出處,重新開始數八月、九月小……。這樣七月、八月連續兩月是月。

  請小朋友模仿老師的樣子來學習這種方法,一月一月地練習,學完后試試小朋友學習的效果,先由老師提問,讓幼兒用左手食指指著左手背凸凹部分集體回答:一月是什么月?有多少天?二月是……,特別要提問七月、八月各是什么月?有多少天?然后再提問九月、十月……。第二遍可提問個別能力較強的幼兒,也可試問能力稍差的幼兒,如不行,老師再教。

  5.繼續教幼兒看日歷,讓幼兒知道,每格內,第一排字表明的是星期幾,從星期日開始,接下去是星期

  一至星期六(也叫周末)。要求幼兒想想今天是哪一年幾月幾日,星期幾?昨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明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先集體回答,請個別幼兒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然后再請個別幼兒回答,并自己上來在日歷上找出這一天。

  6.給每個幼兒發一張94年全年日歷,讓幼兒自己練習看日歷,在上面找出自己的生日,說出是幾月幾日,

  星期幾。再請小朋友二人一組,一人報出時間,另一人在日歷表上找到相應的位置,報幾次后二人互換。

  7.提問幼兒:每周有幾天要上幼兒園?(6天)包括星期天,一周共有幾天呢?再指導幼兒看看自己的日歷表,學會看一周,明確7天為一周,一周共有7天。

  8.老師講解一年的.意義,如過了一年,小朋友都長了一歲。問到20xx年你們有多?那時你們想干什么事?請幼兒自由發言。

  9.老師小結,并鞏固提問(可集體或個別回答交替進行):

  ①一年有多少天?

  ②一年有幾個月?

  ③月是多少天?小月是多少天?平月是幾月,有多少天?

  ④一星期有幾天?

  回答完后,再讓部分幼兒上來抽老師手里的卡片,卡片上提什么問題,就回答什么問題,答對的獎一朵小紅花。

  10.欣賞詩歌《時間伯伯》,教育幼兒珍惜時間。

  時間伯伯時間伯伯,你是偉的旅行家,你從不停止自己的腳步,從過去走到現在,從昨天走到今天,從現在走向將來。時間伯伯,

  叔叔阿姨告訴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一定愛惜你,跟隨你的腳步,做時間的小主人。

  11.老師擺出或掛出各種日歷,進行展覽,告訴幼兒,日歷可做成各種形狀,如掛在墻上的叫掛歷,貼在墻上的單張日歷叫墻歷,放在桌上的叫臺歷,還有小日歷卡,有的手表上也有日歷。

  最后讓全體幼兒自由地參觀各種漂亮的日歷,評評哪一種最好看,設計得最美,自己最喜歡哪一種。全活動結束。

  四、活動延伸

  1.在家中,讓幼兒從日歷上找到爸爸、媽媽的生日,并自己練習每天看日歷。

  2.教室里掛一個日歷,讓幼兒每天來幼兒園時,輪流撕下一張,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3.要求每個幼兒在家長的指導和助下自制20xx年日歷一張。

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知道動物會采用不同的過冬方式。

  2、愿意通過游戲的方式表達自己對過冬的認識。

  3、對動物過冬方式有探究興趣。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1、課件

  2、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觀看課件,引出冬天怎樣保暖。)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段好看的錄像,你們想看嗎?小朋友,電視上出現的是什么季節?冬天到了,小朋友會怎樣過冬?(幼兒討論)

  二、進行部分

  1、引出課題

  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出示課題)

  2、引導幼兒了解、討論小動物過冬的方式。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放課件小蜜蜂)小蜜蜂是怎樣過冬的?還有哪些小動物和它一樣是儲藏食物(又名躲藏)過冬的?(師出示字條“儲藏食物”)(幼兒自由討論)

  師總結:這些小動物它們在冬天快要到的時候把它們吃的食物全都儲藏起來,到了冬天,它們就躲在家里一冬天都不出來,這種小動物就叫儲藏食物過冬,也叫躲藏過冬。我們接著看小動物還有哪些過冬方式。

  3、繼續觀察課件

  師:青蛙是怎樣過冬的'?還有哪些小動物和它一樣是冬眠過冬的?(師出示字條“冬眠”并解釋“冬眠”的含義、)(幼兒自由討論)

  師總結:這些小動物不吃不喝也不動,一睡就是一冬天,等醒來的時候已經是春天了,這種過冬方式叫冬眠,眠就是睡覺的意思。

  4、繼續觀察課件

  師:咦?那些大雁小燕子都飛到哪里去了?還有哪些小動物和它一樣是遷徙過冬的?(師出示字條“遷徙”并解釋“遷徙”的含義、)(幼兒自由討論)

  師總結:這些小動物很喜歡溫暖的地方,快要到冬天的時候它們就往南方飛,因為南方的冬天也是很暖和的,等到冬天結束了,它們又飛回來了,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這種過冬方式叫遷徙。

  5、繼續觀察課件

  師:獅子等哺乳動物是怎樣過冬的?還有哪些小動物和它一樣是換過冬的?(師出示字條“換”并解釋“換”的含義、)(幼兒自由討論)

  師總結:這些我們常見的小動物它們快要到冬天的時候就開始退掉,等到冬天來的時候,又長出了又密又長的新,就像換了一件新皮襖。這種小動物的過冬方式叫換。

  6、教師小結:

  師:動物們都非常聰明,他們都有過冬的好方法。

  7、游戲“動物寶寶過冬”

  師:冬天馬上就到了,有些小動物還不知道自己的過冬方式。請小朋友幫助它們選擇正確的過冬方式。(幼兒連線)

  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這些小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們,珍惜它們。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多種輔助材料讓硬幣浮起來,感受物體的沉浮變化。

  2、大膽猜想并進行驗證,探索哪些物體更容易使硬幣浮起來,學習記錄沉浮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元硬幣,裝有清水的大盆3個,干抹布,記號筆,記錄表(與幼兒人數相同)。

  2、輔助材料:大樹葉、紙船、塑料瓶蓋、橡皮泥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操作興趣。

  師:(出示一元硬幣)這是什么?

  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這枚硬幣放進水盆里,它會沉下去還是會浮起來?(幼兒討論。)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會浮起來,有的說會沉下去。到底會怎樣呢?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2、討論。

  我們大家都看到了,硬幣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樣了?(沉下去了。)那么現在請你們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讓硬幣浮在水面上呢?

  幼兒自由討論,大膽回答。鼓勵幼兒想出與別人不同的方法。

  3、猜想并操作實驗

  (1)剛才小朋友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幾種材料,讓我們來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并讓幼兒了解其名稱。)

  (2)猜一猜,在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會使硬幣浮在水面上?你覺得會使硬幣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出示記錄表,講解記錄方法。)

  (3)動手操作,驗證結果,并記錄。下面就讓我們用這些材料來試試吧,看誰能使硬幣浮起來。

  提醒幼兒注意幾點要求:a、每組一個大臉盆,玩的.時候,不能擠,更不能搶,要互相謙讓,遵守紀律,因為我們馬上要成為小學生了。b、注意別把水灑到桌上或地上。c、每一種材料都要試一試,將用過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開擺放,同時看看成功了沒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試過后,在記錄表“結果”一欄后面記錄,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4)相互交流,分享經驗。

  提問:哪些材料能幫助硬幣浮在水面上,那些不能,你是怎樣操作的?你的猜想與實際操作結果一樣嗎?

  (5)小結:

  硬幣放進水中會沉下去,但我們借助一些會浮的材料來幫助它,它就會浮起來了。有些小塑料瓶蓋盡管自己能浮起來,但卻不能幫助硬幣浮起來。紙船開始會浮起來,也能幫助硬幣浮起來,但吸水后就會沉下去。

  活動延伸:

  硬幣放進水中會沉下去,但我們借助一些會浮的材料來幫助它,就讓它又浮起來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例如不會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們還知道哪些呢?(如鐵塊放入水中會沉下去,但用它們鑄造成了船以后,船會浮在水面上……)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說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了解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有的東西在水中會被溶解。

  2、愿意參加操作活動,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操作過程。

  3、初步了解水與人類生活關系,激發幼兒保護水資源。

  4、讓孩子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5、知道生病了不怕打針吃藥,做個勇敢的孩子。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

  活動準備:

  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蘋果,一缸米內有桔子)。每組一份白糖、沙。

  每組一條毛巾,人手半杯水。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課題

  請幼兒猜一猜:水里、米里有什么東西?

  師:小朋友看看老師前面有兩個金魚缸,一個缸里裝著水,一個缸里裝著米。閱讀時保持安靜,不大聲講話,不影響別人。你們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東西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幼兒講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見;米不透明,看不見)

  二、讓幼兒動手操作

  1、請小朋友米米蘿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米籮和有洞的塑料袋,請你們用它們來盛水,看看能不能把水盛起來?為什么?

  (請幼兒講出結果,使幼兒明白水是會流動的)

  2、請幼兒把桌上的白糖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里攪一攪,看看會怎樣?

  3、請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師:現在老師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里還能看到東西嗎?

  (引導幼兒講出白糖被水溶解了)

  4、擴散性思維: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東西會被水溶解。

  5、請幼兒把桌上的沙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師: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小棍在杯子里攪一攪,看看會怎樣?

  6、請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師:現在老師請幾個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里還能看到東西嗎?

  (引導幼兒講出沙不會被水溶解)

  7、請幼兒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魚缸里。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過幾天,水會變得怎樣?

  (引導幼兒講出水會變黑變臭)

  三、教師總結

  師:我們知道水是透明的,會流動的,有的東西遇到水就是溶解,有的則不會,剛才我們小朋友把自己做過實驗的水倒到金魚缸里,水立刻變渾了,過幾天,水還會變臭,我們就說水被污染了。以后我們小朋友出去玩的時候就記住了,千萬不要把東西扔進河里,不要污染我們的小河,我們要學會保護環境,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新穎、有趣。幼兒從以往“教師示范,幼兒學樣”的舊教學模式中擺脫了出來,真正成為科學活動的主人。我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再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通過探索嘗試活動,總結水的性質。在活動中我沒有進行一手包辦,而是抓住幼兒的.心理特點,讓幼兒通過猜一猜、嘗一嘗、看一看、抓一抓,去觀察、發現、思考。充分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了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發展了直觀思維能力。同時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注意力集中,情趣很高,沒有心不在焉的孩子。讓不同的孩子在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得到了不同的進步,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后一個環節又增強了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中,我得到很多啟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善于觀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機,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著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

  (二)、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以“幼兒主體,教師主導”為理念,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現有知識,給幼兒創設應有的環境和氛圍,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提高創造性思維。這樣孩子們就會有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7

  設計意圖:

  這是大班上學期的一節科學活動。科學活動一直是幼兒很喜歡的課程,因為可以通過自己的操作驗證猜測,得到答案。我班幼兒在之前的活動中已經累積了相關的沉浮知識,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已有的經驗上加強難度,通過操作,讓幼兒進一步認識沉與浮,知道通過改變形狀和重量可以改變沉浮的狀態。

  活動目標:

  1.豐富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

  2.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3.初步嘗試實驗的一般過程。

  重點:對科學現象產生興趣,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難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不同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具:裝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積木、石子、彈珠、盛滿水的大水盆、活動記錄表

  2.幼兒學具:盛滿水的大水盆、裝水的瓶子、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題

  1.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說一說材料的'名稱和摸上去的感覺。

  2.提問:這些材料放在水中會怎樣?

  3.進行猜測記錄。

  二.驗證猜測

  1.教師根據幼兒的大膽猜測與幼兒一同驗證結果。

  2.記錄實驗結果,與猜測的進行比較。

  3.與幼兒一同觀察記錄表“沉下去”和“浮上來”,并得出結論:哪些物體浮在水面上,哪些物體沉入水底。

  三.幼兒探索,尋找改變物體沉浮狀況的方法

  1.選擇兩個典型的物體,嘗試改變物體的沉浮狀態。

  2.幼兒探索:

  ①讓浮在水底的瓶子沉下去。

  (改變瓶子的重量,或者投放若干的彈珠、石子,認識懸浮 )

  ②讓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上來。

  (改變橡皮泥的形狀從而改變浮力大小)

  3.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小結: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重量都可以讓物體的沉浮發生變化。

  四.活動延伸

  教師:剛才我們對瓶子和橡皮泥的沉浮進行了改變,那剩下的其它材料我們可以用哪種方法成功改變它們的沉浮狀態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同試試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探究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的快樂。

  2、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材料與同伴一起探究各種連接方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及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會使用雙面膠,透明膠,訂書機。

  2、雙面膠,透明膠,回行針,訂書機,夾子。

  3、掛歷紙,紙箱,紙條,繩子,呼啦圈,皺紋紙,皺紋紙條,報紙,皮筋。

  4、音樂,開火車。

  活動過程:

  1、帶孩子和老師熱情打招呼。

  看今天我們活動室來了好多的客人老師,我們給我們客人老師打聲招呼好嗎?

  2、幼兒玩連接游戲

  (1)師;我知道每個寶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今天我們來當機器人玩找朋友的游戲,但是今天的游戲和以前的不一哦,當念到“馬上找到好朋友時”你就要和你的好朋友用身體連接起來,保持不動。

  (2)幼兒和老師一起念兒歌玩游戲。(師:看他們手拉著手連接在一起。快看他們頭挨著頭連接在一起)

  (3)幼兒再次游戲(我們再來試試剛才沒有用過的方法好嘛,)

  (3)幼兒嘗試不同的連接方式,師:除了站著連接還可以怎么連接?老師引導幼兒坐著,蹲著進行連接)

  3、進一步探索連接起來不被分開的辦法

  (1)師:怎么這么容易就分開了,(老師輕輕將兩個小朋友拉開)他們怎么不會被分開(拉不會分開的小朋友),現在蔣老師要請和你的好朋友商量一下怎樣連接在一起才不容易被分開,(幼兒討論一會)想好了嘛?現在我們再來玩游戲

  (2)幼兒嘗試新的連接方法。

  (3)交流:你和好朋友是怎樣連接起來的?

  4、借助物體或工具進行連接

  (1)投放材料引起幼兒進行探索的興趣(蔣老師還準備了很多東西我們去看看)(咦!可不可以用這些材料把你和朋友連接在一起呢?那我們去試試吧)

  (2)小朋友自由選擇材料進行連接探究活動,老師進行個別指導。

  (玩圈)你選的是什么材料,怎樣和朋友連接在一起的,那再去選別的材料試試。(已連接好幼兒)

  (玩較長彩條)你選的是什么材料,怎樣和朋友連接在一起的,那你們可不可以多找幾個朋進行連接。

  (玩較短需用工具連接的材料:紙條 皺紋紙)你們連接起來了嘛?(太短了)那想辦法去將它變長點。

  (玩報紙 掛歷紙)除了頂在頭上還可以怎樣進行連接(引導幼兒將報紙撕成兩個洞進行連接)

  (一個人玩)快去用你手中的材料將你和朋友連接在一起呀。

  5、合作游戲

  (1)幼兒進行分享連接活動。

  孩子們剛才玩得真棒,真會動腦筋,那你先和你身邊的朋友說說你剛才是怎樣玩的'好嗎!(幼兒自由交流),誰愿意大聲告訴我你是怎樣玩的?

  (2)幼兒合作連接火車,鼓勵幼兒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連接。

  現在蔣老師請你們把紙箱連接起來變成一列長長的火車好嗎?(投放紙箱)

  (一個人或幾個在一旁玩紙箱)寶貝趕快去選材料將你的火車車箱和朋友的連接起來呀。

  (幾個車箱放在一起并未進行連接)怎么還沒連接起來了趕快去選材料呀。

  (紙箱上有洞)這個紙箱上有洞我們可以選什么將他們連接起來了。

  6、結束部分

  老師要和你們一起連成一列長長的火車,(孩子們站在紙箱里)小火車出發了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幼兒聽開火車音樂出活動室。

大班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探索讓熱水快點變冷的多種方法。

  2、體驗參與實驗操作活動的樂趣,感受事物的變化。

  活動準備:塑料杯;溫度計;擦手干毛巾;冰塊;濕毛巾;小臉盆(中間加水);調羹;扇子;每組一塊記錄板、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思考。

  "這兒有杯熱水,如果想知道它現在有幾度,該怎么辦?我想讓它快些冷卻下來,有哪些辦法呢?

  (幼兒介紹)

  二)、小組實驗,記錄結果:

  1、引導幼兒分組尋找材料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請你們三人一組,把你們商量的方法記錄下來,然后就按照自己記錄的方法進行實驗,讓熱水變冷,看看在5分鐘內下降到幾度。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本領大,溫度降得快。"

  (1)"現在我和你們來做個實驗,我不用你們的那些方法,讓熱水自己冷,看它能在5分鐘內下降到幾度。你們就按照你們的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本領大熱水的溫度降得低

  (2)引導幼兒分工實驗。

  (3)實驗步驟:

  小組商量各自的實驗項目尋找材料--倒好熱水測量溫度并記錄--選擇實驗材料進行實驗--5分鐘后再次測量水溫并記錄。

  (4)幼兒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2、實驗結束,請每組幼兒測量實驗后杯中的水溫,并記錄。

  三)、交流討論

  1、提問: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的?實驗后的水溫是幾度?下降了幾度?(幼兒介紹)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發現實驗與非實驗的不同。

  2、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1)為什么不斷地攪拌熱水,熱水就會快點變冷水?

  (2)為什么在熱水中放入冰塊,熱水也會快點變冷水?

  (3)為什么將熱水倒在一個大一點的容器中,也會快點變冷呢?

  5、教師小結:

  生活中有許多讓熱水快點變冷的方法,用調羹攪拌、兩個杯子相互調換、用嘴吹,都能增加空氣流通、添加冰塊、放在冷水里,這些方法都能將熱水的熱量傳遞到冰塊和冷水里,使熱水的溫度降低,達到降溫的作用,而沒有實驗的熱水它只能將熱量慢慢的傳遞到空氣中,所以它的降溫速度就會比較慢。(針對幼兒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或留疑)

  四)、延伸:引導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內容來源于生活,能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與實驗的欲望。活動中通過引導幼兒在實驗中發現“這些方法都能使熱水變冷”,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樣的效果,使幼兒獲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學知識。對于本次活動幼兒還是比較感興趣的,由于溫度計我們小朋友平時接觸的并不多,所以在課前我豐富了幼兒關于這方面的經驗,而孩子們通過課前的準備,活動中基本都能用溫度計進行讀數。但是活動中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活動中的語言要規范,特別是在科學活動中,提問需精確,對于幼兒的回答應回應給與提升,能讓幼兒更清晰地理解教師提問的目的`或實驗的要求;提供的材料不應只限于3種,應給與幼兒更開放的探究空間,可把現在可以實行的方法都提供給幼兒,使幼兒有更開放更自由選擇的空間,更好地體現出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記錄表的設計有些局限了幼兒的思維,可以再開放些,不要把方法都事先展示在表中,可以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畫出并記錄下來等等。總的來說,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高,活動目標基本達成。

大班科學教案10

  一、設計意圖

  現在的兒童類藥物多帶有香甜的水果味,易誤導孩子超量服用,孩子們在學會看量尺后,對刻度也很感興趣,有時還會在吃藥時說:“我吃15毫升。”因此我從幼兒的生活中生成了《神秘杯》的活動,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生活中物品的探索興趣,了解服藥杯的作用并學習使用帶刻度的杯子,讓孩子們在幫助小動物送藥的同時也知道自己要按量服藥。教材難易程度適中,幼兒對此內容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教案的整個設計過程中,我也始終圍繞我班子課題《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時如何進行有效的介入》,活動中主要從教師設置問題的直接介入及科學活動中材料的提供的隱形介入這兩方面著手。

  二、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帶刻度的杯子進行測量,并體會刻度的作用。

  2、教育幼兒正確服藥,提高安全意識。

  3、培養幼兒助人為樂,關愛他人的良好情感。

  三、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定為:學習運用帶刻度的杯子進行測量。

  難點定位:理解目測結果與杯子大小的關系

  四、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神秘杯》

  2、大小量杯若干、記錄表、筆、藥水等。

  3、貼有小動物的一次杯子若干

  五、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認識刻度杯

  1、教師出示刻度杯:小朋友你們瞧,老師帶來了什么啊?(量杯),請你仔細地看一看、瞧一瞧能發現上面有什么小秘密呢?

  幼兒人手一個量杯有大有小,進行觀察

  2、誰來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小秘密?

  教師重點引導幼兒認識量杯上的數字、線條及單位ml

  3、認識大小量杯的測量范圍:看著上面的刻度,它最多可以量多少毫升,最少呢?

  4、教師小結:對了,這些數字和線條就是量杯的刻度。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我摒棄了繁瑣、復雜的言語,采用直接開門見山的方式:出示量杯,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在幼兒的觀察中教師采用啟發式提問、圍繞孩子的興趣進行提問介入,逐一突破量杯上刻度的認識、單位的認識等。)

  第二環節:學習如何正確使用量杯

  1、如果要喝20毫升的藥,你會選什么量杯,誰來試一試?

  請兩名幼兒分別用大小量杯進行喂藥。(使用視頻轉換儀,請大家一起檢查并由老師來糾正。)

  2、幼兒操作完后教師小結給動物喂藥的方法:

  (1)量杯要放在桌上,不能拿在手里

  (2)在倒藥時身體慢慢蹲下,小眼睛與刻度線齊平

  (3)什么時候才倒好呢?就是藥的水平面與刻度線齊平。

  (設計意圖:為了讓孩子真真正正的學會使用刻度杯,我摒棄了以前的教師手把手的傳統教學方式,而是先引導幼兒先上前嘗試操作,在操作中將自己遇到的難點及問題表述出來,再由老師和同伴一同商討解決,真正讓科學走到了孩子的身邊。)

  第三環節:引導幼兒體驗杯子大小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小朋友們這兩個杯子都是多少毫升啊?(20),為什么都是20毫升的液體在兩個杯子里會看起來不一樣多呢?

  第四環節:引導幼兒知道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杯子越小液面越高

  教師小結:原來啊當液體一樣多時,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杯子越小也,液面越高。

  (設計意圖:為了突破這難點,我通過語言的巧妙介入引發幼兒思考:“為什么同樣是20ml的藥在兩個杯子里會不一樣呢?”)

  第五環節:引導幼兒交流討論多種給小動物喂的方法

  1、收到一封由動物園醫生阿姨寄來的信,信上說動物園里的小動物們都感冒了,請小朋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給小動物喂藥。

  2、出示藥量表:看看要量表上都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分別需要為多少毫升的.藥?

  3、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并記錄多種給小猴喂藥的方法。

  4、教師小結:小朋友們想了這么多的方法給小猴喂藥,我想小猴肯定會很快好起來的。

  5、幼兒分組操作

  6、交流展示記錄表

  (設計意圖: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所在,為了激發幼兒更多的思維靈感,在操作前,我與幼兒進行了一次共同的操作示范,引導幼兒運用更多的方法給小猴喂藥,在引導中我將操作要求逐一的滲透到其中,使幼兒在無形中感知了操作的要點,為幼兒的操作降低了難度。)

  六、反思

  整個活動的設計貼近幼兒的生活,循序漸進,并圍繞我班的子課題——《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索時如何進行有效的介入》。活動中主要從教師設置問題的直接介入及科學活動中材料的提供的隱形介入這兩方面著手。如:在問題的設置中我始終抓住孩子的興趣點靈活地修改和設計問題,如孩子發現了量杯上的刻度時,我及時的進一步引導幼兒加深認識“你們注意到了嗎?誰還有不同的發現”等語言,刺激了更多的孩子去細心觀察,從而讓更多的孩子也發現了量杯上更多的秘密,對量杯有了更深的認識;在材料的隱形介入中,我不斷的進行調整,從一開始的采用大、中、小三種量杯,到二磨只采用中、小兩種量杯到后來的在操作活動中同時采用大、小量杯,這讓孩子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了認識量杯并學會使用量杯,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

大班科學教案11

  設計意圖:

  泡泡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氣泡,孩子們很喜歡跑跑吹到天空中漂漂蕩蕩那種感覺,那我們就來讓幼兒熟悉泡泡觀察泡泡,讓幼兒更加了解泡泡,通過泡泡來觀察身邊的事物,感覺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發現所是、吹的泡泡有大有小。

  2、透過泡泡來觀察身邊的事物,體驗發現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每人一小罐肥皂水、一根吸管。

  活動過程:

  一、吹泡泡。

  1、為每個幼兒準備一罐肥皂水和一根吸管,嘗試吹泡泡。

  2、請吹得大的孩子介紹自己吹泡泡的.方法。

  3、幼兒再次嘗試吹泡泡。

  4、幼兒兩兩結伴,比一比誰吹的泡泡大,誰吹的泡泡小。

  二、看泡泡

  1、請幼兒觀察肥皂泡泡在陽光下的變化。

  2、請幼兒在嘗試在瓶口吹一個大泡泡,把這個大泡泡作為照相機,透過它觀察周圍的世界。

  三、抓泡泡。

  1、教師或個別幼兒吹泡泡,其他幼兒共同抓泡泡。

  2、請幼兒看看抓到后有什么變化。

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對不同顏色的分辨去區分不同的星球;以及相對太陽從近到遠排列的位置。

  2、能大膽、主見的表達出自己喜歡哪個星球,想去哪個星球玩。

  3、孩子們動手用粉筆將飛船和想去旅行的星球連線。

  4、培養幼兒的對宇宙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初步了解宇宙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1、幼兒認識“地球”在宇宙是一顆星球的概念。

  2、幼兒能記住行星的名字,哪個星離太陽最近。

  活動準備

  1、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月球的圖片,以顏色區分為主。

  2、一只紙制的飛船模型玩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

  1、讓小朋友知道自己生活在“地球”上的一概念,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星球,有比地球大的,也有比地球小的。看圖上不同顏色來辨別星球并叫出名字。

  2、帶出一架小飛船,讓小朋友“乘飛船”想好準備要去旅行的星球。

  二、基本環節

  通過探索活動,引導讓幼兒學會運用辨別顏色的方法來分析物體特點。

  1、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表達出看到的每個星球的顏色、相對地球大小、基本特點。

  2、一起談論各“星球”相對太陽排列順序;哪顆星離太陽最近,地球位于哪里?

  三、結束環節

  乘“小飛船”去星球旅行(給幼兒粉筆將飛船與想去的星球連線)

  1、老師引導幼兒回顧一開始說的:“讓小朋友‘乘飛船’想好準備要去旅行的星球”這個問題,讓幼兒自由發揮并動手參與課堂活動。

  2、提問幼兒回答想和誰一起去。

  教師小結:宇宙是很浩瀚的,充滿奧秘。一下子讓小朋友了解是很抽象的,像太陽、地球、月球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看得見的東西,但又無法“拿出來”給小朋友看,希望通過課堂游戲互動將此類物體由抽象轉化成一個概念,令小朋友有一個好的初步認識。

  四、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宇宙很大,有好多星星,就像我們今天上課所說的內容,但是像地球那樣能有美麗的花,漂亮的蝴蝶,高高的樹木,涓涓的溪水卻只有“地球”。從現在開始就要愛護一花一樹,珍惜每一滴水,拒絕使用“白色垃圾”等等來環保地球。

  教學反思

  1、反思備課:大班幼兒的年齡段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自我表達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個性特征、思想有了較明顯的表現,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活動內容和教學理論對大班的幼兒起到一個啟蒙引導,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將這個“啟蒙”既簡單明了又向良性發展。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將抽象的事物轉成概念,讓班上的幼兒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并能以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得到幼兒的接納,也讓幼兒有了情感發揮的自由空間。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畢竟教學活動的內容都是一些“看得見,卻拿不上來”的物體。二維空間的教材,可能給幼兒思維發展帶來一定限制。還需要在教育內容及其發展線索上改進。

  (3)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定會存在個別的幼兒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清楚的理解,比如教師表示贊同時伸出手與幼兒擊掌,幼兒反應不過來。這時教師要在活動參與內容上多進行解釋和示范。用鼓勵方式多與該幼兒互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主題活動語言連貫,主要引導幼兒自主參與,在玩樂中學習知識;在互動中是讓幼兒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蒙發對宇宙的興趣,更加完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

  4、如果重新上這節課:在教材上把圖片換成玩具實體,并懸空按天體位置來擺放。多維空間的實物教學會讓幼兒更感興趣、更加容易接受。

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通過自身的探索讓幼兒感知影子的變化與光源的遠近,照射角度的關系。

  2.激發幼兒對探索科學的興趣。

  3.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教學重點、難點

  1. 引導幼兒的探索讓幼兒感知影子的變化與光源的遠近,照射角度的關系

  2. 啟發幼兒用簡單的符號表示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 布置一間暗室。

  2. 投影屏,立體玩具嗎,手電筒,記錄板,紙筆。

  活動過程 :

  1.設疑導入

  提問:影子先生怎么了?他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這樣?

  2.激活思維,猜想,想象,建構。

  組織幼兒自由討論:可以用什么方法讓影子變魔術呢?

  3.自主探索。

  分組實驗并把發現記錄下來。

  重點:引導幼兒的探索讓幼兒感知影子的變化與光源的遠近,照射角度的關系

  難點: 啟發幼兒用簡單的符號表示自己的發現。

  4.分享交流。

  5.拋出問題,拓展延伸。

  問題:影子是從哪里來的?他只能是黑色的嗎?他還會變什么魔術?

  教學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將科學教育融于學生的'生活中是新觀念的體現,設計活動旨在通過讓學生探索影子,讓學生了解影子與光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對影子的好奇與興趣,學習科學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

  活動開始,我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讓學生們尋找自己的朋友影子,以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進入課堂角色中來.接著就讓孩子自己動手探索發現影子,讓孩子從實踐中感悟出真知,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積極的討論交流和細心的觀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奧秘,孩子的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并發出火花。第一次操作后,孩子們獲得了“因為有光,物體擋住光,所以產生影子”的道理.接著又從孩子的生活經驗導入,觀看多媒體課件”生活中的影子”,從孩子的認知出發,交流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暢所欲言,發展語言和思維的同時引發了對影子形狀、大小、變化的興趣,從中引發第二次探索的興趣。第二次探索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照物體,發現影子的方位及大小變化。在這次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發現了影子變化的秘密,所以我請幾名成功的孩子到前臺來示范操作,我進行引導小結,然后讓所有的孩子進行第三次操作,并要求孩子把操作結果記錄下來,效果很好,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培養了自信心。最后,向學生介紹了影子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并觀看了月食形成的原因的短片。

  本次科學探索活動,我抓住了孩子對科學現象好奇、好動手的特點,讓孩子們在充分自主的實踐探索中發現科學道理,活動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孩子個別操作無目的,所以沒有能很好地發現問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這堂科學活動課是借鑒市科技館的活動手冊影子的秘密一課開展的,這次的教學是一次成長的教學,因為今天科技館的老師和北京的專家老師也蒞臨了我的課堂,并對我的這節課做了點評,尚老師先是對我課堂好的一面做了表揚,其次對課堂的不足之處做了探討,并結合科技館魯老師的意見和我一起共同進行了修改,讓我確實感受了科學教學的魅力,今天的課堂教學是緊張的也是快樂的。

  小百科:影子是一種光學現象。由于物體遮住了光的傳播,不能穿過不透明物體而形成的較暗區域,就是我們常說的影子。分為本影,半影。

大班科學教案1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給我帶來的快樂,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和會認的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給我帶來的快樂,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想像、感受浪花給我帶來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電腦大海圖:問:這是哪兒呀?誰去過?海邊好玩嗎?你能把在海邊玩時的高興的事講給大家聽一聽嗎?(學生拿著照片給大家講。)

  3.出示電腦小女孩在沙灘玩時的圖:你們看小姑娘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們想不想和她一起玩兒,那個姑娘想聽聽你們讀書,行嗎?

  4.自己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5.指名讀,其他同學聽聽他們的讀音是否正確?

  6.小姑娘這有幾個詞語看誰讀得準確。電腦出示詞語:

  浪花玩耍笑了跑來唱歌眼淚

  送給貝殼淘氣娃娃小腳丫

  放電腦錄音:你們讀得真準!我答應和你們一起玩。

  二、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1.教師范讀第一段:剛才大家讀得挺好的,老師也不想落后呀?給我個機會讀讀書行嗎?老師讀第一自然段,你們聽聽哪兒讀得好?通過老師的讀你體會到了什么?(浪花邁著輕輕的步了走來的輕輕的讀得好,體會浪花邁的步子很輕。)板書:輕

  2.浪花怎么輕輕地走來?請同學表演。

  3.浪花邁著輕輕的步子指的是什么?(浪花涌上沙灘的響聲很小。)

  讀的時候聲音要輕一些,自己著讀一讀。

  4.指名讀。

  5.還有哪兒讀得好?(悄悄地弄癢了我的小腳丫)板書:悄

  6.真的有人弄癢了它的腳丫嗎?那指的是什么?小女孩的表情什么樣?

  (當浪花輕輕的濺到腳上。給人一種庠庠的感覺。)

  7.那這句話應該怎么讀呀?

  8.學生練習讀。

  9.還有哪讀得好?(浪花笑著跑回家。)板書:笑跑

  10.“浪花笑著跑回家”的“笑著”指的是什么?(浪花卷上來發出的聲音。)

  11.(指板書說)浪花“輕輕地、悄悄地\笑著”這是把浪花當作人來寫,可以看出什么?(小姑娘對浪花的喜愛。)你們喜歡嗎?能不能帶著對浪花的喜愛之情讀一讀。學生自己讀、同桌讀,指名讀。

  (二)學習第二段:

  1.讓學生自己試著讀一讀。

  2.同桌同學互讀互評。

  3.充分利用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浪花什么樣?

  4.學生讀。其他同學聽聽哪兒讀得好?哪兒讀得還不夠?應該怎樣讀?

  5.你們還想讓大海給你們帶來些什么?點擊電腦在圖上出示:可愛的小螃蟹、綠綠的海藻、翠綠的海白菜、美麗的珊瑚

  6.電腦出示:“我的小籃子都裝不下啦!”教師指導讀.如果你的小籃子都裝不下啦!這時你是什么心情?你能帶著這種心情讀讀嗎?自己練讀同桌讀指名讀。

  (三)學習第三段:

  1.學生齊讀第二段。

  2.練習用“像”說話。

  (如:彩虹像一座美麗的拱橋。)

  (四)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配樂朗誦。

  三、指導背誦:

  1.自己試著背一背。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齊背。

  四、讓學生談談到海邊玩時的感受?可以編出小兒歌。

  學生編出小兒歌:

  (l)浪花浪花多美麗,

  像一朵朵白色的云,

  在海中唱著嘩嘩嘩,

  一會兒仰頭又低頭,

  浪花浪花你多美,

  真像美麗的藍海豚,

  浪花浪花我真羨慕你!

  (2)藍藍的大海,軟軟的沙灘,

  綠綠的海藻,白白的珊瑚,

  大海真美呀!

  五、板書:

  14浪花

  輕悄笑跑捧

  像

  喜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本課12個生字,并且正確、規范地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完成課后練習2.3.4題。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8個生字的字形及字義。

  2.完成課后練習2.3.4題。

  教學難點

  1.正確、規范地書寫“笑、都、跑”3個字。教師重點指導。

  2.課后練習3照樣子說詞語。

  教學過程

  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啟發學生想象在海邊時的情景以及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體會、感受通過讀書表達上來。

  二、識字教學

  (一)鞏固生字詞的音。

  1.自己小聲讀讀本課的生字。

  2.同桌小伙伴互讀生字。

  3.抽讀生字學法。

  (二)分析字形結構和了解字義:

  1.學生自己分析字形。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字形。

  2.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記憶字形的好辦法。

  3.請每組的學生代表進行講解:

  4.電腦出示詞語;學生讀。

  三、寫字教學:

  1.學生自己觀察生字的重點筆畫在田格中的位置,觀察后把8個字的紅字描一遍,邊描邊記住橫中線,豎中線上的筆畫。

  2.學生在書中第一個田格中把8個生字試著寫一遍,寫完后與范字進行比較修改!

  3.學生想出認為難寫的字,如:笑、都、跑、唱

  4.教師范寫:

  “笑”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的竹字頭,兩邊的筆畫要寫對稱。第七筆撇要寫在靠近中心點的位置,第八筆橫不要寫得太長。第九筆撇的起點要在豎中線旁邊的橫中線上。“撇”不要寫得太長,“捺”書寫的稍長一點。

  “都”是什么結構的字?(左右結構)。要寫完左成左寬右窄。

  左上邊的“土”字,要注意第二個橫稍長些,第四筆“撇”的起點在第一筆橫的旁邊寫,撇尖與第三筆的橫的起筆上下對齊。“日”字,橫折的“橫”要寫在橫中虛線上。“耳刀”的起筆在“土”字而橫的中間起筆寫“橫撇”撇尖離橫中線不遠。“彎鉤”不要寫得太長。

  “跑”是左窄右寬的字。在寫“足字旁”時,注意第五筆的橫寫在橫中線上,第六筆“豎”的起筆從橫中線上起筆寫。右邊“包”字的第一筆高一點,撇尖寫在橫中線上邊一點,第二筆橫折鉤的“橫”比“口”字稍低一點寫,“鉤”過橫中線,“豎彎鉤”從豎中線上起筆寫,注意鉤朝天。

  電腦出示3個部體:“口”“日”“日”讓學組“唱”字。

  A.點擊鼠標:屏幕上出現:

  B.讓學生拖動鼠標把部體放到田格中,如果拖得不對,部體返回原位置。

  正確的拖動應該是:

  5.學生在書中的第二個田格中書寫“都、跑、笑、唱”這幾個字。教師行間巡視,個別輔導。

  6.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學生書寫情況,進行講評!

  7.同桌同學互評互改這幾個字。

  8.學生書寫其他四個字,教師個別輔導。

  四、鞏固練習:

  1.學生正確地書寫生字,每字3遍。

  2.學生抄寫詞語,每詞3遍。

  五、完成課后練習:

  1.照樣子說詞語:學生填寫詞語時只要搭配合理就可以。

  2.讀句子。讓學生多讀,體會句子的特點,也可以仿照句子說幾個句子。

  六、朗讀全文:

  七、教師小結:

  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浪花》這篇課文,通過與浪花嬉戲,使我們感受到浪花的可愛、大海的可愛。這節課我們又一起學習了生字,同學們學得很認真,寫得也非常好!

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感受到物體移動與力的關系,獲取有關物體移動需要力的具體經驗。

  2、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分析判斷能力。

  3、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輕重不同的羽毛、紙團、皮球、積木、汽車、沙包、鐵塊若干。

  2、室外準備器械:滑板車、大型積木、塑料圈等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操作活動,引出問題。

  指導語:今天,老師準備了一些東西,你們想玩嗎?在玩之前老師要提一個小小的要求,怎樣讓這些不動的東西動起來呢?有什么好辦法呢?讓我們先來試一試好嗎?

  二、幼兒操作、探索

  1、幼兒嘗試操作、觀察,教師指導,重點啟發幼兒想辦法讓桌子上的.物體動起來。

  2、提問:請你們說一說用什么好辦法讓這些動起來?(幼兒用動作講述表演)

  3、教師小結:原來,要讓這些物體動起來,可以用手推、拉、扔,可以用腳踢,還可以用嘴吹。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活動,進一步探索力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1、教師提出新問題,讓幼兒試著用不同的力移動物體。

  2、教師小結:用力大,這些東西移動得就快,而且遠;反過來,用力小,這些東西移動得就慢、近。

  四、第三次提問,操作嘗試,鞏固教學內容

  1、指導語:剛剛我們是讓桌子上的東西動了起來,現在請你們想辦法讓周圍的東西動起來,看看輕的東西用力怎么樣?重的東西用力怎么樣?

  2、今天,我們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讓東西移動起來,我們知道輕的東西用力小,重的東西用力大;反過來,用力大,東西動得又快又遠,用力小,東西動得又慢又近。

  五、延伸活動:幼兒到室外操作鞏固和感受物體移動的秘密。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大全春天科學教案大班05-14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1-13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1-17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1-20

大班汽車科學教案03-31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8-02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04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2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04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