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9篇(必備)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和“<”,嘗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想法,鍛煉思維的可逆性和靈活性。
3.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增進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大轉盤;海洋球兩袋
操作題板每組一份;1~10數卡每組一份;>或<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認識“>”和“<”,比較兩組實物和圖像的多少。
1、出示“>”和“<”,感知符號的形狀,區別開口方向。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兩個符號,你看看像什么?這個符號的大嘴巴朝哪里?那這個呢?
2、出示兩袋數量懸殊的海洋球,探究發現大嘴巴朝量多的物體。
師:先出示大于號,你們看這個符號大嘴巴朝哪里?那再看看老師手里的兩袋海洋球,哪袋多,哪袋少?那朝大嘴巴的這邊應該放哪一袋?為什么?
師:原來呀,大嘴巴喜歡數量多的東西,那這個大嘴巴朝左邊的符號我們把它叫做大于號。
師:剛才那個是大于號,那這個叫什么了?(小于號)這個符號的嘴巴朝哪里啊?現在你們想想老師手里這袋多的海洋球應該放哪里了?為什么?(因為大嘴巴喜歡數量多的東西)我們把這個大嘴巴朝右的符號叫做小于號。
3、多媒體出示兩組數量懸殊的圖像,嘗試用“>”或“<”表示。
師:這里有兩盤蘋果,這盤數量怎么樣?(多)那這盤呢?(少)他們中間應該放哪一個符號啊?(大于)哪一個是大于?(紅色的)我們請它下來看看,對啦,大嘴巴朝左的叫什么啊?大嘴巴朝的這邊數量要怎么樣?
師:老師這里還有兩盤犁,你覺得它們中間應該放一個什么符號啊?(小于)哪個是小于?(黑色的)我們請它下來看看,對啦,原來啊,大嘴巴始終喜歡數量多的這邊,我們把這種大嘴巴朝右的叫什么符號啊?大嘴巴喜歡數量怎么樣的東西啊?(多的)
4、嘗試用身體姿勢來表示“>”和“<”。
師:現在呀老師想請小朋友用身體的姿勢來表演大于和小于號,來,立正,我們先來做大于號,它的大嘴巴朝哪里啊?(左邊)做的真不錯,那現在來學做小于號,大家學得可真像。
二、比較兩數大小,理解“>”和“<”的含義。
1、游戲:進入《小熊10元超市》,引出1~10的整數。
師,小熊開了一個10元超市,我們去看看吧,超市里都有哪些數字?12345678910
2、比較第一個貨柜上的兩樣商品的價格大小,學習正確使用“>”或“<”。
走進超市,原來有這么多貨物,我們來看第一個貨架,飲料幾元?巧克力幾元?你覺得應該用什么符號?為什么?
師:鬧鐘和帽子中間應該用個什么符號?以此類推。
3、通過比較,發現“>”和“<”的共同點,開口始終朝大數。
最后小結,你們看,大于符號和小于符號的'大嘴巴始終朝著怎么樣的數字啊?
4、多媒體出示題板,幼兒通過舉符號牌的方式操作練習。
師: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1和4中間的這個?里應該放什么符號?(小于)1小于4這個等式成立嗎?那老師現在要考考你們了,8和2中間應該放什么符號?請你輕輕的從你的口袋里拿出一個符號來表示,你們舉得是什么符號啊?來,看一下對了嗎?那3和7呢?應該用什么符號?符號寶寶們看到小朋友都給他們找到了位子高興的跳起了舞蹈,
5、調換符號開口方向,探究如何使不等式成立。
按B,呀,這會兒符號寶寶發生什么變化了?(掉頭了)那我們來看看這個等式還成立嗎?1大于4對嗎?不對,那應該怎么辦?后面的以此類推。
小結:當符號發生變化時,兩邊的數字也應發生相應的變化。現在請小朋友把符號寶寶放到口袋里。
三、猜猜商品價格,感知10以內數的集合。
1、小組討論第二個貨柜上的商品價格。
“3>?”、“5>?”、“7>?”(弄一塊黑板,寫一下等式)
小熊忘記鉛筆的價格了,你們猜猜這個?里面會是幾元呢?1元為什么呢?除了1元還有幾元?(幼兒邊說老師邊寫)
現在老師要考考你,椅子后面有塊題板,請你拿出來,然后請你在橘黃色的橢圓形里貼上相應的數。做好以后給你的爸爸媽媽檢查一下,音樂一停就都要回來了。
驗證:看下對嗎?不對馬上改過來
2、觀察三組數的集合,尋找數字大小與小于其的數字多少的規律。
小結:數字越大,比她小的數字也就越多。
四、游戲:《禮物大放送》,嘗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使用大轉盤轉出一個數,小于8者勝出,得禮物一份。
2、可以使用大轉盤轉出多個數,得數相加小于8者勝出,可得相對應的多份禮物。
活動反思:
認識“大于”、“小于”,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認識并理解“>”“<”,學習用“>”“<”表示兩個的數量關系;能用語言表述操作結果。本次數學活動適合大班上學期進行,引導幼兒集體認識大于、小于、符號,接著是出示圖卡進行集體練習,此環節進行時間較長;第一個環節是認識大于號和小于號,并出示卡片加以練習。
第二個環節是幼兒分組活動,教師出示“看圖片填數字”的游戲卡,請幼兒完成,集體檢查。第三個環節是抽卡片做圖形的游戲。請2個幼兒上來抽取卡片各一張。然后在請個幼兒根據兩邊的數字做出相應的符號,用身體來演示。這節數學活動目標基本上達成了,在活動中出現了一點問題分別為:“為什么用小于號呢?”可以改成為“為什么是小于號?”教師的指導應該使符號存在于教學之中,不可脫離,應該先強調數學關系后再學習用符號表示數字之間的關系。我通過這節活動想到了自己的常規數學課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兒由于個體差導,出現個別幼兒孤立活動,不愿與同伴交流,任我如何鼓勵也無濟于事,該如何處理?如何激發這些孩子們對數學課的興趣?
2、幼兒園數學課的教師用語在課前非常值得揣摩,怎么提問、怎樣總結與評價都值得推敲;
3、在活動中是應讓幼兒帶著問題去學習數學概念,還是讓他們在自己嘗試中發現問題?如果他們不能從中自己發現問題,我們該如何辦?
4、操作材料的準備需要教師做深入思考,是分組還是整體,怎樣記錄幼兒的操作結果?等等。
大班教案 篇2
一、設計思路:
“老師,我把溜溜球甩出去為什么它會回到我的手上?”“汽車突然剎車,我的身體為什么總是向前傾?”生活中慣性無處不在,人們運用慣性的原理發明了許多有用的娛樂玩具:過山車、蹦床、秋千......
怎樣讓孩子們懂得和了解慣性的秘密及原理,在陽光和空氣充足的戶外場地上,孩子們“坐汽車”感受慣性、自己動手制作陀螺和旋轉的紙盤、操作溜溜球、木塊等活動來“找慣性”、通過做做玩玩發現問題,與老師和小伙伴一起“說慣性”。從而培養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激發幼兒自由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萌發幼兒團結合作、克服困難的決心。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究生活中科學現象的欲望,滿足好奇心,萌發在活動中認真思考,克服困難,團結合作的精神,感受成功的快樂。
2、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動用各種感官尋找答案,提高幼兒發現、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引導幼兒關注周圍事物,感知慣性現象,懂得不受外力影響,任何物體都保持原狀不變。
三、活動準備:
1、場地:一樓戶外操坪,能感受慣性現象的體育器械若干;
2、幼兒操作材料:瓶蓋、小木棍、撲克牌、小木塊、扣子、免洗紙盤、衛生紙卷芯、
3、玩具車、溜溜球若干;
四、活動過程:
1、感受慣性:
[1]、全體幼兒實地坐車感受開車、剎車帶來的身體變化;
[2]、下車談感受:開車時我的身體怎么變化?剎車時我的身體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3]、初步了解什么是慣性。
2、發現慣性:
[1]、幼兒自由分組、選擇材料制作陀螺和旋轉的紙盤,玩溜溜球,擺多米諾骨牌,翻撲克牌,操作玩具車。
[2]、鼓勵幼兒大膽的用較連貫的.語言與同伴講述自己的發現與想法:我發現的慣性在哪里?
[3]、帶著問題重新選擇材料發現、體驗慣性。
3、說慣性:
[1]、師幼互動:鼓勵幼兒大膽展示或講述自己的成果;
[2]、教師小結慣性的原理,解答幼兒發現的疑難問題。
[3]、鼓勵幼兒講述自己日常生活中發現的慣性現象,相互交流慣性帶來的不足。
4、找慣性:
[1]、師幼共同尋找操坪周圍運用了慣性原理的大型器械。
[2]、自由玩耍,體驗慣性帶來的快樂。
大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根據常見石頭的外形進行想象,制作石頭玩具。
2、學習發現大自然中的藝術美,發展想象力、創造力。
教學準備:
教學流程:
一、說說自己的石頭(我的石頭從哪里來?是怎么樣一塊石頭?有什么作用?)
1、向客人老師介紹。
2、請1—2名幼兒介紹。
教師小結:大自然的石頭是各種各樣的,非常美麗。石頭不僅可以用來做鋪路、造房子、作粉筆等對人類有重要作用的'事,還能用來觀賞、做玩具。
二、欣賞
1、欣賞成品(看看老師用石頭作了那些玩具?)
討論:你喜歡那一個玩具?為什么?
教師小結:這些石頭玩具顏色鮮艷、形象可愛,非常好看。
2、欣賞制作過程
討論:這三個石頭玩具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嗎?
小結:這些石頭玩具,有的是用一塊石頭做的,有的是用幾塊石頭做的,有的用了一些輔助材料,但他們都是以石頭為主,根據石頭的形狀來進行想象、變化的。
三、想象、制作。
想象
1、梯形石頭發散想象。
2、激趣想象
手中的石頭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3、幼兒創作。
根據所選石頭來大膽想象。
石頭玩具要以石頭為主。
四、展示交流。
1、向客人老師介紹自己的作品。
2、1—2名幼兒作品展示。
猜一猜:這是什么石頭玩具?
你有什么問題和建議?
大班教案 篇4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書是他們每天都會去接觸的媒介,他們通過書獲取各種信息,但是幼兒接觸書、熟悉書并不等于了解書。教師在了解幼兒已有關于書及書店的認知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內容的預設與活動的篩選。同時在活動中留有拓展的空間,以期讓幼兒了解有關書的各種知識。感受書、書店及它們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一、整體目標
●了解書的種類、用途,知道書各部分的名稱(封面、封底、頁碼等)及作用。
●對閱讀活動感興趣,嘗試閱讀各種書。積極進行書的制作、編寫活動,表現自己與同伴愉快生活的體驗。
●以書為中介感受社會生活,體驗書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二、主題預設活動
教師將主題活動的開展分為三個階段,并預設了一些具體活動。這些活動可以作為基本線索,在開展的過程中與幼兒發生交互作用,并不斷促進新線索、新活動的生成,從而使主題活動得到發展。
1.主題活動階段
(1)感受一認知階段:進行“什么地方有書”的調查,確定“書店”主題。師幼共同收集有關問題、經驗與信息,教師對幼兒的前期經驗進行分析、,預設活動。
(2)探索一建構階段:關注幼兒在探究過程中生成的有關書的信息與問題,提取對幼兒有價值的內容展開研究,為下階段的游戲活動作鋪墊。
(3)扮演一游戲階段:將前面階段獲取的各種信息與體驗進行整合與提升,獲得關于書店的較為完整的信息及體驗,然后準備游戲道具,創設游戲場景,營造游戲氛圍,引導幼兒開展“書店”游戲,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再次體驗、表現生活經驗,并在活動中不斷豐富與拓展游戲情節。
2.預設的主題活動(表1附后)
三、主題生成活動
在主題進行的過程中,除了預設的活動外,教師常常會隨著主題的推進生成一些新的活動。這些活動與預設的活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一般來說,活動來自幼兒遇到的矛盾與困難,或來自幼兒新的認知需要。在“書店”主題的推進過程中,我們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和需要,生成了下面的活動。
1.生成的活動(表2附后)
2.各生成活動的主要背景
(1)“書店里的‘?”’生成背景在感受一認知階段,幼兒參觀了兩次書店。第一次是幼兒與爸爸媽媽一起去的。參觀后,孩子們進行了經驗分享與交流,許多孩子對一些奇怪的現象或情景印象深刻。有的說:“我發現有的書上有一個黑色的圓東西,有的書上沒有,那是什么東西呢?”有的說:“書店里的人說話都是輕輕的。像講悄悄話一樣。”還有的說:“有一個人走出書店的時候,門口響起了鈴聲,書店里的人就不讓他走了。為什么不能讓他走呢?”……看來孩子們的問題還真不少。怎樣才能幫助他們找到答案呢?師幼經過商討,決定記錄自己在書店里發現的問題,然后再次參觀書店,尋找答案。第二次,師幼參觀書店時,孩子們帶著問題進入書店,更加全面地了解、感受書店,關注到書店的環境、書店的設施、書店的工作內容與工作人員、顧客的活動。參觀后,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教師引導幼兒自己發現答案;對于一些幼兒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幫助幼兒解決:對于一些比較集中的重點問題或難點問題,教師則將它們轉變為下一階段研究的線索,生成新的活動。
(2)“書店招聘會”生成背景
通過參觀、采訪,幼兒萌生了開書店的想法。他們和教師一起進行熱烈的討論,并按照工作性質選出了開書店最重要的六件工作:裝潢、營業、收銀、、廣告、保安。雖然孩子們認為這些工作內容都很重要,但在游戲的開始階段,大多數孩子的興趣集中于買賣活動,爭先恐后地選擇營業員、收銀員的工作,而員、保安員等則少人問津。怎么辦?由教師指派角色肯定不妥,什么是更好的方式?對此,教師又引導幼兒開展了討論。最后,大家聯想到了報紙上的招聘廣告,決定舉行一個書店招聘會,讓每個幼兒都來展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自薦喜歡與適合的工作,最后由大家裁定是否錄用。
招聘會開始了!孩子們非常踴躍地向大家介紹自己。本來受冷落的保安員工作現在成了孩子們競爭的熱點,薇薇說:“我希望擔任保安。”立即有人提出異議:“你是女的!”薇薇又說:“如果書店里有女小偷,我就可以去抓,我還能幫助小孩子,我可以當女保安。”大家被她說服了,薇薇如愿以償。在競選組時,欣欣提出:“我做事很細心,經常在家里幫助媽媽屋子。”她的說法也得到了同伴的認可……
這樣的招聘會既使幼兒對自己和同伴有了較為客觀的認識.又能通過民主評議來分配角色.從而使游戲順利而深入地進行下去。
(3)“書店里的規則”生成背景
孩子們對“書店”游戲興趣非常濃厚,但是玩了沒幾次,就有幼兒反映:“書店里的人說話聲音很響,不像書店。”圖書員也來‘向教師報告:“峰峰每次都把書翻得亂七八糟的。…平平不給錢就把書拿走了。”怎么辦呢?孩子們又展開了討論。有的說:“書店的工作人員應該告訴我們怎么買書。”有的說:“書店里那么多書,我們不知道該把它們放到什么地方。”教師問:“我們參觀過書店,那里書擺得很整齊,人們都輕聲說話。你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讓我們的.書店也變成這樣?”一個孩子建議道:“我們把不可以做的事情畫下來貼在書店里,提醒大家。”教師說:“結合我們班的情況.我講一個故事,想想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在書店里做的。”故事講完后,幼兒開始分組交流,每個小組都提出了許多規則。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全班幼兒篩選出一些主要的規則.并將它們制作成規則牌貼在書店里。從此游戲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既是問題的產生者,也是解決者,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4)“暢銷書排行榜”生成背景
一天.“書店”經理對教師說:“現在書店的生意一點也不好.來買書的人很少,書都賣不出去。”通過觀察,教師也發現游戲進行到一定階段,幼兒的興趣出現了“低潮”。于是教師問:“為什么這段時間你們玩書店游戲少了,有些小朋友好幾天都不去書店?”一個幼兒說:“書店里沒有什么新書和好看的書,我就不想去買了。”那個當經理的幼兒馬上反駁說:“我們有很多新書,你們沒有來看,就不知道。…那么多的書,我不知道哪本是新書,哪本最好看。~有什么辦法能讓大家知道呢?”最后,一個經常和家長去書店的幼兒提出:“書店墻上有一塊大牌子,上面寫著大家最喜歡看的書,工作人員還會把新書放在最前面的書架上,人們一看就知道。”原來他說的是“暢銷書排行榜”。孩子們決定也來做一個“暢銷書排行榜”。怎樣才能知道什么書最受歡迎呢?大家決定采用投票的方法。幼兒自己圖書,制作選票.統計投票結果,選出了最受歡迎的書。在這個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借助原有生活經驗.用自己發現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困難,再一次激發了孩子們對“書店”游戲的興趣。
四、活動舉例
●預成活動:人們喜歡的書
目標:
1.知道書是各種各樣的,能運用各種標記、符號表示各種類別的書。
2.大膽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準備:
每人一份調查表(附后),實物投影儀。
過程:
一、幼兒交流自己喜歡什么書
1.你喜歡什么樣的書?為什么喜歡它?
2.你還知道有哪些種類的書?
二、幼兒分享調查結果
你周圍的人都喜歡什么樣的書?為什么?還有什么人也喜歡這些書?
(引導幼兒發現并:原來,不同的人喜歡的書不一樣。如媽媽、奶奶們比較喜歡編織、烹調類的書,爸爸、叔叔們比較愛看科學類、偵探類的書,孩子們愛看益智書、童話書。)
三、幼兒運用各種標記、符號表示各種類別的書
1.我們可以用什么樣的標記來表示各種各樣的書呢?
2.幼兒畫各種書的標記。
3.幼兒與教師共同欣賞、標記,選出合適的標記。
附:“最喜歡的書”采訪記錄(如下表)
●生成活動:暢銷書排行榜
目標:
1.學習通過投票的方法排出最受歡迎的暢銷書。
2.在投票時能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受他人影響。
準備:
白紙若干,書7本(編上1~7的數字),筆,小筐,獎品若干。
過程:
一、激趣導入
書店里新購進一套《西游記》,一共有七本,看一看都是哪些故事。
二、幼兒討論“最喜歡的一本書”
1.你喜歡這套書中的哪一本?
2.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知道全班小朋友最喜歡哪一本書?
:每個人喜歡的書可能都不一樣,我們可以用投票的方法選出大家最喜歡的書,這樣既快又準確。
三、幼兒投票
1.教師介紹活動方法:每人在選票上寫上自己的姓名,然后根據自己的想法選擇最喜歡的一本書.在選票上寫上編號,投入指定的小筐里j
2.幼兒投票、唱票、計票。
3.請幼兒代表公布每本書的得票數,幼兒根據票數從多到少進行排序,公布排行榜結果。
延伸活動:
制作“暢銷書排行榜”的榜單.并把它運用到“書店”游戲中。在以后的游戲中,幼兒可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此類活動,除了本班幼兒參加外,也可邀請其他人員參與(其他班級幼兒、家長、客人等),以增強游戲的趣味性。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的橋的類型、特征及用途。
2、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動手構建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常見橋梁圖片兩幅。
2、從網上下載的各種不同橋梁圖片資料若干,電腦一臺。
3、積木(每組兩籃),作業紙每人一張。每人從家帶來的小紙盒兩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出關于橋梁的課題,了解幾種常見橋梁的類型。(斜拉橋、拱橋、立交橋)
2、用電腦演示各種橋梁的圖片,請幼兒說出這種橋梁的.類型。也可讓幼兒自己操作鼠標調出各種橋梁的圖片,并說出其類型,從中認識“梁橋”和“升降橋”。可讓幼兒根據圖片提出問題,由幼兒和老師來共同想辦法解決。
3、請幼兒分組用紙盒和作業紙(隨意折成各種形狀)搭成紙橋,用積木來測橋梁的載重。鼓勵幼兒大膽嘗試。
4、組織各組幼兒開展自制紙橋的承重試驗,激發幼兒不斷嘗試新方法的欲望和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課評:
1、活動較成功。能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生成活動。
2、教學資料準備豐富、充分,能從多種渠道獲取資料。
3、讓幼兒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4、注意驗證幼兒的實驗結果,及時指出普遍存在的問題。
5、
幼兒個別指導不足,指導應更加細致。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多種方法將正方形、長方形進行等分。
2、知道有些圖形能被四等分,有些圖形不能被四等分。
3、愿意動手嘗試,探索四等分的多種方法。
活動準備:
教具:教學課件、教學掛圖32-4、蛋糕卡、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梯形、菱形的圖形紙片若干,剪刀、筆。
學具:幼兒用書p8、9,圖形卡、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圖形紙片若干,剪刀、筆。
活動過程:
一、理解等分的含義。
1、觀看課件,激發幼兒興趣。
2、小熊分餅干的故事。
(1)教師:聽過小熊分餅的故事嗎?這個故事說了一件什么事呢?
(2)鼓勵個別幼兒介紹故事內容,教師作適當的補充。
3、幫小熊分餅。
(1)出示一張圓形的紙,教師:小熊兄弟倆又撿到一快餅,你能幫他們分成相等的兩份嗎?
(2)鼓勵個別幼兒示范分圓形。
(3)教師:怎樣知道這兩半是一樣大小呢?
(4)引導幼兒將分成的兩半對應比較大小。
二、問題解決
1、幫助麥思媽媽分蛋糕。
(1)教師:今天麥思媽媽做了幾塊不同形狀的蛋糕,有些什么形狀呢?
(2)出示圓形、長方形和正方形蛋糕圖卡,鼓勵幼兒說一說。
(3)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分法,引導幼兒了解同伴不同的分法。
2、四等分蛋糕。
(1)請幼兒取出圖形卡中的蛋糕圖卡,自主嘗試分一分,剪一剪。
(2)教師:你是怎么分圓形蛋糕的?分成的四塊是一樣大小的嗎?
(3)請幼兒展示并介紹分的結果,鼓勵幼兒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分好的四塊蛋糕是否一樣大小。
重點指導幼兒探索不同的分法,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分法,并嘗試用語言完整表述出來。
三、操作與拓展
1、出示教學掛圖,介紹操作內容。
(1)分蛋糕:引導幼兒用畫的方式將自己分的結果記錄下來。
(2)圈出四等分:引導幼兒用目測或動手剪一剪的方法判斷哪些是被四等分,將被四等分的圖形圈出來。
(3)四等分方法多:鼓勵幼兒畫出同種圖形不同的四等分方法。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欣賞評價。
出示圖形紙片,請幼兒介紹那些圖形能被四等分,并示范怎樣四等分,師幼共同檢查。
四、經驗小結:
生活中我們為了公平,經常會用到等分,希望小朋友以后能夠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等分的方法用到生活中,這樣分起來又快、又公平,又可以避免發生不愉快的爭吵。
五、活動延伸:分食物
教師:熊媽媽為了感謝小朋友幫助了它的熊寶寶,要送給你們一些食物,請小朋友把可以四等分的食物動腦筋分一分吧!并送給客人老師一起分享,不可以四等分的食物可以與同伴一起分享。
課后反思:
班級幼兒學習過二等分,在組織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對等分的活動很感興趣,有繼續學習的愿望,所以在幼兒學會了二等分的基礎上設計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設計前我考慮到了活動的趣味性,即使是大班的幼兒,如何能讓他們在快樂的游戲中學會學習并學會圖形四等分的方法?所以我選擇了以故事情境貫穿的方式,運用課件、動畫的手段來激發幼兒的學習愿望和興趣。從整個活動現場來看,幼兒表現積極、興趣濃厚、認真參與、大膽探索。另外在學習四等分的過程中,教師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在探索中、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循序漸進的學會四等分的方法。從簡單的圓形逐漸過渡到正方形再到長方形,層層遞進,遵循了幼兒的學習發展規律。四等分方法分享的環節,教師注重引導幼兒用完整化表達的習慣,促進幼兒語言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從中教師也以幫助小熊想辦法的情境讓孩子懂得幫助別人、懂得分享,體驗幫助別人后的快樂。最后環節教師引導幼兒將學到的數學四等分的方法運用到生活中,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活動中也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活動時間的把握上,環節應該再安排得緊湊一些、該簡略的部分再壓縮一下。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通過引導幼兒從多個維度認識了解火的相關知識;
2、了解火的特性,懂得初步的防火知識及簡單自救方法;
3、增強幼兒隊事物認識的客觀性,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火”的象形文字卡,禁火標志卡,滅火器圖片,簡易統計表一張。
活動流程:
一、出示“火”的象形圖案,認識漢字“火”:
引導幼兒用“火”字組詞、說話。
二、“火”的'故事:
原始人鉆木取火,標志著人類告別茹毛飲血的時代,火的發明是人類進步的標志。
三、火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1、你喜歡火嗎?為什么?
2、小組討論:火的優點與缺點(咨詢家長)
3、幼兒發言,教師統計
4、小結: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火”,它對我們的生活非常重要,但是用火要注意安全。
四、怎樣注意用火安全,防止“火災”?
認識禁煙標志,設計禁火標志。
五、著火了,怎么辦?
認識常用滅火器,知道其擺放位置;
了解基本的逃生方法:撥打119、說明家庭地址、撥打家長電話、有秩序排隊逃生。
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在大班數學中,需要上的活動還很多。但是考慮到讓幼兒更多接觸各方面的概念,我跳開了數計算的內容。有計劃地增加了空間、量比方面的活動。在與箭頭的游戲中,就是我們最熟悉的游戲法,這樣使數學活動活起來,孩子與孩子的互動,孩子與老師的師幼互動也充分調動起來了。
活動目標:
1、理解“↑、↓、←、→”四個不同方向的箭頭所表示的意義。(重點)
2、嘗試根據3條路線圖中箭頭所指的行走方向,正確畫出從起點到終點的行走路線。(難點)
3、在討論中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聽取同伴的不同意見。
活動準備:
自備“↑、↓、←、→”,四個不同方向的箭頭標記。
教學掛圖
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初步認識“↑↓←→”四個不同方向的箭頭
1、教師出示四個不同方向的箭頭
師:你們知道這四張標記圖表示什么意思?
2、用手指出箭頭所指方向。
師:你能用手指指出這個方向嗎?
二、學習看路線記錄表
1、出示3張路線圖
師:小兔子用這些不同方向的箭頭畫出了3張路線圖,路線圖上有些什么?路線圖中每個格子里的箭頭和數字告訴我們什么?你能看懂嗎?(箭頭表示每一步行走的方向,數字表示第幾步)
2、師:第一條路線圖的第一步往哪個方向走?第二步、第三步又往哪個方向走呢?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一條路線第一步的行走方向?
師:第一條路線圖一共要走多少步?
三、學習用記錄表記錄路線:
1、出示迷宮圖和空白路線記錄表,請幼兒指出從起點到終點的路線
師:這里有一張迷宮圖,迷宮圖上有什么?這3只小兔分別要去干什么?
師:起點和終點在哪里?怎么記錄,需要用什么來記錄?
師:接下去第一步往哪個方向走?數字表示什么?箭頭表示什么?
師:第二步朝哪個方向走?畫上一條短線。
師:第三步接著往哪走?誰能接著往下畫?
師:誰能從第四步開始接著往下畫出每一步的行走路線。
2、教師和幼兒共同根據幼兒所指路線走一步用數字和箭頭記錄一次,最后根據記錄表把路線畫在迷宮圖上
四、根據迷宮圖設計路線,并記錄
1、師:這里還有兩張數字圖,請你繼續為小黑兔和小灰兔繼續畫出一條路線圖,找到食物。
2、展示個別幼兒設計的路線圖,并請他用語言講述自己的路線圖
師:把你們的路線圖展覽出來,看一看誰設計的路線最長?誰設計的路線最短?
五、幼兒完成操作材料《走迷宮》
師:小只小兔根據哪條路線圖可以找到食物,在迷宮里畫出相應的行走路線,看看他們各自找到了什么了什么食物?然后將小兔子與相應的食物連線。
課后反思:
我準備了四種顏色的箭頭進行認識,然后利用多媒體讓幼兒了解路線圖中數字和箭頭的意思。為了讓幼兒進一步內化重難點,我開門見山地出示了教學掛圖,和小朋友們互動完成任務。并且示范小白兔行走的'每一步,請幼兒在操作材料上看小白兔路線的每個箭頭的方向,并告知這是小白兔每走一步的方向。看起來孩子們對我的操作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我請幼兒接下去在自己的操作材料上完成小黑兔和小灰兔的路線圖。并且找到兩者的食物后,用線連起來。幼兒們每個都是認認真真聽完,胸有成竹地下去操作。在孩子們的操作過程中,我發現,雖然很多孩子在看我操作的時候很認真,但是一下去就難以“畫皮畫骨”了。我覺得畫一條路線就可以了,原有的路線圖有交集的地方,反而對幼兒是一種干擾。
大班教案 篇9
一、設計意圖
數的組成和分解是數概念教育內容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綱要》要求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本學期大班幼兒已經學過了《6—9以內各數分解與組成》,對于數的組成他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經驗。我嘗試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然后記錄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律,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組成,掌握10的9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和互相交換的規律。
3、發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和對數學的興趣。
三、活動重點
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學習并記錄10的9種分法。
四、活動難點
總結歸納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律。
五、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礦泉水瓶若干個,廢報紙球10個,鉛筆,記錄單,黑板,粉筆,學習教科書,數字卡片。
六、活動形式:
集體 小組和個別相結合
七、活動過程
一、復習9的組成,玩碰球游戲,出示數卡。如
師:這是數字寶寶幾?(9)今天我們來玩碰球游戲,小朋友與老師的數合起來是9
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2 3 4 5)
嘿嘿,你的1球碰8球(集體小組和個別)
二、學習10 的組成和分解。
(一)、創設情境,手指歌導入。
1 手指頭呢,可重要了我們做事情都需要它。手指頭還可以變成小動物和我們一起玩,看他們來了
2 手指頭除了跟我們玩,還可以幫我們數數呢!今天我們就用手指頭數數,大家快來試一試吧!
(二) 手指動起來
1 小小手指有幾根,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一根一根數來做好朋友。
2 教師引導幼兒10根手指的伸法,伸出雙手(和老師一起伸手指數數)
3 小朋友可真棒,來一邊說一邊做吧,相信你們能行!
4 數的真好,1和9合在一起是多少呢?2和8?3和7?4和6?5和5?(指名回答適時鼓勵)我們還可以這樣說:10可以分成1和9,9和1
(三) 玩游戲:打保齡球
1 幼兒動手操作,把10個礦泉水瓶擺成一排,用廢報紙球去打水瓶,讓幼兒觀察打到了幾個?還有幾個沒打到?這樣和起來有幾個?(記一記,思考10 的多種分法)
〈1〉把幼兒分成10組,每五人一組。
〈2〉每組請一名幼兒做記錄,其余幼兒動手操作。
〈3〉教師總結10的九種分法引導幼兒觀察10的分解式,發現總結10以內數分解組成規律:除1以外,每個數分法的種類都比本身少1;把一個數分解成兩個較小的數,所分成的兩個數合起來就是原來的數,即整體大于部分;把一個數分成兩部分,如果一部分增加1,另外一部分就減少個1,即遞增遞減規律;交換規律。
(四) 趣味兒練習,《十只青蛙》
10 10 10 10 10
1 9 2 8 3 7 4 6 5 5
9 1 8 2 7 3 6 4
(五)結束活動:學生齊讀兒歌《十只青蛙》,分組到室外組織打球比賽,鞏固對10的分解和組成。回家把今天學習10的組成說給爸爸媽媽聽,比比誰的辦法更好。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美術教案大班美術教案02-17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4-01
大班的教案01-17
(經典)大班教案08-27
(精選)大班教案09-13
大班教案(經典)10-12
大班教案(經典)10-03
大班教案【精選】07-26
大班教案[精選]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