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合集(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初步認識借物抒情的方法。學習高粱堅韌不拔的品格,體會作者對高粱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點:
了解高粱根的特點。
教學難點:
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根據題目、插圖,激發興趣。
出示高粱的圖片,以題目為切入點:“你們見過高粱嗎?高粱是北方較常見較普通的農作物,高粱究竟是什么樣的?”
引導學生看圖,了解高粱的特點——結合初讀課文,說一說。
①把圖中的“根”放大,可據此猜測課文描寫的重點是高粱的哪一部分。
②接著從“情”字入手提出問題:“為什么要在高粱的.后面加個‘情’字?作者對于這種北方較普通的農作物又懷著怎樣的感情?”
二、自學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了解作者描寫了高粱的哪些特點,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2)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和同學交流看法。
(3)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2.自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畫下來,查字典,不懂的提出來,學生互相解答。
三、個人閱讀與討論結合。
1.輕聲讀課文,結合插圖。
①想想課文描述了高粱的哪些方面,重點寫什么?(在書上批注)
②課文中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可讓學生討論)
板書:神圣 敬佩
2.重點閱讀要求:默讀文章的重點部分(3—5段),概括出高粱根的特點、作用,并畫出相關的句子,說說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
先獨立閱讀,思考→畫批重點→在小組內交流體會→全班交流。
3.總結學生交流的結果:高粱根的特點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長著很多氣根;二是很苦;三是扎得很深。
①教師可啟發學生根據高粱生存的環境,結合整體形象來理解:提問:為什么在土地十分貧瘠的雁門關腳下,高粱還能長著“正直的稈子和碩大而血紅的穗頭?”
讀重點句,體會,然后有感情地讀,與作者的情感相溝通。
②“尤其使我驚異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見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稈的下端離地尺把高的關節處,向下長著許多氣根,有點像榕樹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堅韌,像鷹爪一樣,它們強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個龐大的活物。
學生體會出:這句形象寫出了高粱根的特點,它不僅在地下扎得很深,而且高粱稈的下端還長著氣根。作者用了比喻句,先把氣根和“榕樹的根”比較,再用打比方的方法,說氣根“像鷹爪一樣”抓住土地,說明氣根的堅韌;說氣根“仿佛擒拿住一個龐大的活物”,說明氣根很有力。上述比喻,形象地寫出了氣根的韌性及深深抓住土地的力量很大。
③帶著這種體會,讀一讀,賽一賽,看誰能把高粱根的特點讀出語氣來。
四、深入理解比較,概括表達方法。
默讀分、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思考討論。
①高粱在我心中有著怎樣的地位,為什么?(抓“神圣”和高粱與“我”和故鄉人們的關系來看)
②高粱對“我”的影響是什么?“對”對高粱有著怎樣的感情?帶著這種感情讀一讀:自己讀、指名讀。
五、總結。(鼓勵學生按照黑板上的板書,總結中心)
作者通過描寫高粱,尤其是高粱根的特點,抒發了對高粱的深厚感情以及對它堅韌不拔的品格的贊美。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簡說
本文正如它的題目,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環境優美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手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的嚴重的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本文呼吁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因此,“言簡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點。比如,通篇課文沒有一處譴責人們濫砍亂伐樹木的行為,但在讀完課文之后,讀者會油然而生一種對人們錯誤行為的惋惜和譴責。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學習難點是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二、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等詞語,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4、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教學建議
1、如果有條件,教師在課前組織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與森林的破壞情況、植物與水土流失、植物與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
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9個,讀音難點主要有“澈、湛”(翹舌音)、“湛、棟”(前者為前鼻音,后者為后鼻音)。注意不要將“湛”讀成“shèn”,將“裸”讀成“guǒ”。可以安排學生互相交流識字方法,教師作有針對性的指導,并利用多種方法加強識字的鞏固。比如,可以運用增加或者減少偏旁的辦法認記生字,“包+口——咆”、“牛+利——犁”、“木+東——棟”。要求會寫的生字如:“森、蔥、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應該協調。“蔥”的中間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補”不是“示補”;“黎”的上部右邊的不能寫成多一撇的“勿”;同樣是“木”這個部件,在“森、棟、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學生注意,很多獨體字作偏旁時具體形狀要發生改變,如“蔥”中的“心”、“砍”中的“石”等。
3、本篇課文語言淺顯、樸實,可以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初讀課文的要求有以下幾點: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學之間的合作,掃清文字的障礙,將書讀正確、流利;二是在讀書過程中思考,那個“美麗的小村莊”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在學生的自主閱讀基礎上,針對上述問題組織學生討論。“美麗的小村莊”變化的過程很清楚:最開始那是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接著人們開始砍樹蓋房、造犁,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后來,樹木大量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最后,大雨之后,河水暴漲,小村莊為水卷走,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學生在歸納出小村莊的變遷過程之后,可以根據這個變遷過程逐步領會其變遷的原因: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使環境遭到極大破壞是小村莊消失的直接原因。說“過度地”砍伐樹木,要結合小村莊的變遷過程來了解:這個“過度”,是逐漸地顯示出來的,最開始的時候,人們并未認識到這一點,“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只“裸露”幾片土地,是不會造成“村毀人亡”的后果的;正是由于人們最開始時并未認識到過度砍伐樹木的危害,于是接著又“一年年、一代代”砍伐,“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砍伐的樹木不斷增多,造成砍伐的“過度”。但是,人們仍未認識到這一點,直到樹木變得異常稀少,村莊為洪水卷走為止。小村莊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們沒有環保的意識,貪圖眼前利益,致使村莊最后消失。它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對我們今天的生態環境建設有著特別的警示作用。這一點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繼續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領會和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
“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這里的兩個“誰”值得特別注意,“誰”不作為疑問代詞,是“任指”,表示沒有例外,兩個“誰”字連用,表明這里的人們沒有任何的約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樹非常隨便,因此,森林被破壞也就順理成章了,森林遭到過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個前提——沒有人管。“拎”字,從字面上與“拿、帶”一致,但為什么不可以換成后兩者呢?這個“拎”字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非常隨意的心態,它把人們那種把砍樹沒當作一回事的心態淋漓盡致地勾畫了出來。表達這種隨意心態的還有“一棵一棵”,這“一棵一棵”表示的不確定數目,既然是不確定,就突出了人們沒有將砍樹當作一回事。
“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出現”和“裸露”,表明小村莊周圍的環境開始發生變化了,這是向著環境惡化開始的第一步,如果人們沒有注意的話,環境的破壞將無法避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這句里有兩個“不斷”,它們表明了對森林的破壞還在繼續。最后的省略號意味深長,它雖然省掉了文字的說明,但是比文字的說明更有韻味——對森林的破壞仍在繼續。這里的兩個“不斷”和一個省略號,動態地、含蓄地表明了“過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里連用了三個“變成”,構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強烈地體現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個句子表面上描述了人們“利用”樹木的一種方式——用樹木作柴燒,但卻深刻地表達出了對人們的錯誤行為的一種遺憾和譴責,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是多么低效的一種利用方式,又是多么輕易的一種破壞方式呀!
“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這句話,也是一種對當時情況的實實在在的說明,但是其中的一個“還”字,卻表達出了一種較為勉強的味道(試著去掉“還”字,意味大不相同),實際上是對人們行為的否定。
“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咆哮”本來指野獸的吼聲,這里用來形容河流的波濤聲,它生動地反映了在失去樹林的保護之后,洪水是多么的肆虐,突出了人們亂砍濫伐樹木的嚴重后果。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這里的“一切”,指的是人們通過砍伐樹木所獲得的所有的物品。“什么”,這里不是用來提問,而是用以“任指”隨便的一個什么東西、物品。一個可以概括任意一件事物的詞語“什么”的運用,突出亂砍濫伐樹木所引發的慘重后果,同時也襯托出災害的無情,人類如果不珍惜熱愛自然,自然會對人類進行殘酷的懲罰。這句話含義深刻,發生在小村莊身上的故事也非常耐人尋味,因此,本文最后學習伙伴吐了一個泡泡“我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闡述自己的想法:可以譴責人們的錯誤行為,可以表達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對人們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議等等。
文中三處提到了“鋒利的斧頭”,它是有用意的。“鋒利的斧頭”代表著人們對樹木森林的無情的、殘酷的破壞、短視的利用,甚至可以說是那些無知的人們的一種象征。“鋒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壞的殘酷、無情。
上述的含義深刻的詞句,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思考。教材當中通過學習伙伴的泡泡作了相應的'提示,試圖通過舉例的形式引起學生的注意。比如,一個學習伙伴說“我知道‘大雨沒喘氣兒’的意思”,這里的“大雨沒喘氣兒”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說明了大雨連續不斷、幾天沒停。
在領會了上述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出那些關鍵詞句的表達效果。比如,“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讀到“誰家、拎起、一棵一棵”時,語氣要略微舒緩、加重。
4、課后安排交流閱讀感受的題目,通過這個題目了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程度,以及是否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作了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關于小村莊發生的變化比較容易交流,但發生變化的原因則會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教師還可以在這兩個問題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請學生提出如何保住小村莊的建議。
體會、積累語言的題目,有較大的自由空間。學生可以在例句的基礎之上,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自主抄寫、體會、積累。在“找出意思深刻的句子”,學生抄寫之后,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說出每一個句子深刻意思。以便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愛護森林、增強環保意識的重要性。除了意思深刻的句子之外,還可以積累運用得得體、恰當、優美的詞語或者片段。
這篇課文是有關人類居住環境的生態維護與建設的文章,學生在學完之后,可以緊密聯系本組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學生了解自己周邊的環境狀況,比如,動植物有無增減,這種增減對環境的影響,這種變化的原因;周圍有無新的建筑和工廠,它們對環境有何影響;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狀況,它們對動植物、大氣和水等的污染;政府和個人對上述污染或者環境破壞所采取的應對措施等等。
5、本文課后安排了綜合性學習提示,意在提醒學生在開展了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之后,對材料、成果進行整理,為后面的交流和展示做好準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里交流是如何開展活動的,然后請學生將收集到的材料進行整理。具體的材料不同,整理的方式和呈現的方式也不一樣。可以先將反映同一情況的材料歸為一組,比如動物、植物、空氣、水、光、噪音、工廠污染等等;然后就反映同一種情況的材料按其所屬性質分類,比如可以分成文字、圖片、聲像、圖表等等;最后考慮同一種情況中的不同材料如何搭配,以便將其整合起來,對自己的調查結果進行綜合的說明,比如,給圖片配上相應的文字說明。上述工作做完后,要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探究它們所反映的問題,可以參考如下的角度:第一,調查時間、地點、人數、調查方式和所受污染的種類、程度;第二,借助手頭整理之后的材料,對所受的污染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第三,根據整理之后的材料,為有關部門或者個人提供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現代多媒體手段,對自己的或小組的調查成果進行整理,以便交流和展示。材料整理的形式不必強求一致,要鼓勵學生采用富有創意的、多樣的形式,以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其學習中的自主、探究意識。
四、參考資料
犁耕翻土壤的農機具。中國春秋時代就有用牛為動力的畜力犁,由犁轅和裝在其前下方的鏵式犁體等構成。現代機引犁由工作部件、犁架、調節機構、牽引或懸掛裝置等組成。按工作部件分鏵式犁、圓盤犁、驅動型耕作機等。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認“怒、暮、燥、雅”等8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詞語,并用欣賞的心情朗讀和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讀懂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用不同的說法表現鮮花開放的特點。
3、情感目標:激發觀察的興趣,初步養成留心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
一、談話質疑,激趣導入
板書“鐘”,說說鐘是干什么用的呢?(有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嗎?)再板書“花”,你喜歡用什么樣的心情讀一讀“花鐘”呢?(自由讀一讀)讀到“花鐘”這個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想問的呢?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從課文找一句話說說什么叫花鐘。
只要看看什么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這太不可思議了。你們瞧!(出示日內瓦大花鐘)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最著名的日內瓦大花鐘,它座落于瑞士這個“花園之國”。
瑞士又稱鐘表之鄉,瑞士的能工巧匠別出心裁地創造出了“花鐘”。
2、那“花鐘”里都種了哪些花呢,接下來歐陽老師想帶大家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領略一下花的美麗與神奇吧!(欣賞各種各樣的花,伴著音樂解說)欣賞完這些花,你們有什么感受想說說嗎?老師也想用一句話表達一下我的感受,能給我這個機會嗎: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課件出示)愿意讀讀這句話嗎?(用欣賞的語氣讀)
3、自由讀課文,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可以搖頭晃腦地讀,也可以小組、同桌一起讀,同學互讀,愛怎么讀就怎么讀。帶上老師的小要求:
1)讀通課文,課文中難讀的、你認為精彩的地方多讀幾遍;
2)邊讀邊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寶寶,把它們讀準確
3)你認為課文哪部分讓你很感興趣?多讀幾遍,想一想該怎么讀才好?)
三、生字過關,感悟文意
1、接下來歐陽老師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嗎?
2、這些生字寶寶你認識嗎?(說說哪個生字只記起來有困難,大家討論討論)指名讀
3、這些生字寶寶脫了帽子你認識嗎?小組開火車讀。
4、這些生字寶寶回家了,你還能認出它嗎?分組開火車讀。(文稿演示,結合課文解詞)
四、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美麗的“花鐘”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課文是怎么介紹的呢?同桌合作,你讀我找。
2、出示并欣賞照片,說出花的名字。
3、這么多花是什么時候開放的呢?請找出相關的句子來說一說(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讀書,告訴另一人花兒開放的.時間)。
A、讀讀這些句描寫花開放的句子。
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花了;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傍晚六點,煙草花在暮色中蘇醒;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
B、出示句子進行比較。
(凌晨四點,牽牛花開了;五點左右,薔薇開了;七點,睡蓮開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了;下午三點,萬壽菊開了;傍晚六點,煙草花開了;月光花在七點左右開花;夜來香在晚上八點左右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開放……)(老師讀,自己讀讀,你覺得怎樣?)
C、帶著獨特的體驗朗有個性的朗讀。
(你覺得啊句寫得最好,最喜歡哪句,就讀哪句,帶上自己的感受和動作,引導解詞——我們想記住哪一個生詞,把這個詞放在句子里,我讀幾遍,一定會記得挺牢)
D、演示鐘面引導學習
1)、下面,老師和同學們配合來讀一讀,咱們一起去探尋這座花鐘里的奧秘。
(老師說什么時間,你們說什么花開;說什么花開,能對出時間來嗎?)師生配合讀(它們各有各的長相,各有各的姿態,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們一樣可愛,看來花的開放不止一種說法,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一個意思,這篇課文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例子)
2)、同桌讀、考考大家數學學得怎么樣?(問答、搶答)
3)、引導擺“花鐘”,黑板上的這座花鐘,我想請兩名同學來幫我修建,誰來?
4)、當小小講解員,介紹奇妙的“花鐘“。同學們,我們來挑戰一下自己的記憶力,能背誦的就記下來,不能背的可以看“花鐘”,也可以看書。這么美的文字,你想把它記下來,有什么好辦法?
4、省略號告訴我們什么?你們還知道哪些花開放的時間?(補充展示,引導學生說一說,寫一寫_____點,____花_______。)
(自豪地夸夸咱們修建的這座花鐘——讀“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這是不是很有趣?”)
五、習寫生字。
作者經過留心觀察,發現花兒在不同的時間開放,老師相信你們也能像作者一樣,留心觀察我們要寫的生字,相信你們也能寫好。
1.出示生字:艷、內、夢、醒、蘇。
2.學生留心觀察并書寫。
3.師范寫“醒”字。
4.學生練寫“醒”。
總結延伸:
用花的開放,就可以表示時間,這才是真正的——《花鐘》。
學習了《花鐘》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了很多關于花的知識,其實,大自然中還有很多的奧秘,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就一定會有更多的發現。老師相信,大自然還有許多的奧秘等著大家去發現,有了新的發現別忘了告訴同學們和老師哦!看花鐘,其它時刻用什么花來表示,這就需要你們,到書中、到大自然中去尋找了!
拓展作業:留心觀察學校里的花、家里的花,看看有什么新的發現,把它寫下來。
五、結束語
總的說來,這節課我依據教材特點,學生特點,采用自主探究,協同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即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語言運用能力,又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實現在語言,力求讓學生在文字工具掌握的過程中,塑造一顆顆鮮活的個性化的童心。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背景:】
本節課是一篇擬人化的童話散文。課文生動形象,認生字、寫字是重點。本節課以學生的主體活動作為教學的活動中心,以“讀”的訓練為主線,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探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現語文的人文性。
【教學目標:】
1、會認識1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解、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竹筍的生長過程。
【重點:】
認字、寫字,感情誦讀。
【難點:】
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向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教學方法及方式:】
情感式教學法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主題:
師: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同學們知道它愛吃什么?
生:竹子。
師:竹子在小的時候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出示筍芽兒的圖片)
生:筍芽兒
師:大家想不想知道小筍芽兒是怎樣長成一株健壯的竹子呢?(出示課題)
板書:筍芽兒(指導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出示生字卡,認讀生字,識記字形。
3、小組交流識字方法,識記生字。
4、再讀課文,劃出生字詞、全班擴詞練習。
5、小組互讀課文,看哪個小組讀的好,讀的認真,讀后說一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小組互評)
三、朗讀感悟,角色扮演:
1、師范讀,想一想,筍芽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師板書內容)
2、師:從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筍芽是在成長的,讀一讀,做做動作,生邊讀邊做。
3、春天這么美,小筍芽在誰的關心,愛護下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的?(生答,師板書)
4、小組選派代表分角色朗讀。
5、師:你喜歡筍芽兒嗎?為什么?(生討論回答)
6、師:你們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了哪些關心和愛護呢?(生舉手回答)
四、指導寫字,學生練習:
1、師板書:強調字的結構,偏旁部首;“口”字旁的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寫得太大;其中“喚”字的第六筆“撇”要上下貫通,不能寫成豎、撇。
2、生練習生字。
五、課外拓展:
生搜集有關描寫竹子的好詞好句。
六、作業:
畫一畫竹筍的生長過程。
【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擬人化的手法描寫了竹子的生長過程,形象生動的刻化了筍芽兒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精神,繪聲繪色的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本節課以孩子的主體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去體會,去感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既”“牢”“印”“此”四個生字以及多音字“當”。
2.掌握“既..又..”的句式,并能口頭造句。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
4.懂得生活中要善于分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聽取別人的意見。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識字,讀準多音字“當”。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明白不是誰的意見都得聽,別人的意見要通過思考才接受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大家想認識她嗎?課件出示雞媽媽的圖片:這是誰呀?大家跟雞媽媽打招呼。
2.師:雞媽媽有許多孩子,為了不讓孩子風餐露宿,它建造了一所新房子。我們來參觀一下吧!(出示圖片)
師:瞧,這就是雞媽媽的新房子,今天我們要學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新房子里。(板書課題)誰能來讀課題,讓我們一聽就知道是誰的新房子。(指名讀課題)誰再來讀課題,讓我們一聽就知道這是雞媽媽的什么。(指名讀)看來同一個課題,不同的讀法,要表達的意思側重點也不同了,這就是讀書的魅力所在。
3.《雞媽媽的新房子》是怎樣一個故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請小朋友把書翻到第173頁,仔細地讀讀這個故事,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二、初讀課文
1.生自由讀課文。
2.指名分段讀課文,相機評價。
三、精讀課文
(一)學習第1段
1.讀得真好,雞媽媽也來歡迎我們啦!我們再觀察一下雞媽媽的新房子,你感覺怎么樣,請你用一個詞形容一下。
2.課文中有一句話也描寫了雞媽媽的新房子。課件出示:雞媽媽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牢固。
師:新房子很漂亮,我們剛才用眼睛看到了。那你知道牢固是什么意思嗎?
師:是啊,雞媽媽的新房子很堅固,很結實,不會受到刮大風下大雨的影響,雞寶寶們呆在里面安全極了。
師:誰能用朗讀夸夸雞媽媽的新房子。指名朗讀:你讀出了新房子的漂亮和牢固,看來你很喜歡雞媽媽的新房子。
師:這里用上“既?又?”把新房子的兩個不同的特點連起來,你也能用這樣“既?又?”來說一句話嗎?
(二)學習2-3段
1.住在這么漂亮堅固的新房子里,雞媽媽一家一定幸福極了。可是有小動物卻來給雞媽媽提意見了!誰來提意見了?他們提了什么意見呢?自己讀2-6自然段,找一找,用直線把他們的意見劃下來。交流反饋:板書鵝大哥狐貍
2.兩個人都建議雞媽媽開窗,那到底誰的意見該聽呢?我們先來看看鵝大哥的意見。指名先讀,你們覺得鵝大哥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語氣是怎樣的?(有禮貌、熱情、好心、誠心誠意)你用這樣的語氣來讀讀這句話。指名再讀。
3.聽了鵝大哥提的意見,雞媽媽的態度怎么樣?出示:雞媽媽聽了,很不高興。你們猜她當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呀?
4.那鵝大哥的意見到底好不好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指名說)
師:你什么時候也有這樣又悶又熱的感覺呢?(擠的公交車,夏天下雷雨之前,夏天我們坐在教室里,使用多媒體,把窗簾拉上了,又關門、關窗時)
師:是呀,整天生活在這樣又悶又熱的環境里,沒有新鮮的空氣,怪不得雞娃娃都生病了。還好,雞媽媽聽了鵝大哥的建議,她趕緊在墻上開了個窗。這樣——清新的空氣進來了。
師:小朋友,你覺得在我們的生活中什么時候哪里的空氣比較清新呢?創設情景:讓我們一起來想像一下,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太陽剛剛升起,一位老奶奶來到公園里散步,微風吹拂,路邊的花兒發出陣陣清香,小鳥在耳邊歡唱,我們聞一聞周圍的空氣,感覺神清氣爽,這就是清新。
5.師:小朋友,學到這里,我們知道鵝大哥讓雞媽媽開窗,是為了讓房子空氣流通,讓清新的空氣進來,才使雞娃娃的`病好了。看來,鵝大哥是關心雞媽媽一家的,是真心為雞媽媽好的,他的意見是----善意的板書:善意
6.雞媽媽聽了鵝大哥善意的意見,開了窗,雞娃娃的病都好了,這個時候你猜猜雞媽媽會怎么想呢?(要是早一點聽鵝大哥的話,我的娃娃就不會生病了,以后一定要多聽別人的意見。)嗯,課文里也是這么寫的。——出示:以后一定要多聽別人的意見。
(三)學習4-6段
1.我們再來看看狐貍的建議。指名讀。
2.聽了狐貍的建議,雞媽媽是怎么做的?指名說,出示:雞媽媽聽了狐貍的話,就把窗子開得大大的。指導朗讀。
3.通過上次的事情,雞媽媽明白了要多聽別人的意見。可是這次,它聽從狐貍的意見,結果怎么樣?(少了一只雞娃娃)雞娃娃哪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指名讀,出示:忽然,她在窗臺上發現了狐貍的腳印。雞媽媽明白了,自己上了狐貍的當。認識多音字“當”。你真會讀書,一下子就找到了狐貍干壞事的證據。原來狐貍讓雞媽媽把窗開得大大的,為的是??(偷雞)多狡猾的狐貍呀!指導讀狐貍的建議,教師點評(別有用心、不懷好意、詭計多端)
4.是啊,狐貍給雞媽媽提建議是為了方便自己偷雞娃娃,對雞媽媽來說,這種建議是不懷好意的,是惡意的。板書:惡意。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師:故事學到這里,你一定有很多感受,你想對雞媽媽說些什么呢?
2.師:雞媽媽明白了這個道理了嗎?你從哪句話看出來?“從此”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呢?引導學生理解從此。
3.課文學完了,我相信學生們的收獲一定很大,讓我們牢牢地記住這個道理,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辨別善意的和惡意的意見。對于善意的意見,我們要多聽,對惡意的意見,我們要多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
板書設計:
鵝大哥狐貍善意惡意
要多聽別人的意見
不是誰的意見都得聽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07
(經典)語文教案07-30
語文教案07-21
關于語文的教案02-02
(精選)語文教案09-16
(精選)語文教案10-02
語文《趙州橋》教案12-05
語文教案[精選]08-24
語文識字的教案04-13
(經典)語文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