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1
(一)導入新課:
1、簡介作者
2、解題: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寫作者在晚上的所見所聞。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古詩讀通、讀準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著聽,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小組匯報讀懂的地方。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3.誦讀全詩
自由讀--賽讀--評讀--齊讀
4、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促、深”。
第2課時: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1、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2、教師范讀自由讀指名讀。
3、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
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啟發大家思考嗎?(根據學生質疑,板書)
(簡單的疑問根據詩題釋疑,重點為:“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插著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常說的山東不同。)
三、精讀理解
1、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2、全班交流。
教師相機引導。
如:第一句詩。
①“憶”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
②詩人會怎樣思念親人呢?(“倍思親”。“倍”:加倍)什么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
③詩人為什么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從而理解“獨在異鄉為異客”
④朗讀指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范讀→指名讀、評議)
如:第二句詩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干什么?(生齊讀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②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么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3、朗讀指導,并背誦。
①自由練讀
②配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拓展
1.今天就是中秋節,我們寄宿在學校,不能回家,就讓我們說一說對他們的思念吧!
學生暢所欲言。
2、寫字指導
重點寫”異、遙、插“字
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2
一、以舊引新,激趣導入。
1、說說自己可愛的家鄉,抒發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2、想象古人離開故土后如何抒發思鄉之情。
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首詩。(課件顯示課題——夜書所見)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多媒體課件放映第二張幻燈片)觀察電視中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放映第三張幻燈片,重點指導生字詞)
3、放映第四張幻燈片,指導古詩朗讀: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4、借助字典和詩后注釋,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處。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兩句詩的意思。
(放映第五張幻燈片,畫面中出現兩個問題。)
問題一:詩中描寫了哪幾種事物?
問題二:這首詩表達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各自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放映第六章幻燈片,畫面出現參考答案:)老師重點點撥理解:
答案一:詩中描寫了梧葉、秋風、兒童、燈明。
答案二: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五、拓展閱讀。
1、你還知道哪些思鄉的詩句?(放映第七張幻燈片)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教學反思:
中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重視指導學生感受詩的內容,充分領悟詩人的'情感,然而詩的語言是濃縮的精華,加之詩人的創作背景學生根本無法體驗。所以,不能單單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應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行感悟。
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3
學習目標:
1、認識“促”生字,會寫“促、深”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ppt課件。
2、學生課前查閱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搜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一、導入
1、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絢麗瑰寶,是詩人思想心境的凝華。一二年級我們已經學過一些古詩。那位同學來背一背李白的《靜夜思》?(齊背)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呢,表現了詩人的什么感情?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首關于思鄉的古詩。他便是我國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夜書所見》。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見是什么意思?書是什么意思?
(見:看見 書:寫、記錄)
3、那作者在夜晚見到了什么呢?讓我們邊看圖片,邊讀一讀,想一想,不懂的詞語查查注釋。
(出示課文中的插圖。)
二、學習古詩
1.出示生字詞。
(蕭蕭、梧葉、促織)
2.指名學生讀、齊讀。
3.認識了生字,我想我們能更好的讀這首詩了,現在請大家把詩和圖畫結合起來,并讀給你的同桌聽。
4、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5、在這樣一個秋天的晚上,通過畫面,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6、你們說的這些在詩中都能找到,想不想讀讀這首詩呢?
7、指名朗讀,感悟
我們先來讀讀前面兩句。
(生自由讀)
現在誰來給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
(指名多人朗讀)
老師發現你在蕭蕭梧葉后面停頓了一下,我也覺得該這樣讀,我們學著他的樣子來讀讀。
8、詩句理解:
蕭蕭是什么意思?
(風聲)
這是秋風吹動梧桐葉發出的聲音,一起讀:蕭蕭
蕭蕭梧葉送寒聲,還送來了什么?“寒”給他組個詞(寒冷)
蕭蕭梧葉使詩人感到寒冷。
(讀詩句)
這個秋風,不僅吹動了落葉,還動了什么?讀第二句。
對于動客情有什么疑問?
(誰是客,為什么是客?)
詩人一個人在別的地方,心里難免會感到孤獨,在這個月圓的夜晚,又會勾起對家鄉的思念,試著體會詩人孤獨的情緒,讀,指名讀。
讀得真好,老師越來越明顯地體會到了詩人當時的那種身處異鄉的孤獨,于是詩人便產生了思鄉之情。
9、帶著思鄉之情,誰來讀讀后面兩句?
10、作者看到了什么又勾起他的思想情緒了呢?
(挑促織)
此時詩人看到這些情景,又會想到什么呢?
(自己童年時的伙伴。)
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時跟小伙伴們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可是現在呢?自己一個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們還能記得我嗎?再讀一讀,好嗎?
11、夜深籬落一燈明,什么是一燈明?
(只有一盞燈,多么孤單啊!)
離開家鄉,又這么孤單,你們想想,詩人除了想念自己的伙伴外,最想念誰?
(父母、親人)
12、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跟小伙伴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現在卻是一個人在異地,童年的伙伴和親人都不在身邊,體會一下這種心情,再讀一讀好嗎?
(齊讀)
13、“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嗎?
14、看來你們已經能很好地理解這首詩了,帶著你們的理解,讀——(全詩)
15、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16、在這樣的一個秋天的晚上,本應該和家人團聚,而你卻身處異鄉,又看到蕭蕭桐葉、籬落一燈明,你的心情會怎樣?
·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這種孤獨、凄涼、思鄉的感覺,一起來
17、我發現你們都已經很深的感受到了詩人當時的感受,成了一個小詩人了,那么想不想把這首詩給背下來呢?
學生自由背誦
老師要來檢查一下你們背的怎么樣了,我說每句詩的前面兩個字,你們說出后面的字
我來說前面一句,你們對后面的一句
背給你的同桌聽
指名背
我們一起來背,站起來,配上音樂
三、拓展
1、對對子游戲。“山中春雨綿綿——江上秋風蕭蕭”
2、你還讀過那些詩人所作的描寫秋景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3、讀一讀,連一連。
四、板書
夜書所見
葉紹翁
梧葉
秋風
挑促織 動客情
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4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愛美情趣,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理解詞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
教學重難點: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容。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引入新課。
二、觀察畫面、解題。
1、出示圖畫,指導觀察。
2、解題。
3、師配樂范讀古詩,學生思考。這首古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指導自學
1、你們有什么學習方法嗎?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四、師生交流
1、看第一句詩句,你們讀懂了什么?
2、學生質疑。
3、指導朗讀。
4、過渡:此時詩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這一句中你讀懂了什么?
6、學生質疑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或哪個詞。
五、感情朗讀、激活畫面、練習背誦。
1、齊讀,同桌互相說說你腦海中出現了哪些畫面。
2、自愿上臺描述。
3、背誦古詩。
六、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注釋]
①蕭蕭:風聲。梧:梧桐樹。
②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③挑:捉。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叫蛐蛐兒。
④籬落:籬笆。
[解說]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童年吧。
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5
教學目標:
1、會認生字“螢”、“微”、“簇”。
2、正確流利地讀古詩,讀出情感,熟讀成誦。
3、結合畫面和注釋,了解古詩大意,能用自己的話描繪透過詩句看到的美麗夜景。
4、象詩人一樣發現生活中細小的美,能大方地說一說。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讀出情感,說出體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讀詩題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清代詩人查慎行經常暢游于山水之間。他飽覽過無數奇觀異景。一個寧靜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獨自坐在船上休息,沒想到卻被此時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詩興大發,提筆寫下: 板書課題:舟夜書所見
2、師:昕了老師的介紹,同學們也預習了,你們知道詩人坐在船上寫下的是什么嗎?
師:是什么時候的景色呢?
師:對,夜晚詩人坐在船上寫下了美景。來,一起讀讀詩題!
3、齊讀課題。
師:詩人看到的怎樣的夜景呢?讓我為大家吟一吟(音樂)
二、讀準讀順,讀出韻律
師:好多同學都已躍躍欲試,請打開書60頁,輕聲讀讀詩,注意把生字讀準。(生自讀)
師:讀給同桌聽聽,字沒讀準幫她糾正過來。( 同位互讀)
師:誰愿意第一個試試讀給我們聽聽。(指一生讀詩)
師:強調 “螢”是后鼻音,“簇”是平舌音,“微”字讀得輕而準!大家一起來讀讀。
師:誰再來讀一讀古詩,不但一絲不茍地讀,而且有板有眼地讀。
師:誰來點評他的朗讀!你的朗讀讓大家聽出了這首詩的節奏和韻律。來!我們一起讀!怎么讀呢?每句詩的前兩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我來讀。
師:我們連起來讀,我讀題目和作者,你們讀詩歌,注意那個節奏,那個味道。
生:(齊讀詩歌)
師:讀詩,不僅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畫面、讀出來情緒來。
三、營造氛圍,體驗靜之美
師:在這個寧靜的夜晚,迷人的夜色中,詩人正被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學們現在再讀讀詩,邊讀邊想象河上的美景,你一定能看到一番特別的景致。(她真會讀詩,閉著眼睛想;還有他,邊讀邊做動作幫助自己想象)
師:大家都陶醉其中了,來,讀一讀這兩行,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師:哦,詩中寫“月黑”,原來是一個漆黑的,沒有月亮的夜晚呀!
師:你說的好.就請你來讀讀這句吧!(生讀)
師:瞧,連月亮都不忍心打破這夜的寂靜呢。你讀得真好,還有誰讓我體會這是一個寂靜的無月的夜晚。(再指名一生讀)
師:詩人看到了幾盞漁燈?你從哪里讀出來的?
師:原來詩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盞漁燈,難怪詩人稱它為“孤光”。
師:看圖,你看到了怎樣的光?
師:這就是“孤光”!再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光?
師:聽她這么一說我就明白了,原來那盞漁燈的光太弱了,就像螢火蟲的光 似的。這就是“孤光”!
師:剛才是你說的,就請你來讀讀這句話好嗎?
師:我感受到了。那盞漁燈的光太微弱了。
師:能把這樣的景象讀出來嗎? 誰來試試,指名一生。
師:讀得真美,那盞漁燈就像小精靈似的。
師:老師也想讀一讀,看看從老師的朗讀你能聽出什么?
師:讀出他的“孤零零”。還有不同的感受嗎?
師:讀出他的暗中顯亮!還有不一樣的感受嗎?
師:那就讀出詩人的欣喜!
師:小小的漁火雖然微弱,但在詩人看來,真是….(美、顯眼、惹人喜愛).
師:讓我們用詩句來贊美這小小的漁火,這靜靜的美!(接讀“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板書:靜
四、放飛想象,領悟動態美
師:這時,一陣微風吹來,河面起風了....那點微弱的余光變魔術啦!
師:誰給大家讀讀吧!看看微風這位魔術師變出了怎樣的景象?
師:先讀一讀,再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說給大家聽聽。
師:微風泛起的層層波浪,用詩句里的話就是——風簇浪!
師:想看嗎?(出示ppt)微風拂過,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點漁火呀,一下子被細浪攪碎了,散向遠方,河面的燈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們眨眼呢。再讀一讀,這是一種動態的'美!(板書)眼中的景越美,讀得也就更美。
師:誰試試?指名一生讀 師:我看到浪了,也感覺到風了,只可惜星星太少了,誰讓我看到多一點的星星。再指名讀。
師:他試圖讓我看到更多的星星。請你再來讀讀。
師:風吹起來了,浪涌起來了,滿河的星星在跳動。真美!你可以邀請一個小伙伴讀!
師:讀得真好。誰跟她一起讀?我們一起讀。全班齊讀 師:那點點像螢火一樣的漁燈在風的吹動下,散開成滿河的星星。
師:是啊,在詩人的眼中,滿河的燈光如同星星閃動,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
師:表揚你的想象力。
師:一只?兩只?是無數只!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啊!如果你們來寫,絕對不亞于詩人。來,讓我們邊想象邊吟誦。全班配樂齊讀。
四、背誦陶冶
師:經過我們的想象,這幅畫面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看,夜深了,岸邊農戶家的燈火熄滅了,只剩下一盞漁燈,起風了,漁火隨風搖晃,滿河的燈光閃動。來,請一味小詩人讀詩助興吧!指名讀詩(配樂,全詩)
師:讀得真好,誰能看著畫面吟誦?(ppt去字幕)指名背誦。
師:我們都陶醉了!讓我們站起來隨著畫面一起吟誦吧!全班配樂吟誦。
師:一點微弱的孤光就能激起詩人無窮的想象,這是因為詩人有雙慧眼,能發現別人不容易發現的美,誰能像詩人一樣,去試著發現生活中細小的美,說一說?
五、拓展發現,創造美品
師:現在老師還要給大家推薦一首描寫夜景的詩,看看這首《楓橋夜泊》 cAI:出示詩句。
師:你們還收集了哪些描寫夜景的詩,讓我們一同欣賞。指名兩生吟誦。
師:今天我們讀的這些首詩都特別美,同學們在課下還可以繼續分享,美美地讀,美美地說!還可以像小詩人一樣,美美地寫,好嗎?下課!
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6
教學目標:
1、讀通詩句,理解內容,體會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通過詩句展開想角。
3、背誦、默寫詩文。
教學重點:
根據詩句領略作者所描寫的美麗景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多媒體課件出示幾首古詩及所表現的畫面并伴隨舒緩的音樂。)師述: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古詩。大家知道,古代詩詞是我國文化歷一顆璀燦的明珠,詩人常常用短短的幾句話、幾十個字就把一幅幅美麗的畫面、一處處迷人的景致生動地再現于我們的眼前。隨著詩人的筆,我們今天將進入一個什么樣的情境呢?讓我們來學習《舟夜書所見》。請把課本翻開到79頁。
2、出示課題,學生讀題。
二、解題,簡介作者。
1、你知道“舟夜書所見”是什么意思嗎?為什么這樣理解?(根據學生答強調“書”在這里是寫、記的.意思。)
2、你能為我們簡單地介紹一下作者嗎?你怎樣了解到的?
三、學習《舟夜書所見》。
過渡:詩人能將他在黑夜里見到景色寫成一首小詩,這景色是否別有一番情趣呢?
1、讀通全詩。(將讀落到實處,讓學有困難的學生獲得幫助。)
(1)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詩句,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讀,正音。
(3)請同學之間互相聽讀,指出對方的錯誤并幫助他(或她)改正。
2、在讀的過程中,你有不懂的地方嗎?如果有,看看這幅圖能幫幫你嗎?(多媒體課件出示畫面)看圖讀詩,體會詩意。(展示詩人筆下的“情境”、形象對照詩文的“語境”,從而豐富學生的“心境”。)
3、小組研讀,品味詞句,感悟詩情。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調控,指導讀懂詩意,讀好詩句。重點扣住漁燈從“一點螢”到“滿河星”的變化讓學生領略詩中情境的美妙與神奇,體會詩人比喻之精妙。(這一環節重點把握在讀中悟,在讀中品。)
4、美讀詩文。(多媒體課件出示動態畫面伴隨音樂。)
過渡:看到這樣一幅絕妙的水上夜景圖,我情不自禁地跟著詩人一起吟誦
(1)師范讀。
(2)學生自由練讀。
(3)指名讀。(先由學生推薦班上讀得的學生讀,然后鼓勵其余學生向他挑戰,盡自己所能達到化,以激發學生學習潛能。)
四、開拓思維,發展、積累語言。
過渡:古人尚且能夠寫出精妙的小詩,我們之中一定也不管文人大家,一定有人可以用自己的話把這樣一幅水上夜景圖描述得更美。
(1)指名說。
(2)師:給個機會讓我也來說一說,好嗎?(多媒體課件出示動態畫面及音樂)我看到這如詩如畫的江上晚景,不禁詩興大發,賦上這樣一首小詩。(師朗誦:江上晚景)(附詩詞)
(3)師:如果你喜歡我這首小詩,可以和我一起朗誦。(重復一遍)
(4)師:查慎行和你的同學還有我都描述了這水上的夜景,你最欣賞誰的描述,為什么?
(5)給學生配上音樂,學生自由讀或說。(選擇《舟夜書所見》或《江上晚景》配樂讀,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五、作業。
過渡:詩人筆下的景致是如此的具有詩情畫意,(展示事先準備好的詩配畫圖片)遺憾的是,我這兒還有一幅畫只有詩情,沒有畫意,試著為這幅畫上《舟夜書所見》這首詩吧。
(1)要求學生試著默寫詩文,忘記了可以看一看,不會默就認真地抄下來。師巡視、評價,挑選的作品剪貼后讓大家欣賞,把畫送給這個學生以示鼓勵。
(2)提出課外作業要求。
夜里看長江,別有一番情趣。去看看現代的水上夜景,用你生花的筆寫一寫或畫一畫當時的景致,倘若你寫的是詩,可以給它配上一幅畫,倘若你畫了一幅畫,請為它題上一首詩。
板書設計:
舟夜書所見
漁燈
一點螢美妙
水上夜景圖滿河星神奇
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愛美情趣,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理解詞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想象美景。
3、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有感情朗讀。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讀詩題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清代詩人査慎行經常暢游于山水之間。他飽覽過無數奇觀異景。一個寧靜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獨自坐在船上休息,沒想到卻被此時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詩興大發,提筆寫下:
板書課題:舟夜書所見
2、師:聽了老師的介紹,同學們也預習了,你們知道詩人坐在船上寫下的是什么嗎?
解讀詩題
3、齊讀課題
4、師配樂范讀
二、讀準讀順,過好語言關
1、師述:想去看看這美景嗎?走,讓我們到詩中去感受吧!打開書,輕聲讀讀詩,注意把生字讀準。
2、師:讀給同桌聽聽,字沒讀準幫她糾正過來。
3、師:誰愿意第一個試試讀給我們聽聽。
4、全班齊讀
三、營造氛圍,體驗情感美
1、師:詩人此時正被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學們現在再讀讀詩,邊讀邊想象,好嗎?
2、師范讀學生聽讀想象[配樂]
3、同位互說詩意
四、以畫為媒,感悟語言美
1、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帶勁!有位小朋友看到書上為這首詩畫了一幅畫,他也忍不住按照自己的理解畫了一幅,我把畫帶來了,你們來看看!
2、CAI:出示畫面
3、師:看!這就是她的畫。她把詩人描繪的景象畫出來了嗎?
4、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指導第一句: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一)理解“月黑”
1、 指名說
2、 指導理解詩意
3、 生談體會,指出畫出月亮的錯誤
4、 師描述:你真會讀書。哦,詩中寫“月黑”,原來是一個漆黑的,沒有月亮的夜晚呀!
5、師相機板書:月黑
[CAI:師操作(隱去月亮)]
6、指導朗讀
(二)理解“孤光”
1、師:這么寧靜的夜晚,瞧,岸邊還有點點燈火呢!是這樣的嗎?
2、生談體會。指出“點點燈火”的錯誤
3、師:你抓住了“孤光”,原來詩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盞漁燈。難怪詩人稱它為“孤光”。(板書:孤光)
4、指名讀
(三)理解“一點螢”
1、師:那你們還從哪知道是一盞漁燈呢?
2、生談體會
3、師:原來那盞漁燈的光太弱了,就像螢火蟲的光似的。好,我們來一起看一看。(板書:一點螢)
【CAI:隱去岸邊燈光】
4、指導朗讀
師:天地一片漆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盞漁燈靜靜地映在河面上。可是它的光雖然微弱但是在漆黑的夜晚卻顯得特別明亮。難怪詩人說“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能把這樣的`景象讀出來嗎?自己試試讀讀吧!
五、放飛想象,領悟意境美
指導第二句:“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1、師:這時,一陣微風吹來,河面起風了....看看這幅畫,你還想說什么
2、生描述畫面生讀第二句
師:你們說的景象小朋友沒有畫出來啊,怎么辦呢?他沒有畫,我們可以閉上眼睛去想象啊。
3、師配樂范讀,生閉眼想象
師:你們看到什么了?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說給大家聽聽。
4、師CAI:微風拂過,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點漁火呀,一下子被細浪攪碎了,散向遠方,河面的燈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們眨眼呢。你們能把看到的景象讀出來嗎?同桌之間試著讀讀這句。
5、同位互讀
6、指導朗讀
師:那點點像螢火一樣的漁燈在風的吹動下,散開成滿河的星星。(板書:散作---滿河星)
7、師:是啊,在詩人的眼中,滿河的燈光如同星星閃動,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
六、悅納語言,傾吐心語
師:經過我們的想象,這幅畫面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看,夜深了,岸邊農戶家的燈火熄滅了,只剩下一盞漁燈,起風了,漁火隨風搖晃,滿河的燈光閃動。來,請一個同學讀詩助興吧!指名讀詩(配樂,全過程)
師:我們都陶醉了!讓我們站起來隨著畫面一起吟誦吧!(全班配樂吟誦)
七、拓展實踐,發現創造美
1、師:現在老師還要給大家推薦一首描寫夜景的詩,看看這首《楓橋夜泊》
2、師:你們還收集了哪些描寫夜景的詩,讓我們一同欣賞。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特別美,老師要給大家布置一個很有意思的作業:(音樂)大家都很喜歡這首詩,那你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嗎?可以畫一畫,也可以說一說,甚至為它譜上曲子唱一唱。咱們武漢的夜晚越來越美了,看看江灘,看看長江大橋,嘗試著去寫寫武漢的夜景,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像小詩人一樣寫首小詩。
【板書設計】
舟 夜 書 所見
月黑
↓見
漁燈
一點螢→滿河星
散作
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8
預習作業:
1、圈生字,勾生詞,并給課后生字注音并組一個詞語。
2、看課文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讀《字詞句天天練》。
4、讀課文至少三遍。
一、板書課題
《夜書所見》,齊讀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
2、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第一次先學后教
(一)、自學指導:
1、聽錄音畫出停頓線。
2、自由讀古詩,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順。
(二)、學生自學
(三)、后教
1、請生讀生詞:蕭蕭、梧葉、促織。
2、請幾名學生讀古詩,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字詞、句。
3、分組、分男女等形式讀古詩。
四、第二次先學后教
(一)自學指導:自由讀古詩。
1、理解“夜書所見”。
2、勾出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3、理解前兩句詩的意思。
(二 )學生自學
(三)后教 重點理解“書”、“客”的意思。
五、第三次先學后教
(一)自學指導:反復讀這首詩。
1、江上一燈明讓作者想到了什么?
2、理解最后兩句詩的`意思。
3、展開想象詩人童年時,與家鄉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二)學生自學
(三)后教: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
六、當堂訓練。
1、展開想象詩人童年時,與家鄉的小伙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童年時,在草地上,詩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時,在小河邊,詩人和小伙伴在
童年時,在書房里,詩人和小伙伴在
2、讀背古詩。
板書:
梧葉
秋風 (動客情)
一燈明
【三年級語文教案夜書所見】相關文章:
《夜書所見》教案01-28
夜書所見教案10-13
夜書所見教案(15篇)03-29
夜書所見教案15篇01-24
小兒垂釣與夜書所見教案范文08-25
夜書所見原文及賞析12-18
夜書所見教學反思04-04
舟夜書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葉紹翁的夜書所見鑒賞07-25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