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大班教案

時間:2024-02-17 08:12:52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優選)實用的大班教案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優選)實用的大班教案8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健康的重要性。

  2、養成各種健康的生活習慣。

  活動重點:

  了解健康的重要性。

  活動難點:

  養成各種健康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

  1、各種生活的習慣。

  2、音樂《健康操》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談談健康的重要性。

  1、教師:小朋友,健康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小朋友們知道健康是什么嗎?

  教師:健康就是我們的身體棒棒的,心情也很愉快。

  2、教師:那健康為什么會這么重要呢?

  教師:如果生病了,我們的身體就會感到很難受,沒有力氣做事……..

  二、引導幼兒討論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哪些。

  1、教師:你們知道哪些健康的生活習慣呢?(幼兒討論回答)

  教師: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飲食均衡、不挑食、多做運動、看電視久了要休息一會,吃完東西后刷牙或者漱口、不亂挖耳朵等等。

  三、引導幼兒談一談自己的生活習慣。

  1、教師:平時你是怎樣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呢?想想看,你們還有哪些沒有做到的呢?

  2、請幼兒對照大表格對自己的生活習慣進行。

  3、教師:請你們把自己還需要加強的方面記錄下來,回去后對照,對自己進行提醒。

  四、師生共同跳“健康操”。

  1、教師:只要健健康康的,我們才會覺得最快樂。好的,坐在這里討論了那么久,現在讓大家起來活動活動吧!

  五、教師帶領幼兒跳“健康操”。

  1、教師:小朋友們知道健康操嗎?想不想來跳一下呢?

  2、教師:那現在我們來學學跳一跳健康操吧,回家后可以跳給爸爸媽媽看哦,和家人一起健康、快樂起來!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健康操”。

  六、結束活動。

大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觀察夏日天空的變化,學習用比喻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2、在游戲中增加動作的敏捷性,體驗迎風飛跑的感覺。

  3、學習創意地運用材料制作天空中的云。

  二、活動準備:長條皺紋紙、膠帶;吹塑紙、玻璃紙、衛生紙、棉花、手工紙等;剪刀、漿糊、筆。

  三、活動過程

  (一)尋找夏天

  1、集體演唱《知了》。

  2、談話引出活動:夏天到了,知了來了,有誰知道夏天除了知了先生來做客了,還有些什么變化?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外面找找夏天。

  3、帶幼兒來到戶外草地上,請幼兒自由結伴找找夏天。

  師:請你和好朋友一起仔細地找一找夏天,然后告訴我們你在哪里找到了夏天。(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找尋)。

  4、集中交流自己的觀察所得。

  (二)觀察夏日天空的變化

  1、讓幼兒躺下來觀看天空中云的變化。

  師:剛才我們找夏天找累了,躺下來休息一下吧。你躺下來后,看到了什么?

  師:噢,我也看到了,我看到了一條像大鯨魚的云。你看到的云是什么樣子的?

  師:請你再仔細地看看,天空中的云還有什么變化?

  2、感覺夏天的氣味和聲音。

  師: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用你的鼻子聞一聞,告訴我夏天有什么味道?

  師:那夏天有什么聲音呢?

  (三)和風娃娃做游戲

  1、師:又有一位小客人來了,正在和你們玩游戲呢,把你們的衣服、頭發吹起來,他是誰呀?你們想和風娃娃一起游戲嗎?

  2、為幼兒在身體各部位固定上皺紙條,讓幼兒在空地上不停地跑動,感受皺紙隨風飛起來的變化。

  (四)制作天空

  1、討論、分享觀察天空時的感受,鼓勵幼兒討論如何將教室布置成天空。

  師:夏天真好,有蟋蟀、蟈蟈、青蛙這些好朋友,也有風娃娃這么調皮的小客人,小草、小花也都展開了笑臉,舒展了身體,就連天空也和平時不一樣了,不一樣在哪兒呢?

  師:我想把教室也布置成天空,可是要怎么做呢?

  2、和幼兒討論做云的方法。

  A、展示材料。

  B、用這些材料如何做云呢?

  3、幼兒自由結伴用材料做云,鼓勵幼兒做各種形狀的云。

  4、將制作好的云放在地上,使其成為遼闊的天空。

  四、反思

  1、內容整合,和諧發展

  本活動內容涉及了語言、藝術、健康等多個領域,并注意了內容的有效整合,為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提供了可能。活動通過看、聽、聞、談話、制作等多種途徑,旨在充分利用各種感知手段,使幼兒的語言表達力、觀察力、想象力、動手能力得到綜合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幼兒在學到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自覺萌生了保護小動物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創設了玩中學,學中樂的活動氛圍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方式。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空間,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而教師始終是以參與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參與活動,符合幼兒的興趣與年齡特點。

  3、 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

  任何一種教育活動如果沒有幼兒的主動參與,那么就談不上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幼兒積極參與活動,才是有效的活動。因此,本活動中十分注重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在每個環節的安排上,幼兒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讓幼兒想說就說,想做就做,并能得到積極應答。活動中幼兒體會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動作靈活協調地合作抬轎子,練習平地快走、走路時身體平衡等技能。

  2、訓練幼兒合作意識,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讓幼兒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紙箱制作的小花轎、呼啦圈、音樂游戲光盤

  活動流程

  聽音樂《八只小狗抬花轎》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聽這是什么音樂,我們跟音樂活動一下身體。幼兒隨音樂做熱身運動

  游戲規則

  幼兒分成兩隊,兩人為一組進行抬轎子,到達終點返回后轎子傳給下一組幼兒,游戲繼續進行,最后一組幼兒最先完成者為勝

  游戲開始

  教師:瞧,這是老師做的轎子,這轎子是怎樣玩的?我們請兩個小朋友示范一下。

  1、教師邊講解邊請幼兒示范:一個在前,一個在后,兩個人方向是一致的.,兩手握住竹竿,一起向前走。

  2、現在請你跟好朋友找一個空地方練習一下,注意不碰到別的小朋友。

  3、全體幼兒練習。

  4、教師小結剛才活動的情況。

  游戲方法

  1、兩人兩組合作,要走得又快又穩,到達終點后沿原路返回,傳給下一組幼兒。傳轎子時,兩對幼兒必須一一對應,在對方接住轎子后才能放手。

  2、請四個小朋友示范一下。師:前面的小朋友出發了,后面的小朋友準備,其他小朋友站在后面。

  活動延伸

  利用課間或回家后與小伙伴及爸爸媽媽做抬轎子的游戲。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戶外活動的興趣和習慣。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可見,游戲在幼兒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整個活動中,鼓勵幼兒相互合作,游戲遵循了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讓孩子們充分嘗試,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活動中,調動幼兒合作抬花轎的積極性使孩子在學中玩,玩中樂,體驗游戲的快樂。充分發揮了幼兒作為活動主體的作用。

大班教案 篇4

  主題設計意圖:

  春雨過后,幼兒在戶外活動時間,我發現孩子們聚在一起談論著,我悄悄走過去,這是,聽到孩子們討論,蚯蚓的眼睛、嘴巴在哪里?那它用什么呼吸呀!盛帥搶著說:"蚯蚓用皮膚呼吸,我在少兒頻道看到的彩虹姐姐說的。"孩子們的一輪越來越又興趣,話題越來越豐富,身為教師的我們作為一名活動的觀察者,教育契機的撲捉者,本能地意識到只要稍加引導,便會將個別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變成一個大家共同的話題。于是在傾聽孩子們的對話過程中,我們及時判斷并肯定了生成主題的可能性與教育價值。

  動物與幼兒有著天然的密切關系,所以這一主題的確定可滿足幼兒探索動物世界,激發幼兒喜愛動物的情感,這一主題活動可以集中兩周內完成。

  主題目標:

  1、能有興趣地搜集動物圖片,標本、模型等信息。不斷擴大探索的事業,能用連貫的語言或自己熟悉的符號,圖像,大膽自信地表現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積極參與、觀察認識、飼養照顧小動物,能用多種方式表達對動物認識和情感。

  3、了解動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趣事及動物與人們的密切關系。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主題目標:

  1、社會生活:

  (1)獲取關于蚯蚓的各種知識,了解蚯蚓有趣的生活情景。

  (2)理解、尊重、喜愛蚯蚓,能以恰當的方式對待小動物。

  2、身體運動:

  學習蚯蚓爬,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時一伸一縮的現象,鍛煉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語言交流:

  (1)理解兒歌"蚯蚓"的內容,有表情地學念兒歌,初步嘗試更換兒歌中間段的詞,仿編兒歌。

  (2)學習傾聽故事,產生情感共鳴--喜愛蚯蚓,理解尊重蚯蚓。

  4、科學探究:

  (1)和幼兒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飼養蚯蚓,讓幼兒觀察蚯蚓松土的現象。

  (3)做蚯蚓再生的.實驗,讓幼兒了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領。

  5、藝術表現:

  學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蚯蚓的外形特征,大膽表現蚯蚓王國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6、家長參與

  (1)向家長發放主題活動的通知,并提出相應的親子家庭活動建議。

  (2)請家長向孩子介紹有關蚯蚓的知識,利用雨天后帶領幼兒戶外觀察蚯蚓,尋找蚯蚓的家--泥洞,豐富幼兒對蚯蚓的認識。

  (3)發動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蚯蚓的各類資料。

  7、環境創設:

  (1)自然角中飼養蚯蚓,讓幼兒觀察蚯蚓松土的現象。

  (2)語言區提供有關蚯蚓的圖書、圖片,兒歌、錄音機、相關的磁帶。豐富幼兒對蚯蚓的認識。

  (3)益智區提供金魚缸,瓶內裝有蚯蚓,供幼兒觀察蚯蚓的生活習性。

  (4)美工區:拼帖蚯蚓的各種圖片、水彩筆、蠟筆、半成品、泥工、廢舊物品、剪刀、膠水等。

  (5)利用走廊、區角等地方張貼各種蚯蚓的圖片、根據幼兒的認知發展,逐步參與各種墻飾的布置,進行幼兒作品展。

  小班孩子情感豐富,他們喜歡動物,與動物之間似乎天生有著一種必然的聯系,千變萬化的動物世界總是能引起他們極大的注意。他們也總是對各種動物都充滿了好奇心與探索欲望。

  最近一段時間,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常常見他們的身影蹲在草叢中尋找著……原來他們對小小蚯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許多問題,"蚯蚓的家在哪里?""蚯蚓有媽媽嗎?""蚯蚓吃什么?""蚯蚓能活多長時間?"等等。結合"親親小動物"環境教育實踐活動,我圍繞"蚯蚓"組織了一系列探索活動實錄。

  活動反思:

  1.選材生活化《綱要》中提出:“”孩子們的探索活動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本活動的內容主體來源于生活,結合活動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關愛人類的朋友——蚯蚓。孩子們興趣盎然的參與活動,發現了蚯蚓的有趣和奇妙。

  2.環境寬松化整個活動注重每個孩子的參與、探索、研究。幼兒帶著問題去探索、研究、尋找、發現。幼兒在活動中能很好合作。教師在活動中是材料的提供者,問題的觀察者和探索活動的引導者、啟發者,為幼兒提供了寬松、自由的探索氛圍。幼兒充分體驗了自主活動的樂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意識。

  3.材料豐富化本次活動的材料,看似簡單,其實蘊含了豐富的內容我們提供了若干條蚯蚓和相關的探索輔助材料避免了幼兒操作時的爭搶,有提供了自主選擇、探索的機會。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開窗戶”的游戲中,學習6的組成。

  2、初步感知數的分合的`有序性。

  活動準備

  1、房子圖(2、3、4、5),紅色水彩筆。

  2、操作題(6的房子圖,順數、倒數,分合式填空,小動物吃東西),鉛筆每人一支,夾子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2、3、4、5的房子圖(填缺)

  這些房子分別是誰的家啊?可是數字寶寶有些不高興,為什么?(沒開窗戶)每一層樓的窗戶上的兩個數字合起來就是屋頂上的數字寶寶。誰來幫忙?說出為什么。

  幼兒回答,教師寫。(數字寶寶2高興地笑了,數字寶寶3跳舞了,數字寶寶4唱歌了,數字寶寶5扭扭身體。)

  數字寶寶6也想造房子,它應該造幾層樓呢?為什么?

  :數字越大,分的方法越多,總是比數字寶寶少一。數字寶寶6造5層樓。

  2、房子造好了,還要開窗戶呢。你們想來幫數字寶寶6嗎?

  這幢房子開點子窗戶,這幢房子開數字窗戶。每一層樓窗戶上的數字合起來是幾啊?

  先開好窗戶的小朋友寫上學號或名字來給老師檢查,對了,獎你一個漂亮的小夾子。小夾子可以夾作業紙。這兒有三只籃子,每只籃子里有一份作業。我們一看是什么題目。(請個別幼兒介紹)

  4、:我們一看哪個窗戶開得最好。

  評講幼兒的作業情況,表揚分的有序的幼兒。集體念6的分合式。

  回家試試看,可以給數字7、8、9、10也來造房子,開窗戶。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初步學會繞口令,努力發準"濤、跳"等音。

  活動準備:相應圖片

  活動過程:

  1、玩游戲。

  a請你跟我***,我就跟你***。

  (老師怎樣做,孩子就怎樣做;老師怎樣說,孩子就怎樣說)b教師請個別幼兒學說繞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四十四塊石頭","四十四頭獅子","四十四只柿子"

  2、出示圖片,引出繞口令《毛毛和濤濤》。

  教師用較快的速度念一遍《毛毛和濤濤》,請幼兒說說剛才老師念的兒歌與平時念的'兒歌有什么不一樣,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3、介紹繞口令的特點:繞口令其實也是兒歌,只不過有的字發音很像,很容易讀錯,是用來幫助小朋友練習發音的。(學習詞語:繞口令)

  4、用稍慢的速度念一遍,讓幼兒了解內容。

  5、利用教具讓幼兒重點練習容易混肴的音。

  6、分別拿掉跳高和賽跑的圖片,讓幼兒有節奏的說一說。

  7、請幼兒用如東話說一說,和家人一起說一說。

大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小學的環境。

  2、激發幼兒上小學的愿望。

  環境與材料:

  1、事先與附近小學聯系好參觀事項。

  2、《健康社會》。

  一次備課

  1、參觀前談話

  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小學是什么樣的?

  我們今天去參觀"唐馬路小學",還要和一年級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課做游戲。

  教師介紹參觀小學的注意事項,如應有禮貌、專心聽老師講課、遵守紀律等。

  注意觀察小學和幼兒園有什么不一樣。

  2、參觀小學校

  參觀小學的環境。

  觀看小學生升國旗和做早操。

  與小學生一起上課。

  體驗課間十分鐘的活動。

  3、回園

  回園后,組織幼兒交流參觀小學后的感受。

大班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上海市幼兒園幼小銜接指南》中都提出大班要以幼小銜接為基礎,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傾聽習慣、閱讀習慣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務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以及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

  《上海市學前教育指導綱要》指出,5—6歲的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積極的求知探索態度,開始對自然現象的起源和機械運動的原理等產生興趣,喜歡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實際意義,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數量關系,獲得一些時間、空間概念;會進行比較、推理等智力活動。對各種探究、操作、實驗,對事物變化發展的過程感興趣,積極嘗試用簡單的認知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認識時鐘是小學生活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對已即將踏入小學的孩子更加顯得重要。但是,現在的孩子時間觀念比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況比較普遍。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提高做事的效率,為他們入小學奠定基礎呢?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知道一分鐘雖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須抓緊時間。珍惜時間。因此教師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時有意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懂得要珍惜每一分鐘。

  2、感知時間的永不停頓,初步了解時間的寶貴。

  3、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4、逐步養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重點:

  在觀察比較中發現丟失的一分鐘。

  難點:

  能理解一分鐘很短,但是也很重要,要珍惜每一分鐘。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了解孩子對鐘的認知度,增強孩子對時間感知和體驗環境準備:

  PPT投影儀,四張大桌子呈一字排放,上面擺放材料桌子前面留一空場地空場地材料準備:故事PPT一分鐘體驗材料(皮球6個,呼啦圈6個,小毛巾20條,毛豆一籃,泡沫磚20塊,記號筆6支,畫紙6張,數學練習紙6本,串珠子插塑積木一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故事——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交流時間的重要性觀看ppt:金爺爺最近很苦惱,因為他家里沒有鐘。

  重點提問:

  1、沒有鐘,有什么苦惱呢?

  2、輔助遞進的提問:為什么我們需要知道時間呢?(因為不知道時間了,他不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了)小結:沒有鐘,金爺爺的生活一團糟,所以他決定去買鐘。

  二、第一次講故事——了解一分鐘的重要,懂得要珍惜每一分鐘

  (一)討論一分鐘的重要性

  1、觀看ppt:金爺爺買了兩個鐘,一個放在樓下,一個放在樓上。

  2、重點觀察:

  (1)樓上樓下的兩個鐘:顯示的時間不一樣:樓下是3點,樓上3點零一分。

  重點提問:

  1、兩個鐘就差一分鐘,爺爺為什么要這么苦惱呢?

  2、少掉一分鐘行不行?為什么?

  小結:金爺爺跟你們想的一樣(不一樣)。在金爺爺看來,一分鐘可重要啦。他可以做很多事情。

  3、觀看ppt:一分鐘爺爺澆好一盆花;轉熱一杯牛奶;削好一個蘋果。

  小結:原來金爺爺的一分鐘可以做那么多事情。

  (二)體驗一分鐘的任務

  1)一分鐘的感受(孩子在座位上靜靜的坐上一分鐘,感受一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重點提問:一分鐘過去了,你有什么感覺?(過的很慢,過得很快)小結:有的覺得很快,有的覺得一分鐘挺長的。那都是我們坐著體驗的感覺。

  2)第一次體驗活動在老師規定的一分鐘時間里,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操作材料進行活動。

  要求:可以做個有心人,把自己做的數一數。等一會來告訴大家:你做了什么事情,完成了多少?

  重點提問:

  你在一分鐘里做了什么事情?做了多少?

  3)第二次體驗重點提問:

  (1)還是一分鐘,和剛才的一分鐘相比,你多做了(少做)多少事情?為什么會這樣?

  (2)怎么樣才能在短短的一分鐘里做更多的事情?

  小結:只要我們做好準備,加快速度,合理分配,就能在一分鐘里做更多的事情。

  4)進一步感知觀看ppt:火箭發射,劉翔跨欄感受一分鐘可以做更重要的事情)小結:原來,一分鐘真的可以做這么多事情,所以金爺爺才會這么苦惱呀!

  三、第二次講故事——感受時間的永不停頓

  (一)討論金爺爺"失蹤"的一分鐘

  1、觀看ppt:一樓的鐘——八點二樓的鐘——八點零一三樓的鐘——八點零二(其中穿插金爺爺走樓梯畫面)

  2、重點提問:

  (1)、怎么回事?為什么鐘時間都不一樣呢?

  (2)為什么總是差一分鐘?是鐘不準?還是什么原因呢?

  (幼兒自由討論,尋找原因)小結:原來不是鐘不準,而是時間不會停頓,爺爺在一樓看好時間,他要走到二樓去。當爺爺在走樓梯時候,時間也在向前走,而爺爺走樓梯正好花了一分鐘時間,那當他到二樓的時候就看到了時鐘多了一分鐘。到三樓的時候又多了一分鐘。爺爺少掉的一分鐘就是在走樓梯。

  (二)聯系生活,進一步激發幼兒要珍惜時間。

  1、老師聯系實際講述生活經歷:感知時間不等人重點提問: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美術教案大班美術教案02-17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體育教案:傳球_大班體育教案07-13

大班美術教案:織網 大班藝術教案09-09

大班的教案01-17

大班教案(經典)10-03

大班教案(精選)08-07

大班教案[精選]08-05

大班教案【精選】07-26

(經典)大班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