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大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芽苗菜作為富含營養、優質、無污染的綠色保健食品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已成為大眾餐桌上的常見菜。在日常的交流中,也常常聽到孩子們討論家里吃的芽苗菜品種、味道。雖然孩子們對芽苗菜并不陌生,但在談話中卻發現他們對芽苗菜是怎么種出來的,一無所知。有些孩子認為是用泥土種植的,有些孩子認為是用沙子種植的,為了豐富孩子們的對水培蔬菜的感知經驗,根據《3—6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依據,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索芽苗菜的種植流程。
2.能用圖畫或其它的符號記錄動手種植的過程。
3.喜歡操作和實驗,并樂在其中。
重點難點
1.能感知和發現芽苗菜的種植流程
2.通過動手動腦實驗操作,體驗種植,并用圖畫和符號進行記錄。
活動準備
1.幼兒與父母一起進行“芽苗菜大搜索”并完成記錄表、種植盤、種子、噴壺、紗布
2.附“芽苗菜大搜索”記錄表如下:
芽苗菜大搜索
富含營養、優質、無污染的綠色保健食品——芽苗菜,是怎樣種出來的呢?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吧。
我找到的芽苗菜
(畫一畫或用符號記錄)我吃過的芽苗菜
(畫一畫或用符號記錄)能長成芽苗菜的種子
(畫一畫或用符號記錄)芽苗菜怎么種植(畫一畫或用符號記錄)
活動過程
一、分享“芽苗菜大搜索”的結果
1.分組分享搜索結果。
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根據自己的記錄表講述自己找到的芽苗菜、能長成芽苗菜的種子。小組長進行記錄匯總本組找到的結果。
2.集體分享匯總搜索的結果。
每組請一位幼兒代表發言,分享自己組匯總后的結果。在幼兒進行分享的過程中,請一位幼兒根據大家搜索到的情況在黑板大的“芽苗菜大搜索”表格內進行增添內容。
3.統計完成根據增添后的表格進行小結。
二、探索芽苗菜的種植流程,并用圖畫或其它符號進行記錄
1.讓知道的幼兒介紹種植盤、種子、噴壺等工具正確的使用方法。
2.解讀記錄表,讓幼兒了解記錄表表達的內容,記錄的形式等。
3.讓幼兒想一想自己將會怎樣進行種植。
4.每個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的盤子、種子等開始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操作實驗。
5.幼兒邊操作邊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記錄。
6.幼兒在進行實驗操作時,老師進行巡回觀察指導。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老師先由淺入深地進行引導,幫助幼兒解決困難和疑惑。
三、分享種植的過程
1.請個別幼兒分享自己種植的流程和記錄的方法。
2.教師進行小結.
今天,老師看到小朋友們都用了自己喜歡的方式種植芽苗菜,如有的小朋友是這樣種的:第一,清洗種子;第二,將種子鋪在網格盤上,去除壞的種子;第三,蓋上紗布;第四,在紗布上噴水……你們有各種不一樣的種植方法,真棒!哪種種植方法的芽苗菜會長得又快又好呢?接下來,我們一起觀察記錄就知道了。
活動總結、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因為有了充足的前期準備“芽苗菜大搜索”活動,孩子們能樂在分享中、樂在探索中、樂在記錄中。
在種植活動完成后,我們將會引導孩子們繼續去觀察、記錄和分享自己每天的發現,引導孩子在觀察的過程中進行觀察比較各種種植方法芽苗菜發芽的時間、長頁的時間、長勢等相同與不同,引導孩子根據觀察的結果提出問題,并大膽猜測答案,鼓勵孩子繼續用自己喜歡的畫畫或符號記錄的方式進行記錄。正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所強調: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和關心周圍生活中的小科技產品,培養幼兒勇于發明創造的精神。
2、了解紙吸水后易變形的特點,比較發現經特殊加工后的紙杯為什么能盛水的原理,并能用蠟和紙來制作能盛水的杯子。
3、在操作活動中,能善于發現問題,有初步的比較、分析的能力。
活動準備
紙折的杯子(圖畫紙和白卡紙兩種)、一次性紙杯若干、水、水盆、舀水器皿適量,毛筆、蠟燭若干,白色紙條(上有蘋果圖案)、正方形白紙若干、杯套若干、音樂磁帶、布置好場地。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到“紙杯王國”里去玩一玩,好不好?
(二)基本部分
1、看!紙杯王國到了。瞧!這里有我們平時盛水用的一次性紙杯,也有老師用各種紙折出的杯子,他們都是紙做的`。
2、(教師邊講示范)一會兒,請小朋友把水分別倒入一次性紙杯和用紙折的杯子里,注意不要撒在杯子的外面,然后觀察一下,這兩個杯子分別有什么變化?
3、幼兒用紙折的杯子和一次性紙杯分別盛水,觀察它們的變化。
提問:(1)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2)我們發現紙折的杯子變濕、變軟、還漏水,誰知道為什么會這樣?
(3)教師小結:不管是厚紙還是薄紙遇到水后都會吸水,這樣紙就會變軟、慢慢的滲水、變形,用紙折出的杯子也就漏水了。
(4)一次性紙杯也是紙做的,而我們發現它卻不漏水,這是為什么呢?它的身體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一次性紙杯來仔細研究一下。
、幼兒探索,教師巡回指導,可啟發幼兒采用多種方法,如:刮一刮、撕一撕等。
提問:(1)你發現了什么?
(2)你認為這層白白的、粘粘的東西是什么?
(3)教師小結:這里面含有一種石蠟,它無色無味無污染,對我們的身體沒有害處。
(4)紙杯上為什么要涂上這層蠟呢?
小實驗:幼兒每人一張白紙(上有蘋果的輪廓),請幼兒用蠟燭或蠟筆將蘋果涂色,再用毛筆蘸水分別滴在蘋果上和蘋果的外面。請幼兒分別觀察,小水珠在哪里?
提問:(1)為什么蘋果上還有小水珠而蘋果外面的紙卻濕了呢?
(2)這說明蠟有什么作用?
(3)教師小結:蠟不吸水,蠟涂在紙上就象給紙穿上了一件雨衣,紙在蠟的保護下遇不到水,也就不會變形漏水了。
[page_break]
(4)現在,誰能告訴我紙杯不漏水的秘密是什么?
5、激發幼兒制作紙杯的興趣。
既然我們知道了紙杯不漏水的秘密,現在就讓我們也用蠟和紙來做一個能盛水的紙杯,好不好?
6、幼兒制作紙杯,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幼兒制作出各種形狀、各種圖案的紙杯。
7、請幼兒嘗試用作好的紙杯盛水,鼓勵成功的幼兒,激發其他幼兒參與創造的積極性,如果失敗了,鼓勵幼兒尋找其中的原因,進行再次制作。
8、請幼兒將制作好的紙杯放到“紙杯王國”里來,組織幼兒互相參觀。表揚他們的探索精神,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結束
請幼兒將自己作好的能盛水的紙杯送給客人老師,和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我是從哪里來的?”,當孩子面對生命的疑惑而稚嫩發問時,爸爸、媽媽都在努力用最適當的方式給孩子最好的'解答。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我設計了這節活動,利用PPT和視頻讓孩子直觀地了解胎兒形成、生長的過程,知道自己從哪兒來,通過能講述交流,讓幼兒了解自己從哪里來的同時,也知道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在媽媽肚子里是如何長大的。
2、激發幼兒探索自身奧秘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
PPT,胎兒生長視頻,人手一份畫冊,胎兒生長圖片,幼兒照片,氣球
活動流程:
情境導入—觀看PPT—觀看視頻、交流討論—制作畫冊—延伸活動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與懷孕的老師交流討論,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觀看PPT,了解胎兒在媽媽肚子里的生長過程。
引導幼兒仔細觀看,交流討論
三、觀看視頻
結合感恩教育,交流討論:
寶寶出生后什么都不會,大人要為寶寶做什么?
我們要怎樣感謝她們?
三、制作連環畫冊:我的成長故事
四、延伸活動:
學做準媽媽,保護自己的氣球寶寶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知道影響物體在坡面下滑速度的重要因素。
2、能夠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合作設計和實驗,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紙板、小車、紙、毛巾、長條木板積木);
2、記錄表A、B,鉛筆。
活動過程 一、從日常生活導入。
提問:你們玩過滑滑梯嗎?滑滑梯由哪些部分組成?
1、教師出示不同坡度的兩個滑滑梯斜坡,將同樣的兩輛小車放在滑滑梯上。
提問:哪邊會跑得更快?
2、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學習使用。
提問:怎樣制作記錄表,把實驗和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引導幼兒使用圖示法)
二、幼兒合作操作,師觀察指導。
1、幼兒自由組隊,3~4人一組,進行斜坡搭建,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2、幼兒合作探究相同小車在不同斜坡高度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記錄在記錄表上。
3、分享實驗結果。
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怎樣才能讓小車贏呢?
:原來斜坡的坡度越平緩,車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積木越多,坡度越陡,小車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4、幼兒繼續探究相同小車在不同光滑度的坡面上下滑速度的快慢,并記錄。
5、歸納實驗結果:
提問:這次你們又發現了什么秘密呢?
:原來我們的小車速度的'快慢,也跟斜面的光滑度有關,表面光滑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會快,表面粗糙的小車滑落的速度就慢。
三、探索生活中的應用。
提問:現在我們找到了小車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規律,在日常生活中,這些規律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方便,還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你能想出哪些例子呢?
請幼兒找一找斜坡帶來的方便和不方便的地方,一起分享。
活動生成及建議:
1、將活動材料投放于探索區內,鼓勵幼兒繼續合作探索。
2、請家長配合共同探索記錄,探究使賽車下滑速度最快的斜坡和斜坡材質條件。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梁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么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么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橋?在古代人們用什么來建造橋梁的?小熊喜歡嗎?為什么?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么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么橋?鋼筋吊橋的用什么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么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么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么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梁。
三、我們看了這么多橋梁,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為什么?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梁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梁。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后一起送給小熊。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秘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發現杯里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里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復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為什么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系,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系。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現代通訊工具是多種多樣的,它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2、能關注生活中的先進科技產品。
3、有操作現代通訊工具的興趣,樂于與他人交流。
4、引導幼兒認識蔬菜,讓幼兒知道常見蔬菜的名稱并能說出他們的作用。
5、讓幼兒了解常見蔬菜的營養價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體建康成長。
活動準備:
1、家庭調查——現代通訊工具。
2、幼兒自己準備會使用的通訊工具。
3、幼兒用書人手一份。
幼兒大班科學教案《現代通訊工具》
活動過程:
一、幼兒交流自己認識的通訊工具。說說它可以用來干什么?
二、教師創設情景,幼兒了解各種通訊工具的用途。
1、小紅在家有急事要告訴外婆怎么辦?用什么通訊工具?
2、爸爸和小紅到公園玩,走到半路,突然想起一件事要告訴媽媽,應該用什么通訊工具?
三、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了解現代通訊工具。
1、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有哪些現代通訊工具?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它們有什么特點?
2、仔細觀察電話機鍵盤,說說少了什么?請幼兒添畫數字號碼?并說說鍵盤上符號的意思。
3、啟發幼兒說說其他的現代通訊工具的特點及優點。
四、小結:現代通訊工具是很多的,它能給人們帶來很大的.方便。
活動反思:
1、現代社會是飛速發展的社會,通訊工具時刻伴隨著我們。對于我們現在的孩子來說,認識通訊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設計這節課,讓孩子們在充分認識的基礎上,去感受通訊工具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和快樂。本節課學生積極性高,充分與別的小朋友交流,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2、只有個別孩子似乎交流的較少,可能是準備的時間不是很充分,我會在以后的活動中逐步滲透有關通訊方面的知識,讓每個孩子都有所收獲。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植物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漫天飛舞的柳絮、楊樹、隨風飄揚的蒲公英,這些也都是孩子們親身經歷、接觸到的,它貼近生活。所以對植物奧秘的探索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在奇妙的植物中,蘊含著許多的奧秘,其中種子傳播就是其中的一種。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2、初步了解種子的外部形態特征與其傳播方式的關系。
3、培養幼兒探索植物種子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帶毛的、長刺的、帶鉤的種子圖片放在自然角中進行展覽。
2、《種子的旅行》課件。
3、蒲公英、蓮子、蒼耳、豌豆、榆樹、槭樹、黃豆、紅豆、綠豆等種子圖片;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你們都去旅行過嗎?用什么方法去旅行的?”(客車、火車)“今天呀,老師請來了一些好朋友,它們也想去旅行,你們愿意幫助它們嗎?”
二、請幼兒觀看《種子的旅行》課件、圖片,了解蒲公英。蓮子、蒼耳和豌豆的傳播方式。
1、播放蒲公英課件后請幼兒說一說:它叫什么名字?(蒲公英)蒲公英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樣傳播的?
小結:因為蒲公英的種子很輕,并且有絨毛,像一把降落傘,所以蒲公英就是靠風來幫它傳播種子的。
請幼兒說說還知道哪些種子是靠風傳播的,借助圖片讓幼兒了解榆樹和槭樹的種子長著果翅的特點,它們也是靠風傳播種子的。
小結:借助風力傳播的種子都有輕飄的特點,有些還有適合飛翔的絨毛或果翅等。
2、播放蒼耳旅行的課件后請幼兒說一說:蒼耳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樣傳播的?
小結:蒼耳渾身長刺,容易粘到動物和人身上,動物和人走到哪兒,就把它帶到哪兒去旅行。
3、播放蓮子旅行的課件后請幼兒說一說:為什么蓮子會隨著水流去旅行?
小結:蓮子生活在水中,就順著水流到遠方去。
4、同樣的方式播放豌豆旅行的課件。
小結:豌豆成熟后在太陽的照射下果殼炸裂開,把自己彈出去。還有許多植物也是靠自己來傳播的,像我們常見的黃豆、紅豆、綠豆等。
三、師幼利用圖片共同小結幾種常見種子的傳播方式。
原來種子們有許多傳播的方法,由于它們的外形不同、生長的環境不同,所以傳播的方法也不同。像蒲公英一樣很輕的種子,可以借助風的力量旅行;像蒼耳一樣身上長滿刺的種子,可以借助粘在人或動物的身上去旅行;像蓮子一樣生活在有水的地方的種子,可以借助水的力量去旅行;像豌豆一樣的種子可以通過太陽的暴曬,用自己的力量迸射出來去旅行。
四、游戲:“我幫種子去旅行”。
出示背景圖,讓幼兒把自己喜歡的種子圖片粘到相應的背景圖上,貼好后說一說為什么這么貼。
五、幼兒討論:種子為什么要去旅行?
引導幼兒了解種子旅行是為了繁殖后代。
【活動延伸】
在閱讀區投放種子傳播的圖畫書和故事書,幫助幼兒了解更多植物種子傳播的方式。
【活動反思】
活動開始,我以談話提問的形式引出了主題,然后通過逐一展示課件,讓幼兒了解了蒲公英、蒼耳、蓮子、豌豆種子的外形特征及傳播方式。在游戲中,又讓幼兒對種子的傳播方式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看看、說說、想想、做做中主動學習,培養了幼兒探索植物種子的興趣。但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沒能讓幼兒親眼看到這些種子的實物,如果那樣會更直觀的認識種子的外形,效果會更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對稱的物體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對稱的形式不僅美化著我們的生活,而且蘊含著一定的科學知識。而折印的方法就像一座學習的橋,讓小朋友很容易就能理解對稱的原理。我們力圖通過這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形象,培養幼兒關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學習、思考的習慣。
【活動目標】
1.了解、欣賞對稱圖形的美,嘗試制作對稱的藝術作品。
2.培養幼兒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卡紙、水粉、剪刀等。對稱的物品若干(蝴蝶、橋、風箏、中國結等)。
2.知識準備:幼兒排練過有對稱動作的舞蹈,進行過有關對稱的親子裁剪活動等。
3.收集各種圖片,如:蝴蝶、亭子、風箏、小船、寶塔、楓葉、天安門、獎杯、汽車、窗子、古代青銅器、天壇、中國結、窗花、鐵橋、飛機等,并準備好小組學習的資料。(分為六個小組。)
【活動過程】
一、玩魔術游戲
1.以魔術游戲導入。
老師在一張對折后有中心軸印的紙上,緊靠著軸線用水粉畫大、小圓兩個,請小朋友看老師玩魔術游戲,對折紙后會出現什么現象。
2.幼兒討論現象出現的原因。
師:你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你能變這個魔術嗎?
3.幼兒嘗試這個游戲,了解這種處理方法――折印,了解這種處理效果――對稱。(重點幫助幼兒理解對稱,就是樣子和大小都一樣,而方向不一樣。)
4.展示幼兒嘗試的作品,引導幼兒分享、欣賞他人的創作。
二、新的折印方法
1.提出更新的折印方法:
師:有沒有其他的折印方法,出現新的折印效果呢?老師給你們材料,大家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注意怎樣才能折出不同的對稱圖。
幼兒分組進行討論是不是對稱圖,為什么。各組整理討論結果,清晰地表達組內的`想法。
2.幼兒操作,通過折印畫檢驗自己的想法。
師:用你想到的辦法能把它表現出來嗎?你愿意去試試嗎?
3.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三、生活創造
1.利用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學習。
師: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許多東西是對稱的,我們先從收集的圖片資料中找找,能發現什么呢?
幼兒分成六個學習小組。分析收集到的圖片,并將分析的結果清晰地表達出來。
師:你認為對稱的理由是什么?不對稱的理由是什么?
2.游戲:猜猜這是什么?
教師出示只有一半圖形的物品圖案,請小朋友看圖猜這個物品是什么。
3.幼兒運用對稱手法進行設計比賽。
師:會動手動腦的小朋友,應該會靈活運用學到的本領。我們可以用色彩來表現對稱的物體,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來表現對稱的效果。想想還可以用什么形式來表現呢?幫助幼兒確定一個主題進行設計比賽,鼓勵幼兒用剪紙、模型、舞蹈等形式來嘗試表現對稱的效果。
【設計評析】
進人大班,小朋友們更會利用資料進行學習了。這個活動從小的知識點入手,通過多層次的操作游戲,針對一個原理讓小朋友們不斷思考、操作嘗試,實現自己的想法,并發現新的方法。希望這個活動讓這些小朋友進入小學后,能夠運用學習到的有用原理,通過自己的思維進行遷移及推理,從而有效提升運用知識的實踐能力。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11
大班科學教案:學吹泡泡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間的空隙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牽牛花_大班科學教案07-06
大班科學教案:大力紙橋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汽車科學教案03-31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