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錦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剛一入秋,班里的陽陽就帶來了幾個看上去毛絨絨、碰上去刺刺痛的"家伙",大家都圍過來,爭著看熱鬧,這個說:"什么呀,像個小刺猬?"那個說:"好像是個松果吧!"還有的說:"不對不對,一定是刺猬寶寶在睡覺呢?"這時陽陽忍不住了:"你們不認識它吧,告訴你們,他們是毛栗子,是我爸爸從虞山上帶下來的。"聽著孩子們的爭論,看著孩子們那求知的目光,我的腦中油然生出一個念頭:我們地處虞山腳下,正是栗子的產地,何不利用這自然資源,帶孩子們認識一下栗子呢,于是產生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 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栗子的特征和用途,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
2、 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探索剝栗子的各種方法,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 在探索過程中,鼓勵幼兒互相協作,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1、 發動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孩子上山采栗子,同時鼓勵幼兒想出一種或幾種剝栗子取果實的方法。
2、 幼兒自備各種手套、剪刀、小榔頭、小刀等。
3、 栗子食品: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燒肉。
【活動過程】
1、 認識栗子球的名稱和外形特征。
①觀察栗子球的形狀、顏色、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②小結:栗子球市綠綠的、圓圓得,摸一摸刺刺的、毛毛的、很扎手的。
2、 引導幼兒探索取出栗子果實方法。師:這么一個毛毛的、刺刺的、圓溜溜的東西里面到底藏著什么小秘密呢?
①先讓幼兒猜一猜。
②再讓幼兒分散操作,利用各種工具取出栗子果實。
③最后交流各自選用的方法:用剪刀先剪掉刺再慢慢地剪開來。用小榔頭重重地敲,把外面的刺皮敲掉。戴上手套用手用力地掰。放在腳底下用力地踩。
④小結:因為栗子球外層代詞,所以在取果實時要盡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觸那帶刺的球,可以戴上手套或用腳幫忙。
3、 認識栗子的外形特征。
①看一看:取出來的栗子的形狀、顏色?
②問一問:有什么氣味?
③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④想一想:栗子和栗子球之間的關系?這些粒子像什么?
⑤小結:栗子有的是球形、有的'是半球形,成熟的栗子,外面有一層深棕色的硬皮,而不太成熟的栗子這層硬皮變成了綠棕色的軟皮。像小皮球、像月亮、像剛出升的太陽、像小船等。
4、再次引導幼兒探索取出栗子肉的方法。 師:栗子肉到底藏在哪兒呢?讓我們再來動手剝一剝。
①你想請誰幫忙?
②剝開后你發現了什么?幼兒自由操作剝栗子,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剝好的栗子肉。
③討論剝栗子肉的方法:請手指幫忙,掰開栗子。請小刀幫忙,切開栗子。請剪刀幫忙,剪開栗子。
④請個別幼兒說說栗子肉的特征。
⑤小結:剝開栗子的硬皮外面有一層前棕色的毛茸茸的薄皮包著,里面是黃色的肉。
5、品嘗栗子,了解粒子的功用。
①啟發幼兒談談吃過哪些用栗子制成的食品。
②品嘗栗子食品,知道栗子的多種吃法。(糖炒栗子、糖水栗子、煮栗子、栗子燒肉)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對沉浮現象感興趣,能遷移已有的沉浮經驗,積累嘗試讓水中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2、有良好的操作、收拾習慣。
活動準備:
水、抹布、盤子、一角硬幣等。可供幼兒在水中操作的各種材料,如塑料、木質、泡沫等玩具。
活動過程:
一、 教師引導幼兒共同回憶已有經驗。
教師:以前我們玩過水,發現東西放到水里會怎樣?
二、 幼兒做實驗“放入水里的'硬幣”
1、 教師出示硬幣引發幼兒思考:這是什么?你們猜猜硬幣放到水里會怎樣?
2、 幼兒進行自由猜測,師幼共同統計全班猜測情況。
3、 幼兒實驗操作。
4、 集體交流實驗情況,并與猜測的情況進行對照。
三、 嘗試“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 教師:怎樣讓剛才沉入水底的硬幣浮到水面上?鼓勵幼兒自由
探索嘗試把沉下去的硬幣浮起來的方法。(提醒幼兒注意保持服裝的清潔,養成活動前先卷袖子,操作結束時將手甩干、擦凈等良好的操作習慣)
2、 集體分享讓硬幣浮起來的各種方法:如把硬幣放于木質的玩具上、塑料瓶內、泡沫板上、塑料的小碗和盤子內。
四、 嘗試“怎樣讓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 教師提供兩塊同樣的積木,鼓勵幼兒想辦法把這兩塊積木沉下去。
2、 集體分享讓浮在水上的東西沉下去的各種方法,如往塑料瓶內裝滿水、在積木上用皮筋綁上石頭、在塑料小碗內放一些螺絲釘。
五、教師及時表揚、肯定每位積極動腦筋的幼兒。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在看、摸、玩小腳的過程中,激發幼兒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
2、培養幼兒感知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體操墊、各種豆子、木板制成的小路。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教師帶著孩子出去散步,來到了音樂廳驚奇的發現了幾條特別的小路。
2、激發幼兒想親自體驗的`欲望。師問:“咦!這里有三條好特別的小路哦,走在上面會是什么感覺呢!小朋友想不想試一下?”。請幼兒脫掉鞋子,在路上走走,親自體驗一下。并請幼兒說出走在不同小路上的感覺。
3、探究。請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自己的腳,發現腳的秘密(知道腳是由腳趾、腳趾甲、腳跟、腳心、腳背、骨頭等組成的)。請小朋友比一比自己的腳和別人的腳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大小不一樣)。還請小朋友說一說腳的本領(走、跑、跳、踢)。
4、討論如何保護小腳。不打赤腳、勤洗腳、勤剪腳趾甲、勤換襪子、不要穿太大或太小的鞋子等。
5、結束。音樂游戲(光腳丫)。
附兒歌1:光腳丫
大腳丫,小腳丫,
一群光腳丫。
變成小鴨鴨,
呷呷呷!呷呷呷!
附兒歌2:光腳丫
小娃娃,光腳丫,
扶著走,跪著爬,
蹲一蹲,站一站,
蹦蹦跳,快長大。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萌發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了解一些小動物過冬的方式,加深對季節特征的認識。
重點難點
重點:萌發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難點:懂得動物生存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初步了解一些動物過冬的'方式及人們過冬的一些辦法。
物質準備:一幅冬季景色圖片,若干種動物卡片(燕子、青蛙、小松鼠、兔子、雞、鴨、蛇等),部分動物頭飾,場地布置(樹洞、泥洞、雪地、"南方")。
活動過程
一、知道動物怎樣過冬。
1。講述故事《小動物過冬》,提問:故事里的小動物是怎么過冬的?
2。游戲:給小動物找過冬的地方。
①讓幼兒操作動物卡片,在圖片上給這些小動物找過冬的地方。
②引導幼兒總結這些常見動物過冬的方式, (換皮毛、冬眠、儲存糧食、飛往南方等)3。表演游戲:小動物過冬。
幼兒頭戴動物頭飾(如兔子、青蛙、燕子、雞、鴨等),聽教師信號,找到場地布置的過冬的地方:
①誰不怕冷,還在雪地上跑來跑去?
②誰冬天躲起來睡大覺?
③誰躲在家里吃東西?
④誰飛到南方去過冬?
二、關心動物的生存。
①我們怎樣關心愛護小動物?
②我們是怎樣過冬的?
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注重兒童的主體性的發揮,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活動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動給予幼兒充分自由討論時間,以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但是本次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在游戲中,如果在教室內創設幾個動物過冬的場景,請小朋友分別扮演一種小動物,然后帶上相應的動物頭飾,去找到自己過冬的地方,會使課堂的氛圍更加的活躍,更能加強幼兒的參與性。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操作圖若干,透明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么顏色的水呢?(黃色)今天,老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起喊一、二、三!(教師搖晃瓶子)黃色的水變成什么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知道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討論,然后告訴老師!
3、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老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里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②誰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③總結:我們現在一起來試一試,然后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教師邊講解邊調色,并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操作師:咦!剛才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么顏色?(認識橘黃色)師:那又是怎么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顏料,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可以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并記錄)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范。
5、引導幼兒發現并記錄
1、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那它們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請你們自己在盤子里用顏料調一調,試一試。
2、然后把你們的發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幼兒自由操作并記錄)變出了什么?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6、幼兒自己用不同顏色顏色搭配試試能跳出什么顏色7、教師總結: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幼兒說出一種,教師記錄一種。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特別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萬千的`睡眠姿勢。于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探索動物睡覺的秘密。
2、嘗試用動作表現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
【活動準備】
1、動物睡覺的課件。
2、歌曲《小豬睡覺》的音樂,輕音樂兩首。
【活動重難點】
了解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并用動作表現。
【活動過程】
1、以小客人做客導入活動:(播放歌曲《小豬睡覺》)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想知道它是誰嗎?
(小豬)你聽一聽它在干什么?它是怎樣睡覺的?(閉上眼睛睡覺,大耳朵扇扇,小尾巴搖搖。)還發出什么聲音?(咕嚕嚕)2、小豬邀請幼大家去大森林旅游,看看別的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播放課件《動物睡覺》,讓幼兒探索不同動物睡覺的秘密。
馬——站著 蝙蝠——倒掛 刺猬——蜷成球形丹頂鶴——單腳站立 魚——睜著眼睛睡覺烏龜——縮到龜殼里
貓頭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3、游戲:看誰說的對(出示課件,幼兒說出不同方式。)4、游戲:看誰學得像(1)教師交代游戲規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小朋友模仿動物就出來游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小朋友模仿動物就睡覺,睡覺時必須安靜,不要大聲喧嘩。
(2)教師組織游戲,播放音樂。
5、教師教育幼兒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正確的睡眠姿勢。
【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后和父母一起模仿動物睡覺的動作,比一比看誰學得像。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會吹泡泡并了解泡泡的特性。
2.知道不同形狀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體驗吹泡泡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泡泡的特性(易爆透明七彩色)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實驗驗證不同形狀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
活動準備:
教學準備:泡泡水不同形狀的吹泡棒(△○?□☆)自制或購買
活動過程:
一、出示泡泡槍,同時打出許多泡泡,幼兒說出名稱,引入課題。
二、教師講解泡泡水、吹泡棒,認識各部分名稱。重點講解泡泡的吹法,幼兒學習。
三、操作實驗:
利用圓形吹泡棒練習吹泡泡,并在吹的過程中觀察泡泡的特點。
大大小小的圓形透明七彩色容易爆破
四、教師小結并讓幼兒知道:圓形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
五、逐一出示其它不同形狀的吹泡棒(△?□☆)幼說出名稱,教師再次設疑,引起幼兒探索與思考興趣:那么想一想,它們吹出的泡泡又會是什么形狀了?
六、幼兒操作驗證結果,教師巡回提問。
七、根據幼兒操作回答,教師逐一示范驗證結果。
八、小結:
原來不光圓形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其他形狀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也是圓形的。泡泡真奇妙呀。
延伸活動:
去院子可以互相交換吹泡棒,再次感受吹泡泡的樂趣,在太陽底下觀察泡泡顏色,玩抓泡泡的游戲。
教學反思:
吹泡泡是孩子經常玩且非常喜歡的一項活動,而《吹泡泡》這首歌曲的歌詞淺顯易懂、貼近幼兒生活,音樂旋律生動活潑,節奏、強弱變化明顯,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表現空間,是幼兒演唱和表演的好教材。所以,我及時抓住這一契機,為孩子創設一個音樂的環境,結合有趣的游戲,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動聽、旋律的優美,激發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對音樂的性質、演唱的音準,對音樂的表現,沒有熟練地掌握,每個環節間的連接語,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等很多方面沒有細致深入地思考和引導,從而在課堂中問題多多。現將活動過程反思如下:
一、模仿泡泡飛飛,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在"吹泡泡"的音樂聲中師幼輕松進入活動場地。
反思:第一環節雖然是活動的開頭孩子還沒有進入狀態,但是既然已經播放了音樂,那么教師也應提出適當的要求,讓孩子有意地去聽聽音樂,如:小朋友,讓我們變成泡泡,聽著美妙的音樂飄進教室吧!
二、結合游戲,初步感知歌曲內容。
1、師:小朋友們,你們都喜歡玩吹泡泡的游戲,和你們一樣,老師也很喜歡,我也要來吹幾個泡泡!
⑴教師隨意吹泡泡,幼兒拍手、跺腳。
⑵提高要求:教師吹大泡泡,幼兒用響亮的掌聲模仿打泡泡并跺腳;教師吹小泡泡,幼兒用輕輕的掌聲模仿小泡泡并跺腳。
1、看,張老師吹了幾個泡泡?(出示彩色紙泡泡,請幼兒數一數。引導幼兒有節奏地念該樂句。)
反思:教師和孩子一起玩吹泡泡游戲時,孩子們興趣盎然,用掌聲表現出了響響的大泡泡,輕輕的小泡泡,但是在引導幼兒數一數吹了幾個泡泡時,教師讓幼兒模仿唱著數,給孩子們的學習帶來了難度,導致此環節沒有達成預設目標,如果此時教師能用直接數的方法示范并以生動形象的語言:你們也來吹一吹,(出示已貼好的彩色泡泡)數一數一共吹了幾個泡泡呢?聽聽張老師是怎么數的?來跟著張老師這樣數一數?誰學會了來試試?我們再一起來數數。重點讓幼兒學習數泡泡時的附點,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正確的數法。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中班科學教育活動《拼小樹》幼兒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拼出小樹的造型,但在此次活動中幼兒的思維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如何讓幼兒利用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幾何圖形來拼己喜歡的造型呢?科學教育活動《拼圖形》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的延伸,旨在通過選擇不同的幾何圖形,來提高幼兒的拼圖技能,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拼圖形的濃厚興趣。
2、幼兒能運用各種幾何圖形進行拼圖形活動,會用簡單標記記錄所用圖形的數量。
3、豐富幼兒的想象能力,提高幼兒的拼圖技能。
活動準備
1、各種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幾何圖形若干。
2、記錄單、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形,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出示各種圖形,請幼兒說一說都有哪些圖形,加深幼兒對圖形的認識,引起幼兒的興趣。
2、請個別幼兒按照老師的要求拿出相應的.圖形。如5個紅色正方形、8個白顏色的圓形、7個藍色梯形、7個綠色正方形等。
(評:采用直觀的方式直接將圖形出示給幼兒,直接引入活動的主題。讓幼兒加深對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的認識,形成自己的一個印象,為下個活動環節做好準備。)
二、選擇幾何圖形拼造型
1、給幼兒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圖形,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來拼造型。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動作慢的幼兒盡快確定主題,肯定幼兒拼出的各種圖案。(此環節要特別注重幼兒的個別差異,允許孩子存在個體差異)
3、分享交流。請幼兒說說自己所拼的造型,個別幼兒觀察后加以補充。(評:選擇幾何圖形拼造型這一活動環節,極大的調動了幼兒的興趣,孩子們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參與活動的主題性很強。在這個活動環節中,任由幼兒自由想象,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地位。教師只是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盡快確定自己的主題,讓幼兒選擇幾何圖形拼造型。)
三、記錄表達
1、請幼兒數一數自己的圖形拼畫每一種圖形所用的數量,然后用原點或短線的方式在記錄單上表示出來。
2、與同伴交流各自的記錄結果,并說說哪一種圖形用的最多。 (評:幼兒的點數能力在這一環節得到了加強,幼兒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用相應的標記將所用圖形的數量表示出來,提高了幼兒點數物體的能力。)
活動延伸
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一起欣賞。 反思:科學教育活動《拼圖形》采用層層遞進的方式,一步步的將活動展開進行。通過選用不同的幾何圖形來拼造型,極大的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整個活動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幼兒選擇幾何圖形拼造型的過程中,教師只是處在了支持者的基礎上,以幼兒為中心,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地位,同時在活動中允許幼兒存在個別差異,允許能力強的幼兒為能力弱的幼兒幫助,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合作。從整個活動過程來看,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水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9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03-29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科學教案11-23
中班優秀科學教案02-16
中班科學教案08-19
《風》中班科學教案01-16
中班科學教案:土壤01-18
中班《有趣的肥皂》科學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