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范文匯編十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有一天,有幼兒問:“熱水怎么會變成冷水的?”這促使我分析幼兒有關這方面的生活經驗,發現幼兒已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讓熱水快點變冷”的辦法。其實,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蘊涵著豐富的科學知識。于是,我決定引領幼兒運用各種方法讓“熱水快點變冷”,關注、探究身邊的科學現象。
活動中,我首先通過“一杯熱水一直放著不動,結果會怎樣”的問題,讓幼兒了解熱水會自然冷卻的常識,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提出各自的想法,運用不同方法探究其中的小秘密,如借助空氣流動,在熱水中放進冷的東西,將熱水放在一個更冷的環境中,等等,都會使熱水冷得快些。
在整個活動中,我除了提供大量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設想大膽嘗試,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關注、引導幼兒在與同伴的交流中發現“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熱水冷得快些”,從而獲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熱水快點變冷,探究熱水變冷的秘密。
2.樂意在活動中提出自己的設想,并通過實驗加以驗證。
3.敢于在集體中提出問題。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讓幼兒感知水量相同),內裝顏色水。
2.溫度計、毛巾。
3.冰塊、冰毛巾、冷水、鵝卵石等各種材料。
4.幼兒每人一份記錄板、筆。
活動過程:
一.提出主題
1.師:這里有許多杯熱水,如果想知道它現在有幾度,該怎么辦?
2.幼兒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溫度計測水溫。個別幼兒試測并將水溫38攝氏度的結果告訴所有幼兒,大家記錄水的.溫度。
3.師:如果這幾杯水一直放著,結果會怎樣呢?
幼:水溫會下降;熱水最后會變成冷水。
二.設計方案
1.師:你們能不能想出各種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
2.幼兒在實驗報告紙上記錄自己設計的方法,教師巡回指導并了解幼兒的想法。
3.在集體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兒說:“將水放在冰箱中,水溫會下降快些!”有幼兒說:“放在風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扇,有的說用調羹不斷攪拌------幼兒共提出16種方案,教師將方案一一記錄在黑板上。
三.實驗論證
1.幼兒開始根據自己設計的方案尋找材料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觀察每個幼兒實驗的情況,如:是否根據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實驗,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變了自己的實驗計劃,是否有困難需要幫助解決;詢問個別幼兒采用某種方法的理由;教師以幼兒沒有采用的方法,與幼兒共同實驗。
2.實驗結束,請每個幼兒測量實驗后玻璃杯中的水溫,并將實驗過程記錄完整。
四.交流討論
1.出示一杯沒有使用過任何降溫方法的水,測量其溫度為34攝氏度。
2.請幼兒測量樣杯中的水溫,引導幼兒將自己水杯的水溫與之比較,并想辦法使熱水快點變冷,讓水溫低于34攝氏度。
3.提問: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熱水快點變冷的?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兒將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溫,有的幼兒嘗試在水杯中放些冰塊,有的幼兒在水杯中放入許多鵝卵石,有的幼兒對著水杯吹氣------于是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總結;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讓熱水快點變冷。
4.引導幼兒共同討論。
師:為什么不斷地攪拌熱水,熱水就會快點變冷?
幼:因為熱氣出來了,冷氣進去了。最后一位幼兒這樣總結:在攪拌時,水杯中的熱空氣會不斷的往外跑,使熱水快快變冷。
師:為什么同樣往水杯中加東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鵝卵石,兩杯水溫會不同呢?
幼:冰塊更冷。
幼:鵝卵石放進去后,它自己變熱了,而冰塊不會變熱,它只會越變越小。
幼:因為水杯中的熱傳給了鵝卵石,鵝卵石也熱了。
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放進更冷的物體,能使水溫下降得更快。
5.引導幼兒發現新問題:為什么將熱水倒在一個大點的容器中,也快點變冷呢?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或許還會碰到其他各種問題,如:為什么熱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里,能快點變冷呢?為什么將熱水倒在一個大點的容器中,也會快點變冷呢?(增加了與冷空氣接觸的面積);冬天,我們對著手呼氣,會感到溫暖,可同樣呼氣為什么卻能使熱水快點變冷呢?為什么許多塊冰放在水中,水溫會下降到0攝氏度,而等冰融后溫度又會上升到5攝氏度呢?
活動點評:
雖然活動中用到了溫度計,但教師又沒有將目標落實到知識點上,而是突出“做中學”的精神,讓幼兒通過活動需要來了解、使用溫度計,與此同時引導幼兒進行實驗記錄,充分表達自己的實驗經驗事實。還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提供了多種材料,使幼兒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選擇過程、方法,從中獲得相關科學知識,構建屬于自己的經驗。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老師口渴了倒了一大杯熱水,可水太燙喝不了,請小朋友想辦法讓這杯熱水快快變冷”這話引起了小朋友們的興趣。于是,“讓熱水快點變冷”的活動展開了,圍繞著“有什么辦法讓熱水變冷”,我讓孩子們充分猜想、討論,然后發表自己的想法,孩子們的辦法可多了,“把熱水放在空調下吹”、“用扇子扇風”、“往杯子里加冷水”、“把熱水放在冰箱里”等等。這么多的方法使熱水變冷,我請幼兒進行了小小實驗,分成幾個小組,選擇老師提供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實驗。孩子們的參與性、積極性很高,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在活動中應多讓幾位幼兒上來說說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使熱水變冷的。另外,應該多準備一些溫度計,讓幼兒自己來測量水溫。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認識了解中國古代四大發明。
2、能夠準確地說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并說明它們的用途。
3、能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多種材質的紙張;鞭炮圖片一張;指南針圖片一張,書本若干本。
活動過程
1、出示不同材質的紙,說說紙的用處。
老師:這些都是什么?它們都長得一樣嗎?(通過視覺和觸覺)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2、設置問題。
(1)世界上為什么會有紙?紙是怎么來的?
(2)是誰最早發明了造紙的技術?
引出其它三樣發明。
3、出示鞭炮的圖片。
老師:這些是什么?它們是什么做的?
4、出示指南針的圖片。
老師:有沒有小朋友知道這是什么?能不能說出它的用途呢?
5、出示此次活動準備的所有物品。
老師:看看這些書和紙,有什么不一樣?(一些紙是空白的,一些是有圖和字的。)這些字是怎么在上面的?是寫的嗎?(是印上去的。) 6、總結。
老師:我們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分別是: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
活動結束老師:
請小朋友們回到家考考爸爸媽媽,看看爸爸媽媽知不知道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請小朋友告訴爸爸媽媽。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結束后,我感到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對于四大發明的介紹重點不夠突出,與幼兒生活聯系密切的如 “造紙術”和“印刷術”應該定為重點詳細介紹,而離幼兒生活較遠的'“指南針”、“火藥”,應該簡單介紹。在教具準備上,除了利用圖片教學外,對于能夠收集到的材料,還是應該以實物呈現為佳,這樣能夠幼兒全方位、多角度的觀察、感受。
小百科:四大發明,是關于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在比較中了解常見的導電材料
2. 初步培養幼兒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干電池 電珠 手電筒 記錄紙 筆
銅絲 鐵絲 鋁線 棉線 塑料管 紙棒
活動過程:
一、手電筒的發光原理
1.出示手電筒,問題:看,這是什么?手電筒怎么會發光?
2.探究手電筒的結構
(1)幼兒回答手電筒怎么會發光。
(2)拆卸手電筒,電珠 電池 銅片
問:光有電池和電珠手電筒會發光嗎?陳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去試試怎樣讓小電珠發光吧。
(3)你的小電珠放光了嗎?你是用什么方法讓它發光的?來示范下吧
結論:實驗證明光有電珠和電池手電筒是不會發光的,必須有銅片把電珠和電池連接,電珠才會發光。銅片是可以通電的導線。
二、實驗:尋找能通電的導線
1.問題:除了銅片,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是可以導電的呢?陳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些材料我們來看看吧…
(1)幼兒自由討論:你覺得這些材料中哪些是可以導電的?
(2)教師提供材料,幼兒進行實驗操作并記錄:把不同材料的實驗結果記錄在相應的一欄中。
要求:①一種材料實驗結束馬上記錄下來,以免弄亂。
②一種材料實驗結束就把材料放回原處,保持桌面整潔。
(3)驗證實驗結果:教師的結果與幼兒的進行一一驗證,有錯誤的再次進行實驗并改正。
結論:六種材料中前三種是可以導電的,他們都是金屬,說明金屬是可以導電的`。生活中哪些是屬于金屬?
現場有誰的金項鏈可以借我們小朋友來驗證下嗎?
三、延續問題?
實驗證明金項鏈是可以導電的,小朋友們回去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驗證看看還有哪些東西是可導電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夠指出臉上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正確位置。
2.知道自己笑的樣子很可愛,大家都喜歡。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若干鏡子或一面大鏡子。
活動內容:
1.教師利用布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知道她是誰嘛?小朋友請看,原來是布娃娃呀!小朋友跟她打個招呼吧!
幼:你好。
師:小朋友真有禮貌,你們看一看她長得漂亮嗎?
幼:漂亮。
師:因為這個布娃娃很喜歡笑,所以它長得這莫漂亮,小朋友笑一個我看你們長得漂亮嗎?還真漂亮,以后我們小朋友要經常笑。
你們來觀察一下布娃娃的臉上都長著什么呀!
幼: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
2.請幼兒照鏡子并提問
師:現在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的鏡子,請你們仔細觀察你們的臉上都長著什么,小朋友站在鏡子面前看看自己的笑臉“我們的`臉上都長著什么?”“扮個小鬼臉看看……”
幼:長著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師:小朋友咱們對著鏡子笑一笑,笑起來這漂亮。
3.教師帶寶寶做五官游戲
師:小朋友請看老師變出什么來了毛毛蟲,你們伸出小指頭也來變一個吧!當老師說:“毛毛蟲爬呀爬爬到你的什么時,小朋友馬上指導相應的位置,教師以此讓小朋友指到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老師先由慢到快。
“看XX指得又快又準確。”“其他寶寶要加油奧!”游戲反復進行。
4.引著寶寶笑一笑
教師和寶寶對著鏡子笑一笑讓寶寶知道笑起來很可愛,大家很喜歡。
師:“XXX小朋友笑得真可愛!”過來笑一笑讓小朋友看一看,跟老師一起拍個照吧!小朋友你們想和老師一起拍照嗎?
幼:想。
師:“來,咱們大家拍個照,笑一笑!”。
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這次公開課我選擇了一節認識五官的課—紅紅的臉蛋兒,因為我認為托班孩子平時生活中對于五官較熟悉,他們較容易接受和理解,還有讓他們指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對于托班這個年齡來說也較感興趣。
這節課總的來說還算不錯,已達成教學目標,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互動較好,課堂氣氛不錯。部分孩子回答問題時較積極,課前我精心搜集了若干小鏡子,便于幼兒在課堂上利用照鏡子來認識五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第一個教學目標是:利用布娃娃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并能夠指出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正確位置,我利用幼兒喜歡的“毛毛蟲”(用食指彎起來)當毛毛蟲,爬到眼睛上鼻子上……激發幼兒快速指出五官位置。
第二個教學目標是:知道笑起來的樣子很可愛,大家都喜歡,我圍繞跟幼兒拍照笑一笑很可愛,很漂亮來完成的。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笑得很可愛,很開心把在場的老師逗樂壞了,看到孩子們的純真笑容真讓人感到快樂。
這節課也存在著不足:
1.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調還是有點高,以后我要注意這一點。
2.孩子在座位時,有點松散這樣老師會照顧不周的。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猜猜、找找、說說的過程中了解動物與生活中常見物品的關系,獲取初淺的科學經驗。
2.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3.樂意用自己的本領表達對朋友的祝福,體驗禮物的意義。
活動準備:
1.PPT2.分組操作材料:禮物與動物的圖片活動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活動。
1.今天是獅子大王的生日,讓我們去參加他的生日派對吧!
2.過生日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事?
(二)集體討論,觀看PPT:想想、猜猜,獲取動物與物品的相關經驗。
導入語:今天獅子大王過生日,森林里的小動物會送什么禮物給他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情景一:猜一猜奶牛會送什么禮物?
情景二:想一想蜜蜂會送什么禮物,為什么?
情景三:母雞有什么本領呢?想一想母雞會用雞蛋做了哪些不同的`禮物呢?
小結:奶牛送了香香的牛奶,蜜蜂送了甜甜的蜂蜜茶,小母雞把雞蛋做成各種各樣的蛋制品。他們都用自己的本領,做成禮物送給獅子大王。
(三)分組操作:找找、說說,分析動物與物品之間的關系。
1.情景四:討論動物的本領。
又來了幾個小動物,他們是誰?會送些什么禮物?
2.幼兒分組操作并交流:配對游戲找一找,分析動物與物品之間的關系,并進行配對。
3.集體展示并交流:理解動物與物品的關系。
(四)表達祝福,理解禮物的意義。
情景五:小鳥用清脆的歌聲作為禮物,送給獅子大王。
延伸活動:
用自己的本領表達祝福,進一步理解禮物的意義導入語:小動物們能用自己的本領作為禮物送給獅王,那你們有什么本領可以送給獅子大王作禮物呢?
小結:小朋友,其實禮物不需要有多么貴重,只要你用心去準備,用自己的本領去表達祝福,這就是送給別人最珍貴的禮物!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陀螺旋轉時色彩的變化。
2、探索學習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彩色陀螺。
2、 火柴棒、大頭針、較硬的圓形紙。
3、 在科學區提供陀螺供幼兒探索、游戲。
活動過程:
1、 欣賞彩色陀螺。
——師幼共同觀察陀螺玩具,引導幼兒發現陀螺的圖案和色彩。
——幼兒分組玩陀螺,感受陀螺旋轉時色彩的變化。
2、 討論制作方法。
——討論: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
——師幼共同總結制作步驟。
3、 設計制作。
——啟發幼兒運用七種顏色大膽地進行裝飾,畫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要求幼兒涂色均勻、鮮艷。
4、 陀螺旋轉比賽。
——幼兒轉動陀螺,啟發幼兒思考:為什么靜止時能看到七彩色,一轉動就看不見了呢?
——引導幼兒比較不同的陀螺旋轉時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啟發幼兒思考方形陀螺會不會轉,鼓勵幼兒有機會到科學區中繼續探索。
活動反思:
陀螺玩具貌似普通,顏色不算漂亮,外表沒有電動玩具有吸引力。可是他憑什么能流傳至今呢?一直是小朋友心愛的伙伴。到底陀螺玩具藏著什么秘密,讓孩子們越玩越留戀?我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不停地變換角度實踐與思考,挖掘著陀螺玩具豐富的內涵。我們也一同分享著我們共同擁有的快樂與幸福。當我第一次出示陀螺,孩子們不以為然,我請他們說說第一眼看見陀螺的感覺。“很小、普通、平凡、不漂亮”是陀螺的代名詞。“對,普通的陀螺也有他的用途。就是……”我捏緊了陀螺的把柄,用力一轉,放手,陀螺自己一個人在桌子上旋轉起來,轉呀轉呀,速度減慢,最后停了下來。<快思老師.出處>“陀螺有什么用?”“能轉起來。”“陀螺旋轉的秘密有很多,需要小朋友仔細看。這回,看誰的眼睛跟孫悟空一樣?”孩子們的情緒逐漸高漲,此刻興致勃勃地觀看起來。我請了幾個小朋友來玩陀螺,陀螺在小朋友的手中千變萬化。有的轉速較快,有的轉速較慢,快速飛轉的片刻就摔倒在地,慢性子的不急不慢忽忽悠悠的,仿佛玩的心滿意足才罷手……小朋友的心情也隨著陀螺的變化而變化著,平靜的引子,跌宕起伏的高潮,余猶未盡的曲終人和……“老師,陀螺轉起來沒有顏色了?”“老師,陀螺有的`轉的快有的轉的慢?”“老師,XX轉的時間很長,XX轉的時間很短。”你們發現了這么多的秘密,想想這究竟為什么呢?自己討論商量,能否找到答案?于是孩子們小鳥蜜蜂似的喳喳喳喳起來。
此刻,孩子們都成了研究專家,有的拿著陀螺轉呀轉,有的邊商量邊玩……望著這一切,我感觸頗深:別小瞧一件普通的東西,往往深藏著許許多多的可貴之處。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沉浮是幼兒生活中熟悉和常見的科學現象,它表示了物體在水中的一種絕對的、肯定的終極狀態,幼兒對它的認識是確定性的。而介于沉與浮之間的“懸浮”現象卻很少被提及,因為這一模糊、復雜的現象對幼兒來說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師遇之或視而不見或避重就輕或搪塞而過,但它卻真切、實在地存在于幼兒的生活中,并時常引起幼兒極大的興趣。于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通過猜測、尋找、自我探索,讓幼兒初步感受、理解這一現象,激發幼兒從小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
設計理念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包含著許多道理和知識,都有可能成為幼兒科學啟蒙的素材,孩子總在與周圍環境的接觸中了解和認識世界。一件在成人看來司空見慣的事,在幼兒眼里卻是那么的新奇有趣,也正是因為這些早期經驗的獲得,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內容,使得孩子的生活富有生氣和活力,他們的心智得以有益健康地發展。本次活動就緣于一次不經意的談話:班上的汪洋小朋友跟大家描述起在鄉下外婆家經歷的一幕情景,外婆家的一只小水缸里漂浮著許多鴨蛋,他一時興起,用手壓住蛋欲使其沉下去,可那些鴨蛋在水面上晃悠來晃悠去,不聽使喚。在旁默默聽著的曹穎馬上說道:“我看到媽媽把煮熟的雞蛋放到水里后是沉的,不是浮起來的。”個別大膽的孩子紛紛猜想著可能是雞蛋和鴨蛋、生與熟、冷水與熱水的原因所致吧!也有的孩子疑惑不解,向我投來了求助的目光。于是,一個設想在我頭腦中醞釀而成。
本次活動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說一說四個步驟進行:經歷了激趣——發問——探索——交流的過程,做到激之以情,調情入境;授之以法,啟發思維;導之以行,探索規律。讓幼兒在動中學習、趣中思考、奇中發現、樂中獲取,達到發展幼兒的自主性、增強活動性、鼓勵創造性的目的。最終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達到“我會學”。
活動目標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鹽后,雞蛋沉浮狀況的變化,初步感知懸浮現象的存在。
2.幼兒能兩兩合作進行操作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學習記錄和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3.能積極思維,有主動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燒杯兩只(分別裝等量的淡水、鹽水),雞蛋一個,放大的記錄紙一張。
學具:1.實物:雞蛋、鹽、碗、盆、勺子、燒杯、抹布每組各若干。
2.磁吸標記、記錄表、水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蛋寶寶沉浮的位置
1.出示內裝等量淡水、鹽水的兩個燒杯,引導幼兒比較:兩個燒杯中的水一樣多嗎。
2.出示雞蛋一個:今天蛋寶寶要跟水玩個游戲,小朋友想看嗎?蛋寶寶到了這兩個裝著水的燒杯里會怎么樣呢?
3.猜猜蛋寶寶在鹽水、淡水里的沉浮狀況。
教師設疑:蛋寶寶到了第一個水杯里(淡水)會怎樣?它是沉下去,還是會浮上來?(幼兒猜測并用身體動作表示沉浮結果:站表示浮,蹲表示沉——實驗驗證——幼兒觀察結果——師幼一同完成記錄)
繼續設疑:蛋寶寶到了第二個水杯里(鹽水)會怎樣?它在水里會沉下去,還是浮上來?(幼兒猜測并請幼兒分別把磁吸標記貼在自己猜想的水位上——實驗驗證——幼兒觀察結果——師幼一同記錄雞蛋在水中的位置)
(評析:“猜一猜”形式的設計,使得活動一開始師幼雙方都以開放的心態進入氛圍,圍繞著蛋的沉浮展開爭論,大膽聯想,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民主寬松的心理環境,融洽了師生關系;同時,在讓幼兒使用身體動作和標記符號表達預測結果的過程中,使得幼兒在活動中敢想、敢說、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這一過程,教師始終把幼兒放在首位,他們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使活動形成了質疑——猜測表達——驗證——記錄結果的良好開端。)
二、找一找蛋寶寶沉浮的秘密
1.幼兒針對觀察到的現象自主提問。
看了剛才的實驗,你有什么想法或問題?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小問號”,把你的問題提出來,好嗎?
(評析:發現問題是幼兒進行探究的先決條件,這一環節的設計把傳統教學中的教師提問專利權讓給幼兒,有利于促進幼兒積極思維的發展,形成初步的問題意識,同時更利于引發幼兒進一步深入探究的內在動機。)
2.教師順應幼兒提出的問題設置懸念。
哎呀,這倒奇怪了,蛋寶寶在第一個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個杯子里會浮上來呢?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感官尋找蛋寶寶沉浮的原因。
啟發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區分出淡水和鹽水的不同。從而找到問題緣由:雞蛋在裝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鹽水里是浮上來的。
4.進一步把問題引向深入。
那么是不是雞蛋在鹽水里都會浮起來呢?在加了多少鹽后才能浮起來呢?我們一起動手來試一試,好嗎?
(評析:這既是對上一結論的不確定性疑惑,又自然滲透了對下一步驟中的實驗觀察的要求,讓幼兒帶著強烈的好奇與急切想知道結果的心態進入實驗中。教師提出矛盾性的問題,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對問題進行思考,盡情發表對問題的'看法,這也是幼兒將頭腦中的新經驗與原有的舊經驗發生聯結、進行遷移的過程。)
三、做一做蛋寶寶沉浮的實驗
1.理解記錄圖表所示的實驗方法。
2.提出實驗要求:兩兩分工合作,明確怎樣加鹽、攪拌、記錄注意點等等。
3.幼兒實驗操作,教師觀察幼兒實驗并根據具體情況給予適時適度的指導。
(評析:幼兒認識事物、獲取知識大多來自直接經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在本次實驗中,加鹽量的多少,攪拌、溶解的程度,都是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教師對幼兒的實驗結果的判定都應視不同的實驗方法而言,決不可為追求統一結果而扼殺幼兒自主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自己在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在幼兒確實因自身經驗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動遇到障礙時,才給予一定的幫助。)
四、說一說蛋寶寶沉浮的規律
1.(展示幼兒的實驗記錄卡)從記錄結果中講講自己的實驗感受并發現雞蛋沉浮的規律。
2.繼續設疑:為什么雞蛋在加入1勺、2勺鹽的鹽水中沒有浮動,在加入3勺、4勺……鹽的鹽水中會慢慢浮上來呢?
(評析:這個環節中教師指出了矛盾的事實:同樣在鹽水中,為什么雞蛋有沉有浮?讓幼兒更深入地思考問題并通過自己的探索形成認識:不同濃度的鹽水中,雞蛋的沉浮是有一個過程的,只有在加入一定量的鹽后,雞蛋才能在水中浮動直至全部浮起來。并且通過集體討論交流,讓幼兒對自己所思所為進行一次梳理,以此強化新獲得的經驗。)
3.除了在鹽水里雞蛋能浮起來,你還有什么辦法讓雞蛋浮起來呢?(幼兒回憶生活經驗,自由想像講述)
(評析:這一環節的討論,讓幼兒知道:讓雞蛋在水中浮起來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從而培養幼兒思維的多向性、開放性。同時,也順應了“科學來自生活,最終必然回歸生活”的宗旨。)
活動延伸
1.如果在鹽水里不斷地加鹽,雞蛋還會往上浮嗎?
(評析:科學活動是沒有終結性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將隨著人們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地改變,不斷地提出新的假設和解釋。因此,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顯得尤為必要。)
2.鼓勵幼兒繼續探索、發現雞蛋在其他液體中(如糖水等)的沉浮情況及其他沉浮現象。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個別化活動:
一、角色及區域游戲。
1、我是小小歌唱家。
2、 畫畫各種各樣的鞋。
二、戶外活動 參觀鞋店
集體活動:大鞋和小鞋
教材分析:大班孩子對于自己的身體變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最近他們經常會交流一些自己的發現,如“我掉了一顆牙,爸爸說我長大了,要換牙了。”“我的鞋子穿不上了,媽媽說我的腳長大了。”等等。他們對自己的長大很感興趣,也很有體驗。他們還從家里帶來了小時候穿過的衣物還有鞋子,以證明自己在不斷地長大變化。大班主題《我自己》中有個案例分析《人會變化長大》,里面講了要讓幼兒將事物放在關系中去考慮和比較,如“你們身上有哪些變化,說明你長大了?”等,啟發幼兒關注事物的動態變化。因此我設計本次活動,讓孩子通過鞋子來體驗腳在長大,激發幼兒對腳的變化的興趣,體驗成長的快樂。
活動中我選擇了中班《我自己》主題中的音樂《大鞋和小鞋》這首歌曲。由于孩子們中班時學過這首歌,而且非常感興趣。因此我讓他們在學過這首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創編。大班孩子對各種鞋子的認識較之中班又有了更多的體驗,想象力也更為豐富,表達與表現的方式多樣化,能夠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進行創編活動。
我班幼兒很喜歡音樂,他們經常哼唱老師教的各種歌曲,但是他們對歌曲的音樂理解還比較欠缺,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嘗試讓幼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歌曲,從而更好地表現歌曲內容。
個別活動引發的興趣和經驗:
個別幼兒:對鞋子是隨著身體的長大而不斷地變換的現象很感興趣。。
多數幼兒:他們對鞋子的種類和不同的特征感到好奇并進行探索。。
教師重視:
二期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但也不忽視教育結果,特別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雙向作用。
音樂教學活動大多數顯性的結果是關系到知識和技能技巧的獲得,但教育所要達到的遠不止這些,對促進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學習態度、情感表現、合作能力、自信心、成功感等等,其實在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中他們的學習態度、聽辨音樂的能力、大膽的表現、成功的喜悅,都是一個持續性的發展過程。
活動目標:
1、根據鞋的特點大膽創編歌曲,并嘗試用不同的聲音演唱。(認知技能目標)
2、感受腳的變化,體驗成長的快樂。(情感目標)
活動準備:
幼兒會唱歌曲、各種鞋子(包括實物、圖片、字卡)。
活動重難點:創編歌詞
活動流程:
情境導入——集體創編——分組創編——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 情境導入,復習歌曲。
1、練聲。我們和客人老師打個招呼。客人老師好!
2、小朋友,我們班里新開了一家鞋子超市,有許多鞋子。先看看這個鞋柜上都有哪些鞋子呀?是誰穿的呀?
3、對了,我們以前學過一首關于鞋子的歌,還記得是什么歌嗎?學這首歌的時候我們已經穿過爸爸的鞋和寶寶的鞋,就是沒有穿過媽媽的高跟鞋跳舞。你們想不想穿上高跟鞋來跳跳舞呢?但是有個要求的,只有唱得最好聽的小朋友才能穿高跟鞋。
4、集體唱三次,分別提升經驗。
·他唱歌時能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唱穿上爸爸的鞋走路時聲音是粗粗的,很神氣的,踢塔踢塔······而唱娃娃的鞋時聲音輕輕的,脆脆的,滴篤滴篤······
·他唱歌時不但能用不同的聲音唱,而且很有感情的,做出了表情,開心的時候俄臉上笑瞇瞇的,走路時很神氣的,還有動作呢。
·我們再來唱一唱。把兩種鞋子的不同唱出來,還要有感情。
二、集體創編高跟鞋
1、請小朋友穿上高跟鞋走一走,說說穿上高跟鞋以后是怎么樣的。
·我們是怎么樣走路的?就像什么?小企鵝是在哪里走路的?會發出什么聲音呀?
歌詞:我穿媽媽的鞋,就像小企鵝,走在涼涼的冰塊上,嘀咯嘀咯···
4、編得真好聽,我們還可以唱出來呢!
5、在老師指導下創編并演唱歌曲。
6、現在我們把穿爸爸的鞋、娃娃的鞋和媽媽的高跟鞋連起來唱一唱。不同的鞋要用不同的聲音來唱。
:唱得真棒!娃娃的鞋是我們小時候穿的,長大了弟弟小朋友就穿爸爸的鞋,妹妹小朋友穿高跟鞋。
三、分組創編歌曲
1、那我們現在穿什么鞋呀?
2、今天你穿了什么鞋?(運動鞋)
引導:穿上運動鞋,就像什么呀?它會在哪里跑呀?會發出什么聲音?
歌詞:我穿運動鞋,就像小紅馬,跑在綠綠的草地上,得架······
3、我們一起唱一唱。小紅馬跑起來很輕快很輕松的,我們也要唱出來。
: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鞋子,他們的名字不一樣 ,穿上以后的感覺也不一樣。
4、這邊的四個鞋柜上放著好多鞋,有圖片的,有真的.鞋子的,還有寫漢字的。請你們找喜歡的鞋子編一編好聽的歌。記住歌里面要有你穿了什么鞋,就像什么,在什么地方,要讓小朋友一聽就知道你唱了什么鞋。
5、幼兒自由選擇,創編歌詞。
(1)字卡 (2)圖片(幼兒畫) (3)實物 (4)照片
6、分享交流
(1)請小朋友坐回自己的座位。
(2)剛才你把什么鞋子編成了一首歌,唱聽一聽。
(3)請多個小朋友創編。(兩個層次:不同的鞋,同一鞋不同的歌。)
:小朋友真聰明,把喜歡的鞋編成了好聽的歌,而且能讓我們一聽就知道你唱了什么鞋。
四、活動延伸:請你和我跳個舞
1、鞋子有很多很多,只有穿上自己的鞋才是最舒服的。現在我們穿著自己的舒適的鞋一起來跳個舞吧。先找個舞伴。
2、你還可以去請客人老師一起跳。
活動反思:
1、整個活動流程清晰流暢,圍繞目標開展。活動環節層次分明,層層遞進。先是復習,然后集體創編,再分組創編。在交流時,我也采用了兩個層次,一是不同鞋子創編不同歌曲,二是相同鞋子創編不同歌曲,以提升他們的創編能力。如莉莉和陽陽都創編了小雨鞋的歌,但內容完全不同。
2、小朋友在活動中非常投入,不管是演唱歌曲還是創編歌曲,都很積極。尤其是在創編交流環節,創編的歌曲很好聽,內容也很特別。
3、老師給予幼兒表現的機會少了一些。如在創編歌曲時,孩子們創編的熱情很高,但是老師只請了三個孩子交流,其他孩子想表現卻沒有機會,有種意猶未竟的感覺。這時教師應該再多請幾個幼兒唱一唱,或者也可以請他們唱給客人老師聽,充分體驗創編歌曲的快樂。
4、環節過渡時有些倉促。如出示運動鞋時太突然了,可以自然地過渡。這時老師可以問問小朋友:“你們今天穿什么鞋?”當有孩子說出運動鞋后,老師再出示。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思考:
1、每一個環節材料投放是否適宜,要發展孩子哪方面的經驗,材料的量是否合適?
2、你覺得教師投放的材料巧在哪里?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獲得有關容積守恒的經驗。
2、樂意與同伴一起探究,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小、形狀不同的透明瓶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每組2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桌上的兩個形狀不同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一樣多嗎?說說哪個多,哪個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說說自己的想法?
2、過度小結:那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到底是哪個多,或者一樣多。
二、實驗
1、師:(介紹材料)我桌上有二個杯子,誰來說說看是怎樣的杯子?(哦,是兩個一樣大小的杯子,還有刻度,請你們來試試做下實驗,看看到底是哪個多,或者一樣多。
2、幼兒操作
3、師:你發現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討論:實驗方法以及孩子的發現。(將瓶中的水分別倒入相同的杯子中,得出結論一樣多)
2、再次驗證:把杯子里的水倒進瓶中,感知不同的瓶子,裝的水是不是一樣多?
3、為什么相同的水放在不同形狀的瓶子中,看起來不一樣?
4、小結:原來只有用二個相同的有刻度的物品才能證明二瓶水是否一樣多。瓶子的高矮、粗細不影響水的多少。
三、驗證試驗
1. 水一會兒變多,一會兒變少,到底是不是盛水的瓶子在搞怪呢?
2、介紹材料:一組有大小不同的瓶子、一個有刻度的杯子。
師:這些是我們小朋友收集來的瓶子,我發現這個水瓶身上有些數字,你們看見了嗎?這是什么意思呢?(哦,讓我清楚地知道這個瓶子里裝了多少水。)
3、要求:那現在請小朋友把水裝到有標記的這個水位,然后再把水分別倒入大小不一的瓶子后,你發現了什么?(一樣多的.水裝在不一樣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很有趣。)
4、幼兒記錄(水位不一樣)
5、小結:①水位的高低與瓶子的粗細有關。
②一樣多的水裝在不一樣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實際上水杯里的水沒變,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水的容量不受容器外觀變化而變化。
四、延伸活動
1、師:誒,我這里還有兩個瓶子,里面裝的水哪個多,哪個少,又或者一樣多呢?
2、師:這里面裝的水看上去一樣多,但是瓶子大小不一樣,所以不能很準確地知道,所以我們也要經過實驗才能知道,或者看刻度線也能知道。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對旋轉現象感興趣,能積極主動探索使物體旋轉的方法并記錄探索結果。
2.知道一切物體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轉起來,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大膽說出自己對旋轉的理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
探索使物體旋轉的方法并記錄探索結果。
活動難點:
能讓所有的材料都轉起來,知道一切物體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轉起來。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
材料一:各種線形、長條形物品:毛線、布條、樹枝等。
材料二:各種平面的物品:紙片、毛巾等。
材料三:各種立體物品:積木,珠子、盒子、瓶子等。
2.記錄紙每位幼兒一張,記錄筆、大風車一個、小風車每位幼兒一個。
3.操作區域和集體活動區域分開。
活動過程:
一、感知發現
1.導入
教師和小朋友每人手里拿一個風車,和小朋友邊唱邊走進活動室:“大風車吱呀吱溜溜地轉,這里的風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還有一群快樂的小伙伴!” “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的風車轉轉轉節目就要開始了,風車你們玩過嗎?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玩風車。(幼兒玩風車)
2.探討:“你是怎么讓風車轉起來的?”
教師:我們不用這些方法的時候,風車會轉嗎?
教師:對啦,是我們用嘴巴吹,用手撥打,或者利用風吹,風車才會轉起來。
教師:你還見到過哪些東西是可以轉動的呢?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東西是怎么轉起來的嗎?
3.教師小結:小朋友觀察真仔細,風車是靠風吹轉起來的;而旋轉木馬和摩天輪是用電的,叔叔按的開關就是電的開關;自行車的輪子是騎車的人用腳蹬才會轉,原來啊,這些東西轉起來都要外界給它力才能轉起來。
二、嘗試探索。
師:老師這里還有很多材料想請你們去找找看,有哪些東西是可以轉的?老師這里有記錄紙,你們看。(教師講解記錄紙的用法:記錄紙都是用圖案符號表示的,不是用文字表示,各種物品用圖形表示; “猜”是一個娃娃頭像一個問號表示;“嘗試”是用小手表示)
1.幼兒先猜測每種物品是否能轉動,在“猜”的一欄中記錄。
2.幼兒動手實驗,看到底能不能轉動,并在嘗試一欄中進行記錄。
3.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問:你在玩什么?你發現了什么?你是怎樣讓它轉動的?
4.教師小結:立體的物品容易轉動起來,線狀和平面的物品不容易轉動。
三、再次探索
師:剛才我們讓立體的東西轉動起來了,現在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們想辦法,能不能讓那些剛才沒有轉動的東西轉動起來呢?你覺得什么辦法能讓那些物品轉起來呢?把你的想法畫在第三欄里。
1.幼兒再次嘗試,(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材料進行輔助),并把自己的探索結果記錄下來,
2.集中交流、演示自己的發現:說說你的辦法。
師:請小朋友來講一講,你是怎么讓你的那些物品轉起來的,有的小朋友還沒有找到方法,我們教教他們吧!(教師根據剛才的指導與觀察,請幾個幼兒講述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四、實踐歸納
1.請小朋友去嘗試剛才沒有嘗試的物品,你可以試試剛才大家介紹的`辦法,也可以想想其它辦法。
2.教師重點引導幼兒進一步嘗試使物體旋轉的多種辦法。
3.交流歸納。
五、拓展體驗
1.生活中,你還見過什么會旋轉?
2.試試你的身體會旋轉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讓幼兒在猜測——探索——再猜測——再探索的過程中完成了對物體旋轉現象的一個初步的了解,他們在自己的努力下知道了:任何物體只要有外力的作用,都可以旋轉起來的科學道理。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對周圍的科學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探索活動產生了積極的態度,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孩子在講述自己的動手操作過程,就是對剛才活動中自己的探索、操作而產生的零散的經驗進行歸納和總結,從而形成一個系統的認知和正確概念,孩子對這樣的認知的掌握比教師的講解和灌輸的效果要強很多,是孩子把剛才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固有的認知的一個過程;同時也可以讓自己的個人經驗轉化成大家共有的集體經驗,使得活動重點多次突出,難點再次被突破。活動目標得到了很好的實現,孩子也是在愉悅的情緒中進行了主動探索的活動過程,認知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與發展。
小百科:在平面內,把一個圖形繞一個定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11
大班科學教案:學吹泡泡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牽牛花_大班科學教案07-06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間的空隙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大力紙橋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科學教案10-13
大班優秀科學教案01-22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