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范文集錦六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產生對顏色的興趣。
2、通過顏色的變化,能仔細地觀察實驗。
3、通過探索懂得顏色的混合可以變成另外一種顏色。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桔子、茄子、白菜頭飾各8個。
2、紅、黃、藍顏料,透明口杯,紅、黃、藍、橙、紫、綠色卡片若干。
3、棉簽若干,調色盤,分別裝有桔子、茄子、白菜圖片籃子3個。
4、兒童音樂一首。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介紹今天來參加活動的成員,引出桔子寶寶,白菜寶寶,茄子寶寶,并讓幼兒說出它們的顏色。
2、以小熊敲門送禮物引出紅、黃、藍、三種顏料,并讓幼兒說出顏色。
二、教師邊操作實驗邊講解,讓幼兒觀察顏色變化。
今天,老師要當個魔術師,變個魔術給你們看看,請你們仔細觀察好嗎?
1、將紅色顏料和黃色顏料倒入一個空口杯中,輕輕搖一搖,變成了什么顏色?(桔黃)
2、用同樣的辦法變出綠色、紫色。
并記錄如下:黃+藍=綠色 紅+藍=紫色
三、交代實驗要求,請個別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剛才老師變了魔術,現在請小朋友們來當魔術師,自己來變魔術好不好?
1、分別請一個桔子寶寶,白菜寶寶、茄子寶寶來變魔術,逐個變出桔黃色、綠色和紫色。
2、讓每組幼兒顏色卡片在桌上操作實驗結果。
3、教師小結,簡評。
延伸活動:
剛才老師和小朋友都當了魔術師,小熊也想當魔術師,我們來看看小熊要變什么呢?
1、小熊逐個變出一籃子桔子、白菜和茄子,其中一部分沒涂顏色,需要小朋友來幫忙。
2、讓小朋友們用自己變出的顏色,邊聽音樂邊用棉簽給沒上顏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涂上漂亮的顏色。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中班語言科學教案:蒜瓣寶寶發芽了
【活動目標】
1、透過看、摸、聞、掰等方法,發現蒜頭的特征,體驗發現的樂趣;
2、了解蒜頭在春天會發芽,激發對種子發芽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蒜頭人手一個、種植用紙杯每組兩個、紙盒每組一個;
2、已經發芽的蒜頭一個、小刀一把。
【活動過程】
1、出示蒜頭,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
看一看蒜頭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2、幼兒人手一個蒜頭,有序地觀察、探索
看一看、摸一摸,發現了什么?
聞一聞,發現了什么?這種氣味你喜歡嗎?它有什么用處?(殺菌、除腥味、驅蟲)
剝一剝、掰一掰,發現了什么?蒜頭穿了幾件衣服,它的里面是怎樣的?
數一數一個掰開的蒜頭有幾個“小寶寶”(蒜瓣),給它們排排隊;想一想你給蒜瓣寶寶排的隊象什么。
3、交流、分享
你發現了蒜頭的什么秘密?請你來說說
你有什么問題想問的嗎?
為什么有的.蒜瓣寶寶的頭上有綠綠的小芽?
4、出示已經發芽的蒜瓣,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小朋友看這個是什么?(出示發芽的蒜瓣)
為什么和我們剛才看的蒜瓣寶寶不一樣呢?
5、分組種植蒜瓣,讓幼兒在生活中觀察種子的發芽現象
春天到了蒜瓣寶寶發芽了,我們也來種植蒜瓣寶寶吧!
請幼兒在自己的紙杯上做好記號,把蒜瓣種在紙杯中,鼓勵他們繼續觀察,并給蒜瓣澆水。
6、延伸
讓我們去看看春天到了還有哪些種子也發芽了!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蜘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了解各種各樣的小型動物。
2、激發幼兒觀察和認知小蜘蛛的興趣,發展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3、激發了幼兒對蜘蛛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蜘蛛在哪里
2、課件:圖片-蜘蛛
3、ppt課件:巨型蜘蛛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謎語:一個小珠子,吐絲結網子,網子粘蟲子,吃成小胖子。
2、教師:你們知道蜘蛛在哪里嗎?
二、 展開
1、你們想看小蜘蛛的動畫片嗎?
播放動畫片:蜘蛛在哪里,幼兒觀看。
讓幼兒說一說蜘蛛長什么樣子。
2、利用蜘蛛圖片,細致的觀察蜘蛛的外形特征。
(1)蜘蛛的頭胸部長著什么?它的腹部是什么形狀的?
(2)小結:蜘蛛的身體分頭胸部和腹部兩部分。
頭胸部有蜘蛛的口器、八只步足,腹部一般為圓形和卵圓形,
能紡出絲的紡織器在腹部。
3、了解生活習性。
(1)你在哪里見過蜘蛛?蜘蛛是怎樣捕食的?
蜘蛛喜歡吃什么?
(2)小結:蜘蛛生活在樹上、草間、石下、水邊、洞穴、灌木叢等處,
能適應各種環境,有的蜘蛛結網捕食,有的蜘蛛四處找吃的,還有的`生活在洞穴中,蜘蛛以昆蟲、多足類動物為食物。
4、了解蜘蛛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1)蜘蛛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幫助?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小蜘蛛?
(2)小結:蜘蛛能捕捉農田里的很多害蟲,有的蜘蛛還可以入藥。
因此,蜘蛛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和利用蜘蛛。
5、了解蜘蛛的種類
(1)Ppt課件:巨型蜘蛛
(2)通過觀察,讓幼兒知道蜘蛛有很多種類型,還有毒性蜘蛛。
三、結束部分
鼓勵幼兒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其他小型動物,激發對小動物觀察活動的興趣。
小百科:蜘蛛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豐富的捕食性天敵,在維持農林生態系統穩定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1] 體長1~90毫米,身體分頭胸部(前體)和腹部(后體)兩部分,頭胸部覆以背甲和胸板。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樹葉的特征,簡單了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2、探索、發現常綠樹與落葉樹的不同特征,通過動手實驗,發現枯葉和綠葉的區別,培養幼兒的求知欲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了解樹葉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茶葉是樹葉的一種。
活動準備:
1、落葉樹葉和常綠樹葉; 2、石臼、搟面杖、剪刀、鵝卵石、記錄表; 3、茶葉包一個、茶壺、熱水、布;4、投影儀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隨音樂《小樹葉》進入活動室。師:孩子們,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天到了,天氣漸漸變涼了,樹上的葉子發生了什么變化? 你知道它們是怎樣飄落下來的?(幼兒可以用語言、動作等表現)讓我們一起來和小樹葉跳個舞吧!(教師一邊和幼兒舞蹈,一邊灑落樹葉,幼兒每人撿起一片樹葉。)
二、基本部分:
一)運用圖片,幫助幼兒了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及每部分的作用。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師:“樹葉是由哪幾部分組成?”教師出示樹葉外形結構的圖片,使幼兒知道大多數樹葉是由葉柄、葉片、葉脈組成。
2、幼兒討論,初步了解樹葉每部分的作用。師:樹葉是由葉柄、葉片、葉脈組成的,那他們對樹葉來說都有什么用呢?(幼兒討論)教師演示樹葉每部分作用的圖片,向幼兒分別講解葉柄、葉片、葉脈的作用。
二)通過幼兒動手實驗,發現常綠樹葉和落葉樹葉的區別,培養幼兒的求知欲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找出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
2、如果樹葉寶寶從樹上落了下來,慢慢地它會發生什么變化?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小結:使幼兒知道樹葉寶寶離開了樹媽媽,就會一天天地干掉,枯死,變成一片枯葉。
3、教師出示一片枯葉:枯葉和小朋友手中的綠葉有什么不一樣呢?(引導幼兒從顏色、質感的不同、大小等方面回答)教師介紹記錄表,教會幼兒記錄的方法。幼兒選用桌上的工具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教師提問:誰來說說你剛才是用什么工具,發現了什么秘密?
三、使幼兒初步了解樹葉在生活中的作用。
1、師幼討論,初步了解樹葉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師變魔術,知道茶葉是樹葉的一種。小結:茶葉是一種特殊的樹葉,它可以泡水喝,對我們的身體非常有好處。而且有些樹葉可以制成藥材,給人治病;有些樹葉可以制成樹葉食品、樹葉飲料,有利于人體健康。
四、結束部分:
活動延伸,教師與幼兒一起到戶外找一找哪些樹是常綠樹,哪些樹是落葉樹,搜集落葉,做葉子粘貼畫。
小結及反思:
小結:使幼兒明白枯葉與綠葉的根本區別:易碎、不易碎;沒有葉汁、有葉汁。
我注重不同領域之間相關內容和同領域中不同內容的整合,比如:既有音樂體驗,又有動手操作;既利用了圖片投影,又添加了小魔術,使孩子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課后反思:
這次活動是大班“多美的秋天”主題中有關《秋天的樹》,我選擇的是孩子們最常見的也是現在這個季節有明顯變化的葉子——樹葉。
從整個活動設計上來看,內容非常豐富,它是由幾個相對獨立又互相關聯的內容組成的,。從整個活動過程中來看,孩子們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表現出了他們對樹葉的認識,有肢體語言、有實驗記錄、有語言描述等等,動手操作的小實驗讓孩子更感興趣,我為他們提供了多種開放性的材料,發揮了他們最大的自主性,使孩子們在不斷發現問題中解決問題,同時,孩子們在動手的過程中也動了腦,在操作的過程中也學會了記錄,在每一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后,知道了枯葉和綠葉的區別,進一步了解了樹葉特征。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吹泡泡的方法,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在實踐探索中發現只要有孔,有縫隙的物品都能吹出泡泡來。
2.能夠積極嘗試,大膽想象、探索自制吹泡泡的工具。
3.在探索過程中,發展幼兒學習自主性,體驗發現的樂趣。
4.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5.體會集體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泡泡液、吸管、盤子、毛巾人手一份;蒼蠅拍、漏勺、梳子、刷子人手一份;鐵絲和樹葉若干。
活動過程:
1.以談話形式導入,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喜歡吹泡泡嗎?今天想不想在這兒吹出許多泡泡?想不想?!吹泡泡應該怎么吹?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吹泡泡的材料,大家看看是些什師示范吹泡泡的動作。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試一試!看看誰能第一個成功地吹出泡泡來!小朋友在吹泡泡之前要提出要求:吹得時候要把吸管離開盤子,讓泡泡飛起來。幼兒操作是教師巡視提醒幼兒吹泡泡時把氣吹出去,千萬可別把泡泡液吸到肚子里不然肚子會疼的。吹泡泡的時候,不要吹到別人或者自己的臉上,如果不小心吹到臉上就用毛巾趕緊擦一擦。
2.創設自由探索的空間,掌握吹泡泡的基本技能。
泡泡吹出來了嗎?成功地小朋友想一想怎么樣讓泡泡吹得越來越大,你吹大了嗎?想一想你要用多大的力氣。是使勁的吹還是輕輕地吹,大家把泡泡吹出來了嗎?吹出泡泡的.小朋友請你把吸管放到你面前的藍盆子里。
和幼兒一起總結吹泡泡的經驗,現在我請小朋友說說剛才是怎么成功的?教師演示,和幼兒一起總結吹泡泡的經驗。蘸一蘸泡泡液,然后輕輕地呼…要輕輕地用力, 吹的時候要時間長些,就可以吹出泡泡了。你們都是這么做的對嗎?太棒了!
3.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感知吹泡泡工具的特性。
那么除了吸管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東西也可以吹出泡泡呢?你們還用過其他的東西吹過泡泡嗎?(沒有)我帶來了一些東西,你們見過嗎?
出示蒼蠅拍,"這是什么?"(蒼蠅拍),是用來干什么的?出示漏勺,是用來干什么的?(是盛餃子,湯圓用的),出示鞋刷,梳子,你們覺得這四樣東西能吹出泡泡來嗎?我們還是用事實來證明吧,看看跟你們想得一樣不一樣。如果能就請你把它放到藍盆子里,如果不能就把它留在袋子里。四種東西我們都要試一試,吹成功地放在哪里?不成功地放在哪里呢?
教師個別觀察幼兒自由探索情況,適當給予幫助和提示,"試試看是不是和你們想得一樣,如果成功了要記得趕緊放到前面的籃子里去。再試試袋子里的其他的東西能不能成功,你可以多試幾次,實在吹不出來也沒關系,你可以留在袋子里面。"幫助幼兒總結經驗:只要有孔,有縫隙的物品都能吹出泡泡來。
好,現在大家都吹出泡泡來了嗎?現在小朋友說蒼蠅拍和漏勺吹出泡泡來了嗎?他們為什么能吹出泡泡的呢?泡泡是從什么地方吹出來的呀?原來蒼蠅拍和漏勺有孔有洞,所以能夠吹出泡泡,只要是有孔的東西就都能吹出泡泡,"袋子里面的都是沒有吹出泡泡的工具對嗎?"我們分享一下袋子里面吹不出泡泡東西有什么,他的袋子里面還剩下了什么?(刷子)好他認為刷子經過他的實驗是吹不出泡泡來的有沒有不同意他觀點的小朋友,那你來試試看,告訴他看能不能吹出泡泡來,就用他的刷子試,引導幼兒從鞋刷的正面吹:你觀察了嗎他是從哪里蘸的泡泡液,從哪里吹的,我們從鞋子正面有許多縫隙的地方試試看,泡泡成功了嗎?現在袋子里有刷子的小朋友,你們認為是要把刷子放在袋子里還是要放在成功的盆子里呢?你們還要試一下嗎?幼兒操作時提示請小朋友演示,做實驗就是這樣,一次可能不行,需要我們反復的試一試,說不定就有可能成功!
袋子里面除了刷子以外還有其他不一樣的東西了嗎?拿出梳子他認為梳子是吹不出泡泡來的,誰有不同的意見?你來試一試,大家看成功了嗎?泡泡是從什么地方出來的?(梳子的縫兒里出來了)哦梳子和刷子一樣他們的縫隙是可以吹出泡泡來的。袋里還有梳子的小朋友再試一試吧,如果成功了就把他放到藍盆子里(如果小朋友將所有的工具也吹出泡泡了:就直接問)鞋刷和梳子能吹出泡泡來嗎?泡泡是從它什么地方吹出來的,(眼兒里),現在這四種東西都吹出泡泡來了嗎?也就是說,只要我們的工具有孔,或者有縫隙就應該能吹出泡泡來對嗎?
4.嘗試用樹葉來吹泡泡,自制吹泡泡工具。
出示樹葉,樹葉能吹出泡泡嗎?那你們能想什么辦法使樹葉吹出泡泡呢?請大家想一想試一試!
能吹泡泡的工具必須有什么,(有孔,洞洞,縫隙)提醒幼兒可以用手指掐,用吸管戳,洞洞,教師巡回指導,提出問題,你的洞洞形狀不一樣,吹出得泡泡是一樣的嗎?是什么形狀的?
請幼兒總結經驗,介紹用樹葉吹泡泡的方法,現在你們的樹葉吹出泡泡了嗎?
"只要在樹葉上打個洞或縫隙就可以吹出泡泡了。"
5.引導幼兒改變細鐵絲的形狀吹泡泡。
感知材料不同與泡泡的變化關系。"我這兒還有一樣寶貝,大家看是什么?"
(1)你能用細鐵絲變魔術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嗎?
(可以用扭,繞,團,折等多種方法來制作工具)誰想勇敢地挑戰一下?
(2)你成功了嗎?吹出的泡泡是怎么樣的呢?(在借鑒別人的經驗上,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改變鐵絲的形狀,玩吹泡泡游戲)引導幼兒觀察:當你成功了吹出泡泡后再把鐵絲改變形狀后看看吹出的泡泡有變化嗎?是什么形狀?原來不管我們是什么形狀的東西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教材簡解]
本次活動的取材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了生活中常見的一個現象——三角架。用小木棒、橡皮泥,通過游戲引發幼兒探究,再次嘗試最后運用于實踐,在動手動腦的操作探究當中,擴大了幼兒探究的空間。活動中第一環節是鼓勵孩子用小木棒將橡皮泥撐起來,讓他們有個思考的空間,在第二環節是用最少的棒將橡皮泥撐起來,這個環節中激發了孩子深入探究的興趣,第三環節提升遷移幼兒已有知識經驗,是從實驗到運用的轉換。
[設計理念]
“三腳架”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得比較廣泛,但是孩子們可能關注得比較少,有時候就算見到了也不一定會注意它、探究它。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孩子們在玩木棒的時候無意中把很多根木棒直立著靠在一起竟沒有倒下,孩子們對此很驚奇,于是產生了設計這樣一個幼兒園活動的想法,試圖通過幼兒園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而對于科學幼兒園活動來說,培養孩子正確的'科學態度、方法和技能無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我有意識地在幼兒園活動中設計了操作與記錄的要求,讓幼兒在學習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幼教資源的同時學會交流與分享,從而獲得共同發展。
[目標預設]
1.嘗試用游戲棒架起彩泥的方法,發現“三腳架”具有穩定性。
2.在制作“三腳架”的過程中能發現并樂意解決問題。
3.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操作和成功的樂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游戲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簽、鈴鼓等。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游戲棒和橡皮泥,初次嘗試用筷子把彩泥撐起來。
1.出示游戲棒和橡皮泥。
(1)這是什么?我們平時是怎么玩的?
(2)看誰能用一些筷子把橡皮泥穩穩地撐在桌上,想接受挑戰嗎?(想)那待會就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可以多選幾根游戲棒哦,然后稍稍用點力插進橡皮泥里,插完后要稍稍調整角度,松開手試試會不會倒,會倒就說明還沒有成功,還需要在繼續試,如果能撐起來不倒,說明你成功了,那就請你把成功的作品放桌上不動,人走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好嗎?現在就請小朋友用桌上的材料去試試看。誰能用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讓橡皮泥穩穩地站在桌上?看看你用了幾根筷子?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指導。
3交流嘗試結果。
(1)你們都成功了嗎?你用了幾根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的?
(2)師:誰來介紹下,你成功了沒有?你用了幾根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的?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筷子起來的?上面怎么插的?下面呢?
(3)教師小結:我們在做的時候,每根游戲棒的一頭插在橡皮泥的中間,要靠靠攏,高度一樣高,下面呢,要分分開,才能將橡皮泥撐起來的哦。(比較幼兒的作品,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幼兒發現棒必須撐開才能站起來)
二、第二次探索,嘗試用最少的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
1.交代操作要求。
師:剛剛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沒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會老師給你們機會繼續完成!那接下來我們要接受新的挑戰咯!你準備好了嗎?那聽清楚了:我想請你們試一試,用最少的游戲棒將橡皮泥穩穩地撐起來。是用最什么的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是要比一比誰用的游戲棒最少哦?再試試看吧!
2.幼兒探索,教師指導。
3.交流操作結果。
你最少用了幾根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了?(3根)有沒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結。
我們發現,圍繞一個中心點,把三根游戲棒搭成一個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穩固地把橡皮泥撐起來。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腳架”。
三、介紹各種“三腳架”,結合生活,談談三腳架的作用。
1.人們根據這個發現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在生活中你有沒有看見過三腳架?它有什么用?
2.用課件演示各種三腳架。
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看看它們的三腳架在哪里?請你找出來?(請幼兒用筆劃出三腳架的位置)(1)(出示相機三腳架圖片)師:看看這是什么三腳架?他有什么用啊?(拍照的時候可以把照相機放在上面,這樣拍照就更穩更方便了)(2)(出示畫畫三腳架)師:那這個是什么三腳架?(可以在上面畫畫,有了這個三腳架啊,就可以把紙架在上面畫畫了,很方便)(3)(出示三腳凳圖片)師:看看這張凳子和我們坐的不一樣吧,它有幾只腳?所以我們叫它三腳凳。(4)(出示多層三腳架)師:這個呀是多層三腳架,它的每一層都可以用來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東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5)(出示架子鼓圖片)師:看看這張圖片中哪里有三腳架?圓圓的那個可以敲出聲音來的是什么啊?(鼓)在鼓的下面有三腳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四、用三腳架原理制作“架子鼓”,體驗成功的樂趣。
1.介紹材料及制作要求。
這里有一些竹簽和扭扭棒,請你們用“三腳架”的原理,三人合作制作一個鼓架,把鈴鼓撐起來。一個人拿住竹簽,一個人用扭扭棒把竹簽扎緊,注意要多扭幾圈。再把三根竹簽撐開來,擺成三腳架的樣子。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提醒幼兒一定要把竹簽扎緊。
3.展示作品,請幼兒演奏,感受成功的樂趣。
五、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再找找還有哪些有用的三腳架,用“三腳架”的原理還能做出哪些有用的東西。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水_中班科學教案07-05
中班科學教案:會唱歌的杯子_中班科學教案07-19
中班科學教案11-23
中班優秀科學教案02-16
中班科學教案08-19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03-29
中班科學教案動物11-06
立夏中班科學教案04-10
中班科學教案【精】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