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
活動目標:
讓幼兒初步感知空氣的特性:看不見、摸不著;到處都有;空氣能流動。
材料準備:
透明塑料袋若干個、積木玩具、每人一組圖標和一張記錄卡、鉛筆、牙簽、小棍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氣,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問:它有什么用呀?(裝東西用)
2、老師演示用袋子裝蘋果或玩具,讓幼兒說出癟袋子變鼓,并透過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裝的東西是什么。
3、老師變魔術:不裝東西,也能讓袋子變鼓(裝空氣,不要讓幼兒看見)
4、幼兒嘗試變魔術:不裝東西,讓袋子變鼓。提問:什么原因?袋子里裝的是什么?(引出"空氣"這個概念)
二、幼兒用塑料袋捉空氣,證明空氣到處都有。
1、幼兒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氣,猜一猜,在幼兒園什么地方還有空氣,你能捉住它嗎。
幼兒邊說,教師邊展示圖標貼在黑板上。"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如果幼兒說園以外地方,教師可引導幼兒下次去那些地方試試)
2、幼兒拿著袋子去圖標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氣,捉到后把圖標貼在記錄紙上,從而驗證空氣到處都有。
3、幼兒按圖標逐一實驗后,把幼兒的記錄卡展示在黑板上,進行小結。
這個空氣朋友真淘氣,它到處都藏,可是小朋友們可聰明了,把它們從水房、廁所、樓道……都找出來了,空氣到處都有,有的小朋友還說在公園里,在家里等許多地方都有空氣,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氣朋友找到。
三、證明空氣是流動的。
我們的'好朋友空氣說:"小朋友真聰明,我藏哪你們都能把我找到,你們把我裝在袋子里,我可悶得慌了,我想出去親親你們的小臉蛋,還想和你們做游戲。小朋友想想,你們不把袋子口打開,怎樣才能讓我(空氣)流出來親親你們呀?"(讓幼兒先猜用什么辦法)
提示:用準備好的牙簽、鉛筆、小棍等幫忙,在袋子上扎個眼,然后把眼對準臉,就可以感覺到空氣流出來了。
四、聯系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見過什么東西開始是癟的,后來充上空氣,就變鼓了?(皮球、充氣玩具、輪胎等)
2、教師給癟皮球打氣。
3、幼兒到戶外玩吹氣球的游戲。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的內容實際是很抽象的,如何能讓幼兒理解是個難點。根據幼兒年齡的特點,我設計了一個以幼兒動手操作為核心的活動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在一個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了空氣的特點及作用。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幼兒既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也增強了自信心。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獲取有關物體轉動的經驗,并引導幼兒發現轉動形成圓的現象。
2、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好奇和探索的愿望。
3、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4、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教學準備:
1、幼兒有過玩圈、竹蜻蜓的經驗。
2、幼兒操作材料:一元硬幣,乒乓球,皮球,塑料圈,圓盤,圓形積木,各種方形積木,竹蜻蜓等若干。
3、玩具汽車(自行車),螺絲(螺帽),吊扇(扇葉包紅色紙),鐘等。
4、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
1、請幼兒自由選取幾種操作材料玩一玩。
2、請幾名幼兒上來展示自己的玩法[小物體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對幼兒讓物體轉起來的玩法加以肯定、引導,“XXX小朋友讓XX轉起來了,這個玩法真好,還有誰也能讓你手里的東西轉起來?”
(二)試一試
1、鼓勵幼兒再玩一次,試一試,讓你手中的東西轉起來。
2、請幼兒說說,你玩了哪幾樣東西,你怎樣讓它轉起來的?加以演示。[對因玩法不正確而轉不起來的東西,可請轉起來的幼兒加以補充演示。]
(三)看一看
1、幼兒再次操作,仔細觀察,“物體轉起來后你發現了什么?”
2、請說一說你的發現。
3、請幼兒觀看吊扇“怎樣讓電扇轉起來?”(打開開關)師開開關,由慢到快,“電扇轉起來后你發現了什么?”(圓)
(四)找一找
1、幼兒再次操作,尋找觀察物體轉動后形成的圓,“找一找,你手里的東西轉起來后有沒有出現圓?”
2、幼兒互相交流。[對轉動后出現圓較明顯的物體用實物投影儀展示]
小結:物體轉動后形成圓。
(五)說一說
1、你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會轉?轉動后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
例:電扇的`葉子會轉,轉起來后吹出了風。
[鐘的指針會轉,轉起來后我們知道了時間;螺絲帽會轉,轉起來后可以把東西固定;雙層圓桌……]
[實物示范,觀察]
2、小結:今天我們發現了許多會轉的東西,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會轉的東西,這些東西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認真看,仔細想,你還會發現更多有趣的東西,如果你發現了,請告訴我,或告訴你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了解十二生肖所包括的動物、順序及十二生肖的循環特點。
2.在常識活動中激發大班幼兒的嘗試興趣,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3.培養幼兒對屬相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
1.投影儀及十二生肖的投影片。
2.幼兒每人一件屬相掛件及頭飾。
3.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4.錄音機及磁帶。
【活動過程】
一、了解十二生肖
1.教師指著胸前的掛件,問:小朋友你們知道老師胸前掛的是什么小動物?因為劉老師屬蛇所以我掛了一條小蛇的掛件,小朋友誰知道自己屬什么?你們家里人屬什么?
2.人的屬相有哪些動物?一共有多少?邊出示投影邊認識十二生肖的名稱。
3.這些屬相中哪些動物是我們看到過的,為什么會有“龍”這個屬相呢?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小結:十二生肖是我們中國人在很早以前就發明的,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作為標志,一共有十二種生肖,生肖就是屬相,知道了自己的屬相就能推算出自己的年齡。
學習詞:生肖、屬相。
二、通過投影、故事,嘗試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
1.聽錄音故事“十二生肖”。
教師邊放投影邊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么?十二生肖包括哪些動物?它們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
2.幼兒嘗試講述十二生肖的順序。
3.欣賞兒歌“十二生肖”。
鼠、牛、虎鉆山洞,
兔、龍、蛇爬大山,
馬、羊、猴練跨步,
雞、狗、豬練跳高,
按著次序排好隊,
鍛煉身體爭第一。
三、講解十二生肖的循環規律
1.一個屬相表示多長時間?十二生肖排完了怎么辦呢?
2.放投影提問:小紅屬馬,姚爺爺也屬馬,這是怎么回事呢?
3.今年出生的人屬什么?去年呢?明年呢?
老師小結:一年是一個屬相,同一年出生的人屬相相同,十二個屬相排完了,又從頭排起,十二年循環一次。
四、幼兒操作嘗試
給十二生肖排隊,看誰排得又對又快,老師巡回指導。
五、音樂游戲“十二生肖”
幼兒帶上頭飾,進行表演,游戲結束后,幼兒模仿十二種動物的任何一種動作走出教室。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理解四等分的含義,知道四等分后的每份是一樣大的,了解較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2、探索不同的物體、材料的四等分方法,能夠大膽嘗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相關教師教學資源。
2、每組兩個小筐(一個筐內裝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等彩紙若干,另一個筐內裝剪刀),每組一份特殊材料,如彩帶、橡皮泥等。
3、雙面膠、磁性黑板。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幫助小動物,引起幼兒的興趣
因為動物們過節要開演唱會,給他們裝飾一下節日的舞臺,小朋友愿不愿意來幫助小動物?(提出小動物的要求,引出四等分)
二、第一次嘗試:四等分正方形
(一)、教師提出嘗試要求,將正方形分成一樣大的四份。
師:現在請小朋友試一試,看能用什么方法把正方形的紙分成一樣大的四份,好嗎?
(二)幼兒嘗試操作,將正方形四等分,教師巡回觀察幼兒的操作,對分得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并鼓勵幼兒想想有幾種分法。
小結:像這樣把一個東西分成一樣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四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樣大的,而且每一部分都比原來的整體小,整體比部分大。
三、第二次嘗試:四等分其他圖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等)
(一)請幼兒為小動物裝飾舞臺,教師提出第二次嘗試要求:四等分其他圖形。
幼兒第二次嘗試操作,即把長方形、圓形、橢圓形等四等分,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了解幼兒不同的四等分方法。
(二)教師請選擇不同圖形進行四等分的幼兒講講,自己分的是什么圖形、是怎樣分的。
四、教師對幼兒提出進一步的嘗試要求,即對不同材料、物品進行四等分
幼兒嘗試把特殊材料進行四等分,教師巡視,對分得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肯定、表揚。
教師小結:彩帶可以用對折的方法四等分;橡皮泥可以先把它搓成均勻的正方體、長方體或圓球等再進行四等分。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5
設計思路:
本次《參觀動物園》實踐活動內容來自來自于主題活動《動物大世界》,在內容的選擇上我們依據了所觀摩"徐匯區科技幼兒園"的一次探索活動,回到幼兒園,我們結合活動目標、內容進行了討論,同時進一步學習"教育指南"以及二期課改的新理念,大家一致認為,這個內容符合幼兒的年齡熱點,首先是教會幼兒學看游覽圖,真正的"以幼兒發展為本",有的幼兒有此類經驗,但有的幼兒沒有,老師想通過這次活動,能讓孩子在生活中得到啟發,積累和提升他們生活的經驗。為幼兒終身發展起到真正的作用。
活動目標:
1、通過合作尋找去長頸鹿館的路線,能正確運用方位詞并清楚地介紹自己的路線圖。
2、體驗解讀導游圖的樂趣,感受導游圖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動物園導游圖,長頸鹿海濱的資料,若干紙和筆膠水,路線指示。
活動過程:
一、明確任務——在導游圖上尋找去長頸鹿館的路線
1、談談對導游圖的認識師:你們認識這個嗎?
這是什么地方!
這張導游圖有什么作用?
小結:導游圖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想要去的地方,不迷路。
2、認識導游圖上的標志師:你們能看懂這張導游圖嗎?圖上有什么標志?
(有廁所、動物館、大路、小路、草地、湖泊、大門、方向標)小結:原來導游圖上有動物館的標志,還有許多公共設施的標志。
3、根據方位猜動物師:我們用導游圖做個游戲,老師說出某個動物的位置,你們猜猜是什么動物?(名犬薈萃:它的北面是虎山,它的南面是熊山,東面是獅山、西面是小獸園——)幼:是名犬薈萃小結:有了動物園的導游圖,我們就能輕松找到想要看的動物的位置。
4、明確任務師示范一個參觀的點:世博會就要在上海舉辦了,熊貓是我們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形象憨態可掬,我們真想去看看,怎么走呢?
二、小組合作完成任務:今天我們要去看長頸鹿
1、現在12人分成四組,怎么分呢?分別擔任什么樣的工作呢?
2、交代任務:能從大門進入動物園,根據老師的路線圖找到要看的動物。
三、幼兒集體交流請幼兒來介紹一下各自的路線圖,要說清楚從哪里走的,(重點提醒幼兒用正確的方位詞介紹)小結:原來分工合作做事情才能更快。
四、看看你們都到了什么地方?(長頸鹿館)觀看長頸鹿海濱的視頻和對白師:門口有個標本,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長頸鹿之死)你知道它是怎么死的嗎?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小結:我們要文明游園,保護動物,不能做傷害動物的事情,做愛護小動物的`宣傳員。
活動反思:
自然界是神秘的、和諧的,這就是因為有了這千千萬萬種動物,動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童時代和動物的本性是多么的相似,因此動物也就是孩子們十分感興趣的一個話題。
從小班的時候,孩子們接觸的是:"可愛溫順的小動物",諸如此類的小狗、小貓等。到了中班時期,他們對"動物們長得什么樣?它們有些什么本領?"等一些外貌、特征、進行思考。
這次我們和孩子共同進入了大班動物的世界,自古至今,人們也從動物身上學到了很多本領進行了發明創造。比如:人類從動物身上學到了哪些本領?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帶著這一系列問題,主題活動雖然有點相似,但還是根據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層層遞進,更好的來完成我們這個主題活動的最后的目的: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真切的感受到人類和動物是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動物。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探究幾種線的特性。
2、用前書寫的方式記錄探究的結果。
3、激發幼兒對手工創作活動的探究興趣。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毛線、紅線繩、電線、鐵線、橡皮筋線、毛條線、彈簧、筆若干。
2、神秘箱、字卡、實驗記錄表、有關線的手工圖。
活動過程:
一、師幼一起隨音樂做律動動作進場:《線啊線》。
師:小朋友,你們的歌聲真好聽,現在請你們安靜地、有序地坐到椅子上。
1、以談話的形式開場,吸引幼兒的興趣。
師:在剛才你們的歌曲里嚴老師有聽到很多好玩的東西,你們還記得有什么嗎?(請幼兒回答)師:你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做什么做出來的嗎?(線)
二、師幼一起認識各種各樣的線。
師:今天,嚴老師帶來了幾個神秘的箱子,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不是你們剛才說到的線呢?
1、在每組的桌子上都放有一個神秘箱,分別請各組的幼兒觸摸和形容自己摸到的物品的感覺,由其他組的幼兒進行猜測。
2、教師展示各種各樣的線,總結各組幼兒對線的形容,讓幼兒進一步地感知各種線的特性。
師:這些線我們以前都用得比較少,你們有在別的地方見過嗎?它是用來干什么的?
三、將幼兒分組,每組幼兒都分得自己的操作用具,通過實驗游戲,幫助幼兒發現這些線的基本特征,并請幼兒記錄實驗的結果。
1、交代幼兒進行實驗游戲的要求和規則:每組幼兒需要完成兩個任務。任務一:需要幼兒自己獨立完成,并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任務二:以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一個簡單的手工品。
2、幼兒實驗操作時間。
任務一:
①找出會變長的線:請把各種線按順序排列整齊,從中找出會變長的線。
②找出會測量的線:請幼兒利用各種線測量出畫紙上兩條線的`長度,從中找出能最準確測量長度的線。
③找出能做彈簧的線:請幼兒玩一玩彈簧并找出幾種線中哪一種線是可以做成彈簧的。
3、教師歸納總結幼兒的實驗情況:
①橡皮筋線會變長,是因為它是用橡膠做的,有很好的彈性。
②棉線可以準備的測量,是因為它最細、最柔軟,可以完全按照紙上的曲線的彎曲度擺放,將它拉直之后就是曲線的長度了。
③鋁線能做彈簧,是因為它的柔韌性最好,既可以彎曲又可以定型,而且還有一定的彈性。
任務二:
1、教師出示用線做出來的成品圖,交代幼兒第二個需要完成的任務。
要求:幼兒利用老師提供的各種線,以組為單位制作一個簡單的手工品。
2、幼兒操作時間。
3、展示幼兒的手工品。
四、活動結束及延伸。
1、組織幼兒整理好各實驗操作用具,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2、帶領幼兒去尋找更多有趣的線。
師:小朋友,嚴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其實在我們的幼兒園里還藏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線,現在讓我們一起去尋找更多的線回來,好嗎?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知道現代通訊工具是多種多樣的,它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2、能關注生活中的先進科技產品。
3、有操作現代通訊工具的興趣,樂于與他人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家庭調查——現代通訊工具。
2、幼兒自己準備會使用的通訊工具。
3、幼兒用書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交流自己認識的通訊工具。說說它可以用來干什么?
二、教師創設情景,幼兒了解各種通訊工具的用途。
1、小紅在家有急事要告訴外婆怎么辦?用什么通訊工具?
2、爸爸和小紅到公園玩,走到半路,突然想起一件事要告訴媽媽,應該用什么通訊工具?
三、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了解現代通訊工具。
1、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有哪些現代通訊工具?它們有什么特點?
2、
仔細觀察電話機鍵盤,說說少了什么?請幼兒添畫數字號碼?并說說鍵盤上符號的意思。
3、啟發幼兒說說其他的現代通訊工具的特點及優點。
四、小結:現代通訊工具是很多的,它能給人們帶來很大的方便。
活動反思:
交通工具是四年級上冊第17課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對交通工具的認識、對交通工具的分類、對交通工具的選擇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知道常見交通工具的`名稱以及使用簡單的交通工具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發展學生的能力。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學活動要有意識地學生的探索情況,并幫助學生完成探索結果的表達。
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一:通過觀察和分析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各種現代交通工具,并指導學生自定標準,對交通工具進行分類,讓學生通過比較、分類、以及交流討論等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動的交通工具有多種類型,而且用途不同,特點也不同。因為學生對交通工具比較熟悉,所以學起來很感興趣,再利用多媒體加以輔助,學生學起來生動有趣。
活動二:重在問題解決的情景活動,引導學生從所需時間、價格、舒適、和便利程度等方面來考慮自己對交通工具的選擇,幫助學生比較幾種交通工具的優缺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訓練尤為重要,所以,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進行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開展學生互評活動,制定旅行方案。并且讓學生說明理由。通過練習,使學生懂得了要從多角度分析各種因素,綜合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積極參與是優化課堂的出發點,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落腳點。教師應關注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通過個體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的交替和補充,使學生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
本節課教學的成功之處:
1、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以學生實際上學方式導入交通工具,讓學生體會交通工具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提高了學生接下來的學習興趣。
2、較注重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通過學生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為每位學生創造了參與的機會。
3、教師在設計環節中遵從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層層遞進,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8
一、說教材:
《學習自然測量》是學前班的一節測量活動課,目的是讓幼兒學習自然測量,懂得運用測量的方法比較出物體的長短、高矮、粗細、多少等,從而激發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做事認真耐心細心的良好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學前半幼兒對數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對長短、高矮、粗細、多少等還很模糊,如小朋友站在一起有的高、有的矮,小朋友只是有個直觀印象,但到底高多少、矮多少還很陌生,繩子有的長、有的短,但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小朋友也不知道,因此小朋友學習自然測量很有必要。
活動的重點:讓幼兒學習各種測量方法。
活動的難點:讓幼兒測量時要一下接一下,頭尾相接地測量。
活動前做好以下準備:
尺子、紙條、鉛筆、線繩、小棍等。
二、說教法:
為實現擬定的上述教學目標,我準備采用四種教學法:比較感知法、問題聯想法、嘗試發現法、操作實踐法,通過比較感知讓幼兒直觀地分清長的、短的、高的、矮的等;通過問題聯想來拓寬幼兒的創新思維意識,從而讓幼兒知道通過測量就可以來比較不同物體的長短、寬窄、高矮等,以致萌發幼兒創造各種測量工具的設想;通過嘗試讓幼兒發現要想測量準確,必須有一個標準的測量工具,那就是尺子,從而讓幼兒認識各種尺子;通過操作,可以讓幼兒學會怎樣測量才準確,強調難點:幼兒測量時,要一下接一下,頭尾相接地測量。
在活動的組織上,我靈活地采用集體教學與分組及個別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集體教學便于幼兒根據老師提供的講述要求,構思表達個人見解;而分組活動,可以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可以使每個幼兒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教師個別指導,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充分發展。
三、說學法:
教與學是一個統一與和諧的過程,要使教學活動獲得成功,必須考慮幼兒的學法。
開展自然測量這樣的教學活動,整節課主要以幼兒動手操作為主,并不是老師教一不,幼兒學一不,而是讓幼兒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自己去體驗,自己去嘗試發現,從而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趣味性和探究性,本節課老師只是
用提問、啟發的方法,讓幼兒一環扣一環地從比較到發現到學會測量。整節下來幼兒的積極性一致很高。
四、說教學程序:
學習自然測量是一個幼兒動手操作的活動,其基本目的就是激發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做事認真耐心細心的良好習慣。(“文章.出zidao.考.吧幼.師網.")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動開始時用直觀地實物進行長短對比,給幼兒一清晰的印象,從而讓幼兒產生疑問,怎樣來比較長短呢?用什麼來量一量呢?讓幼兒帶著懸念一步一步地往下深入,然后通過幼兒親自操作實踐,由淺入深,環環相扣,設計出符合幼兒思維順序,便于激發舊知,學習和鞏固新知的教學程序,具體有以下四個環節:
1、比較感知:出示不同長短的鉛筆比長短,再拿出一支更長或更短的鉛筆進行比較,找出最長和最短的,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相對性。這一環節大約3分鐘。
2、問題聯想法:提出問題如果兩個物體不能放在一起比較,如窗子和門的寬窄,怎麼辦?啟發幼兒想出多種辦法,引導幼兒說出要“量一量”才知道。“那用什麼東西來量呢?”啟發幼兒想出多種測量工具,如:用尺子、棍、紙條、線繩、鉛筆、小棒等來測量。這一環節大約7分鐘。
3、嘗試發現法:指導幼兒用多種工具測量桌子、教室、黑板、椅子的寬度、長度及幼兒的高矮等,讓幼兒報告測量結果,引導幼兒發現問題,測量結果為什麼不一樣?怎樣才能量出一樣的結果?引起幼兒做尺子的愿望。這一環節大約8分鐘。
4、操作實踐法:分組活動,兩組幼兒分別剪出一條同樣長度的線繩或折一段同樣長度的.小棍做尺子,大家比一比,是否一樣長,然后,再次測量桌面的長寬、椅子的高矮。注意提醒幼兒測量時,要一下接一下,頭尾相接地測量,報告測量結果,發現測量結果相同。如結果不同,應讓幼兒再次測量,并糾正其測量方法的錯誤。這一環節大約12分鐘。
五、活動延伸:
在基本實現了本次活動目標的基礎上,為了讓幼兒更進一步地掌握測量方法,可以把活動作進一步的延伸:活動結束后,讓幼兒自由選擇測量工具,到室外測量各種物體,如樹的粗細、玩具的高矮、距離的遠近等。
在發展性原則的指導下,活動的設計中,無論是教材的選取、組織,目標的制定,還是教學方法的運用,都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實際水平。尤其是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為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幼兒看、想、說、做,這就充分發揮了幼兒各種感官的作用,提高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六、活動反思:
一、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最突出的特點是綜合利用和發揮幼兒園現有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潛在的教育功能,引導幼兒用不同工具測量樹干、樹枝等,激發幼兒展開探索活動,突破了以往同類教學重認知結果輕認知過程的劃一模式,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既獲取知識又得到潛移默化的環境情感熏陶。因此,在確定本次活動目標時,以學習用測量的方法了解幼兒園里的樹、萌發對樹木的關愛為重點。活動以讓孩子們親親小樹開始,充分調動幼兒的環境情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三次活動嘗試和活動小結引導幼兒逐步掌握自然測量的正確方法以及測量中簡單的數關系。第一次嘗試活動,提供給幼兒一種測量工具,讓幼兒學習正確的測量方法;第二次嘗試活動,提供給幼兒類似但長度不一的測量工具,讓幼兒探索量具長短與測量結果之間的關系;三次嘗試提供給幼兒較為復雜的多種測量工具,讓幼兒自主地去深入測量。
二、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結合嘗試教育,滲透環境教育,較好地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在環境中的教育”。材料的提供層次感較強,由淺入深逐步引導幼兒在自主活動中獲得知識經驗,孩子們為自己在每一次嘗試中有所發現而歡欣鼓舞,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讓幼兒對園內的小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孩子們在活動中是那么的專注,測量中小心翼翼,生怕傷到小樹,不難看出孩子們對樹木的關愛,也勾畫出了一幅人與植物親密無間的畫面。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9
設計意圖
“文明伴我成長”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在爭當“文明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椅子活動中,其中有一個孩子提出“為什么抹布可以擠出水來”的問題,于是有了這次集體探索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操作實驗中了解不同材質的吸水現象。
2、能大膽猜想并學習用實驗驗證。
3、樂于參與操作,體驗猜測和吸水實驗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猜想、實驗操作讓幼兒知道不同材質物質的吸水也是不同的。
難點:讓幼兒知道材質物質的吸水不同它們的作用也不同。
活動準備
1、準備各種物品:衛生紙、作業本紙、海綿、布條、粉筆、木頭、小石子、鐵塊、塑料、杯子若干、泡沫。
2、若干個裝著水的小水桶。
活動過程
一、激起幼兒活動興趣,猜一猜。
幼兒欣賞魔術表演。
——幼兒觀看魔術,仔細觀察有什么變化。杯子里面的水為什么遇到海綿不見了?水去了哪里?
(請幼兒仔細找一找。)
二、幼兒操作嘗試,做一做。
1、幼兒探索物品的變化。
老師:(幼兒自由的分幾組,自主的選擇材料和小水桶。)你可以一個人去試試,也可以和你的伙伴一起試試,然后把你觀察到的記錄下來,告訴大家。
2、幼兒操作嘗試。
幼兒把選好的材料分別放入水桶里,看看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把吸水的放一邊,不吸水的放一邊。幼兒講述,老師記在黑板上。
——老師指導和提示幼兒記錄,可以用“你怎么做的”等。讓孩子認識自己的無意識行為。
其間,老師可以不斷總結:原來有的材料吸水,有的材料不吸水。
三、幼兒體驗后,說一說。
(1)老師:我們來看吸水的物體中,哪些能擠出水來,哪些不能擠出水來。鼓勵幼兒邊說邊做。(2)(讓幼兒把水桶的海綿拿出來,并讓他們擠一擠。)
幼兒:海綿里可以擠出水來。
幼兒:粉筆擠不出水來。
老師:為什么海綿和粉筆都吸水,但海綿吸水后可以擠出水來,而粉筆卻不能?
幼兒:那是因為海綿是軟的,而粉筆比海綿硬,所以擠不出水來。
(讓幼兒把這一現象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把水桶里的粉筆拿出來擠一下。)
——老師通過幼兒的回答來總結:原來有的物品可以吸水,之后還可以擠出來;有的物品吸水后卻擠不出水來。比如海綿和粉筆。
四、重復實驗。
幼兒自由的選擇材料,把吸水的物體,能擠出水來的放一邊,不能擠出水來的放一邊。
老師:泡沫會吸水嗎?可以擠出水來嗎?我們來試一試。
幼兒:泡沫不能吸水,所以也擠不出水來。
幼兒甲:鐵塊不能吸水,也擠不出水來。
幼兒乙:衛生紙能吸水,也可以擠出水來。
幼兒丙:木頭可以吸水,但是擠不出水來。
——在了解物體的吸水現象中,認識更廣闊的能吸水與不能吸水的物體。
五、引發繼續發現。
老師:有些物體可以通過形變擠出水來,而有些物體不能發生大的形變。你們要是喜歡,可以繼續去觀察、發現。
活動延伸:
拿兩個水桶,其中一個桶裝上水,讓小朋友運用材料把水轉向另一個桶里,分組比賽,哪組先取完哪組獲勝。
活動反思
科學都是源于生活,我們所做的只是引導孩子來發現科學、探索科學,并將經驗運用到生活中去,讓科學來為我們更好地服務。通過這次的.科學吸水小實驗,孩子們初步理解了并在操作中知道哪些物體吸水,哪些物體不吸水,并學習將自己的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并與大家分享。
可是在活動中的確出現了問題,在前一階段的猜想環節,有些拖沓,浪費了很多時間,如果把這一環節簡化一下,對課程的后一段活動會有一定的幫助,可以讓孩子們操作的時間更加充裕。孩子們在自行探索發現的過程中很興奮,積極性也特別高,在探索中有的幼兒能積極與同伴一起進行探索與發現,在過程中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也要謹記這一點,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科學,在成功中感受快樂。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0
設計意圖
幼兒以往對傳統節日的了解總停留在“聽大人說”的基礎上,并沒有真正切身的體驗。通過親手制作“菊花酒”,幼兒在觀察、探索中體驗傳統節日,了解“重陽節”的習俗意義更加深刻。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菊花酒的來歷及制作過程。
2、能合作加工制作菊花酒,了解酒文化。
3、通過認識、交流并制作菊花酒,產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菊花酒的來歷及制作過程。
難點:合作加工制作菊花酒。
活動準備
1、制作菊花酒的ppt課件。
2、用料:菊花、糯米、酒、生地黃、當歸、枸杞,煎煮好半成品的一份。
3、已制作好的菊花酒、空酒壇、稻草和布塊。
4、各類酒一小瓶(白酒、黃酒、紅酒等)、白開水、白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出示各種酒水,請幼兒利用感官分辨出菊花酒。
1、教師介紹準備的物品。
師:小朋友這些杯子里分別裝了不同的液體,有白開水、白醋還有酒,你們能分辨出哪些里面裝的是酒嗎?
2、請幼兒找出裝著酒的杯子。
3、引導幼兒從裝酒的杯子中分辨出菊花酒。
二、探索部分。出示菊花酒,幼兒觀察菊花酒。
1、聞一聞,感知菊花酒聞起來是香香的。
2、說一說,菊花酒和其它的酒有哪些不同?
(幼兒:菊花的香味、顏色是淡黃色等)
3、講一講,喝菊花酒的風俗。
(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釀制的,放至第二年九月九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能夠延年益壽,從醫學視點看,菊花酒能夠明目、治頭昏、降血壓、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
三、介紹制作菊花酒的各種材料。
1、教師介紹各種材料,幼兒觀察并討論:這些材料是怎樣制作成菊花酒?
(1)逐一介紹各種材料:菊花、糯米、酒、生地黃、當歸、枸杞。
(2)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思考。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利用這些材料制作成菊花酒?
(幼:把菊花瓣摘下來,放到酒里面、將所有東西洗干凈都放到酒里面。)
2、教師出示煎煮好的半成品,幼兒探討材料投放的'先后順序。
師:這些半成品是煎煮好的糯米和洗干凈的菊花,你們猜一猜制作時是先放哪一樣呢?
(幼:先放酒、先放菊花、先放糯米。)
四、播放ppt,介紹制作菊花酒的過程。
1、教師播放ppt,了解菊花酒制作方法。
(1)將菊花、生地黃、當歸用水清洗一下,放入鍋中加滿水,煎煮半小時后,過濾掉渣取汁。
(2)將糯米加適量水煮到半熟,瀝干后加入第一步驟的藥汁蒸熟。
(3)將蒸熟的糯米藥汁混合適量酒曲,裝入釀菊花酒的瓦壇中,用稻草或者棉花圍住瓦壇來保溫發酵,直到菊花酒能聞到甜味,即可飲用。
2、請幼兒模擬制作菊花酒。
五、操作部分。師幼共同制作菊花酒。
1、分組進行制作。
(1)出示已煎煮好的糯米和藥汁,幼兒將糯米藥汁和酒充分攪拌混合。
(2)將菊花酒混合物導入酒壇中,用布和稻草將在酒壇封裹。
2、請幼兒將觀察記錄貼在封存后的菊花酒壇上。
(分時段進行觀察并記錄酒的變化)
活動反思
本次教育活動教師給了孩子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去探索、操作、實踐。在操作中教師能抓住時機,注重觀察,捕捉到幼兒瞬間的問題,并幫助幼兒解決問題,使其得到滿意的答案。
幼兒能感受到制作和合作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童年時期對世界的好奇、探究的欲望與沖動,可能對兒童將來走向科學之路產生神奇的影響。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1
科學活動吹泡泡
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發現只有是鏤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養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進行驗證的能力。
3體驗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知識和本領的愉悅情感。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準備:記錄卡、幼兒用筆
吸管、筷子、花片、積木、漏勺、勺子、肥皂水
視平轉換儀磁帶錄音機
過程:一、開始部分。
1在《吹泡泡》的音樂中,一起進入活動室。
師:我們都很喜歡吹泡泡,那可愛的泡泡們在陽光下五顏六色,
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種材料,并討論。
(1)師:平時,我們都是用吹泡器來吹泡泡的,可是今天,大家一起來看看,我給你們準備了什么呀?
(2)出示記錄卡,幼兒猜想。
師:老師還帶來了一張記錄卡,并把這些材料畫在了卡上,請大家一起來猜猜,你覺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這一個格子里打上勾勾,覺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兒猜測,教師巡回指導。
4討論、介紹幼兒想法。
(1)師:誰來介紹自己的猜想?
請一到兩名幼兒上臺介紹。
(2)師:你為什么這么想呢?有沒有和他不一樣的猜想?
(3)師生共同討論,并統計在教師的記錄卡上。
師:我們一起來侃侃,你認為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請舉手。(依次統計各個材料)
二、幼兒操作。師: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樣,那到底對不對呢?老師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去試試!
請大家拿著你的記錄卡,把每一樣材料都去試一試,并且馬上把結果記錄在“試一試“這一格內。
2幼兒操作嘗試,教師指導。(重點指導花片和漏勺)
3比較猜測和嘗試后的結果。
(1)師:誰愿意來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后的結果?
有沒有不一樣的結果?
請有持不同意見的幼兒上來再次操作比較。
(2)師生再次討論,統計在教師記錄卡上。
師:在我們小朋友操作了過后,你覺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請舉手。(依次統計各個材料)
三、總結
1誰來告訴我,你發現在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們有什么特點嗎?
教師總結: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們都有洞洞,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個名字,我們叫它“鏤空”。因為它鏤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來。
2結束部分。
師:我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們能吹出泡泡嗎?為什么?
想知道它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么?我們一起到戶外去試試看吧!
在音樂《吹泡泡》中跳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課后,重新梳理一遍活動過程,我感覺有兩點做的不夠好:一是在材料的準備上考慮不周到,比如讓孩子們進行探索實驗的吹泡泡工具太毛糙,用鉛絲還是不太安全,而且我其實可以啟發孩子們,自己找一找還有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嘗試吹泡泡;二是在孩子動手操作階段,應該分組用不同的材質進行試驗,并邊實驗邊邊記錄整理結果,對吹泡泡的效果進行記錄,最后請各組孩子自己總結發言,說說自己這一組的試驗結果,使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得到升華,也鍛煉了幼兒的動腦與說話能力。
2、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吹泡泡教案(附教學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在一次洗手活動中,一個小朋友用肥皂在手上搓出了好多泡沫,他既興奮又好奇,并和周圍的小朋友一起玩起了肥皂泡,看到孩子們這么喜歡玩泡泡,我就想帶孩子們一起探索更多玩泡泡的方法,從而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索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發現只有鏤空的材料容易吹出泡泡。(重點)
2。會用記錄的方法記錄自己的操作結果。
3。嘗試動手制作泡泡器,對科學探究活動感興趣。(難點)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認真探索用什么材料才能吹出泡泡;難點是讓幼兒嘗試自己動手制作泡泡器,增強孩子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記錄紙、幼兒用筆、吸管、積木、雪花片、小棒、毛巾、細鐵絲、管狀玩具、空膠帶卷。
活動過程
實驗一
1。教師出示泡泡,幼兒吹。(可以發現幼兒吹時容易出現的問題,并提醒幼兒吹泡泡的方法——輕輕吹),從而引起幼兒的興趣。
2。設置提問,引起幼兒思考。
(1)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好多材料,你們看看哪種可以吹出泡泡。
(2)認識后猜測。
3。幼兒操作實驗。
4。共同交流、討論實驗結果。
(1)幼兒介紹自己的發現。
(2)教師和幼兒共同驗證試驗結果。(對于幼兒爭論的材料,如“雪花片”,老師可引導幼兒再次嘗試,并請幼兒上臺驗證。)
師小結:剛才小朋友說的都很不錯,因為吸管、膠帶卷、空心玩具和雪花片兩頭都是空心的,而積木和小棒都是實心的,所以大家記好了,只有鏤空的材料才可以吹出泡泡。
實驗二
5。引導幼兒自制泡泡器
師直觀導入,出示材料讓幼兒認識。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引導。
6。發放材料,引導幼兒制作,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教師巡回觀察并適當給予引導)
7。幼兒在操作中結束活動
8。幼兒帶著自己的泡泡器有秩序的離開活動場地。結束活動!
師總結:我剛才看到有幾個小朋友他們一次就成功了,非常的棒;也有一些小朋友失敗了好幾次才成功,老師很佩服他們。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只要堅持了就會成功。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帶著自己的發明到外面比比誰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最多吧。
教學反思
課后,重新梳理一遍活動過程,我感覺有兩點做的不夠好:一是在材料的準備上考慮不周到,比如讓孩子們進行探索實驗的吹泡泡工具太毛糙,用鉛絲還是不太安全,而且我其實可以啟發孩子們,自己找一找還有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嘗試吹泡泡;二是在孩子動手操作階段,應該分組用不同的材質進行試驗,并邊實驗邊邊記錄整理結果,對吹泡泡的效果進行記錄,最后請各組孩子自己總結發言,說說自己這一組的試驗結果,使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得到升華,也鍛煉了幼兒的動腦與說話能力。
3、大班科學公開課吹泡泡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探索吹泡泡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使泡泡吹大和發生變化。
2、積極投入活動,大膽嘗試,能用語言表達操作的過程。
3、感受成功的快樂,對科學小實驗產生興趣。
4、對科學探索感興趣,體驗積極探索帶來成功的心情。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二、活動準備:
1、水桶、洗衣粉、洗潔精、肥皂粉、洗發水、水。
2、各種吸管、抹布。糖、醋每組一份。
3、"比克曼的世界"DVD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1。教師對每組吹泡泡,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以自己吹泡泡的方式來引起幼兒興趣,幼兒一下子就被感染了情緒,都試著來抓泡泡。)2。師:你們也想吹泡泡嗎?那么,我們一起來做好嗎?
(在這個環節中,激發了幼兒自己制作吹泡液的愿望。)3。師:做吹泡液需要用什么呢?
教師小結:原來洗衣粉、肥皂、洗發水、沐浴露、洗潔精、洗手液加了水以后都能制作成吹泡液。
二、幼兒實驗(一)嘗試制作吹泡液1。師:老師準備了肥皂粉、肥皂、洗發水、沐浴露、洗手液(邊說邊出示)你們可以任意選一種來制作吹泡液。看哪位小朋友做得又干凈又快,而且用完的東西都能放回原處,做成功后馬上回到座位上,好嗎?
(在制作吹泡液材料的選擇上,我提供大量幼兒在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東西。通過操作獲得相關的科學知識經驗,就是這些東西都能制作吹泡液。同時滲透了操作常規,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2。幼兒實驗。
(在制作過程中,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制作的材料,通過自己的實驗了解了制作吹泡液的方法。)3。師: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小朋友已經制作成功了?
(1)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吹泡液的?怎么做的?
(2)和他一樣,用XX來制作也成功的小朋友有哪些?誰和他使用的材料不同也成功了?那是用什么制作的呢?
(3)有沒有不成功的呢?那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吧!和幼兒一起觀察他的吹泡液來找不成功的原因,并想出解決的辦法。
教師請不成功的幼兒把吹泡液拿上來給大家觀察,請其他制作成功的幼兒來原因。你是用什么制作的?
師:那怎么做才能作成功呢?
師:好,那過一會你再試一下!還有誰沒有成功?我們來看看他的吹泡液!你是用什么制作的?
師:誰來幫他想辦法?
師:那你再試一試!還有誰沒有成功的!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讓我來試著吹一下,好嗎?(老師在試吹的過程中吹出了泡泡。)師:這是怎么回事?
師:應該怎么吹呢?
師:好,用他們教你的辦法再來試一試!好嗎?
(二)嘗試用不同的管子來吹泡泡,發現問題。
1。師:這次我們吹泡泡要用桌上的三根管子分別來試吹泡泡。你們猜這三根管子吹出的泡泡會一樣嗎?(請幼兒猜想)師:好,那就來試試吧!剛才吹泡液沒有制作成功的小朋友想一想自己是什么原因,趕快該一下再來試吹,好嗎?
2。幼兒試吹。
師:為什么粗的管子吹出的泡泡最大呢?為什么兩根細管吹出的泡泡不一樣呢?
(三)嘗試在吹泡液中加入糖或醋,發現問題。
1。師:這次在吹泡液中要加入一樣東西,在試吹一下,看看有什么變化?
2。師出示生活中經常看見的食糖和白醋。
師:你在吹泡液中加入其中的一種,看看有什么變化?記住了,加了糖就不能加醋了;加了醋就不能加糖了了!
3。幼兒實驗4。師:你們都試了嗎?
(1)誰放了什么?(放了糖)你們有什么發現?
(2)誰放了醋?你們有什么新發現?
三、結束:引起幼兒再次探索的興趣。
1。師:吹了那么多次的泡泡,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狀的?一般的情況下泡泡吹出來都是圓的,但是比克曼世界里的氣泡專家吹出了不同形狀的泡泡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反思:
課后,重新梳理一遍活動過程,我感覺有兩點做的不夠好:一是在材料的準備上考慮不周到,比如讓孩子們進行探索實驗的吹泡泡工具太毛糙,用鉛絲還是不太安全,而且我其實可以啟發孩子們,自己找一找還有哪些材料可以用來嘗試吹泡泡;二是在孩子動手操作階段,應該分組用不同的材質進行試驗,并邊實驗邊邊記錄整理結果,對吹泡泡的效果進行記錄,最后請各組孩子自己總結發言,說說自己這一組的試驗結果,使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得到升華,也鍛煉了幼兒的動腦與說話能力。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2
活動目的
1、發現生活中的轉動現象,了解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2、探索讓物體轉動起來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玩具汽車一輛。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風車、陀螺、嘩啦圈、繩子、光盤、勺子、筷子、球、插塑玩具等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數量要多于幼兒總數)。
3、課件;各種能轉動物體圖片,如:洗衣機、風扇、直升機等。
活動過程
1、出示玩具汽車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東西?那你知道汽車上哪一部分會轉動嗎?引出主題。
2、提問:在我們生活中你發現什么東西能轉動?它是怎么轉的?請幼兒用身體模仿物體轉動的樣子。
用課件出示生活中能轉動的物體,并請幼兒說說這些能轉動的.東西的用處。如:風扇轉動能使人感覺涼快,洗衣機轉動能洗干凈衣服,車輪的轉動能讓車跑起來,鐘表轉動能讓人知道時間等。
小結:轉動的作用可真大,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
3、幼兒第一次嘗試探索:讓容易轉動的物體轉起來。
(1)請幼兒觀察老師提供的風車、呼啦圈、礦泉水瓶、陀螺、繩子等材料,猜猜哪些東西能轉動,哪些不能轉動。
(2)引導每個幼兒選擇一至兩種材料,想辦法讓某種東西轉起來。
(3)請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讓材料轉動起來的方法。
4、第二次嘗試操作:想辦法讓“不能轉”的材料轉起來。
提問:剛才的材料中,你覺得有不能轉動的嗎?有沒有辦法讓它也轉動起來?鼓勵幼兒想辦法讓看似不能轉動的物體轉起來。如:用勺子攪動碗里的水,水會轉動;把筷子伸進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轉動等。
小結:只要我們肯動腦筋,也能想出辦法讓看起來不能轉的東西轉起來。
5、觀看課件,進一步了解轉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觀看機器轉動、風力發電機、直升機螺旋槳、旋轉木馬等畫面,請幼兒觀察并說一說:這是什么東西在轉動?猜一猜它有什么用?
小結:轉動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還利用轉動的原理發明了很多東西,轉動的用處可真大。
6、結束部分:小朋友,在我們活動室外就有好多能轉動的玩具,我們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7、活動延伸:可以將以上材料投放到科學區,讓幼兒繼續進行有關轉動的探索。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3
設計思路:
自從保健醫生將一支溫度計放到活動室里后,孩子們每天都會到那里看看今天幾度了?于是我們的“稚語心聲”里又多了新任務“天氣預報員”。漸漸地,孩子們從關心溫度到關心今天的天氣、想要了解各種形式的天氣預報等。為了進一步發展我班幼兒在相互交往中的合作意識,鼓勵幼兒自己結伴,共同合作探索天氣預報的秘密。
活動目標:
1、了解獲取天氣預報的各種辦法和途徑。
2、感受天氣預報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記錄的天氣預報表圖片若干活動過程:
一、分組介紹了解天氣預報的不同途徑,分享經驗
1、這幾天,我們大家都一起關注天氣預報,今天就來介紹一下你們組是從哪里知道天氣預報的?
2、幼兒分組介紹
二、感知天氣預報與生活密切相關
1、原來我們可以從很多地方收聽、收看到天氣預報,你們家里平時還有誰聽天氣預報的?
2、幼兒交流
3、為什么我們大家都要聽天氣預報?有什么用?
4、我們看看除了你們說的,還有誰也很關心天氣預報的5、出示暖棚的圖片:農民伯伯為什么這么關心天氣預報?
6、逐一出示司機圖片、游客圖片,進一步感知天氣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小結:天氣預報真有用,它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
三、交流天氣預報記錄表,提出問題出示幼兒幾天來的天氣預報記錄表,請部分幼兒交流記錄表。
引導幼兒發現問題:為什么同樣是今天的天氣,但是有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不同呢?
教學反思
1、應讓在配合說天氣與星期后,增加幼兒完整的用語言說明天氣和星期,讓幼兒學會完整表達
2、引出各種天氣時,可以用聲音引出,如錄音等
3、如何讓主題引出時應該更新穎
4、能帶幼兒在各種天氣模擬里去體會理解更好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探索輪子的作用。
2、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培養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
汽車玩具、三角形、正方形積木玩具、有輪子的盒子和沒輪子的盒子。
購物車運沙袋和兩人抬沙袋;
可拉動的行李箱和背著旅行袋;
場地布置:
運物路線(圓形、雙圓)可接力的站點(兩種顏色的點)。
區角操作材料:
①圖畫紙、彩筆;
②紙盒、輪子、雙面膠、繩子等;
③展板(展出幼兒作品)
活動過程:
一、玩中生趣,直接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請小朋友試著玩一玩你面前的東西,看看誰玩的方法多、最有趣。)
二、分類游戲,討論探知:
1、快速把它們放進這個籃子里。好,小朋友們真能干,現在到我這里來。《伸手招呼幼兒過來,幼兒圍坐在老師身邊》
2、小朋友來看,你能告訴我這些玩具為什么能滾動嗎?
幼:他們有輪子。
3、師:哦!因為它們有輪子,所以才會滾動。那如果我們用長方形和三角形做輪子會怎么樣呢?可以讓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
4、師:那有了圓形的輪子有什么好處呢?
師:還有嗎?
三、實驗感知:
教師請幼兒分組推動有輪子和沒輪子的盒子,然后報告試驗結果,哪一個盒子更容易推動。
1、師:現在我請小朋友自己來試一試,想一想,輪子還有什么作用呢?看這里老師準備了兩個不同的盒子,一個是有輪子的,一個是沒輪子的。現在我們分成四組,去試一試哪一個盒子更容易推動。(幼兒分組進行實驗)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個盒子更容易推動了嗎?舉起來讓我看一看。
2、師:小朋友剛才都試過了,有輪子的盒子輕輕用力就能走很遠,而沒有輪子的盒子,要用很大勁才能往前走一段路。(教師邊說邊示范)這樣看來有輪子的盒子要比沒有輪子的盒子更省力一些。
四、操作對比(輪子的省時省力的功能)
師: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幾件有意思的東西,現在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教師出示物品(兒童購物車和米袋)。現在我們來像運動員一樣玩個接力賽,這里有兩個跑道,一個跑道一組小朋友,現在老師把你們分成四組,我們按箭頭的方向進行運物比賽,看看那個組能輕松獲得勝利。
①用購物車運沙袋和兩人抬沙袋;
②可拉動的.行李箱和背著旅行袋;
師:小朋友都參加比賽了,比賽結束了,你們有什么想法?你運物的時候怎么樣做會既節約時間又力氣呢?
五:拓展思維
活動反思:
進行完《有趣的輪胎》活動之后,孩子們更喜歡和輪胎做游戲了,而且特別喜歡獨出心裁,每當他們想出一種新的玩法,都會興奮地告訴我:“老師,我能夠這樣玩。”“老師,我可以那樣法玩。”并且會不厭其煩地逐個告訴其他小朋友,發展了他們的創造力和主動學習的興趣的同時更好的培養了他們語言能力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5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常見動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動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為了適應環境,保護自己。
2、知道人睡覺的一些衛生常識,懂得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重要性。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覺的資料。將收集到的資料以圖片的形式分組布置在墻上。
2、音樂磁帶:《動物狂歡曲》、《搖籃曲》。
3、多于幼兒人數的各種動物頭飾。
4、錄像帶:錄有班級幼兒午睡的情況,如:側臥、仰臥、趴臥、被子蒙著頭、挖鼻孔、打呼嚕等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參觀有關動物睡覺的資料
1、分組參觀,互相介紹。
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孩子已了解、掌握了相關信息,圖片也是孩子親自剪貼和繪制的,講起來頭頭是道,既滿足了幼兒樂于交流、表現的欲望,又實現了信息共享的目的`。
2、集體討論:“這些動物為什么要這樣睡覺?”
問題一提出來,孩子們嘗試從自己收集的信息中尋找答案,如“因為小魚沒有眼瞼,要睜著眼睛睡覺;長頸鹿的脖子太長,要將脖子擱在背上睡覺”等等。找不到答案的,教師引導孩子去思考,去想像。如:“馬、非洲象為什么要站著睡覺?”有的說,如果敵人來了,便于很快逃跑;有的說,它們的身體太大了,躺下去,再爬起來,不方便;還有的說,能夠馬上醒來,隨時準備出發。
許多孩子對動物的冬眠產生了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青蛙、蛇躲在洞里就不冷了嗎?”
“它們是不是大懶蟲、膽小鬼,特別喜歡睡覺?”
“它們睡那么長時間,要是餓死了怎么辦?”
3、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歸納:
動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們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慣以及生活環境有著密切聯系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護自己。
二、游戲活動:“睡覺了”
幼兒任意選一種動物頭飾戴在頭上,教師播放不同性質的音樂引導幼兒根據音樂情緒,自由地模仿小動物,如音樂很歡快,“動物們”跳舞,當音樂變成輕柔的搖籃曲時,就模仿該動物睡覺的情景。
師:“小動物們睡醒了嗎?請你們過來看看誰也睡著了?”
三、觀看本班幼兒午睡的情景錄像,組織幼兒討論:“人是怎樣睡覺的?”
看到自己和同伴的錄像,孩子們感到特別高興和新奇。有的孩子看到老師蓋好被自己蹬掉的被子時,激動地說:“老師,謝謝你!”孩子們積極愉快地進入了關于“我們應該改掉哪些不良睡眠姿勢?”話題的討論。
“睡覺時挖鼻孔、用被子蒙著頭,是不講衛生、不安全的。”
“趴著睡覺不舒服,會打呼嚕。”
“正確的睡覺姿勢應該向右側臥,頭枕枕頭,小手放好,腿微蜷……”
四、組織幼兒討論:“我們為什么要午睡?”
有的孩子說:“因為我們是小孩子。”有的說:“午睡可以幫我們長大個子。”
師:你們年齡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時間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時間是不夠的,因此中午還要再睡一會,這樣,大腦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會少生病,身體更健康。
師:“你喜歡午睡嗎?”“不喜歡午睡怎么辦?”
“如果你午睡時,實在睡不著,也應該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午睡。”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在父母的幫助下,記錄晚上睡覺的時間和早上起床的時間,督促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
活動反思:
幼兒對小動物的感興趣程度是非常明顯的,而小動物是小朋友在科學學習領域的重要對象,幼兒對大自然中的各種小動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索和發現小動物的不同睡覺方法和姿勢,可以有效的激發幼兒對動物生活習性的探索欲望。
我進行過這樣一節科學活動,首先第一環節以手指律動形式導入活動,請小朋友說出森林中小動物的名字,出示圖片。提問:森林公園的小動物們有的在睡覺,你們把它們找出來嗎?進入第二環節:出示大圖片說說哪個動物在睡覺為什么?(幼兒自由發言)老師總結:馬——站著、蝙蝠——倒掛、丹頂鶴——單腳站立、貓頭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等等。最后做游戲鞏固學習成果。老師說動物名稱小朋友做這個小動物睡覺的動作。然后講小朋友睡覺的正確姿勢是什么?教育幼兒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正確的睡覺姿勢。整個活動幼兒始終跟隨教師思路進行,由于活動中幼兒參與環節很多,所以幼兒的積極性一直保持很好,而且不同的睡姿不同的造型小朋友們學起來也特別興奮,在快樂的氛圍中理解了學習的內容,最后由小動物的睡姿延伸到小朋友的睡姿,使小朋友主動了解自己應該掌握正確的睡覺姿勢達到了上升后的教學目標。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04-08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01-19
(精選)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07-05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5篇)01-07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15篇01-07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02-06
大班科學優質課自然測量教案03-13
大班科學優質課有趣的轉動教案03-11
大班科學優質課奇妙的蛋殼教案06-14
大班科學優質課教案《認識電池》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