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1
活動背景:
在一次日常的班級積木消毒時,孩子們發現了浸泡在水里的許多積木有的是浮在水面上的,有的是沉在水池下的。孩子們對這個現象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同樣的積木為什么有的是浮起來的?有的卻是沉下去的?圍繞著孩子們的熱點話題我們在科探區投放了《沉與浮》的探索材料。
活動描述
片段一:沉浮實驗開始了
我先讓孩子一起猜測什么東西可能會浮起來、哪些可能會沉下去。孩子們信心滿滿的表示,大的重的會沉下去,小的輕的會浮起來。我再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猜測收集實驗材料。同時我也提供了一些材料,如回形針等,期望在孩子原有經驗上造成認知沖突,引導幼兒從關注物體的外形到關注物體的材質。我提供了幾個不同功用的臉盆(一個放浮起來的物品、一個放沉下去的物品、一個放水)和記錄表,就這樣,我們的沉浮實驗就開始了。活動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很多人來參加,欣怡是第一個做實驗的人,她把物品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仔細地觀察著物品到底是浮起來的還是沉下去的,有時分不清楚時還會把手伸入水中摸一摸,等她做完之后她拿著記錄表高興地和同伴們分享她的實驗結果。孩子們在認真地實驗著,當實驗結果和自己的猜測一致時特別有成功感,而當不一致的時候會留下小小遺憾。在孩子充分實驗的基礎上,針對孩子們的問題,如為什么回形針又輕又小,也會沉下去呢?我組織孩子展開了討論。
分析:
我們班級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觸“沉與浮”的活動,對于相關的一些沉浮的經驗認知還是比較少的。孩子們對于沉浮的基本經驗就是大的東西、重的東西會沉下去,小的東西、輕的東西會浮起來。然而孩子們在實驗中得到的結果卻和他們原有的經驗產生了沖突。孩子們知道了原來小的、輕的東西也可能是沉下去的,而大的重的東西也可能是浮起來的,他們不再單純從物品的外形大小和輕重來猜測它到底是沉還是浮了。另外,孩子們收集的材料中很多是塑料制品,而這些塑料制品都是浮起來了,于是孩子們也了解到從物品的屬性上看,形成了“塑料的東西會浮起來的,鐵的東西會沉下去”的經驗,并將這個關鍵經驗進行了歸納和梳理。
片段二:都是金屬做的東西,為什么有的會浮有的會沉?
在孩子們初步形成“塑料的東西會浮起來的,鐵的東西會沉下去”的經驗之后,我又和孩子們共同收集材料,驗證已獲得的經驗。我重點投放了不同的金屬類物品,以對孩子的已有經驗造成進一步的認知沖突。孩子們實驗后驚奇地發現,不管什么塑料的物品確實都是浮起來的,但同樣是金屬類的物品也卻有不同的沉浮表現,還會像魔術一樣發生變化。在一次實驗中,菲菲完成實驗后擺弄這些材料,當她把碗充滿水之后發現碗開始沉下去了,這與之前的實驗結果又產生了不同,碗在沒裝水之前是浮起來的,而在裝滿水之后就沉下去了。原來,物品的沉浮是可以改變的,本來沉的東西還可以讓它變得浮起來。那么怎么樣才能使物品的沉浮發生改變又成為了孩子們的一個問題。
分析:
通過對不同物品簡單的沉浮探索之后,孩子們對沉與浮活動有了一定的經驗,也和原有的認知經驗產生了矛盾點,于是我們圍繞著這個矛盾點繼續探索。從孩子們產生矛盾的地方入手,選擇單一的、比較有特殊性的物品——金屬類。由于金屬類的物品在孩子們的概念中都是屬于比較有重量的物品,因此對于孩子們的已有經驗和實際操作結果又一定的矛盾存在。這個矛盾點是一個非常值得去探索的.內容。雖然碗、盤子、易拉罐等都是金屬物品,可是它們的形狀都是空心的,空心的物品從重量來看就比較輕了,因此呈現的都是浮起來的狀態。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又認識到了空心與實心所產生的不同的沉浮狀態。
片段三:怎么改變物體的沉浮呢?
在發現碗裝滿水時所改變的沉浮狀態后,孩子們的興趣不單單在于觀察不同物品的沉浮了,許多的孩子在操作中開始尋找讓物體沉浮改變的方法了。在一次活動中,昊昊一邊操作一邊詢問我是否能給他一根繩子,原來他想利用捆綁的方法將重的物品綁在輕的物品上增加重量以達到將物品從浮著的狀態變成沉下去。孩子們在這個階段的操作中將之前積累的經驗進行運用,能從重量、大小、形狀等多方位來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分析:
在前兩個階段的活動中我們圍繞著不同物品的沉與浮展開。有了這兩個階段的探索實驗,孩子們發現有的物品有時會沉下去有時會浮起來,也就是說物品的沉與浮不但與它本身的質量有關,也與外界的影響有關,如碗在不裝滿水的情況下是浮上去的,但是在裝滿水之后就沉下去了。因此,在這個階段孩子們更多關注的是如何改變物體的沉浮,這不單單是實驗觀察物品的沉浮情況,而是想辦法改變物體的重量或體積大小等來實現改變物品本身沉浮狀態的一種探索。在這階段孩子們的探索機會會更加多,能夠選擇不同物品的組合方式,增強了實驗前的思考性和實驗中的趣味性。通過嘗試不同物品的達成來實現自己的實驗結果。
片段四:有趣的沉浮游戲
紙船、雞蛋、紙盤、泡沫板……各種不同的沉浮小游戲開始了。孩子們在紙船上、紙盤上和泡沫板上不斷地增加雪花片的數量,比比看誰的浮力大、誰的浮力小。原來,不同的材質,它們的浮力也是不同的。在清水中加入食用鹽,看看,原本沉著的雞蛋浮起來了,加入不同份量的鹽,雞蛋浮著的高度也會不同呢!
分析:
孩子們從一開始的觀察物體的沉浮、感知影響物體沉浮的原因到改變物體的沉浮這一過程中,了解到了物體沉浮不僅受本身條件的制約也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響,對于物體的沉浮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展了各種沉浮的小游戲,通過增加物體重量、改變液體密度等方法來幫助幼兒感受不同物體所承載的不同放入浮力。如,通過在清水中不斷加入食用鹽的方法改變清水的密度來達到雞蛋沉浮的效果,這與之前通過物品捆綁、增加物體重量等方法又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物品本身沒有任何的改變,而改變的只是媒介物——水。通過這次的探索引導孩子去發現,改變媒介物也能改變物品的沉浮。這也開闊了孩子們的思維,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方法。
幼兒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種子生長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種子的形狀與特征。
2、樂于發現,會比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并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發現。
3、樂意動手操作,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稻子、蘋果、向日葵、花生等圖片。
2、各種、種子的PPT。
3、認識一些植物的種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植物王國派人給我們送來了一封邀請信,邀請我們參加他們的"種子大聚會",你們想不想參加?不過他們給我們出了許多難題,答出來才能參加,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記錄表猜想有沒有種子師:國王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種子的圖片,他想讓我們猜猜,這些植物和果實有沒有種子,有的話在后面打√,沒有就打×。并且動動小腦筋想一想他們的種子藏在哪里?把它的種子畫在前面的圖上。(發記錄表)選幾張記錄表來點評,但不作判斷。
師:我看到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猜想認真的記下來了,那你們的猜想正確嗎?現在我們跟著圖片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確。
三、探索"種子在哪里"1、向日葵師:了解向日葵的種子師:向日葵的種子在哪里?(花心里)那你們知道還有那些種子是藏在花心里的?說完看ppt2、探索蘋果的'種子(點擊蘋果)看這是什么?它的種子又在什么地方呢?剖開蘋果了解:請幼兒上來找一找。
師:原來蘋果的種子是藏在它的果肉里的,還有哪些植物的種子也是藏在果肉里的。幼兒說完看ppt3、花生的種子師:花生的種子藏在哪里呢?
師:剛才我們看了那些植物的種子呀?你們有什么發現嗎?
師小結:我們發現許多植物都有種子,它們生長的部位也不一樣,有的長在果肉里,有的長在花心里,有的是在殼子里。
4、香蕉的種子師:香蕉有種子嗎?他的種子藏在哪里呢?
5、比較植物的種子:
師:我們小朋友前段時間,帶來了好多的種子,我都把它放在后面的桌上了,請小朋友們去看看,想想他們都是誰的種子,他們長得一樣嗎?有什么不同?(比較各種、種子的特征)。
教師小結:每種、種子的顏色、形狀、大小各不相同。
四、種子連線師:這里還有一些種子,請小朋友們來連連線。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種子。
師:今天我們認識的種子他們都藏在果肉里,果殼里還有花心里。其實在植物世界里還有一些特殊的種子,你們想不想知道呀?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如松樹的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著,還有不結種子的植物呢,如蘑菇、海帶等。
活動延伸: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這些沒有種子的植物是怎么長出來的呢?(鼓勵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查查資料,這些沒有種子的植物是怎么長出來的)
幼兒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青蛙的外形特征和成長過程。
2、了解養成觀察事物細微變化的習慣,培養幼兒對動物生長的探究欲望。
3、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知道它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
活動準備:
青蛙圖片、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動物朋友,咱們聽一聽它是誰吧!對,就是小青蛙。(出示課件青蛙圖)
二、說一說(觀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師:“你們見過青蛙嗎?”誰能說說它的樣子吧!請大家從上往下來說一說。
(青蛙穿得什么顏色的外衣的?眼睛、嘴巴怎么樣的?肚皮是什么顏色的?有幾條腿?)
——幼兒說,教師貼上所說的外形特征局部圖。對語言完整的幼兒給予表揚。
重點講解腳蹼——引導幼兒觀察。
師:“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青蛙,它的樣子很可愛,那它生下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嗎?(不是)對,它生下來可不是這個樣子的,它的長大經歷了很神奇的過程,讓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三、看一看(觀看課件圖片,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1、播放課件,提問:
(1)青蛙媽媽生下的小寶寶是什么樣子的?(許許多多圓圓的卵)
(2)天氣暖和了,卵是怎樣變成小蝌蚪的?(脫下了外衣)小蝌蚪長得是什么樣子的?(圓圓的大腦袋,一條細細的.小尾巴)小蝌蚪是怎樣游動的?(請幼兒模仿動作)
(3)小蝌蚪身體發生了什么變化?(長出了后腿)
(4)小蝌蚪身體又發生了什么變化?(長出了前腿)
(5)小蝌蚪身體的哪部分消失了?(尾巴,慢慢變短)
(6)現在,小青蛙的身體變成了什么顏色?(脫掉了黑衣服,換上了綠衣服)
2、教師出示青蛙生長過程圖,引導幼兒回憶。
師:“小寶寶是一下子就變成青蛙的嗎?(不是,慢慢長大,身體在不斷的發生變化)現在請大家想一想它是怎樣變化的?
(教師引導提問:青蛙媽媽先在池塘里產下了什么?接著卵又變成了什么?小蝌蚪先長出了什么腿?又長出了?身體的哪部分消失了?最后變成了?)
——幼兒回答教師連線過程圖片
青蛙卵—小蝌蚪—長出后腿—長出前腿—尾巴消失——青蛙。
問:“青蛙從卵變成青蛙經歷了幾個變化?
四、畫一畫(初步了解蝌蚪和青蛙簡筆畫的畫法)
課件演示畫法,幼兒初步感知。
五、唱一唱
音樂游戲《小青蛙找家》,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青蛙。
六、了解青蛙是人類有益的動物,引導幼兒保護青蛙。
師:“小青蛙真可愛,青蛙有什么本領?那小青蛙喜歡吃什么呢?
——提醒幼兒大膽回答
青蛙對我們人類有這么大的用處,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青蛙呢?
小結:青蛙不光吃蚊子、蒼蠅,還大量捕食蛾子、稻飛虱等農業害蟲,它們一年吃害蟲的數量大約是五萬多只。所以人們稱它為“莊稼的保護神”。青蛙對我們人類的益處很大,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不能捕殺青蛙,好好的保護它。
七、延伸活動:
科學區:在自然角飼養小蝌蚪,幼兒做成長記錄表。
美工區:折紙——小青蛙或制作與青蛙有關的環保宣傳畫。
幼兒大班科學教育活動優秀訓練教案
幼兒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積極主動尋找生活中用紙做的東西。
2、了解紙的制作過程,嘗試做再生紙。
3、增強環保意識,愛惜身邊的每一張紙。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2、空瓶子、廢紙、吸水布。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找書中的紙,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用比賽的方式讓幼兒看幼兒用書第2頁。
教師:今天,我們來比比賽,請你們找找這頁書上什么東西是使用紙做的,它們在什么地方?把它圈出來。規定時間為一分鐘,預備開始!
2、請個別幼兒回答,其余幼兒補充。
教師:時間到!誰來告訴老師你做的結果。他們有哪些用呢?
教師小結:書中的這些東西好多都是用紙張做成了各種物品,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二、遷移幼兒已有生活經驗,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見過的紙,鼓勵他們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師:平時你見過什么東西是用紙做的?它有什么用?我們想象一下,如果生活中沒有紙會怎么樣?(鼓勵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教師小結:我們的生活中如果沒有紙,會特別的不方便,我們也沒有書看了。
三、通過教學掛圖,了解紙的制作過程。
1、出示掛圖。
教師:你們知道紙是怎么來的嗎?紙的制作過程簡單嗎?它需要幾道工序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帶著孩子觀看教學掛圖,引導幼兒邊看掛圖邊了解紙的制作過程。
四、激發幼兒的環保觀念,鼓勵幼兒用收集的廢紙制作再生紙。
1、引導的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愛惜紙的。
教師:小朋友們都知道紙是來之不易的,平時應該怎樣愛惜紙呢?
教師小結:平日里我們要愛惜紙,不浪費紙。
2、激發幼兒利用廢紙做再生紙。
教師:剛剛我們了解了紙的制作方法,孩子們想想,平時我們用完的`廢紙能不能回收利用呢?
教師小結:我們生活中的廢紙的用處可大了,有的紙箱可以回收利用制作手工作品,還有專門回收廢紙等,經過專門的加工廠加工以后再變成新的紙呢!
五、教師和幼兒制作再生紙。
1、師幼一起制作再生紙。
教師:今天我們也知道了一個簡單的方法自己可以動手來制作再生紙,現在我們一起來跟著剛剛我們知道方法制作再生紙吧!。
2、活動延伸。
教師:再生紙制作好了,但是要過一天瓶里的紙再能軟化,那我們先放在區角,明天我們一起再來看看!孩子們回家后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再生紙。
小百科:紙,用植物纖維制造,是能任意折疊用來書寫的非編制物。
幼兒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5
設計意圖
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進行,教師要充分利用教育機會,引導兒童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提問、總結來解決問題,培養探究能力和態度。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親身感知進行科學學習。所以本活動利用三原色的組成與搭配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掌握三原色的組成,理解顏料量的多少對顏色深淺的影響。
2.培養幼兒根據要求調色以及自由探索調配色彩的能力。
3.使幼兒在配色繪畫的過程中體驗色彩搭配、變化的樂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三原色,知道三原色的組成;能利用三原色調配出不同顏色。
教學難點:幼兒通過填寫觀察記錄表,知道三原色兩兩組合可以調配出的顏色,以及理解顏料量的多少對顏色變化的影響。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1.紅黃藍三色顏料、若干調色工具。
2.三個透明塑料杯、一瓶純凈水。
3.若干張畫紙。
4.三原色實驗記錄表(如表)
三原色實驗記錄表
姓名:
顏色
實驗次數顏色1顏色2混合后的顏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看看老師桌上放的是什么呢?
幼:一瓶紅色的水和一瓶藍色的水,還有一個有魔法瓶子。
師:現在我要把紅色的水和藍色的水倒入這個魔法瓶子中。請小朋友們猜猜會有什么奇妙的事情發生?
師:咦,這是什么顏色呀?
幼兒:紫色。
師:為什么紅色的水和藍色的水在魔法瓶里變出了紫色的水呢?
幼:(猜測性回答)
師:讓我們一起來做實驗研究吧!
二、基本部分
(一)提供實驗材料,理解記錄表填寫方法。
師:現在實驗開始了,我們要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并填好實驗記錄表。
師:先將第一種顏色涂在記錄表第一行的.左邊,再將第二種顏色涂在記錄表第一行的中間,最后混合兩種顏色,將混合后的顏色涂在記錄表第一行的右邊。
師:請幼兒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果,重點說出是哪兩種顏色調配的。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紅色和黃色混合變成橙色,紅色和藍色混合變成紫色,藍色和黃色混合變成綠色。這些顏色都是紅黃藍三種顏色調配出來的,通過這三種顏色就可以調出許許多多不同的顏色。
(二)同伴間比較,理解顏色量對色彩的影響。
師:現在請大家舉起調好的顏色,看一看有沒有小朋友使用的顏色一樣,但混合出來的顏色卻有一點不一樣呢?
師:我們小朋友調出來的顏色有的深,有的淺,那這是為什么呢?
小結:原來是因為我們每一個小朋友放進去的顏料的量不一樣,所以我們大家調出來的顏色才會有的深,有的淺。
3.教師提供畫紙,讓幼兒利用已有顏色自由創作一幅美術作品。
三、結束部分
師: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三原色是由紅黃藍三種顏色組成的,并用三原色調配出了不同顏色。而且通過實驗記錄表發現顏色的深淺和顏料的量有關。最后我們還創作了一幅美術作品。
四、活動延伸
讓幼兒嘗試將三原色的三種顏色混合起來,看看會變成什么顏色;將幼兒創作的畫作展示班級的作品墻上。
活動總結
科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
活動中按照科學探索活動的步驟即"提出問題--操作實驗--得出結論"來進行。教學目標明確,過程銜接緊密,突出教學重難點,更好地實現了教育目標。過程中注意培養幼兒使用實驗觀察記錄表的方式,能好的將實驗結果形成記錄,
但在活動中也存在稍許不足:如果讓幼兒自由記錄實驗結果可能會更好,但防止幼兒未能按實驗步驟進行,所以給幼兒提供了實驗記錄表。
幼兒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6
目標:
1、了解時鐘的鐘面等點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律,學會看整點。
2、學會看整點并能正確撥出,讀出整點。
3、初步形成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
準備:
實物鐘2個,若干個鐘面,若干個圓,若干個勾線筆,掛圖。
過程:
1、時鐘的分類師:聽,這是什么聲音?(鬧鐘的聲音)我們聽見鬧鐘的聲音會做什么事?(起床)有幾只小動物一起約好在7點的時候去逛商店,聽見鬧鐘的聲音都起床了,都到他們約好的'地方集合了,約好的時間到了,可是小豬沒來,你們說要不要等它呀!(要等)他們等了好久,小豬還沒來,小動物只好走了,小動物們一起去逛商店了,他們來到了時鐘店,看了很多種,也不知道買什么種,我們也來看看有什么鐘。(欣賞圖片)你們看過這些鐘嗎?
小結:有小動物的是卡通鐘,能掛在墻上的是掛鐘,放在桌面上的是座鐘,放在地上的是落地鐘。
2、觀察并認識時鐘,分針及了解他們的運行關系和運行規律。
師:剛剛我們一起看了這些鐘,你們發現這些鐘有哪些一樣的地方?(上面有數字,有兩根針)這兩根針他們都有個好聽的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分針,時鐘)小結:鐘的上面有兩根針,一根短,一根長,短的叫時針,長的叫分針,上面還有數字1—12,數字是怎么排列的?(小結:數字從向右方向從小到大繞一圈排的?
師:出示時鐘,你們看看時鐘里的指針朝哪個方向轉的?(向右)順著指針的方向我們叫它的順時針。看看老師把分針轉一圈,時針有什么變化?
小結:小朋友真聰明,分針轉一圈走12格,時針則走一格,就一小時,分針要走一圈才是一小時。
3、認識整點師:出示圖,誰能告訴我圖片上的鐘幾點了?分別出示12個不同時間的鐘面,讓幼兒說出整點和怎樣寫整點。
師:小動物買好了鐘都是回家,可是小豬還沒來,它到底干什么了?我們去看看它在干什么?出示圖片(睡覺)看看幾點鐘了(10點)小豬是一個不守時的小豬,我們不要學小豬,我們要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吃飯,上學,早睡早起,就不會遲到了,我們學會珍惜時間,因為時間過去就不會回來。
4、學撥整點森林里其他小動物看見他們買的鐘都很羨慕,可是他們不知道怎么看時間,小朋友幫幫小動物,好嗎?老師撥時間,你們說,然后請小朋友來撥時間。
5、練習畫鐘面、時鐘、分針6、活動延伸做"老狼,老狼,幾點鐘的游戲"
幼兒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7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規律,運用規律。
2、掌握按顏色、數量的排序規律,并按規律推理。
3、發展幼兒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等思維能力。
二、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版一套;幼兒鑲嵌板每人一套;一套有規律的串珠,一套沒有規律的串珠;卡片3張;綠色、紅色珠子若干;活動課程實錄:幼兒隨音樂有序取牌入座。
三、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大家好,我是小熊,小朋友歡迎你們來我家,你們能告訴我剛才是怎么進教室的?(我們是聽音樂進教室的,我們是取牌進教室的)
2、幼兒入座后,互相觀察牌的顏色,感受規律。
(二)操作探索:
1、游戲一:觀察串珠,初步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
(1)師:出示兩串串珠(一串是有規律的,一串是沒有規律的),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兩串串珠各有什么特點?師:哪串珠子串的有規律?
(2)師:哪串是沒有規律的?
(3)師:哪串珠子串的漂亮?
(4)師:那就請小朋友也試著串出一串有規律的'串珠吧!教師播放動感音樂,小朋友開始串珠子。音樂結束后,請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
(5)幼:我是按二個綠色二個紅色的規律串成的;我是按三個綠色一個紅色的規律串成的……(幼兒紛紛講述自己的作品)。
(6)師:大家的作品都很好。下面,就帶好自己的串珠,擺個姿勢小熊給你們照個相吧。
(7):設計本環節,就是讓幼兒感知有規律的串珠更美,并能從中找出簡單的規律。
2、游戲(二): 迎新年。讓幼兒動手操作,體驗規律,并按規律推理。
(1)鋪地板。
①教師在演示版上布置小熊的家,說,“馬上就要過新年了,小熊開始裝修自己的房子。它想請小朋友來幫忙,小朋友愿意幫助小熊嗎?”
幼:愿意。
②師:小熊說,“鋪地板得按著它要求的規律來鋪。小熊小熊裝新房,地板鋪得真漂亮。黑白黑白有規律,鋪完地板又刷墻。”(老師拿出一張自制的黑白變化規律的地板圖片,請幼兒觀察。幼兒觀察地板顏色變化的規律后,按規律鑲嵌)
(2)刷墻。
師:小熊說,“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鋪好了,再幫我刷刷墻吧。”
“小熊家的墻壁是要刷彩條狀圖案的。小朋友仔細聽,墻壁彩條的顏色是怎么排列的?”
“小熊小熊裝新房,又鋪地板又刷墻。紅藍黃、紅藍黃,按著規律來刷墻。”(老師拿制圖片,請幼兒觀察墻壁彩條,按著彩條規律在插板上鑲嵌)
(3)掛彩燈。
①師:小熊說,“小朋友,真能干,地板鋪好,墻壁刷完,再來幫我掛彩燈吧。”
②小熊家的彩燈也是有規律的。看誰設計的最好,小熊就選誰的彩燈掛在門口。
③教師巡回指導并、表揚"彩燈"設計有創意的小朋友。并請最有創意的小朋友在教師的演示版上"掛彩燈"。
④:設計本小節活動,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體驗規律,按規律推理,并能用鑲嵌在插板上把規律擺出來。
(4)游戲:風水輪流轉,身體體驗:幼兒圍成一圈,按規律做動作。
①師:游戲方法:小朋友一邊跟我說兒歌"請你先來拍拍手,請你再來拍拍肩,最后再來跺跺腳。一邊從壯壯小朋友開始,依次做這三個動作。輪完一圈為止。如果哪個小朋友做錯了動作,就進圈里給小朋友表演個小節目。好不好玩?
②幼:好玩!游戲開始……
(三)活動延伸:
小朋友今天來小熊家玩得開心嗎?接下來和小熊一起到外面去找找還有什么東西也是很有規律的排列在一起的。
【幼兒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02-20
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沉浮01-15
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模板08-25
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12篇02-20
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12篇)02-20
光和影子-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10-07
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相關趣味教案10-07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生活中的紙》教案10-05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