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古詩的教案

時間:2023-01-07 11:26:31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古詩的教案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的教案 ,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的教案

古詩的教案 1

  課文精解與編排意圖

  《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都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詞,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據說是詩人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表示的是再次赴京榮遇之際,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之時,所有的鄉情仕意。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抒情的思鄉詩。

  盛唐絕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為絕句的常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于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客居他鄉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長相思》是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寫景敘事抒情的詞。

  王安石的鄉愁是融于滿目的春色之中,張籍的鄉愁是肅殺的秋風引起,詩人納蘭性德所描寫的關外將士的鄉愁卻是由北方的風雪勾起的。

  選編這三首詩詞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通過幾首詩詞的對比體會,揣摩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的;同時,積累古詩詞,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厚實文化積淀。

  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品味詩句,背誦,積累語言上。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路點睛

  思路一:三首古詩詞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方法各異,《泊船瓜洲》是寫景抒情,《秋思》則是敘事抒情,《長相思》則融寫景與敘事于一體,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谶@個特點,可以在初讀課文、理解內容之后,把三首詩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教學。在體會相同感情的同時,感受語言的各自特點,揣摩表達方法的不同。

  思路二:按順序一首一首地進行教學,要有導有放,以第一首詩為例,學習理解詩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二、三首詩則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交流來理解詩意,通過討論和教師的點撥來比較寫法,通過誦讀來積累語言。

  教學目標

  1.會讀會寫洛、榆、畔、帳,正確讀寫洛陽、榆關、湖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等方法理解詩詞意思。

  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詩境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通過景物、事件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想詩境,悟詩情,背誦、默寫,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泊船瓜洲》)

  學習提綱

  1.背誦一首思鄉的古詩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泊船瓜洲》這首詩,注意間、數、重、還的正確讀音。

  3.《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4.間的'意思是();數重山的意思是();第一、二行詩的意思是()。

  5.綠的意思是();還的意思是();第三、四行詩的意思是()。

  6.詩集中集中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句子稱為詩眼。默讀詩句,勾出詩眼,想想: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想感情。

  7.討論: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又可以換成哪些詞,與原句比較,哪個詞用得好?為什么?

  一、古典音樂創設古詩情境,背誦懷鄉古詩詞。

  二、明確古詩學習方法:解詩眼解詞理句連意體情。

  三、初讀課文,落實字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正音:間、數、重、還。

  四、自讀自學學習提綱3.4.5題,理句連意,說說古詩大意。

  五、導讀導悟重點、難點、疑點及詩眼,體會思想感情。

  1.質疑問難,解決難點、疑點。

  2.抓住詩眼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聯系全詩想象意境,反復朗讀,體會作者思念家鄉之情。

  六、討論綠又的準確、生動,領悟作者用景表達感情的表達方法。

  練習提綱

  1.背誦、默寫古詩。

  2.合理想象,把《泊舟瓜洲》改寫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3.積累一首思念家鄉的古詩,說說詩句意思及表達的情感。

  七、改寫古詩,積累古詩

古詩的教案 2

  【課前透視】

  本課由《所見》《小池》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絕句,詩句內容簡潔,語言通俗淺易,用詞精準凝練。內容中情景交融,動靜相宜,好比一個個鏡頭移動交織成兩幅行動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圖。從不同側面表示夏天的情趣。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編寫意圖,引導同學反復誦讀,進面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學前就有一定的古詩積累,詩歌特有的韻文形式利于同學朗讀,教材為詩歌選配的畫面生動、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內容的難度。詩句中的文字注音,對于有一定自讀能力的小朋友來講難度不大。但教者應通過多種手段協助同學理解重點詞語,以利于同學對詩句內容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薄⒄J知“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场⑴囵B同學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激發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多形式的誦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研究法、朗讀感悟法。

  【課前準備】

 。薄⒚總同學自做一份本課生字小卡片。

  2、課文插圖、《春江花月夜》古箏、繪畫資料。

  3、搜集整理以前讀、背過的古詩。

  【教學時間】

 。舱n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薄⑼诰蚍e累:

  小朋友們誰會背誦古詩?由朗朗背書聲,營造學詩氛圍,自然過渡,板書課題。

  2、觀察描繪:

  出示放大的課文插圖,引導同學觀察畫面。圖中都畫了些什么?是什么季節?你能把觀察的內容用自身的話說一說嗎?在此基礎上引入學詩。看看古代詩人是如何描繪的?

  〖對話平臺

  學習古詩《所見》。

  一、初讀

  借助拼音,自讀詩句,達到正確流利,培養識讀能力。

 。、出示詩句:

  讓會讀背的同學領讀,教師相機指導。

 。、抓住生字和難點音,強調讀準,如:

  “所”讀平舌音、“捕”的聲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練讀,力求會背。

  思路:真實、扎實應是語文教學的不懈追求,啟發同學領讀,充沛尊重了同學的已有經驗,注重了資源開發;抓住字詞,扎實訓練,夯實基礎。

  二、細讀

  抓住重點字詞,了解詩句大意。

  1、引導同學自讀質疑,讀懂了什么還有哪兒沒讀懂?

  2、根據同學的質疑師生互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同學可能有出的問題,如:

  “樾、意欲”的含義等。

  教師應在充沛引導同學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問題的答案。

  3、引導同學結合插圖和自身的理解,粗略講講詩意,教師適當點撥指導。

  思路:引發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學習交流,促進同學知識的建構和生成。符合同學心理需要,有利于同學的發展。

  三、誦讀

  反復吟誦,感悟詩句的意境,培養讀書能力,激發閱讀興趣。

 。、采用范讀、領讀、對讀、齊讀等形式,引導同學感悟詩句的韻律,停頓等。

 。病⒆杂删氉x,體會感悟。

  3、借助插圖,以及古箏曲,創設意境:

  教師運用語言進行描繪,引導同學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誦詩句。

  思路:抓住“讀”的根本,結合古詩情境美的特點,積極創設情境,豐富同學的情感體驗,促進同學理解感悟。

  四、寫字

  自主寫字,提高同學觀察能力和書寫水平。

  1、重點指導同學認為難寫的字,可讓同學參與指導范寫,為大家講解,如:

  “木”字旁的寫法等。

  2、同學練習,教師巡視指導。本節課可重點指導寫“詩、林、童”。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學習古詩《小池》。

  一、回顧

  引導同學回顧上節課的內容和學習方法,為學新知做準備。

 。、指名背誦《所見》,并試著用自身的話說說詩句的.內容。

 。、回想一下,上節課俺們是怎樣學習的?

  思路:激發同學,回顧體驗,簡要概括也學習方法,為學習《小池》做準備。

  二、自學

  嘗試自學,合作交流,培養能力。

  1、引導同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協助同學分配角色,分解任務,明確方法。

 。病⒔處熝惨,了解小組學習情況,以吸收反饋,調整教學。

  思路:依據課標的要求,正確處置師生的角色關系,處處以同學為主,引導同學在小組學習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在自讀自悟中,不時積累,不時遷移。教師則根據同學各方面的特點,注意指導、引導、誘導、輔導。這樣能充沛調動同學各種感官參與學習,主動地,生動地學習,從而有效地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三、匯報

  各組匯報交流,發現共性問題,強調重點問題。

 。、由各組派代表陳說本組學習情況及學習收獲,可引導同學當小老師,到黑板前講解,如:

  字音“柔”應為 róu 不是 yóu,多音字“露”的兩個讀音,以及詞語的意思。“細流”“樹陰”等。

 。、教師引導同學互相評價,同時抓住共性問題,如:

  “終究”“惜”“無窮”等,采用“讀、看、想、議”等方法,協助同學理解。

 。场⒆屚瑢W用自身的話,說說詩句的大意,并談談自身的感受。

  四、誦讀

  堅持以讀為本,促進同學感悟。

 。、采用自讀、對讀、齊讀、扮演讀等方式,引導同學誦讀,背誦。

  2、出示畫面,引導觀察,播放音樂,引導同學讀背:

  特別要注意指導同學讀出詩的韻味。

  注意韻尾“流、柔、頭”的讀法。

  五、實踐

  創意表示,促進理解,發展個性。

  1、引導同學結合著自身的閱讀理解,觀察感受,談一談對夏天的印象。

  2、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表示夏天。如語言描述、繪畫、背誦詩歌等均可。

  3、交流評議。

  六、寫字

  自主選擇難點字,提高書寫能力。

  重點指導“黃、立、閉”,教師大膽放手,相機示范,引導同學評價。

古詩的教案 3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文題目。

  我們學習了《識字1》,通過朗讀我們發現了春天的特點。今天我們來學習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大家對春天有什么新的發現。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草》這首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圈出不懂的詞語,自讀自語

  2、小組合作朗讀,提出不懂的詞互相討論。

  三、細讀理解詩意。

  通過學習我們對詩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來學習。

  離離:指草長的`非常茂盛。

  歲:年

  燒不盡:燒不完

  你喜歡小草嗎?喜歡它什么?

  小草那種頑強的生命力。

  同學們,大火燒得那么厲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風一吹,小草齊刷刷地生長出來了。你覺得小草怎么樣?

 。ò选皬姟睂懺诤诎迳希皬姟弊智斑叺摹皥浴弊謸Q一個什么字更合適?確切地說,是什么“強”?

  生:是頑強!

  師:對!是頑強!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頑強!火把葉子都燒光了,第二年照樣發芽,多么了不起呀!

  面對小草的遭遇,你覺得大火是怎樣的?帶著你的感覺來讀第三句話。

  而小草的頑強又應該讀出怎樣的感覺呢?請你也來讀讀第四句。

  正是因為小草的這種頑強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寫下了這首詩來贊美它。學完這首詩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小結:是啊!小草雖然狠渺小,但它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即使是無情的大火也不能將它燒盡,只要春天溫暖的風一吹,小草又會蓬勃生長。這首古詩使我們加深了對春天的認識,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讓我們熱愛大自然吧!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五:作業

  填空;

  離離—( ) 一歲—( )野火—( )春風—( )

  板書設計:

  二次備課

古詩的教案 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3個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

  3、憑借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朗讀能初步感悟詩歌的韻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背誦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課件、音樂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9月11日

  總第8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能背誦古詩。

  2.學習《尋隱者不遇》,體會詩人尋隱者未遇的悵然心情。

  3.學會生字遇,言,理解遇,言,只,深等字在詩句中的意思。能說出全詩的意思。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件、音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達成目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揭示課題

  激發學習興趣,引入新的古詩。

  1、揭示課題,讓學生讀題,并解題。

  2、教師簡單介紹詩人:賈島。

  讀課題并理解尋、隱者、遇

  二、聽錄音,理解。

  讀通順這兩首古詩。對詩文有初步的印象。

  聽錄音,思考:

 、偃姽蔡岬綆孜蝗宋铩D中人物分別是詩中提到的誰?(3位。作者和童子)

 、谶@三位人物之間分別是什么關系?

  (作者和隱者,朋友關系;隱者和童子,師徒關尋

 、蹫槭裁醋髡甙菰L朋友沒能遇上?

 、苡米约旱脑捒陬^說說詩意,提出不懂的字、詞。

  聽錄音

  針對老師提出的'思考題,對古詩的內容有初步的認識。

  三、自讀古詩。

  讀準字音。注意詩的節奏。

  1、學生自由讀古詩。

  2、學生先自己理解古詩,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和同桌一起討論交流。

  自由讀古詩。

  在讀不懂的詞句下面做上記號。

  四、合作探究,悟解詩歌。

  通過朗讀,體會古詩的意境,借助譯文,理解古詩,體會作者的情緒變化:滿懷希望失望一線希望徹底失望,并想象詩句所揭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進一步體會古詩主旨。

  1、指名朗讀。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指名朗讀,齊讀。

  2、學習詩句。

 、俚1、2句:

  松下問童子:我在一棵松樹底下向一個小男孩問訊。(童子:男孩,這里指隱者的書童和弟子。)

  言師采藥去:這孩子說他師父出門采藥去了。

 。ㄑ裕赫f)

 、诘3,4句:

  只在此山中:(師父他)就在這山林中。(只:就;此:這)

  云深不知處:山上云霧重重,不知他在什么地方。(深:重重;處:地方)

  3連起來說說詩句意思。

  4體會感情:

  ①作者拜訪友人卻未遇上,心情怎樣?

  ②推想作者的朋友在山林中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③賈島是位著名的詩人,他的朋友想必也是位極有才華的人,為什么他不去做官,卻寧愿在山里采藥,過這種隱姓埋名的生活呢?(對社會、對官場不滿)

 、茏髡邔戇@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5指導朗讀。背誦:

 、僭俾犱浺,體會節奏及重音。

 、谥笇Ю首x,背誦,齊背

  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好古詩。

  讀詩句,先說說自己的理解。然后相互交流學習,感悟詩句的意思。

  在教師的引導下,邊讀古詩邊體會作者的心情。

  想象作者的朋友在山林中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聯系當時的社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背誦古詩。

  五、布置作業

  1、繼續背誦古詩。

  2、抄寫古詩。

  3、把《尋隱者不遇》所描繪的意境寫下來。

  板書設計: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

  滿懷希望

  言師采藥去。

  失望

  只在此山中,

  一線希望

  云深不知處。

  徹底失望

古詩的教案 5

  教學目標

  1、掌握詠史懷古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學習詠史懷古詩的解題方法與技巧。

  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1

  難點:目標2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歸納課內詠史懷古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見下表)

  篇目類別思想感情表現手法

  越中覽古寫昔日的繁盛和今天的凄涼表達盛衰無常感慨鮮明的對比

  石頭城寄寓著國運衰微的感慨寓情于景、擬人

  蜀相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嘆惋之情跟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借景抒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壯志難酬對比

  京口北固亭懷古抒發愛國情懷詞中用事

  揚州慢表達的是對物是人非的無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情景交融、虛實相濟

  化用前人詩句

  過華清宮奢侈淫逸

  詠懷古跡(其三)借寫昭君的怨恨來抒發自己一生顛沛流離,遭逢動亂,功業無成等身世家國之情

  二、概念

  余秋雨先生說過,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詠史詩就是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或人物為題材,借此抒發情懷、諷刺時事的詩歌。懷古詩則是由作者身臨舊地憑吊古跡而產生聯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

  這類作品內容與思想大都比較沉重,感情基調一般都比較蒼勁悲涼。詩人們對歷史的處理往往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使詩作文短意長、含蓄蘊藉,令人回味再三。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都遺響千古。

 。☉压旁伿吩,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表達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的詩歌。懷古詠史類作品,嚴格地說,應該有“懷古”和“詠史”兩個小類。

  “懷古”是指登臨游覽,觸景生情,由于歷史遺跡的誘發,而抒發感慨——長于情景交融

  “詠史”是翻閱古書,撿點舊說,針對特定的人和事,而陳述自己的獨到見地。——長于議論精辟。)

  三、類別:

  1.詠古跡

  2.懷古人

  3.憶古事

  四、歸納思想內容

  1.感慨盛衰無常

  2.感慨壯志難酬

  3.感慨國運衰微

  4.抒發愛國情懷

  5.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五、詠史懷古詩的主題:

  1.抒發感慨,感傷興衰

  既然是懷古詠史,現實的不盡人意就難免使詩人觸景生情,抒發盛衰之感傷,獨抒思古之幽情。抒發對物換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為六朝古都、曾經繁華一時的金陵更是成為古代詩人們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觸發了多少人的懷古之情,金陵懷古幾乎成為詠詩的一個專題。如唐代韋莊的《金陵圖》: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這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首句寫金陵雨景,渲染氛圍;二句寫六朝往事如夢,臺城早已破敗;三、四句寫風景依舊,人世滄桑。觸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傷今。語言含蓄蘊藉,情緒無限感傷。

  再如劉禹錫的《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全詩通篇寫景,群山仍在,潮水依舊,月光依然,所變者已是“故國”、“空城”、“舊時月”,昔日繁華已化為烏有,全詩基調凄涼不堪,句句都融合著詩人的故國蕭條之感,令人不勝傷感。

  2.懷古詠史,別有寓意:

  這些詩作大多是作者在懷古詠史的同時,融進了的自己切實的生活感受和獨特的生活體驗,具有強烈個人意識。或是借古諷今,別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懷古詞《桂枝香》: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緒。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上片以“登臨送目”四字領起,層層表現了“故國晚秋”中江山風物的勝概。下片則以“念往昔、繁華競逐”一句轉入懷古,感嘆六朝皆因荒樂而相繼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傷時之意,實際上是借歷史警誡當朝統治者不要一味貪圖享受而重蹈歷史之覆轍。

  或是理性分析,獨抒機杼,表達自己對歷史事實的獨特觀點,啟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詩作變換視角,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幸。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跡,后二句議論:赤壁大戰,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思極為精巧,議論新穎獨特,發人所未發,一反眾口一辭的論調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3.感慨身世,關照自我

  有的懷古詠史詩著眼于個人境遇變化,借古人古事抒發自己的感慨。在鑒賞這類詩詞時還要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和詩人自己身世之間的連接點,找出二者的共通之處,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周瑜在“小喬初嫁”時就立下了令“強虜灰飛煙滅”之大功,可謂少年得志,風流倜儻,而自己人到中年,卻功業無成,“早生華發”,與周瑜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故地重游,聯想古人,關照自己,正是有了這一層自我關照,才使這首詞具有了更為普遍的意義,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這樣,這首杰出的赤壁懷古詞才有了長久的生命。

  六、歸納詠史懷古詩的特點

  方若虛云:“懷古者,見古跡,思古人。其事無他,興亡賢愚而己。”

  (1)結構: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

 。ǎ玻┮庀螅簹v史人物、烏衣巷、吳鉤、淮水、《后庭花》、六朝、華清宮……

 。ǎ常﹥热荩簢摇獓\衰微、統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壯志難酬

 。ǎ矗┍憩F手法:對比、觸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虛實結合、擬人、借古諷今、吊古傷今、用典 

 。ǎ担┧枷敫星椋焊锌⑺o常;感慨壯志難酬;感慨國運衰微;抒發愛國情懷;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ǎ叮┱Z言:含蓄

 。ǎ罚╋L格:或雄渾壯闊、或含蓄沉郁

  七、藝術特色

  2.借古諷今

  3.對比

  4.用典

  5.化用

  6.寓情于景

  八、鑒賞步驟

  (解讀要求:(1)基礎:明了詩人所詠的人和事(2)關鍵:把握詩人在吟詠古人時寄托了自己怎樣的感情。解讀時應思考,對于詩中提到的歷史人物,作者態度是什么?詩人對此事別出新意的見解表現在何處?)

 。保迨穼崱τ谧髌匪婕暗氖穼嵑腿宋镆欢ㄒ兴私,這就要求我們要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積累得越多越好。我們在中學歷史課、語文課和課外閱讀中所學到的有關知識,應該成為我們頭腦中歷史知識庫的寶藏。在閱讀一首詩詞時,一定要讀好注解,這也是讀懂材料的一把鑰匙。解答鑒賞題時,注意不要被命題者設置的誤區所干擾。比如1996年高考題選了元代作家阿魯威的散曲《詠史》,故意把作者所歌頌的三國英雄諸葛亮說成是劉備,就是制造誤區的一個例子。

 。玻w會意圖。后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實的原因或者是觸發感慨的媒介。蘇軾被貶黃州,到過當地一處叫作赤鼻磯的地方——傳聞就是當年三國的古戰場赤壁——憑吊,這赤鼻磯也可以說是觸發了詩人感想的媒介了。辛棄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孫權、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茍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就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茍且偷安,自己的報國無門,也就是詩人引發詩思的現實原因。

 。常I悟感情。詩家懷古詠史,大致上有這么幾種情況:一種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的思考,詩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比欢醢彩瘏s意識到項羽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另一種情況是把史實與現實扭結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實。我們中學里學過的兩首宋詞《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便是如此。還有一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這么一首以古諷今的杰出之作。關于詩人對史實的態度,我們這里再舉一個例子。像昭君出塞這樣一個漢代的和親故事,杜甫說“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深沉地抒發了自己對遠嫁異域的姑娘的同情,他在這里只是就史論事。而王安石則說“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作者在這里“借他人酒杯,澆歷史題材,是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反映的,這里不但體現了詩人們不同的藝術技巧,也反映了他們不同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矗治鰧懛。在構思上,懷古詠史詩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的。有以景襯情的,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議論引發的,如清人劉獻庭的“六奇已出陳平計,五餌曾聞賈誼言。取惜妾身歸異國,漢家長策在和番”(《王昭君》);對漢元帝統治的無能作了辛辣的諷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對比,或是側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寫法,是由主題的需要而決定的。我們要在對具體篇章的分析中仔細體味,并且從中領悟作品的基本風格。還有一點必須提醒,作為詠史懷古詩,不少篇章在吟詠的主要人和事之外,還會引用一些其它的典故,比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共用了五個典故。對于這些典故,一定要有所了解,并且要很好地體會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時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在分析時,也要留意。

  九、解答詠史懷古詩的基本步驟與方法:

  1.懂。即寫什么?

  ①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歷史事實、歷史人物或用典。高考試題中所涉及的歷史事實、歷史人物或用典都是學生熟知的',不可能出學生生疏的歷史事實、陌生的歷史人物或教材中沒有出現過的典故。例如20xx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第三套詩歌賞析題同第三冊李白的《越中覽古》的主旨相近,取用第一冊的《勾踐滅吳》的歷史事實。對學生生疏的內容一般給出注釋。

  ②要揣摩作者寫這段歷史、這個古人的意圖所在。既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與時局和詩人自己身世之間的連接點。王昭君與杜甫的的連接點究竟在哪里呢?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與杜甫的“飄泊西南天地間”頗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宮而不得恩寵與杜甫“古來材大難為用”的悲劇命運極其相似。杜甫的借寫昭君的怨恨來抒發自己一生顛沛流離,遭逢動亂,功業無成等身世家國之情,而對王昭君斯人則只是表達了自己的同情。

 、垡魄米髡咚惆l的感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從“懷古”二字來看,是一首典型的詠史抒懷詩,那么作者在這首詞中是側重于借古諷今還是借古言態呢?從下闋作者對周瑜的描寫贊美中可以發現,原來作者詠史,想要抒發的是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悲憤。辛棄疾《永遇樂京口經固亭懷古》則既有借古諷今之意,又有借古消個人胸中塊壘之心。

 、芤治鲎髡叩膶懛āT伿肥銘言姷膶懛ǘ鄻。在構思上,有以景襯情的,有議論引發的。在章法上,或正反對比,或是側面烘托。

 、菀獙W會比較鑒賞,這不但對領會作者詩中所抒發的感情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提高鑒賞能力也很有好處。

  2.審。即審明題目要求。

  3.書。即書寫答案。要依據詩歌的具體內容,恰當地運用相關術語表達。

  4.查。即檢查要點全不全,語言通不通。

  十、高考題例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江城子五代歐陽炯

  晚日金陵異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沼泄锰K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注]姑蘇臺: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長夜作樂之地,原址在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這首詞明寫眼前實景,暗寓歷史滄桑。詞中“水無情”、“空有姑蘇臺上月”兩句含有深意。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參考答案】“水無情”明寫落日余輝中金陵城外長江浩蕩東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歷史無情地淘汰,他們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復返!翱沼小泵鲗懥比A已去,只剩月亮高掛,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轍之意。

  十、遷移訓練

  1.閱讀下面的詩和對聯,完成第16—18題。(8分)(上海卷)

  赤壁杜庠①

  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②。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③眼里已無吳,

  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鳥滿煙蕪。

  [注]①杜庠:明朝詩人,曾任知縣,不久罷歸;不得志,放情詩酒。②舳艫;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樣子。③曹瞞:即曹操。

  客到黃州,或從夏口西來,武昌東去;天生赤壁,不過周郎一炬,蘇子兩游

  ——郭朝祚題湖北黃岡東坡赤壁門樓

  16.對聯在語言形式上的最大特點是,律詩中的頷聯和頸聯也具有這樣的特點。(1分)

  17.對聯中的“周郎一炬”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說一事;“蘇子兩游”與上面詩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說—事。(2分)

  18.就詩歌中畫線的句子,結合全詩,從—個角度(如景和情的關系)寫一段鑒賞文字(80字左右)。(5分)’

  【參考答案】

  16.對仗(或:對偶)

  17.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

古詩的教案 6

  【教學目標】

  1.會認“徑、斜”等11個字,會寫“寒、徑”等13個字,正確認讀多音字“挑”。

  2.通過看注釋,查字典,聯系學過的古詩、成語,根據上下文和生活積累推測、判斷重要字詞的意思,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三首古詩并能背誦。

  【教學重點】

  1.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古詩表達的情感。

  2.在比較欣賞中體會古詩中飽含的“情”。

  【教學難點】

  通過看注釋,查字典,聯系學過的古詩、成語,根據上下文和生活積累推測、判斷重要字詞的意思,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

  【教學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山行

  【課時目標】

  1.會認“徑、斜”2個字,會寫“寒、徑”等4個字。

  2.通過看注釋,查字典,聯系學過的古詩、成語,根據上下文和生活積累推測、判斷重要字詞的意思,從而完整地理解詩意。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2.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體會詩的意境,激發學生對秋天的欣賞美的欣賞,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交流古詩,體驗情趣:同學們一定非常喜歡古詩,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用最凝練、簡潔的語言表達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都是詩人作詩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詩人筆下變得更加奇妙。請同學們交流自己積累的描寫四季景色的古詩。(學生自由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進行評議和小結。

  3.(課件出示2—5)描寫四季的古詩,鼓勵學生閱讀積累。

  詠柳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

  秋思

  (唐代)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4.交流秋天:同學們,現在正是深秋季節。你能用自己積累的四字詞語說說這個季節的景色或你的感受嗎?(課件出示6)秋景圖,學生自由交流。

  5.導入課題:在我國唐代詩人杜牧眼中,秋天楓葉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鮮花的生命力還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樣生氣勃勃,充滿活力。深秋的一天,詩人杜牧乘著馬車在山中行走的時候,被那美景所吸引,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觸景生情,揮毫寫下了千古傳頌的名詩——《山行》。這節課,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學這首詩。板書:山行(杜牧)

  6.(課件出示7)古詩《山行》,學生自由朗讀。

  7.簡介作者。

  (課件出示8)

  杜牧(803~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他的七律和七絕都寫得很成功,而七絕尤為凝煉、自然,很多名篇為后人所傳誦。由于他在詩歌方面成就較高,后人把他與杜甫相提,稱為“小杜”,與李商隱并提,稱為“小李杜”。

  二、誦讀古詩,探究初成。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鼓勵交流:同學們,首先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用你們平時學會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交流,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后邊讀邊邊記下自己讀懂了什么,標出讀不懂的地方。

  2.(課件出示9)閱讀與交流的要求:

  (1)自己讀,定位識字,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3.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

  4.檢查交流情況。

  hán jìnɡ _ié shuānɡ

  寒 徑 斜 霜

  (1)指名朗讀,師生評價,糾正不正確的讀音。

  注意讀準翹舌音“霜”,前鼻音“寒”,后鼻音“徑”。

  (2)交流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評議,多媒體出示重點詞語的注釋。

  (課件出示11、12)

  ①山行:在山上行走。

 、谶h上:登上遠處的。

 、酆剑荷钋飼r節的山(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④石徑:石子的小路。

  ⑤斜:傾斜,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奚寒a生,生出,文中是說形成白云的地方。

 、哕嚕恨I子。

 、嘧阂驗椤

 、釔郏赫鎼郏魬。

  ⑩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霜葉:楓樹的葉子經深秋寒霜之后變成了紅色。

  ?紅于: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于二月花。

  教師點撥“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別:

  深:濃厚,濃郁。

  生:產生,生出(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漂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課件出示13)有關圖片。

  (二)識記字形,書寫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14:)寒 徑 斜 霜

  1.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塞—寒”“經—徑”“雷—霜”。

  加一加:“余+斗=斜”。

  2.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筆畫,交流討論如下:

  (1)“霜”:“雨”作偏旁時,左邊豎變點,橫折鉤變成橫鉤。

  (2)“寒”字的下面不是兩點水。

  3.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

  提醒學生注意:

  “徑、斜”是左右結構的字,“徑”要寫得左窄右寬;“斜”要寫得左右等寬。

  “霜”是上下結構的字,寫的時候是上寬而扁,下長而寬;“寒”上窄下寬。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三)學生熟讀課文:開火車讀、賽讀、小組讀、同桌讀。

  三、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一)初解詩意。

  1.談話激趣:杜牧在這首詩中只用了二十幾個字,就為我們描畫了一幅異常美麗的秋景圖。詩人真了不起呀!其實,這每一個字都是經過詩人精心雕琢的,下面我們靜下心來,來細細地品味,相信我們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2.“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時是什么季節嗎?(深秋)詩中哪些地方告訴了我們季節呢?(霜葉、寒、晚表示季節)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葉、霜葉)

  3.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葉)

  4.作者喜歡楓葉的原因是什么?(霜葉紅于二月花)

  5.正是美麗的楓林晚景使得作者難以抑制自己的驚喜之情,作者的什么動作讓我們感受到這份驚喜?(停車)

  6.讓作者“停車”的原因是什么?(霜葉紅于二月花)

  這里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紅葉有什么特點?

  (和二月花相比,讓我們感受到紅葉紅得鮮艷,紅得旺盛,紅得有生命力;我們從秋天的葉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機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覺生命力旺盛,絲毫看不出要走進冬天、走進衰敗的痕跡。)

  7.詩人為我們展現出的是一幅動人的山林秋_。這里有寒山、石徑、白云、人家、紅葉,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但是讓詩人更動心的是深秋的紅葉!

  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現出來的呢?(霜葉紅于二月花)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呢?

  (和二月的紅花對比。讓我們看到了深秋的楓葉上除了顏色的艷麗,還具有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經霜不凋,遇寒更顯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深入體會。

  1.教師導言:深秋時節,天氣已經轉冷。遠處山林中詩人杜牧乘坐的轎子正慢慢走來,首先映入詩人眼簾的是什么?(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2.(課件出示15)多媒體出示情境圖片,學生認真觀察說說看到的景物。結合圖片小組交流景物的特點。

  3.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小結:

  一個“遠上”寫出了“山”的綿延起伏;

  一個“寒”刻畫了“山”的凄清寒冷。詩人面前是一條石頭鋪就的小路。

  一個“斜”字讓我們體會石徑的彎彎曲曲。在虛無飄渺,白云升騰的遠處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有幾戶人家。

  4.小組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句詩的意思。

  5.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小結: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

  6.學生邊觀察圖畫,邊誦讀前兩句詩句。

  7.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描繪出“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的簡筆畫。

  8.教師導言:正當轎子緩緩前進時,詩人又看到了什么?接下來發生了什么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9.(課件出示16:后兩句詩圖片及譯文)多媒體出示情境圖片,學生認真觀察說說看到的景物。結合圖片小組交流景物的特點及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10.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小結:詩人坐在轎子里,忽然讓轎子停下來,原來詩人看到了比二月的鮮花還要艷麗的霜葉,他想停下來仔細欣賞。

  11.小組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12.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小結: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13.學生邊觀察圖畫,邊誦讀后兩句詩句。

  14.鼓勵學生認真體會、感悟“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繼續完善自己的簡筆畫。

  15.引導體會:“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鮮明地表白了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而“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將作者對楓葉的喜愛、贊美之情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以至作為名句千古流傳。

  (三)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課件出示17):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板書帶節奏標志的古詩《山行》)

  2.教師引導:詩中的豎線是停頓符號。單豎線表示停頓的時間稍短些,雙豎線表示停頓的時間稍長些。

  3.指名朗讀。學生自由評議。

  4.教師小結:讀古詩應該抑揚頓挫,還應有感情。

  5.教師范讀,指名讀,指名領讀,學生齊讀。

  6.自由讀,練習背誦。

  (四)檢查背誦,體會感情。

  1.抽取學生檢查背誦,學生一起背誦。

  2.教師引導,體會感情:詩人用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繪出了一幅色彩熱烈、艷麗的山林秋色 圖。前兩句寫遠景,詩人只是作客觀描述。后一句寫近景,寫出了作者內心深處對秋天的獨特感受。

  四、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教師導言:同學們,唐代大詩人杜牧,用一首簡短的小詩把自己對秋天的熱愛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山林秋_。我們家鄉的大自然的秋天到處都是美麗的圖畫。資料不錯吧,請微信搜公眾號關注:好老師好童學教學團隊。希望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熱愛之情。

  2.學生自選作業。(課件出示18)

  (1)畫:畫一幅畫,畫出秋天的美景,在圖畫中表達自己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2)寫:寫一首小詩或一篇日記,用自己的親眼所見和親身感受表達自己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3)找:另找一首描寫秋天的詩,試著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

  (4)學:收集杜牧的詩,借助有關資料進行自學。

  【板書設計】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第二課時:贈劉景文

  【課時目標】

  1.會認“贈、劉”等8個生字,會寫“贈、劉”等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荷枯、菊敗、橙黃、橘綠中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和對朋友的敬佩。

  3.學習古詩新唱,培養積累、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從荷枯、菊敗、橙黃、橘綠中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和對朋友的敬佩。

  2.學習古詩新唱,培養積累、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現在是什么季節?喜歡秋天嗎?你能用一些詞句來說說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嗎?

  2.從你們的話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歡秋天,古人也很喜歡秋天,他們常常吟詩作詞來贊美秋天。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美麗景色的古詩——《贈劉景文》(課件出示20)(出示詩人、題目)知道這首詩是誰送給誰的嗎?認讀生字:贈、劉,讀準平舌音“贈”,邊音“劉”。

  3.介紹詩人及寫詩的背景:(課件出示21)

  古時候,有一個人叫劉景文,他是一個有學問、不怕困難的人。當時他已經50多歲了,可是卻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悶悶不樂,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蘇軾就邀劉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聊天,蘇軾很想幫劉景文樹立信心。

  于是,便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希望劉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這首詩的題目就叫《贈劉景文》。(學生接讀,提醒注意后鼻音。)(板書:贈劉景文)

  二、圖文結合,畫中會意。

  (一)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課件出示22)要求把字讀準確。遇到不認識的字讀一讀下面的拼音。

  zènɡ liú ɡài jú cán jūn chénɡ yóu ào jú

  贈 劉 蓋 菊 殘 君 橙 猶 傲 橘

  自由讀,指名讀。

  師生共同正音:“贈、殘”是平舌音,“橙”是翹舌音。

  開火車讀,齊讀。

  (二)學習前兩句詩。

  1.指名朗讀古詩《贈劉景文》,教師評議: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那你們知道這首古詩前兩句寫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課件出示23)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2.指名說,板書:荷菊

  3.師:同學們的回答真棒,來,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圖。

  4.“荷”字的教學。

  (1)(課件出示24)荷花荷葉圖(板書:荷花荷葉圖)

  師:同學們,圖上畫了什么?

  師:看到這么美的荷花,讓我想起了一首小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課件出示25)

  (2)老師一邊描述一邊出示(課件出示26)荷葉干枯圖(重疊在荷花荷葉圖上)

  師: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秋天來了,你們看荷花變得怎樣了?

  師:看到這幅圖你會想到哪句詩?(荷盡已無擎雨蓋)

  引導理解——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擎:舉,向上托。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3)反復讀:荷盡已無擎雨蓋。

  5.“菊”字的教學。

  (1)(課件出示27)菊花圖。(板書:菊花圖)

  師:秋天來了,菊花開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了,早上還看得見霜呢。(課件出示28)菊殘圖(重疊在菊花圖上),你們看這菊花怎樣了?

  引導理解——菊殘:菊花凋謝。猶:仍然。傲霜:不怕霜動寒冷,堅強不屈。

  師:當我們感覺到天氣冷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怎樣?

  師:那你們看看:菊花的花枝,光著身子卻依然挺立著,這是一株什么樣的菊花呀?

  師:看到這幅圖你會想到哪句詩?(菊殘猶有傲霜枝)

  (2)反復讀“菊殘猶有傲霜枝”。

  (3)對比朗讀。

  (三)教學后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師:我們跟著詩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會發現秋天還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1.(課件出示28)橙黃橘綠圖。(板書:橙黃橘綠圖)

  師:除了橙子、橘子,還有哪些果實也是在秋天成熟的?這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書:橙橘秋之美)

  所以詩人蘇軾怎么說?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2.齊讀詩句。

  三、讀中悟情,多元吟誦。

  (一)談話過渡:同學們雖然理解了詩意,可還沒有讀出詩的節奏,讀出詩的韻味。下面老師教你們讀古詩的一個方法,好嗎?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體會讀。

  3.個人比賽讀。

  4.男女生比賽讀。

  5.齊讀。

  6.指導背誦。

  (二)同學們,劉景文受到了蘇軾的鼓勵,終于嶄露頭角,后來他還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賞識,做了官,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耙荒旰镁熬氂,最是橙黃橘綠時!边@勵志的詩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們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指名背誦)

  (三)多元吟誦,古詩新唱。

  同學們,老師在課余的時間把這首古詩配上了音樂,讓這首詩變成了一首歌曲,你們想聽嗎?欣賞“古詩新唱”——“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辟澝狼锾斓倪有很多很多,你們課余時間也可以找找讀讀喲!

  五、識記字形,書寫生字。

  1.同學們,蘇軾把這首詩送給了劉景文,我們現在就來寫一寫詩中的幾個生字。

  (寫字之前要注意寫字的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腳放平,五指執筆筆桿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個生字寫2次,爭取第2個比第1個寫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課件30:)贈 劉 蓋 菊 殘 君 橙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曾+貝”是“贈”,“文+刂”是“劉”,“登+木”是“橙”,“+皿”是“蓋”。

  減一減:“群—羊=君”。

  換一換:“線”把“纟”換成“歹”,變成“殘”。

  3.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交流討論如下:

  (1)“蓋”字的“羊”沒有尾巴。

  (2)“君”字的第二筆橫要露頭。

  (3)“贈、橙”都是左窄右寬,“殘”左右等寬,“劉”左寬右窄。

  4.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

  提醒學生注意:

  “殘”是左右結構的字,右邊是兩橫一撇,不是一橫兩撇。

  “橙”第四筆是點,第五筆是橫撇,七、八筆是兩小撇。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第三課時:《夜書所見》

  【教學目標】

  1.認識“挑”1個生字,會寫“送、挑”2個生字,正確認讀多音字“挑”。

  2.借助注釋,理解詩句,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借助注釋,理解詩句,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美圖導入,營造詩境。

  1.(課件出示32)出示圖片,請學生說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據自己的想象創編小故事。

  2.談話導題:同學們的故事很精彩,老師真是佩服呢!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一定會很精彩!來,我們一起走進《夜書所見》。(板書:《夜書所見》)

  二、認識生字,感知詩情。

  1.理解“書”“所見”的意思,引導解題。

  (書:書寫下來。所見:所看到的。)

  2.齊讀題目,板書題目。

  3.根據拼音、注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4.師生討論生字的認法。(課件出示33)出示生字:

  sònɡ tiǎo

  送 挑

  (1)老師指正:注意讀準平舌音“送”。

  “挑”是個多音字,在這里讀“tiǎo”,還有一個讀音是“tiāo”,組詞為“挑擔、挑糧”。

  (2)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形聲字結構規律識記“挑”:“扌”表意,“兆”表音。

  加一加:“關+辶=送”。

  (3)(課件出示34生字田字格課件)送 挑

  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筆畫,交流討論如下:

  (4)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

  提醒學生注意:

  “送”是半包圍結構的字,先寫“關”,后寫“辶”,“辶”是三筆寫成,第二筆是橫折折撇。

  “挑”第三筆是提,第七筆是豎彎鉤。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5.老師范讀,劃出朗讀節奏,男女生分組讀。

  (課件出示35)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6.告訴老師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猜一猜詩人在想什么?

  三、精讀詩文,感悟詩意。

  (一)找出詩人所見。

  師:這首詩是夜晚詩人寫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詩人究竟看到什么呢?我們快到詩中找一找,看誰有發現?(梧葉、兒童、挑促織、籬落、一燈明)(教師相機板書)

  (二)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師生交流。

  (1)生回答看到兒童挑促織時,相機出示第三行詩句。(課件出示36圖文)知有兒童挑促織。

  (2)生回答看到兒童在捉蟋蟀,相機指導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句。

  師:從這學期、這首詩開始,古詩課文增加了一項內容——注釋(板書:注釋)它是我們學習古詩的好幫手,它能幫我們掃清詩中的攔路虎,它能幫助我們更好更快地讀懂詩句的意思。

  (3)理解“知”。

  師:剛才借助注釋我們知道“挑促織”的意思,那么這個“知”是什么意思?(料想)

  (4)漆黑的夜晚詩人怎么知道有兒童在捉蟋蟀?相機出示第四行詩句。(課件出示37圖文)夜深籬落一燈明。

  2.引導交流:你捉過蟋蟀嗎?指名生說。

  預設一:學生捉過蟋蟀。教師讓學生自由交流分享體驗,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預設二:學生沒有體驗過。教師充滿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時侯和小伙伴到草叢里捉蟋蟀的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順著聲音好不容易發現一只,趕緊用手去捂,覺得應該捂到手里了,可是打開一看,卻什么也沒有。如果能捉到一只,我會高興得不得了!

  3.朗讀指導。

  4.齊讀。

  5.師范讀。

  6.齊讀。

  (三)學習第一、二行詩句。

  談話過渡:誰知道捉蟋蟀的季節是什么時候?秋天是捉蟋蟀的季節。這時的蟋蟀又大又壯,叫的聲音聽。到書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

  1.(課件出示38)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讀一讀。

  2.理解詞語,初知大意。

  3.(課件出示39)

  (1)蕭蕭:風聲。

  (2)梧:梧桐樹。

  (3)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4.齊讀。

  5.師范讀。

  6.齊讀。

  7.理解“客”,相機介紹作者背景資料(課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個解釋,生選擇字義。)

  引導交流: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誰呢?是詩人就是葉紹翁。(板書:葉紹翁)說起葉紹翁還有一個故事:(課件出示40)葉紹翁是福建人,小時侯被送給浙江的一個葉氏的人家做兒子。他的爺爺原來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為朝廷政變,受到別人的_,所以他的整個家族受到牽連,他的家變得凄慘不堪。他的爸爸媽媽不得不把他送給別人。

  8.讀詩。

  談話過渡:了解了這些,你就更能體會江上秋風為什么牽動詩人的情懷?漂泊在外的他會想起——(生答……)那就是思鄉之情。我們帶著這思鄉之情再讀一讀。

  (四)指導全文朗讀。

  1.齊讀。

  師:就在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時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詩人又會想到想到什么?(生答)是呀,也許他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許會想起兒時的伙伴,也許想起家鄉的孩子,想到這些,他的思鄉之情就更濃了。身在浙江的他,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團聚啊。

  2.教師范讀。

  3.學生齊讀。

  4.配樂讀(配樂曲馬思聰《思鄉曲》)。

  5.唱詩(配上《世上只有媽媽好》旋律)。

  6.指導背古詩:這首詩要把詩人“想家”的感情讀出來,聲調要緩慢些。最后兩句“捉蟋蟀”場景確實令人高興,但同時又牽動了詩人“動客情”思念家鄉呀!所以后兩句語氣可明快些,但不可過快。(學生先讀,老師指導,老師再范讀,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

  四、趣味活動,強化記憶。

  1.把《夜書所見》這首詩的詩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2.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3.老師讀詩的前面,學生接后面,直到學生基本會背為止。

  4.小組比賽。

  五、拓展閱讀,增加興趣。

  1.你們還讀過哪些詩人所寫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呢?誰來背一首試試!

  2.老師這里也有一首古詩,請你們認真聽一聽,跟著一起體會詩歌的感。

  (課件出示41)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3.讀一讀,背一背。

  三年級語文部編版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自主學習本課生字,能工整書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借助注解,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領略秋天美麗的景色。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感受文字美,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的意境,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借助注釋和插圖讀課文的預習任務。

  2.教師準備掛圖,以及表現秋天情調的樂曲磁帶,便于配樂朗誦。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說話訓練,進入秋景。

  同學們,你能以秋天為內容,說一句或幾句描寫秋天景色的.句子嗎?(生說話練習)

  二、故事導入,揭示課題:介紹杜牧、岳麓山。

  1.下面請同學們先聽一則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誰?(課件:簡介杜牧)

  故事發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時期,有一位文學家,他從小就有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學習,認真創作,25歲就考上了進士。他的詩立意新奇,優美雋永,骨氣雄勁,在當時文壇別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謂文武全才。但當時,動蕩不定的社會環境,使他有志難伸。他在長安做過幾年官,但沒有實權,長期在江南求職,最后還到湖州做過刺史,相當于市長。對江南美景情有獨鐘,寫下了許多詩篇。在江南如詩如畫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雖文武全才,卻無人賞識,所以他的詩大部分較為低沉,但一首詩除外,這首詩以它優美清新的風格傳唱千古。這首詩就是________,這位詩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長沙的岳麓山。(課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長沙市區湘江西岸,屬南岳衡山山脈的一部分,其峰海拔297米。愛晚亭環亭全是楓樹,每逢深秋時節,這里成為觀賞紅葉的之處。

  特色:岳麓山腳下,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楓峽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詩“停車坐愛楓林晚”為命名來由的愛晚亭。亭的周圍到處生長著一人抱不住的楓樹,盤根錯節,一片連一片。每到深秋,楓葉流丹,紅舞秋山。岳麓山景區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勝古跡,自西漢以來,歷代都有遺跡可覓,以愛晚亭、岳麓書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為有名。愛晚亭環亭全是楓樹,每逢深秋時節,這里就成為觀賞紅葉的之處。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去湖南長沙的岳麓山觀賞紅葉似火的楓葉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詩意。

  1.(課件:山行)讓我們一起來跟著朗讀,自由朗讀古詩,個別朗讀。

  2.學生根據注釋,理解詩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來,準備提問。

  3.小組交流詩意。

  4.檢查自學效果:

  誰愿意來檢查大家的自學情況呢?如:

  我想請__同學回答,回答正確后這位同學有權請后面的同學回答他提出的問題。

  5.預設問題:

  (1)詩人首先遠遠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徑。

 、偈裁唇泻?什么叫石徑?“斜”是什么意思?

 、诘谝痪涫鞘裁匆馑?

  (2)接著詩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佟吧笔鞘裁匆馑?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詩人為什么停下車來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葉”是什么意思?“紅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說說詩句的意思,再自由讀古詩,體會哪幾個字用得特別好,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詩,體會詩韻。

  1.你認為古詩中哪些地方寫得好,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來。(生提問)

  2.生研究所提出的問題。先獨立研究再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1)“寒山”點明了季節,這個“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徑斜”的“斜”給人以立體的感覺,把人們的視線引向山頂。

  (2)“白云生處”說明山高,“有人家”使整個畫面充滿生機,起到靜中有動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聽到了……

  詩人在山腳下看到了什么?此時為什么突然停下來了呢?

  (3)前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是啊,畫面上蒼茫的山,潔白的云,隱約可見的黃土茅舍已經很美了,這時眼前突然出現了一片火紅火紅的楓樹林,在晚霞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迷人,詩人置身這紅艷艷似火的滿山楓林中,激動不已,怎能不停下來細細觀賞。你認為第三句中哪個字最能表現詩人此時的心情──“愛”。

  (課件:楓樹林)下面請同學們欣賞楓樹,邊欣賞邊想,此時我們與詩人一起來到了楓樹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夕陽下的楓樹林是如此美麗,詩人突然覺得這楓葉比什么還紅?(二月花)

  哪個字最能表現楓葉的特點?“紅”字。透過這個紅字,我仿佛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鮮花是紅艷的,可在夕陽映照下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更紅艷。詩人僅僅是贊美楓葉的顏色紅嗎?詩人更重要的是在贊美什么呢?(請注意“霜葉”的“霜”。經霜打過的楓葉一般都是怎樣的?你認為詩人在贊美一種怎樣的精神呢?)楓葉那種不屈不撓,頑強抗爭的精神不正是詩人一生的追求嗎?

  五、指導誦讀詩句。

  詩句這么美,風景這么美,我們要怎樣才能讀得美呢?找出你認為重要的詞句,帶著贊美的語氣朗讀。閉眼,邊背邊想象剛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多種形式反復讀,直到背誦。)

  六、課外作業。

  改寫《山行》或畫一幅山行圖。

  一首好詩是美的,一幅好畫是美的,一篇佳作會更美,你愿意把剛才游覽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嗎?你愿意把它畫下來嗎?

  第二課時

  一、介紹引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蘇軾嗎?蘇軾是我國宋代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蘇東坡。他很欣賞一位詩人,叫劉景文,蘇東坡寫了一首詩送給他,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這首詩,好嗎?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聽師讀,要求:聽準字音。

  2.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5.師生交流。

  三、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討論交流,老師相機點拔。

  3.師生交流。

  4.教師讀,學生看圖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發揮想象,有感情的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想一想,議一議。

  你認為一年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六、指導書寫。

  1.師寫生看。

  2.生抄寫生字,師個別指導。

  第三課時

  一、以舊引新,激趣導入。

  1.說說自己可愛的家鄉,抒發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2.想象古人離開故土后如何抒發思鄉之情。

  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首詩。(課件顯示課題——夜書所見)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多媒體課件放映第二張幻燈片)觀察電視中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放映第三張幻燈片,重點指導生字詞)

  3.放映第四張幻燈片,指導古詩朗讀: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4.借助字典和詩后注釋,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處。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兩句詩的意思。

  (放映第五張幻燈片,畫面中出現兩個問題。)

  問題一:詩中描寫了哪幾種事物?

  問題二:這首詩表達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各自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放映第六章幻燈片,畫面出現參考答案:)老師重點點撥理解:

  答案一:詩中描寫了梧葉、秋風、兒童、燈明。

  答案二: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五、拓展閱讀。

  你還知道哪些思鄉的詩句?(放映第七張幻燈片)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古詩的教案 7

  【教材簡析】

  《牧童》、《舟過安仁》兩首詩以輕松、詼諧的筆調描繪出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牧童和兩個張傘使風的頑皮兒童,凝練的詩句中充滿了童真、童趣。《清平樂·村居》以輕快、流暢的語言,徐徐鋪開一幅恬淡、愜意的農家生活圖,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7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2、進一步了解宋詞的有關知識。

  3、借助字典和課后注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詩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教學難點】

  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1、了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也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牧童》和《舟過安仁》?纯催@幾個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們的影子。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要求:

  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詩,正字音,尤其注意鋪、蓑的讀音。

  3、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通過,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4、指名交流,適時點撥。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

  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可以與人合作。

  2、匯報:

  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詩境,悟其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發言,把所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詩人呂巖借寫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發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鄉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讀詩,要求帶著和詩人一樣的感情朗讀。

  6、練習背誦。

  五、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

  剛才我們通過初讀詩句──了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2、自讀古詩,了解大意:

  ⑴ 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⑵ 指明學生讀,正音。

  (注意讀準篙、棹。)

  ⑶ 多種形式讀詩,要求正確、流利。

 、 自學,看看能否弄清詩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別提示:看圖理解是好方法。

 、 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再讀感悟,體會詩境:

 、 自由讀詩:

  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 全班交流,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要求:

  內容具體,人物形象生動。

  ⑶ 師生共同評析。

  4、品評詩句,悟其感情:

  詩人通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猜猜詩人當時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在觀察兩個孩童?

  (喜愛。)

  5、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六、拓展活動

  1、課外讀讀寫兒童的.詩。

  2、推薦背誦楊萬里的其它詩。

  第二課時

  一、樂調情

  1、用學生熟悉的曲子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2、學生交流有關宋詞的知識,教師適時小結。

  3、板書題目:

  清平樂·村居

  讀題。

  (強調樂的讀法。)

  4、介紹辛棄疾生平。

  二、讀入情

  1、自由讀詞,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順,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

  (讀準:醉、相、媚、鋤、媼、亡賴、剝。)

  3、采用各種形式讀這首詩,要求:

  正確、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讀詞,理解詞語意思,準備質疑。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合作,結合插圖和注釋,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5、教師范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6、請學生自由談所想象的畫面。

  (特別提示: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7、學生自由讀,邊看圖邊讀邊悟情。

  三、議深情

  1、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總結: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閑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向往、羨慕。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詞吧。

  四、布置作業

  1、同學們,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瑰寶,而宋詞則是這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艷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

  希望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讀讀宋詞,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從本課中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歡的曲子唱《清平樂·村居》給父母聽。

古詩的教案 8

  本文中的兩首詩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贊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兩詩雖然都在寫景,但手法各異!兜躯X雀樓》寫詩人登樓遠望的所見、所思。第一、二句寫所見的壯麗山河;第三、四句抒寫詩人的感受,不僅道出了“登高才能望遠”的深刻哲理,也賦予了上兩句景物描寫以更豐富的內容。詩中的哲理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只有不斷努力,不斷追求進步,人生的境界才會不斷升華!锻麖]山瀑布》語言簡潔,用詞精當,全詩采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可以說是一幅氣勢雄偉的寫意山水圖。

  這兩首古詩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背誦,也許多數同學已經會背,但不一定理解詩意。教師必須在教學時進行點撥,之后讓學生去讀悟,去體會,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讓他們串講詩意。要求不宜過高,不必字字落實,只要能說出詩意即可。

  由于年齡較小,學生對古詩這種文學樣式并不是很清楚,對文字的感悟能力也有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本中的插圖,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他們在朗讀的同時,在頭腦中進行想象;理解了這首詩的大意以后,再通過逐步的引導,讓學生體會詩歌所蘊含的道理及情感。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讀中悟情。看圖學詩,在看、讀、想象的`過程中理解詩意,體悟詩情,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悟詩歌蘊含的道理及情感。

  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難點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教師:

  1.生字卡片、掛圖。

  2.收集詩人的資料及古詩的寫作背景。

  學生:預習生字新詞。

  2課時

  第一課時

  1.學會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

  4.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所蘊含的哲理,學習詩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難點

  反復誦讀詩歌,理解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

  一、創設情境引新課

  1.同學們都讀過哪些古詩呢?古詩言簡意賅,十分有趣。今天我們要學一首古詩,看老師寫課題。

  (板書課題)

  2.講述鸛雀樓名稱的由來:鸛雀,是一種鳥,形狀像鶴。在山西永濟市的黃河邊上,有一座樓經常有鸛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們給它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鸛雀樓。大家看,這就是鸛雀樓。(出示掛圖)

  二、初讀古詩識字詞

  1.課件出示古詩。

  2.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讀懂字詞,讀通古詩。

  3.教師范讀。

  4.同桌一起讀讀詩句:你一行,我一行,一邊看圖一邊讀。說說讀懂了什么,哪些地方還有疑惑。

  三、精讀古詩知詩意

  1.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詩。想一想:詩人王之渙登上樓以后看到了什么?

  (在交流過程中相機地教一些詞語幫助他們積累。如:連綿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的黃河等。)

  2.齊讀第一句詩。作畫:老師想要你們把看到的景物畫下來,一起來試試吧!(在師生共同作畫中達成一致:太陽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正在一點一點往下落,最后太陽躲在大山背后不見了。)

  3.結合詩句猜一猜哪個字是表達太陽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再猜猜哪個字告訴我們太陽不見了。

  (依;盡。)

  4.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發揮想象:同學們見過夕陽西下的景象嗎?(學生描繪)看到這么美的情景,你想說些什么呢?

  5.教師動情地描繪:太陽漸漸收起耀眼的光芒,連綿起伏的群山披著夕陽的余暉,顯得十分壯麗!(指導學生朗讀)

  6.繼續作畫:我們在樓上還看到了黃河,黃河是怎樣的一條河呢?(學生自由談)

  想象黃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導朗讀第二句詩。

  7.過渡:真是太美了!看著這樣壯觀的情景,詩人不禁思潮起伏,他在想什么?(引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從這兩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要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必須要——再登上一層樓。)

  四、教師小結

  小結: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更上一層樓,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

  古詩二首

  登鸛雀樓

  第二課時

  1.學會生字新詞。

  2.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

  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

  4.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

  一、談話激趣

  同學們,我們見過歡快流動的小溪,也見過明凈清澈的湖水,那么,你們見過瀑布嗎?今天,我們就同李白一起去欣賞廬山瀑布。

  二、欣賞感受

  1.同學們,我們的行程開始了,現在我們來到江西廬山,觀看從香爐峰頂流下的瀑布,看完后談談你們的感受。

  2.放視頻,學生觀看。

  3.學生各抒己見:你感受到的廬山瀑布是什么樣的?

  4.面對如此美景,唐代大詩人李白情不自禁地吟誦起“日照香爐生紫煙……”(誦讀后板書《望廬山瀑布》)

  5.你們覺得詩中描繪的景色美嗎?你們也快快打開書本,自由讀幾遍吧!

  (個別讀,齊讀,指名讀)

  三、賞析古詩

  1.自由讀古詩,觀看插圖和回憶錄像中的情景,說說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內交流,先提出疑問互相解答,再說說詩的意思。

  3.學生為錄像配解說詞。先練習再指名說。

  四、朗讀、背誦古詩

  1.同桌互助,練習朗讀古詩,讀出李白驚奇、贊嘆的情感。

  2.指名讀,評議。

  3.齊讀古詩。

  4.看錄像練習背誦古詩。

  五、指導識記、書寫生字

  1.播放寫有詞語的幻燈片,自由讀,指讀,齊讀。

  2.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3.指導書寫生字。

  古詩二首

  望廬山瀑布

  飛流三千尺

  銀河落九天

  學生自由讀詩時,單憑詩句去感受詩人所描繪的景物是很困難的,因為二年級孩子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不深,他們很難從短短兩行詩文中認識到什么。于是我就用插圖在學生與詩文之間構筑一個平臺,將詩句與畫面相連接,去幫助他們理解和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景象。

  讀讀詩,畫畫圖,再讀讀詩。看似在做游戲,其實課堂上許多知識點的理解全隱含其間而又不露痕跡。這種自然輕松的學習方式正是新一輪課改所倡導并追求的。這種教學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古詩的教案 9

  我國歷來被稱為“詩的國度”,從優秀的詩歌作品中小學生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靈秀,體悟人與物的和諧美妙,感受人類心靈的質樸圣潔。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說如能從小能多讀些詩詞,不但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而且更能夠陶冶情操、培養起對真、善、美的熱愛,領悟人生的真諦。因此,在小學階段如何落實好學習古詩的要求,是語文教學的永恒話題。

  [復習內容]:

  1、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中的四首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作為重點,能夠會讀會背會默、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古詩中蘊含的哲理。

  2、本冊課文引用或者聯想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詠柳》、《敕勒歌》、《大林寺桃花》,為輔.

  3、積累古詩名句,學以致用

  [課前談話]:同學們,孔老夫子曾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那么多的老師來我們班做客,大家高興嗎?表示歡迎!孔子還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過的知識既是及時地進行復習,不也是非常愉快的事嗎?

  [復習過程]

  (一)導入:情景導入,確定目標。

  今天我們的復習列車將開往“古詩園”,(板書課題)大家準備好了嗎?那就開始買票吧?(有疑問嗎),背誦一首課外積累的古詩,才能獲得門票。

  我國是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豐富而又寶貴的語言文化遺產,古詩就是這個語言寶庫中的瑰寶。同學們能熟練背誦一二,不錯的,古詩園的大門已經向我們打開。(播放古箏曲)

  本冊第4課、第22課就為我們重點推薦了四首古詩,他們是什么呢?指名說詩的題目和作者,并吟誦。

 。ㄒ魳仿曋梗┠敲,回憶一下,古詩的知識點我們可以從哪幾塊去梳理呢?指名回答,隨機出示小黑板: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且會默寫

  2、理解詩句中的重點詞語

  3、理解詩句的意思

  4、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或蘊含的哲理

  (二)根據以上幾點自由復習,回頭我們展開競賽

  (三)比賽開始,凡是表現優秀的同學自己給自己的學案上畫一張笑臉,同時給本組加10分,笑臉最多的同學獲得個人優勝獎,和得分最多的組獲得集體優勝獎。要求大家要絕對地公平公正。

  第一關:古詩傳真

  每組派一位代表默古詩名句對對碰

  寫本組的指定古詩,其余同學默寫自己最容易默錯字的古詩,自查自糾。

  批改,并提醒大家,認真掌握好古詩中的難寫字,能提高正確率。

  薊北 涕淚 喜欲狂 須縱酒 巫峽 襄陽 洛陽

  家祭 乃翁 子聿 無遺力 工夫 絕知 躬行 鑒 徘徊 渠

  對照黑板進行比較,正確的舉手,加分。提醒落后的組要加油,錯的同學自覺找組長重默過關。

  第二關:詞意點擊

  這一次我想找幾個不放心的同學代表各組來回答。

  第一組,指名——,歡迎鼓勵,點擊詞意。

  第二組,指名——,歡迎鼓勵,點擊詞意。

  第三組,指名——,歡迎鼓勵,點擊詞意。

  第四組,指名——,歡迎鼓勵,點擊詞意。

  小結:不放心就是關心和愛心,我小時候就是這樣,最希望老師不放心我。這樣就會更關注我,才多提問我,我才會不斷進步。

  第三關:古詩鑒賞:看誰理解得深,理解得透。

  本輪為搶答題,誰先舉手誰回答,答錯了機會讓給另外一組。

  1、《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詩是兩首經典的_________詩歌

  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者是_______代詩人_________,他在中國文壇上被稱為“________”,他的詩就像一面鏡子,真切地反映了唐朝由盛到衰的過程,被推崇為“_________”,這首詩被稱為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全詩體現了一個“_______”字,表現詩人喜欲狂的詞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詩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喜。

  4、《示兒》的作者是___代詩人_______的絕筆。他以_______的口吻告訴孩子,他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悲(用自己的話),并叮囑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詩句)。表達了詩人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無比渴望以及強烈的________之情。

  5、你還會背陸游的哪一首愛國詩歌?

  6、《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都是關于_________的詩篇。

  7、《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由“古人學問無遺力”我們可以聯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由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書本上的知識終歸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實踐才行。由此我聯想到魯迅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觀書有感》中表達詩人讀書感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觀書有感》這首詩的題目雖然寫的詩讀書的感受,詩中卻寫的是池塘,這是因為作者巧用“______________”作比喻,正如_____________能夠使方塘變得如此清澈一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夠使人睿智。

  小結:古詩園中的古詩果然精彩,吟誦他們不僅被詩人的愛國情操所感染,而且被其中深刻的哲理所啟迪。看來學習古詩不僅要會都會背,更要做到把握詩歌形象、推敲關鍵詞句 、品析藝術特色 、理解詩歌主題,這樣才能悟得深、記得牢。經過上一輪的自由搶答,我們來看一看雙方的得分,表揚先進,鼓勵落后組,迎頭趕上。

  第四關.古詩大搜索

  打開目錄,瀏覽一下題目,想想本冊書中還有哪些古詩暗藏于課文中,或者在文中被引用。

  找到一首加10分。指名背誦(古箏曲配樂)《飲湖上初晴后雨》、《詠柳》、《大林寺桃花》、《秋夕》、《敕勒歌》

  第五關古詩名句對對碰

  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語文課本,她為我們帶來了這么多的古詩大餐,一篇文章有它精彩的段落,一首古詩也有它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生活中、學習中處處可以引用。我這里為大家準備了幾條。

  現在進入最后一關古詩名句對對碰。誰敢來嘗試現場抽簽作答。

  題目有:1、當我們回憶起母愛,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我們在外地過年時,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3、小明很貪玩,老師總是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他要趁年輕,好好學習,不要等到老了一事無成,只留下悲傷。

  ……

  六.總結:今天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很棒,但是還要不斷努力,我也引用一首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贈與大家共勉。

  [課例分析]:

  20xx年12月22日,今天我面向全鎮六年級語文教師上了一節古詩復習課,因為古詩的教學本身就很單調, 再加上一般小學階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動、愛表現、愛模仿等特點,他們記憶力好,形象思維能力強。但這一階段的孩子缺乏理性思維,邏輯思維能力不強,他們愛活動、坐不住、坐不久。所以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內容更加鮮活,能夠長久地吸引孩子們的目光,我采用了很多教學方法:

  比如:上課伊始,我便讓學生用吟誦課外積累的古詩用來“購買”本節《古詩大觀園》的門票,學生的興致高漲,迅速進入古詩的學習情境當中,在古箏曲中抑揚頓挫地自己喜愛的古詩,為后面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采用了小組競賽的方式,展開了“古詩傳真”、“ 詞意點擊”、“古詩大搜索”、“古詩名句對對碰”的競技闖關活動,以及抽簽接詩句活動,凡是表現優秀的同學自己給自己的學案上畫一張笑臉,同時給本組加10分,笑臉最多的同學獲得個人優勝獎,和得分最多的組獲得集體優勝獎。同學們情緒高漲,學習認真,發言踴躍。

  不容置疑:這是一節極為成功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面向全體,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活力課堂。這是所有聽課教師的一致評價。

  然而:對于這樣的活動課,許多教師也產生顧慮和擔憂:“這樣一來,孩子的天性自然是得到發揮了,可是課堂上安靜的獨立思考時間太少了,學生的坐姿隨便了,情緒高漲時居然會歡呼、跳躍,教學秩序得不到保障,教學質量會不會出問題?”

  的確,身在此山中的我深知這節課存在的問題,那主要不是孩子們的原因,而是我在設計教案上考慮的不夠周全,以及我在課堂管理能力上的不足。

  我認為一節成功的課堂應該關注學生個體享受學習的過程,只要學生在思考和體驗,必然伴有豐富的情感、情緒的變化和豐富的語言動作,甚至會不由自主地站起來跳躍,我們教師應該給學生一點言行的靈活性和自主權,給共舞之外的獨舞一點精彩回旋的自由空間。我以為并不是有了安靜的課堂,就意味著有了一堂好課。課堂上,比安靜更重要的是是個性的飛揚、思維的活躍、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啟迪。

  但是好的紀律來自好的教學,改進教學是改善紀律的關鍵。這節課我最大的失誤一是在競賽的要求上不夠明確、不夠周全,使得學生在比賽中產生一些分歧,小組之間產生矛盾;因為比賽的題目層次性不強,忽略了小組當中的學困生,使課堂變成了少數人的舞臺。二是我自身調控課堂紀律的能力、策略明顯不夠,應該不斷地組織學生、管理紀律、引導學生、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當學生出現違紀行為時,要做出正確的分析與判斷,才能采取相應的、合適的措施。

  總之,調控教學課堂,重點是看學生學的是否認真,是否把所學的知識吸收了。要做到人人都積極思考、積極參與的活力課堂,學生的注意力就不容易渙散,問題行為也就少了,課堂紀律自然也就好了。小學生年齡尚小,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中的紀律與課堂管理不可忽視。

古詩的教案 10

  教學目標 :

  1、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思念故鄉以及贊美梅花品格的情感,知道梅花自古以來是清高、勇敢的象征。

  2、學會本課生字5個,詞語4個。

  3、能解釋詩句中字、詞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和默寫古詩。

  5、會用自己的話說說《靜夜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讀懂詩句,理解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帶點字的意思。

  教學準備:課文錄音、歌曲磁帶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教學《靜夜思》,學會詩中3個生字,理解“疑”“舉”等字的意思。

  2、背誦并默寫該詩。3、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思念故鄉的情感。

  過程:

  一、揭題。

  播放《十五的月亮》的歌曲。簡短談話,揭示第一首詩的題目。

  二、自由讀。自學3個生字。讀通詩句。

  三、指導朗讀。

  四、講解詩句。

  1、讀古詩,圈出不懂的字。

  2、學生試解。

  3、連起來說說詩的意思。

  五、背誦全詩,體會情感。

  六、作業 。

  第二課時

  目標:

  1、教學《梅花》,學會詩中的5個生字,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的.讀背全詩。3、體會梅花的風格,學習梅花不怕困難的精神。

  過程:

  一、啟發談話。

  二、聽課文錄音,自學生字,讀通詩句。

  三、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 句。

  正確朗讀這兩句詩。說說帶點字的意思。試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2、學習3、4兩句話。

  解釋帶點字的意思。

  四、指導朗讀。

  范讀。自讀。交流討論,朗讀品味。

  五、作業 。

古詩的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掌握1個多音字,會寫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背誦。

  3.借助注釋,理解詩句,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重點

  1.掌握1個多音字,會寫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背誦。

  難點

  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過程:

  一、美圖導入,營造詩境

  1.出示文中插圖,請學生說出掛圖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據自己的想象創編小故事。

  2.同學們的故事都很精彩!這樣美的畫面寫成詩也一定會很精彩!來,我們一起走進古詩《夜書所見》。

  二、初讀詩文,感知詩情

  1.理解“書”“所見”的意思,進而解題。

  2.齊讀題目。

  3.根據拼音、注釋,同桌互讀詩文,要求讀通、讀順。

  4.老師正音,師生共同討論識記生字的方法。

  5.老師范讀,劃出朗讀節奏,男女生分組讀。

  6.告訴老師你從詩中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猜一猜詩人在想什么?

  三、精讀詩文,感悟詩意

  1.詩的題目是《夜書所見》,那詩人在這樣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讀詩文,在你認為的重點詞語下面畫線,說說感受。

  2.在這樣凄涼的秋夜,詩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覺?他想到了什么?(板書:動客情)

  3.課件出示前兩句詩,教師解釋詩意后請同學帶著自己的感受齊讀這兩句詩。

  4.圖文結合,自由讀文,聯系上下文討論“知”的意思。(讀、寫、品“挑”,指導寫“送”)

  5.在圖中標出從詩文中摘抄到的詞,給圖畫配上“注釋”。

  6.詩人看到孩子們玩得那么投入,就會想到什么?(家鄉、童年)是的,這就是“江上秋風動客情”中的“動客情”,也就是詩人在思念自己的家鄉和童年生活。

  7.“動客情”就是全詩的中心,文字中融進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我們讀的.時候就要把濃濃的“想家”“鄉愁”之情讀出來。你覺得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這種感覺呢?(自由讀)

  四、誦讀詩文,品味詩蘊

  1.指名讀詩,師生評價,評出“朗讀之星”。

  2.齊背古詩。

  3.說說自己的感受,你想對詩人說些什么?

  4.回憶一下前面學過的兩首詩,想一想,這三首詩寫的都是哪個季節的景色。你是從哪些地方發現的?(全班交流)

  五、小小詩人,再現詩韻

  從《古詩三首》中任選一首,將其改寫成一篇優美的現代詩。

  夜書所見

  本課是三首古詩的教學。教學中我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把握詩意,避免了機械地分析,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學生通過整體感悟詩歌內容,邊讀邊想,實現與文本的對話。此外,我讓學生抓住詩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內容,通過聯系上下文分析想象,使之感受更為深入,學生體悟了詩的內涵,也學會了閱讀。同時,我也注重積累與表達的訓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對文字的興趣,很自然地完成讀寫結合。

古詩的教案 12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領略詩歌的意境美。

  2、培養學生聯想、想象的能力。

  教學過程:

  板塊一:背景導入

  1、(出示干旱圖片)師: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家鄉陜西玉蒲遭遇了一場旱災,土地干涸,糧食顆粒無收,禍不單行,安史之亂又爆發了,他們一家人就過起了流亡生活,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此時,一場春雨悄然降臨,久旱逢甘露,詩人內心無比喜悅,揮筆寫下了——《春夜喜雨》。(師誦讀)

  板塊二:指導朗讀

  1、齊讀題目,(久旱逢甘露,詩人內心無比喜悅)再讀。

  2、請你自由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出示詩)

  3、指名讀,重點指導:甫、潛、徑、重(古詩用字凝練,讀的時候一定要慢一點兒,便于讀者和聽者在讀中去細細品味。同時還要讀出節奏和韻味,注意看老師的手勢)

  4、全班齊讀。

  板塊三:發揮想象,理解詩意,感悟意境

  1、到底杜甫筆下的春雨有何令人欣喜之處呢?打開課文,結合注釋,和同桌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有不理解地詞、句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

  2、有不理解的字、詞嗎?那好,老師來考考你。(乃、潛、野徑、俱、紅濕處、花重)

  3、古人寫詩、作畫往往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讓我們借助想象、聯想去還原一千多年前的那個春雨之夜,一同去感受那場令人欣喜的春夜細雨。

  4、(出示圖1)師誦——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每每讀到這兩句,我眼前就會出現這樣一幅圖景——春天到了,干涸的土地盼望春雨,田里的種子盼望春雨,花草樹木盼望春雨,人們也盼望春雨……就在萬物都迫切需要春雨的時候,春雨仿佛知道大家的心思似的,不早不晚,揚揚灑灑地下了起來。那細細的雨絲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在雨水的滋潤下,干涸的土地變得濕潤;田里的種子吸飽了雨水探出了小腦袋;小草挺了挺身子,又長高了一截;樹葉綠得發亮。這可真是一場及時雨呀!

  難怪詩人會“喜”。這短短的兩句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雨發生圖。讓我們帶著這種喜悅之情來贊美這知時節的好雨吧!

  5、你發現老師剛才用什么方法來理解詩句的意思?(沒有逐字逐句地去摳,而是通過發揮想象與聯想,將古詩在腦海中轉化成畫面,再用優美的.語言將畫面描述出來)

  6、(出示詩)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理解其他詩句的意思,好嗎?(你可以閉上眼睛,輕聲吟誦你喜歡的詩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7、匯報三四句,出示圖2,師適時引導。這都是春雨的功勞!可它悄悄地來,默默地潤物,一點兒也不炫耀自己,這是一種什么品質。俊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又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雨潤物圖。讀出我們的敬意吧!

  8、這善解人意、無私潤物的好雨,詩人多么希望它酣暢淋漓地下個夠哇!于是,詩人推門遠眺,他看到了——(出示圖3,誦該詩句,生描繪畫面)詩人很高興,他知道這雨一定會——(下上一夜,下個透徹)這兩句又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江夜雨圖。

  9、看到這里,詩人不禁想到——(出示圖4,誦該詩句,生描繪畫面)大自然的一切都因為這場及時雨的到來變得生機勃勃!想到這里,詩人能不喜嗎?我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雨后錦官圖。

  10、這首描繪并贊美春雨的詩,主要表達了詩人喜悅的感情。全篇句句是“雨”,處處是“喜”,可詩中卻又沒有一個“喜”字,足見詩人的匠心獨運。正因為如此,這首詩成了吟詠春雨的名篇。尤其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兩句,不僅用字精妙,還蘊含著耐人尋味的哲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讓我們滿懷喜悅,再次贊美這及時的好雨吧。R讀)

  板塊四:作業超市

  必做:背誦并默寫《春夜喜雨》。

  選作:

  1、喜歡古詩的同學搜集描寫春天、春雨的古詩,自主積累。

  2、愛好寫作的同學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情景,將《春夜喜雨》改編為一篇寫景的文章。

古詩的教案 13

  古詩二首

  《江畔獨步尋花》

  預習提示:讀古詩,讀準節奏,讀通、讀順。練習背誦。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能進入詩人描繪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這首詩。

  3、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悅的心情。

  教學重點:進入詩歌所描繪的蜂飛蝶舞的春天生機盎然的意境,體會詩歌中蘊涵的詩人之情感。

  教學準備:春天畫面的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山行》。

  2、今天我們再學習一位因為也是唐朝詩人寫的上詩,他可是一位了不得的詩人,人稱“詩圣”,寫的詩被稱為“詩史”。這位詩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一首描寫美麗的春景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板書課題)

  二、初讀,指導讀正確、有節奏感。

  1、老師下面要來個四組讀詩比賽,要求是:響亮、正確、有節奏。想獲得為本組爭光的機會嗎?那就練習讀幾遍。

  2、指名讀,隨機糾正字音、節奏。

  3、齊讀。

  三、精讀,入詩境,悟詩情。

  1、詩我們已經讀了好幾遍了,同學們,詩人來到江邊,看到那些景物?

  板書:花蝶鶯

  2、這些景物中你最喜歡什么?能不能結合詩句,發揮想象,把仿佛在眼前的情景用老師這里的句式說一說,結合理解詞語“花滿蹊”“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啼”。

  啊,———(景物)真———啊,你看————————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嚴嚴實實的了。

  啊,花真多啊,你看,把花枝都壓彎了。

  啊,花真美啊,你看,紅的似火,白的如雪,黃的勝金……

  啊,花真香啊,你看,把小蝴蝶小蜜蜂都引來了呢。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語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飛碟舞,說到現在的花,你們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3、教師放課件,邊放《春到江邊》的音樂,用優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意境。

 。ê靡慌煞被ㄋ棋\的美景啊,你們看,杏花開了,遠遠看去,就象天邊粉紅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臉粉粉的;梨花擠滿枝頭,仿佛一夜間枝頭墜落了滿樹的白雪,香氣四溢,引來了蝴蝶在花叢翩翩起舞,黃鶯飛落枝頭,自由自在地唱起動聽的歌。

  美吧,這情景讓蝴蝶醉了,黃鶯醉了,我們也醉了。下面同學們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讀、表情、動作讓老師感受到你們的陶醉吧!

  4、賽讀。

  四、深化,體會詩情。

  1、讀到這,老師心頭不禁有個疑問:你們看,詩中寫到花不僅多,而且美,這景色在春天隨處可見,只要一出門就可以看到,為什么要“尋”呢?

  2、是不是該把詩題再讀讀,讀出詩人心情的歡愉。

  3、讓我們用自己的誦讀讀出詩人對春天美景的喜愛吧。

  五、作業:

  1、把詩歌改成小散文。

  2、讀《絕句》

  板書設計:

  花多美

  江畔獨步尋花(愉悅) 蝶舞

  鶯啼

  課后檢測:1、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游園不值》

  預習提示:讀古詩,讀準節奏,讀通、讀順。練習背誦。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2、運用電教媒體,培養學生的理解、想象、作畫、寫作能力。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1、揭題,明確本課時學習目標:學習游園不值

  2、解題: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

  3、介紹作者(用網上資料示作者情況)。

  4、初讀,大體了解詩的'內容。

  5、師示范朗讀。

  6、生隨師小聲朗讀,體會讀音的準確性。

  7、投影課本上的插圖:生自讀詩,借助字典和插圖,想句子的意思,并標出不懂的詞語。

  8、字詞質、釋疑。

 。☉涸狻皯摗保@里當“大概”、“可能”講。

  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9、指名逐句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愛惜園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地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矗恢Ψ奂t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10、指導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師讀,生仿讀:自讀,指讀,齊讀。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11、啟發想象:

 、、詩人并沒有進園,他怎么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②、園中的景象是怎樣的?(4人組討論)

 。ㄓ辛鴺浜透鞣N美麗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濃郁的花香等。)

  12、將詩中的內容通過畫面展示出來。(學生各自據詩意畫畫)

  13、交流:投影學生的畫,師生評議。

  14、試試:將本詩用自己的話改作一下(可以是詩,也可以是散文。)

  15、習作,交流,評議。

  16、背誦詩句。

  17、小結:作者看花雖然進不了門,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過學習和體會詩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春景。

  課后檢測:1、背誦、默寫《游園不值》。

  2、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

古詩的教案 14

  活動設計背景

  古詩的學習,對于幼兒來說可能顯得有點枯燥,但通過故事間接地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會讓他們興致盎然,并在積極地參與中,得到很多的收獲。結合傳統節日“重陽節”的到來,先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意義以及這一天的所具有的一些傳統活動,明白詩人要寫古詩表達自己的心情。

  活動目標

  1.欣賞并理解古詩,能初步發現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

  2.理解古詩中“異鄉”、“異客、“憶”、“遍插”、“遙知”、“茱萸”、等字詞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詩的完整詩意。

  3.感受古詩中詩人表達的思念家鄉親人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熟讀、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活動準備

  1.讓幼兒預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了解一些節日民俗。

  2.相關詩句字卡

  3.自制課件

  活動過程

  一、聽老師故事、引出古詩,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容。

  提問:九月九日這一天,詩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賞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步發現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理解古詩詩意。

  1.老師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提問: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2.小結:同樣是講一件事,剛才故事講了好多,古詩只用了四句就講完了。(明白古詩是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3.欣賞古詩,理解故事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提問:

  ①在這首古詩里你有哪些地方還不明白?

  (引導幼兒結合對故事的記憶,來理解古詩的字、詞,感受古詩整體的意境。)

 、谶@首古詩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引導幼兒根據個人理解簡單概括詩意。)

  4.師生完整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三、遷移情感,體驗詩人的思鄉之情。

  1.提問: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特別的思念家鄉的親人,寫下了這首有名的古詩,如果你一個人離開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會想些什么呢?

  2.引導幼兒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喜愛之情。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用講故事的形式間接地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我知道圖片是最為直接能吸引幼兒的視線的,故事也是幼兒最為喜歡、最容易理解的,把兩者有機結合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學得特別的快,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理解古詩的內容,更加的直觀形象。孩子對于重陽節都十分的陌生,雖然能夠出示茱萸、重陽糕等相關圖片,但是這兩種物品對于幼兒來說是很少見到的,教師只是一筆帶過,老師應該適時的加以引導或者通過知識經驗準備來引導幼兒認識。

古詩的教案 15

  學習目標:

  1、誦讀古代詩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基本讀懂。

  2、對古代詩詞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3、品味古代詩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學習重點:

  1、背誦默寫五首詩詞,積累有關作者資料。

  2、感悟詩詞情感,培養自己的高雅情操。

  一、1、默寫:滁州西澗

  2、作者:韋應物,京兆長安人,(唐)代詩人。詩風古淡雋永,多寫山水田園,清麗閑淡,平和之中時露幽憤之情,是中唐藝術成就較高的詩人。與(柳宗元)并稱為“韋柳”。

  3、釋詞:獨憐(獨愛);幽草(深草);野渡(野外的渡口);自橫(自由自在的浮泊)

  4、【評析】滁州:今安徽滁縣。西澗:在滁州城西。詩人自尚書比部員外郎外放滁州刺史,旋即罷任,閑居西澗作此詩。全詩寫西澗春景。從詩人創造的澗邊幽草、水急舟橫的清幽意境中,傳達出一種悠閑恬淡的心情。末二句以飛轉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可謂詩中有畫,景中寓情。

  5、探究與練習1)詩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對澗邊草的什么情感?最能體現這一情感的是哪個字?

  情感:喜愛體現情感的字是:憐

  2)后兩句歷來為人們稱道,這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又創設出一種怎樣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意象:春潮、雨、野渡、橫

  意境:詩人通過這些意象,創設出一種孤寂、閑適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恬淡閑適的胸襟

  3)這首詩用了什么手法?表現出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這首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認為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的前兩句寫自己獨愛自甘寂寞的澗邊幽草,卻無意于黃鶯,表現出詩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無人,水急舟橫的景象里,蘊涵著一種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而憂傷的情懷。

  4)作者用哪句詩句表達了堅守節操的志向?

  答: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5)最后一句中哪個動詞用得極妙,又妙在哪里?

  “橫”這個字用的妙,“舟自橫”寫出了當時船只的隨意停泊,也寫出了當時作者的心情是進退兩難的:當時想要辭官隱退,卻又被逼無奈又無法辭官,寫出了詩人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

  6)《滁州西澗》中以飛轉流動之勢,襯托閑淡寧靜之景的是: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二、1、默寫:江南逢李龜年

  2、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陽,出生于河南鞏縣,一度居住在長安城南少陵附近,曾自稱(少陵野老),后世稱(杜少陵)。杜甫是我國最偉大最優秀的詩人之一,F存詩作1440余首。和李白并稱(李杜)。我們知道他的詩作有(《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望岳》);(《春夜喜雨》)。

  3、釋詞:尋常(經常);江南(指今湖南一帶);逢(碰上,遇上)

  4、【評析】李龜年是開元時期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龜年,正是在意氣風發的少年時期,正值“開元盛世”。杜甫因才華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書監崔滌的賞識,得以在他們的府邸欣賞李龜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龜年正是和鼎盛的開元時代,也和自己充滿浪漫情調的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緊緊聯結在一起的。幾十年后他們又在江南重逢。這時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亂的唐朝業已從繁榮昌盛轉入衰落,他們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涼。這種會見,自然很容易觸發杜甫胸中本已郁積的無限滄桑之感。

  5、探究與練習

  1.這首詩前二句言過去之(盛),為下文作了鋪墊;后二句寫現在之(衰),抒發無窮感慨。

  2.景物的描寫寄寓了詩人對世道衰落的感慨。分析“落花時節”的多層含義。

  1)“落花時節”表面的意思是指具體的時令——暮春;

  2)象征杜甫和李龜年二人漂泊無依、由榮而衰的身世命運;

  3)象征著大唐在安史之亂后,由盛而衰的社會現實。

  3.《江南逢李龜年》中言過去之盛,為下文作了鋪墊的是: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三、1、默寫:送靈澈上人

  2、作者:劉長卿:字(子房),河間人。宣城(今屬安徽)人,郡望河間(今屬河北)。以五言律詩擅長,玄宗天寶進士。肅宗至德間任監察御史、長洲縣尉,貶嶺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時歷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被誣再貶睦州司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傷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亂后中原一帶荒涼凋敝的景象。如《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筆調蒼涼沉勁。劉長卿詩以五七言近體為主,尤工五言,自詡為“(五言長城)”。

  3、釋詞:蒼蒼(深青色);杳杳(深遠的樣子);荷(背著);

  4、【評析】劉長卿,工五律,自稱“五言長城”。靈澈上人,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詩僧,與劉長卿是忘年交。竹林寺在潤州,是靈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當天近黃昏,寺院的晚鐘聲從山中遠遠的傳來,靈澈辭別,戴著斗笠,披帶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

  5、探究與練習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別詩,也是一幅構圖美妙的景物畫。詩未著一送字,而送別情狀自出。想想: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這一情狀是從怎樣的形象描繪中傳達出來的?

  帶斜陽,是傍晚時候;獨歸晚,漸行漸遠。靈澈戴著斗笠,披帶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蔼殮w遠”顯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舍,結出別意。只寫行者,未寫送者,而詩人久久佇立,目送友人遠去的形象仍顯得非常生動。

  四、1、默寫:約客

  2、作者:趙師秀:趙師秀(1170~1219)南宋)詩人。字紫芝,號靈秀,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光宗紹熙元年(1190)進士,與徐照(字靈暉)、徐璣(字靈淵)、翁卷(字靈舒)并稱“永嘉四靈”,開創了“江湖派”一代詩風。寧宗慶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為筠州推官。晚年宦游,逝于臨安。

  3、釋詞:黃梅時節(夏初江南梅子黃熟的時節);燈花(點油燈時燈芯結出的疙瘩);落(震落)

  4、【評析】黃梅時節的夜晚,鄉村池塘中傳來陣陣蛙鳴。詩人約一位朋友來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沒有來。他只好一個人伴著油燈,無聊地敲著棋子。語近情遙,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的寂寞心情。詩用對句寫景,富有時令與地方特色。屋外綿綿不絕的雨聲、蛙聲和屋內斷斷續續的敲棋聲互相應和,映襯著主人的心情。 5探究與練習

  1)對下面這首宋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C)

  A.前兩句寫出了時令特色和地方氣息,從側面透露出詩人在靜候友人來訪時的感受。

  B.第三句點題,以“夜半”說明詩人在久久等待,但約客未至,卻只聽到陣陣的雨聲、蛙聲。

  C.第四句描寫了“閑敲棋子”這一細節,生動地表現出詩人此時閑適恬淡的心情。

  D.全詩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動作的渲染,描寫詩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韻味。

  五、1、默寫:論詩

  2、作者:趙翼(1727~1814)(清)代詩人、史學家。字云崧,一字耘崧,號甌北,陽湖(今江蘇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鎮安、廣州知府,官至貴西兵備道。乾隆三十八年辭官家居,曾一度主講揚州安定書院。趙翼詩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乾隆時期三大詩人)"。

  3、釋詞:李杜(指李白和杜甫);萬口傳(極言李杜詩歌傳播之久遠);不新鮮(與社會現狀不能扣合,缺少時代氣息);江山(指代國家);領(主導);風騷(《詩經》中“國風”和屈原“離騷”的并稱。因其對后世文學影響很大,故用來泛指文學);

  4、探究與練習①詩中的“李杜”具體指:李白和杜甫

 、凇帮L騷”在詩中的意思是風騷:指《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是我國詩人史中兩座最早的豐碑。后來把關于詩人寫作的事叫“風騷”,這里指在文學上的地方和深遠影響。

 、劬驮姷闹黝}看,此詩表現了作者什么主張?詩歌應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上應求變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趨。如果一味抱殘守缺,厚古薄今,那么永遠只能是裹足不前。

 、芮皟删涞淖饔檬鞘裁?

  詩的'前兩句以李白、杜甫的詩為例來說理:以為即使是李、杜這樣的大詩人,他們的詩作因流傳千年,播于眾口,已經不再給人以新鮮感了。

  理解默寫綜合練習

  《滁州西澗》

  1、借描繪優美景物表現詩人恬淡胸襟的詩句:

  2、詩中表現詩人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憂傷情懷的詩句:

  3、與李商隱《晚晴》中“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抒發同樣的恬淡之情的詩句:

  4、以橫臥舟中的撐船人的悠閑,反襯有才人得不到重用的無奈而憂傷情懷的詩句:

  5、詩中運用對比手法,表現詩人雖有志改革卻無回天之力,思歸又不能的兩難境地的詩句:

  《江南逢李龜年》

  1、詩中點明初逢地及聽歌頻繁,表明杜甫和李龜年早有交情的詩句:

  2、詩中描繪二人晚年重逢,彼此飄零異地、感慨萬千的詩句:

  3、含蓄地將個人的悲歡離合與國家的興衰融合起來的詩句:

  4、杜甫《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睂懗隽藝萍彝鲋H的深切感慨。該詩中與此相類似的詩句:

  《送靈澈上人》

  1、描繪竹林寺景致的詩句或描繪竹林寺幽靜環境的詩句:

  2、描繪靈澈上人披著夕陽的余暉,獨自走向遠方的詩句:

  《約客》

  1、詩中讓人感受的雨夜詩意般的情致或介紹季節和環境的詩句:

  2、詩人一直伴著孤燈,焦急地等待所約的客人,營造出孤燈、夜雨、獨坐的清寂氛圍的詩句:

  3、這首詩中細微的動作、形神兼神,達到與唐代詩人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敲”字相同效果的詩句:

  《論詩》

  1、詩中表現詩人有獨特見解,認為在文學上不同朝代都會有不同的人來領導并產生巨大的影響的詩句:

  2、詩中與杜甫《戲為六絕》中“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焙x相反的詩句:

  3、表現詩人敢于創新的精神且具有現實意義,并實現其主張的詩句:

  4、毛澤東《沁園春雪》中有“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該中與此意境相似的詩句:

  【附錄】初中古典詩詞名句復習

  1、我們做事遇到很大困難,感到無法可施時,事情突然有了轉機,此時的情況,可用陸游《游山西村》中的兩句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劉禹錫在《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中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來暗示社會發展,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詩句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3、杜牧在《泊秦淮》一詩中情景交融的表現晚唐時代氣氛,借對歷史思考表現對現實的深刻憂慮的詩句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4、我們要做到心境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正如朱熹在《觀書有感》中所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5、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正如王安石在《登飛來峰》中所說: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6、學無常師,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孔子關于這方面的名言是:三人行,必有我師

  7、辛棄疾的《西江月》中表現詞人為農家感到由衷喜悅,陶醉于豐收在望的歡樂之中的語句是: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8、晏殊《浣溪沙》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生活哲理的兩個對偶句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9、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有一個對偶句,蘊含新事物孕育于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這兩句詩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0、在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史上,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文學經典,均有獨領風騷的一代宗師,這正如趙翼《論詩》所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11、文學史上,“酒”與“詩”一直一路同行。請你從積累的古詩詞中,寫了一個帶有“酒”字的完整的詩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2、我們就要畢業了,現超越時空,想象日后重逢時的情景,可引用李商隱在《夜雨寄北》中詩句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3、王灣在《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描繪漲潮時水面寬闊,帆船順風而行的詩句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14中秋佳節,遠在北京讀書的小王不能回長沙和家人團聚,只能通過賀卡祝家人身體健康,生活平安,請你替小王在他的賀卡上寫一句詩,來表達他對家人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5暑假期間,李明到南岳旅游,當他爬上衡山祝融峰頂時,面對眼前美景,一句詩從他的口中脫口而出,你猜會是哪一句?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16某日,小A奮戰題海,卻被一道難題所困惑,試用了很多數學公式,卻不得其解。忽然,小A靈光一動,想起老師似不經意提過的一個解題思路,茅塞頓開。小A邊解題邊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知道他說的是哪句詩句嗎?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7詩人余光中參加一次文藝頒獎儀式,獲獎者大都是黑發晚輩,只有余光中是白發老者。余光中風趣睿智的致詞贏得了滿堂彩。請你代主持人用一句詩句高度地評價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8、人生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當“生”與“義”不能兩全時,我們應當像孟子所說的那樣: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9、勸勉別人不要嫌棄行業不好,任何工作都能創造出超人的業績是哪那句諺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20、陸游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一詩中,觸景生情,表達自己愛國的激情的詩句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21憂國憂民的杜甫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表達自己聽到捷報后喜極而歌,開情暢飲和急于返鄉的情態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22《愛蓮說》中比喻從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3南北朝詩人王籍運用反襯手法寫出了山林的幽靜的詩句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24陸游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一詩中,觸景生情,表達自己愛國的激情的詩句是: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25自古以來,多愁善感的文人就與酒結下不解之緣、曹操曾有名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但詩仙李白卻在另一首詩中提出了與此背道而馳的觀點,請問,這個觀點是在哪首詩中哪一句提出來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學習鑰匙

  詩歌名句是精華,大家一定要記它。

  理解形象是方法,讀寫結合也不差。

  整分聯法真可行,限時背誦亦顯靈。

  嘗試回憶若不行,打開書來看一輪!

【古詩的教案 】相關文章:

古詩教案12-17

古詩春曉教案01-20

古詩畫教案01-20

古詩《草》教案01-20

古詩的幼兒教案02-04

古詩《詠柳》教案02-10

大班古詩教案02-23

古詩詠柳教案03-18

古詩復習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