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小小設計師》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小小設計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小小設計師》1
設計意圖
現實生活中的經歷是教師創造集體教學活動的重要來源,將主題活動與日常生活、數學知識間建立聯系,會使數學學習更有意義。
班級中正在開展主題活動《我和植物做朋友》,孩子們負責幼兒園小種植園的種植和照料工作。種植園剛剛翻修完成,孩子們特別喜歡。他們發現種植園還沒有圍欄,紛紛說:"老師,原來的種植園有圍欄。""別的菜園都有圍欄。""有了圍欄野貓就不會踩了。""我們可以保護蔬菜啦。"孩子們有了制作圍欄的愿望,同時教師考慮到教育的要求和價值,便生成了活動"設計種植園的圍欄"。在第一次設計中孩子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圍欄,我們也驚喜地看到規律的出現,這也說明生活中的感性經驗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我及時抓住了契機,引導幼兒發現有序與無序的不同。孩子們表示更喜歡有規律的圍欄--既整齊又漂亮,想將種植園圍欄也設計成為有規律的,從而引出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物體排列,感受規律的美。
2.愿意運用兩種物品創造規律,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3.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重、難點
重點:愿意創造規律,運用規律排序,發現美。
難點:理解規律排序中規律組在序列中重復出現的含義,連續排列的整齊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與家長、老師一同收集生活中的規律,拍攝成照片;幼兒在游戲中隨意排出過一些規律;有參與種植園圍欄設計的愿望。
物質準備:用生活中蘊含規律的照片制成的ppt,電腦,相機,"魔法圈"(用顏色鮮艷、可變形的毛根彎成)。
操作材料:洞洞板及棋子、易拉罐、正方形積木、節奏棒、紙盒等。
活動過程:
1.通過分享照片,激發幼兒參與設計有規律圍欄活動的興趣,初步認識、理解規律排序,并感受到生活中運用規律排序的常見與美感。
(1)出示種植園照片,引發幼兒參與設計的興趣,明確活動任務--設計有規律的圍欄。
師:小朋友們,咱們這幾天在忙著做一件什么事情呀?你們發現了什么?
幼:因為我們的種植園還沒有保護植物的圍欄,所以要設計種植園的圍欄。
師:對,我們要一起設計、制作圍欄。在你們第一次設計中,畫出了許多圍欄樣式,你們更喜歡哪一種?
幼:有規律的圍欄。
師:所以我們今天要設計有規律的圍欄。
(2)引導幼兒逐一觀察收集的有規律物體的照片,發現照片中兩種物體之間的排序方式。
師:在你們動手設計之前,咱們一同來欣賞一下活動前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到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滑梯上的欄桿是按什么方式排列的?在這個排列中重復出現的是什么?
幼:是按照一個藍的一個黃的、一個藍的一個黃的方式排的。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滑梯的欄桿是由一藍一黃欄桿組成一組規律,后面一直重復前面這組規律,一個一個間隔排列的。
(3)通過對全部照片的觀察及交流,了解兩個不同物體是可以有規律排序的,并能發現規律排序的美,愿意創造規律,設計種植園圍欄。
師:小朋友們看了這么多生活中有規律物體的照片,你有什么感覺?
幼:很好;看上去很舒服;不單調,很整齊。
師:那今天我們也來創造規律圍欄。
(教師介紹師幼共同收集的三組材料及操作要求。)
2.完成設計種植園圍欄任務:自選兩種物品創造規律,嘗試學習按規律給兩個物體排序。
(1)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嘗試運用兩種物品創造規律、排序。
(2)教師個別觀察指導,隨機發現兩種物品規律排序的不同方法及問題并記錄。
3.通過分享幼兒的圍欄設計,進一步發現、理解規律排序的含義。感受到兩種物體可創造出許多不同的規律并排序,激發幼兒發現、創造更多規律并運用于生活。
(1)分享幼兒的排序方法,進一步發現、理解規律排序的含義。(從中提升規律并驗證規律排序。)教師運用相機拍攝下幼兒設計的規律進行個別展示,請幼兒來介紹自己的規律,或者由集體觀察、討論,發現其中的'規律。
師:孩子們,你們真棒!設計創造出許多種規律。誰愿意向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排列。
看一看這位小朋友用什么方式排列的?有人和他的想法不一樣嗎?你覺得這是按什么方式排列的?
當幼兒排序出現混亂時:
師:這位小朋友的規律是一根節奏棒和一個盒子,它們組成了一組好朋友。神奇的"魔法圈"要變身啦,我們一起看看后面排的是不是這組規律在重復出現。
(在此環節中通過用"魔法圈"驗證規律,幫助幼兒解決按規律排序最核心的知識點--特定單元的反復出現。因為幼兒很容易把特定單元混亂,而彩色毛根彎成的圈非常形象地明確了規律組,方便幼兒自我檢驗,使排序不混亂。還可以讓幼兒清晰地看到規律是否排列完整。)富于變化的材料使規律出現多元表征,如同樣兩種材料--易拉罐和長方形積木,因擺放方式及數量的增減,出現不同的規律。
師:為什么××和××都選用了白色和藍色的棋子,可他們排列出來的規律是不同的?
幼:因為××的是一個藍的和一個白色的棋子,另一個小朋友是兩個藍色和兩個白色的棋子。
師:那什么一樣?什么不一樣呢?
幼:顏色一樣,數量不一樣。
師:哦,原來材料一樣,數量不一樣也能創造出不同的規律排序。
(對比不同的規律,發現同種材料,從不同維度,如擺放位置、數量等不同,可創造出多種不同的規律排序。)
(2)知道兩種物體可創造出許多不同的規律并排序,萌發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和創造更多規律的愿望,繼續完成種植園圍欄的創建。
活動反思:
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動正是來源于幼兒真實的生活,利用具體的情景給孩子們布置設計圍欄的任務。由真實任務驅動的教育活動貼近幼兒生活,不僅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而且較好地實現了集體數學活動的情景化,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運用數學知識、經驗,真實感受到數學學習對自己生活的意義,凸顯出數學教育的核心價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及"幼兒在思維上、數學經驗上有所提升"。教師有效把握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注重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直接感知、親自體驗和實際操作,幫助幼兒明確規律排序,擴展幼兒模式識別經驗,并發現生活中規律的美,自主地創造規律。整個活動符合幼兒認知的模式及教學的邏輯:觀察一創造一比較一再比較中概括。通過環境設計策略,即情景內容源于生活,激發幼兒的內部動機,因此在整體活動過程中孩子們任務意識明確,愿意創造規律并專注投入地運用規律排序,設計圍欄;通過直觀概括策略,運用"魔法圈"圈出規律組進行序列中單元的判斷,使幼兒理解規律排序;通過多元表達策略,使幼兒在表達交流中形式多樣,可以是語言、動作、符號,也可以是師生間的、同伴間的交流,從而達到抽象與直觀、思維與感知的有效結合,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在規律排序活動中不僅僅關注排序結果,更注重透過幼兒多樣化的表達,了解其對規律的認識及理解程度,乃至思維發展水平,予以適當、必要的支持引導,促進幼兒遷移、概括等數學思維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小小設計師》2
一、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自己設計的規律排列花紋制作彩帶。
2、探索發現事物花紋排列的規律。
3、在操作活動中體驗規律排列的美。
二、活動準備
1、教具:教學掛圖(二)、(四)中的領帶、盤子圖片,與安全標記若干。
2、學具:幼兒用書第19頁《小小設計師》的材料。星星、月亮等不干膠材料若干。
3、電教設備:投影儀。
三、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盤子圖片,發現圖案排列的規律。
1、過節了,小兔子給自己買了幾件漂亮的禮物,我們看看是什么呀?
2、這個盤子漂亮嗎?盤子上有什么花紋?是怎么排列的'?
3、引導幼兒用圓點標記記錄花紋排列的方法。
教師:我這里有一些遠點標記,你們能按牌子花紋的排列方法也給這些標記排一排嗎?
教師請個別幼兒操作,集體驗證。
(二)引導幼兒觀察領帶圖片,發現圖案排列的規律。
1、出示領帶。
提問:小兔還買了什么?領帶花紋的排列方法和盤子花紋一樣嗎?是怎么排的?
2、運用遠點標記幾率領帶花紋的排列方法。
個別幼兒上來操作,集體驗證。
3、比較發現兩種物體排列的規律。
領帶和盤子的花紋排列規律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4、拓展幼兒思維。
(1)花紋除了可以這樣排,還可以怎么樣有規律地排列。
(2)將不同的排列規律記錄在黑板上。
(三)幼兒作業。
1、布置作業。
教師:請小朋友給小兔設計桌布和圍巾,先按照小兔的而要求將桌布花紋設計好,然后再設計圍巾上的花紋。想一想,圖案怎樣排列才能既有序又漂亮?
2、展示作業并交流。
教師:你喜歡哪一種設計?它的花紋是怎么排列的?
教師:你覺得還可以怎樣排列更加美麗?它是按照什么規律來排列的?
四、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在操作區提供串珠材料和規律示意圖讓幼兒練習。
2、家園共育:家長利用身邊的材料幫助幼兒獲得多種排列組合花紋的而方法,體驗規律排列所產生的美。
3、日常滲透: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各種服裝等的圖案規律,了解設計師的設計意圖等等。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小小設計師》】相關文章:
幼兒園數學教案《小小設計師》01-05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小設計師》08-26
幼兒園數學教案《小小設計師》3篇01-05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小設計師》3篇04-03
中班數學教案:小小農場_中班數學教案07-07
中班美術教案小小名片設計師02-10
幼兒園大班《小小設計師》教案04-03
《小小設計師》教案01-12
小小設計師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