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雁門太守行》的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雁門太守行》的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雁門太守行》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掌握詩歌的內容并背誦全詩。
。、品位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
領悟詩詞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少有詩名,曾受到韓愈的賞識。27歲病逝。今存詩240余首,藝術上,他熔鑄了前代積極浪漫主義的傳統,以奇特的想象,濃艷的色彩,瑰麗奇峭的語言,形成了他幽冷濃艷、虛幻荒誕的獨特風格,在中唐詩壇上獨樹一幟,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李長吉歌詩》傳世。
三、解題。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唐人的這類擬古詩,是相對唐代“近體詩”而言的。它有較寬押韻,不受太多格律束縛,可以說是古人的'一種半自由詩。
四、分析課文
1、講解字詞。
①黑云:烏云,這里兼指戰云,形容敵軍攻城人多勢眾。
、诔牵貉汩T郡城關,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③易水:古來被稱為易水的不止——處,詩人借用,不一定實指,使人聯想到荊軻的《易水歌》。
2、朗讀課文,感知課文
《雁門太守行》詩人選取三個畫面描寫軍旅生活:一個在白天,表現官軍戒備森嚴;一個在黃昏前,表現刻苦練兵;一個在中夜,寫官軍出其不意的襲擊敵人。尾聯以抒寫官軍全體將士心愿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政治立場:維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詩中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傳情,作者簡直就是一個高明的畫家。
3、問題探究理解重點句子
首聯開頭,“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本徒豢椓斯艖饒鎏赜械谋瘔。以一個“壓”字,點明邊塞風云突變,惡戰甫臨或剛過。再用“甲光”去印證“城欲摧”,表現出邊塞將土守危城,蹈死地而愈壓愈堅的英雄氣概。
接下來兩句,“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薄鞍搿弊肿顬閭魃,直陳了戰爭的殘酷、持久!芭R易水”三字巧妙地升華了將士們慷慨抗敵的情感。人們由此可聯想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易水悲歌,這是何其悲壯、慘烈!
五、全文小結
李賀的詩,用詞新奇、構思獨特、想象豐富、色彩斑斕、風格怪異。這首詩描寫一場慘烈的戰爭:孤城被敵軍團團圍困,危在旦夕,將士浴血奮戰誓死抵抗。增援部隊趕到,但敵軍強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但將士們毫不氣餒,奮勇沖殺,表現了為國效命戰死疆場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黑云壓城城欲摧”常被用來形容邪惡勢力猖獗,形勢嚴峻。
六、布置作業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板書設計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雁門太守行》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學習詩歌的朗讀技巧,培養朗讀能力。
2、反復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韻律美、語言美和意境美;
3、領悟作者寄托的愛國情懷,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引
1、課前預習:
(1)搜集資料了解作家作品;
。2)初讀詩歌,結合注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舊知導入:
。1)我們之前學習過唐代詩人王維的邊塞詩《使至塞上》,有一位詩人被稱為唐代詩壇閃著奇光異彩的新星,他就是李賀,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作品《雁門太守行》
(2)解題“行”“雁門關”。
二、誦讀賞析
。ㄒ唬┏踝x,感受詩韻美:
1.明確朗讀的三個層次,讀準字音讀順語句和讀出抑揚頓挫。
2.補充古體詩的文體知識
。ǘ┚x,理解詩意美:在初讀感知基礎上,提出不明白之處,師生解答下面問題。
1.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作者在詩中給我們描繪了哪幾幅畫面?
3.你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戰地氣氛?
。ㄈ┵p讀,感知詩藝美
感受詩歌形象美,請同學們從關鍵字詞、運用的修辭、表現手法等角度賞析,并用“我喜歡,因為”句式說話。示例:我喜歡“黑云壓城城欲摧”,這一句采用比喻將敵軍鐵騎揚起的灰塵比作黑云,渲染了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機形勢,突出邊塞風云突變。(修辭)
。ㄋ模┢纷x,體會詩境美
1.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品抒發的感情。
明確:描繪將士們艱苦卓絕的戰斗場面,贊頌將士們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和誓死報國的愛國情懷,同時寄托了詩人立志報國的`決心,表達了詩人渴望以才報國的迫切心情。
2.補充作者李賀生平背景。
2.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詩歌。明確:一、二句“緊張,壯烈”中間四句“凝重,悲壯”最后兩句“堅定,豪邁”。
教師過渡:李賀短暫的一生愁苦多病貧困交加生不逢時,但是他沉思苦吟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雁門太守行》是一首悲壯的戰歌也是一幅絢美的邊塞圖,通往詩人內心的鑰匙就是充滿浪漫氣息的形象。(板書)
(五)、課外寫作拓展:詩歌是想象的果實,作者描寫戰爭的慘烈場景,并沒有進行具體的戰爭場面的刻畫,現在請你就“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寫一段話。要求:(1)展開合理的想象,適當加一些具體的景物描寫來表現戰爭的慘烈(2)100字左右
《雁門太守行》的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鞏固欣賞古代詩詞的方法,提高欣賞力發展聯想、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體會詩中情,討論理解詩中意,潛心品析發現詩中美,繼而發揮想象感受全詩意境。
3、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審美情趣,激發熱愛詩歌的情感。
二、重點難點
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體會煉詞煉字之妙境。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李賀勤奮寫詩,帶詩拜謁韓愈的故事導入,引出《雁門太守行》
(二)、作者簡介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
(三)、朗讀詩歌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jiǎosàiyānzhī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juǎnzhòng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xié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四)、解題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詩人李賀用它創作了一首描寫戰爭場面的詩歌。它有較寬押韻,不受太多格律束縛,可以說是古人的一種半自由詩。
(五)、背景介紹
唐代中期,各地藩鎮擁兵自重,不服從朝廷。于是朝廷派兵討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諸鎮為禍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祖孫三代擁兵割據39年之長。此詩寫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鎮之間的戰爭狀況。
(六)、檢驗預習,解讀詩歌大意(請個別同學分享)
1、敵軍似烏云壓進,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陽光照射在魚鱗一般的鎧甲上,金光閃閃。
2、號角的聲音在這秋色里響徹天空;塞上泥土猶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濃艷得如紫色。
3、半卷著紅旗,部隊悄悄臨近易水;凝重的霜濕透了鼓皮,鼓聲低沉,揚不起來。
4、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操寶劍甘愿為國血戰到死!
(七)、思考問題(請個別同學分享)
全詩作者構思唐軍的活動哪三幅畫面?
首聯:對峙頷聯:交戰頸聯:偷襲
(八)、賞析詩歌(學生討論回答)
李賀的詩在風格上想象奇譎,辭采詭麗,變換繽紛,刻意創新。請同學們運用學過的詩歌鑒賞技巧來品一品這首詩。
鑒賞詩歌的技法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偶、用典等)?煉字
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描寫手法(正面、側面、動靜、虛實、感官角度、視覺位置角度等)
表現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1、黑云壓城城欲摧
比喻把敵軍壓向邊城比喻成黑云壓城和夸張的手法。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眾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
2、四句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渲染了蒼涼悲壯的戰地氣氛
3、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半卷紅旗”是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4、“臨易水”引用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的典故。
表現將士們意氣風發,勇往直前,無所畏懼,視死如歸的豪情。
5、李賀寫詩,總是借助想象給事物涂上各種新奇濃重的色彩,試以這首詩為例作具體說明。
這首詩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悲壯的戰爭場景,構成了奇特的意境。如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點染以“金鱗”“燕脂”“紅旗”等,畫面色彩斑斕,顯得奇異詭譎。
(九)探究詩歌主旨
《雁門太守行》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描繪邊關戰爭,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也表達了詩人立志報國的決心。
(十)、總結并朗讀詩歌
此詩有聲有色地描寫了從急行軍到戰斗的全過程。色彩凝重,景物鮮明,渲染了悲壯慘烈的氣氛,突出將士浴血奮戰的勇武形象,歌頌將士們誓死報國的英雄氣概。也表達了詩人立志報國的決心。
(十一)、拓展延伸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北宋·蘇軾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南宋·陸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
(十二)、布置作業
一﹑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二﹑收集課外三句愛國詩歌并加以賞析
板書設計
雁門太守行
首聯:對峙(夸張,比喻)
頷聯:交戰(聽覺,視覺)
頸聯:偷襲(用典,側面)
尾聯:抒懷(用典,主旨)
《雁門太守行》的教案 篇4
一、導入
介紹作者導入: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陽縣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年少時在詩歌創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詩鬼”之稱。李賀21歲時,因父親的名字“晉肅”在當時犯諱,所以不準他應考進士。他只做過三年奉禮郎小官,辭官后心情一直抑郁不平。27歲就去世了。李賀的詩歌,除訴說懷才不遇的悲憤以外,也有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統治者殘暴的篇章。在李賀生活的`時代,藩鎮叛亂此起彼伏,并且發生過多次戰爭。李賀的這首《雁門太守行》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寫的。當時年僅17歲。
二、解題
“雁門太守行”系樂府舊題。李賀生活的時代藩鎮叛亂此伏彼起,發生過重大的戰爭。如史載,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軍攻打易州和定州,愛國將領李光顏曾率兵馳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沖擊吳元濟叛軍的包圍,殺得敵人人仰馬翻,狼狽逃竄。從有關《雁門太守行》這首詩的一些傳說和材料記載推測,可能是寫平定藩鎮叛亂的戰爭。詩中所述之事,已難以確考。這不是某一次具體戰爭,寫意而非寫實。
三、朗讀詩歌
1、利用工具書,自主查找并標注生字字音。
2、聽范讀,學誦詩歌。
3、自讀詩歌。
四、整體感知
提問:詩歌為我們描繪了幾幅畫面?
明確:三幅:敵軍壓境圖,戰后慘烈圖,夜襲易水圖。
五、賞析詩句
分小組自主合作賞析三幅畫面,全班交流。
。ㄒ唬⿺耻妷壕硤D
1、表現哪些內容?
明確:既是繪景,也是寫事,渲染了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表現了守城將士的斗志昂揚和嚴陣以待。
2、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運用了夸張和比喻的修辭。
(二)戰后慘烈圖
1、表現哪些內容?
明確:戰斗的規模大,戰況的慘烈。
2、作者是從哪些角度去表現的?
明確:從視覺和聽覺角度去表現。
。ㄈ┮挂u易水圖
1、表現哪些內容?
明確:將士的奮勇殺敵,天氣寒冷,作戰環境的惡劣。
2、和上一聯有什么共同點?
明確:也是從視覺和聽覺角度去表現。
六、感悟詩情
研讀最后一聯,感悟作者情感。
1、詩人是怎樣表達情感的?
明確:引用典故。
2、作者引用“黃金臺”這個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表現忠君報國的決心。
3、最后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點明主旨,抒寫將士們誓死報效朝廷的決心和愛國情懷。
七、自主背誦,齊誦結課
八、作業
1、積累李賀詩歌名句。
2、背誦并默寫詩歌。
《雁門太守行》的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了解、學習詩歌的朗讀技巧,培養朗讀能力。
2.反復誦讀,感受、品味詩歌的韻律美、意境美和語言美;
3.領悟作者寄托的愛國情懷,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自主學習:
1、了解作者,寫作背景,解題。
(1)、李賀,字長吉,世稱“詩鬼”,唐代中期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愁苦多病,懷才不遇,抑郁不平,27歲去世,存詩240首。
(2)寫作背景: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加劇,李賀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朝廷討伐叛軍最激烈的年代。一個柔弱之軀,雖沒有上過戰場,卻能寫出撼人心魄的詩篇,全憑豐富的想象。
(3)標題中的“行”是標明詩的體裁,樂府的一種。一種沒有嚴格格律、近于五
七言古體詩的詩歌體裁!跺X塘湖春行中》的“行”與《雁門太守行》的“行”不一樣,前者是行走。
2、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3、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歌內容。
4、這首詩以什么為順序?
5、作者在詩中給我們描繪了哪些畫面?
通過讀詩,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鞏固新知,當堂訓練
1、詩人以隱喻敵人勢力的'強大與猖狂,以隱喻將士的英勇不屈。
2、分別從聲色兩方面渲染戰場悲壯和殘酷的句子是:
3、寫黑夜行軍,投入戰斗的句子是:
4、全詩的主旨句是:
表達詩人的感情。
5、背誦全詩。
課外作業,拓展延伸
1、默寫全詩
2、積累關于描寫戰爭的詩詞名句。
《雁門太守行》的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并了解詩歌的體裁特點,理解詩歌的內容。
2.熟讀并背誦課文,學習并了解詩歌的意境。
3.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培養熱愛祖國光輝燦爛文化的`情感。
重點難點
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體會煉詞煉字之妙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是無窮的,那種詩人心靈的震顫,與自然的融合,會深深打動每一個欣賞者的心,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從而提高人們的文學修養。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李賀的《雁門太守行》,與李賀相約,與他們交流思想,領略他們的風采。
(二)作者檔案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世稱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并稱唐代“三李”。中唐浪漫主義詩人代表。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死時僅二十六歲。其詩長于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代表作有《李憑箜篌引》《秦王飲》《夢天》等,有《李長吉歌詩》傳世。
(三)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當年唐憲宗以張煦為節度使,領兵前往征討雁門郡之亂(振武軍之亂),李賀即興賦詩鼓舞士氣,作成了這首《雁門太守行》。
(四)劃分節奏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五)生難字詞
【黑云】厚厚的烏云。這里指攻城敵軍的氣勢。
【摧】毀壞。
【角】軍中號角。
【塞上】指北方、西北方長城附近的邊境地區。
【燕脂】胭脂,色深紅。形容戰場血跡。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戰鼓聲沉悶而不響亮。
【聲不起】形容鼓聲低沉;不高揚。
【黃金臺】相傳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筑臺,上面放著千金,用來招攬天下賢士。
【玉龍】指寶劍。傳說晉代雷煥曾得玉匣,內藏二劍,后入水化為龍。
(六)課文解析,整體感知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墻;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一片金光閃爍。
秋色里,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
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沉。
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七)總結課文大意
黑云壓城(兵臨城下)甲光向日(嚴陣以待)角聲滿天(戰斗激烈)半卷紅旗(夜襲敵營)霜重鼓寒(戰斗艱苦)報君為君死(誓死報國)
(八)感悟課文手法及作用
首聯:兵臨城下,嚴陣以待(夸張,比喻)
頷聯:戰斗場面,悲壯慘烈(聽覺,視覺)
頸聯:視死如歸,壯懷激烈(用典,側面)
尾聯:誓死殺敵,盡忠報國(用典,主旨)
【《雁門太守行》的教案】相關文章:
雁門太守行賞析08-02
雁門文化三題12-13
行地鐵安全門12-11
《山行》教案12-16
《山行》教案12-16
雁王12-11
《琵琶行》教案12-16
琵琶行教案12-17
短 歌 行 教案12-16
《門》教案(通用20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