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教案(通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楊》教案(通用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白楊》教案 篇1
這篇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支邊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之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之教學目標。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第一: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后一節的含義。第二:我抓課文中的聯系點,即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聯系起來,我本課的教學定位、定向于此。
上完課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有“五點”收獲,“四點”思考。
一、加強了兩個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我力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與語言文字訓練意識,如,朗讀指導貫穿于整篇課文中,強調“邊讀邊思”與“讀中理解”,使學生讀得充分,讀得有層次。在讀的形式上,有自由讀、個別讀、范讀、齊讀、師生合作讀、聽讀、背誦等。同時,我以學生為本,力求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意識,如,在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時,邊讀邊總結讀書方法。
1、讀書時抓重點詞句品味,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
2、讀書時聯系上下文抓重點句理解,能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
3、讀書時抓重點段反復思考閱讀,就能體會感情,從內容中領悟中心。這就提示了基本的讀中理解詞、句、段、篇的方法。不僅體現了以讀為本,也體現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全面訓練。
二、注重教師評價,展示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我隨時注意用豐富的語言評價學生,在評價中鼓勵學生建立自信心,營造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情感,向學生教授學習方法。從師生交流中可以看到老師是尊重學生的。如這樣的語言:“我有一個心得跟大家分享”、“我想請教在座的小老師一個問題?”……這充分表現了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能處處讓學生嘗試有所收獲的喜悅。
三、抓聯系,挖掘內涵,深入理解體會文中寓意
應該說,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征意義(爸爸的心愿),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但由于時代的間隔,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我采用“上接下連”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系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楊的象征意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文和理達到完美統一。
四、在閱讀過程中引導質疑
創新從質疑開始。創新的過程,必然要經歷積極思維。這節課,我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多思、深思,并提出問題。如,學生在閱讀最后一自然段時,提出置疑:爸爸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爸爸的嘴角為什么浮起了一絲微笑?這節課,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了反顧全文的質疑,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所提出的問題又逐一得到了解決。可以看出,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在形成。
五、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突破難點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本節課中“白楊樹象征著建設邊疆、扎根邊疆的建設者”,這一部分內容課文中沒有直接描寫,而這部分內容不僅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引導學生探求“孩子們所不知道的”,并用電教媒體介紹邊疆建設者當年墾荒的場面,使學生從形象的直觀中領悟到“白楊與建設者”之間的聯系。同時,展現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景象。鮮明的對比,更富現實教育意義。電教媒體切實為教學服務,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六、我的思考
1、整節課,我牢牢抓住核心問題,輻射全篇,牽一發而動全身,體現了整體性原則。但在學習白楊特點時,我卻忽略了,沒有從整體入手,而是直接從部分一句句的入手,讓學生分別了解白楊樹的三個特點,回到整體爸爸介紹白楊的一段話,體會白楊的直、生命力強、堅強的特點。
2、在后一部分“爸爸表白心意”的教學中,自我感覺教師與文本、與學生的對話不夠充分,今后在備課時要進行多種情況的預設。
3、在播放建設者建設邊疆的畫面時,我如果能配合畫面插入一段教師的激情導語,相信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更能產生情感的共鳴。
4、怎樣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是我永遠的思考。
《白楊》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理解爸爸借白楊表白的自己的心;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析文章的重點語句,掌握作者使用的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邊疆建設者扎根西部、默默奉獻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作者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通讀感悟法,討論法,品讀語句法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找出三個問句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父親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去新疆上學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的故事,并重點學習了白楊樹的特點。那么這位父親真的只是在說白楊樹嗎?這是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
(二)初讀感知;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回憶上節課所學的關于白楊樹的特點。
(板書:高大挺秀、堅強、不軟弱、不動搖)
順勢過渡到深入研讀:文章中介紹了這么多關于白楊樹的特點,真的只是在說白楊樹嗎?
(三)深入研讀:
1.引導學生找出“不是的,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2.學生閱讀這一段落,聯系全文回答:爸爸的心是一顆怎樣的心?從文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來?
學生找出下文中“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爸爸是個邊疆工作者,邊疆需要他,他就在那里生根發芽。
3.教師總結這是爸爸的“心態”(愿意扎根邊疆無私奉獻自己的心),并引導學生明白,像爸爸一樣的這是一類人。
(板書:心態;扎根邊疆,默默無聞)
過渡:文章當中除了寫爸爸的心態之外,表白的心還指什么?從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學生已經漸入文章情境,所以這一部分安排學生小組討論,自主合作學習完成,匯報成果,教師總結即可)
4.學生得出“心”的第二層含義即是“心愿”。并找到文章末尾“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顆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進而得出:爸爸希望作者和妹妹長大后也能夠成為像他一樣的人這個心愿。
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5.在學生理解透本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出本課“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學生很快就能掌握;至此,教學環節結束。
(四)拓展延伸
這一部分我會從課文的情感入手,引導學生將情感拓展到更深層次,我會設置如下問題:如果同學們長大了有選擇工作地的機會,你愿不愿意去建設西部,去那些需要我們的偏遠地區工作?
這樣設計在鞏固內容的基礎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提升。
(五)小結作業
小結會采用談收獲的方式進行
作業設計如下:
1. 查找西部建設的相關資料,加深對西部地區和西部建設者的了解;
2. 掌握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嘗試用這種手法寫300字左右的小練筆
《白楊》教案 篇3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情感態度價值觀: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過程與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現方法,體會課文借白楊的特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指名范讀全文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①查字典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②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③大戈壁是什么樣的?(渾黃一體)白楊樹是什么樣的?(高大挺秀)
④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白楊》教案 篇4
教學分析:
文中“父親”的話是文章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為了使學生深入理解句子含義,我首先指導他們反復讀,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后,組織學生討論:這些話寫出白楊的什么特點?它的深刻含義是什么?通過逐句分析,最后歸納出白楊的形體特點(高大挺秀)和生長特點(生命力強),并使學生懂得,父親的話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寫物,實際上是在喻人,是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來歌頌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什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為了加深這個認識,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我指導他們學習書中的句式,運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這樣既訓練了他們運用詞語的能力,又強化和發展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回內地接將要上小學的兩個孩子,在返疆的火車上,向孩子們證明戈壁灘上的白楊,以樹喻人,歌頌了扎根西部的建設者博大的胸懷。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爸爸介紹白楊的話體會白楊的特點。教學難點是理解爸爸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什么心愿。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邊境戰士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
3.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
4.學會本科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
教學重點:
了解白楊樹的特點,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爸爸”介紹白楊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本,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喜歡讀書,主動、充分、快樂地人人向往在一種美好的境界中去讀書,逐步品味語言中的情感、感觸閱讀中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播放閻維文演唱的《小白楊》(學生會唱的可一起隨唱)然后在渲染的氣氛中導入:同學們,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歡歌中的白楊嗎?自由說一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白楊樹?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長的白楊樹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隨著動人歌聲,一同與課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新疆的直達專列,去那里親自感受一下白楊樹的堅強與美麗。
出示課題,生齊讀課題。
師: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胡的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生:這就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境很惡劣。
生:這里用惡劣的環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中作者描寫戈壁灘上的白楊用了哪個詞語?
生:高大挺秀。
師:作者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這個詞呢?要表達什么情感?
生:這是作者夸贊白楊樹,告訴我們那普通的白楊樹不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麗。
生:這個“秀”字流露了作者對白楊樹的欣喜之情。本來白楊很一般,我們也常常見到,并不美麗,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麗的。
生:這個“秀”字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特別是生長在祖國大西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的贊美之情。
師:很好。作者別具匠心,一個“秀”字,不僅描繪了白楊樹的形象美,而且突出了白楊樹的品格美,抒發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敬佩之情。
(板書:高大挺秀,扎根邊疆)
設計意圖:
導語設疑激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電化教學,把學生領到大戈壁來,感受白楊生長環境的惡劣。
二、品讀詞句,理解品格
師: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對白楊產生什么感情?
生:崇敬。
師:那么,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讀這幾句話。
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齊讀)
師: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里是說白楊樹姿態很美,一向是高大、筆直的。“直”象征著人的正直。
生:“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這告訴我們,無論把白楊樹栽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發芽,為人類造福。
生:這是說白楊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適應各種生活環境。這正是白楊的品格。
生:作者寫物,意在喻人。“風沙、雨雪、干旱、洪水”是指建設者所遇到的困難;“堅強、不軟弱、不動搖”是寫建設者們把一生獻給了祖國邊疆那種頑強不屈的奮斗精神。
生:白楊樹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不曾有過分毫的屈曲,仍舊長得那么端莊、凝重,筆直地聳入高空,正象征建設者們在大西北荒漠上克服種種困難、扎根邊疆的精神。
師:爸爸的這番話含蓄深沉。請同學們帶著對白楊樹的熱愛,對邊疆建設者的敬佩之情,齊讀這段話。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從重點詞句體會白楊的高尚品質,從而發展語感。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學生畫后交流)
生:這里用了“哪兒……哪兒……”。
生:還有“不管……不管……總是……”。
師:這兩組關聯詞語用得恰當,更有力地突出了白楊的品格。請分別用上這兩組關聯詞語,說說邊疆的建設者。
生:哪兒最艱苦,哪兒就有建設者的足跡。
生:祖國哪兒需要,建設者們就在哪兒安家。
生:不管困難多大,不管條件多艱苦,邊疆建設者總是那么堅強,那么樂觀。
生:不管風餐露宿,還是語言不通,不管缺水少菜,還是生活習慣不同,邊疆建設者總是不軟弱,不動搖,毅然扎根那里,開花結果。
(板書:適應性強,建設邊疆)
設計意圖:
意在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其寫作水平。
三、讀文段,體會感情
啟發過渡:爸爸介紹白楊樹時為什么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了呢?他為什么要想一會兒才告訴兒子和女兒呢?
師: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
師: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從下面的一段話中看出?
生:爸爸的心愿是:不僅自己要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還希望孩子們也能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話既回答了兒子的問題,又是在借白楊勉勵自己,教育孩子。
(引讀17小節。)
師: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白楊的知識和做人的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了孩子們幼小的心田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成長呢?
老師讀18小節。
讀后討論:
(1)爸爸在沉思什么?
(2)為什么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
生:在沉思如何把白楊樹的精神傳下去,使孩子們也成為戈壁上的白楊樹。
生: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聯想到孩子們在爸爸的教育、關愛下,會像小樹一樣,在艱苦的邊疆經受鍛煉,成長為建設邊疆的棟梁之才,實現他的愿望,所以父親笑了。
(齊讀,體會內含感情。)
四、總結課文,升華中心
師:課題是《白楊》,全文是不是僅僅寫白楊?贊揚了爸爸什么精神?
生:不是。是借白楊來贊美爸爸的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師:贊揚爸爸實際上就是贊美什么人?
生:贊揚千千萬萬邊疆建設者。
總結啟發想象:
是呀,多少邊疆創業者,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邊疆建設事業,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新疆有許多的“白楊樹”,我們這里也有“白楊樹”,誰呀?
生:老師,辛勤的園丁。特別是廣大農村教師,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像蠟燭一樣默默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師:除了老師像白楊,我們這里還有誰是“白楊”呢?你們知道是誰呀?
生:我們,我們就是小白楊。
師:我相信你們這些“小白楊”在“大白楊”的關懷教育下一定會長成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哪兒需要哪兒扎根。
教學反思:
本文以白楊比喻爸爸,教學中讓學讓學生懂得其用意所在,并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材的,知道圍繞中心選材的重要性。
1.我以生活作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最根本的落腳點。《白楊》一課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體會到生活中人們的無私奉獻,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贊美。因而我緊緊抓住樹與人的聯系。從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去反映無限的生活情景。
2.我更注意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在教學完第二環節,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贊美白楊樹的內容之后,我又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用一幅畫表現出來,學生非常樂于表現自己,同時也體現了個性化的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
3.我在教學中的評價語較為得當,每一句能恰到好處地敲擊在學生的心上,促使其更努力地思考,更大膽的表現,發揮自己潛在能力。
總之,我能緊緊以新課標為教學依據,以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以教材作為培養和訓練學生能力的線索。
《白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不怕艱苦的高尚品質。
2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白楊含義及借物喻人的寫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讀懂爸爸的心愿。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 播放歌曲《小白楊》(感受白楊的品格。)
一、導課
剛才我們欣賞了歌曲《小白楊》,誰來說一下,聽了歌曲你知道了什么?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白楊》一課。
二、 初讀課文(了解學情,讀懂了什么,哪里還沒有讀懂)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又寫了什么內容。
2、誰來說一下,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么?
3、文中那些地方你沒有讀懂?﹙問題列在旁邊﹚
三、細讀理解(思考提出的疑問理解課文并指導朗讀)
1、默讀課文,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并在文中畫出有關的地方。
2、為什么說白楊樹是戈壁灘的衛士?這個問題誰解決了?
3、指名的寫白楊樹特點的.句子。我們一起看大屏幕,誰愿意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結合理解進行板書
高大挺拔
堅強不屈
4、指導朗讀
(1)能把白楊樹的高大堅強讀出來嗎?請自由練習朗讀
(2) 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他哪兒讀得好?
(3)還想給她提點建議嗎?你能讀給大家聽嗎?
(4) 賽讀。
(5)是呀,多么令人敬佩的白楊樹呀!在風沙面前,你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你像松柏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面前,你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你像中流砥柱一樣堅定牢固。你就是戈壁灘的衛士,有誰想讀,請站起來一起讀。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
(1)請同位討論一下,看哪個孩子理解得好?
(2)指名回答。
過渡:爸爸希望孩子將來扎根新疆建設新疆,可是,親愛的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舊中國留給新疆的是貧窮和荒涼,1954年,中央決定駐新疆的十萬解放軍就地轉業,組建新疆建設兵團,肩負墾荒守邊的雙重歷史使命。50年來,他們為了邊疆的繁榮和穩定,克服重重困難,默默奉獻,無怨無悔。請同學們看屏幕:(圖片展是六十年代建設兵團在沙漠中工作的情景。)
邊看邊解說……無數邊疆建設這就是這樣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我們讀懂了爸爸的心愿,可兩個年幼的孩子讀懂爸爸的心愿嗎?
5、學生自由讀“他們只知道……”一段,并想一想他們不知道什么?
指2—3名學生回答。
6、兩個孩子能完成爸爸的心愿嗎?我們一起來看最后一段,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段話,看你讀懂了什么?
(結合學生的回答解決爸爸為什么笑了?)
四、 欣賞與表達(當學生的情感到了高潮時,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1、經過一代又一代建設者的努力,如今的新疆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正值新疆建設兵團成立50周年,老師從新疆建設成果展中選取了部分圖片,請欣賞。
(展示美麗的新疆圖片)
2、欣賞老師自編的小詩。
西北的風
這里曾是風沙揚天
這里曾是荒無人煙
西北的風盡情地吹吧
動情地講述一個人間的神話
雪白的長絨棉,甜甜的哈密瓜
歡騰的騾馬,高大的采油架
飛快延伸的公路,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
一處處風景賽江南,一座座工程披彩虹
自豪吧!不屈的脊梁
驕傲吧!西北的風
3、此時此刻,相信同學們也一定有許多話要對建設者說,請拿起筆,把你要說的寫下來。
五、帶著疑問思考走出課堂
親愛的同學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在困難面前,我們該怎樣去做?當祖國需要我們奉獻時,你將如何選擇?
《白楊》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能讀通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爸爸”建設邊疆,扎根邊疆的崇高品質。
3、學會自主學習的一些方法,養成自于學習的習慣。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歌曲《小白楊》錄音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準備,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小白楊》
一首熟悉的《小白楊》是不是又一次把我們心中那棵挺秀的白楊樹呈現在了眼前。下面,同學們把書打開,我們繼續來學習《白楊》。
二、默讀課文,揭示目標。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沉思”這個詞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找出爸爸神情變化的過程。 學生邊回答老師依次出示:出神……
小結:爸爸先是出神,接著是微笑,再接著是變得嚴肅起來,然后是陷入沉思,最后又浮起微笑,這就是爸爸的神情變化。
三、細讀課文,體會含義。
l、首先我們來討論,爸爸為什么出神。自由讀課文的第1――4節,想想看,能回答嗎?同桌的同學可以互相討論討論。
2、爸爸為什么微笑呢?
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4至12節,然后我們互相交流。 (一人讀哥哥的話,一人讀妹妹的話,一人讀爸爸的話,一人讀敘述人的.話、)
指名讀。
3、爸爸的神情為什么又變得嚴肅起來呢?
請同學們快讀課文的第14節,然后回答,好嗎?
是因為爸爸要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品格,所以他顯得嚴肅起來。爸爸用三句話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的品格。試試看,能不能把爸爸的話讀通。
指名試讀。
齊讀。
看屏幕。教師敘述:
哪兒需要它就在哪兒生根發芽,不管是風沙還是雨雪,不管是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這是何等高潔的品格!爸爸在向孩子們介紹時怎能不肅然起敬變得嚴肅起來呢?
讓我們帶著贊美、崇敬的感情再把爸爸的話讀一遍.
4、爸爸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不僅僅是出于對白楊的崇敬,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你能快速閱讀課文第15節告訴老師嗎?
對了,爸爸是借白楊在表白自己的心。
這種寫作方法叫“借物喻人”。
板書:借物喻人
5、爸爸的心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來討論.
首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十四——十五節。爸爸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學到這里你明白了嗎? 爸爸的心現在你知道了嗎?
板書:建設邊疆扎根邊疆
6、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為什么突然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默讀最后一節課文,想想看。
討論。
(爸爸在沉思什么呢?……)(孩子們將來會不會和自己一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板書:小白楊茁壯成長
四、理清線索,總結升華。
《白楊》這篇課文運用借物喻人的寫法,先寫白楊高大挺秀,適應性強、生命力強的特點,借以表達爸爸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宏偉志向。同時也表達了爸爸對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像小白楊一樣,迎著風沙茁壯成長,成為建設邊疆的生力軍。顯示出了老一輩建設者“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的博大胸懷。如此胸懷怎能不叫我們崇敬,帶著這樣崇敬的情感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詩歌。
五、詩歌欣賞,
板書設計:
白楊樹——高大挺秀 直 堅強 適應性強——借物喻人
建設者——扎根邊疆 建設邊疆 無私奉獻
《白楊》教案 篇7
在教學《白楊》一課時,我想要想讓學生體會出,爸爸借白楊表達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為建設邊疆作貢獻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扎根邊疆的愿望。就需要學生對白楊這種與建設者一樣的奉獻精神體會到位。才能自然的體會到邊疆建設者們的心。因此如何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白楊的精神和品質,成為我思考的重點問題。我想應該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能力來解決這個重點問題。
采取的策略:
1、我在第一課時教學后,布置學生回去把通過初讀課文后自己對白楊的理解畫出來。收上來的圖畫,表現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畫出了白楊筆直的樹干,茂盛的樹冠,因此我感到學生能夠理解白楊的外在特點,高大挺秀(高大、筆直、綠)像一把大傘。個別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體會出,白楊在惡劣的環境中生長,力圖在繪畫中通過昏黃一體的大沙漠體現它極強的適應能力。我把這些圖畫張貼在教室后面的展覽欄中。
2、在一上課我利用《小白楊》引入,并要求學生邊唱邊想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同時在文章的一開始就滲透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和白楊為邊疆所做的貢獻,對課文理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理解體會爸爸的話:
我要求學生畫出爸爸介紹白楊的話:(出示投影)
請同學們想想“哪兒”可以是哪些地方?(西北邊疆、大戈壁灘、河邊、山谷)你能替換成地方再來讀一讀第二句話嗎?讓學生把“哪兒”換成“河邊、高山、邊疆、戈壁”練說,這些地方在其腦海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來,由于先前的經驗已經使他們知道這些地方的環境狀況。他們對白楊生長的環境有了具體的感受。這時追問你體會出了什么?學生對于體會白楊樹的適應惡劣的生長環境這一點就比較容易理解。而不是生硬的戴帽。這時請學生一起讀這一句:“哪需要它,它就很快的在哪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就使課文語言很好的與學生情感聯系到一起,讀起語句來聲情并貌。此時再來引導學生想象,在這些地方環境是十分惡劣的',炎熱、寒冷風沙、干旱你能結合爸爸的話想象白楊樹是怎樣表現的?
出示填空題:
風沙四起,白楊____________;
大雪紛飛,白楊____________;
數月干旱,白楊____________;
洪水浸泡,白楊____________;
學生們積極思考,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學生積極發言。他們說出在風沙肆虐時白楊樹的許多嫩綠的枝葉被風沙打落,但白楊樹依然站在那里阻擋著風沙;冬天大雪紛飛,白楊樹不畏嚴寒,挺立在那里;遇到干旱,白楊樹把根深深地抓住土壤,枝葉還是那么綠;洪水面前,白楊樹不軟弱也不動搖。生填空補說,讓學生對白楊在各種惡劣環境下頑強生長更深入的體會,讓白楊的形象在心目中“立”起來。當我問他們白楊有哪些可貴的品質?他們有的說白楊樹堅強,有的說白楊樹適應性強,有的說白楊樹生命力頑強。這時學生對白楊的認識就已經從感性上升到了理性。我馬上引導學生思考爸爸僅僅是在介紹白楊嗎?學生體會出爸爸贊美白楊樹的用意。再讀課文時學生的語氣中帶有深深的贊美之情。
4、讓學生結合書上的句子和你對白楊樹品格的理解來討論哪副畫最符合白楊樹的品格。小組討論中學生的思維進行交互補充。學生們表現出空前的活躍,他們有的說王天畫的好,因為他畫上了呼呼的北風,比較能突出白楊的品格。有的說孫蕾畫的好,因為他畫出了茫茫的大戈壁,在惡劣的環境里白楊依然郁郁蔥蔥……教師適時點撥:我們畫白楊如同寫白楊一樣是為了贊美他,不只是介紹他,想一想,我們的畫上應該補充點什么?讓你的畫有靈魂?有的說補充惡劣的氣候,有的說畫上干涸的土地,有的說配上一兩句話,可以是課文中的,可以是自己寫的。
5、教師適當的遷移:
老師小結:畫畫如同寫文章,不僅要畫出表面的意思,還要有深刻的含義。不同的是畫畫是用線條和色彩表達感情,文章是用語言文字來抒發感情。此舉又一次調動了學生的智能,學生在畫中學,在學中畫。小組內的學習再到全班內的交流,同學們互相幫助、自由爭論,所掌握的知識以及獲得的能力不是教師灌輸的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取的。
《白楊》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一、談話入題
1、同學們,你們看到過大戈壁嗎?(出示茫茫戈壁的圖片)
然而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荒涼大戈壁上,卻有著一棵棵高大挺秀的身影,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它們就是挺拔的白楊樹。
今天我們到這荒涼的戈壁灘上去看一看它們。(板書:3.白楊)請同學們欣賞幾幅白楊的圖片。
2、從剛才你欣賞的圖片中,你了解到了白楊有哪些特點?(出示高大、挺秀)
二、生讀課文:
在本篇課文中我們不但能看到茫茫的大沙漠,還能聽到一位旅客為他的孩子介紹白楊呢。
邊讀邊想:
1、課文中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
2、課題是《白楊》,全文就僅僅寫白楊嗎?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生字新詞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 遇到難懂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
(2)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是通過課文中的那部分讀懂的?自由交流。
(3)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在文中勾畫出來。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學生自由匯報自學效果。
(1)對一些詞語的理解(學生相互補充)。
提醒學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在字形字義上進行區別;“陷”字右下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
(2)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窗外的白楊,展開議論的事。)
四、細品文本,了解白楊生活的環境
學習課文1至3自然段,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1、找出描寫白楊樹特點的詞、句。
2、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白楊樹生長的環境。
(1)出示茫茫大戈壁的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白楊樹的堅強,再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從這些語句中你能體會到些什么?
(2)學生自由匯報。
生:我從剛才欣賞的畫面中知道了戈壁灘上經常狂風四起,飛沙走石,感受到了白楊樹堅強、不擇環境。 生:我從“白楊樹生長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體會到了白楊的生命力強。 生:我從:“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也感受到了白楊樹生長的環境及其惡劣。
生:我的感受是:白楊樹生長不擇環境、生命力強,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還長得“高大挺秀”,實在是令人佩服。
(3)父親又是怎樣介紹白楊的?
(4)大戈壁這么荒涼,環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士一樣守衛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贊美)
(5)激情朗讀父親說的話。讀出對白楊的贊美。自由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五、歸納小結,置留作業
1、同學們,我們從字里行間里、資料中感受到了白楊的特點:
2、收集與白楊的'關的材料。(可以是圖片、歌曲、生長環境等)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容
1、有感情地朗讀1至3自然段,展示自己朗讀的風采。
2、指名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回顧課文,練習概括,再度從整體入手回讀。)
二、剖實質,體會爸爸的心。
(一)、(學習十至十三自然段)
1、指名讀這幾自然段,理解“表白”、“心”是什么意思?
爸爸只是在介紹白楊,贊美白楊嗎?(學生齊答)
出示文字片: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也”說明什么?(說明爸爸說樹即說人)
2、白楊樹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生長起來的綠色戰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環境又會是怎樣的呢?
①、出示有關建設兵團的圖片介紹
②、學生看圖片后,自由交流。
(二)、自由讀課文14、15自然段,用()劃出孩子們知道的事情。思考孩子們還不知道哪些事情?(引導學生理解爸爸這樣做的目的,來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1、爸爸的做法和白楊的特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從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樣的精神?
板書:服從需要
扎根邊疆
無私奉獻
2、看板書小結。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贊美白楊,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三、再現希望,體會寫法。
1、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默讀課文,想想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質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1)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2)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會浮起一絲微笑?
(3)、小結: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3、帶著對爸爸的敬意讀一讀這段話,好嗎?
4、在文中找一找:爸爸的幾次神情變化的語句,說說自己的的體會。(小組合作,教師指點)
5、體會寫法:
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質疑。
(1)瀏覽全文,邊讀邊想,合作討論這篇文章有何借鑒之處?
(學語文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運用,這就要品味作者獨特的方法再加以自悟,才會形成語言的個性美。)①、從文章的語言。
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樸素中蘊含著深情。
②、從文章的構篇上。
一列行駛的列車上,車窗外的白楊引起議論,乍是無意,實則有意。
③、從介紹白楊的方式上。
用對話的形式介紹白楊的特點,生動、自然。
④、從表達情感的方式。
文章寫白楊、贊白楊,實則是寫人、贊人,贊頌邊疆建設者,使人回味無窮。
⑤、結尾處借鑒。
情感內斂,卻韻味無窮。
(2)小結寫法 “借物喻人” 寫這類文章,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恰當選擇所借用的事物,寫出事物的特征。要把事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機地聯系起來。如《白楊》。
②、由物及人,感情真摯。借物喻人,落腳點在“人”,重點在寫人。要用“物”與“人”的相似點把二者巧妙地聯系起來,達到“喻人”的目的。這類文章旨在贊美人的品德或精神,因此,寫作時感情要真摯,用真摯的愛去歌頌高尚的人。(同時,學文章是個來回的過程,光分析、感情讀還不夠,更要考慮作者為什么這么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為學生的運用打好基礎。)
四、課堂小結。
1、情朗讀會文。
(帶著對白楊樹的贊嘆,對邊疆戍衛者的敬意,對西部未來的憧憬,再一次回到課文之中,去感受這種奉獻精神感。)
2、此時有你,最想對白楊以及邊疆戍衛者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言,展示收集的材料。收集的材料以歌曲為例,播放歌曲閻維文的《小白楊》結束全文。)
五、課后練筆
采用“借物喻人”的寫法,寫一篇習作。
附:板書
白 楊
白楊邊疆建設者(爸爸)
高大挺秀 堅強
生長范圍廣、適應性強 服從需要
抗拒惡劣氣候 扎根邊疆、建設邊疆
借物 表達心聲、提出希望
教學反思:
《白楊》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抒情散文。作者借用大戈壁上的白楊的特點來表現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向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發芽、生長。然而,作為山旯旮的學生來說,課文所描寫的畫面與精神境界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差其遠,這給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帶來一定難度,在教學時,我作了如下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與文章內容產生共鳴
在教學時,我選用學生陌生的大戈壁圖片談話入題,又巧妙地運用三個問句作為“突破口”,并圍繞三個問句創設情景,激起學生情感共鳴,讓空洞的內容鮮活起來。
二、利用多種手段,突破重難點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恰當應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學時,我從城域網上、因特網下載了有關的圖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白楊樹生存的惡劣環境及白楊的品質。通過板書,使“借物喻人”的寫法一目了然。
三、力求構建新的教學模式
1、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交流,理解“樹”與“人”的關系,突出重點。
2、采用了“變序”教學。聽范讀后,直奔課文中心密切相關的段落。
3、抓住“樹”與“人”的聯系,從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反映無限的生活情景。學生自讀、自悟,悟出白楊樹旺盛的生命力與“建設者扎根邊疆的無私奉獻”緊緊聯系在一起。
教學評價: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的動態與設計有所差異,在教學中顯現出的問題引人深思:
1、要尊重學生的認識特點
學生畢竟是第一次接觸借物喻人的文章,在教學說得過多、過深,學生接受起來難,應該循序漸進。
2、應該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學是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在教學時,應多讓學生體現自己的自主性,多聆聽學生的見解,使學生輕松走進文本,真真做到有感而發。只有這樣,才能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的訓練課。
《白楊》教案 篇9
教學課題
《白楊》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中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三課
教材分析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中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三課,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大戈壁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展開討論的事。爸爸望著車窗外的白楊,借助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們服從祖國需要,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的奉獻精神。這篇文章首先從孩子們對白楊樹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樹的介紹,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爸爸借助白楊表明自己扎根邊疆的志向。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祖國邊疆的建設者。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采取多種讀書形式進行朗讀訓練,感悟人物的言行。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4.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5.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聲的有關句子。
教學難點
體會爸爸的幾次神情變化和結尾處意味深長的描寫。
體會文章的寫法,感悟白楊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教學方法采用了“變序”教學與“讀、寫”結合法
課學思路
利用在百度、互聯網中搜索資源,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片、影視資料,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學習文本的欲望,以及采取“變序”教學方法,從而來突破重難點。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白楊》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大傘、撫摸、介紹、邊疆、陷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和爸爸的心愿。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通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
教學難點
1.體會文章的寫法,感悟白楊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同相似之處。
2.體會父親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情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板書:白楊)
1.“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又叫大葉樹,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白楊樹的相關知識。
2.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小結:白楊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沙漠地區種植非常廣泛,因為它樹木筆直,生命力強,而且還可以防風固沙。因此,人們都很喜歡它。
3.概括主要內容及寫作順序。(從整體入手)
(二)講讀課文(從整體到部分)
[講讀第一段] (從整體到部分)
1.看圖、聽讀、思考:大戈壁什么樣?白楊樹什么樣?
2.默讀思考:課文中怎樣描寫大戈壁?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劃出主要詞句)
3.讀后討論。 (通過解詞析句理解、體會)
(1)課文中怎樣寫大戈壁?請你結合畫面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大戈壁什么樣?作者要寫白楊,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2)課文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講?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講讀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思考:父親和孩子們是怎樣議論白楊樹的?
2.讀后討論交流。
(1)這里的“一位旅客”指誰?這里的“衛士”指什么?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呢?
(2)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思考:誰說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對白楊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
(3)教師讀父親的話后提問:“表白”怎么講?為什么說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3.劃出句中的關聯詞語,并按要求造句。
4.教師小結。
【《白楊》教案】相關文章:
《白楊》教案02-11
關于白楊教案03-26
白楊教案范文08-25
白楊優秀教案02-16
《白楊》教案優秀06-30
小學教案《白楊》11-25
白楊優秀教案通用08-25
《白楊》參考教案優秀12-01
小學語文白楊教案01-02
小學語文《白楊》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