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

時間:2024-09-13 11:28:05 曉鳳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通用12篇)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 1

  一、 本實驗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

  本實驗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四章的內容,該實驗直觀、形象、簡單、方便、可操作性強,通過實驗變看不見的空氣為看得見,變摸不著的空氣為摸得著,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空氣占據了空間。

  學生通過實驗會發現用同樣大的力量分別壓縮和拉抻空氣和水,空氣可以被壓縮和擴張,而水占據空間的多少不會發生變化。從而讓學生明白空氣占據空間的大小是可以發生變化的。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二、 實驗原型及不足之處

  實驗一 通過吸管, 將密封瓶中的半瓶水擠出來

  實驗二 杯子入水, 杯底紙巾不濕。 這是兩個空氣占據空間的典型實驗,無可厚非。但是,空氣畢竟是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摸不到的物質,所以學生無論是做起來還是看起來都感到比較抽象。 實驗三 空氣占據空間的變化。 用兩只注射器,分別抽進同樣多的水和空氣,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樣大小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活塞,分別能觀察到:空氣占據的空間可以被壓小或拉大,而水的體積不會發生變化。 這也是一個經典的實驗, 但根據空氣的特征, 教師演示起來, 以及學生在操作過程中, 看起來仍然是不那么分明。同樣產生一種抽象感和不切實感。

  三、實驗創新與演示

  (一)空氣占據空間

  1、實驗創新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時,我將課本上的試驗一和試驗二改為 “會移動的乒乓球” 將乒乓球放在裝水的水槽中,分別用帶完整蓋的去底塑料瓶和蓋上鉆了小孔的去底塑料瓶套在乒乓球上,由于空間占據空間的原理,實驗中的乒乓球會處于不同位置,很輕松就找到了這里面的秘密就是:空氣占據空間。并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實驗“能否使乒乓球聽從我們使喚,讓它到哪個位置就到哪個位置”通過“讓乒乓球反復的聽我們的使喚”這個游戲自己親手將塑料袋的空氣趕到塑料瓶,再讓塑料瓶的空氣回到塑料袋中,讓學生更有樂趣,能自主創新地直觀的感受空氣的存在, 感受空氣占據空間。

  2、實驗器材:

  一個裝了水的水槽、一個乒乓球、兩個去底塑料瓶(其中一個蓋是完整的,一個蓋上鉆了小孔)、塑料袋。

  3、實驗過程:

  (1)往裝有水的水槽里放入乒乓球,讓學生猜一猜“如果用去底的塑料瓶罩在乒乓球的上方,然后豎直的壓入水底,乒乓球會在水的什么位置?”然后由學生動手實驗。由于發給學生的瓶蓋有兩種,學生實驗后的答案也有兩種:水底和水面上。學生會很好奇的去尋找為什么不同,瓶蓋完整的空氣在瓶里占據了空間,水出去,乒乓球下沉;瓶蓋有孔的空氣出來了,乒乓球仍然在水面上。

  (2)設疑“能不能讓乒乓球聽我們的使喚,想讓它在哪里就在哪

  里”,學生動手實驗,瓶蓋完整的,先將塑料瓶豎直的壓入水底,乒乓球在水底;再松開瓶蓋隨即蓋緊,乒乓球在水中;然后完全打開瓶蓋,乒乓球浮出水面。瓶蓋有孔的先用手捂住孔,將塑料瓶豎直的壓入水底,空氣占據空間,乒乓球在水底;再松開捂住的小孔隨即捂緊,乒乓球在水中;然后完全松開,乒乓球浮出水面。很明顯乒乓球能聽我們使喚的秘密就是:空氣占據空間。

  (3)設疑“能不能讓乒乓球反復的聽我們的使喚?”這時分發實驗材料塑料袋。教材上有用塑料袋兜滿空氣的實驗,學生能從中受到啟發,用兜滿空氣的塑料袋捂住瓶蓋打開的塑料瓶口,用手把塑料袋里的空氣慢慢壓入塑料瓶里,空氣要占據空間,趕走了瓶里的水,乒乓球由水面到水中,最后沉入水底;再慢慢的松手,塑料瓶里的空氣慢慢的回到塑料袋里,空氣騰出了空間,水慢慢的回來,將乒乓球慢慢的浮出水面,乒乓球由水底到水中,再浮出水面。學生真切的感受受的空氣占據空間,鞏固強化認識。

  (二)空氣占據空間的變化

  1、實驗創新

  在操作實驗三空氣占據空間的變化時,用一個注射器抽進帶有乳白色煙霧的空氣,另一個則抽進染上顏色的.水。這樣,學生就會觀察和感覺得更仔細、具體、形象些。

  2、實驗器材:

  兩個注射器、兩個集氣瓶、一只水彩筆芯、一個打火機、一支香煙。

  3、實驗過程

  (1)用一個集氣瓶裝入水,將水彩筆芯放入水中,調制一瓶帶顏色的水。用打水機點燃香煙,收集帶白色煙霧的空氣。

  (2) 用一只注射器抽進10毫升的有色水 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力將活塞往下壓,水的體積沒有變化,再用力將活塞向上拉,體積還是沒有變化。

  (3)用一只注射器抽進10毫升白色煙霧的空氣,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樣大小的力將活塞往下壓,空氣占據的空間可以被壓小。再用同樣大小的力將活塞向上拉,空氣占據的空間可以被拉大。 可見,空氣占據空間,體積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

  四、實驗效果

  1、在第一個創新設計實驗中, “會移動的乒乓球”不僅直觀,操作簡單,而且通過球位置的變化讓學生切身體會了空氣占據空間,使實驗具有趣味性,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在實驗原型中,在水里添加色彩,在空氣中注入煙霧,使實驗更加直觀、形象、生動、亮麗、有趣。因為八、九歲的孩子畢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這正貼近他們的心理,為其所喜聞樂見,繼而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五、自我評價

  我設計的這堂實驗創新課,很切實,也比較新穎。首先表現在尊重教材,在教材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從而引領學生學習得更扎實,

  對知識掌握得更深刻。其次體現在遵循學生心理特征,八、九歲的孩子喜歡色彩鮮艷,喜歡具體形象生動。在實驗活動中,學生就像在欣賞、操作魔術一樣,既理解了知識,又培養了興趣。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空氣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2.讓學生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使學生了解空氣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3.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知道空氣與其他物質一樣,能夠占據空間,但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

  2.讓學生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并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1個玻璃瓶、1個玻璃杯、2個注射器、4根吸管、紙巾2張、1塊橡皮。給每個學生準備:記錄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操作演示,吹氣球使氣球膨脹,讓學生觀察,并引導學生思考:氣球為什么變大了?

  2.為什么平時我們把沒蓋瓶蓋的瓶子壓進水里,水進瓶子時有氣泡上來?

  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杯中的紙會濕嗎?師演示,將紙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請學生預測: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濕,為什么?

  2.請各小組實驗,請學生思考實驗中要注意:杯子要豎直倒扣入水中,紙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來。

  3.學生進行實驗,記錄實驗時的現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杯中的紙巾有沒有被水浸濕,水為什么不能進入杯子里面。(指名學生回答)

  小組交流匯報:這兩個實驗都說明了什么?你們對空氣的性質有了什么新的認識?(各組派代表回答)

  三、探究空氣占據空間的變化

  1.出示注射器,引導講解,讓學生分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學生進行實驗(兩支注射器分別吸入同樣高的水和空氣),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3.學生匯報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氣,在活塞下壓或上拉時,有何不同。并請學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氣在活塞向下壓和向上拉時,可能會有什么變化,并嘗試結合圖來進行解釋。

  4.學生交流自己的的想法和得出得結論。

  5.介紹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運用,如皮球、噴水瓶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壓縮后的空氣的特性)

  6.把這節課所了解的關于水和空氣的知識在維恩圖中進行補充。

  四、總結交流

  師生交流這節課的學習和收獲,體會空氣占據空間。

  五、反思

  《空氣占據空間嗎》這一課是對于空氣性質的`繼續探討而展開的,空氣由于它比較特殊的狀態,即看不見也摸不著,那么它是否會像固體,液體那樣也會占據空間呢,是學生在生活中非常想去了解的問題。因此這堂課正好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心中的疑問,整堂課學生都表現出了比較大的熱情,課堂氣氛比較的活躍,每個學生都能開動腦筋,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在本次教學中,體現了以下幾個亮點:

  一、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

  用學生熟悉的“烏鴉喝水”的童話故事,引出水和石頭占據空間的事實,為后面的空間問題做了鋪墊。通過學生思考討論,得出實驗方法。第一個實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老師應作到循循善誘,從學生的原有思維出發,一步一步的去啟發學生的思維,最終使學生探索到正確的實驗方法。使學生的思維有所前進和跨躍,從不懂到懂,從不明白到明白。創設“紙在水中不濕”的魔術表演,更點燃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的體驗,學生只有在參與探究過程中去深刻體驗成功,體驗失敗,體驗質疑,體驗挑戰,才能真正探究了科學。

  二、體現“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中心”這一基本理念。

  在課堂教學中我著重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實驗證明→得出結論→應用”的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體現探究活動的層次性和嚴密性。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下,引領孩子們去親歷科學,大膽的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趣味的課件、神秘的魔術、充分的材料能讓學生有機會去想、去做;充足的時間能讓學生有機會去議、去說。在盡情地實驗中,創新了思維,動手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三、靈活處理教材,有效開展教學活動。

  在學生獲得空氣占據空間的基礎上,提出和水比較有什么不同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強化學生對空氣所占據的空間可以改變的認識。本課的探究活動比較多,如果每個活動都安排學生親自操作,在時間上不允許。在第三個實驗中,用圖形描述空氣受力會產生壓縮或擴張這一環節刪去,因為空氣本身就抽象,如果在用抽象的符號來表示難度就更大,因此在這里我以課件出示,讓學生通過欣賞觀察,更直觀的了解這一知識。靈活處理教材,使教學內容更加順暢。并補充了一個實驗記錄表,教育學生實驗過程中要做好必要的記錄。對空氣和水占據空間的變化異同有更深的認識。

  在本節課中,我存在不足的方面:教育機智不夠,通過今天的教學,我認識到課堂教育機智的重要性。在這方面我有所欠缺,老師的作用應該是如何指導學生從內心深處迸發出思維的火花,而不是用老師的思維模式去框住學生的思想。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培養;問題要設計的簡單而且準確,要與自己的環節教學密切相關。但在真正教學課堂中,問題的提出層次性體現不夠強,略有匆匆走過場,有些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得還不夠自然;語言不夠精練,對學生的評價比較單一。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更加認識到,《科學》作為一門新學科,要有本學科獨特的教法。我們要培養好學生實驗的習慣。認真鉆研每一篇教材,明白教材編寫的意圖,設計好每一個環節的教學。精心設計好每一個課堂問題。問題要設計的簡單而且準確,要與自己的環節教學密切相關。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 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空氣也像其他物體一樣占據空間。

  2、指導學生學會做空氣占據空間的實驗,培養他們的實驗能力和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

  3、在實驗研討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

  教學準備

  1、塑料杯子(也可用還蓋去底的飲料瓶)、釘子或小刀;杯子、沙、水、泡沫小塊(上插小紅旗,旗桿可用大頭針制作)、吸管、玻璃水槽、注射器、氣球。

  2、“貯藏室”真空袋的使用錄像。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空氣占據空間。

  2、進一步認識空氣占據空間。

  3、教師總結結束本課。

  1、提問:

  (1)你能說說空氣是一種什么樣的氣體嗎?

  (2)什么地方有空氣?

  (3)(出示三只杯子:一杯沙、一杯水、一杯空氣)誰能說出這三只杯子里分別裝有什么東西?也就是說,杯子里的空間被什么物體占據了?

  (1)談話:(出示水槽、杯子、乒乓球)水面上有一只乒乓球,誰能想出一個巧妙的辦法把它送到水下?

  (2)學生討論,提出正確的方法。

  (3)根據方法,分組實驗。

  (4)學生匯報,教師演示。為什么水進不了杯子呢?

  (5)教師按住杯子提問:假如我們在杯底戳一小孔會怎么樣?(如用去底的`飲料瓶可反復實驗)或提問:旋松瓶蓋會發生什么情況呢?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演示,為什么水又能進杯子了呢?杯中的空氣在水的壓力下從孔中趕了出去,杯中的空間被水占據了。

  (6)根據以上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板書課題)

  (1)提問:剛才我們認識了空氣占據空間,水又能趕走空氣自己去占據空間,反過來,空氣能不能把水趕走,自己去占據空間呢?(出示水槽,內有一只沉入水底的玻璃杯以及一只杯子,一根吸管)

  (2)學生討論,結合課文第44頁下面一組插圖,自己想出辦法。

  方法一:一只杯子倒扣壓入水底,慢慢傾斜,讓空氣進入倒扣的裝水杯子中,將水趕跑。

  方法二:用吹管向倒扣的水杯中吹氣。

  (3)提問:你能用這種方法把沉船打撈上來嗎?

  (4)學生討論。(將鋼桶灌水沉入水底,焊接在船邊,再向鋼桶內灌氣,將水趕出,就使沉船浮了起來)

  (5)學生分組實驗。

  (6)學生設計實驗。讓一只注射器中的空氣去占據另一只注射器的空間。(用兩只注射器和一根皮管做成連通器)

  (7)學生分組實驗。玩一玩空氣去占據空間的游戲。(每兩位學生相互按連通注射器,或將其中一只注射器放入水槽中,注入空氣上浮,抽去空氣下沉)

  課后感受

  學生都能認識到空氣能占據空間這一現象,但應用的卻不夠。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 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空氣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過程與方法: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知道空氣與其他物質一樣,能夠占據空間,但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

  【教學難點】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并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1個玻璃瓶、1個玻璃杯、2個注射器、4根吸管、紙巾2張、1塊橡皮泥。

  給每個學生準備:記錄紙一張、維恩圖一張。

  【教學過程】

  一、空氣占據空間

  1、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師操作演示,并引導學生思考:瓶中的水為什么會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氣,能讓水上升嗎?

  2、出示材料,用這些材料能否讓裝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來?(保證不傾斜瓶子)

  3、聯想平時喝盒裝飲料時,有什么經驗?這些材料該如何使用?

  4、知道學生分組實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沒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嗎?是什么原因讓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氣,水還能上升嗎?如果想讓瓶中的水不斷上升,你們的辦法是什么?

  5、分組實驗完成后,交流。重點解釋實驗發生的現象。

  二、杯中的紙會濕嗎?

  1、師演示,將紙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請學生預測: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濕,為什么?

  2、請各小組實驗,請學生思考實驗中要注意:杯子要豎直倒扣入水中,紙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來。

  3、生實驗,記錄實驗時的現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實驗情況:杯中的紙巾有沒有被水浸濕,水為什么不能進入杯子里面。

  思考討論:這兩個實驗都說明了什么?你們對空氣的性質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三、空氣占據空間的變化

  1、出示注射器,請學生分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生實驗

  3、匯報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氣,在活塞下壓或上拉時,有何不同。并請學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氣在活塞向下壓和向上拉時,可能會有什么變化,并嘗試結合圖來進行解釋。

  4、生交流自己的畫和自己的想法。

  5、介紹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運用,如皮球、噴水瓶、槍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壓縮后的空氣的特性)

  6、把這節課所了解的關于水和空氣的知識在維恩圖中進行補充。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 5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二年級時我們學習了《空氣》這一課,誰來說說空氣是什么樣的物體?你知道哪些地方有空氣?

  這節課,我們要在掌握了空氣的上述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研究空氣的另一條性質,這條性質需要通過同學們觀察、實驗自己探索出來。

  二、觀察實驗,學習新知

  師:(出示空文具盒)問:文具盒里有文具嗎?師講述:文具盒里沒有文具,這塊空著的地方叫做空間。

  師:將鉛筆放滿文具盒,問:同學們看一看現在誰占據了文具盒的空間?

  師:(出示書包并裝滿文具)同學們再看一樣你們熟悉的東西,問:“書包里有什么?誰占據著什么?”(找三個學生說,然后給予評價)

  師:同學們看老師在干什么?(教師往燒杯里倒滿水)師講述:鉛筆、學習用具、水占據空間,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的物體占據著空間,你能舉幾個例子嗎?(學生說完后,給予鼓勵)

  師問:以上的事實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物體都要占據空間)

  師:(出示一塊板擦,一個砝碼)問:它們所占據空間的大小一樣嗎?

  師講述:所以準確地說應是物體都要占據一定的空間。這個“一定”指物體的大小,物體占據空間的大小叫體積。(將上述板書補充完整)師:現在你們自己親手做個實驗,用實驗來驗證:“物體都要占據一定的空間”這一結論。請同學們看實驗步驟。

  1、實驗步驟:(掛出小黑板)。

  (1)把燒杯放在盤子里。

  (2)往燒杯里倒滿水。

  (3)用手提著拴著砝碼的線。

  (4)把砝碼慢慢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

  2、找一名學生大聲朗讀實驗步驟,教師提醒學生,水要倒滿,放砝碼時要慢。

  3、要求:帶著問題進行實驗,出示觀察思考題:

  (1)實驗中,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2)你怎么解釋這種現象?

  4、匯報實驗結果。師導引:由上面的`觀察實驗,我們知道了固體形態的砝碼和液體形態的水都要占據一定的空間,那么氣體形態的空氣是不是也要占據一定的空間呢?現在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做幾個有趣的實驗。

  1、掛出小黑板,出示實驗步驟:

  實驗一:

  ①把紙團緊緊塞在玻璃杯底部。

  ②把玻璃杯倒立豎直壓入水槽里。

  ③把杯子提出水面,用毛巾擦杯口外圍。觀察,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2、找一名學生朗讀實驗步驟。

  3、教師進行演示實驗。

  4、學生分組實驗。

  5、學生匯報實驗結果:紙團沒濕。下面請同學們再做一個實驗,請看小黑板:

  實驗二:

  ①把紙團緊緊塞在玻璃杯底部。

  ②把玻璃杯倒立豎直壓入水槽里。

  ③把杯子慢慢傾斜。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把紙團緊緊塞壓玻璃杯底部,把玻璃杯倒立豎直壓入水槽里,然后把杯子慢慢傾斜時,看到有氣泡冒出,紙團濕了。

  師:下面請同學們討論小黑板上的問題:

  ①你怎么解釋這兩種現象?

  ②實驗說明了什么?學生匯報討論結果:第一次把玻璃杯倒立豎直壓入水槽里,把杯子提出水面,發現紙團沒濕,說明水沒有進到杯子里去。空氣占據了玻璃杯的空間。第二次把玻璃杯倒立壓入水槽里,把杯子傾斜時,發現紙團濕了,還有氣泡從杯子里跑出來,說明水進到杯子里去了,空氣讓出了部分空間。這兩個實驗說明了“空氣占據空間”。師: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知道了空氣占據杯子的空間,下面我們再做一個實驗,驗證這個結論。

  實驗三:

  ①拿一只瓶子。

  ②瓶口塞緊帶漏斗的塞子。

  ③把水倒進漏斗里。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發現水沒進到瓶子里。

  師點撥:把塞子塞緊時看到水沒進到瓶子里,下面把塞子松一松,試一試結果會怎樣呢?同時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學生匯報實驗結果:當把塞子松動后,水流進瓶子里去了。瓶口塞緊時,空氣跑不出來,水流不進去,說明空氣占據瓶子的空間。瓶塞松動后,空氣跑了出來,讓出了一部分空間,水流進去了,也說明空氣占據瓶子的空間。

  師小結:我們通過觀察、實驗得出了“空氣占據空間”這一結論。

  現在我們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課文中的思考題。教師出示粉筆問:粉筆內有空間嗎?粉筆內的空間被什么物體占據著?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你的想法嗎?實驗說明了什么?讓學生回答,然后叫一位同學到講臺上做一做,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予以評價。

  小結:“空氣占據空間”這條重要性質是同學們自己通過實驗、觀察、歸納概括出來的,每個同學都圓滿地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老師祝賀你們!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 6

  一、教課目的

  1. 科學知識

  知道空氣要占有必定的空間。

  2. 科學研究

  將水灌入瓶中和“聽話”的乒乓球實驗,能借助其余物體直接察看空氣的存在,依據察看到的現象,進一步認識空氣要占有空間,經歷發現問題--- 提出猜想 --- 考證猜想 --- 解決問題的思想過程。

  3. 科學態度、 STSE

  經過生動風趣的活動,激發學生激烈的好奇心與踴躍的科學研究欲,并愿意將自己對空氣的感知、認識與同學們溝通分享。

  教課重難點

  要點:知道空氣要占有必定的空間。

  難點:將水灌入瓶中和“聽話”的乒乓球實驗,能借助其余物體直接察看空氣的存在,依據察看到的現象,進一步認識空氣要占有空間,經歷發現問題---提出猜想 --- 考證猜想 --- 解決問題的思想過程。

  二、教課準備

  演示實驗資料:燒杯,石塊,水,分組實驗資料:玻璃瓶,橡膠塞,漏斗,吸管,水槽,乒乓球,有蓋但去底的礦泉水瓶,水,記錄筆,活著手冊

  三、教課時間

  1 課時

  四、教課過程

  (一)教課導入

  1. 演示實驗——水和石塊都能占有必定的空間。

  (1)實驗操作 1:滿滿的一杯水,再往杯里面倒水。現象:水溢出來了。

  (2)實驗操作 2:滿滿的一杯水,再放入石塊。現象:水溢出來了。

  (3)思慮:水為何會溢出來?生活中還碰到過近似的情況嗎?

  (4)學生報告

  ( 5)小結:杯子里的水已經占滿了地點,后邊倒的水進不去了。石塊要占地方,因此擠出來一部分水。這類占地方的現象,能夠稱為占有空間。

  2. 提出問題——水和石塊都能占有必定空間,空氣占有空間嗎?

  (二)新課學習

  1. 注水入瓶

  ( 1)介紹實驗裝置:教師出示并介紹早先組裝好的`實驗裝置(玻璃瓶,漏斗穿插于橡膠塞中,再將膠塞塞緊瓶口,保持各連結處密封不透氣) 。

  ( 2)教師演示實驗并讓學生察看實驗現象:往漏斗中倒水,水不可以灌入瓶中。

  ( 3)思慮:水不可以灌入瓶中,這是為何?

  ( 4)議論:有什么方法能夠讓水灌入瓶中?

  ( 5)學生實驗設計報告,教師進行方法小結:想方法讓瓶內的空氣跑出來,水才能灌進去。

  ( 6)各組領取實驗器械,分組進行實驗,同時做好實驗記錄。

  ( 7)實驗狀況全班溝通。

  ( 8)教師小結:空氣也占有空間。

  3. “聽話”的乒乓球

  (1)介紹實驗資料:教師出示并介紹實驗資料(盛有適當水的水槽,有蓋但去了底的礦泉水瓶,乒乓球) 。

  (2)學生展望:將乒乓球放入水槽,使它浮在水面,將去掉的瓶身瞄準乒乓球豎直壓入,乒乓球會被壓到水下嗎?

  (3)學生實驗,察看實驗現象

  (4)持續研究:你能想方法控制它的地點嗎?

  (5)班級溝通:說一說乒乓球“聽話”的奧密。

  (6)全課總結。

  (三)整理,下課。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 7

  【教課目的】

  1、知識目標:讓學生認識空氣能占有空間這一科學觀點。

  2、過程與方法:用實驗方法證明空氣的確占有空間;用對照實

  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察看;在科學事實的基礎長進行展望和解說,能夠進行簡單的實驗記錄。

  3、感情、態度、價值觀:經過實驗培育與別人合作的優異習慣,形成尊敬事實、腳踏實地的科學態度。

  【教課要點】

  讓學生經過自己著手實驗研究發現空氣是占有空間的。

  【教課難點】

  用實驗方法證明空氣的確占有空間, 并在科學事實的基礎長進行展望和解說。

  【教課方法與手段】

  合作研究、實驗法、

  用實驗方法證明空氣的確占有空間, 空氣占有空間的多少是能夠改變的,并在科學事實的基礎長進行展望和解說。

  【教課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 1 個玻璃瓶、 1 個玻璃杯、 2 個注射器、 4 根吸管、紙巾 2 張、 1 塊橡皮泥。

  給每個學生準備:記錄紙一張、維恩圖一張。

  【教課過程】

  一、空氣占有空間

  1. 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師操作演示,并指引學生思慮:瓶中的水為何會上漲呢?假如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氣,能讓水上漲嗎?

  2. 出示資料,用這些資料可否讓裝在瓶子里的水上漲并流出來?(保證不傾斜瓶子)

  3. 聯想平常喝盒裝飲料時, 有什么經驗?這些資料該怎樣使用?

  4. 知道學生疏組實驗, 提示學生注意察看并思慮: 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假如橡皮泥沒有完整塞住瓶口, 水能上漲嗎?是什么原由讓水上漲的?假如停止吹入空氣, 水還可以上漲嗎?假如想讓瓶中的水不停上漲,你們的方法是什么?

  5. 分組實驗達成后,溝通。要點解說實驗發生的現象。

  二、杯中的紙會濕嗎?

  1. 師演示,將紙巾塞入杯底后, 把杯子倒扣入水中, 請學生展望: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潤,為何?

  2. 請各小組實驗, 請學生思慮實驗中要注意: 杯子要豎直倒扣入水中,紙巾要塞入杯底,防備掉下來。

  3. 實驗記錄實驗時的現象及自己的思慮。

  溝通實驗狀況: 杯中的紙巾有沒有被水浸潤,水為何不可以進入杯子里面。

  思慮議論:這兩個實驗都說了然什么?你們對空氣的性質有了什

  三、空氣占有空間的變化

  1. 出示注射器,請學生疏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 而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相同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

  塞,對照一下,有什么不一樣。

  2. 學生實驗

  3. 報實驗中察看到的現象, 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氣, 在活塞下壓或上拉時,有何不一樣。并請學生思慮,注射器里的空氣在活塞向下壓和

  向上拉時,可能會有什么變化,并試試聯合圖來進行解說。

  4. 溝通自己的畫和自己的想法。

  5. 介紹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運用,如皮球、噴水瓶等。

  6. 把這節課所認識的對于水和空氣的知識在維恩圖中進行增補。

  四、講堂小結。

  師:小朋友們,經過今日的學習,你懂得了空氣有什么的特色呀?

  板書:

  空氣占有空間。

  空氣能夠被壓縮。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 8

  一、教學理念

  1、科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給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科學的機會。

  2、科學課程倡導探究式學習,讓學生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使學生在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體驗探究的樂趣,形成和發展探究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

  3、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注重教材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和融合。

  在《空氣占據空間》一課中,充分挖掘教材內涵,采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師生共同創建科學氛圍,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讓學生都動手做一做,動腦想一想,動耳聽一聽,動眼看一看,動嘴說一說,讓他們在互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失敗與教訓、成功的喜悅以及小組合作的樂趣。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孩子年齡比較小,實驗能力弱、不完全具備獨立設計實驗的能力;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水平也比較低,加之“空氣占據空間”這一科學概念又比較抽象,孩子的思維水平不容易提升上來。面對這一切,教師怎樣搭建一個合理、科學的框架,讓學生把認知點由“到處都有空氣”,提升到“空氣占據空間”這一科學概念上來呢?

  在充分了解學生現有情況的基礎上,在設計《空氣占據空間》的教學活動中,我并沒有一味的依托教材,對教材適當地增減了一些教學內容。

  本課讓學生在初步了解空氣知識的基礎上,對空氣的性質進行深入探究。大部分學生對空氣的基本知識有所了解,知道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沒有一定的形狀,又能流動。空氣占據著我們周圍的空間這一性質,學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但這種概念是模糊的,未形成系統的、較深刻的認識。《空氣占據空間》這一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引領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對空氣能占據空間形成科學的認識。

  三、教材分析

  《空氣占據空間》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空氣不僅存在,并且還要占據空間。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空氣能占據空間這一科學概念。

  2、過程與方法: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能夠進行簡單的實驗記錄。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實驗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五、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探究發現空氣是占據空間的。

  六、教學難點: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并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七、教學方法與手段:

  合作探究、實驗法、

  八、教學準備:

  演示材料:橡皮泥、吸管2個、瓶子、水;燒杯1個、紙巾、水槽1個

  小組材料:一組:氣球、塑料瓶;二組:水槽、水、乒乓球、玻璃杯三組:水槽、水、玻璃杯、紙巾;四組:塑料瓶、漏斗、橡皮泥、水;每人準備一張實驗報告單

  九、教學過程:

  教師出示一個氣球并提問:誰能幫老師把這個氣球吹起來?(請一個學生上來吹氣球。)

  師:這個氣球鼓起來了,是什么讓這個氣球鼓起來了呢?生答。(板書:空氣)

  師:空氣是什么樣的?

  生答:看不見,摸不著?

  【設計意圖:吹氣球是每一名學生經歷過的活動。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很自然

  地談到了空氣,想到了有關空氣的一些知識,呈現這些屬于學生已有經驗的知識,既是教師對學生知識基礎有所了解,又是學生相互學習的資源,為他們后面的探究做好知識上的準備。】

  一、親歷探究過程,發現空氣占據空間。

  1.體會“占據”和“空間”的含義。引發猜測:如果把這個氣球壓入水中會有什么現象呢?

  學生回答并請一個同學上來演示。(水槽中的水上漲)

  師:當把氣球壓入水中,水并沒有增加,水面為什么會上升呢?

  生答。(把一個充滿空氣的氣球壓入水中,氣球占了水槽里面的一部分地方,氣球占據了水原來占據的一部分空間,于是水位上升了。)

  教師出示“空間”課件,幫助學生理解“空間”一詞。(板書:占據空間)出示礦泉水瓶,師:這個礦泉水瓶里面的空間被誰占據了?

  出示粉筆盒,師:這個粉筆盒里裝滿粉筆,粉筆盒里面的空間被誰占據了?

  生答。

  師:這個水槽里面的空間被誰占據了

  生答。

  師:水槽里的空間是完全被水占據了嗎?

  生答。

  師:空氣真的能占據空間嗎?(板書:)

  【設計意圖:初步理解“占據”和“空間”這兩個詞的含義。通過學生演示、觀察及教師提問,激發出學生探究“空氣占據空間”的興趣,為后面的探究提供了積極的動力。】

  2.利用實驗,初步感知空氣占據空間。

  (1)學生進行第一次實驗。 ①啟發學生猜測。

  師: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我們大家知道紙遇到水會濕,現在把紙塞進這個杯子的底部,再將這個杯子豎直倒扣入水中,會怎么樣呢?學生進行猜測。

  ②討論探究方法。

  師:研究問題有許多方法,你們知道嗎?生答。

  師:我們就有實驗、觀察、思考的方法去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實驗、觀察、思考)

  ③結合實驗記錄單指導記錄并講解實驗注意事項。

  師:同學們都有各自的想法,我們可以親手做一做,看看到底是怎樣的。在做之前,我要提示大家一些注意事項,請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實驗單,講解注意事項。

  ④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⑤實驗結束匯報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這次實驗,指導學生初步認識實驗記錄單,學習記錄實驗結果,并引發學生“紙為什么沒有濕?”的思考,為后面實驗的比較做好探究準備。】

  (2)學生進行第二次實驗。 ①引發探究。

  師: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把這個裝有紙的杯子還是豎直倒立的壓入水中,然后

  慢慢傾斜杯子,有什么現象發生?繼續傾斜,杯中的紙會怎么樣呢?各組同學仿照實驗1的樣子,把這個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記錄下來。可以用畫圖和文字的形式記錄。

  ②各組實驗,教師巡視。

  ③實驗結束,各組匯報。引導學生對匯報的小組進行評價并提出建議。教師提問:為什么在實驗1中杯子里的紙團沒有濕,在實驗2中杯子里的紙團濕了呢?

  ④生討論并匯報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教師指導學生用“占據”、“空間”兩詞來描述實驗。學生通過分析紙團濕與不濕的原因,初步感知空氣占據空間。】

  3.通過吹氣球的游戲,進一步理解空氣占據空間。

  師:剛才做實驗大家非常投入,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吹氣球的游戲。(出示裝有氣球的瓶子)氣球放入了礦泉水瓶里,你們能把這個氣球吹起來嗎?

  生:能(不能)。

  師:到底能不能吹起來呢?我們試一下好不好。

  師:我為每人都準備了一個這樣的瓶子,瓶中的氣球是新的,瓶子是干凈的,大家可以放心地使用。吹的時候,每個人選擇一個瓶子。看看自己瓶中的氣球吹大了沒有,然后再關注下你周圍的伙伴,他們瓶中的氣球吹大了沒有。看看有沒有其他的發現。可以開始了。

  學生各自吹瓶中的氣球,教師行間巡視指導。

  學生匯報吹氣球情況。(起氣球的同學的瓶子底部有一個小窟窿,而沒吹起氣球的同學的瓶子底部沒有。)

  教師提問:為什么瓶子有孔的就能吹起氣球,沒有孔就吹不起來呢?請各組結合

  這張圖來討論一下。(出示畫有底部有孔和沒孔的礦泉水瓶圖)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設計意圖:利用吹瓶中氣球的活動,再次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教師利用“有孔”和“沒孔”兩種瓶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發現問題,認識到瓶中氣球吹起與否與空氣占據空間有關,進一步理解空氣占據空間的道理。】

  4.師生共同總結。

  師:通過大家的討論交流、實驗,我們現在知道了空氣能夠占據空間。現在這個“?”我們還要嗎?(擦掉“?”)。出示礦泉水瓶、粉筆盒。

  師:這個礦泉水瓶里面的空間被水占據的,粉筆盒里面的`空間被粉筆占據的,通過剛才我們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認識沒有?生答。

  【設計意圖:通過再次提問“礦泉水瓶里的空間被水占據”、“粉筆盒里面的空間被粉筆占據”這兩個問題,引起學生觀察與思考,聯想到本節課的知識,得出準確答案,從而達到鞏固本節課知識的目的。】

  二、鞏固與應用:

  師:這節課我們通過自己動手實驗,知道了空氣可以占據空間。獎勵大家一個游戲,這個游戲的名字叫“爬樓梯的的小球”。

  出示乒乓球、去底的礦泉水瓶(在水瓶上畫上樓梯),介紹游戲。

  師:將這個瓶子扣在乒乓球上,豎直壓入水中,如果在不移動瓶子的情況下,能不能讓這個乒乓球在瓶子里爬上這段樓梯呢?請大家認真思考,回家親手做一做。

  【設計意圖:通過課下的游戲,進一步激發學生課外探究的興趣,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

  三、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的目的是:通過評價,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最終實現課程宗旨與培養目標,即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我本課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發展欲望,進行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評價。

  1、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在每組自主進行實驗的同時,我安排每組要填寫實驗記

  錄單。實驗記錄單的教學設計不但能訓練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記錄的科學能力,還可以通過記錄單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的評價。

  2、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價。在每一組匯報結束后,其他組的同學要對這組的匯報及實驗記錄單給予評價,提出建議。

  3、師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為了檢驗整堂課學生的學習情況,我設計了一個“小球爬樓梯”的拓展游戲,這個環節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了檢測,達到了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目的。

  活動一:提出問題,進行猜測。

  1、小實驗引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看老師拿的是什么?

  生:氣球!

  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老師是怎樣使氣球變大的?向氣球里吹入了什么?

  生:吹入空氣。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空氣占據了氣球內的空間,使氣球變大了。

  師:同學們回答的都非常好,那么今天我們就通過實驗來證明空氣是占據空間的,好嗎?

  老師提一個小小的要求:認真觀察老師的實驗現象,快速轉動你的小腦袋,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積極回答,好不好?

  生:好!

  [目標達成:提出問題,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后面的探究做準備]

  活動二:演示實驗:驗證空氣占據空間——吹氣擠水實驗

  1、師:平時我們是怎么喝盒裝牛奶的?

  生:用吸管吸

  師:非常正確。同學們都知道用吸的辦法能讓水漫上來,那么不知道用吹的辦法能不能讓水漫上來呢?

  2、教師演示實驗。實驗步驟:

  (1)在瓶子里裝半瓶水。

  (2)把兩根吸管插入瓶中,其中一根插入水中,一根不插入水中。

  (3)然后用橡皮泥封住瓶口。橡皮泥有什么用?(堵住瓶口,不讓空氣跑出來。)

  (4)用嘴含住沒有插入水中的吸管,向瓶中均勻地吹入空氣。

  (5)觀察現象。

  老師演示實驗完成后,請同學上來吹吹看。

  3、師:同學們認真思考:為什么水會漫上來呢?

  生:空氣吹進密封的瓶子后,水的空間被空氣占據了,水就被擠出來了。

  活動三:進一步驗證空氣占據空間——“紙的奇遇”

  1、師:同學們,認真觀察思考,玻璃杯里面有什么?

  生:空氣

  2、教師演示實驗,同學們認真觀察!老師給你們變個小魔術,把裝紙巾的玻璃杯放入水中紙巾不會濕了。

  (1)將紙巾揉成團,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來;

  (2)將杯子輕輕地豎直倒扣下去一直壓到底,不能松手,再輕輕地將杯子從水中拿出來,杯口朝下;

  (3)用桌上的紙巾將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紙看看有沒有濕。

  師:老師先不公布實驗結果,學生猜測: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濕?

  生:不會。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杯子里有空氣。

  教師補充:空氣占據了燒杯的空間,水流不進去,所以餐巾紙不會濕。

  師:那么同學們繼續觀察,我把杯子傾斜,有什么冒出?紙巾怎么樣了?

  生:氣泡冒出,紙巾濕了。

  師:這說明剛才空氣在杯子里占據一定的空間,水接觸不到紙巾。

  [目標達成:用杯底塞紙團的實驗來說明空氣能占據空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初步感知水沒進入杯子里的原因與空氣有關。]

  活動四:分組實驗。

  師:下面同學們親自動手,分別用不同的實驗證明:空氣是占據空間的。

  生:學生仔細觀察桌上的實驗材料,想一想這些材料有什么用途,然后小組內討論怎樣利用這些材料做實驗,把實驗材料的用途交流探討,找到合適的使用方法。

  注意事項:

  1、觀察你選擇的材料,根據材料制訂一下你們的實驗計劃。

  2、實驗器材有些是玻璃的,容易破碎,要小心,輕拿輕放,注意安全。

  3、不要把水灑在外面。

  各個小組討論出自己組的方法后,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學生代表小組發言,你們是怎樣設計并實驗的?教師組織小組匯報,在小組匯報時,其余組可以共同合作交流,選出最佳的實驗方法。

  一組:我們小組是先把氣球在外面吹,然后,把氣球放入塑料瓶中吹,觀察現象。

  二組:我們小組是先把乒乓球放在水中,浮在水面上,再把杯子倒過來,把乒乓球扣入杯子中豎直壓入水中,觀察現象

  三組和老師的演示實驗是一樣的。

  四組:我們小組是把漏斗放進瓶子中,用橡皮泥或膠塞將瓶口塞住,然后把水倒進漏斗中,觀察現象。

  師:同學們設計的都非常好,心動不如行動,下面我們每一個小組就按照最佳的實驗方法做動手做實驗,組內分工,兩名學生負責做,兩名學生觀察。最后小組內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這種現象。

  學生動手操作,不同組不同的實驗器材。(教師巡回指導)

  一組:我們小組是先把氣球在外面能夠吹大,然后,把氣球放入塑料瓶中,無論我們怎么吹也吹不大。因為瓶里的空間被空氣占據著,當我們往氣球里吹氣的時候,里面的空氣跑不出來,所以我們吹不大里面的氣球。

  二組:我們小組是先把乒乓球放在水中,浮在水面上,再把杯子倒過來,把乒乓球扣入杯子中豎直壓入水中發現乒乓球停留在杯口處,因為空氣占據了杯子的空間,水就進不到杯子中,所以乒乓球就沒有浮起來。

  三組和老師的演示實驗是一樣的。

  四組:我們小組是把漏斗放進瓶子中,用橡皮泥或膠塞將瓶口塞住,然后把水倒進漏斗中。發現水不能很好地流入瓶中。因為是空氣占據了瓶子的空間,用橡皮泥塞住瓶口,瓶里的空氣跑不出來,所以漏斗里的水就不能很好的流入瓶中

  小組填寫好報告單并作匯報。

  小結:剛才聽了大家的匯報,我感覺到我們班的同學真是太聰明了!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剛才我們通過探究知道了什么知識呢?(空氣能占據空間)師:通過今天的實驗,你學到了什么?

  師板書:占據

  [目標達成:通過動手實驗,學生親身感受到空氣占據空間的特點。教師組織討論,把探究的知識歸結起來,使知識系統化,在學習中學生學會歸納,學會感知,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之間的互評,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

  活動五:生活解疑。

  游戲拓展。

  看來同學們的收獲還真不少呢,為了獎勵你們,老師要和大家玩一個游戲——吹氣球,請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大力士”上來比賽吹(注意給小女生的演示器有小孔),看誰的氣球吹得更大一些。

  1、鄰居的王奶奶碰到了一個難題,她想請我們班的同學幫她解決一下,今天我把她的難題帶的課堂上來了。(出示課件:王奶奶買了一大瓶醬油,想用漏斗將它倒入小瓶子里,漏斗的頸口是緊緊塞住瓶口的,這時她遇到一個難題:醬油倒不進去。)為什么流不進去呢?你能想辦法解決嗎?

  2、想一想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是利用了空氣占據空間。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是太棒了!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還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解釋一些實際的問題。我希望同學們能在以后的科學學習的道路上有更精彩的表現!

  四:板書設計:空氣占據空間嗎?占據

  五、教學反思:

  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它有別于原來的自然學科。現行的《科學》教材,課本里的文字明顯變少了,也沒有什么結論性的話語,更多的是讓孩子去摸索、去探究、得出結論。因此我們老師考慮更多的是每節課需要組織什么樣的活動,準備哪些實驗器材,讓學生達到什么樣的目標。

  空氣占據空間嗎》這一課,充分體現以上理念,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靈活處理教材,正確使用教材。

  教師在充分備課,理解教材的基礎上,能立足教學實際,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取舍、重組后,分解成五個活動,理論聯系實際,充分體現了課改新理念。

  2、以活動為載體,以探究為核心。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并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探究。從整個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教師已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科學的道路上教師已成為學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也正因為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富有挑戰性的探究場景,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才會高漲,學習才能做到入境、入心。這正是科學課程所要達到的效果——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

  3、注重合作學習,培養良好習慣。

  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直接影響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本節課教師在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注重培養學生以下方面的良好習慣:

  (1)學會傾聽。課中老師引領學生在與他人交談時,做到認真而仔細地聽取別人的發言,不隨意打斷或插話。聽清老師的要求及提問,使其博采眾長,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

  (2)學會表達。僅僅會聽還是不夠的,課中教師能激勵學生充分表達,為學生彰顯自我,體驗成功搭建了平臺;

  (3)學會質疑。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能正確引導學生敢于發表個人的見解,比如在肯定別人優點的同時,敢于質疑,積極辯論,最后達成共識。

  (4)學會動手。在實驗過程中,充分培養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 9

  一、說教材

  《空氣占據空間嗎》是建立在學生對空氣的一些基本情況有所認識的基礎上,是對《我們周圍的空氣》一課的進一步延伸。同時也是為后面《空氣有重量嗎》一課做鋪墊。本課通過系列活動,讓學生認同空氣和其他物質一樣,能夠占據空間。由此逐步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

  二、說學情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認識了空氣存在于我們周圍。由于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物體,學生往往對空氣的認識停留在找空氣的層次上。因此,我們就要借助空氣與其他物體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動手實驗中了解空氣和其他物體一樣,能夠占據空間。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以及本單元的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科學概念:

  空氣占據了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2.過程與方法: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沖刺、觀察和解釋。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探究空氣占據空間”

  教學難點:自主設計實驗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

  五、說教法、學法

  在本課中,我為學生設計他們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在教學中,我注意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創設以科學探究為主的觀察法、實驗法、制作法、演示法。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六、說教學準備

  漏斗、燒杯、去底礦泉水瓶、水槽、乒乓球、氣球、錐形瓶、橡皮塞、玻璃管、軟管、課件等。(突出幾個有特色的,一部分用等等代替)

  七、說教學流程

  本課主要分三個大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

  出示圖片,小紅想用漏斗把醋倒進密閉的瓶子里,可是試了好多次都沒有成功,思考醋不下漏的原因。猜測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學生有猜想回答么,你是否有話題補充)

  【設計意圖】通過小實驗的引入,使學生初步認識“空氣占據空間”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活動一:驗證空氣占據空間

  實驗:“聽話的乒乓球”

  1.老師為大家提供了一些實驗材料,請同學們選擇你需要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方案,從而驗證你地猜想。

  2、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展示。根據展示,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后,修改完善自己的方案,并按照方案進行實驗。

  實驗過程:

  方法一:在空玻璃杯中,把一張團好的報紙塞入玻璃杯后豎直倒扣入水槽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紙沒有浸濕,從而得出實驗結論:空氣占據空間。

  方法二:把乒乓球放入去掉底的帶蓋塑料瓶中,用擰瓶蓋的方法,讓瓶內的空氣一點點跑出來,也能使乒乓球停留在瓶子的不同位置,從而證明空氣占據空間。(板書)

  方法三:將瓶蓋取下來,用嘴往瓶子里吹空氣,也能讓乒乓球停留在瓶子的不同位置。吹入的空氣把水趕走,乒乓球隨著下降,停止吹氣,水進入瓶內,乒乓球跟著上升。

  【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自己所相處的辦法,親自動手觀察實驗,幫助他們產生體驗和感悟。由于這一設計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和勝利發展的需要,所以學生能在動手中真正體會到空氣占據空間。

  活動二:空氣占據空間的變化

  1、我們知道空氣可以占據空間。那么空氣占據空間和水占據空間有沒有什么不同呢?

  2、(出示注射器)下面我們就借助注射器來研究這個問題。下面我們通過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下壓和向上拉的辦法,來研究水和空氣占據空間的變化。

  3、課件出示實驗要求:

  1、用2個注射器分別抽取10ML的水和空氣。猜測,活塞向下壓和向上拉時,水和空氣占據空間的大小是否一樣。

  2、將管口堵住,用力把活塞向下壓,注意一定不能讓空氣或水跑出來,仔細觀察注射器中空氣和水占據空間的大小變化.

  3、將管口堵住,用力把活塞向上拉,注意不要把活塞從筒里完全拉出來,仔細觀察注射器中空氣和水占據空間的大小變化.

  4、小組進行實驗活動,并做好記錄。

  5、匯報交流。得出實驗結論:空氣占據空間的大小會發生變化,水占據空間的大小不能變化。

  6、出示圖片,學生嘗試解釋這一現象。

  7、小結:空氣是由許多微粒組成的,自由狀態下的空氣微粒間的距離很大,當我們用力壓活塞時,微粒間的距離就會變小,所以能被壓縮;而水微粒間的距離本來就很小,不能被壓縮了。

  8、出示韋恩圖,根據實驗結論,填寫韋恩圖,比較空氣和水的.異同。

  9.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空氣和水都會占據空間,空氣能被壓縮而水占據空間的大小不會變化。(板書)

  【設計意圖】在上一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探究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活動中,再一次感受“空氣占據空間”這一科學概念。

  (三)拓展延伸

  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氣被壓縮的例子?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將科學概念遷移到更廣闊的生活中,讓學生真正能夠利用這一科學概念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這用到了今天學習的什么知識?讓我們學會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身邊的難題,成為一個真正的科學家.

  八、說板書設計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和教學實際,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九、總結

  1.實驗操作既簡單,又可重復實驗,便于推廣,組裝實驗裝置簡單,實驗原理通俗易懂,同一個實驗裝置可重復使用,回收利用。

  2.空氣占據空間和空間被替換的現象非常明顯,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增強實驗的趣味性,更適合三年級的學生探究。

  3.通過觀察乒乓球位置的變化及氣球的鼓起,變靜態為動態,感知空氣的流動來理解空氣占據空間,可視性強。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 10

  一、說教材

  《空氣占據空間嗎》這一課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水和空氣”中的第六課,是在學生通過1~5課的學習,對水和空氣有了認識和了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在實際的教學中,考慮到三年級上學期學生剛剛接觸科學這門學科的實際情況,在尊重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我對各板塊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處理。形成的教學設計增加了2個板塊,刪除了一個板塊:增加的第一個板塊是:認識什么是占據空間。教材的編排里本沒有這個教學板塊,我增加這一個板塊的目的是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在本課以前并沒有直接涉及到“占據空間”這個概念,而本課又是緊緊圍繞“占據空間”在做文章,所以有必要在進行新課之前引導學生知道什么是“占據空間”。增加的第二個板塊是:水能流進瓶子里嗎?目的是加深學生對上一個實驗的理解,讓學生理解空氣被密封在一個空間里,不能跑出瓶子,所以水就流不進瓶子里。刪除的一個板塊就是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可以變化嗎。

  二、說學情

  三年級學生剛剛接觸科學課,操作能力還不夠成熟,需要老師細致的指導。在學習過程中,對于那些平時動手能力比較弱的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動手,勤于思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整個探究活動中,而對那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則要引導他們學會合作,學會交流。

  三、設計理念

  科學課主要是培養學生勤于鉆研、持之以恒、合作學習的情感態度和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探究、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創造性地感受、鑒賞科學知識。

  四、說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的實際以及本單元的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科學概念:

  空氣占據了空間。

  過程與方法: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觀察和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五、教學重點、難點

  《科學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因此,我把“學生探究空氣占據空間”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六、教學策略

  我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提提問題的訓練,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創設以科學探究為主的觀察法、實驗法、制作法、演示法。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七、教學準備

  小組材料:塑料杯、紙巾、水槽;礦泉水瓶、吸管、橡皮泥等。

  教師準備:演示材料和簡單課件。

  八、說教學流程:

  本課主要分三個大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魔術情景,激起探究興趣

  二、師生互動合作,開展探究活動

  活動一:杯底的紙巾會濕嗎?

  活動二:瓶里的水會流出來嗎?

  活動三:水能流進瓶子里嗎?

  三、師生總結提升,拓展延伸教學

  第一個環節:創設魔術情景,激起探究興趣

  首先,我指著滿滿一水槽的水,問學生:這這水槽里有什么?學生很容易就能答出水槽里有水,于是我就引出科學概念,用科學的話說,應該是:水占據水槽的空間。接著,就問:杯子里有蠟燭,用科學的說法該怎么說?學生很快答出:蠟燭占據杯子的空間。然后,我就開始點燃蠟燭,并且將蠟燭放在泡沫塊上,問學生:如果我把這個蠟燭按在水底,會發生什么情況?為什么?學生都說蠟燭會滅掉。此時,我卻說:我能讓蠟燭在水底下繼續燃燒。學生都不相信。于是,我將大燒杯扣住蠟燭,往水下壓。當然,蠟燭能繼續燃燒了。看到這個現象,學生都能說出原因,因為空氣占據了空間。于是我接著問,空氣真的能占據空間嗎?想不想親自探究一下?引出本節課探究的內容。

  第二個環節:師生互動合作,開展探究活動

  第一個活動是:杯底的紙巾會濕嗎?

  首先出示三種材料,分小組討論,用現有的材料怎樣才能證明空氣占據空間,然后教師歸納學生的方法,出示實驗步驟。學生根據實驗步驟進行實驗,結果紙巾沒濕。這個實驗就證明了:空氣占據空間。接著讓學生討論:怎么辦,才能讓杯子里的空氣出來呢?學生探討出實驗方案,然后進行實驗驗證。

  第二個活動:瓶里的水會流出來嗎?

  在這個活動中,我先用烏鴉喝水的多媒體動畫引入,讓學生明白烏鴉用石子占據水的空間,所以能將水擠出來。那么,如果,現在旁邊沒有石子,只有2根吸管、一塊橡皮泥,你們能不能利用空氣,將水從瓶子里擠出來呢?在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時,遇到困難,可以提示學生結合平時喝盒裝飲料的經驗進行思考。再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歸納出實驗步驟。學生根據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操作。結果就是水像噴泉一樣,從另一個吸管里冒出來。

  第三個活動:水能流進瓶子里嗎?

  首先讓學生猜測,水能流進瓶子里嗎?并且解釋原因。有部分學生能夠猜測,在密封的瓶子里,水是流不進去的。然后教師進行演示。接著,演示將橡皮泥去掉,會怎樣?水流進去了,空氣跑出來了。

  第三個環節:師生總結提升,拓展延伸教學

  首先,讓學生暢談收獲,然后,拓展教學:空氣和水一樣,都要占據空間。那么他們占據空間的情況一樣嗎?想不想來比較一下?我們下一節再來研究。

  九、板書設計:

  空氣占據空間嗎?

  空氣占據空間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 11

  一、教材分析

  《空氣占據空間嗎》這一課是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水和空氣”中的第六課,是在學生通過1~4課的學習,對水有了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并掌握了什么是液體的基本特征后,從第5課開始,學生探究的主題轉向空氣。學生用證據證明空氣確實存在,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這節課我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主要來說第一課時:用實驗證明空氣占據空間。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固體、液體這類比較具象的物質占據空間易于理解;而空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對于剛剛接觸科學學習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對空氣占據空間這一科學概念的認識會變得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組織開展有序的探究活動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

  科學概念:空氣占據空間。

  過程與方法: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空氣占據空間。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操作理解空氣占據空間。

  四、教法學法

  本課中,我為學生設計他們直接參與的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創設以科學探究為主的觀察法、實驗法、制作法、演示法。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分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個環節:激趣導入、提出問題

  在課的開始,我是用播放多媒體動畫“烏鴉喝水”的故事,以舊知帶新知識的形式引入。這樣的導入,符合學生喜歡看動畫片的心理特點,既能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更能使他們直觀形象地看到瓶子里的石子多了,石子占據瓶子底部的空間大了,水就會慢慢上升,烏鴉就會喝到水。從而使“空間”這個抽象概念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什么叫占據空間。當學生知道液體和固體都能占據空間之后,充滿好奇心和幻想的學生便會不由自主地在自己的心中產生疑問“空氣是不是也會占據空間呢?”。教師適時追問“你們還想研究什么呢?”從而引出本節課探究問題“空氣占據空間嗎?”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主要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形式,以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在塑料袋當中收集空氣”或“用向飲料瓶中注入空氣的方法迫使飲料瓶中的水流出”這兩個實驗其中的一種實驗。從而用實證的方法得出空氣也占據空間這一科學概念,并完成記錄單。

  教師首先出示為學生準備的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自主選擇材料,小組合作設計實驗方案。再讓學生利用材料進行分組實驗。此時,教師參與到各小組探究活動中,成為學生的合作伙伴與學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討。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適當點播,并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做好實驗現象的記錄。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橡皮泥的作用。可以讓學生將橡皮泥取出,然后向瓶中吹氣,觀察水還能不能被擠出。這樣做易于讓學生理解,由于空氣被密封在一個空間里,不能跑出瓶子,所以才能將水擠出。當各小組實驗結束后,讓學生匯報實驗情況、解釋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教師并在黑板上記錄下學生的解釋,這將對后面的活動有意義。

  第三環節:創新實驗、理解原理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讓學生在總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尋找空氣占據空間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并讓學生能夠解釋其中的原理。學生對原理的解釋不做過高的.要求,能說明問題即可。通過這部分的內容,把學生的探究活動由課內引向課外,把學習引向生活。因為《新課標》要求,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這也正是體現了教育要以人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

  六、實驗創新

  下面我著重說下實驗創新。

  實驗項目:

  空氣占據空間

  教科書上的原型實驗:

  把一團紙巾塞進玻璃杯底部,然后將玻璃杯口朝下,豎直向下慢慢壓入裝有清水的水槽底部,再慢慢地豎直向上取出杯子,拿出杯底的紙巾,觀察,紙巾沒有濕,說明空氣占據空間,保護了紙巾。

  教材實驗不足的地方:

  1、塞在杯底的紙巾容易掉落。

  2、用水槽裝水時,水要足夠多,這樣費水費時。

  3、無法觀察到空氣占據空間的動態過程。

  4、玻璃杯外壁、杯口、手會被浸濕,取出紙巾時容易浸濕一點紙巾,干擾學生觀察,影響正確判斷。

  5、水,玻璃杯都是透明的,影響觀察現象。

  6、水槽較大,實驗過程中水位高低變化不明顯。

  創新實驗設計方案

  實驗原理:空氣占據一定的空間。

  實驗器材:一個空飲料瓶,一個氣球,一個黃色的乒乓球,一個裝滿水的水槽,一段細線。

  實驗裝置:將空飲料瓶的底部剪去,再將瓶蓋擰去罩上氣球,并用細線將氣球頸部扎緊(便于觀察空氣的流動)。

  實驗操作步驟:

  1、將乒乓球放入水槽中,用手將氣球里的空氣盡量排出,并壓住飲料瓶的進口處,將透明空飲料瓶罩著乒乓球,豎直壓入水中,觀察乒乓球停留的位置。這時候,我們會看到乒乓球停留在水槽底部,說明空氣占據著飲料瓶的空間,水進不去。

  2、把手輕輕松開,觀察飲料瓶里的乒乓球的位置變化以及氣球的變化。這時候,我們會看到氣球由原來扁扁的變得鼓起來,這是因為瓶中的空氣跑到到氣球中,水就進去占據原來那部分空氣占據的空間,乒乓球隨水面而上升。

  3、得出結論:空氣占據空間。

  七、效果評價

  1、改進后的實驗所需材料既簡易,又綠色環保,而且比較安全。原實驗使用玻璃杯容易碎,不安全,紙團亂扔,影響環境衛生。而此實驗選用的器材為生活中的廢棄用品,既減少了生活中的垃圾,又為學習所利用。

  2、實驗操作既簡單,又可重復實驗,便于推廣。組裝實驗裝置簡單,實驗原理通俗易懂,同一個實驗裝置可以重復使用,回收利用,可以得到同樣的效果,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3、空氣占據空間和空間被替換的現象都非常明顯,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增強實驗的趣味性,更適合三年級的同學探究。

  4、通過觀察乒乓球位置的變化及氣球的鼓起,變靜態為動態,感知空氣的流動來理解空氣占據空間,可視性強。

  本次說課結束,謝謝您的聆聽!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 12

  一、實驗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空氣占據空間嗎》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水和空氣》單元第六課中的第一個探究活動,本活動是在學生認識空氣和知道空氣確實存在的基礎上,讓學生認識空氣與其他物質一樣,可以占據空間,為后面《空氣占據空間的變化》、《空氣的重量》奠定基礎。

  二、動畫導入,提出問題

  在活動伊始,播放多媒體動畫《烏鴉喝水》的故事,以舊知帶新知的形式引入。這樣導入,適合學生喜歡看動畫片的心理特點,既能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更能使他們直觀形象地看到瓶子里的石子多了,石子占據瓶子底部的空間大了,水就會慢慢上升,烏鴉就能喝到水。從而使“占據空間”這個抽象概念具體化,便于學生理解什么叫占據空間。同時也是對物質粒子不能同時占據同一空間的初步理解。

  當學生知道液體和固體都能占據空間之后,充滿幻想和好奇心的他們便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疑問“空氣是不是也會占據空間呢”,從而自然過渡到實驗探究環節:空氣占據空間嗎?

  三、實驗原型及不足之處

  實驗原型,把一團紙巾放在一個杯子的底部,然后將杯子豎直倒扣入水中,再緩緩將杯子垂直移出水面,通過觀察紙巾沒有濕,來證明空氣占據了空間。我認為該實驗雖然操作簡單,但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空氣不可見,原實驗很難讓學生清楚的看到空氣的流動。

  (2)、如果實驗時杯子不垂直,很難達到理想的實驗效果。

  (3)、實驗過程中,總有一些學生不小心把紙團打濕,從而影響結論的產生,同時,實驗桌上散落著一個個濕紙團,既浪費材料,又不夠衛生。

  (4)、實驗操作時,學生不小心會把衣袖弄濕。

  因此我對該實驗進行了如下改進。

  四、實驗改進

  1、實驗材料:

  水槽、瓶蓋上有小孔的無底塑料瓶、乒乓球、水、橡皮泥

  2、實驗要求:

  把塑料瓶對著乒乓球豎直壓入水底,不移動瓶子,你能讓乒乓球聽你的話,分別停留在瓶子的不同位置,從而證明空氣占據空間嗎?看誰能想到更多不同的辦法?分組先討論,然后再做實驗。

  3、實驗展示:

  方法一:

  (1)、用橡皮泥堵住小孔,把塑料瓶對著乒乓球豎直壓入水底。這時觀察到的現象是乒乓球也隨著被壓入水中,停留在水槽底部,說明瓶子里的空間被空氣占據了,水就進不去了。

  (2)、拿開橡皮泥,空氣從小孔中跑出來,水占據了空氣原來的空間,乒乓球也跟著慢慢上升。堵住小孔,乒乓球停止上升,拿開橡皮泥,乒乓球又繼續上升。這就說明空氣是占據空間的。

  方法二:

  用擰瓶蓋的方法,讓瓶內的空氣一點點跑出來,也能使乒乓球停留在瓶子的不同位置,從而證明空氣占據空間。

  方法三:

  將瓶蓋取下來,用嘴往瓶子里吹空氣,也能讓乒乓球停留在瓶子的不同位置。吹入的空氣把水趕走,乒乓球隨著下降,停止吹氣,水進入瓶內,乒乓球跟著上升。如果吸瓶內的空氣,還可以讓乒乓球停在比水槽的水面更高的位置。吸氣時,瓶內的空氣跑到哪兒去了,它們占據了哪兒的空間?從而引導學生認識空氣不僅要占據瓶子里的空間,還會占據我們人體內的空間,空氣占據著我們周圍的空間,進而深化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3、實驗效果:

  (1)、以上實驗使空氣占據空間與空間被替換的現象非常明顯。

  (2)、這些實驗變靜為動,直觀易懂,更加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

  (3)、學生不會把手甚至衣袖弄濕,操作簡單又衛生。

  (4)、拓展了學生的科學思維,啟迪了學生的智慧,培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創新能力與合作精神。

  五、演示實驗

  為了進一步驗證空氣占據空間,我又增加了一組演示實驗。

  1、實驗原理:

  空氣也像其他物體一樣占據空間。

  2、實驗器材:

  燒杯、漏斗、雙孔橡膠塞、集氣瓶、彎玻璃管、乳膠管、夾子、水槽、氣球、紅墨水適量

  3、實驗裝置平面圖:

  實驗一 實驗二

  在實驗裝置時,提醒學生要注意密封效果。同時因為裝置中,玻璃器皿多,學生實驗時,要輕拿輕放,小心使用。

  4、實驗過程:

  實驗一:

  學生應該有這樣的經驗,如果在這樣一個瓶中裝滿水,再通過漏斗向里面注水,漏斗中的水肯定不能再流進瓶中,因為已經有水占據了瓶中的空間。

  實驗二:

  5、實驗效果:

  (1)、增加的實驗,把無形、無色的空氣變成了看得見、聽得著、摸得到的一種物質,學生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空氣的存在并占據空間,獲得了生動直觀的實驗效果。

  (2)、該實驗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的聽覺、視覺,促使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全面地理解了占據空間就是擠占空間或防止空間被擠占。

  (3)、實驗簡單,方便教師反復操作演示,有利于學生多次觀察實驗。

  (4)、該實驗方案更加完善,更加嚴謹。

  利用空氣占據空間的原理,我還給學生準備了一個小魔術—燭火潛水(演示)。

  六、燭火潛水

  七、拓展延伸

  課后探究活動:用什么辦法能吹大套在瓶子里的氣球?

【《空氣占據空間》試驗創新教案】相關文章:

《空氣占據空間》教學設計04-30

《空氣占據空間》教學反思04-30

《空氣占據空間》優秀教學反思05-02

《空氣占據空間》教學反思范文04-27

《空氣占據空間》課后教學反思04-27

小學三年級科學《空氣占據空間嗎》教學反思05-01

占據04-29

橫噴射流與空氣混合增強的試驗研究04-27

《空氣》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