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執教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閱讀議論文的一般方法。體會作者是怎樣從生活中提出論題,進而提出論點,并進行證明的。
2.培養從文本中提出問題,聯系生活體驗創造性閱讀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本課學習的重點:理清課文結構,體會作者是如何從生活中提出論點并用事實論證的。
2.本課學習的難點:學習對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從生活體驗出發,與文本的編、作者對話。
教學方法:
本節課擬采用以“學長式教學”理念為指導的“多維互動,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
教學設計:
一、先學淺得
“學長式教學”主張教師首先是一個學習者,為了獲得在課堂上參與學習、組織學習并指導學習的資格和權利,教者首先對文本進行了獨立閱讀及參考閱讀。
1.本文作者能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論點并用事實加以論證,說理脈絡清晰,結構較嚴謹;5、6(第一句)、7、9等段起到了綰結、縫合、引領、收束等作用,并且所舉事例有一定說服力。
全文圍繞想和做的關系問題展開議論,中心論點是“想和做是分不開的,一定要聯結起來”。說理的脈絡是:先論述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聯結起來,再論述怎樣才能把想和做聯結起來。
前五段論述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聯結起來,說理脈絡是:擺事實——作分析——提論點。開頭就擺出“只會空想,不會做事”和“只顧做事,不動腦筋”這兩種表現。第3段對兩種表現作概括評價,著重指出第二種表現不值得贊美。第4段作深入分析:先用牛馬拉磨作比,論述了“只顧埋著頭,不肯動腦筋來想想自己做的事情”這種表現的可憐、可悲。再作分析:正因為人類能夠一面做,一面想,文化才能不斷地進步。至此,想和做的關系已經闡述得清清楚楚。第五段自然而然地歸納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想和做怎樣才能夠聯結起來呢?”標志著議論的深入。這部分的說理脈絡是:先著重論述怎樣避免“空想”,再著重論述怎樣避免“死做”。
怎樣避免“空想”呢?那就是“從實際出發”。作者舉學游泳的例子。邊舉例邊分析:從正面分析,要觀察,還要有行動,跳下水去實踐;從反面分析,如果只是先一陣子呆看,再發一陣子空想,即使想出一大堆“道理”也學不會游泳。結論是:“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動中取得經驗,再根據經驗想出來的。而且想出來的道理到底對不對,還得拿行動來證明”。這就叫“從實際出發”,這樣做就避免“空想”了。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來指導;想,要靠做來證明。想和做是聯結在一起的。”這段話既是對上面論述的歸結,又是對下一層論述的開啟。
怎樣才能避免“死做”呢?作者用對比舉例的方法作了論述。有些同學學語文“硬讀課文”,學數學“硬記公式”,這種“死做”的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有些同學則“能想出”省力的辦法巧學,當然事半功倍了。通過對比舉例分析,證明了避免“死做”的方法就是“做,要靠想來指導”。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總結。作者不是對上面的內容作簡單的歸結,而是強調“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怎樣忙,應該抽點功夫來想一想”的重要性。
2.本文雖是概念對舉性的論證,但作者并未平均使用力量,在論證中側重分析了“只做不想”這一現象的危害性以3、4、8、煅可看出)。作出這種處理的原因是:①“只做不想”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理念中是備受褒獎的。“埋頭苦干”往往是模范人物的寫照,因此它的隱性危險更大。②較之“空想”,青少年更易犯“只做不想”的毛病,強化“多思”意識更具時代意義。③“只做不想”對科學發明、人類進步的負面作用更大。
3.本文語言基本是準確嚴密的,有的詞語還不乏生動。如:提出問題部分,對“空想者”用“只會……不會……憑空……滔滔不絕……從來沒有……一件事”既準確地提出了“空想”的嚴重程度,又形象地畫出了“空想者”的“說態”。再如用“依葫蘆畫瓢”、“牛馬拉磨”等通俗形象的比喻畫出了“死干者”的形象。
4.幾點值得商榷的地方:
①關于第7段。第7段如果是想對“想”與“做”如何聯結作歸納,則應放在文末;如果是想起到既小結上段又開啟下段的作用,則應將原文“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來指導;想,要靠做來證明。想和做是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的。”修改為:“一面想,一面做,想和做是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的。想,要靠做來證明;做,要靠想來指導。”因為前段寫的是如何“想”,后段寫的是如何“做”。
②關于第9段。幾乎所有的資料都認為第9段是全文的.總結,而且還認為是“深化了中心論點”,教者卻認為此段僅為“只做不想”部分的.總結,如要.總結全文,則需觀照“只想不做”的現象。
③歷來的資料,都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如何“寫”議/lw/Index.html>論文上,如讓學生掌握“擺事實、講道理”的說理方法、口頭訓練“對舉概念”的議論等。教者認為既是閱讀課,就應研究如何教會學生會讀議論文、活讀議論文、喜讀議論文。
5.為了教會學生用聯想的方法“活讀”、“喜讀”,“學長”必須“活讀”在前,做到“有備”而進課堂。為此,教者在閱讀中進行了以下聯想:
①由“滔滔不絕說空話”聯想到我黨歷史上王明、李立三例,大躍進例,人民公社提前進入共產主義例,畝產可達萬斤例,對電腦說明書能背得滔滔不絕,上機卻打不出幾個字等。(注意:不能將“空想”理解為“作保證”、“表決心”等,因為這些“保證、決心”不能實現多為無毅力、無恒心等非智力因素影響,不屬于本文議論的“理論”與“實踐”的范疇。)
②由“只顧做事,不動腦筋”聯想到“勝任為本”的教師觀(一篇一篇地備、講,卻不知反思、檢討教學行為,缺乏研究意識)與不思變革的人生觀(放羊——結婚——生孩子——又放羊)。
③由“一面做,一面想,促使人類進步”聯想到:魯班與鋸子;蔡倫與紙;畢昇與印刷術;瓦特與蒸汽機;愛迪生與電;比爾·蓋茨與微軟等。
④由語文學習“只做不想”想到:一篇一篇學小說,背了大量的人物形象的結論語,最后卻不能獨立解讀一篇小說中的人物;做了大量試卷,仍不能獨立讀和寫等。
二、先期策劃
1.創設問題情境
“學長式教學”認為,教與學行為的發生,應該也必須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之中,因而教師必須精心創設有利于本課學習的環境,要使情境具有和諧性、趣味性、助學性及刺激性,以發揮情境誘發問題意識的功能。教師可用“背景資料引入一問題動因誘導一懸念引而不發”生活體驗展示”自我錯解反思”等方法創設情境,本課擬采用“生活體驗展示”來構建問題情境。
師:有兩件趣事想給大家聊聊,一是江夏區有個同學苦惱地對我說,她做了大量的卷子,可不知為什么還是不會做閱讀題。另一件是,我是教師,讀說明書是毫無問題的,怎么我將電腦說明書背得很熟了,就是上不了機呢?
從這兩件事中你發現了什么問題?你會采取什么辦法來幫助我們?(學生談“問題”)有一個大哲學家胡繩在發現了這些問題后寫了一篇文章(自然導入新課)。
2.提出探究問題
(1)自由散讀課文后,發動學生提出本節課希望探究的問題,教師耐心、誠心、熱心地聽取。(時間:5分鐘)
(2)探究性課堂要啟發學生發問,但并非不要教師發問,教師必須培養“敏感性…‘獨特性”“發散性”創新性”等創造性發問的品質;加強“求新求變,引發創意”的問題設計意識。因此,在發動學生發問的同時,教師要做好充分的發問準備,本節課擬提如下問題:
①第一次合作探究:看看哪個小組能將課文讀短?
②除去這些句、段,文中其他的部分起什么作用?
③既是批評兩種社會現象,為何所用筆墨不—樣多?
④你發現文中哪些語詞具有結構的作用?文中還有哪些詞語你特別欣賞?
⑤第二次合作探究:看看哪個小組能將課文讀長?
⑥第三次合作探究:想與作者、編者對對話嗎?你認為本文哪些地方你特別欣賞?哪些地方你還有質疑?如果《胡繩全書》編委會向你征求意見,要讓本文展現21世紀精神,你打算如何修改最后一段?
3.進行合作探究
將師生問題整合后反饋給學生,進行合作探究。
【執教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王軍執教《掌聲》聽后反思04-15
農村特崗執教的心得04-30
教師執教的工作總結01-18
教師依法執教案例05-01
執教水平對我國速度輪滑運動發展的影響04-29
免費師范生執教農村,如何真正“觸底”?04-28
幼兒園教師執教承諾書12-23
向超老師執教《示兒》教學反思04-29
張浩執教作文指導課朋友:寫人物重心靈04-28
教師依法執教心得體會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