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語文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語文教案 篇1
【教學構想】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講授此課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說明文在說明事物的時候,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為了更好地說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特征,作者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動順序為主,以紀念碑的方位順序為輔的組織材料的方法。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把握說明的順序,對文章作整體的把握。
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體會說明文的語言。
講授此課時,我拋棄傳統的細致講解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先對課文作整體把握后,設計了幾個有趣的小組活動;在小組活動的開展中,把握說明文的特點。最后共同分析語言特色,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習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相結合說明事物的方法。
2.讓學生領悟說明文的特點。
3.學習在說明中運用描寫的方法。
4.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使學生了解中國革命的艱苦歷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輝業績,激勵學生繼承先烈未竟的事業.奮勇向前。
[教學重難點]
學習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相結合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安排]兩課時
觀看圖片;感知課文;設計活動;共同分析。
[教學步驟]
學生介紹紀念碑。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特色。體會語言特點。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查找資料,對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相關情況作一定的了解,加深認識,并學會整理中心資料。)
一、導入
1.放映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不同角度攝影的圖片,可以幫助學生對紀念碑的外觀、基本構成作了解。)
2.請一位同學看著圖片介紹紀念碑。
3.先不作評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也是說明、介紹紀念碑的,請同學們大聲地讀課文,看看作者在說明的時候有什么特點?
二、整體把握課文
讀完課文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暢談。
(可以互相補充,學生很快就會發現方位詞的使用,說明時抓住事物的特征,語言飽含情感等,教師適時做總結。教學中注重學生自己的思考和認識并充分地肯定學生。)
三、分小組設計活動
1.學生當導游,介紹瞻仰的路線及瞻仰順序。
(學生活動:畫方位詞;可以讓多名學生嘗試,互相補充;其他學生總結說明順序。)
路線:(按由遠而近,直到離開的行蹤寫)越過(廣場)一踏著(石道)一踏上(臺階)一到了(平臺)一走下(臺階)一離開(紀念碑)。
空間順序:(由下而上介紹紀念碑)臺階——平臺——(大小碑座)——碑身——東西兩側上部——碑頂。
方位順序和時間順序相結合。(介紹lo幅浮雕)
東—一南——西(1839年——解放戰爭)
第二課時
(繼續進行活動安排)
2.看著浮雕圖片,學生當革命史跡的講解員。
結合課文內容,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講述出來。
總結:說明文中記敘、描寫的作用。介紹lo幅浮雕時,將每幅浮雕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的人、時、地、事等記敘因素交代明白。總之,在說明文中運用記敘和說明,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3.作為普通的瞻仰者,說說紀念碑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先說特征:
巍峨——高達37.94米,有10層樓那么高
雄偉——它像頂天立地的巨人一樣矗立在廣場南部
莊嚴——紀念碑是用……一砌成的,它象征……
裝飾花紋象征……
8個大花圈,這些花朵象征……
次說感受:
抓住開頭和結尾的句子。瞻仰前的心情——萬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開頭一段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總體特點:巍峨、雄偉、莊嚴;結尾一段概括了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意義:再現了新中國的“艱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中國人民付出的“巨大代價”。
(活動環節的設計富有個性化,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充分施展學生的才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
四、師生共同總結說明文的語言準確性的特點
(本文的語言很精練準確,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領悟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如:“落成”、“瞻仰”、“巍峨”怎樣講?不用“落成”,而用“建成”、“造好”,不用“瞻仰”,而用“參觀”,行不行?
(“落成”,含有莊重、慶賀的意味。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興建,意義十分重大,如果用“建成”、“造好”等一般性字眼,就無法表現作者的崇敬心情。“瞻仰”,懷著崇敬的心情仰望,用它比用“參觀”這一類字眼貼切、莊重得多。這種“懷著萬分崇敬的心情”,是貫穿全篇的。因此,這一節起了總起全文的作用。)
又如:“10塊漢白玉的大浮雕,鑲嵌在大碑座的四周。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長40.68米。”這些句子用數字準確地描述了浮雕的高大壯觀。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本文的教學十分注重學生的主體性。
1.導入激趣,讓學生活躍起來。
欣賞圖片,讓學生有直觀的認識;學生的看圖介紹,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性。努力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輕松愉陜地學習。
2.小組活動設計,增添課堂魅力。
我精心設計了三個活動環節:學生當導游、講解員,充當瞻仰者的身份,允許多名學生參與其中,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而下面的學生也有事可干,他們可隨時補充、糾正并總結。這樣讓他們真正感覺自己是學習的主體,不斷主動把握學習機會,同時培養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3.師生共同參與品味語言。
這一環節注重教師引導下的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能動性,發揮其積極作用。
有一位教育家這樣說過“如果要使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事實上,每一位教師都有可能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加以反思、研究與改進。教師應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加以審視,使之不斷地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不斷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相結合說明事物的方法。
2.學習在說明中運用記敘的方法。
3.了解中國革命的艱苦歷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輝業績,激勵自己繼承先烈未竟的事業,奮勇向前。
教學重點:
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和革命精神。2.說明的順序和說明對象的特征。
教學難點:
準確而富于變化的語言。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堂導入:
生字詞(結合課文生詞表以及課下注釋整理后與同學交流)
2、說明文分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說明文,說明的對象是。
3、說明事物要抓住,即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標志。本文主要抓住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的特征。
二、合作探究: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打比方、畫圖表等。試找出本文運用了那些說明方法。
讀課文根據給出的層意劃分課文結構。(寫出段落)
第一部分:瞻仰紀念碑的心情和紀念碑的總體特征。
第二部分:具體介紹紀念碑的位置、興建經過、碑的構造、題字、碑文以及十幅浮雕。
第三部分:抒寫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第二課時
三、交流展示:
1、自己分析題目
2、讀課文第一節,說說瞻仰紀念碑的心情是怎樣的,紀念碑的總體特征是什么?第一節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3、閱讀課文2、3節,紀念碑處于什么位置,周圍環境如何?興建哪一年?誰為它奠定基石的?它的規模如何,是什么質料構成的?
4、閱讀課文4、5節,了解紀念碑的結構、題字、碑文、裝飾與造型,并說一說文章照錄碑文的用意是什么?以及裝飾有什么象征意義,造型有什么特色?
5、再次速讀2~5節,找出表明順序的關鍵詞,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把紀念碑一步步介紹給我們面前?(即作者的活動順序)
6、在平臺前瞻仰,作者按照怎樣的順序說明紀念碑的結構、題詞、碑文和造型。
7、思考:既然按照由上而下的空間順序,為什么“小碑座”不放在“碑前”說明呢?“大碑座”又為什么不緊接著“平臺”、“漢白玉欄桿”加以介紹呢?這樣是否顯的雜亂?
8、文章那些部分是介紹大碑座的?是采用什么結構?先總寫浮雕的、、。以及雕刻了英雄人物的數目、大小和各不相同的形象特點。
9、閱讀7~10節,這一部分運用哪些表達方式,簡要說明一下。
10、想一想作者按照什么順序介紹10幅浮雕的,你是如何知道的?(用原文的一句話)并按文中的順序簡要說明浮雕的主要內容?
11、研究課文,思考P92練習2
12、讀課文11小節,它在文章結構和表達中心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歸納小結:
本文是一篇事物說明文,用準確而富于變化的語言,抓住特征以說明為主有機插入敘述;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動順序為主,空間順序為輔,兼以邏輯順序通過對人民英雄紀念碑具體而全面的介紹,熱情贊頌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和和他們英勇奮斗,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他們的無限崇敬和深切懷念。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學生見過紀念碑卻不一定有比較深的印象,為了幫助學生很好地學習這篇說明文,本人做了一下嘗試,教完本文后,有如下幾點感想。
一、預習的必要性。
課前先讓學生查找資料和圖片,在形象感知上先對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和了解。結合查找的文字資料,為很好地理解碑文內容作了充分的準備。課堂證明,預習之后在教學時確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圖表的合理使用。
為了幫助學生能直觀形象地了解說明順序的'使用,除了在書本上讓學生劃出標志性的詞句,我還特地制作了一張表格,畫了一幅紀念碑方位的簡圖,然后讓學生結合書上標志性的詞句,填圖,學生根據提示,很快填好圖表,然后我按方位順序依次參觀給學生看,并請一個同學在旁邊扮演導游,做一個簡要的講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和我一起親身感受了參觀的過程,也對什么是空間順序有了形象的了解,并且更好地掌握了紀念碑的浮雕內容。
三、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運用
說明方法雖然以前也曾接觸過,但往往學生在考試的時候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所以這節課上,我先帶著大家回顧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哪些,它們有哪些作用。然后先讓學生找出一個說明方法,由我示范分析其作用,讓學生從我的示范分析中尋找分析要點。學生掌握要點后,我再讓學生在書上劃出使用說明方法的語句,并嘗試批注分析其作用。最后課堂交流,點評并補充糾錯。幾個學生下來,就發現這樣做是很有效的,學生既掌握了方法,還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課后,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介紹某個物品,使用兩個說明方法,并在語句后做一個說明方法的分析。這樣就又鍛煉了學生的筆頭表達能力。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說明文與記敘文的區別。
2、學習按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中國革命所經歷的艱苦道路和先烈們的光輝業績。
教學重點
①按一定順序說明事物
②了解中國革命所經歷的艱苦歷程
教學難點
說明文與記敘文的區別
學法指導
1、關于說明文:
(1)說明文,是一種以為基本表達方式,常用于客觀說明某種事物或某種道理的
一種文體。具體來說,即說明事物的、、和等;解說事理。
(2)閱讀說明文,著重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第二:第三:
(3)說明的順序有:...
2、關于題目:
文章以作為正題,這是的親筆題詞,提示了全文的主題,表明作者要歌頌的對象;副題是,說明作者是由瞻仰首都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去贊頌人民英雄的,標明文章所要介紹的建筑物,這是全文說明的對象。(這是常見的副題的一個作用──限制規定表現主題的范圍。)
一、教學過程
1、初讀課文,總結重點字詞,寫在下面。
2、再讀課文,完成下列填空。
我國自古以來最大的一座紀念碑是。
于動工,經過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在紀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紀念碑,于月日寫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
從地面到杯頂高米,用了塊花崗石和漢白玉。周圍欄桿使用的材料是。
紀念碑的碑心石重噸,高米。正面題詞是,是寫的;背面的碑文是(誰)起草,書寫的。碑身兩側是組成的花紋。
小碑座四周雕刻著由組成的大花圈。碑頂是具有民族傳統的。
10塊漢白玉大浮雕雕在紀念碑的,從東到北共長米,高米。
按時間順序排列各浮雕。
二、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結構,并概括主要內容。
(一)(1)說明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時的心情和總的印象。
(二)(2-10)介紹紀念碑的`位置、環境、建碑的由來以及碑的構造、碑文、浮雕等。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三)總結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三、通過對文章結夠的分析,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完成表格。
[說明順序]
瞻仰路線觀察內容空間、方位順序
矗立的紀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
整座碑的高度整座碑的質料
四周的漢白玉欄桿正面:毛澤東同志的題字碑身背面:周恩來同志親手寫的碑文兩側:裝飾花紋碑座:四周的花圈碑頂:小廡殿頂十塊浮雕的高度、總長度、耐久性等二幅浮雕第三、四、五幅浮雕第六、七幅浮雕第八幅浮雕及九、十兩塊裝飾性浮雕
1、全文采用邊瞻仰、邊介紹的形式,根據作者的觀察所得,圍繞紀念碑的特點,主要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順序為主,以紀念碑順序為輔組織材料的方法。這篇文章既有由遠及近,由外圍到中央的空間順序,又有從上到下、從東到北的方位順序,還有由近代到現代的時間順序。
2、這篇文章既有由遠及近,由外圍到中央的空間順序,又有從上到下、從東到北的方位順序,還有由近代到現代的時間順序。文章按一定順序說明的好處是。
四、通過本文初步認識記敘文和說明文的區別。
1、記敘(記述和敘述)、說明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2、記敘文,泛指一種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文章,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體,常用于客觀說明某種事物或某種道理。
3、為了達到一定的效果,常常在一種文體中,幾種表達方式穿插使用(不改變文章性質)。
例如本冊《故鄉》中在寫到“狗氣殺”時后面括號內的文字使用了表達方式,其作用是...
本文則是以說明為主,兼用了記敘、描寫的表達方式:本文第三段第三句使用了表達方式,其表達作用是。第九段第三句主要用了表達方式,作用是...
雖本文有很多的記敘描寫的文字,它仍然是說明文的依據是...。
五、本文的結構特點:文中的前后照應。
1、本文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使用了表達方式。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2、最后一段的三句話分別和前文哪一部分照應?
3、照應的作用。
六、中心思想的表達。
說明文的中心與記敘文的中心的表達有所不同,它只要通過對事物或道理本身的說明及相關情況的介紹來表現的。本文正是通過對紀念碑的特點的說明及相關情況的介紹表達了明確的中心思想,那就是。
七、品味說明文的語言。(要點:準確、簡明、形象)
(1)找出第一段文字中的動詞和形容詞,并體會這些詞在這里的作用。
(2)關于牡丹花、荷花、菊花的象征意義:
牡丹,號稱“花中之王”,素有“國色天香”之譽,一向被推崇為“中國名花之最”。被視為的象征。菊花,以其品格贏得了美譽。
荷花,又稱蓮花。自從宋代周敦頤《愛蓮說》贊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便贏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譽,并作為的象征。
(3)找出描寫“武昌起義”這幅浮雕的動詞謂語,并用一二句話說明它的表達作用;找出揭示辛亥革命意義的句子。
(4)閱讀第10段:作者運用了哪些詞,來突出“渡江”這幅浮雕的雄壯景象?找出并分析。
布置作業
1、自學另外三篇說明文,據自己的進度完成同步訓練,做活動設計(包括作文)。
2、將期中考試卷上錯題在作業本上重做一遍。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一、 學習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相結合說明事物的方法。
二、 引導學生從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國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爭史,進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真正含義,激勵學生繼承光榮的革命傳統,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努力奮斗。
教學設想
一、 本文篇事物說明文,寫法上很有特色。它在按空間方位的順序介紹的同時,又運用了時間順序,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二、 大碑座上10幅浮雕的`介紹,涉及的歷史知識廣,初一學生尚未系統學過,所以略講,只作一般性了解。
三、 運用多媒體作為直觀教具。
四、 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重在學生能力上的培養。
五、 課前預習:
1.速讀課文一遍,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2.查字、詞典,解決生字、生詞。
3.按說明文的結構特征,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
六、 課時安排:一教時。
教學過程安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明確體裁、解題 復習、思考、圈畫
2 組織學生交流預習情況(字、詞、結構等) 閱讀、討論、思考
3 創設問題情境:本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組織學生朗讀第一節和最后一節 朗讀、討論、思考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分析課文第2—5節重點了解這一部分由遠到近的空間順序 閱讀、勾畫、思考
2 組織學生自己分析6—10節的說明順序;完成表格 討論、交流、思考、自由發言
3 學習評價:你認為文題中的“人民英雄”究竟包括哪些人? 思考、自由發言
4 組織交流:如果要在紀念碑上補充建國以來的人民英雄,你認為應該增加哪些? 暢所欲言
第三塊:語文活動:我來做導游“向您介紹我們的xx中學”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組織、參與活動:出示中學平面圖 討論、自由發言、個別發言
第四塊:課后學習與作業:
1. 到網上去收索更多有關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資料,小組交流,把收集的資料了出一期板報。
2. 課后請收集為國捐軀的順德烈士的事跡,并講給家人或同學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語文教案 篇5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踏著清明節的腳步,讓我們一起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緬懷那些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
生齊讀碑文。
播放人民英雄紀念碑視頻。
欣賞之后,你有何感想?
二、復習鞏固,打好鋪墊。
1、讓我們帶著這些感想進入這節課的學習。完成復習題。
2、集體訂正,齊讀鞏固。
三、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1、“溫故而知新”通過復習,你知道十幅浮雕是按什么順序說明的?(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相結合)
2、大碑座四周的十幅浮雕是本文說明的重點。這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就是:(學生齊讀目標)
四、自主學習,感悟理解。
1、明確目標,有的放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資料進行自學。
2、學生自學,感悟理解。
五、交流展示,提高認識。
1、小組交流,達成共識。
2、全班展示,匯報成果。(解說員解說,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做好傾聽筆記,完成表格。)
六、精講點撥,撥云見霧。
1、展示學生的傾聽筆記,再次鞏固碑文中“三年以來”“三十年以來”“一千八百四十年”的深刻含義。
2、大碑座上的十幅浮雕是中國革命艱苦歷程的關輝寫照,它的意義非凡,請默讀11段,畫出它的偉大意義。
3、匯報、齊讀。
4、讓我們記住歷史,緬懷英雄,再次瞻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幾個大字和碑文。告慰先烈的在天之靈。
(生齊讀碑文)
七、精練鞏固,達成目標。
1、學生完成精練,3號同學分別在黑板上展示。
2、檢查糾正,達成目標。
八、總結升華,形成共鳴。
歷史已經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之中,讓我們再一次向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致敬。(全體起立,配樂朗誦詩歌《人民英雄紀念碑禮贊》)
教學反思: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說明文,而學生學習說明文往往會覺得枯燥無味。怎樣讓說明文教學的課堂活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這是我設計這節課的初衷。我覺得這節課有得也有失:
1、形象導入,帶來視覺震撼。
上課伊始,放映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視頻,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通過視覺上的震撼來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對文章內容及說明順序有整體的認識。
2、合作交流,感悟碑文含義。
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的含義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先讓學生找資料,由課外引入課內,幫助學生理解,然后讓學生小組交流,在交流中深化理解,領悟內涵。并且在精講環節中通過圖表,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運用。層層鋪墊、步步設伏,學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
3、創設情景,熏陶思想情操。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進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優秀篇目,在多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對“十幅浮雕”的介紹是課文說明的重點,讓學生充當革命史跡的講解員,既讓學生了解中國革命所經歷的艱苦歷程,又能接受革命傳統教育。“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游擊戰”、“勝利渡長江”等歷史畫卷中革命先烈沖鋒陷陣、拋頭顱、灑熱血的壯烈場景能學生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啊!進而更加激發了他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4、顧此失彼,知識點滲透少。
這一課,是初一學生正式接觸的第一篇說明文,整節課教師只注重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說明文知識技能的接觸較少,課堂上教師可適當加入說明方法和語言的訓練,讓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同時習得方法技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一、學習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相結合說明事物的方法。
二、學習在說明中注意語言運用的特色。
三、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使學生了解中國革命的艱苦歷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輝業績,激勵自己繼承先烈未竟的事業,奮勇向前。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啟發學生舉一反三,比較分析。
課時安排: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備 統復備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我們打開本冊課本的扉頁時,首先看到了什么?這彩照給了你什么感覺?
學生發言后歸納:打開本冊課本的扉頁,首先看到了彩照──人民英雄紀念碑。這座矗立于天安門廣場南端的紀念碑是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近百年來為我國的獨立、自由、幸福而犧牲的人民英雄而興建的。這座雄偉的建筑于1952年8月動工,經過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紀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紀念碑,寫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最早刊登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報》上,后收入散文、特寫集《北京在前進》一書。該文向全國人民及時介紹了這座表達億萬人民緬懷革命先烈之情的雄偉建筑。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正音正字。(出示投影,要求學生注音)
瞻仰(zhāngyǎng) 矗(chù)立 五卅(sà)
奠(diàn)基 砌(qì)墻 上溯(sù)
偉績(jì) 鎦(liú)金 挑釁(tiǎoxìn)
逾越(yúyuè) 天塹(qiàn) 重幔(chóngmàn)
不朽(xiǔ) 橫幅(fǘ) 發髻(jì)
鑲嵌(xiāngqiàn) 銷毀 踐踏 徒手
熊熊火焰 峻峭 老巢 攙扶(chānfú)
2.補充解釋下列詞語。
矗立:高大而筆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傳后世。朽,磨滅。指光輝的事業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慷慨激昂:充滿正氣,精神振奮,情緒激動、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豐功偉績:偉大的功績。豐,多、盛。
遙遙相對:遙遙,形容距離遠。遠遠地相互對著。
風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斷出現,勢不可當。
怒形于色:形,顯示、顯露。
3.結合思考和練習三的結構提示,整體感知課文(速讀),劃分課文段落。
第一段(1節):瞻仰紀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節):具體寫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雄姿并介紹10幅浮雕。(也可以具體一點)
第三段(11節):瞻仰后的感受。
三、學習新課
1.解題:文章標題下面有個副標題,標題和副標題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的標題表明作者要歌頌的對象,副標題標明文章所要介紹的建筑物。(參看單元支配表的要求:說明文的有關知識。)
2.齊讀開頭和結尾兩節文字,說說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提示:瞻仰前的心情──萬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開頭一段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總體特點:巍峨、雄偉、莊嚴;結尾一段概括 了興建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意義:再現了新中國的“艱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中國人民付出的“巨大代價”。
3.結合文后“理解?分析”二,劃分課文第二段的層次,并概括層意。
第一層(2-3節):描繪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雄姿(建筑物的特點,即給人的總體感覺),說明興建經過和重大意義。
第二層(4-6節):介紹紀念碑的題詞和碑文(主題,即紀念誰)、結構和造型,以及概述碑座四周的浮雕。(參看練習三以及課本彩圖插頁)
第三層(7-10節):具體介紹10幅浮雕。
4.自讀第一層(2-3節)理清作者的活動順序(走的路線)。
討論后明確:
作者的行蹤(瞻仰過程)順序:進入廣場──越過廣場──踏著石道──走到碑前。按行走路線由遠而近把紀念碑的位置、興建經過及整體形象介紹給讀者。
第2節,按人的活動寫。第一次交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字,暗示碑的主題和本文的主題。
第3節,交代了建碑的時間(決議興建的時間和動工興建的時間),碑身的規模(用具體數字與天安門比較),建碑的特殊材料(堅硬的花崗石和潔白的漢白玉)和建碑的重大意義(象征著……標志著……)。
提問: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義?
歸納:花崗石的特征是堅強,漢白玉的特征是潔白。用這兩種材料象征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標志著全國人民對先烈的懷念。
5.指名讀第二層(4-6節),理清介紹紀念碑的順序(空間順序)。
討論明確:介紹紀念碑的`空間順序:臺階──平臺(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面)──碑身東西兩側上部──碑頂──大碑座。(按由下而上再下的順序介紹)
提問:作者在這里主要介紹了哪些內容?
歸納:碑的四周欄桿、碑的正面題詞和背面碑文、碑身的裝飾以及大碑座四周的浮雕。作者再次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突出了主題,毛主席起草、周總理手書的碑文,高度概括了一百多年來的歷史,表現了 中國人民前赴后繼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是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一主題的闡述。
集體朗讀毛主席起草、周總理手書的碑文。
提問:第6節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浮雕的?有何作用?
歸納:交代了浮雕的位置、高度、長度、質量、畫面,為下文詳細描繪作了準備。
四、布置作業
1.背誦正面的主題以及背面的碑文。
2.完成練習三,整理課文已經學過部分的說明順序
3.預習第7-10節,試填寫練習中的表格。
4.找出并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特色,請找出幾個例子來。
第二課時
初備 統復備
一、檢查作業:抽背碑文
二、研習新課
1.講讀第二段的第三層(7-11節)。
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說明的重點,文章把它單獨列出來,是為了突出中國革命的艱苦歷程、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中國人民為爭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價。
瀏覽這一層、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10幅浮雕的。
討論后明確:
提問:為什么寫浮雕不像寫碑身那樣從正面(北面)寫起,卻從東面寫起呢?
歸納:按東、南、西、北的順序寫是根據中國近代史的歷史順序展開的。正面(北面)中間是最大的一幅浮雕“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與左邊一小幅:“江北人民支援渡江”,右邊一小幅:“全國人民歡迎解放軍”,組成了一組浮雕,刻劃了碑文中“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這是中國近代百年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斗爭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徹底的史實,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這正是紀念碑設計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說明介紹時按歷史發展順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從東面起,順次介紹浮雕。
重點講析一、二兩幅浮雕。
教師示范分析第一幅浮雕:“銷毀煙”。作者用了四句話,分三層次來介紹:第一句是第一層,寫明了事件(銷毀煙)、背景(戰爭前夕)、時間(1839年6月3日)、地點(虎門)、人物(群眾)──這是記敘部分。第二、三句是第二層,描述了畫面,先詳寫銷煙場面,作者抓住人物“憤怒”的神情,顯現了他們對帝國主義的仇恨;用“運”、“傾倒”等詞表達銷煙態度的堅決;用“一箱箱”、“傾倒”與“一股股”、“升起”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示了中國人民挺身而出,還擊帝國主義的威風。第三句略寫了炮臺和群眾的戰船,烘托了兩軍對峙的緊張局勢和中國人民嚴陣以待、毫不動搖的銷煙決心。最后一句是第三層,以簡明的語言點明了這幅浮雕的主題。
指導學生分析第三幅浮雕。
歸納:第二幅浮雕的寫法與第一幅相比稍有變化,三句話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先交代事件──1851年的金田起義;接著闡述歷史意義:“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嚴重地動搖了清朝封建統治的基礎”;然后形象地再現畫面:“大刀、梭鏢、鋤頭、火把”是農民起義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兒女“沖下來”,旌旗“迎風飄揚”顯示了起義隊伍人數眾多勢不可當。
借鑒上述方法自讀課文,完成四、五、六幅浮雕的分析。
提示:作者介紹浮雕時一般是交代事件(包括時間),再現畫面,揭示畫面表現的意義。填好表格后學生交流。(答案見投影或由學生畫出來)
教師抽查完成情況,然后指名口頭分析第四幅浮雕“五四愛國運動”的畫面。教師適當點撥、啟發。
教師小結:作者介紹10幅浮雕的方法不同。有的直接從畫面開始(如“銷毀煙”、“武昌起義”、“抗日敵后游擊戰”);有的從革命斗爭的歷史意義談起(如“金田起義”、五四愛國運動”)有的從歷史歷史事件的經過介紹談起(如“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變化多姿,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在介紹時作者正確選用了“碑身東面”、“碑身后面”、“碑身西面”、“碑身正面”等方位詞,交代清觀察部位,在介紹的順序上巧妙地把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結合起來。
2.講讀課文第三段(11節)。
集體朗讀最后一段。
提問:本段共幾句話,分別與上文什么地方照應?
歸納,共有三句話。在第一句中,第三次出現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字樣,呼應前文2、4小節,篇末點題,“又一次瞻仰”的“又”字,不是機械重復,而是感情的深化,第二句與第三句呼應第三節所說的建碑意義:“它象征著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標志著全國人民對先烈的懷念。”是分別對“象征”和“標志”的說明和注釋。以上是說內容和感情上的照應,這里還有行蹤的照應:開頭越過廣場──踏上臺階──到了平臺,這里是走下臺階,離開紀念碑。來龍去脈,交代清楚,整個活動記敘完整,從而使全篇文章線索分明,重點突出,渾然一體,充分揭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一主題。
三、體會文中記敘的作用,并找出幾個例子來。
說明文中以說明為主,如同記敘文以記敘為主,議論文以議論為主一樣,但同時也不排除其他表達方式,常常是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同時兼用其他。如我們本單元學習的《驛路梨花》一文,以記敘為主,同時兼用了抒情。本文則是以說明為主,兼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例如文中對行蹤的記敘:“我從東長安街向天安門廣場走去,未進入廣場就望見紀念碑。”“我越過廣場,踏著橘黃色花崗石石道,徐徐走到紀念碑臺階前,從近處仔細瞻仰紀念碑。”等等,直到離開紀念碑,把事情的整個經過交代得一清二楚。再如介紹10幅浮雕時,將每幅浮雕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的人、時、地、事等記敘因素交代明白。總之,在說明文中運用記敘,增強了文章生動性和形象性。
四、分析歸納本文介紹紀念碑的順序特點
(板書)
1.活動順序:(按由遠而近,直到離開的行蹤寫)越過(廣場)──踏著(石道)──踏上(臺階)──到了(平臺)──走下(臺階)──離開(紀念碑)
2.空間順序:(由下而上介紹紀念碑)臺階──平臺──(大小碑座)──碑身──東西兩側上部──碑頂
3.方位順序和時間順序。(巧妙結合介紹10幅浮雕)
東(2)─→ 南(3)─→西(1839年-1851年)─→(1911年-1925年)─→(1927年-(2)─→北(3)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注:空間與方位也可以列為一種順序)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課后向學生介紹10幅浮雕的內容。
2課外閱讀《從林則徐到孫中山》、《可愛的中國》、《南昌起義》等中國現代史叢書,了解有關知識。
3.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議一議:介紹新華中學的校容校貌應用何種順序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2-08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精選8篇)08-11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文(精選12篇)04-02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文(精選20篇)12-14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文(通用23篇)12-01
人民英雄作文02-05
紅軍故事永垂不朽作文03-15
人民英雄邱少云作文12-24
雷鋒精神永垂不朽作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