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培養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和圖片說明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培養學生運用地圖說明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點,并能夠在地圖上指出澳大利亞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使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說明澳大利亞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
4.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說明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對其農牧業和工礦業發展的影響。
能力目標
通過探究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讀取信息、分析信息,運用比較和綜合的方法,概括總結某種地理事物規律的能力,判讀和分析地圖的能力,通過知識遷移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學習,培養學生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價值觀念。
●教學重點
1.澳大利亞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
2.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特點。
3.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學難點
1.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2.澳大利亞工礦業發展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比較綜合、解說等方法。
●教具準備
1.有關澳大利亞錄像資料。
2.實例圖片。
3.自制電腦課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歌曲《浪跡地球》引入,展示澳大利亞人文和景觀的特色圖片。教師出示《悉尼歌劇院》圖,創設情境,引出澳大利亞之行。
板書:澳大利亞
[講授新課]
過渡語:今天我們要去澳大利亞旅行,開始行程之前,首先要了解它在世界中的位置。
電腦展示:課本73頁圖8.35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置
學生活動:
①學生在圖上找出澳大利亞。
②以它為中心,找出與澳大利亞相鄰的大洲和大洋。
提問學生:在我們開始澳大利亞之行之前,請你談一談,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
學生回答:服裝、飲食、語言、貨幣等方面做準備。
過渡語:第一站我們到悉尼去參觀野生動物園。
教師提問:你知道澳大利亞有哪些特有生物嗎?
學生:袋鼠、鴨嘴獸、考拉等。
教師:這些動物長什么樣,他們是如何生活的?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動物園。
電腦展示:動物的圖片。老師做簡單介紹。
袋鼠:是澳大利亞的標志,是澳大利亞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風景。你們看,前面 那只袋鼠正拖著美麗的長尾巴,懷藏可愛的“小寶貝”,跳躍著前進在澳大利亞廣袤的牧場上,整潔的城市里。
鴯鹋: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不過它比鴕鳥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之一。不過翅膀和尾巴已退化,所以不會飛翔,但善于奔跑,有“飛毛腿”之稱,并能連續長跑,因此贏得了“長跑運動員”的聲譽。
鴨嘴獸:它是哺乳類卻會下蛋,它最主要的奇特之處在于它亦獸亦魚,而又非獸非魚。它是水陸兩棲動物,它通過下蛋繁殖后代,但它所孵出的小鴨嘴獸又是哺乳的,因此,生物學家經過多年的爭論,才將鴨嘴獸列為世上稀有的“卵生哺乳動物”。
樹袋熊:與我國大熊貓相媲美。它長著一張胖乎乎的孩兒臉,一個黑黝黝的大鼻子,一雙黑豆似的圓眼睛,兩只毛茸茸的短耳朵,一身又厚又密的灰色毛,滑稽可愛、憨態可掬。它們雖然屬于走獸,但幾乎從不下地行走,它們吃在樹上,睡在樹上,以樹為家。
老師提問:澳大利亞的特有生物有什么共同特點?
學生回答:很古老。
教師提問: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亞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試著用大陸漂移說的觀點解釋一下。
電腦展示:大陸漂移的圖片。
分段提問:
1.澳大利亞大陸約在什么時候與其他大陸分離的?
2.澳大利亞大陸長期孤獨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這對生物的進化會產生什么影響?
3. 引申思考:實際上,長期處于孤立狀態的大陸,不僅僅是澳大利亞大陸,還有南極大陸,為什么澳大利亞大陸有那么多特有動物,而南極大陸卻很少呢?
學生活動:討論。
學生回答:
1、6500萬年前。
2、會減緩生物進化的速度。如果這些動物又沒有生存的天敵,就能夠生存至今。
3、南極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氣候寒冷環境惡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發展。
老師補充小結:由于澳大利亞遠離其他大陸,海洋阻礙了各大陸間的動物遷徙與交流,使舊大陸上的高級食肉猛獸,如獅、豹、虎、狼等無法自己遠涉重洋來到這里,也使這些古老動物得以保存至今。所以獨特位置是澳大利亞古老生物得以保存的一個重要原因。
板書:位置——孤立于南半球海洋上
總結過渡:澳大利亞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面積76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幾千萬年以前,澳大利亞大陸就同其他大陸分離,孤居一方,獨立發展。長期以來,自然條件比較單一,動物演化緩慢,又沒有大型食肉天敵的侵擾,許多珍奇的原始動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現在,我們一起來體會“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的真實含義。
學生活動:一名學生模擬播音員給大家朗誦課本74頁資料。
師生互動:老師提問,學生齊答來幫助學生抓住資料當中的關鍵詞語。
老師提問:澳大利亞有多少種其他大洲沒有的植物?
學生齊答:9000種。
老師提問:澳大利亞有多少種其他大洲沒有的鳥類?
學生齊答:450種。
老師提問:全球有多少有袋類動物分布在這里?
學生齊答:全球150種除了南美洲有幾種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
板書:種類繁多
過渡:參觀完悉尼動物園,下面我們去墨爾本,參觀牧羊場。
電腦展示:墨爾本《牧羊場》的圖片和視頻。
教師講述:這是澳大利亞墨爾本附近的牧羊場,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設置懸念:澳大利亞盛產羊和羊毛,這是世人皆知的事實。然而①澳大利亞是從何時開始發展養羊業?②又是誰最先把羊這種澳大利亞大陸原本沒有的動物引入這塊樂土的?
學生回答:18世紀后期,歐洲的殖民者隨船帶到澳大利亞29只綿羊。
教師提問:為什么澳大利亞非常適合綿羊的生長和繁殖呢?
學生:氣候、地形適宜。草多,沒有大型食肉動物。
電腦展示:展示《澳大利亞地形》空白圖。
老師提問:澳大利亞的地形東部、中部西部有什么差異?
學生回答: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原。
電腦展示:視頻,補充大自流盆地相關知識。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亞牧場主的話,如果僅從地形的角度來考慮的話,你準備把你的牧羊場建在何處?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
學生回答: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地下水豐富,牧草優良,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可以一年四季露天圍欄放牧。
電腦展示:《澳大利亞的氣候》圖片。
教師提問:說出澳大利亞有哪些氣候類型?
學生回答: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氣候。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亞的牧場主的話,如果僅從氣候的角度來分析的話,你又準備把你的牧場分布在哪里呢?如果綜合地形和氣候因素,你又有什么打算?
學生自由討論。
學生回答:分布在中部、西部的熱帶草原氣候區,東南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區,西南部的地中海氣候區。
電腦展示:《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布》圖。教師提問:澳大利亞的養羊業有幾種方式?
學生:兩種。一種粗放牧羊帶,一種是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澳大利亞對外貿易總公司的經理的話,如果你們公司主要出口羊毛和小麥的話,你覺得這些工業原料應來自于澳大利亞的哪些地區?
學生回答:東南部和西南部。因為那里是羊毛和小麥混合經營帶。
過渡:同學們,我國的平均人口密度是多少呢?(120人/平方千米)你們知道澳大利亞的人口密度是多少嗎?(學生看書了解2.5人/平方千米)是我國的1/45。澳大利亞國土面積是多少?(768萬平方千米)由此,可以看出澳大利亞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澳大利亞的農場規模很大,一般可以達到幾千公頃。這么少的人要管理這么大的農場,那是一種什么樣的生產方式呢?
學生結論:農牧業生產高度機械化。
老師:時間差不多,旅行快結束,請學生總結這節課主要學習的內容。
思維拓展:澳大利亞發展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學生回答:
1.發展特色農業。
2.農牧業機械化,提高糧食產量。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聯系。
2.使學生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關系。
3.使學生掌握我國工業發達地帶和主要的工業地區、工業城市分布,初步學會分析工業基地的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4.使學生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
結構分析
本節教材分為“工業與我們”“工業的空間分布”和“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個標題內容。這三部分內容是前后聯系的,形成一個整體。教材內容貫穿的一條主線是:發展工業的重要性,我國工業的分布現狀,工業未來發展方向。
教材第一個標題下,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以鋼鐵工業和汽車工業為例,利用景觀圖片結合文字說明,形象地介紹了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對工業生產有一個概括的了解;其次,強調了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工業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第三,強調了工業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幸福和快樂。并且,教材通過活動練習“觀察我們的家……”,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過程的認識,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通過第一個標題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要實現國強民富,必須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充分認識到發展工業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個標題下,內容安排上采取了“由面到點”的呈現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紹了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使學生對我國工業的空間分布現狀有一個總體了解。然后,在活動練習中,以“遼中南工業區”和“滬寧杭工業區”為例,分析其工業分布的類型及特點,分析影響工業的形成和分布的各自條件,從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個標題下,首先介紹了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和特點;第二,介紹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點;第三,講述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地區發展差異和不同的產業開發重點。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活動練習。通過活動練習內容可以使學生明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代表了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內容點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紹了什么是工業,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及工業生產各部門的相互聯系性。教材運用圖4.24直觀地進行了說明。處于工業生產過程的不同階段,將出現不同的工業部門和類型。例如開采礦產,采伐森林等,是“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的工業;冶煉鋼鐵,制造水泥等,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的工業;生產汽車,制造機器,是“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業。工業生產過程中上一個生產階段的產品,是下一個生產階段的原料,體現了工業生產具有階段性、相互聯系性和計劃性的特點。
2.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教材利用插圖表現了農業生產、城市建設、科學研究、國防現代化與工業的關系。通過幾個側面,使學生認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3.工業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每天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接觸工業品,享受工業帶給我們的快樂和便利。教材在活動練習1中,設計了“仔細觀察我們的家……”的內容,讓學生由某一件家具找出人們生活與各工業部門的聯系,同時找出在工業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各工業部門的相互聯系。通過活動練習,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工業生產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了解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我國的工業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線分布的特點。工業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集中在沿海地區,包括長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區,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等。教材運用圖4.26(“我國工業的分布”)突出了上述重點內容。
5.合理分布工業是工業建設中一個重大的戰略問題,需要綜合考慮。首先,要考慮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以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第二,要考慮發揮地區條件的優勢,揚長避短;第三,要考慮城鄉結合,帶動鄉鎮經濟的發展;第四,要考慮帶動老、少、邊、窮地區的經濟發展;第五,要考慮當地的工業基礎和勞動力構成;第六,要考慮國防安全等。教材在活動練習1中,以資源配置較好的遼中南工業區為例,提出了本地資源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的問題;在活動練習2中,以資源配置不好的滬寧杭工業區為例,提出了如何發揮本區市場條件和交通運輸條件優勢的問題。通過這些練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分析工業分布問題的方法。在活動練習3中,安排了由學生選取一些例子,分析交通運輸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這使學生又一次獲得鍛煉其分析能力的機會。在活動練習4中,涉及到工業的分布與鄉鎮企業發展的關系,這在我國當今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6.關于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和特點。高新技術產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現代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具有“高、精、尖”的特點,科技投入的含量很大,產品更新換代很快。
7.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教材運用圖4.31(“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展示了我國沿海開發區、內陸和沿邊開發區的分布。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除青藏地區外,各省區多在條件較好的中心城市建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形成了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空間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8.關于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結構。沿海地區科技力量雄厚,經濟發達,形成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科技園區型高新技術產業;沿邊地區利用其地理優勢,依靠國家的開發政策,發展了以組裝、加工為主的貿易導向型產業;內地地區依靠資源優勢和工業基礎,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機械制造、電子、航空航天等工業為主的與國防軍工有密切關系的產業。
9.教材在最后的活動練習中,安排了材料閱讀內容。三則短文中,第一個短文介紹的是高新技術產業對上海這個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所起的作用;第二個短文介紹的是北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對北京市的經濟發展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第三個短文介紹的是國際互聯網這一快捷的信息傳遞方式,應用于工業企業的供、產、銷中,將會改變企業的傳統生產方式,帶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三則短文共同明確了一點,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我國工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2~3課時。
【引入新課】
1.引導學生觀察:①圖4.25“張夢的家”,②我們的教室,找出工業產品,并說出相關的工業部門,使學生認識到工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習工業生產的興趣。
2.播放有關工業生產過程的錄像,增加學生對工業生產過程的感性認識,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
【工業與我們】
1.關于工業生產過程的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讀圖4.24“什么是工業”,并分析得出工業生產的過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從自然界取得物質資源階段,對原材料進行加工階段,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后再加工階段。然后,可以汽車的輪胎為例,“追根尋源”上個生產階段,即合成橡膠工業和石油工業。還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汽車工業和輪胎制造業相互的按比例發展關系。由上述內容可讓學生歸納出工業生產過程的階段性、相互聯系性和計劃性的特點。
2.關于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的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閱讀農民、建筑師、科學家、軍人對工業重要性的評述,使學生認識到工業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之一。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扮演多種角色,例如醫生、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售貨員等,從各自行業角度尋找與工業生產的聯系,體會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3.完成活動練習1、2兩題內容。
由于電視機內部零件復雜,學生繪制生產聯系圖的難度較大,故只要求學生繪出燈具、餐桌、食品的生產聯系圖。在此基礎上,再找出分屬于重工業和輕工業的各個部門。
【工業的空間分布】
1.引導學生讀圖4.26“我國工業的分布”,分析我國工業的分布大勢。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圖中找出:京廣線、京滬線、哈大線等鐵路沿線的工業城市;黃河、長江沿線的工業城市;沿海四個工業區的位置和范圍,以及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的工業區是最發達的經濟核心區,應作為重點內容。
2.完成活動練習1內容。引導學生讀圖4.27“遼中南地區”,識別礦產符號,了解遼中南地區有哪些主要的資源;識別表示各種工業部門的圖例符號,了解遼中南地區的工業分布。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①遼中南工業區資源條件對工業分布的影響;②遼中南工業區各工業部門的相互聯系。
3.完成活動練習2、3內容。引導學生讀圖4.28“滬寧杭地區”,組織學生討論:①上海有哪些主要工業,對比遼中南地區的工業有什么不同?(上海的輕、重工業都很發達,遼中南的工業則以重工業為主)。②上海附近煤、鐵資源匱乏,從市場的角度,分析上海發展鋼鐵工業的原因。③讀圖分析滬寧杭地區有哪幾種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交通運輸條件對其工業分布的影響。
4.完成活動練習4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使工業的分布和農業的分布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有利于因地制宜地發展工業,促進農業的發展,縮小城鄉差別,增加農民收入,整體脫貧致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介紹鄉鎮企業的典型事例,例如江蘇的華西村、北京的韓村河等,然后組織學生討論。針對活動練習4內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的資料(報紙、雜志、因特網),組織學生課堂討論。
【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30“高新技術產業結碩果”,幫助學生理解高新技術產業的內涵:高新技術產業是建立在新的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新興產業,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2.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29“北京高新技術園區”,找出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位置。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有關中關村科技園區或其他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錄像,引導學生分析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特點。
3.教師引導學生讀圖4.31“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析得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分布特點: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除青海和西藏外,其他省區的中心城市都建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具有不同的產業開發重點。針對這一內容,教師可以舉出我國沿海、沿邊和內地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實例,向學生介紹。
5.完成活動練習1、2、3內容。教師可讓學生閱讀三則短文,然后重點針對練習2內容,進行分組討論,最后班級交流。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利用地圖說明全球海陸分布特點,記住海陸面積比例
2、運用地圖判別大洲、大陸、半島、島嶼及大洋、海和海峽
3、在世界地圖上說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征
重點和難點:
1、全球海陸分布特點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學準備:
1、小地球儀
課時安排:1.5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教學提示與建議
第一時:
導入:
世界上第一個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的人是誰?
(原蘇聯的宇航員加加林)
他到了太空,回頭看到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樣的?
(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水,在太空中地球是如此的蔚藍美麗)
提出問題:
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陸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識
板書:一、世界海陸分布特點
1、人類對地球面貌的認識過程
對地球面貌的探索,人類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其中有許多著名的探險家為人類認識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下面就請各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他們對人類所作的貢獻。
(學生介紹的過程中用向學生提供古“絲綢之路”路線、鄭和下西洋路線、哥倫布及麥哲倫航行路線等示意圖)
學生分組活動:
1、絲綢之路 2、馬可波羅游記 3、鄭和下西洋 4、哥倫布地理大發現 5、麥哲倫環球航行
(學生互相評價)
(1)組織活動
①指導學生用準備好的線繩把地球儀平分成任意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比較海洋和陸地面積的大小
②指導學生先把地球儀按自轉方向轉動,閉上眼睛,讓地球儀停止轉動后用一個手指隨意按住地球儀的任意部位,然后統計分別陸地和海洋的人數并計算所占的比例。
(2)但是,由于我們只有40多人,所以我們算出的海陸面積是不準確的,那么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海洋和陸地各占全球面積的多少呢?
(出示教材圖2.2“世界海陸面積比較”)
學生活動
得出結論:地球上海洋的面積大于陸地的面積
按照要求參與活動,計算出陸地和海洋的比例
學生回答
71%為海洋,29%為陸地。概括說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板書:2、全球海陸分布比例
(3)問:所以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時認為它應叫什么?
提問:
同學們,你對地球的名稱有什么看法?
(鼓勵學生)(水球)
(這是由于古人當時并不了解地球的整體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體面積大于陸地面積的結果;人們已經叫了那么長時間的“地球”了,沒必要再改成“水球”。)
提問:
這七分海洋、三分陸地均勻地分布于地球表面嗎?顯然不是。看手中地球儀,南北半球海洋和陸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展示南北半球圖及南北半球海陸分布比例,幫助學生總結海陸分布特點。)
板書:3、世界海陸分布特征
學生活動:
觀察地球儀說明,并總結出海陸分布的特點為: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板書: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
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展示世界海陸分布圖)從地圖上看,全球的陸地都被海洋圍著,并被分割成幾塊面積廣大的部分和許多面積較小的部分;面積廣大的海洋也被陸地分割成幾大片。我們經常聽到大洋、大陸、半島、島嶼、海、海灣、海峽等眾多的稱謂,究竟是怎么回事?請看圖(用展示某地區的立體示意圖和平面輪廓圖,兩圖均標注注記),自學上述地理名詞的意義
2、我們把大陸與它周圍的島嶼合起成為大洲。看教材圖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回答:
①世界上有哪幾大洲和哪幾大洋?
②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幾個大洲?
(太平洋沿岸有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亞洲、歐洲、北美洲。)
③東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大洋洲、亞洲、歐洲、非洲)
④西半球主要有哪幾個大洲?
(南、北美洲)
⑤赤道橫穿哪幾個大洲的陸地
(南美洲、大洋洲、亞洲、非洲)
⑥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和大洋?
(亞洲、太平洋)
⑦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洲和大洋
(大洋洲、北冰洋)
⑧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歐洲、北美洲)
⑨世界上緯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
(南極洲、北冰洋)
⑩跨經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別是什么?
(南極洲、北冰洋)
3、有些大洲是相連的,在世界地形圖中找到這些大洲及其分界線,并把分界線描繪出。重點指導學生讀2.7,找到亞、歐、非三洲的分界線,并描繪說明。
學生活動:
通過兩圖對比,明確其地理意義。
邊查圖邊回答,進一步熟悉鞏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和分布。
鞏固練習:
1、填圖:在教材圖2.1中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
2、繪圖:在教材圖2.9中,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出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輪廓,并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人是社會的主體,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環境,關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長的這個結論,學生已經了解,但是如何準確、科學的表述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人口的增長速度的變化及其帶來的影響?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為什么存在這么大的差異?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理解,還遠遠不夠,本章從人地關系的角度,闡述了有關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識,為今后學生參加生產實踐和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人口的增長、分布及人口問題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也是學習本章各部分知識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第一次接觸人文方面的知識,有可能激發學習興趣,也有可能根本不入門。人口問題是現在社會上出現頻率較高的話題,各國、社會各界對人口問題的關注有助于學生的理解,積極運用辯論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人口增長、分布的特點、世界人口問題及其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學會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狀況,以及世界人種的分布。通過地圖,能分析影響各地區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世界人口問題,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口觀,意識到“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緊迫性,并從中學會用辯證的眼光去分析問題,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2.人口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教學難點: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
3.人口問題及對策。
初中地理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鎮、綠洲及交通線的分布特點。
2.舉例說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對河流、綠洲分布的作用和影響。
3.根據資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以西氣東輸為例進行說明。
【過程與方法】
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和層層遞進、互為關聯的問題探究活動,說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鎮、綠洲及交通線的分布特點;歸納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對河流、綠洲分布的作用和影響;通過活動,以西氣東輸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將要教與學的內容通過順次開展的方式來實施和完成。讓學生在各項活動的積極參與中體驗、探索、求知、收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地理學習興趣,關心我國油氣資源國情,增強因地制宜、區域共謀發展的觀念以及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鎮、綠洲及交通線的分布特點。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的成功經驗──西氣東輸工程。
【教學難點】
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對河流、綠洲分布的作用和影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看一下這個字“疆”應當都認得吧?這是新疆的地形圖我們來看一看有趣的地名出示
疆字的右半部形象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點和國防重要性,弓是古代武器,“土”寓意被沙俄強占的5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新疆地處祖國的西北邊陲,遠離政治中心,提醒我們要時刻握緊手中的武器,保衛祖國的疆土。這節課,我們就一同走進新疆了解干旱的寶地——塔里木盆地。
進入新課出示課件
教學目標:
出示新疆衛星影像示意圖,學生說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國新疆的南部,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盆地。盆地處于天山和昆侖山之間。面積達53萬平方千米。在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千米。平均年降水量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左右,是我國極端干旱的地區。
合作探究一:1.讀喀什氣候圖,分析塔里木盆地的氣候特點,總結塔里木盆地的氣候類型。喀什的氣溫與降水
冬冷夏熱,降水稀少,氣候干旱, 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
:2.討論分析塔里木盆地氣候干旱的原因:出示課件
塔里木盆地遠離海洋(海陸位置),周圍又有高大山脈環抱(地形),來自海洋的氣流不易到達,氣候干旱,降水稀少,成為我國極端干旱的地區。在盆地內部形成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合作探究二:讀圖8.18,小組討論完成以下各題
找出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城鎮,說出它們的分布特點。
城鎮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綠洲上,沿著塔里木盆地邊緣呈環狀分布。
觀察圖中綠洲的分布有什么特點?找出這里重要的河流—塔里木河。
綠洲是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綠地。綠洲分布在盆地邊緣的山麓地帶和河流沿岸。綠洲是星星點點分布的而且相距遙遠。綠洲面積小,限制了農業生產;綠洲之間相距遙遠,造成新疆交通不便,影響了經濟的發展。
討論塔里木盆地的城鎮、交通線分布與水源、綠洲分布的關系。
城鎮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綠洲上,交通線串聯起各座城鎮,沿著塔里木盆地邊緣呈環狀分布。
圖中有兩條縱貫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公路,猜測修建這兩條公路的原因。
主要為了開發利用塔里木盆地中的油氣資源。
油氣資源的開發
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簡介
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含油氣盆地,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根據中石油、中石化最新一輪資源評價數據統計,塔里木盆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約為162.9億噸,其中: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150億噸;中石化塔河油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12.76億噸,中石化河南寶浪油田可探明油氣資源總量20xx.94萬噸。
截至20xx年,盆地剩余油氣資源總量在全國各大油氣田位居第一,天然氣資源量列全國500多個盆地之首,現階段仍處于勘探早期階段,具有巨大的資源潛力。(來源:巴州油地項目研發中心 發布時間:20xx-11-27 )
西氣東輸:播放影像資料
西氣東輸工程的兩條線路及意義:
出示課件:
合作探究三:
1、什么是“西氣東輸”?
西氣東輸工程是指中國西部地區天然氣向東部地區輸送,主要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輸往長江三角洲地區。
2、 那沿途一定經過哪些地方?
西氣東輸工程分兩條線路。一線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輪南油氣田,東到上海、杭州,年輸氣量120億立方米 。二線工程主干線于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將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向南運至廣州、廣西,年輸氣量30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管道,可是我國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的輸氣管道。
3、西氣東輸主干管道自西向東經過了哪些地形區?
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第江中下游平原
4、討論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為
東西部地區帶來的益處。
西氣東輸工程對東西部地區發展的影響:
對西部地區的影響:發揮西部地區能源優勢;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發展。
對東部地區的影響:
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短缺;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結構。改善東部地區環境質量
5、塔里木盆地開發油氣資源應重點關注的問題是什么?
塔里木盆地環境脆弱,開發油氣資源應重視環境保護。
6、西氣東輸工程對塔里木地區的能源、環境保護方面帶來哪些好處?
西部地區的人們普遍使用了廉價、潔凈的天然氣能源,緩解了周邊地區因薪柴砍伐帶來的環境壓力。
初中地理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了解森林資源的重要性和環境意義;能在世界森林資源分布圖上找出森林資源的主要分布地區;了解森林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合理利用和保護森林資源的方法。
教學重點:森林的環境作用,森林破壞情況及產生的嚴重生態問題。
教學難點:森林的環境作用。
教 具:多媒體教學(漫畫、圖片、資料、實例)
教學方法:運用電教手段,引入漫畫、圖片、資料、實例,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思維。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我們知道,人體皮膚上附著很多毫毛、頭發等,它們的排汗和保溫作用對維持人體的水分和體溫起重要作用。對于地球來講,什么是她的“毛發”呢?那就是生長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們就了解有關森林的知識。
講授新課:播放有關森林的紀錄片,提問:森林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什么樣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書)
1、 森林的經濟效益(板書):由于學生有大量的感性認識,可直接通過提問。
教師總結:森林除了剛才提到的經濟作用,還對我們生活的環境起著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環境效益(板書):
通過多媒體顯示一組森林作用的數據,以及森林對環境的作用,由學生填圖。
森林作用的數據
森林的環境作用
每天每公頃闊葉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氣
調節大氣成份
每年每公頃松林能滯留粉塵34噸
凈化空氣
夏季每天每公頃森林可以從地下汲取70~100噸水,化為水蒸氣
增加空氣濕度
通過上述的填圖,使學生知道:森林具有調節大氣成份,凈化空氣,增加空氣濕度;因而,它被稱為“環境的肺臟”。
顯示多媒體動畫示意圖1:(護田林帶防風動畫示意圖)注:圖中沙塵應該和風畫在一起,為表示清楚而畫在上面,線的疏密表示風的強弱。沙塵的多少受風力大小的制約。
教師問:圖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過分析:由于森林帶的阻擋,使強大的風變為微風前進,從而避免了大風對莊稼的危害;同時,風中的沙塵因風速降低而沉落。
學生回答:防風固沙,保護農田
顯示多媒體動畫示意圖2:(護坡林帶保持水土動畫示意圖)注:圖中箭頭的粗細和顏色的深淺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師提問:徑流中泥沙減少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被森林阻滯后,泥沙逐步沉積在坡上。
教師提問:減少的那部分徑流到哪里去了?
學生回答:森林阻滯,水的流速減緩,大量的流水滲入地下,變成地下水。
結論:護坡林帶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長流。
除此之外,教師提問:森林還有哪些功能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森林還有調節氣候,減弱噪音,美化環境等作用,因此,人們把森林稱作“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那么,森林資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狀況又是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森林資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積為40億公頃,覆蓋率29.6%。
顯示多媒體動畫示意圖3(世界森林資源的分布):
教師提問: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學生回答:以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為主。
教師提問: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學生回答: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亞寒帶針葉林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北美洲的溫帶地區;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森林資源是“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因此,我們又把森林資源稱為“地球的毛發”,人們又是如何對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學生表演小品:由學生事先排練,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類,原告:森
林,森林動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氣候,表現在當今森林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帶來的影響:每年都有大面積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樹更新的面積卻很小,熱帶雨林正以每分鐘50公頃的速度消失,熱帶雨林如果消失,不僅動植物資源遭到破壞,全球氣候也將受到影響,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將失去調節作用;許多野生動物喪失理想的棲息地,導致一些動物的滅絕。由于森林的破壞,環境污染和人類的濫捕,每天至少有一種生物滅絕。
通過小品,使學生認識到:森林慷慨地向人類貢獻著它的一切。但它卻得不到人類應有的保護和撫育。當前森林資源面臨的嚴峻問題,以及森林破壞帶來的嚴重后果,并使學生認識到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其保護森林資源的自覺性。
四、森林的保護: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認識到森林資源的重要性,開始注意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各國制定 有關政策,鼓勵人們植樹造林擴大森林面積,發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遙感技術監控森林火災。
那么,我們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同時,如何合理利用現有森林資源呢?下面,我們來看一條思考題,多媒體播放思考題:
某地有10000公頃森林,對這片森林有三種處理意見,你贊成哪一種,為什么?
1. 全部保護起來,禁止砍伐。
2. 全部砍伐,以滿足當地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需要。
3. 把此片森林劃分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隨即補種樹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師小結:森林是大自然的總調度室,無私地向人類奉獻它的一切,卻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并且遭到嚴重破壞,一些地區的環境因此而惡化。為改變現狀,應植樹造林,綠化地球。人們在搞經濟建設時,既要考慮經濟效益,也要注重環境保護,不要急功近利,竭澤而漁,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植樹造林過程中,嚴防弄虛作假,要講求實際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讀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和主要地形區。
2.了解黃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黃土風情”。
3.結合圖文資料,了解黃土成因和黃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學重點
讀圖說明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和主要地形區
教學難點:
結合圖文資料,了解黃土成因和黃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明確任務
說起黃土高原,人們眼前總浮現厚厚的黃土和千溝萬壑的大地景觀,那么黃土的由來和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知識點一、文明的搖籃讀圖
1.讀圖6.25,完成下列各題。
(1)在圖中找出:
內蒙高原、秦嶺、太行山、鳥鞘嶺。
(2)在圖中找出:
陜西省、山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
(3)黃土高原東起 山脈,西至 ,北連 高原(大致以 為界),南抵
(4)黃土高原因覆蓋著深厚的 而得名,地表 、,水土流失嚴重。
2.古代文明
(1)在黃土高原上,流淌著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2)黃土高原土質肥沃,便于耕種。早在六七千年前,這里的平原就出現了原始的農耕文明。
(3)北京中山公園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禱豐年的場所;位于陜西省黃陵縣的,相傳是華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園。
3.黃土風情:黃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許多獨特的民風民俗。
(1)黃土高原特有的傳統民居是 ,原因是黃土具有 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較 ,容易開挖
(2)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陜北民歌是 ,其歌腔高亢而悠長,具有濃郁的“黃土風情”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知識點二、風吹來的黃土
運用黃土“風成說”,解釋下列現象
課本P27頁活動:
1.下列現象被認為是支持黃土“風成說”的證據,寫出它們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
2.關于黃土的來歷,你還有其他的推測嗎?
歸納:關于黃土高原的成因,科學家提出了很多假說,其中得到廣泛認同的是“說”。該學說認為,黃土是由風從、和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吹來的
知識點三:嚴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黃土高原的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_的地區之一。這里的遭到破壞,疏松的黃土缺少了保護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別是每遇,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為嚴重。結合教材圖6.32,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1)自然原因:
①黃土土質 ,多 ,許多物質易溶于水;②地表裸露,缺乏 保護;③夏季降水,且多 。
(2)人為原因:
①人多地少,開發歷史悠久,長期的 導致生態環境惡化;② 等活動破壞地表。
(4)合作探究:討論完成教材29頁“活動”2,得出結論是:①土質:(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②坡度:(陡坡或緩坡)更容易水土流失。降水強度越,水土流失越嚴重。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帶走地表肥沃的,破壞了和,使得自然災害加劇,惡化
(2)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劇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庫,給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難。
(3)閱讀教材29頁圖文資料,完成“活動3”
知識點四:水土保持
1、黃土高原生態建設的措施
(1)采取 等生物措施與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2)合理安排,如陡坡地退耕、,過度放牧的地方等。
2.合作探究:
結合教材,30頁“活動”題的圖文資料,討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1)讀教材圖6. 37 ,討論“打壩淤地”對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溝谷中修筑 攔截坡地流失的 ,堆積形成肥沃的 (2)讀教材圖
6. 38,林草護坡的作用:植樹種草,建設 ,能夠有效減緩暴雨和流水對地表的侵蝕,減少表土流失,起到 、 的作用。
(3)退耕還林、還草是國家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大舉措:①陡坡地應全部退耕,緩坡地應修建 耕作。
②退耕結合 ,發展林、牧等多種經營,解決好農民的生活出路。 ③退耕的同時要控制 的增長,減輕其增長過快對土地的壓力。 ④退耕是一項綜合舉措,黃上高原的 和水土保持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仕務。
(三)展示交流,自主構建
(1)疑點、難點、分歧點探究思考
讀圖6.29,試解釋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明確:源的頂部平坦開闊,四周被流水侵蝕形成;源面受流水侵蝕,溝谷發育,分割成長條狀的;梁進一步被溝谷切割分離,形成孤立的饅頭狀山丘;溝谷進一步發育形成,它是黃土高原農業發達、人口集中的地區。
(四)鞏固訓練,拓展提高探究
初中地理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了解不同類型國家的人口、面積、制度等方面的不同
2、知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3、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學習重點】:
1、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一:閱讀課本P87文字,結合1999年資料,了解世界不同類型國家的情況
1、目前,全世界______億人,分別居住在________多個國家和地區。
2、俄羅斯的領土面積廣大__________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_________的國家,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被稱為___________。
3、中國是世界_________人口大國,澳大利亞是一個____________的國家。
4、從政治體制看,中國是______________國家,美國是______________國家
5、背誦課本P87的1999年資料中,面積前10位的國家,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國家
學習任務二:閱讀課本P88文字,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1、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發達國家大多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這些發達國家,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外,都分布于____________。
2、發展中國家以_______、非洲和_____________的國家為主,絕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目前中國也是____________。
學習任務三:閱讀課本P88-P91,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1、閱讀第一段,思考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有哪些不同?(課本上劃出)
這些差異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異造成的。
2、發達國家利用其掌握的__________和從發展中國家購買來的_______________,制造_______________的工業品,并銷往到世界各地,獲取__________,因而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
3、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歷史上長期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侵略剝削,大量資源被掠奪,生產品種_______,建設資金_______,生產效率_______,導致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有些國家還處于非常貧困的狀態。
4、閱讀“南北關系“了解”南北差距“、”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5、閱讀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填空:
(1)圖5-3發達國家占世界總人口的________發展中國家占________。
(2)圖5-4發展中國家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________,發達國家占___________。
6、閱讀圖5-5,了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工農業生產發展差異
7、完成活動題的填表
8、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各國都應該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項原則,以求得共同發展與進步。
二、合作共建
1、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中填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所占的比例
(2)將下列國家同它們所屬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所在的大洲,用直線連接起來
(3)根據以上連線并聯系”世界政治地圖“可以知道,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洲,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洲,從北半球位置分析,發達國家主要位于_______半球北部,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半球的南部和_____________半球。
三、系統總結
發與一、不同類型的國家(數量、面積、人口、政治體制)
展發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特點:發達國家:主要在______半球,
中達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半球的南部和南半
國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差異
家家三、發展中國家與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差異
發達國家差異工農業生產發展差異、導致差異的主要原因
四、診斷評價
1、有關世界上面積居第二位的國家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人口也居世界第二位②地廣人稀③屬于發達國家④發展中國家⑤資本主義國家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
2、下列不是我國五項原則內容的是()
A、各國應該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
C、和平共處,平等互利D、求同存異
3、發達國家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亞洲D、非洲
4、下列敘述中,不符合歐美發達國家狀況的是()
A、交通擁擠,人口增長快B、工農業生產發達,生產水平高
C、市場繁榮,環境幽雅D、受教育程度高,生活質量好
五、課后反思
發展中國家應采取哪些措施來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以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
初中地理教案 篇9
河北省
教學目標:
(1)了解 河北省作為我國農業大省在發展農業過程中的優勢和問題。
(2)了解河北省利用其區 位優勢,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 發展新型農業的意義。
(3)了解唐山大地震的歷史,認識美麗壯觀的新唐山。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愛我家園,建設家園"的情感教育。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大家都學過歷史上 的"戰國七侯",即齊、楚、燕、韓、趙、魏、秦。你們知道當時趙國和燕國所在的地理位置嗎?今天, 我們就來進行我們沿海萬里行的第三站:"燕趙大地"--河北省。
方案②:設問:在"中國政區"圖上,環抱北京、天津兩中央直轄市 的省份是哪個?
講述河北省"自然環境"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出示"中國政區"掛圖,請學生說出河北省地理位置:環抱 北京、天津,東臨渤海,四周與遼寧、內蒙古、山西、河南、山東為鄰。
2.用多媒體展示"河北地形"圖,或出示"河北地形"掛圖,請學生回答河北省的主要地形特點:西北多山地,東南以平原為主。并讓學生在圖中找出黃河、海河、燕山、華北平原、太行山和長城。
3.出示課前搜集的資料:"元明清時期的國都位置"。說明河北省長期鄰近國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4、 在河北省城市與交通圖上,找出穿越河北省的鐵 路干線及海港。
5.小結河北的區位優勢:環渤海、環京津、水陸交通便利。
講述"唐山大地震"時,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讓學生學習"唐山大地震"的閱讀材料。
2、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地震后被夷為廢墟的唐山,隨后切換畫面,展示高樓林立,環境優美的新唐山,并對學生進行"奮發圖強,愛國愛家"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講述"以農業為主的省份"時,可按下列步驟:
1.設問:河北省的自然條件如何?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有什么影響?(河北省屬溫帶季風氣候,其中南部為華北平原一部分,地勢平坦,耕地面積多,土地肥沃,光照條件好,是我國的小麥和棉花的重要產區;但華北平原也存在著不利于農業生產的劣勢:地表排水不暢,土壤鹽堿化,由于是季風氣候,春旱夏澇,農業生產不穩定。)
2 討論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北省 ,除了自然條件外,有哪些良好的社會經濟條件促進了河北農業的發展?要指導學生列舉一些社會經濟因素如:區位優勢、市場需求、農業結構調整等。這部分內容有一定難度,教師可作如下講解:(1)環京津一一農產品市場需求量大;(2)交通發達--農產品外運銷售便利;(3)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反季節蔬菜、花卉、草皮、中高檔水果。物以稀為貴,經濟效益高。
3.讓 學生完成教材P.37活動題,教師可補充說明反季節蔬菜的含義:
我們知道,一年中有的季節寒冷 ,有的季節炎熱,有的季節溫暖。對于蔬菜來說,有的種類怕冷,有的種類怕熱。在通常情況下,怕冷的蔬菜在寒冷季節難以生長;怕熱的蔬菜在炎熱季節不適合種植,從而形成蔬菜生產和市場供應的季節性。所謂反季節蔬菜,就是通過一定技術,使炎熱或寒冷季節能成功種植怕熱或怕冷的蔬菜種類供應市場。反季節蔬菜由于是在 市場缺乏某種類型菜時上市這種類型蔬菜,由于物以稀為貴,所以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課后活動:
1.在互聯網上查詢:反季節蔬菜栽培方式有哪些?經濟效益如何?
2、查詢資料_了解人們在華北平原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克服農業生產中的不利因素。
3.搜集資料了解河北省的礦產資源及其主要工業部門。
4.走訪附近的集貿 市場,調查一些反季節蔬菜和水果來源。
附板書:
一、自然環境
(1)地理位置
(2)地形特點
(3)區位優勢
二、唐山大地震
三、以農業為主的省份
1.自然條件
2.社會經濟條件
(1)市場的需求
(2)發達的交通
(3)農業結構的調整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9篇】相關文章: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八篇05-29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六篇04-11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十篇03-23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7篇03-12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8篇03-22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5篇03-17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九篇03-14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模板六篇03-13
初中地理教案模板集錦十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