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24節氣活動方案

時間:2023-01-09 12:39:47 活動方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4節氣活動方案(精選12篇)

  為了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從活動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活動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4節氣活動方案(精選12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4節氣活動方案(精選12篇)

  24節氣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了解夏至節氣麥子豐收。

  2.能夠區分大米、小米、小麥、大豆、高粱

  活動準備

  大米、小米、小麥、大豆、高粱各一小袋

  活動過程

  1.介紹夏至節氣知識

  《史記》記載:“夏至日,祭地。”在明清時期,每逢夏至,皇帝都要率領文武百官到北京地壇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夏至時正值麥收,人們都希望能得一個好收成,但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容易形成暴雨,若一直下暴雨就會形成洪澇災害,影響收成。因此人們要祭祀祖先,以祈求風調雨順,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還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可能是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2.區分不同糧食

  (1)——小朋友們,夏至是收小麥的節氣,你們知道小麥長什么樣嗎?我們平常吃的是小麥嗎?

  (2)——那么小朋友們知道哪些糧食呢?

  (3)——今天老師帶來了五種糧食,看看小朋友們認不認識他們。

  (4)教師展示四種糧食,請小朋友們說出他們的形態,特點

  3.做游戲,分五谷

  視人數將小朋友們分成幾組,在教室后部排隊,在講臺上將幾種谷物混合,分為與小組數目一樣的幾堆。游戲開始時,小朋友從教室后部跑到講臺前,依次找出大米、小米、小麥、黃豆、高粱各3顆,再跑回去交到下一個小朋友手中,下一個小朋友繼續。看幾組所用的時間,并檢查最后小朋友手中的谷物是否符合規定。教師給符合規定且用時最短的一組小朋友獎勵。

  4.活動結束

  24節氣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了解夏至要吃面食的習俗。

  2.了解有哪些小麥制品。

  3.發揮想象力,夏至面里有什么,鍛煉幼兒動手能力和創造性。

  活動準備

  一碗面的簡筆畫,并打印,每人一張,彩筆、剪刀、雙面膠

  活動過程

  1.介紹夏至吃面食的習俗:

  夏至時新麥收獲,各地食俗雖有差異,但吃面卻是共同的。史料記載,我國漢代就有過夏至節的習俗,食面也有嘗新的意思。像是北京冷淘面、四川擔擔面、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江南地區還有麥粽、夏至餅。所謂夏至餅就是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后食用。其實夏至餅里并沒有指定的餡料食材,只要是開胃消暑的,都可以加到餅里做餡料。

  2.了解有哪些小麥制品

  (1)——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小麥嗎?它是長什么樣的呀?(教師出示圖片)

  (2)——那我們平時吃的面食是像小麥這樣硬硬的黃黃的嗎?

  (3)——其實啊小麥首先被制成了又白又細的.面粉才能被我們廣泛使用。那小朋友們知道哪些東西是由面粉制成的嗎?我們剛才在介紹夏至吃的面食時已經提到很多了,有小朋友能回憶一下嗎?還有其他的嗎?(面條,面皮,面餅,面包,蛋糕)

  3.夏至要吃夏至面

  (1)面條也是用小麥做成的,是我們夏至節氣要吃的主要食品之一,有一句話叫“冬至餃子夏至面”,也有說“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今天我們的面條已經準備好了,但是光吃面條有些單調,小朋友們來動動腦筋,想一想面條上可以加點什么菜呢?

  (2)請小朋友們把你能想到的`菜畫出來,剪下來,然后貼在這碗面里吧。

  (3)教師分發打印好的面條簡筆畫。

  (4)小朋友們自由發揮,教師對需要幫助的小朋友進行指導。

  (5)請完成圖畫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說說畫的是什么,為什么畫這些菜。

  (6)教師給予優秀作品的小朋友獎勵。

  24節氣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了解夏至吃面食的習俗

  2.了解面食的制作過程

  3.能自主完成用橡皮泥模仿面團做面食的活動,鍛煉手部肌肉和控制力

  活動準備

  和面、揉面視頻,簡單的面食制作方法視頻,橡皮泥

  活動過程

  1.介紹夏至新麥收獲,人們要在夏至這一天吃面食的傳統習俗。

  2.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知道哪些食物是面食嗎?

  ——那你們喜歡吃面食嗎?喜歡吃哪一種面食呢?

  ——有的小朋友喜歡吃面條,有的喜歡吃面包,其實包子外層的'皮、餃子皮它們都是面食呀,他們的形狀是不是都不太一樣啊?但其實它們都是面粉做成的,為什么面粉能有這么多形狀呀,我們看看一看在大哥哥手里面粉是怎么一步步變身的吧。

  3.教師播放和面、揉面的視頻,并講解

  ——請一位小朋友要復述一下面粉變成面團需要那些步驟?(要加水然后朝一個方向攪拌,最后用手把它揉成團)

  ——真棒,現在我們已經有面團了,就是我們的橡皮泥,現在請小朋友們動動小手,把面團捏成你喜歡的面食的形狀吧。

  4.幼兒自主動手捏橡皮泥,教師對需要幫助的孩子進行指導,并鼓勵孩子做出如包子皮、餃子皮之類比較有難度的作品。

  5.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對能做出優秀作品的幼兒獎勵。

  6.活動結束

  24節氣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了解夏至時節的天氣變化

  2.感受雨聲的變化,欣賞關于雨聲的詩句

  3.能自主完成雨傘的涂色,培養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雨傘簡筆畫、雨聲音頻

  活動過程

  1.介紹夏至時節天氣變化的知識。

  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江淮一帶出現梅雨天氣,頻繁下雨,空氣潮濕。

  2.——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雨天嗎?

  ——有的小朋友喜歡,有的小朋友不喜歡,為什么不喜歡呀?為什么喜歡呢?

  ——其實雨天也不是那么的討人厭的,只要你細細觀察,能發現很多讓人喜歡的事。比如老師就特別喜歡聽雨聲,很多古時候詩人也很喜歡下雨。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吧。

  3.教師播放雨聲音頻,體會古詩中的雨。

  (1)教師播放小雨音頻,請小朋友描述小雨是什么樣的。

  志南寫出“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小雨落在衣服上,衣服都沒有濕;風吹在臉上,臉也不覺得冷。

  (2)教師播放大雨音頻,請小朋友描述大雨是什么樣的。

  李商隱寫“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深秋天空昏暗,寒霜降臨,池中荷葉已經凋零所剩無幾,只留了幾片供人聽雨珠滴落的聲音。

  (3)教師播放暴雨音頻,請小朋友描述暴雨是什么樣的。

  蘇軾寫“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烏云如墨汁一般,卻沒有把山巒全部遮蔽,大雨打在湖面,濺起的.水花跳入船中。

  4.——小朋友們,現在下雨了,你們要怎么防雨呀?

  ——現在老師給你們發一把小傘,請你們給它畫上漂亮的圖案吧。

  5.教師分發打印好的雨傘簡筆畫,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涂色,教師會需要幫助的幼兒進行指導。

  6.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說說為什么這么畫,教師對能創作出優秀作品的幼兒獎勵。

  7.活動結束

  24節氣活動方案5

  一、教學背景

  二十四節氣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周期作為一個輪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之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降雨降雪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以及記載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現象的時刻。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古人耕種與生活的指導體系也包含了很多的民俗文化。二十四節氣蘊含著豐富的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二、教學目標

  (一)幫助學前兒童深入了解“二十四節氣”,讓孩子在活動中體會傳統文化之美,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信心。

  (二)通過“二十四節氣”傳統習俗的改造運用,讓孩子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對歷史、地理、科學的興趣,做好美育教育、生命教育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將領域發展融入節氣活動中,在自然探索、文化藝術熏陶的過程中幫助孩子發展各領域水平。

  (四)幫助孩子對農村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走進自然、親近自然,切實感受自然的魅力。

  三、課程時長

  30分鐘/課時,共24課時

  四、教學對象

  上海3-6歲學前兒童

  24節氣活動方案6

  一、教學背景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標志著萬物閉藏的冬季已經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萬物開始有了復蘇的跡象。時至立春,在我國的北回歸線及其以南一帶,可以明顯感覺到早春的氣息。但是在這一節氣整體仍是冬季的景象。兒童此時多處于寒假期間,擁有大量空閑時間,但是由于天氣寒冷并且上海少雪,大多數孩子并不會在立春之時走出家門,很難體會到自然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一)幫助孩子了解立春氣象、物候等特點;

  (二)帶領孩子認識立春的民俗傳統,了解立春的由來;

  (三)通過室外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到立春的自然景色,讓孩子們在找到春天的痕跡。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將立春習俗有選擇性地教給孩子;需要通過趣味活動吸引孩子前往戶外;

  (二)難點:中國各地立春氣候差異大,設計課程需要符合上海氣候特點;冬季寒冷,并能有足夠的活動吸引孩子外出。

  四、教學內容

  (一)立春氣候

  每年公歷2月3-5日,就到了“立春”節氣。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春天從這一天就開始了。對于上海,立春像是春天的前奏曲,窗外還是冬天的景象,但其實春姑娘已經悄悄把春的種子撒在了我們身邊。

  立春與春節時間非常接近,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包括上海,立春只是有了春的氣息,整體氣候仍是冬季的特點。立春期間,溫度漸漸上升,白天的時間越來越長,夜晚越來越短。相較于冬天,春季降雨會稍稍增多,這時的春雨還是很冷的。

  (二)立春物候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第二階段地下的小蟲漸漸蘇醒;第三階段,河里的冰開始融化,魚開始在水面上游動。大家對于立春的這三個階段有沒有疑問?相信有的小朋友發現了上海的`立春并沒有這些景象。根據老師的記錄,發現上海立春第一階段臘梅開放,香氣撲鼻;第二階段最低氣溫穩定在0度以上,上海的雪基本上結束了;第三階段,竹筍冒出了尖尖頭。大家也可以拿上紙筆記錄一下自己身邊的立春物候。

  (三)立春傳統

  古代中國是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早在先秦時期就有著在立春這一天進行拜神祭祖、納福祈歲、除舊迎新等活動的傳統。

  我們先來看看立春的迎春春祭:中國的春神叫做句芒,他有著人的面貌和鳥的身體,負責掌管草木和生命,看守著能夠連通三界的神樹扶桑。古時候天子會在立春這一天與大臣們一起去東郊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以此祈求豐收。

  看完了天子的祭祀,我們再來看看民間的立春傳統活動。在民間,立春時節最主要的兩個活動就是打春牛和咬春了。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打春牛?牛一直是農民伯伯的好幫手,在迎春儀式上,人們扮成句芒神鞭打春牛,以提醒農民們進行農耕。現在不少地方還有在立春時將泥塑春牛打碎的習俗,以此祈愿一年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什么是咬春。在老師告訴你們答案之前,小朋友們能不能先猜猜咬春是什么?我猜肯定有小朋友們猜到了是要吃什么東西。那么吃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平時我們有沒有吃過什么名字里面有“春”字的糕點?那老師要揭秘啦!咬春就是“吃春卷”。立春吃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為迎接新春。在唐朝,人們就開始在薄餅里卷上醬肉和時令蔬菜制作的炒菜,和現在的“春卷”的包法很相像,古人叫它叫“春餅”。

  (四)立春活動

  接下來到了我們的活動時間。剛才我們講了打春牛是二十四節氣的傳統活動,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上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撕紙”,需要準備的材料非常簡單,只要一張紅紙和一支筆。讓我們先用筆畫出春牛的形狀,記得畫簡單一點,不然接下來撕紙可是個大挑戰。接下來就盡可能精細地撕紙吧!如果有哪里撕壞了也不要緊,我們可以用膠帶幫忙,最后再畫上花紋,一只紅色的小牛就撕好啦!

  小牛穿上了紅色的衣服,河里的小魚看見了,它們也想要穿好看的新衣服。讓我們幫它們一起做一件吧!想好做什么花紋了嘛?老師有個好主意:春天已經到了,我么可以去戶外找找春天的痕跡,將春天縫進小魚的新衣服里。那怎么給小魚穿上新衣服呢?我們可以自己畫一只小魚,將身體部分剪掉。接下來我們一起走到室外,把小魚放在哪里,哪里的景色就成了小魚新衣服上的花紋。

  初春寒冷,小朋友出門的時候,記得要穿上厚衣服哦~好的,那么今天的課程到這里就結束了,小朋友們再見。

  24節氣活動方案7

  一、教學背景

  雨水節氣代表降雨開始,此時降雨量級多以小雨或毛毛細雨為主。進入雨水節氣,我國北方地區尚未有春天氣息,南方大多數地方則是春意盎然。俗話說“春雨貴如油”,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它是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應。

  由于上海是一個多雨的城市,學生在這一節氣,很難明顯地感受到它與其它節氣的不同點。

  二、教學目標

  (一)幫助孩子了解雨水氣象、物候等特點;

  (二)帶領孩子認識雨水的民俗傳統,了解立春的由來;

  (三)進行科學教育,讓孩子在小實驗中體會到雨水的神奇;

  (四)通過室外活動,讓孩子們體驗到的雨水節氣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通過科學教育和活動教育的形式,讓孩子喜歡上雨水節氣;

  (二)難點:雨水節氣特征不明顯,很難讓孩子認識到其特殊性;雨水民俗活動相對保守,帶有封建色彩,需要有選擇地進行普及或讓孩子對民俗活動產生思考。

  四、教學內容

  (一)氣候

  立春時節,窗外還是冬天的蕭條景象。但在春雨的滋潤下,早春的景象一點點呈現出來。每年公歷2月18-20日,我們就會迎來“雨水”節氣。上海的冬天也不缺雨,那么冬天的雨和“雨水”節氣時的雨有什么不同呢?不像冬天的“寒雨”和“雨夾雪”,雨水時節的雨是細細的春雨。它像絲線一樣,而不是一滴滴的大水滴,雨水下在身上,感覺軟綿綿的。大家可以聽聽雨水時雨打在傘上的聲音,和冬天的雨水有什么區別?

  除了雨水增多以外,雨水時節春天的特征也越來越明顯,整體溫度也明顯升高,平均溫度在10℃左右。但是天氣變化不定,常常忽冷忽熱。

  而在我國北部某些地區,雨水時節往往是一年中雪最大的節氣。小朋友們都知道下雪是因為天氣寒冷,使得雨水在空中凝結后落下。在北部地區,之所以雨水時節雪大,是因為冬季干燥,往往沒有太多的降水。雨水時節,我國北部一些地區溫度依然在0度以下,隨著天氣越來越潮濕,降雪量也會增加。

  (二)雨水物候

  中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水獺祭魚。春天到了,一群小魚往冰上飛躍,這時候捕魚能手水獺也出動了,它們揮開鋒利的爪子,很快就能抓到很多魚。水獺這條魚咬一下,那條魚啃一下,很快它的周圍就會有很多殘魚。這時水獺會像我們祭拜的手勢一樣,舉起前爪,古人認為這是水獺對生命的敬意與懺悔。水獺祭魚,反映了古人對于生命的敬畏,二十四節氣本身也是順應天時的,記錄了萬物從蘇醒到休眠的過程,生命的痕跡也被刻在了其中。第二階段,鴻雁來。在冬季開始南飛的大雁又排著隊從南方飛回來了。第三階段,草木萌動,草木隨著溫度的上升開始抽出嫩芽。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雨水的這三個階段,菜花、杏花和李花排著隊準時報信,油菜花開,到處都是金黃色的壯麗景象。油菜的籽通過翻炒后就可以榨油了,大家可以看看家里炒菜的油,很有可能就是菜籽油哦!

  立春回暖,但是整體溫度還是較低,大家覺得最近冷嗎?植物和我們一樣,也會怕冷,那我們穿上了厚衣服,植物們怎么辦?其實它們也有屬于他們的衣服——大棚。常見的大棚有塑料的和玻璃的兩種。對于太陽來說,大棚是“透明”的,可以輕易地照進去,但是對于里面的輻射卻很難透過大棚透出去。能量就這樣保留在了大棚里。大棚澆水需要看天、看地、看植物的生長情況,“晴天適量多澆,陰天少澆,風雪天不澆”。在雨水時節,農民伯伯們就會這樣根據天氣情況來選擇澆水方式。

  (三)雨水傳統

  雨水時節是一個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節日,不論下不下雨,都有著雨意蒙蒙的詩情畫意,人們也在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祈求著順利安康。

  在雨水時節,人們會帶上孩子去拜訪朋友同事,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在一些地方,例如四川,會在雨水這一天“拉保保”,就是爸爸媽媽給孩子認干爹干媽。這是因為在舊社會,大家都很迷信,大家會通過算卦,看看自己的兒女未來會是什么樣的。拜干爹的時候會根據孩子的生日算孩子金木水火土中缺什么,在拜干爹取名字的時候加上這個字,以此保佑孩子順利長大。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這項活動也漸漸不為人所知,或許我們現在知道拉保保并沒有科學的依據,不一定可信,但是我們可以從這個習俗中看到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我們要知道,即使現在沒有了這些活動,爸爸媽媽依然期待著我們健康地長大。

  除了“拉保保”,人們還會在雨水節氣“占稻色”。大家吃過爆米花嗎?占稻色和爆米花有一點點像。人們會通過炒糯谷米花來占卜當年稻谷能否有好收成。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就象征著收成越好。

  (四)雨水活動

  說了這么多雨水傳統,大家想不想和江南細雨一起玩耍?來跟著老師一起看看雨水時節我們可以做什么吧!

  大家見過松果嗎?松果可是自然的濕度計!大家知道松果會有綻開和閉合兩種狀態嗎?大家可以去撿幾顆松果放在家里,看看晴天和雨天時會不會有區別。如果沒有變化的話,也可以把它放在水里,綻開的松果起初會浮在水上,但是泡在水里一段時間后松果會閉合。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松果吸收了空氣中的水就會膨脹,在不同濕度環境下,膨脹程度會有所不同。大家實驗成功后,可以向爸爸媽媽展示一下,告訴他們松果變化的原理。

  松果濕度計是不是很有趣,其實自然世界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接下來,就開始我們的“春景畫畫畫”活動。趁著雨水節氣,我們可以和爸爸媽媽出門拍一拍“雨水時的上海”。接著我們可以展開我們的想象力,想一想我們拍到的畫面有沒有那一部分和別的什么東西有點像?我們可以截取其中我們覺得有特色的地方,請爸爸媽媽打印下來,接著我們拿出畫筆,利用照片上的圖畫完成一幅新畫。就比如盛開的花朵加上幾筆,就成了一個不錯的發型。大家可以大膽嘗試一下,看看雨水世界里你能找到什么。好的,那么這節課到這里就結束啦,小朋友們再見!

  24節氣活動方案8

  一、教學背景

  驚蟄時溫度升高明顯,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民間有著“春雷驚百蟲”的俗語,蟄伏于地下過冬的小蟲也都隨著驚蟄的到來爬了出來。驚蟄春意明顯,是個踏青的好時機,也是農民們播種的重要季節。

  二、教學目標

  (一)幫助孩子了解驚蟄氣象、物候等特點;

  (二)帶領孩子認識驚蟄民間傳統;

  (三)幫助孩子了解打雷原理,克服對雷電的恐懼;

  (四)帶領孩子動手播種,鍛煉孩子的耐心和細心。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讓孩子能夠對驚蟄的特點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二)難點:幫助孩子克服對雷電的恐懼;讓孩子能夠在課堂以外堅持養護自己種下的植物。

  四、教學內容

  (一)驚蟄氣候

  每年公歷3月5-6日,大自然就有了新的活力。一聲聲驚雷喚醒了沉睡在地下的小蟲,也告訴著我們:驚蟄來了。驚蟄時節,氣溫不斷在氣象上的入春達標線上“試探”,春天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桃花盛開,黃鸝鳴叫,農耕開始了!

  驚蟄的春雷可不是到處都有,只有在我國南方才會在驚蟄這段時間出現這樣的自然現象。

  (二)驚蟄物候

  和其它節氣一樣,驚蟄也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桃花仿佛商量好了一般,一夜之間開放。第二階段,黃鸝開始唱歌,黃鸝就是自然界的'歌唱家,它們聲音清脆,鳴叫聲動人,就像唱歌一樣。第三階段,老鷹變成了布谷鳥。肯定有小朋友疑惑了,老鷹怎么會變成布谷鳥呢?有種說法是這段時間布谷鳥為了督促農民們及時耕種,就紛紛出來了,剛好老鷹在這段時間在休息,就給了人們老鷹變成了布谷鳥的錯覺。

  (三)打雷原理

  剛才老師說了,驚蟄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打雷。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怕不怕打雷?是不是有的小朋友一點也不喜歡打雷?大家肯定很想知道,為什么天空會有閃電,會有很大的雷聲。

  古人認為打雷是天上的雷神在擊鼓,那么打雷到底有什么原理呢?這是因為天上的云有正負兩極,就像是兩個力氣很大的摔跤手。兩種云遇到了,就會因為身上的不同電極而發出閃電,我們可以理解成他們在天上聯系摔跤呢。練習摔跤的時候,它們也很熱,就會放出很大熱量,使周圍的空氣受熱膨脹。膨脹的空氣會推擠周圍的空氣,引發強烈的震動,這種震動就會發出雷聲。

  所以遇到打雷不要害怕,這只是兩朵云在天上鍛煉身體呢。我們見到的閃電可能是天空公公給他們的閃閃發光的獎牌。另外,記得打雷的時候不要躲在樹下哦!它們大家的威力可大了,在樹下的話,可能會因為它們打架的巨大威力而受傷。

  (四)驚蟄傳統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驚蟄有什么傳統活動吧!

  我們先來說說“吃”這方面。到了驚蟄,不像雨水時節,這時氣溫會較為干燥,很容易就會讓人感到口干舌燥,身體不舒服。因此在民間一直都有在驚蟄這天吃梨的風俗習慣。小朋友們記得保護好自己的嗓子,當然也別忘了在這段時間給爸爸媽媽洗個梨吃哦!

  說完了“吃”,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和之前春神句芒長得很像的一個神仙。大家還記不記得句芒神長什么樣子呀?它有著人的面貌和鳥的身體。而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的雷神則是長著鳥的嘴、人的身體和一雙翅膀的神仙。他一手拿著錘子,一手擊打著周圍的天空,發出了轟隆隆的雷聲。驚蟄這一天,古人覺得之所以打雷,是因為有雷神在天上擊鼓,人間的百姓也模仿著雷神,利用這個時機蒙鼓皮,也就是給鼓加上鼓面,制成一只只皮鼓,敲打時發出響亮的聲音。

  認識了雷神,我們再來看看古人眼中的怪獸:白虎。在廣東民間有在驚蟄“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說法。據說白虎是口舌之神,就是經常會在人們背后說人們壞話,開口傷人,惹人生氣。人們在驚蟄這一天祭拜白虎是希望能夠通過祭品安撫它,讓它不再“出口傷人”,讓自己在未來的一年免遭他人的謾罵與詆毀。

  (五)驚蟄活動

  最后,我們來看看驚蟄的活動。看看隨著天氣變得暖和,我們可以做什么?

  老師想開一場種子分享會。小朋友們知不知道我們平時吃的桃子、西瓜、玉米……都是怎么長出來的嗎?大多數的植物生長都離不開種子。那么我們平時吃的水果蔬菜的種子是什么樣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老師要給大家布置一個小任務,大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搜一搜各種常見的種子,在現實中找找這些種子,并和家人和朋友們分享一下它是什么樣子的、它是什么的種子。我們一起做一做種子的代言人。

  通過種子分享會,我們是不是認識了很多不同的種子,它們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硬,有的軟。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種子碰撞在一起的時候會發出聲音。大家能不能說說看?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用大米做一只小沙錘。我們先準備一個小一點的空瓶子,將它擦干,之后我們可以把大米裝進去,裝小半瓶就可以啦。之后我們用手按住瓶子,搖晃它,看看聲音是否清晰。如果不清晰,我們可以嘗試改變種子的數量,找到聲音最響亮、好聽的時候,用膠帶封住口或蓋上蓋子。我們也可以換一些其他的種子,看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聲音。

  我們用種子做了這么多事,我們還記得種子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嗎?就是發芽長大,結出果實。驚蟄剛好是播種的好時節,我們可以開辟一個植物角,為房間增加一份春意。從種子到嫩芽,再一片片地長出葉子,植物其實也是有生命的,它不會說話、生長緩慢,但是它會用它的生長情況告訴你它生活得開不開心。我們種的植物可以陪伴我們很久很久。大家種種子的時候還可以準備一份種子生長情況記錄表,記錄下你每天對種子做的事和種子的生長情況。

  好的,那么今天的課程到這里就結束了,小朋友們再見。

  24節氣活動方案9

  一、教學背景

  春分事春季的第四個節氣,中國除了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全部進入了明媚的春天。春分后氣溫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春分的意義在于它將一天時間的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對于孩子來說,能夠明顯感覺到相比冬天,春天白天的時間在一點點變長,但是孩子們很難感受到具體的黑夜與白天的時長。孩子對于太陽有較多的興趣,能夠借助春分這一特點為孩子們普及太陽和地球的旋轉特點。

  二、教學目標

  (一)幫助孩子了解春分氣象、物候等特點;

  (二)帶領孩子認識春分的民俗傳統;

  (三)通過地球儀、手電筒的輔助,讓孩子理解太陽和地球的旋轉方法;

  (四)讓孩子通過不同的感官,感受春天。

  三、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立春民俗活動豐富,帶領孩子體驗立春的民俗傳統;

  (二)難點:將復雜的太陽和地球旋轉規律簡化,帶領孩子學習;讓孩子愿意閉上眼睛感受周圍的世界。

  四、教學內容

  (一)春分氣候

  每年公歷3月19-22日,我們就會迎來“春分”節氣。春分的意思就是將春天一分為二,白天和黑夜各為12個小時,冷暖也越來越平衡。“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后忙耕田。”伴隨著春分的到來,明媚的`春天已經走進了我國大部分地區。楊柳長出新芽,小麥開始快速生長,滿地都是油菜花,一片欣欣向榮的明媚春光。

  (二)晝夜平分(地球儀配合演示)

  剛才老師也說了,春分晝夜平分。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現在的白天時間越來越長了。還記不記得以前冬天的時候,上海下午四五點天就黑了,但是現在六點左右天還是亮著的。大家想不想知道這是為什么?

  我們都知道太陽和地球都是圓圓的,其實它們都是會旋轉的,而且在自己旋轉的基礎上,地球會圍繞著太陽轉動。我國是處在北半球的國家,大家可以在地球儀上找一找中國在哪里。我們在上面貼一張貼紙。接著我們拿出手電筒,我們把它當成太陽。在春分這一天,太陽剛好照在地球中間的這條線上。接著我們轉動地球儀,可以看到,除了南極和北極,其它地區都是有一半時間能夠照到太陽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春分這一天白天和晚上時間是一樣長的原因。

  (三)春分物候

  春分三候的第一候是玄鳥至。玄就是黑色的意思,大家想一想春天有什么黑色的鳥會來到呢?玄鳥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燕子。燕子經常在春分時來到,在秋分時離去。接下來我們看看第二候和第三候,它們分別是發出雷電的聲音和開始出現閃電。咦?之前的課不是說過上海在驚蟄就開始打雷了嗎?大家還記不記得上節課老師說過,在驚蟄時節打雷是中國南方特有的,到了春分,我國的其他大部分地區才迎來初雷。

  (四)春分傳統

  在古代,春分時節有很多有趣的傳統活動,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

  在我國,有“春分到,蛋兒俏”的民間說法。人們紛紛做起了“豎蛋”實驗,就是將雞蛋豎立在桌子上。據說立春豎蛋會容易不少,是因為春分時節太陽直射點正好在地球中央,導致受到了一種平衡的力量,讓地球上的東西更容易保持穩定。大家可以拿一顆雞蛋試一試,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夠立起來。

  接著又到了很多節氣都有的祭祖活動了。祭祖是古代中國非常重要的一項活動,在春分這一天也有這樣的習俗,明清時期兩代皇帝都曾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大明神,大明神就是太陽,人們認為太陽可以保佑他們生活過得溫暖有活力。

  在古代,人們還有這把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再印上農夫耕田的圖片的習俗,人們稱它為“春牛圖”。在春分時節,送出春牛圖,送圖者會說些春耕和吉祥的俗語。這些言詞雖隨口說出,卻句句悅耳動聽。

  下面就到了我們最感興趣的環節,講講春分吃什么。春分有著吃春菜的傳統。春菜就是春天的蔬菜,春分時節,田野中見到的春菜多是嫩綠色的。大家將采回的春菜與魚片“滾湯”,并叫它春湯。人們認為喝碗春湯,能夠清腸,并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青菜其實是春姑娘施過法的,即使不喜歡吃青菜的小朋友也一定要嘗試一下,它可以讓我們更加健康地成長。

  春分這一天,農民們家里都會吃湯圓。大家一般都在什么節日會吃湯圓?和我們平時吃湯圓不一樣,農民們還會煮一些沒有餡料的湯圓,插在竹簽上放到田里,希望能夠粘住雀子嘴,免得它們破壞莊稼。雖然并不能夠真正粘住雀子嘴,但是這表現出了農民們對于豐收的希望。

  (五)春分活動

  接著又到了活動時間!

  剛才我們講到了立蛋,能夠立起來的雞蛋是不是很神奇?我們還可以讓它更特別,一起幫它穿上好看的衣服吧!大家準備好雞蛋,水彩筆和鉛筆,我們要開始啦。我們可以先請爸爸媽媽幫我們把雞蛋煮一下,這樣我們就不用害怕把雞蛋打碎了。接著拿出鉛筆,我們開始畫草稿,由于雞蛋比較小,我們可以減少細節,畫一個大致的輪廓就行,這一步也可以省略。然后拿出我們的水彩筆或顏料,為我們的雞蛋上色。記得最后要放在通風干燥的地方風干哦!

  春分到了,大家是不是能夠發現很多地方都有了變化,今天老師要和大家玩一個游戲,我們來找找春天的味道。走出家門,閉上眼睛,讓我們深呼吸。吸氣,呼氣……你的鼻子有沒有告訴你花開在哪里?站在陽光下,感受陽光照在身上的感覺,楊過也是有味道的。記錄下你對每種味道的感受,做一份記錄著“春天味道”的食譜。

  好的,那么今天的課程到這里就結束了,小朋友們再見。

  24節氣活動方案10

  一、教學背景

  在仲春和暮春之交,清明到來,它源自上古時期的祖先信仰和春祭禮俗,兼具自然和人文兩大內涵。這一節令吐故納新、生機盎然、春和景明,正是踏青郊游和掃墓祭祖的好時段。清明有著豐富的節俗,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踏青郊游、親近自然;二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在清明這個節氣得到了充分體現。小朋友們將在本節課程中一起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親身動手實踐,感受清明踏青愉悅、祭掃緬懷的民俗。

  二、教學目標

  (一)幫助兒童了解清明的地理知識特點和下雨的原理;

  (二)帶領兒童了解青團制作過程;

  (三)認識清明這個節氣的代表民俗活動;

  (四)進行云祭祀和死亡教育,幫助兒童直面死亡、尊重生命。

  三、教學內容

  (一)地理知識

  一般來說每年公歷4月5日前后,當太陽達到黃經達15°時,我們就會迎來清明這個節氣。今天呢就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學習清明這個節氣的相關知識。在開始學習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知不知道清明這段時間有沒有什么特點?當我們走到外面,是不是可以看到草木繁榮,天氣明朗,是個適合出去郊游的好時節。

  有句詩叫做“清明時節雨紛紛”,一到清明前后,就會下雨,小朋友們知道為什么嗎?要知道下雨的原理,我們首先要知道雨是從哪里來的。江河湖海的水在被太陽曬干了之后,就會變成水蒸氣,飛向高空。我們知道,越高的地方是越冷的,這些水蒸氣在高空里感受到逐步增加的寒冷,會變成小水滴,這些小水滴們組成了云,這些云中的小水滴相互碰撞并且合并,就變成了大水滴,掉落下來便形成了雨。

  (二)青團做法

  在清明這個節氣,吃一個軟糯糯的青團,品嘗青團的柔軟和甜蜜。讓我們來看看怎么做青團吧。

  首先我們要準備好艾草,糯米粉,白砂糖,小麥淀粉,豬油,面粉等原料。第一步,我們把適量的艾草擇干凈,用清水清洗干凈,然后放在鍋中焯水大約1分鐘之后取出來切成小段然后榨成艾草汁,將榨好的艾草汁過濾到碗中。第二步,在碗中加入適量糯米粉和白砂糖,用榨好的艾草汁來和面,和面成功后加入豬油,揉成光滑的面團。第三步在碗中加入小麥淀粉和開水燙面,揉成面團,再將這個面團與艾草面團一起混合揉制。第四步將面搓成團狀。第五步把青團在鍋上蒸熟,然后取出在青團表面刷豬油防止干裂。

  做青團的步驟是不是很簡單啊,下課我們可以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一起嘗試哦!

  (三)清明傳統

  清明融合了“上巳節”的一些習俗,也是古人踏青探春的時節,清明時節有很多“綠色”的習俗,比如“踏青”“植樹”“放風箏”“插柳”“拔河”“蕩秋千”“斗雞”“射柳”“蹴鞠”等。

  1.踏青:初春時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時節,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獨特的氣象物候營造了出游的大好時光,我們可以跟隨老師在幼兒園踏青,跟隨爸爸媽媽在小區、公園、植物園、山野中踏青。

  2.植樹:因為清明還是古代的“植樹節”,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

  3.放風箏:根據傳統習俗,人們日夜都放風箏,會在夜里給風箏掛上一串串猶如繁星的彩色小燈籠。人們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快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放風箏吧!

  4.插柳:這個習俗有著三種傳說,其一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人們插柳來預報天氣,其二是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紀念英靈、驅鬼辟邪,其三是紀念介子推。

  “拔河”“蕩秋千”“斗雞”“射柳”“蹴鞠”等習俗都是與運動相關的.。比如,“蕩秋千”,古時的秋千大多把樹椏枝當作架子,再拴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我們的勇敢精神,我們可以去看看小區的運動設施中是否有秋千,在清明進行快樂的運動。

  (四)云祭祀和死亡教育

  除了一系列踏青游玩的休閑娛樂活動之外,還記得我們在前面提過的清明是掃墓祭祖、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季節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大力推動鮮花祭掃、網上祭掃、社區公祭方式,要求各地積極組織緬懷先烈、追憶歷史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不斷探索文明的祭掃方式。由于目前疫情還沒有結束,疫情防控不能放松,我們可以進行綠色環保的掃墓活動。盡管祭掃的方式可能與傳統的方式不同,但是卻也承載著我們同樣的緬懷深情,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我們可以一起云祭祀,聽聽逝去先人的生前故事,共同緬懷革命烈士、英雄,感受他們偉大的革命精神。

  小朋友們可能會想到為什么這些偉大的先人會“離開”我們呢,其實這就是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死亡”。就比如說一片樹葉,它是從樹上生長出來的,而后隨著季節更替慢慢掉落,掉到大地上,在泥土里分解,最后成為大樹的養料,新的生命也慢慢誕生。讓我們來看看這本名為《奶奶的護身符》的繪本,看完書之后也許我們就更好理解生命和死亡了。

  奶奶走了很遠很遠的路 ,到山上的廟里求了一張平安符。回到家,奶奶幫孫子帶上平安符,只見上面寫著:“五百羅漢交通平安”。從此以后,小男孩無論去哪里,都要帶著平安符。五百羅漢也總是跟在小男孩的身邊,時時刻刻保護著他。不知不覺,小男孩三歲了。有一天,他到山上玩耍,一不小心掉下了山崖。五百羅漢手拉著手,結成了一張大網,跳下山崖……小男孩終于平安了,三十六位羅漢卻摔下了深深的山谷。六歲的時候,小男孩坐飛機出國。高高的天空中突然刮起了狂風,剩下的六百六十四位羅漢悄悄地溜出去抵擋亂流。 飛機總算順利降落,七十二位羅漢卻被狂風吹走了。九歲的時候,小男孩第一次坐船出海。

  那天晚上,可怕的海嘯洶涌地席卷了整個海面。三百九十二位羅漢跳下大海,高高地舉起了小船。小男孩和所有的乘客們都安全到達了岸邊,卻有數不清的羅漢被海浪卷走了。這天夜里,等小男孩睡著以后,最后的十位羅漢圍在一起商量起來。大師兄嘆著氣說:“真希望我們可以再多一些力量和時間啊。”紅紅的燭光在風中搖搖擺擺,其他的羅漢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日子一天天過去,十位羅漢更加團結了。他們時時刻刻保護著小男孩,一有空就努力地練功,好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壯。小男孩也漸漸地長大了。十二歲那年,小男孩獨自坐火車到遠方去。半路上,列車突然沖出了鐵軌。十位羅漢連忙飛身跳出車外,用盡力氣擋住了傾斜的火車。很久很久,火車終于停住了。翻倒的車廂里冒出了陣陣濃煙,羅漢們連忙挺身圍住了昏迷的小男孩。兇猛的大火很快就吞噬了九位師兄弟。大師兄傷心極了,但是,他苦苦地支撐著,不讓自己倒下。這時,小男孩終于清醒過來。他張開雙眼,只見最后的一個羅漢奄奄一息。小男孩想都沒想,就抱起羅漢沖出了車外。“真好,終于長大了呀!”大師兄在心中默默地想著。然后,他微微一笑,用最后的一絲力氣舉起雙手,對著小男孩鞠了一躬,就慢慢地化成灰燼,飄向了天空。小男孩的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小男孩解下平安符,輕輕地撫摸著。很久很久,他遙望著遠方微微發亮的天空,獨自踏上了一個人的旅程……

  以上就是《奶奶的護身符》的全部故事了,讓我們來總結一下這個故事,奶奶到山上給孫子求了一張平安符,符上寫著:“五百羅漢交通平安”。從此,五百個羅漢總是用自己的生命保護著小男孩。慢慢地,羅漢們越來越少了!直到有一天,男孩長成了少年,他獨自坐火車到遠方去的時候,列車失事了,僅剩的一位羅漢搖搖欲墜,少年抱起羅漢沖出車外。羅漢最終卻化為灰燼飄上了天空……少年將護身符解下,用手細細撫摸。他遙望遠方天色的光亮,開始踏上了一個人的旅途。這是一個用生命保護生命的溫暖故事!

  小朋友們聽到這里可能會很難過,但是從繪本中我們更應該知道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是別人用生命呵護成長起來的,漸漸長大了成為用生命去呵護別人,這就是生命的繁行和延續!我們要好好珍惜身邊的人,盡自己所能去關愛別人,珍情在一起的時光!人的一生就像樹葉的一生,樹葉的生長、凋落、分解是一個生命的過程,對人而言生老病死這是一個自然的規律,在這里我們談論死亡是為了尊重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身邊人的生命,尊重我們周圍的動植物的生命。

  好了,今天我們關于清明這個節氣的課就上到這里,小朋友們有收獲到一點東西嗎,我們下節課再見吧,拜拜!

  24節氣活動方案11

  一、教學背景

  谷雨,是二十四節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的太陽黃經為30°,于每年公歷4月19日至21日交節。谷雨的含義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降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時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谷雨最主要的特點是春雨綿綿,有利于谷物生長。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農業氣候意義。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小朋友們將在本節課程中一起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親身動手實踐,感受谷雨潤萬物的魅力。

  二、教學目標

  (一)帶領兒童了解倉頡造字和谷雨由來;

  (二)引導兒童聽懂天氣預報,初步認識天氣預報圖示;

  (三)認識谷雨這個節氣的代表民俗活動;

  (四)觀賞牡丹陶冶情操,學會制作手工牡丹。

  三、教學內容

  (一)倉頡造字和谷雨由來

  谷雨和倉頡造字的傳說息息相關,不妨讓我們趁著谷雨的機會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段傳說,感受漢字的神奇。

  故事講解:開天辟地之后,人類經過了幾十萬年沒有文字的日子,到黃帝時代朝中出現了個能人倉頡,他立志要使人間擺脫沒有漢字的苦難,辭官外出,遍訪九州,回到家鄉楊武村,獨自一個住在溝里沒人處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玉帝聽到這件事大受感動,決定重獎倉頡,獎勵他了個金人。那天晚上,倉頡正在酣睡,聽到有人叫他領獎。倉頡迷迷糊糊地睜開雙眼,卻見滿屋子明光耀眼,急忙做起來四下查看,這一看不要緊,卻看到地上立了個金人。他很迷惑哪里來的金人,莫非是在做夢,不一會天亮了,金人仍穩穩當當立在地上。他想起了夢中被叫醒的經歷,明白了金人是上天給自己的獎品,又一想自己只做了應該做的事,不配受這樣的獎勵,于是他朝空三拜,算是對神靈的感謝。第二天他叫來全村的小伙子,連臺帶推地把金人送到黃帝宮中,黃帝問起金人來歷,他只說是偶然撿來的,并說這是天下之物,理應為天下人共用,自己偶然撿的不敢占為非有,特來敬獻。黃帝笑著收受了,可是過了四五天,正當黃帝和群臣觀賞金人時,突然飛來一道霞光,金人不見了,黃帝心里非常難受,卻弄不清金人哪去了,便派人去給倉頡報訊,卻說倉頡正在酣睡。夢中又聽到有人大喊倉頡,玉帝給你的金人你不要,你想要啥,倉頡在夢中說我想要五谷豐登,讓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飯吃,那人又說好,我去報告玉帝讓他把金人收回去,給你送些谷子。聽到這,倉頡醒來了一看窗外只見滿天繁星,知道是在做夢,也就沒有多想又呼呼入睡了。第二天天氣晴朗、萬里無云,倉頡正要出門,卻見滿天里向下落谷粒,那谷粒下得比雨點還密,足足下了半個時辰,地上積了一尺多厚方才停住。倉頡既奇怪又高興,急忙跑出門去,只見那谷粒撲遍了整個村子,鋪滿了山川平地,鄉親們也十分驚異,個個人都向家里攬谷子。這是倉頡忽然想起夢里的情景,知道是玉帝對自己的獎勵。黃帝知道了倉頡的功績,深感倉頡的功勞應當大力表彰,于是他把下谷子雨這一天作為一個節日,叫做谷雨節,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這一天都要歡歌狂舞、感謝上天,從此谷雨節便一直延續下來了。

  (二)天氣預報圖示

  “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氣象專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個節氣,谷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類農作物的生長。谷雨節的天氣諺語大部分圍繞有雨無雨這個中心,如“谷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無干土”等等。還有谷雨節氣如氣溫偏高,陰雨頻繁。

  基于這個節氣多雨的特征,我們可以在家收聽天氣預報,嘗試著學習記憶下面的天氣圖表對應的不同天氣來進行判斷,比如小太陽是晴天,幾朵云是陰天,云下面有一滴雨是小雨,云下面有三串雨是陣雨等等。我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不同圖標的差異,用自己的方法去區分記憶它們,做一個優秀的小小天氣預報家,這是很有趣也很有挑戰性的活動啊。我們還可以根據每日的天氣預報觀察身邊的事物,谷雨時期的雨潤物細無聲,觀察雨像魔術師一樣落在草地上,草變綠色了,落在花朵上,花開了,讓我們一起用心去發現身邊的世界中美的色彩吧。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制作天氣觀察記錄本,嘗試自己記錄每日天氣,感受谷雨時期的天氣變化,了解節氣的氣候特點!

  (三)谷雨傳統

  谷雨有眾多民俗活動,如“喝谷雨茶”“賞牡丹”“祭倉頡”“走谷雨”“食椿”等。

  1.品茶:谷雨是采茶的黃金時節,民間流傳著“谷雨谷雨,采茶對雨”的'諺語。據傳說谷雨當天喝茶有清火、辟邪、明目等功效。谷雨前采制的新茶俗稱“雨前茶”,泡后一片片嫩葉如枝頭再生,色澤明亮,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久泡仍余味悠長。

  2.賞牡丹:谷雨前后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之為“谷雨花”。從隋朝起,每逢谷雨,全國各地都有觀賞牡丹的盛會,花意盈盈,小朋友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賞牡丹,發現美、捕捉美、感受美。

  3.祭倉頡:是清明祭黃帝,谷雨祭倉頡,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據《淮南子》記載,黃帝于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當天下了一場谷子雨。

  4.走谷雨: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谷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如果谷雨當天下雨,我們可以在下雨天穿戴好雨具,外出走谷雨,感受雨水點打在雨傘、雨衣上的觸感,穿著雨鞋的腳可以去踩出水花,感受其中的樂趣!

  5.食椿:谷雨是吃香椿最好的時節,早在漢朝,香椿就深受宮廷貴人的喜愛,唐朝更將香椿作為貢品。香椿發的嫩芽可做成香椿炒雞蛋、煎香椿餅、香椿皮蛋豆腐等各種菜肴,營養價值很高。

  (四)賞牡丹并制作手工牡丹

  在谷雨這個節氣中,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被稱為“花中之王”的牡丹吧!(引導小朋友仔細觀察牡丹的特征)

  接下來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一起來制作手工牡丹花吧!老師先來示范一下,我們需要5張正方形彩紙,取出一張,邊對邊對折,再左右對折,然后剪出圓弧,展開來,其他四張也這么操作,注意在裁剪的適合要越來越小,然后把他們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層層疊放就可以啦!

  24節氣活動方案12

  一、教學背景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歷5月5日到7日。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小朋友們將在本節課程中一起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親身動手實踐,感受立夏的趣味。

  二、教學目標

  (一)幫助兒童了解清明的地理知識特點和下雨的原理;

  (二)讓兒童在斗蛋這一習俗中感受立夏的魅力;

  (三)認識立夏這個節氣的代表民俗活動;

  (四)幫助兒童了解編蛋絡或繪彩蛋的步驟,鼓勵兒童自己嘗試創作。

  三、教學內容

  (一)驅蚊小妙招

  立夏到了,蚊蟲季就來了,夏天這個穿短袖的季節,蚊蟲帶來的困擾也隨之而來,那便是蚊蟲的侵襲。每晚睡覺時蚊子在耳邊夜夜笙歌,四處叮咬。早晨起來身上便出現了一個個紅色小疙瘩,被蚊子咬了之后,叮咬部位慢慢腫起來,這是因為部分蚊蟲體內本身含有毒素,毒液會導致皮膚局部發炎紅腫。然后,我們會逐漸體會到令人難以忍受的瘙癢感。蚊子來勢洶洶,如何才能趕跑它們呢?

  小朋友們來想想怎么驅趕蚊蟲吧!(與小朋友互動了解他們的驅蚊妙招)

  在這里老師也給大家幾個驅蚊小妙招:

  1.傳統防蚊法:點燃曬干的橘子皮,既能驅蚊,還能驅除異味。或者燃燒燒曬干的茶葉或艾葉,點燃后的煙味也能驅蚊。

  2.注意衣服顏色:蚊子比較喜歡叮咬穿深色衣服的人,特別是黑色。所以夏天盡量穿淺色衣服,而且穿淺色衣服也沒那么熱。

  3.盆栽驅蚊:可以在室內擺放一兩盆盛開的夜來香、薄荷或天竺葵等,蚊子會因不堪忍受它們的氣味而躲避。

  4.掛蚊帳:懸掛蚊帳作為物理防蚊效果最佳的方式。直接避免蚊子入侵你的領地。安全,環保且最有效。

  5.巧用清涼油風油精:在寢室內放幾盒揭開的清涼油或風油精。蚊子會躲避這種刺激性氣味而遠離你。

  要注意的是如果食用蚊香和驅蚊液這類產品,拿完之后一定要用肥皂洗手避免危害。

  (二)斗蛋

  我們都知道立夏要吃雞蛋,但實際上在吃蛋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斗蛋”。“立夏蛋,滿街甩”,斗蛋要用熟雞蛋,一般是用白水帶殼煮的囫圇蛋(蛋殼不能破損),經冷水浸過,然后裝在用彩色絲線或絨線編成的網兜里,掛在脖子上。

  斗蛋的方法: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般用蛋的“小頭”碰撞,注意適度用力,一個一個斗過去,斗破了殼的,認輸,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個斗不破的小強,被尊為“蛋王”。立夏吃蛋、斗蛋寄托著孩子夏季身體健康的美好寓意。如此好玩又健康的習俗,趕緊找到身旁的爸爸媽媽一起來斗蛋,決一高下吧!

  (三)立春傳統

  立夏有諸多習俗,如“迎夏儀式”“餞春”“嘗新活動”“立夏秤人”“吃五色立夏飯”等。

  1.迎夏儀式:“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深層次上,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氣的變化關系到自然節律變化,立夏陽氣漸長,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茁壯成長。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天,古代人們有舉行迎夏儀式。

  2.餞春:在江浙一帶,立夏時人們感慨春天的離去,于是備酒食享用,意為送人遠去,是為“餞春”。因此,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

  3.嘗新活動:立夏日,有些地方有“嘗新”的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其中“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然后人們嘗食。在上海,有著“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在立夏當天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多地的人們仍然保留著立夏吃烏米飯的古老習俗,烏米飯是一種紫黑色的糯米飯,是采集野生植物烏桕樹的葉子煮湯,用此湯將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撈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4.立夏秤人:立夏吃完中飯有稱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5.吃五色立夏飯:在立夏當天,人們會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俗稱吃“立夏飯”。

  (四)立夏活動

  注:繪彩蛋相對簡單可以讓小朋友親自動手嘗試,編蛋絡有一定難度可以僅作講解,讓小朋友知道編的步驟。

  1.編蛋絡

  準備材料:五顏六色的彩線。

  操作步驟:

  (1)剪取一根掛繩(對折打結后能套過頭,掛在脖子為宜),8根60厘米左右的網線;

  (2)蛋絡子的制作采用的是傳統漁網制作中最簡單的打結法。先將網繩掛在掛線上,在3厘米左右處打結;

  (3)8根網繩全部都像這樣打結;

  (4)分別將臨近的兩股絲線打結,與上面的結相距1.5厘米左右;

  (5)將第一根與最后一根打結,合攏成網兜;

  (6)繼續下一輪打結,都是1.5厘米左右打結,一般為5-6輪;

  (7)扎辮子結尾。

  2.繪彩蛋

  雞蛋殼的準備可以在雞蛋的一頭扎個細小孔眼,將蛋黃、蛋清瀝出后,用針管注水清洗并晾干。接著,就可以用彩色卡片和彩筆進行創作。

  準備材料:雞蛋殼、彩色卡片、彩筆、貼紙、剪刀、膠水

  操作步驟:

  (1)用剪刀把彩色卡片剪成半圓形狀,將它卷起來,再用膠水粘結成一個小帽子;

  (2)將雞蛋殼晾干之后,用彩筆在蛋殼上畫出眼睛、鼻子、嘴巴甚至是俏皮的小胡子,可以自由創作;

  (3)等彩筆干透之后,在雞蛋表面貼上貼紙,做成人偶的衣服,這樣一個小彩蛋就完成啦!

【24節氣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24節氣小雪活動方案04-29

24節氣大雪活動方案范文05-03

24節氣大暑活動方案(精選5篇)12-26

24節氣清明活動方案(精選7篇)11-23

2021年24節氣小雪活動方案范文04-29

小雪的節氣活動方案11-21

冬至節氣活動方案12-23

冬至節氣活動方案12-23

大暑節氣活動方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