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聽觀摩課有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赡苣悻F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聽觀摩課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聽觀摩課有感1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又一屆希望杯拉開了帷幕。讓我感受到教學魅力所在。教學是“慢”的藝術,給學生一粒粒種子,然后把它們交給歲月,我們終將看到萬涓成水、幼苗成林。正像《春夜喜雨》中說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們需要在教學中一步步實現,有時我會思考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進行教學呢?而《希望杯》課堂大賽給了我們這個學習的機會,它引領著我們青年教師自覺提升課程執行力,積累更多適合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課堂教學方法,同時也給了我們青年教師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
這是我第一次聽《希望杯》共聽18節。其中有緯五路小學、藝術小學的《水》、豐慶路小學的《司馬光發憤寫史記》、黃河路二小的《二泉映月》、文化路二小、廟李小學的《海倫·凱勒》、南陽路一小《我和祖父的園子》、緯一路小學《秦兵馬俑》、金橋小學的《花瓣飄香》、75中小學《我應該為你感到自豪》、金沙小學的《這兒真好》、南二《他得的紅圈圈最多》、文綠《母親的恩情》、農科路《識字6》、文三的《識字8》。最后還有我們學校魏老師講授的《恐龍》。課型分別是五年級、三年級和一年級的。正是有這些老師背后默默地付出,才能讓我看到這一堂堂精彩的課堂。給我最大感受和啟發有五點,希望能夠跟大家共勉。
一、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如:引導低年級孩子反復讀詞串,將《小星星》的歌曲改編為《識字6》的詞串讓孩子唱出韻律,再來讀就更加容易了。再通過牛郎和織女的故事不斷的為學生創設情境帶孩子走入夜的星空,感受詞語。南陽路二小的賈老師《他得的紅圈圈最多》結合文本在最后范寫為學生講解什么叫“仿影”和“臨帖”能夠看得出這位老師在研究文本及板書設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無論是在哪一節課上我們都能夠看到每位老師尊重孩子,所有的問題都以孩子為中心展開,結合學情分析層層遞進,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突出了個性化教學
三、注重反復朗讀。
于永正老師指導讀書時說過“讀書要像說話一樣!庇绕涫窃谌昙壓臀迥昙壍恼n堂上體現最多,在引導讀不幸的小海倫這一自然段時,廟李小學的何老師是這樣說的“一般人可能就此放棄,可海倫·凱勒卻創造了生命的奇跡,她憑借的是什么?”學生說:“不屈不撓的精神”師說:“海倫憑借著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們鄭重地寫在黑板上,板書課題再讀這一段再次體會;一個鄭重的詞語看得出老師嚴肅而認真的對待文本。多種方式的讀帶我們感受文本的語言美!八眠@樣動人的筆調描繪著她心中的渴望,誰來對比讀一讀等等。”將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效的結合在一起。
四、識字寫字的教學方法。
有一位老師采用了漢之星教學為我們展示一堂低年級學習生字的方法。還有一直所提倡的字理教學。如“象”“斗”“扇”......和老師的.范寫方式(仿影、臨帖、字帖)。
五、老師所特有的語言魅力。
我們學校的魏老師就結合自身的教學風格和評價語的多元化,有針對性的評價著每一位學生,為了我們聲情并茂地展現了說明文的教學方法。
作為《希望杯》聽課者說說自己對語文教學新的認識與新的思考。
反求諸己的談談自己曾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課堂有時會呈現出一問一答的現象,問題瑣碎發現時間也把握不住。針對這樣的問題,我也有了進一步的反思,精力不要放在孩子能直接找到的答案上去,此時評價語起著啟發誘導的作用。語文課重在運用于生活。能夠讓孩子通過理解詞語并用詞語來說話,以言語為核心的運用語文。實實在在的學語文,教一年級我有最大的感受就是創設情境對孩子們來說很重要,給學生一幅畫面,插上想象的翅膀,孩子的回答有時會讓你出乎意料。同時文字也能讓孩子們產生想象。需要我思考的是怎樣才能透出語文味的針對不同文體采用不同教學方法來更好的指導學生呢?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還應像有經驗的你們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駕馭課堂的能力。觸摸學生原有的起點與孩子共同成長!
聽觀摩課有感2
吳xx老師這節課能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把英語語言教學置于跨文化的環境中,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提高英語交際能力。同時也能依據新英語課程標準的精神,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豐富生活經驗和提高認知水平出發,科學安排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任務,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大膽實踐,積極參與,共同合作交流,幫助學生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下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我認為吳老師這節課中做到了以下幾個優點:
1.恰當的導入,自然的過渡。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一般在導入新課時進行,因為這是學習新課的重要一步。一堂課就像一場戲,要有引人入勝的序幕;也像一篇文章,要有妙不可言的開頭。精美的新課導入,像磁石、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像鑰匙,悄然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導入難,難在它必須起到集中精力、醞釀情緒和帶入情境的作用,又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但只要教者明確導入設計的目的,把握好教材、教師和教育對象三者的關系,萬難可排,絕妙的設計便會出現。盡管教者各有特色,教材各有內涵,學生素質又千差萬別,導入設計也必然變化多端。教學中導入的自然,過渡的簡潔而不留痕跡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注重基礎教學,適當拓展延伸。
這節課沒有想象中那么花哨,更多的是注重課文,注重基礎知識。在精講精練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相應的拓展延伸。由于前面將基礎知識都夯實了,后面的拓展學生進行起來也就得心應手。正是這種“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遠見,提高了整節課的`課堂效率。
3、充分利用自身媒體,創造教學最大值。
為了落實教學內容,教師利用肢體語言、自制教具等方式操練、鞏固知識,完成了學生由不會到會,由不熟悉到熟悉的過程,而且這種方式非常適合學生的心理,學生樂學,學得好。
4、學中滲透情感、德育教育,讓學生愉快地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尊重個體差異的不同,關注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以激勵學習興趣和能力發展為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同時,在教學中,告訴學生:國旗是崇高的東西,每一面國旗代表一個國家或地區。以及每個人都應嚴肅對等待國旗。當我們升國旗時,必須肅然起敬。培養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聽觀摩課有感3
趕到科學探究室周老師已經開始上課,立馬坐下以免打擾了學生們的注意力,這時周老師已經讓學生們拿出了上節課要求學生準備的葉子,陸陸續續的聲音已經開始發出,可能是三年級小朋友好動的性格引起,又或者是周老師沒有安排好各個小組的任務導致剛開始的課堂比較嘈雜。正式進入新課,周老師以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面對學生,整節課條理清楚、目標明確、展示到位,個人觀點我來說說一些我的建議。
在整體思路明確的前提下,周老師布置給學生觀察任務的時候做出要求,這樣每一小組在觀察落葉的時候不會又太多的雜聲傳出來。第二點,周老師在學生進行回答過后適當中間加一些總結,便于學生能加強記憶和理清學生思路,比如:怎么區分葉子時,學生回答了許多零零碎碎的`答案,周老師可以再進行總結概括下。第三點,講授新知識的時候要由學生先自主探究,不能老師自己說明并一筆帶過,在進行題目鞏固的時候更應該拿出來好好講解下。從聽課到最后的研討,周老師一路過來還是值得我學習的,一些做的精彩的部分,我們也進行了討論,比如:拿出了葉子讓學生做對比,更能直觀的讓學生感觸到葉子的不同;周老師要求學生不要丟棄落葉,既做了環保工作,又能讓學生自己做出工藝品,這時周老師也在課件中有所展示,讓學生看見了落葉美的一面,學生們才會想動手去做。
一些個人小小的建議,又不當之處請大家諒解
聽觀摩課有感4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2月11日(星期六)下午,晉江市“首屆名師講堂”之“小學數學名師觀摩課”在實驗小學舉行,邀請江蘇省啟東市教育局教研室蔡宏圣老師(江蘇省教學特技教師,南通市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在實驗小學金輝樓一樓梯形教室上五年級數學觀摩課《解決問題的策略》,并作“課堂中的數學味”講座。
蔡老師的課給我的感覺是——自然。引導自然、過渡自然、小結自然、評價自然。
本節課重在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課前游戲“正話倒說”,學生感到直接倒說句子有困難,于是不自覺地動筆,先寫出句子,再照著讀的策略。新課中,教師出示例題“李叔叔一家準備參加世博會,如果6時起床,用35分鐘穿衣、洗臉、吃飯,1小時坐車,那么李叔叔一家幾時趕到世博園”引導同學們可用“箭頭圖”表示事件及條件,學生很快“順”著找到了答案。這時,教師將“6時起床”改為“李叔叔與王叔叔約好11時見面,那么李叔叔最晚可以什么時候起床?”積雪引導學生自己制作、修改、簡化箭頭圖,最終“逆”著解決問題,引出本課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法。學習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倒推法的“正難則反”的思考辦法。
每次問題解決完,教師都注重引導學生對剛剛的`一系列思考學習進行小結,過渡銜接不突兀,很自然。如引出倒推法后,老師繼續問:怎么倒推?從結果→開始,也就是要知道結果。教師又立刻拋出一個問題:李叔叔剩下200元,李叔叔帶了多少錢?知道結果了(剩下200元),此時學生犯難了,所以還必須知道過程。
課堂上,教師適時、自然地評價,學生不由自主地積極參與解決問題中,學得大方。如“(你的箭頭圖)與老師的差不多,但比老師更簡單”“……笑了,為什么笑了”“自己懂,還要講明白才叫高明”“自己把問題想清楚了,真棒!”……
聽觀摩課有感5
在本月的校主題教研中聽了林薇薇老師的課《我是小小設計師》,總體感覺林老師的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構建了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的培養, 為學生提供了大量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下面就這一節課談一 下個人看法:
一、構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往往只重視對結論的記憶和模仿,而這節課林老師把學生的學習定位在自主建構知識的基礎上,建立了“獨立觀察——思考——發現”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老師給學生提供了一組組材料,讓學生去觀察、感悟,并且進行大膽探索,進而又進行了驗證。當學生未能正確驗證圖案的規律時,教師并沒有立即告知答案,而是讓學生用自己感知這一規律,這樣可加深學生對找規律方法的理解,為后面的知識奠定了基礎。整個教學過程注重讓學生經歷了探索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構建了新的教學模式。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
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鼓勵學生進行仔細觀察和大膽推理,從而發展數學思維。本節課,林老師引導學生觀察的`幾組例題充分培養學生的判斷和推理能力。知識的呈現可著眼知識的發生與形成過程,循環排列的規律其實是一個動態變化的規律。林老師在讓學生研究壁磚的規律時,首先用ppt呈現給學生四組橫著排列的圖形,則:○◇△☆,◇△☆○,△☆○◇,☆○◇△。然而讓學生從中找一找其中的規律,再想一想接下來的第五行怎樣擺?和第幾行是一樣的?經過這樣的提問之后,孩子們的認識層次提高了,也更深刻了。當學生回答正確后,老師邊用ppt演示給學生看,邊追問學生:那第六行呢?第七行、第八行呢?這幾行又分別與第幾行是相同的?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演示,那接二連三的追問,使學習氛圍更熱烈,更濃厚。在這一學習活動中,林老師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再通過平臺展示學生的創造,敘述自己的想法,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使他們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相應的加強與提高。緊接著林老師讓學生研究原圖形豎擺的規律。既突出了重點,又沖破了難點,既讓優秀學生得以發揮潛能,又讓大部分學生能把課堂知識掌握,一舉兩得。
三、為學生提供了大量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為學生提供大量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去探索、交流、發現,從而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本節課中,林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圍巾、墻面圖案的變化,然后在動手操作驗證中,逐步發現規律。每一個活動都讓學生主動參與,從而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過,最好的課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林老師運用規律創造了美麗的圖案,放手讓學生去發現規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了規律,感悟到規律的美。從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 ,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思想猶如在漫無邊際的天空中翱翔 ,但是大部分學生沒有發現圖形美的真正原因:第二行的圖形是由第一行的排頭移到最后 ,其他圖形依次向前移動一格。這時,老師應及時引領,設計如下問題: 為什么圖形這樣的美?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再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生生互動,培養交流和傾聽的的能力,最后全班匯報 ,組組互動,小組質疑 ,爭論 ,評價。達到重點知識突出,培養綜合素質的目的。
2、課堂中老師要用富有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要通過評價起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作用。
【聽觀摩課有感】相關文章:
聽觀摩課心得體會04-17
聽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1-30
聽觀摩課心得體會(通用12篇)01-14
去北京聽名師觀摩課心得體會04-25
聽新課改巡講觀摩課學習心得范文05-02
聽觀摩課,提教學水平主題教學活動心得05-02
聽報告有感04-26
聽《琵琶語》有感05-06
聽《感恩的心》有感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