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觀后感14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家寶藏》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家寶藏》觀后感 篇1
@組工干部 在工作中探尋“國家寶藏”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隨著央視最新一期《國家寶藏》的播出,文物“今生故事”的講述人、攝影師趙震分享了他發現兵馬俑臉上工匠指紋的故事。寶藏攝影師的這份踏實篤行的工匠精神,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筆財富,同時也是一份真正的“國家寶藏”。其實仔細想來,組工干部也要勤“考古”,在工作崗位上“探秘尋寶”。
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匠心精益求精。鮮活的歷史不乏生動的細節,缺的是發現,而每一次發現的背后,是耐心也是匠心。考古是件精細活,出土文物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慎之又慎,稍不留心就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古人云:“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以追求極致的態度精益求精,方能成就匠心人生,這是工匠人的匠心精神,亦是黨員干部的奮斗目標。“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黨員干部要力求在各項工作中做到“零偏差”,以“實”字為本,“精”字為要,從小事細節著手,盯緊解決群眾“急難愁”問題,在專心專注專業的擔當作為中成為服務群眾的行家里手、處理工作的.業務精英,爭做新時代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能工巧匠”。
以“問渠哪得清如許”的好奇心尋根溯源。考古學家是溝通文物與歷史時空的使者,不僅要跨越時空、探尋起源,讓文物活起來,更要透過事物看本質,以史料物證證實人類曾有過的滄桑巨變和精妙絕倫。沒有好奇心就沒有調查研究的積極性,朱熹有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調查研究是黨員干部工作的重要法寶,要堅持弄清“本質”,關掉調查研究的美顏濾鏡,避免“走過場”“擺拍式”調研,堅持深入工作一線、基層一線、群眾一線,切實做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只有以“望聞問切”的專業技能找準問題本質、找出“病灶”所在,才能科學醫治、對癥下藥,以高質量的調研成果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以“觀史知今思進退”的會心鑒往知來。《詩經》有云:“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回望歷朝歷代的興衰榮辱,不難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它既是現實的前身,同時又是現實的延續。要善于“考古”黨的奮斗史,從優秀黨員身上汲取榜樣的力量,找準奮斗的方向。榜樣,是民族屹立不倒的豐碑。回望過去,革命烈士劉胡蘭、“兩彈元勛”鄧稼先、石油“鐵人”王進喜、“扶貧之花”黃文秀……他們用生命踐行著黨員的責任擔當。觀史,是為了更好的前行。新時代黨員干部身上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任,要時刻回顧歷史,牢記先輩們創業的艱辛、為民的初心、為黨的忠心,常尋來時之路,常問來時初心,鑒往知來,沿著先輩們的腳印,昂首挺胸,闊步前行。
《國家寶藏》觀后感 篇2
“時間不早了,快去睡吧!”媽媽又催了。
“這么快?好吧。”我極不情愿地關掉電視,躺在床上回味著剛才看到的內容。《國家寶藏》這個節目看得我如癡如醉,我對那些顏值與才華并存的歷史文物著迷了。一邊想著,一陣陣睡意向我襲來......
我這是到哪里了?
“勾踐,我的王,難道您忘記了在吳國所受的恥辱嗎?”一柄中脊起棱、飾有黑色菱形花紋、寒光閃閃的劍漂浮在空中,它居然在說話。
“不,我時刻不敢忘。這些年來,我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劍對面的人慷慨激昂地揮動著雙臂。
哈,是勾踐和他的劍在對話。
“是啊,您臥薪嘗膽這么多年,等的不就是這個機會?既然楚王喜劍,您何不把我獻給他,盟楚破吳,雪洗前恥!王,請您下定決心吧。”劍有些著急了。
勾踐摸著胡須沉思不語,我看看這把號稱“天下第一劍”的君王劍,捂嘴暗笑,不由說了句,“別著急,你的王會滅吳稱霸,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
“誰,是誰在說話?”勾踐劍朝著我的方向飛過來,頓時一股凌厲的劍氣逼近。
我嚇得掉頭就跑。
唉呀,撞到頭了,我捂著腦袋四處張望。
“別找啦,你撞到我的硬嘴了。”一個懶洋洋的聲音響起。
我定睛一看,哈哈,這是一只有著胖胖腿的鷹。“好可愛的鷹呀。”我伸手摸著。
“別摸別摸,”它不耐煩地偏了偏頭,“我可不是什么鷹,我是鼎!”
“好吧,胖鼎,請問你的肚子為什么這么大呢?是盛水?儲糧?”我仔細打量著它,它的尾巴和兩只前爪巧妙地構成了鼎的三足。
“我不是胖鼎,我叫陶鷹鼎,來自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是用來祭祀的。”它昂頭自豪地說,還用力挺了挺胖肚子,“感受到我上古的王氣沒?”
“有的有的',好王氣!”我哈哈大笑,告別了這個萌噠噠的陶鷹鼎。
前面有音樂聲傳來,我側耳傾聽,順著樂聲向前走著。
哇,是曾侯乙編鐘,65個大鐘整整齊齊地掛在木質鐘架上,大氣磅礴的樂曲《離騷》從編鐘上飄出,大鐘沉沉聲如磬,小鐘細碎凝秋露。
我沉浸在音樂里,仿佛看到屈原在痛感自己的治國之道不能為楚王所接受時,仍然自勵“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真是一位對理想執著的人啊,值得敬佩!
突然,“叮鈴鈴......”,一個尖利的聲音打亂了《離騷》的節奏。怎么回事?我睜開眼,發現自己躺在床上,鬧鐘響了。
原來我在夢里跟國寶們實實在在地見面了,真有趣。我回味著夢境,想起歌曲《一眼千年》:“它們不僅是一件件寶物,它們是一段段可觸摸的歷史、一部部生動的史書。”這些國家的寶藏,真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動搖的根啊。
《國家寶藏》觀后感 篇3
兵馬俑唇上的指紋——跨越千年的工匠之魂
最新一期的《國家寶藏》中,攝影師趙震分享的經歷讓人動容。在拍攝兵馬俑的過程中,他偶然間抬頭,竟在兵馬俑的嘴唇上發現了一個清晰的指紋。這一刻,仿佛是一次跨越了2200余年的對話,而這指紋恍若是大秦工匠在陶俑上留存了兩千年的工匠之魂。
工匠精神,是個老話常提的詞匯,從日常家用的瓷碗陶盆,到切磋琢磨的珠寶玉器;從車床生產的螺絲螺帽,到電路板上一個個精密排列的二極管,處處需要工匠精神的細致入微和毫厘不差,都需要匠心、匠意和匠力。
工匠精神,需要秉持著赤誠的匠心。匠心,是心無旁騖之心,也是凝神止水之心,需要全神貫注地投入到產品的設計和生產上,需要在細微之處下好苦功夫。大國工匠李峰正是在上萬次的加工中,找準了自己對事業的定位,那就是聚神專注、精益求精。27年來,經李峰加工后驗收的產品沒有任何質量問題,加工出的零件完全符合標準、精確無誤。工藝生產上細微的偏差,都有可能導致最終產品的巨大變化。也正因如此,擁有一顆專注工藝本身,追求精益求精,不為外物所干擾的匠心,才能真正練就爐火純青的本領,成為一名行業良匠。
工匠精神,需要有一股認真鉆研的`匠意。匠意,是鉆研琢磨之意,也是沉思反省之意。論語里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味地埋頭苦干,努力錯了方向,也只是緣木求魚,南轅北轍。匠意,就是要多反思,多注重細節,要抓住工作中的失誤,找出問題的根源。同是大國工匠的張新停,在面對炮管膛線內部出現“劃痕”的維修難題時,他認真分析炮管的結構和尺寸,仔細觀察出現劃痕的地方,利用力學原理,推算修磨膛線的角度,精選修磨材質,巧妙設計出了細長桿式的維修長炮管工裝。沉思反省,仔細鉆研問題的匠意,正是他解決問題的不二法寶。
工匠精神,需要有源源不竭的匠力。匠力,是無后顧之憂之力,也是全力以赴之力。有恒產者方有恒心,只有有了穩定的生活保障,工程師和一線工人們才能毫無后顧之憂地投入到工藝的鉆研和技藝的琢磨中去。而這,正需要各級政府關注和政策上的持續扶持,要為培養工匠精神提供良好的“土壤”。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昔日輝煌的秦帝國早已不見,而殘存在一個個古樸的陶俑上的工匠之魂,卻會一直流傳下去,后之視今,如今之視昔,我們需要繼承和發揚“物勒工名”的傳統工匠精神,培育出真正的中國制造!
《國家寶藏》觀后感 篇4
走遍華夏文明的腹心,看遍五千年孕育的生機。短短三個月時間,走過九座歷史文化遺產,看到27件國家寶藏,并透過這些中華文明標識的前世今生,體認著祖先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的優秀傳統。2月17日(大年初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迎來最激動人心的國寶盛典。節目中,九大館長將同張藝謀、王冰冰等嘉賓齊聚節目舞臺,與來自各領域的數位大家一起揭曉“《國家寶藏》年度中華文明標識”,并頒發國寶印信。
在本季節目開播之初時,節目曾發出開篇叩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么?而今天的我們又該為后世子孫留下些什么?在看過了九大博物館27件國寶的前世今生之后,我們了解到了優秀的傳統文化、璀璨的歷史文明,同時也有責任留下價值突出、內涵豐富的'歷史信標,以饗后人。在國寶盛典中,九大博物館“看門人”將與觀眾共同回味27件國寶所留下的精彩故事和難忘記憶,并從每座歷史文化遺產中評選出一件國寶,推介成為“《國家寶藏》年度中華文明標識”,國寶印信也將隨之落戶九座遺產地。
除此之外,周恩來總理侄女、原中國新聞社副社長周秉德,原西藏自治區文聯副主席拉巴平措,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中國電影導演張藝謀,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許淵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劉一曼,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廣漢分院副院長、國家一級飛行員孔亮,建筑設計師貝建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等多位來自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將擔任揭曉嘉賓,和九大博物館長一同公布“C位國寶”名單的同時分享他們與國寶的不解之緣。
《國家寶藏》三季以來,歷經八十一件國寶的前世今生。雖然歷史的主角光輝璀璨,卻也總有一群配角始終陪伴著我們。他們有如點點星光,在歷史的夜空中綻放光芒。本期節目中,張國立將領銜上演情景朗誦《與我同行》,通過“穿越時空”的古今對話,走進那些歷史聚光燈容易忽略的地方,讓配角們道出堅持與守護:與百官同僚決裂的張璁是否曾經后悔?人稱“吳中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是否想過入仕為官?秦陵塑俑的工匠朝所做的一切又和后人有著怎樣的關系?
此外,更有震撼人心的國樂合鳴《破陣樂》、原創歌曲《懷歸》、節目主題曲《一眼千年》及京劇表演《戲出賀升平》等值得期待。
《國家寶藏》觀后感 篇5
央視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很正,很有含金量。很高興很激動看到綜藝節目的文化屬性越來強了!真好看。
我們這個浮躁的時代,很需要有人把文物,文化演活了給我們看,烹熟了給我們吃。如果不是這樣一檔節目,很多人是意識不到自己的文化饑渴和精神干燥吧。反正我覺得如降甘霖,非常好,央視邀請到的嘉賓,故宮博物院的志愿者們也都是非常專業和熱愛文化工作的一些人,他們是當代的匠心代表,是真正用熱愛,執著和夢想在活的人。
文化的東西,需要這樣一群真正熱愛它的人守護,從某個角度說,宋徽宗,大概是用藝術上的知己,人品上的小人在做宰相,就算他心里江山再大,也大不過藝術,所以他是投錯了胎,用錯了人。他的本質是藝術家,他的硬件和軟件的悖逆的,他的靈魂是藝術家,他的身體生在了皇家,好像花朵的靈魂,卻有大樹的枝干,注定是脆弱,被摧殘的。
以前也不理解乾隆,不喜歡乾隆,和許多文化人對他的評論一樣鄙視他,看完節目忽然覺得乾隆很單純,很可愛,他的審美可能很不主流,但是他的心很赤誠,瓷母瓶的工藝價值大于審美,真正的藝術并不僅僅是以美打動人的,真也很重要,記錄也很重要。瓷母,就是一種對傳統工藝的集大成,美不美不重要,它就像一個活的釉彩工藝秘笈,記錄著中國陶瓷文化的工藝巔峰,展示著那個時代的驕傲。要感謝乾隆的炫技,把這么珍貴的工藝作品保留下來了。
另外,出于對乾隆的好奇,發現他真的.很招黑,很孤獨地在堅持自己的審美,感覺好想抱抱他,他的乾隆紅很美!他就像乾隆紅,是一朵徹底的男版紅玫瑰!活的熱鬧,絢麗,美得喧囂!誰說這樣就不好呢?我不覺得乾隆審美很好(我覺得他的乾隆紅很好,但有時候會審美會偏移?還不太了解,不能妄斷!也許他的蝴蝶結審美是一種未成熟的蹊徑,也許他的靈魂里住了一個現代人,西方人?),但是乾隆的心態很赤誠,很感動,雖然蝴蝶結,條紋瓶很像是像現代人仿古的拙作贗品,不好看,只能說明他審美不好。甚至,可能也不能說他審美不好,畢竟乾隆紅又很出彩!只能說他審美很大膽,發揮正常時很棒,發揮不好會偏。
感謝《國家寶藏》這個節目,很棒,你們的工作很有意義,把高冷的文物介紹給大眾,讓許多人看到文物背后的文化價值,我們這個時代很需要這樣的節目。
《國家寶藏》觀后感 篇6
和男票在家看了《國家寶藏》一二,還有被神翻譯神配音的《博物館奇妙夜2》,看完了感嘆,原來錯過了那么多寶藏!我問鬧鬧,你不會是看了國家寶藏電影來安排線路吧?顯然沒有!不過冥冥之中,獨立鐘。三一教堂。富蘭克林墓地都游覽了,也像是尋寶一樣。
《國家寶藏》和《博物館奇妙夜》都有點像歷史科普電影,需要了解美國的文化背景。編劇把美國重大人物和事件都編進了電影,華盛頓。杰斐遜。富蘭克林。獨立戰爭。刺殺林肯。又想起《勇闖奪命島》里提到的刺殺肯尼迪。登月計劃。外星人事件的膠卷,包括《變形金剛》里也提到的登月計劃。看來美國人很喜歡研究自己國家的秘密啊。
我們在費城的時候,還花2美元買了一個獨立宣言小禮物。看了電影之后才打開看看,不過里面沒有具體的《獨立宣言》內容,縮印的簽名版。看看《獨立宣言》的內容,〝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生而為人的感覺該有多好。
《國家寶藏2》里有個情節,凱奇他們去法國尋找寶藏線索,在街頭和警察談孟德斯鳩。突然想起來,怪不得法國人如此有優越感,認為法語如此美麗,還看不起山姆大叔,因為人家有盧梭。孟德斯鳩這幫子牛人,沒辦法,必須膜拜啊。無論是《獨立宣言》,還是《人權宣言》,都是人生而為人的基本保證。文明的精神,才是社會進步的`原因。
老外的博物館,真的都很不錯。印象最深刻的是芝加哥的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差不多是科學與工業掃盲博物館。很多可以參與互動的科學實驗。紀錄片。各種模型,原來博物館可以這么好玩啊。在此之前,我也沒有去過多少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印象中的博物館都是落滿灰塵不見陽光的地方,員工也都是處在頤養天年等待退休的年紀。感受也都一樣,沒走幾步就逛完了。無論是十朝古都還是六朝古都,博物館都這么小,真有點說不過去,難道因為文物都被掠奪了嗎?也很遺憾,沒有去華盛敦的史密斯博物館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估計去盧浮宮的中國人不少,不過在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和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時,很少遇到同胞。旅行社的線路中,幾乎也都很少安排博物館之行。
說實話,電影總有相似之處。《國家寶藏2》里面,總統從密室里出來后,看見的是一輛擎天柱卡車,瞬間串戲,柱子哥可以出場了。凱奇和哈里斯的倫敦街頭飆車戲,也有點《勇闖奪命島》里舊金山追車的影子。其中出現搶車的那個鏡頭,車主人就像是《勇闖奪命島》里的悍馬主人啊。還有油桶掉落的情節,在《勇闖奪命島》里掉的是水桶。
《國家寶藏》觀后感 篇7
和男票在家看了《國家寶藏》一二,還有被神翻譯神配音的《博物館奇妙夜2》,看完了感嘆,原來錯過了那么多寶藏!我問鬧鬧,你不會是看了國家寶藏電影來安排線路吧?顯然沒有!不過冥冥之中,獨立鐘、三一教堂、富蘭克林墓地都游覽了,也像是尋寶一樣。
《國家寶藏》和《博物館奇妙夜》都有點像歷史科普電影,需要了解美國的文化背景。編劇把美國重大人物和事件都編進了電影,華盛頓、杰斐遜、富蘭克林、獨立戰爭、刺殺林肯。又想起《勇闖奪命島》里提到的刺殺肯尼迪、登月計劃、外星人事件的膠卷,包括《變形金剛》里也提到的登月計劃。看來美國人很喜歡研究自己國家的秘密啊。
我們在費城的時候,還花2美元買了一個獨立宣言小禮物。看了電影之后才打開看看,不過里面沒有具體的《獨立宣言》內容,縮印的簽名版。看看《獨立宣言》的內容,“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生而為人的.感覺該有多好。
《國家寶藏2》里有個情節,凱奇他們去法國尋找寶藏線索,在街頭和警察談孟德斯鳩。突然想起來,怪不得法國人如此有優越感,認為法語如此美麗,還看不起山姆大叔,因為人家有盧梭、孟德斯鳩這幫子牛人,沒辦法,必須膜拜啊。無論是《獨立宣言》,還是《人權宣言》,都是人生而為人的基本保證。文明的精神,才是社會進步的原因。
老外的博物館,真的都很不錯。印象最深刻的是芝加哥的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差不多是科學與工業掃盲博物館。很多可以參與互動的科學實驗、紀錄片、各種模型,原來博物館可以這么好玩啊。在此之前,我也沒有去過多少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印象中的博物館都是落滿灰塵不見陽光的地方,員工也都是處在頤養天年等待退休的年紀。感受也都一樣,沒走幾步就逛完了。無論是十朝古都還是六朝古都,博物館都這么小,真有點說不過去,難道因為文物都被掠奪了嗎?
也很遺憾,沒有去華盛敦的史密斯博物館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估計去盧浮宮的中國人不少,不過在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和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時,很少遇到同胞。旅行社的線路中,幾乎也都很少安排博物館之行。
說實話,電影總有相似之處。《國家寶藏2》里面,總統從密室里出來后,看見的是一輛擎天柱卡車,瞬間串戲,柱子哥可以出場了。凱奇和哈里斯的倫敦街頭飆車戲,也有點《勇闖奪命島》里舊金山追車的影子。其中出現搶車的那個鏡頭,車主人就像是《勇闖奪命島》里的悍馬主人啊。還有油桶掉落的情節,在《勇闖奪命島》里掉的是水桶。
《國家寶藏》觀后感 篇8
五一期間,央視6套,連續連天播放美國電影《國家寶藏》一二集尼古拉斯凱奇的演技無可挑剔。影片場面不是很大,故事情節也很老套,一張藏寶圖、經過艱辛的尋找,終于找到寶藏上繳給國家,壞蛋得到了懲罰。但是影片中的真正寶藏,卻不是地下的金銀珠寶。等你看完續集就更加證明,美國老所謂的《國家寶藏》
也絕對不是酋長的《黃金城》。
在續集里尼古拉斯凱奇演義的更加出色,影片的情節也趨于怪誕,搞笑。劇情的安排也過于牽強,比如進白金漢宮;在總統的辦公室里胡鬧;最不可思意的就是綁架總統等等。這些只有“神經病”才能想到的東東,美國老比“神經病還神經”套用電影里的一句臺詞;“美國的教育怎么了,出問題了”這是蓋茨在白宮前的草坪上與一個美國小
孩,那段精彩對話的其中一句。看似怪誕的搞笑情節加上凱奇精彩的演義,卻大大的加強了影片的觀賞性。所有這些絲毫不影響影片所強調的,國家榮譽;家族榮譽;自由的主題。以及為了榮譽和自由而甘愿犧牲自己。影片里沒有好人壞人,完全是兩大家族為了家族的榮譽,而采取的不同手段而已。影片最后逃出“黃金城”的那場戲,你能說誰是
好人誰是壞蛋嗎?為了自由,為了他人的自由。一切都可以犧牲,甚至是寶貴的生命。這就是影片的精髓所在。
影片的結尾,總統寥寥幾句,以及那輛免稅的法拉利,足以說明美國老看重的不是錢更不是金銀珠寶。我們的影評人和專家,把一切國外電影都看作是商業大片,未免太天真了!
由此可見美國老心目中的真正的〈國家寶藏〉不是地下的金銀珠寶,而是那張價值35美元的《獨立宣言》。真正的'“黃金城”不是酋長的地下城,而是〈國會圖書館〉。
最后我不得不承認,以美國人的品格風范。我連贊美人家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品頭論足。能做的也只是談談感受。動動腦筋細細的品味一下,你就會發現很多東西。如果把兩部電影仔細的品嘗一邊,那得寫成一本書。在這里只能大概的說點感受。
對于電影尤其是美國HOLLYWOOD電影不能簡單的以商業、政治、藝術等人為的框框聯系在一起。那么他是什么?不知道!無法下定義。自己去感悟吧!我們把美國老看成是金錢的魔鬼,那未免太膚淺了!
美國金融大亨摩根先生,把自己一生的收藏都捐給了國家!
《國家寶藏》觀后感 篇9
致敬“守陵人”:以“實”為旨做最棒的工作
近日,隨著《國家寶藏》第三季的熱播,一位名叫趙震的攝影師的工作讓我們熟知并為之感動。趙震是一位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館工作的文物攝影師,在節目中,他講述自己拍攝兵馬俑的經歷時,情感真摯,言語樸實卻震撼人心,尤其是當他談及他發現了兵馬俑嘴唇上的指紋時,更是激動到哽咽,這份赤子之心,也讓觀眾為之潸然淚下。
“你和他站在一起,透過鏡頭看著他的眼睛的時候,你能感受到他的呼吸,那一刻,站在你面前的就不是陶俑了,而是祖先。我覺得我擁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這個很特別的'分享正是源于趙震對于工作的熱愛,他的這份匠心值得我們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學習。
心有信仰,誠心實意。趙震能踏入文物攝影師的行業,可以說他的家庭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從小趴在兵馬俑一號坑,看著祖輩們在工作,他們對于工作的這份真摯和熱愛便在他小小的心里扎根發芽,長大后,他成為了他們。可以說,趙震的信仰就是兵馬俑,而我們黨員的信仰就應該是黨和國家,黨員干部唯有心懷信仰,堅守崗位,把自己的真誠投身到建設祖國的事業中去,才能以更飽滿的熱情去努力工作,去回報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的期望。
腳踏實地,扎實進取。每天六個小時、八個小時的工作,一天走幾萬步,不停地站起、蹲下、跪下,一句“拍照”,一天要喊幾千聲,炎夏過去要瘦十幾斤,寒冬卻不敢穿臃腫的衣服。雖然環境艱苦,可他從未喊過一聲苦,他熱愛自己的工作,所以他耐得住寂寞,23年如一日地拍攝著他的“爺”,為了等一個合適的光線角度,一等就是一年。每天重復的工作并沒有讓他覺得膩,正是因為他不僅僅是在工作,更是在拍攝自己的夢想。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中發現工作的樂趣,哪怕是在重復相同的工作,也會在不斷的重復中發現不同的意義,這就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匠心精神。
質樸篤實,奉獻自我。當收到《國家寶藏》的邀請時,趙震一開始是推辭的,他說他是一名攝影師,一直在鏡頭背后,收到邀請時有些不知所措。他拍兵馬俑,并非為名為利,僅僅是熱愛,這份質樸和篤實促使他23年如一日堅守崗位,也促使他拍出更多更好看的照片,他將自己的一生奉獻在了兵馬俑坑中。他的這份質樸和奉獻感動了我們,他的身上流著的是最樸實無華和最偉大的奉獻精神,是我們這一代的人榜樣。
“我擁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懷著這份熱情和真摯,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正是我們每個黨員干部應該堅持的品質。
《國家寶藏》觀后感 篇10
近日,央視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火了。這檔耗時兩年制作的誠意之作,號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國家級博物館(院),每家甄選出3件鎮館之寶亮相。每件國寶都有一個“保護人”,由明星演員演繹國寶的前世故事。
《國家寶藏》有多火?朋友圈里到處可見人們為這部節目點贊、各路好友競相向我推薦“一定要看啊”,連一向高冷的豆瓣網友也給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當然,《國家寶藏》有很多走紅的理由。比如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大氣磅礴的解說詞,以及華麗酷炫的舞美效果。連在年輕人、二次元們扎堆的B站,《國家寶藏》的熱度也排名前列,很多彈幕為其精良的制作水平點贊,大呼“真是良心綜藝”。
在華麗的外表之外,《國家寶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頗受歡迎,一方面在于其打破了傳統的文化節目固有思路,敢于創新,采用了一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講述方式。比如,講述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如果用傳統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現,不僅不具象,還很枯燥,而《國家寶藏》采用了情景劇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尤其是敢于使用“自帶流量”的當紅明星,臺詞中還穿插了不少網絡流行語,雖然不乏爭議之聲,但在我看來要達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讓大眾有了解的興趣,否則再好的內容,沒有人愿意看也是做無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氣,正是大膽創新之舉,況且在節目的效果呈現上,各位明星們的演技也可圈可點,值得肯定。
另一方面,《國家寶藏》的好,還在于在文物背后見人、見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國家寶藏》可能不會這么火。正是因為在節目中引入了一系列與文物有關的人物,向觀眾表現了他們對文物的情感與思考,才讓這一節目更加打動人心。比如節目請到了74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畫顏料制作技藝”的傳承人仇慶年現場演示,除了讓觀眾更清楚地了解古代繪畫顏料的`制作難度以外,老人獨自去深山老林里尋找能作為顏料的礦石等故事,更讓人感受到了他對于中國文化的熱愛;老中青三代故宮志愿者的亮相,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們的虔誠和敬業。這讓我想起曾引來萬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國》,在展現食物的美味之余,也講述了與之相關的人的故事:廚師對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場家宴中的親情與鄉愁,也許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動人心。
《國家寶藏》廣受歡迎,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傳承,不能守舊僵化,更不能拒絕創新。只有用當下的社會語言講出來、用當下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出來,才能賦予其時代魅力。只要選對了表現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同樣能贏得公眾的追捧。
《國家寶藏》觀后感 篇11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個記載民族血脈的基因密碼;每一座博物館,都是一座守護中華文明的基因寶庫。《國家寶藏》不僅是對文物的展覽。文化的展現,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是喚起大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重視和自發進入博物館的興趣,從而讓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與博物館建立起聯系。然而,如何才能獲得這樣的表達效果和傳播效果,并非易事。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博物館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藏品不斷匯聚。展覽不斷豐富,不愁觀眾,僅有這些夠了嗎?不夠。一個博物館是不是真正對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就看你用你的資源在多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數據顯示,盡管我國文博資源豐富,使用率卻不算高,國人平均每兩年才進一次博物館,而在歐美國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進博物館三到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會心態讓人難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陳舊呆板的展陳方式和深奧晦澀的講解讓人難以心生親近。
如何打開博物館里的〝奇妙〞,讓它真正〝鮮活〞起來。〝親和〞起來,《國家寶藏》正是借助電視綜藝這一全民引領級別的傳播載體,進行一種破題意義的探索和嘗試。
《國家寶藏》由央視和故宮聯手,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領域進行深入挖掘。
制片人。總導演于蕾將節目形態定義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我們這次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于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它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不難看出,《國家寶藏》試圖通過一系列努力,打破文物的〝靜〞,帶來生動。流動和撼動。央視綜藝頻道總監郎昆表示:〝《國家寶藏》從全新切口進入文化節目,匯集了領域內頂級的資源,加上我們多年創新積累的經驗,我們有信心打造出一個新的文化節目標桿。〞
《國家寶藏》將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九大博物館每家推薦三件國寶,節目展示后交由公眾甄選,最終每家選出一件;第二階段,以《國家寶藏》為題舉辦一場盛大特展,展品即為甄選出的九件國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觀后表示,《國家寶藏》真實。全面。立體地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國家寶藏》觀后感 篇12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個記載民族血脈的基因密碼;每一座博物館,都是一座守護中華文明的基因寶庫。《國家寶藏》不僅是對文物的展覽、文化的展現,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是喚起大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重視和自發進入博物館的興趣,從而讓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與博物館建立起聯系。然而,如何才能獲得這樣的表達效果和傳播效果,并非易事。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博物館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藏品不斷匯聚、展覽不斷豐富,不愁觀眾,僅有這些夠了嗎?不夠。一個博物館是不是真正對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就看你用你的資源在多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數據顯示,盡管我國文博資源豐富,使用率卻不算高,國人平均每兩年才進一次博物館,而在歐美國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進博物館三到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會心態讓人難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陳舊呆板的展陳方式和深奧晦澀的講解讓人難以心生親近。
如何打開博物館里的“奇妙”,讓它真正“鮮活”起來、“親和”起來,《國家寶藏》正是借助電視綜藝這一全民引領級別的傳播載體,進行一種破題意義的探索和嘗試。
《國家寶藏》由央視和故宮聯手,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領域進行深入挖掘。
制片人、總導演于蕾將節目形態定義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我們這次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于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它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不難看出,《國家寶藏》試圖通過一系列努力,打破文物的“靜”,帶來生動、流動和撼動。央視綜藝頻道總監郎昆表示:“《國家寶藏》從全新切口進入文化節目,匯集了領域內頂級的資源,加上我們多年創新積累的經驗,我們有信心打造出一個新的文化節目標桿。”
《國家寶藏》將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九大博物館每家推薦三件國寶,節目展示后交由公眾甄選,最終每家選出一件;第二階段,以《國家寶藏》為題舉辦一場盛大特展,展品即為甄選出的九件國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觀后表示,《國家寶藏》真實、全面、立體地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國家寶藏》觀后感 篇13
最近興起了一檔叫做《國家寶藏》的綜藝節目,引起了大家廣泛的討論,也引起了我的關注。
它是由中央電視臺、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文博探索節目,共10期,每期90分鐘,每集節目聚焦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交予民眾甄選。最終,節目組將以《國家寶藏》為主題在故宮舉辦一場特展,展品即為最終甄選出的九件國寶。據說,展覽將會以非常特別而且盛大的方式呈現,光從這個形式來看,就吊起了無數觀眾的好奇心。
節目將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這是文博類題材第一次在“綜藝界”如此大張旗鼓,從強大的明星陣容到華麗的舞臺效果,都讓我們覺得這個節目不一樣。
演員張國立作為文物的001號講解員,他推掉了其他的節目,一心駐扎在《國家寶藏》中,他屢次強調這檔節目無法拒絕,理由有三:“第一節目要讓文物活起來,第二文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第三節目的宗旨是讓年輕人走進博物館。”在看了節目之后,我認為它確實做到了。和《鑒寶》等“收藏”層面的節目不同,《國家寶藏》提升到了整個文博領域。節目目的也不在于討論文物的真假物質價值,而是為了讓這些擺在博物館里的東西,能跟人、跟生活建立起一些活生生的血脈勾連。節目說,“這些東西你永遠都不可能買回家,它們也不會被明碼標價,但是你可以為他背后的故事嘆為觀止,你可以感慨我們老祖先的東西有多么的無與倫比,然后來驚嘆我們血脈里流淌的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多么的值得人驕傲。”當聽到這樣的自白之后,我內心的震撼久久無法平息——為節目組的使命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為我深愛的祖國。
《國家寶藏》從一開始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努力將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節目讓觀眾感受到了“一眼千年”中日日流淌、從未褪色的文化自信。這檔雅俗共賞的文化節目,是續接歷史、讓古代與現代生動對話的過程,是把歷史輝煌與當代文明融合的過程,是讓國寶級文物從冰冷的櫥窗里“走”出來,讓人感知其澎湃生命力的過程。這樣的節目,也是讓博物館里的寶藏真正生發其獨特價值,引發公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產生驕傲自豪的過程。希望有這樣“新意”的節目越來越多,讓越來越多的人見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國家寶藏》觀后感 篇14
《國家寶藏》是“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是一種全新的原創模式,即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于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
首先,《國家寶藏》用年輕人的語言和他們溝通
在播出之后,很意外地在B站上火了,全集播放量為30萬+,還有4萬密集彈幕。要知道,B站上的用戶大多都是95后、90后的年輕人,其中90%的用戶是25歲以下。這樣一個文博體裁的節目卻吸引了很多年輕人,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央視節目的年輕化,《國家寶藏》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和年輕人溝通,用年輕人關注的點來引起年輕人的共鳴。
第二,《國家寶藏》用話題性引發熱度
節目播出后,熱門話題也沒有斷過。第一期結束,乾隆農家樂審美又被玩壞了。
在《國家寶藏》節目中,對于乾隆農家樂審美的調侃更是直接被演繹到了真人秀中,這可算是正宗的官方“吐槽”,直接戳中廣大年輕受眾的點,在網上又掀起了一波熱度。而《國家寶藏》也通過這個引發網友共鳴的點,告訴了大家乾隆迷之審美背后的原因,現場科普道,“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而且它的燒制技藝可以說世間僅此一個。
第三,《國家寶藏》用歷史和文化引發共鳴
在《國家寶藏》之前,《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和電影就已經引發了不小的熱度,而此次《國家寶藏》更是讓中國的年輕人對于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熱愛達到了另一個頂峰。其實,現在年輕人的民族自豪感一定也不比老一輩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更是增加了年輕人對國家的自信心。
《國家寶藏》正是想借此機會來引發年輕人對于國家自豪感的共鳴,在欣賞文物的同時,也能了解中華文明,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神內核。
通過看《國家寶藏》切切實實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人精神,不是套話!真的看著看著就跪了!真正的磅礴大氣!《國家寶藏》真的做到了,讓我們覺得自己和自己身上流淌的古老血液一起沸騰,渙然新生。我才發現語言是如此的匱乏,除了說很好看,太好看了,竟然一時間想不出什么其他的言語來形容。慢慢安靜下來,細細品味。感覺到用演繹前世故事的形式真的讓國寶活起來了,尤其是看那個千里江山圖…太能激發民族自豪感了!
沒有娛樂圈的烏煙瘴氣,沒有當紅小生小花的辣眼刷屏,透過《國家寶藏》,我們仿佛置身于多年前的凈土,仿佛在與先人對話,一切都是鮮活的,一切都是有生命力的,正如節目一開始主持人張國立說的,我們是一個年輕的民族!有多年輕?也就上下五千年!
【《國家寶藏》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國家寶藏之旅作文300字01-06
《國家寶藏》觀后感11-29
國家寶藏觀后感03-01
《國家寶藏》觀后感06-01
《國家寶藏》觀后感(15篇)12-04
《國家寶藏》觀后感(精選21篇)07-12
《國家寶藏》觀后感13篇11-07
《國家寶藏》觀后感15篇12-04
《國家寶藏》觀后感(合集15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