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感動中國有感9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感動中國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感動中國有感1
狄更斯曾說過:“人能盡自己的責任,就可以感覺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這杯苦酒的滋味給抵消了!
這是一個關于責任的名言。可是,責任又是什么?是擔當還是付出?在以前,你如果是這樣問我,我一定會不假思索的告訴你:“當然是學習,因為現(xiàn)在我們的責任只有學習。其他的,我們根本不需要去考慮。但在看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后,我彷徨了。這個直播雖然只有短短的2個多小時,卻讓我明白了什么是——“責任”,責任不只是學習,還有許許多多我們還未去思考過的東西,而他們讓我在感動之余開始思考關于“責任”‘這個名詞的意義。
令我最感動的就是一名老師她是——張麗莉,她為了將車前一名嚇傻的學生用力推到一邊,自己被無情的車輪碾到了下面。因此她截肢了。有人問張麗莉,“你后悔嗎?”她回答:“不后悔。這樣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經28歲了,我已和父母度過28年的快樂時光。那些孩子還小,他們的快樂人生剛剛開始!碑攺堺惱蚶蠋熢谏刮5臅r候,卻還惦記著她的學生。張麗莉老師是昏迷多天后,醒來的第一句話是,那幾個孩子沒事吧!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內心震撼了,它不僅感動了我。還感動了所有中國人。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有一首歌最動人,那是師德;有一種人生最美麗,那就是教師;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一顆火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一片廣博的天空。在同一天空下,我們用愛散布希望。張麗莉老師正是這樣,用行動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大愛贊歌。張麗莉老師的壯舉感動天地,教育世人。讓我們學習她的犧牲精神,學習她的奉獻精神,堅守教書育人的光榮職責,讓愛心與責任成就偉大的教育事業(yè)。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著別人,也感動著中國。也正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這就是責任,無關乎感動誰,也無關乎感動于誰,只是責任。給人責任,也就給了信任和真誠,履行責任也就成就了尊嚴和使命。沒有責任的人生是空虛的',不敢承擔責任的人生是脆弱的。只有勇于承擔責任,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獲得生命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只有責任,才能托起生命的脊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許過于夸大,但是卻很好的指出,責任于我們是不可缺少的。責任的存在,是上天留給世人的一種考驗,許多人通不過這場考驗,逃匿了。許多人承受了,戴上了荊冠。逃匿的人隨著時間消逝了,沒有在世界上留下一點痕跡。承受的人也會消逝,但他們仍然活著,死了也仍然活著,精神使他們流芳百世。責任,讓即將沉淪的浪子回頭;責任,讓弱不禁風的幼苗逐漸承受風吹雨打。責任是苦澀的,是沉重的,然而,它也是一種愛,甚至是一種最為崇高的愛。
愿我們所有的人都把責任之心攜帶在人生的道路上,讓人生散發(fā)出淡淡的,金子般的光輝。
觀感動中國有感2
今天,在老師的組織下,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節(jié)目中的許多片段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袁德旗的故事更是讓我的心靈久久不能平靜。
事情是這樣的,他原先生活在一個美滿快樂的家庭里,可是因為很小的時候他的母親便去世了,他的父親也入了獄,他和他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重病在身,脾氣時好時壞,為了不讓爺爺寂寞,他就陪爺爺下棋。奶奶為了維持三人的生活,每天早早起床,到處撿垃圾賣。年少的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一有時間就幫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午放學回家還不忘撿上一些垃圾賣。面對同學們笑話他撿垃圾,說他臭,沒志向等難聽的話,他非但沒有難過,而是更理直氣壯地說:“不管我做什么,只要通過我的'辛勤勞動,能幫奶奶分擔家庭負擔,使爺爺奶奶過得舒服,哪怕是一點點,我就高興!”
袁德旗能用他柔弱的肩膀分擔家庭的重擔,想讓相依為命的爺爺奶奶生活得舒服,而回想起我過去的行為,還真是羞愧難當。
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我們全家人一起做起了大掃除。正在我們忙得熱火朝天之時,飛來了一只臭蟲,我想都沒想,操起掃把就把它打得粉身碎骨!翱彀阉蓛!”爸爸看到了臭蟲,一邊繼續(xù)忙活著他的活一邊對我說。我看了看血肉模糊的臭蟲,聞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飛快地躲開了……現(xiàn)在想來,真是羞愧萬分!為什么同樣的年齡,他不怕臭,不怕臟,我怕?
為什么他想方設法地為爺爺奶奶分擔重擔,而我卻從未想過替日夜為我操勞的爸媽分擔家庭重擔?為什么他能自覺早起,幫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至今仍像一只貪婪的小羊羔,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這一切的一切,使我感到慚愧,使我了解了他有多么不容易,更讓我看到了我和他的差距。如此下去,我就像一只溫棚里的寄生蟲,我真為我的未來擔憂!
俗話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從現(xiàn)在起,我要努力改變自已。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不怕臟,不怕苦,不怕累,要替我的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我還要聽爸媽的話,讓他們心情舒暢;我更要努力學習,掌握過硬的本領,將來用我的雙手,給他們創(chuàng)造更幸福的生活!
觀感動中國有感3
感動是一個人最真摯的感情。今天我觀看了《感動中國》,其中最后一個人物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中—“兩彈元勛”程開甲。
程開甲已經仙逝,但他在氫彈領域創(chuàng)造的成就值得我們學習。氫彈是我國國防武器最具威攝的一種武器。如果說氫彈是一個大炮杖,那么原子彈僅是用來點燃這個大炮杖用的引線。程開甲則從事的是測算氫彈爆炸后的各個參數(shù)以及這些參數(shù)氫彈的爆炸當量。為了精確測算各個參數(shù),他多次甚至只帶了一個口罩下井測算。氫彈的放射性危害極大,他卻不懼危險,只為盡快測算參數(shù),以免數(shù)據(jù)不全,導致國家再傾巨資去生產氫彈重試。
研制氫彈是個秘密,每個人員都必須隱性埋名。這個秘密不但不可以與朋友說,也不可對母親、孩子說。他們必需拋棄所有名利、榮譽、頭銜。
“隱姓埋名數(shù)十年,一朝成名天下知”這是對程開甲的寫照。
為了不影響環(huán)境,實驗環(huán)境選在戈壁,我在《橫空出世》這部電影中看到戈壁上風沙滿天,甚至可以把帳篷刮飛,沙子讓人睜不開眼睛,當時中國僅有一臺每秒僅萬次的計算機,而且只有二十分之一可以用于氫彈參數(shù)計算。程開甲只得使用手搖計算機和計算尺來沒日沒夜地去計算。他最終建立發(fā)展了中國核爆炸的過程。建立核武器測試診斷的框架,支持中國核武器設計改進與作戰(zhàn)運用。
程開甲的奉獻的精神,令人敬佩,但我們更要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和學習品質。
程開甲生于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他卻在自己艱苦的學海中找到了光亮,他扎實的學習方法和基礎造就了這個“兩彈元勛”。可見,學習知識讓一個普通人得以造福祖國。
他忠誠愛國。他與許多物理學大家一樣,出過國。他沒有被國外優(yōu)越的條件所吸引。而是投身祖國。
在這一個時代偉人身上,我學到了愛國、勤學、奮斗、奉獻。因為有了程開甲,氫彈才得以“橫穿出世”。
觀感動中國有感4
在《感動中國》中誓言無聲的黃旭華,格桑開花的格桑徳吉,心比金堅的陳俊貴,一秉至公的段愛平,夢想天開的沈家父子……他(她)們一次又一次地堅持,最終將換來的是最初的夢想。
他的高貴和心靈有關。20xx年的一場大火使他失去了在城里唯一的房子,82的他只好回老家,撿垃圾賣錢捐助給失學孩子們,但是還不夠,他就從政府給的補貼金里扣,還從自己的牙縫里擠出錢來,十塊,二十塊,三十塊,四十塊……然而他自己一年的開銷也不過1000元,其中花得最多的還是定報紙,因為不通過報紙,他不知道誰需要幫助。可是就是以他這樣的方式竟捐助了100多名孩子,二十年來捐款額高達十多萬。90歲的他,老了,沒力氣在去撿拾了。幾十年來的堅持與堅守,一路上他都不曾放棄過,間斷過……慢慢積攢著,他不僅是在幫助,他還在播撒愛心,播撒希望,未來的希望,他將這些愛與希望帶給了100多名孩子們。給他的頒獎詞中寫到:殘年風燭,發(fā)出微弱的光芒,蒼老的手,在人間寫大愛。他的堅持換來了祖國的未來的一些希望,他就是——崇仁厚德的劉盛蘭老人!
她為了村民盡心盡力,完全不顧自己是個癌癥晚期的病人,她的村民這樣評價她說:“她這個人不要命也不要錢!”她不僅為村建起了學校還為村里的孤寡老人建起了養(yǎng)老院。她自己卻說:“只有我還有一天生命,就盡一天的力量”我想她就是個頑強與病魔斗爭的女人。她的堅持換來了全村的愛與關心,她就是——一秉至公的段愛平。
一位可能不久與人世的母親,她用愛的`信念與堅持換來了一幅六點五米長的《清明上河圖》的十字繡畫,她是一位母親,她用自己的堅持換來了孱弱的生命,用僅剩的生命換來了兒女們日后的一些伙食費,她就是這樣的一維母親。
我走過得僅僅是十三個春秋,人生的一小段路,也許我不明白什么是堅持,也許我又不知道如何堅持,也許我就是不懂得堅持干什么。可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走過,當回頭看時,就能看見自己的腳印,我在想:我走了那么長時間,我到底是為了什么。
他(她)們都是“超人”,他(她)們不管生活怎樣,自身的條件如何,都咬著牙堅持著,毫無怨言地默默奉獻著。
結束了——
一段段心酸的歷史,都不曾消失過。我的心中無盡的感慨,我震撼了。
觀感動中國有感5
夜晚,推開窗子,仰望著星空,那冷月清風,給漆黑的夜晚抹上了一絲淡淡的哀傷。反復思索著學校下午觀看的《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那一個個動人的畫面……忽然發(fā)現(xiàn),竟有一種很晶瑩的東西從我臉頰劃過。
這真是一場催人淚下、觸動人心的晚會!在這個舞臺上的每一個人都是那樣值得讓人敬佩:為工作鞠躬盡瘁的林俊德、為我們完美的詮釋了“孝”的陳斌強、為學生甘愿獻出生命的張麗莉……而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女孩——何玥。
何玥是一名12歲的`小學生,因為家境貧寒,所以從小她就格外懂事、品學兼優(yōu)。但是這么好的一個女孩卻患上了不治之癥,她的父母四處打工,借錢為何玥籌治療費用。何玥忍著病痛不想讓父母擔心,還不停的安慰父母。但是,何玥這瘦弱的身體終究沒有抵擋過病魔的糾纏,她離開人世了。而在她離開人世之前的唯一愿望就是無償捐獻器官。
何玥,一個天使般的女孩。記得她那震動人心的頒獎詞: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是的,何玥從不曾離開過。
仰望星空,看著那一顆顆星。其實每顆星星的光都是微弱的,可即使是這樣,每一顆星也拼命發(fā)光,這樣就夠了。多么美的星空,是它們努力構成的。
每一個人都是一顆小星星,都是很普通平凡的,雖然個人的力量很小,可只要努力了、付出了,許多人的力量加起來,那我相信,我們也能刻畫出一幅美麗的畫卷。
所以,為了我們美麗的畫卷,一起努力吧,感動中國人物就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我堅信,平凡的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心!
觀感動中國有感6
看了“感動中國20xx十大人物頒獎禮”,回頭想來,最觸動我心扉的是陳斌強。
陳斌強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初中語文老師,他架著一副眼鏡,看起來很有學問,而他做的事,也讓我十分感動。
陳斌強的爸爸由于一場車禍英年早逝,是他的媽媽把他和他的兄弟姐妹拉扯大的。在陳斌強小時候,他的`媽媽用一根布帶把自己和兒子緊緊地裹在一起。如今,陳斌強的媽媽患上了老年癡呆癥,陳斌強不得不每天帶著媽媽去上班,他騎著電瓶車,用那根布帶把自己和媽媽綁在一起,學校給了陳斌強一間宿舍,好方便他照顧她媽媽。每天他既要上課,又要照顧母親,任勞任怨。
在學生眼中,他是良師;在我眼中,他是孝子。
這根布帶不僅僅是一根布帶,它還包含了母子之間彼此的愛。在陳斌強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孝順,什么是人間真情。想想自己,如果我的父母想陳斌強的母親一樣,我會不會那樣做呢?也許我會。也是不會,不過,陳斌強教會我,一定要向他那樣做。父母的恩情我們無以回報,只有好好讀書,長大以后,為他們分擔生活上的困難。
陳斌強為我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我一定會做一個孝順的乖孩子。
觀感動中國有感7
革命烈士的鮮血加固了長城,他們讓這片遼闊的疆域擁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祖國已經六十歲了,她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兒女,這些兒女感動了無數(shù)人,他們也同祖國母親一樣,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感動中國人物!
郵局,隨處可見;馬背上的郵局你見過嗎?回答是:當然沒有?墒菂s有這樣一個人,把馬背當成運輸工具,風里來雨里去,為山村的居民傳遞信件,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四年。他,就是王順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連公路都沒有通的木里縣,信件就是和遠在天涯的親人聯(lián)系的最方便的方法了。郵路在馬背上,在崎嶇不平的羊腸小道上,二十四年的工作歷程是多么辛苦啊!一次草叢中飛出的野雞驚了馬,馬一腳踢在王順友肚子上,王順友疼得昏死過去,卻還是將信件交到了居民手中,后來在醫(yī)院檢查才發(fā)現(xiàn)腸子已經爛了三厘米,再晚幾個小時就性命不保了,當時是需要多大的意志才可以將信件發(fā)出去的呀!一個人、一匹馬,他翻山越嶺,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里,用二十年的坎坷筑成傳奇!這就是王順友的真實寫照。
感動,筑與王順友的職業(yè)之上;感動,還生于朱自清的筆下!
《春》,《背影》,《匆匆》;一篇篇散文為中國文學這幢房加了多少磚瓦?《春》的文字是那樣樸實,就像未經雕琢的美玉,清麗之中又透著來自自然的靈氣;《背影》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詞藻,那樣樸實,卻又顯出老作家的獨到風格,美哉!美哉!
才華橫溢的作家,卻有一件鮮為人知的事情:曾經為了一本《韋伯斯特大字典》,將父親贈與朱自清結婚的皮衣送交當鋪,為了書,將自己不舍之物當?shù)簦姓l會下此“狠心”?提起當年之事,朱自清只是笑笑,美其名曰:“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我們的時間卻一去不復返!闭f得逍遙自在,一個多么勤奮的作家!
“感動”,多有意思的詞啊,看了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感動或許就是淚水潸然了吧。
每個人都有一盞心燈,點亮屬于自己的那一盞,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路,更溫暖了別人的`心靈。有一個人,將自己全部的愛全都交給了別人;有一個人,熄滅了自己的燈,卻讓別人的燈更加明亮。她是一位偉人,但她不是奇人,更不是神,她只是個普普通通的人,她只是在與“非典”抗爭的戰(zhàn)斗中犧牲的一名護士——葉欣。
翻開歷史,20××年的記載,抹也抹不去,“非典”,到現(xiàn)在還是那么讓人恐懼,但對于一個已經失去生命的人,它又能如何?它能奪去葉欣的生命,卻奪不走她的靈魂!
葉欣在急診科工作二十年了,算得上一位經驗老道的護士。她對待這類病人,總是十分的細心、耐心,絲毫不因為他們得病而抗拒與他們接觸。社會對這些病人的歧視態(tài)度, 葉欣沒有,葉欣也不想,她總是能為別人著想。
2月24日,葉欣被累壞了,她四肢無力,渾身酸痛,真想睡上一覺,但想到還有許許多多的患者等著她的治療,她只能吃力地爬起來,去給患者做手術、做檢查。在治療一個急癥患者時,葉欣不慎落入“非典”掌控之中,她開始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體溫不斷升高,不得不進入隔離房。
然而,即使是此時,她最關心的并不是自己的身體,而是那些“非典”患者,開口說的每句話幾乎都與患者有關。最終,她含淚離開了人世,離開了與她并肩作戰(zhàn)的同事,離開了她最愛的家人,永遠的,永遠的。
希望葉欣這位美麗的白衣天使在那個天使國度過得安好,讓我們一起為她祈禱吧!
“雙百”人物,他們以自身的種種事跡催人淚下,激人奮進,他們擁有一顆純潔樸素的心,擁有著為祖國建設奉獻力量的心。
小時候,我認識了輪椅上的英模——張海迪,一位從小就患有脊髓血管瘤的女人,多么可怕的疾病,可她并沒有屈服,而是選擇了堅強,選擇了與命運抗爭。張海迪學會了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學會了寫作,她的作品深受歡迎,炙手可熱。成功的背后是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張海迪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殘疾姑娘同命運頑強戰(zhàn)斗的堅強意志和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于是,我知道了人活著,必須要拼搏。
上小學后,我知道了還有這樣一個不怕死的英雄——葉成煥。1938年4月15日,日軍占領武鄉(xiāng)縣城失敗,打算延濁漳河東撤。劉決定抓住這一戰(zhàn)機,帶領葉成煥等人準備殲滅敵軍,激烈的戰(zhàn)斗中,敵人打了葉成煥數(shù)十發(fā)子彈,可他依舊沒有倒下,直到最后一擊擊中頭部,他才緩緩倒下,臨死前最后一句話是:“隊伍呢?”人在最危急的時刻所想到的,必定是最牽掛于心的,他想到了革命同志們,于是,我知道了人活著,要學會奉獻。
現(xiàn)在,我又認識了一位“女強人”——邰麗華。她沒有被無聲世界的死寂嚇倒,她堅信自己能行,舞蹈的無聲美深深地吸引住了她,上帝為她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扇窗,窗外的風景亦是無比美好的,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傷痕,訴說著邰麗華付出的無窮代價,換來的是舞蹈界的盛譽!于是,我知道了人活著,要有自信。
…… ……
馬克思說過:人生的價值不在于他做了什么,而在于他為社會貢獻什么!“雙百”人物感動中國,我會以他們的精神作為人生坐標,為之努力!
觀感動中國有感8
“這根綁帶和我一樣——38歲,它記錄著一個媽媽對兒子全部的愛,現(xiàn)在是我報答的時候了。”
一根再也尋常不過的綁帶,講母子倆牢牢系住了一起。他,陳斌強,他的媽媽患有老年癡呆癥,為了更好的照顧媽媽,他竟騎電瓶車帶著媽媽上班,為了不讓他媽媽摔下來,他用綁帶把媽媽和自己綁在了一起。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陳斌強叔叔十分清楚這點,把媽媽服飾的頭頭是道,為此,他已經筋疲力盡了,但是他不曾放棄。也許,他的媽媽此時并不了解她兒子的所作所為,但是我想她一定會感受到她兒子那份濃厚的愛。
我們現(xiàn)在已經十四五歲了,都能了解父母了。父母為我們操勞一天,工作下班后,我想我們送上的應該是一副笑臉還有一杯暖暖的.茶。當我們有一段笑話,一件趣事,我想我們可以和父母一起分享一下。
父母的愛,不會一直下去,終有一天.,他們會老,他們會離開我們,有人說:“沒關系,時間還長著呢!”我想說,我們是還有許多十五年,但是父母到底還有多少個十五年可以等你去好好孝敬他們?
陳斌強的母親在陳斌強的照顧下,我想她會十分幸福,十分開心的,有一位名人曾經說過:“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我想只要我們每天用微笑面對媽媽,面對爸爸,那么我們之間就不會有太多的矛盾與沖突,只會有更多的理解與寬容。
陳斌強叔叔以他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兒子愛媽媽,媽媽愛兒子的故事,我想我們大家都會努力把這個故事延續(xù)下去。
觀感動中國有感9
通過今年的《感動中國》這個節(jié)目,我認識了朱光亞、胡忠、謝曉君、劉偉等人……而他們中最讓我感動的人是無臂鋼琴師——劉偉
劉偉的童年是黑暗的。10歲那年他的'雙臂被十萬伏高壓電擊中了,從此失去了雙臂?伤谑^后,重新振作了起來,參加了殘疾人游泳隊。由于他雙手不能保持平衡,一次次沉下水,又一次次昂起頭,他頑強地對抗著命運。終于他得到了殘疾人游泳冠軍?擅\又跟他開了一個殘忍的玩笑——他得了嚴重的感染病,不能再做劇烈運動,他只好放棄游泳。之后他又重新找到生命的方向——用腳彈鋼琴。由于大拇指經常帶鍵,只好把大拇指立起來再彈。經過了一年的努力,他用腳彈琴的水平達到了別人用手鋼琴的7級水平。上蒼對劉偉那么不公平,可他還是挺了過來。對待生命,他是那樣積極樂觀,他說,老天奪去他的雙手,是為了讓他用更好的方式去擁抱這個世界。可有的人四肢健全,遇到些挫折就自暴自棄,這樣的人往往一事無成。人生就像橡皮泥他奪走你的一部分,但你可以用努力把自己塑造得更完美。
“活著”這個詞,在劉偉的話中經常出現(xiàn),因為活著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沒了生命一切都是泡影;钪,是追求一切美好的基礎,只有活著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
一個人只要有了恒心,有了信念,有了堅強的意志,世上還有什么苦不能忍受,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還有怎樣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呢?記住: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就像劉偉用腳踩出了他的無限風景,踩出了他的美麗世界!
【觀感動中國有感】相關文章:
觀《感動中國》有感04-28
觀看感動中國有感02-03
觀感動中國有感02-04
“感動中國”觀后感06-10
感動中國觀后感03-28
《感動中國》觀后感04-28
感動中國觀后感09-03
感動中國的觀后感09-20
感動中國觀后感09-10
《感動中國》觀后感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