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熱門】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
我這個星期看了個電影名叫《一個也不能少》,我很有感觸!
我記憶最深的就是魏老師為了找到那個在城里打工的男孩,找到了電視臺的臺長,然后出來了個戴眼鏡的,問到:你是不是臺長?她為了等到那個臺長,等了幾天幾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個電視臺的邊上,身體靠在電線桿上,把她自己寫好的尋人啟事放在一邊。
她為了找到那個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過火車站的廣播室,去過超市買筆和墨水,寫了尋人啟事,然后又去了電視臺……
還有就是他們在鄉下的學校,很簡陋的,講臺是三條腿的,一碰就倒了,他們用的粉筆也很少,我們用的粉筆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們是要用手指甲來抓住它繼續用的,我們睡的床很軟,而他們的',女生和教師的床卻要用椅子墊著,男生的是用幾張桌子拼成的床,我們上課有上課鈴的,下課有下課鈴的,他們呢,上課用手來打鈴,下課又是看太陽到一個東西上才打的下課鈴的,我們升旗有鐵的旗桿,高高的半奏聲,而他們向左右后轉斗不準的,旗桿也是木頭的,升旗的時候音樂也沒有的,多么簡陋啊!
在大結局的時候,魏老師讓他們每人拿一支粉筆寫字,到了那個要去城里打工的那個男孩那,他對老師說:“我能不能多寫幾個字?”說完就寫下了三個大字:“魏老師”,這一刻,多么的讓人感動!
我從看過這部電影后,才知道老師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好,農村的生活多么苦啊,連教室也那么簡陋,我們應該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幫助農村,讓他們能和我們一樣。
我們看完這個電影后才知道老師是多么的辛苦,還處處為他們自己的學生著想!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2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的時候,充滿整個腦子只是代課老師魏敏芝找回貧苦學生張慧科的故事情節,感人至深,扣人心弦。
水泉小學有一位鞠躬盡瘁,滿心熱摯的高老師,成為了黑夜中唯一的一線曙光。在數月也沒有發工資,沒有錢買粉筆,把僅有資源耗盡的情況下也對二十多個學生不離不棄;面對老母病危在床,不得不趕回家采望的情況下,于是便請了一位年僅12歲的魏敏芝做代課老師。高老師臨走前再三叮囑還年幼的`魏敏芝,班里的學生要一個都不能少?墒遣痪,張慧科因為家里窮去城里打工。為了找到張慧科,魏老師就千里迢迢來到城里,單身一人踏上了進城之路,開始了人海里的尋找……有的同學看了這部電影后會說:“這個老師太傻了,丟了一個學生就丟了唄,干么跑那么老遠去找他?”而我卻不想想看,我們社會上不就有像張慧科一樣不能上學的兒童嗎?他們有的在大街上乞討要飯,有的在打工,還有的在街上賣東西。他們多么渴望回到學校讀書!這么想,魏老師這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不正值得我們學習嗎?最后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電視臺臺長的幫助下他終于找到了張慧科。
水泉小學的教室那么破舊,文具那么少,學生的家境又那么貧寒?墒遣还芙淌叶嗝雌婆f,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們好多少倍,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劇中的魏老師對她的學生那么好,我們的老師對我們也不差。老師為了讓我們長大有出息,無時無刻的為我們辛勤地忙碌著。我們要以優異的成績報答老師。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3
今天,我們隨老師看了一場電影《一個也不能少》,看完之后,我感觸很深。故事是講:一位姓高的山區小學老師因母親生病,所以請了一個月的假。于是,村長就找來了一個13歲,名叫魏敏芝的女孩來做代課老師,在魏老師的代課期間發生的事情,其中有幾個故事最令我難忘。
一個名叫張慧科的男生因為頑皮弄翻了講臺,一整盒粉筆都摔斷在地上,學習委員見了立刻上去撿起地上的粉筆,可粉筆還是在老師與張慧科談論的時候變成了粉筆灰,學習委員很傷心。后來才在她的日記中知道,原來高老師很愛惜粉筆,就連一個小小的粉筆頭也要堅持在寫一個字她很怕高老師看了會傷心。從這我看出高老師真的很節約,也可以看出這山區真的很窮,連粉筆都買不起。
就在高老師臨走的時候對魏老師特別強調的說:這里的孩子因為家境貧寒,走的`只剩二十幾個了,不能再走了,一定要記住,在我回來之前,一個也不能少!正是因為這句話是魏老師做出了這樣的事?h里的車來接走了一個女孩,可老師一直緊緊的追在車后可村長一點也不領情還一個勁的要司機加速知道把老師甩掉。
那次張慧科也去了縣里,魏老師為了把他找回來花光了所有的錢。又是廣播臺,又是尋人啟事可都沒找到,沒辦法只好通過電視臺找到了他,在電視中張慧科被哭著找自己的老師感化了,不再那么頑皮,愛搞惡作劇也為山區小學的學生們換來了許多好心人給的學習用品。
看到這,我的心里就有股酸溜溜的感覺,人家山區的孩子想上學卻因家境貧寒要出去打工兒而上不了學,我們城里的孩子有那么好的條件上學還不想上。也讓我明白了題目的含義:每個孩子都有上學的權利,他們要學習,不能再這么早出去打工了!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4
《個也不能少》是張藝謀導的部反映農村教學情況的部電影。說實話整部電影都是種凄涼的景色,沒有什么鮮艷的顏色,和那些華麗的電影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卻覺得這部電影反映了很多真實的東西。
剛開始便是種凄涼的景象,所謂的學校就只是間破舊不堪的木屋,那些不完整的`桌子,和堆砌起來的凳子組成了水泉鄉水泉小學?吹竭@里我覺得我們擁有如此好的學習環境太好了。高老師因生病不得不讓讀六年級的魏敏芝代課。高老師對魏敏芝的要求是學生個也不能少。小敏芝也深深記住了高老師的這要求。上課是學生并不聽話,吵吵鬧鬧,魏敏芝就索性守在外面,只確保個也不少。
我想或許為明知作為個老師并不夠格,因為她并沒有好好教導學生,但是我覺得她很有責任心,她牢牢記住了高老師的話‘個也不能少’。或許到這里還不能體現,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卻將這點深深體現出來。張慧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但是有天他“不見”了。魏敏芝找到了他家,得知他家因貧窮上不起學,而張慧科去了城里。魏敏芝便想把他找回來,但是錢是個大問題,同學們就起湊錢去城里,但是終究不夠。他們想逃票,于是學生們擁而上為魏敏芝作掩護,她上了車,但是還是被發現了,把她從半路扔了回來。但她并沒放棄,她毅然徒步走到了城里?粗好糁バ⌒〉纳碛蔼氉宰咴诓紳M泥沙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她的決心。
魏敏芝來到了城里,但是被告知張慧科失蹤了,她便要求要去找張慧科,她去了車站,但茫茫人海想要找到張慧科何其容易,但是她沒有放棄,她找到了播音員想要通過廣播尋找,但結果不盡人意。接下來想貼尋人啟事,卻不知如何寫,最后她聽說上電視有可能找到,于是就想去電視臺?粗好糁タ嗫鄬ふ业纳碛埃腋械叫乃釁s又佩服,佩服她的毅力,不服輸,不放棄的倔強。魏敏芝到電視臺后,電視臺大門的接待員對她很冷漠,無視了她。她便在門前等臺長。終于3天后臺長同意了尋人的要求。魏敏芝成功了,她上了電視找到了張慧科。
魏敏芝這個女孩她勇敢、倔強卻又不善于表達,她牢牢記住了個也不能少的要求,永不放棄。而我呢?總因為些困難便放棄原先的目標,我覺得我也應該像她那樣不放棄,不達目的不罷休!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5
如今是二十一世紀,我們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用電腦上課,可是在偏僻的貧困山區,跟我們是截然不一樣的景象。這次教師給我們看的電影正是講述一個在貧困山區的代課教師的故事。
13歲,正是和我們差不多的年齡,可對于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說,代課教師竟然能夠是13歲,魏敏之就是這個代課教師,其實也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孩子。應對那么多調皮的.小孩子,魏敏之雖然管不住,可她堅持一個信念,孩子們一個也不能少。當張惠科因為家庭貧困,到城里打工時,魏敏之步行到城里三天三夜,到處尋找張惠科,她最終感動了電視臺臺長,最終找到了張惠科。期間,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結果當她明白自我做的純屬徒勞時,她仍然堅持了下來。
生活中,當我們遇到阻撓時,是不是也應當這樣呢?答案是肯定的。
電影中,還有個情節觸動了我。
粉筆在教室里甚至能夠說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可對于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說,是十分珍貴的。學習委員是個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筆,她印象中的高教師,連一個捏都捏不住的粉筆頭都不肯丟棄,能多寫一個字也是好的,所以當魏敏之教訓調皮搗蛋的學生張惠科時,把本已摔斷的粉筆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明白后,讓張惠科道歉,并買了一盒新粉筆。
看到這兒,我十分慚愧,因為我有時也背著教師,偷偷用粉筆砸人,如果說電影中的學習委員是個愛惜公共財物的人,我就象個品德低下、沒公德心、不珍惜財物的人,所以我決定以后必須要愛惜粉筆,愛惜一要教學用品。
相比貧困山區的教學條件來說,我們是幸運的,所以我們更應當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6
在上星期的電影課上,我們看了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它是著名的導演——張藝謀的作品。
水泉小學的高老師要回家看望娘棉桃,不幸落入土匪劉八爺手中,病重的母親,村里只有這一個老師,棉桃逃跑的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劇情被追逼無奈跳入村長從鄰村找來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魏敏芝替高老師代一個月的課。高老師嫌她年齡小,怕她上不了課,村長說找個人很不容易,能湊和一個月就行了。一個都不能少介紹水泉小學原有學生三四十人,每年都有學生流失,現在只剩下28個人了,高老師臨走再三囑咐魏敏芝,一定要把學生看住,一個都不能少。不能沒有你劇情介紹魏敏芝每天讓學生抄課文,清點人數,誰要把學生弄走就跟誰急,連村長也不例外。學生們見她人小,又不會上課,一個都不能少故意跟她搗亂,教室里亂哄哄的,魏敏芝只是守在門口,不到時間不讓學生走。十歲的張慧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母親常年臥病在床,一個也不能少家里欠債無力償還,他不得不到城里打工掙錢。一個不能少電影魏敏芝牢記高老師的叮囑,決心把張慧科找回來。她只身一人踏上了進城之路,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歷盡各種艱辛,遇見各式人等,一個都不能少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終于不辱使命,將她的學生找了回來。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發現,如果你經受不了挫折而放棄,最終就會一事無成。
毅力可以改變一切,讓我們現在開始磨練意志,據有和魏老師一樣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我相信毅力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道路,雖然它很坎坷,但我們可以用毅力把坑洼的地方填平,我們要一起加油努力,一起走向美好的未來,勝利的曙光正在迎接我們!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7
今天,我在家看了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該片根據施祥生的小說改編,由張藝謀導演的影片。講述了鄉村代課老師魏敏芝和一群28個孩子的故事。高老師是水泉小學唯一的老師,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親。因水泉村太偏僻,村長只找到一個13歲的女孩來代一個月課,魏敏芝為了50元代課費就來到了水泉村。高老師臨走時再三叮囑小魏“一定要把學生看好,一個都不能少!”,魏敏芝鄭重地點頭答應了。
影片最打動我的是家中貧困的小男孩張慧科離開學校,小魏老師為了去城里尋他和同學們去磚廠搬磚,可搬磚的錢還是不夠去城里的車費,她只好徒步往城里走去,從早上走到晚上才碰到一個好心的拖拉機師傅把她帶到城里。經過兩天的尋找還是沒有張慧科的影子,她又找到電視臺發布尋人啟事,可是等到天黑也沒等到臺長。在城里無助的奔走著,她身上沒有一分錢,已經餓了兩天沒有吃飯了,晚上就在馬路邊睡覺。可她心里只有一個信念“一定要找到張慧科,我答應高老師了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粗⌒〉纳碛按┧笤诖蠼中∠,我心里即感到心酸,又佩服她的毅力,她這種不放棄不拋棄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想到自己平時遇到一點困難都半途而廢,真是慚愧。
臺長終于知道了小魏老師的事,電視臺安排了小魏參加一個節目。主持人循循善誘的問著小魏各種問題,小魏緊張的張不開口,主持人只好讓她對著鏡頭對張慧科說幾句話。那一刻,小魏老師再也繃不住了,眼淚泉涌似的流了下來,她委屈的像個孩子,其實她就是和我們一樣大的孩子啊,可她缺承受著本不該屬于她的壓力,看到這里我的眼睛也濕潤了……
張慧科終于找到了,電視臺派車子把他們送回了水泉村,還有滿滿一車的文具和書籍,社會各界人士也給水泉小學捐了款,村長說要用這筆錢蓋一座新的學校。孩子們看到七彩的新粉筆臉上樂開了花,我的心情也隨著他們高興起來,他們終于不用再為粉筆發愁了,高老師看到了也一定會很開心吧……
泥濘的土路,低矮的`教室,稀缺的教學工具,與我們城市里優質的教學資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堅持讀書,我們有什么理由不認真學習呢?
本部影片對我感觸更深的還有小魏老師的執著、誠信。她固執的遵守著對高老師“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她的毅力,她的堅持,她的信守諾言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8
轉眼間就過了一個星期,電影也如約而至,這回等待我們的是一部叫《一個都不能少》的電影,雖然名字不怎么樣,但是這可是大導演家張藝謀的巨作,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這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中國偏遠地區的學校中,這所學校叫作水泉小學,在這里,你所能看見的不是一棟棟林立的教學樓,取而代之的是一間平平矮矮的土坯房。在這里,你所能看見的不是幾十個班級,而只有那一個班級。在這里,你所能看見的不是從一到六年級層次分明的學生,他們全部集中在一個教室上課。沒錯,他們也只有一個老師,就連寫字用的粉筆也是格外的珍貴,容不得一絲浪費。所以,來到這里,你只能看到貧窮!
這一天水泉小學迎來了一位代課老師,可是這個代課老師也只不過是十三四歲的女孩,并不比我們大多少,也是中學生,名字叫魏敏芝,同學們都叫她魏老師。可是畢竟是小孩,第一次當老師仍然有些膽怯,扭扭捏捏,好不容易站上講臺,卻只是像完成任務一樣去教書強迫學生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且回家休假的老師給她的要求是她帶的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看來當老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也許是老天不想讓她拿到那代課費,偏偏在她代課的時候“跑了”兩個學生,第一個是因為有運動才能被市里選上了運動員,但是第二個張惠科卻是因為家里沒錢而偷偷跑到城里找工作,前一個魏老師是是在留不住她,可是這一個她不能再丟了,所以她決定自己動身去城里找。
可是這錢從哪里來呢,在一系列蠻橫的“工作”之后可算是湊到了錢但遠遠不夠買車票,而且想混車也沒混成,所以只好走去了城市。繁華的大都市人可真多,車流量大的驚人,初來乍到的她用了所有的'辦法來找跑到城里來的張惠科。廣播找人、貼紙條、寫尋人啟事?墒嵌紱]用,最后還是在電視臺找到了希望,好心的電視臺長讓她得以從電視這一個角度尋找到了張惠科,而且也從這所城市募集到了很多的募款和學習文具,這讓他們的貧窮落后的狀態有所改變。
電影落下了帷幕,但是遠在偏遠山區的學生們落后的教育的現狀還沒有結束。但是我從中也悟到了一些做人所具備的東西,就是責任,對自己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要有能力承擔。還有一個就是承諾,對自己許下的承諾,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這樣,你才能博得別人的信任與肯定。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9
夕陽的余暉透過客廳的落地窗照到沙發上,此時我正被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深深地感動著……
13歲的魏敏芝,擔任了水泉小學的代課老師。為了找到去城里打工的張慧科,讓他重返校園,這位小老師歷經了艱辛。為了籌到車票錢,她帶領學生去磚廠搬磚;為了去城里,她徒步走了幾十公里;為了省錢,她徹夜未眠,寫了100張尋人啟示;為了找電視臺臺長,她在電視臺門口等了一天,渴了喝自來水,餓了吃人家的剩飯……她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一個都不能少”!這是當初她對高老師的承諾。
因為小魏老師負責、執著,同學們漸漸地接納她、信任她、崇拜她。盡管她只有小學畢業,但是他有強大的吸引力,像一塊吸鐵石一樣,把學生團結在她身邊。這樣的老師,才是真正的好老師!
當她一次又一次問素不相識的人“你是臺長嗎”的時候,我感動了;當她在電視鏡頭前流著淚呼喊:“張慧科,你在哪里,我找了你三天三夜了!钡臅r候,我感動了。小魏老師對學生強烈的愛,深深地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陷入了沉思。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這樣的老師啊!他們平凡普通,卻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他們把滿腔的愛獻給了學生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畢生心血都獻給了三尺講臺。認真負責的沈老師,她為了讓我們養成良好的數學習慣,一遍又一遍地糾正我們打等號不用直尺的壞習慣。追求完美的吳老師總是教育我們做事要一絲不茍,嚴謹踏實。我們一份份工工整整的作業,浸透著吳老師的多少心血啊!
老師的盡職盡責,無私奉獻,把每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孩子,這不是愛學生的表現嗎?老師啊,老師,我今天終于懂你了!
教師節,我為老師做了精美的賀卡,上面寫上了最優美的詩句“您不是演員,卻吸引著我們饑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一批批青少年的靈魂……老師啊,老師祝您桃李滿天下!祝您教師節快樂!”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0
一部影片,一個故事,一份責任,一種感動。(感悟開頭。)
今天,我有幸觀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它主要講述的是關于一個代課教師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個小學畢業的人(畫線的詞刪掉。),今年才十三歲。因為高教師請假回家探病才來到了水泉村小學,這個學校就有一個班,班里的學生一到四年級的都有,共二十八個學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張慧科的男同學,由于母親生病,他家人帶著他(語意有誤,刪)輟學到城里去打工。魏教師從學校一直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張慧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他,把他帶回了家。其實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張慧科,因為她的任務就是代好這一個月的課,而她或許是為了高教師臨走之前的一句話:“這個班已經流失了十幾個學生,再也不能少。!”我想:這就是責任所帶來的動力吧!(呼應題目——一個都不能少!)
在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魏教師為了找張慧科在街頭上四處尋找,廣播找人,貼尋人啟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沒有找到張慧科。她渴了,就喝街邊的自來水;餓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個好心人,告訴她應該去電視臺……可門口的.登計人員處處叼難她,不準她進去。她沒有就此放棄,在大門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見到每個從里面走出來的人就問:“你是不是臺長?你是不是臺長?”最終,她終于見到了臺長,并上了電視,在圓圓的鏡頭面前,她流下了眼淚,說了一席讓人感動不已的話:“張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終,魏教師找到了張慧科,一起回到了那個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學。是啊,付出了或許才會有回報,可不付出注定一無所獲。而這個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教師一樣,為了一句話,為了一個孩子,付出那么多艱辛和勞累呢?(對比突出,令人深思。)
我認為影片主要表達了貧困小村的教師的最純潔的責任心和關愛的情節!我在未來也可能會成為人民教師,我想我也應該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
感人至深的真實情節、讓人憂慮的農村教育、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國人思維······令人感動的、真的每一個國人思考的東西太多太多。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1
《一個都不能少》在近十年前就看過,這次在學校里算是復習了。一個真實得令人心碎的故事。
其實魏敏芝踏上講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為她有多么熱愛教育,一個剛小學畢業的學生,稚嫩的面孔,應當來說,還談不上什么遠大夢想、高尚情操。一向以來,水泉小學僅有一位教師,那就是高教師,但高教師山外家中出了一些事,必須得離開學校一個多月,這一個多月的課必須得有人站崗,于是,村長找到了魏敏芝,五十元的工資承諾,就成了魏敏芝走進教室的“動力”。
教室是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危房,墻壁千瘡百孔。那也是一所沒有一點現代氣息的學校,旗桿用一根彎曲的木桿代替,講桌僅有三條腿,粉筆的使用精確到每一天一根,沒有鈴,只能根據太陽光在燈繩上留下的`影子來確定上課和放學。魏敏芝的工作也很簡單,就是每一天千篇一律的在黑板上抄課文,當然還有負責幾個住讀生的生活。
五十元的工資承諾始終沒看到兌現,村長說找高教師要去,高教師說找村長要去。但高教師離開前在拖拉機上說了一句“如果村長不要,我給”,前提條件是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當然在之后魏敏芝的表現中,她的所作所為,已經超越了這五十塊錢。對張會科的不斷尋找過程,其中所受的艱辛、白眼和好心人的幫忙,僅有她自我才能夠體會。把張會科帶回了水泉小學,算是她完成了高教師的囑托,學生一個都不能少——雖然還是少了一個被體校帶走的特長學生。
從這部影片中看到,其實很多人從事某一件事情,當初可能根本不是自我的本意,一個陰差陽錯的開頭,就將自我帶入某個領域。在這個非自我本意的領域里,有的人想方設法地掙脫,結果有兩種,一是最終在另一個領域里成了某一番成就,二是掙脫后仍然碌碌無為;另外那些既然暫時不能掙脫的人,也會有兩種結果,一是終其所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二是從此扎根于這個非自我本意的領域,后也成了一番成就。
于是想到,開頭其實并不重要,起點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開始后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應對生活。你若安好,便是晴空萬里。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2
我這個星期看了個電影名叫《一個也不能少》,我很有感觸!
我記憶最深的就是魏老師為了找到那個在城里打工的男孩,找到了電視臺的臺長,然后出來了個戴眼鏡的,問到:你是不是臺長?她為了等到那個臺長,等了幾天幾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個電視臺的邊上,身體靠在電線桿上,把她自己寫好的尋人啟事放在一邊。
她為了找到那個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過火車站的廣播室,去過超市買筆和墨水,寫了尋人啟事,然后又去了電視臺……
還有就是他們在鄉下的學校,很簡陋的,講臺是三條腿的,一碰就倒了,他們用的粉筆也很少,我們用的粉筆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們是要用手指甲來抓住它繼續用的,我們睡的床很軟,而他們的,女生和老師的床卻要用椅子墊著,男生的是用幾張桌子拼成的床,我們上課有上課鈴的,下課有下課鈴的,他們呢,上課用手來打鈴,下課又是看太陽到一個東西上才打的下課鈴的,我們升旗有鐵的旗桿,高高的'半奏聲,而他們向左右后轉斗不準的,旗桿也是木頭的,升旗的時候音樂也沒有的,多么簡陋!
在大結局的時候,魏老師讓他們每人拿一支粉筆寫字,到了那個要去城里打工的那個男孩那,他對老師說:“我能不能多寫幾個字?”說完就寫下了三個大字:“魏老師”,這一刻,多么的讓人感動。
我從看過這部電影后,才知道老師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好,農村的生活多么苦啊,連教室也那么簡陋,我們應該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幫助農村,讓他們可以和我們一樣。
我們看完這個電影后才知道老師是多么的辛苦,還處處為他們自己的學生著想!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3
春節來臨的前幾天,我和家人一起看了一部電影,這部影片的名字是《一個都不能少》,電影十分感人,看完以后禁不住潸然淚下。
故事講述了貧困山區里水泉小學的高老師因母親病重所以要請一個月的假,村長只好去請代課老師,請來的代課老師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名字叫做魏敏芝,高老師在臨走前,囑咐她說:一個學生都不能少。
一開始的時候并沒有一個學生服她,還經常和她頂嘴,其中還有一個特別頑皮的孩子,叫做張慧科,還將當時還很新的粉筆給弄碎了?墒怯幸惶,魏老師在點名的時候發現張慧科不見了,經過了一次家訪后才知道,是因為家里太窮,所以才去縣里打工,而魏老師為了那一個諾言,決定去縣里找他,為了籌錢,她和學生去工地上搬磚,然而非但沒有幫忙,反而還幫了倒忙?吹竭@里我十分的感動,鄉下的孩子的.生活可真辛苦。最后魏老師只好徒步走去縣城,在路上她走了很長一段時間,在一個開著拖拉機打算去縣城的人的幫助下她來到了那里,卻收到張慧科失蹤的消息,她用僅剩的錢買了紙和筆,打算寫尋人啟示,卻被告知這樣子做沒有任何作用,她受到了第一次打擊,隨后那個人告訴她可以去電視臺那,說那里是最管用的,魏老師打算去找臺長,可是卻被門口的人給攔住了,魏敏芝在門口等了兩天他也沒有讓她進去。從這里我可以看出人間的人情冷暖。最后臺長發現了他并讓他參加了一個節目說是可以找到他,到了最后魏老師找到了張慧科,原來他在街上被好心人收留,在電視臺的幫助下他們回到了農村。
以前的人和現代的人區別實在是太大了,這一部電影告訴了我們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4
這天,我為了完成語文作業而觀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影片的開頭真的有些奇怪,只有“一個都不能少”幾個大字。隨后便是正片,第一幕便引出了。學生中也有不少搗亂的,其中一個就是張慧科。他經常和老師對著干,似乎班里所有的壞事都有他一份。
但是他家非常貧窮,以至于他輟學去城里打工。他走了之后,學校所有人都想把他找回來。當魏老師呼吁學生搬磚時,全班同學異口同聲的那一個“好”就是最好的證明。但無奈錢還女主角——魏敏芝。她是一位代課老師。這所學校原來的高老師母親有病,所以她才來代課。高老師仔細的叮囑了她,這里原來是有三四十個學生,現在只剩二十八個了。所以“一個都不能少”。還有一些小事,從這些中可以看出兩點,一是高老師是一位認真負責,熱愛學生的老師,學生與他的親密也可以說明這點。二則是這個地區的貧窮與落后,“太陽照到釘子上的.時候放學”這里連個鐘表都沒有,只能用這種粗略的方法計時。之后,我了解到高老師能用粉筆頭寫出一個字來,才更加體會到這里的苦。盡管這樣,學生們還是很開心,鄉村人民質樸的特點一覽無余是不夠,只有魏老師一個人去了城里。她先去找了和張慧科一道來的阿姨,這個片段使我感受到了魏老師的變化:她一開始是為了錢,但現在是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半夜在椅子上寫尋人啟事時我也為之心酸,她居然為了一個差生如此拼命!但使我潸然淚下的還是那一句句“你是臺長嗎?”這是多么無助的呼喊。∫舱撬敢鉃檫@個孩子付出一切的證明。
1999年的時代背景,造出了這一部電影。感謝老師為我們的付出!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5
我看了《一個都不能少》的時候我的眼睛濕潤了。一間黃土壘的小學,一個連普通話都說不好的老師,一群調皮的學生,26支粉筆……雖然只有這一點東西,但是也有讓我感動的地方。
感動一:魏老師為了找到張慧科偷偷地上了大巴車,魏老師在半路上被趕了下來,但魏老師一心要找到張慧科。老師在路上想攔一輛車坐車去城里但是沒一個人愿意停下來把土頭土腦的人帶到城里去。老師也沒有停下來,她翻過了一座座高山,一個個黑黑的山洞,最后還是靠一個好心的拖拉機司機把老師送到了城里去。魏老師靠的是信念。
感動二:魏老師為了找到張慧科把身上所帶的9塊5一毛一錢全花光了買了一支一毛一筆,一瓶墨汁,100張白紙。起早貪黑地寫著“尋人啟事”,不知過了多久墨汁用完了,魏老師只好在墨汁里對了好多水,雖然寫出來的字跡十分的淡,魏老師還是沒有放棄而是接著寫……不知又過了多久一個男的走了過來,說:“寫這個個一點也沒用,寫了也是白寫。”但老師還堅持寫完了所有的紙。老師在寫的時候手上一定磨出了泡,但老師還要寫。這是一種責任心。
感動三:魏老師為找到張慧科聽了那個男的.話了去電視臺要做了一個廣告,但是專門管出入登記女門衛就是不讓魏老師進去。于是魏老師就在電視臺門口問戴眼鏡的人:“你是不是臺長?”但別人都回答:“我不是!倍矣腥藦乃磉吚@過還不搭理她。不知什么時候這件事傳到了臺長的耳朵里,臺長連忙下去迎接。魏老師還是問:“你是不是臺長?”臺長回答:“我是臺長,你找我有什么事?”……魏老師把事說了一遍,臺長馬上幫她做了一個關于教育類的節目,而且很快找到了張慧科。
在回去的路上記者問張慧科你要怎么感謝老師:“我長大了一定要買一些好東西給老師!边@句話十分天真,但我也被深深打動了。
我們和山區比起來:我們一浪一費米飯;我們天天吃肯德基;我們天天玩電腦……我們和山區比起來我們幸福;我們想要什么就買什么……但我們有沒有想過山區的孩子:一間黃土壘的小學,一個連普通話都說不好的老師,一群調皮的學生,26支粉筆……
只要有信念和執著,就有永恒的力量就能看到彩虹!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相關文章: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08-07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05-23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05-25
一個都不能少12-08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11-28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薦】12-13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03-31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優選)07-08
《一個都不能少》觀后感【精】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