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楊善洲觀后感

時間:2022-11-11 16:07:26 觀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楊善洲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楊善洲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楊善洲觀后感

楊善洲觀后感1

  觀看《楊善洲》電影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與鼓舞。該片講述了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跡,電影的一些情景此刻仍記憶猶新。

  楊善洲在當地委書記的時候,常拄著棍子,提著一個小黑包,行走在田間。當時正在推廣一種“雙龍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來到一個村里,見大家對這種插秧法并不理解,自我脫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

  還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臨作物絕收的困境,楊善洲帶領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難隨之而來:經費不夠!他果斷召集現場的地委委員開臨時會議,舉手表決將修建辦公樓的經費挪作打井費,工程得以繼續進行。

  “如果說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楊善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楊善洲退休了,上級關心他,讓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放棄了組織安排的大家所羨慕的生活,退休后扎根大亮山。當時,大亮山周邊十幾個村寨缺樹、缺水、缺糧、缺電、缺錢,缺水的問題異常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馬馱地運回來。一盆水,早上洗臉,晚上洗腳,最終還要澆菜、喂豬。村里哪一家遇上紅白喜事,做客的人不僅僅要送禮,并且還要提上一桶水,掛在禮單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個“禮簿”,還要建一個“水簿”。當別人家請客的時候,不但要還禮,異常是要足額歸還“水賬”。楊善洲在大亮山上義務植樹造林22個春秋,使昔日山禿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綠裝,80個大山頭、180個小山頭,全部被郁郁蔥蔥的森林覆蓋。在這個期間,他還把植樹造林與造福群眾結合起來,每年無償為村民供給林柴,為4個村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為6個村修通公路交通,為8個村解決生活用電問題,使大亮山地區的人民實現了脫貧致富。20xx年4月,82歲的楊善洲把辛勞建成的面積8萬畝,價值3億多元的大亮山林場無償移交給國家,縣政府獎勵他10萬元,他謝絕了,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捐助公益事業16萬元,只把4萬元留給一生支持他為公無私

  、艱苦創業,從不計較、無怨無悔的老伴。

  楊善洲是一位地廳級領導干部,能夠說是有權有勢的,很多事他一個口頭指示甚至一個電話都能搞定,可是我們看到楊善洲的老母親和妻子一向生活的農村。忙不完的家務農活致使大女兒早早輟學幫忙妻子料理家務。可是退休后的楊善洲發現很多孩子因為民辦教師流失沒學可上時,輕而易舉得解決了好多代課教師轉正的問題。二女兒也是偏遠山寨的教師,從結婚到生子,一向為兩地分居煩憂,本來經過考試本早都能夠調到中心小學,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向沒有調走。所以女兒哭著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楊書記就是不一樣意。父親解決了七十個民辦教師的指標卻不肯為自我打一個電話,二女兒與父親之間越發不可調和。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女兒的請求合情、合理,畢竟他女兒也是有真才實學的。只要楊善洲張口,我想地方部門肯定會賣他一個面子,可他卻從來沒想過運用自我的關系辦私事。

  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感動著我們,讓我們心靈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禮,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學習的榜樣。我們應當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我做起,從此刻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能夠真正用一顆赤誠的心投入到火熱的事業中去,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我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楊善洲觀后感2

  我在觀看電影《楊善洲》之前,確實不明白楊善洲是怎樣的一個人,只明白在建黨九十周年的年度中,它是一部供共產黨員同志們學習的影片。我不怕這樣說,因為我要做到實事求是。可能是閱歷少的緣故,并沒有什么能夠懼怕,誠如古語云:初生牛犢不怕虎。

  但是在看了她之后,不可否認,《楊善洲》是一部好影片,楊善洲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共產黨員,值得我們學習。

  當時,我是懷著無比敬仰的心、眼睛中流著淚水將其看完,卻是感觸很深。我的眼睛中含著淚水看完的電影并不多,截止目前為止,僅僅只有三部,因為要將她們銘記在心:第一部影片,也就是我懂事以來看的第一部影片,高中看的《暖春》,為她淚流滿面,只為恩情;第二部影片,大學二年級看的《忠犬八公》,為她熱淚盈眶,只為感情(忠犬和其主人的感情);第三部影片就是20xx年11月26日黨支部組織看的《楊善洲》,為此淚水奪眶而出,只因無私奉獻不為己,在這天晚上,我也深深的理解了一句話“眼睛因充滿淚水而愈亦清明”,那里的淚水就應是感恩的淚水、溫情的淚水,時常感恩,經常感恩,永懷一顆感恩之心,便能夠將社會看了,便能夠將世界看清,便能夠將世事看淡,此所謂清明的眼睛。

  深深地理解一句話,是我知識的提升,但是深深地理解了這句話,我覺得是我思想上的一個提升!我要學會感恩,常帶感恩之心;我要看清事實,永帶做人準則!

  透過影片《楊善洲》,我明白了:省委地委書記的他、家中清貧,并不因此而有改變;女兒成為教師,婚后因工作與丈夫分居兩地,也不因此而有所改變;從來不搭政府的便車而方便自我的出行,即使是順路搭乘,也會照樣自我支付路費……他的一言一行很好的展示了影片中多次出現的一句話“沒有白吃國家公糧”,這也是各個社會時期對所有黨員干部的要求,“不白吃國家公糧”這個在社會的各個時期都很難做到,在他的一生中卻成了現實。我們都就應向他學習。

  向他學習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先人后己的精神,他從來不會為自我的加官進爵而東奔西走,只為群眾謀福祉;并且在有機會升職時也會婉言謝絕。他從來不會借用自我的`職為自我或家人辦事,反而對自我和家人的條件更苛刻,要求更嚴格,一個蓋章簡直是易如反掌,他就是不給自我的女兒走后門加上去!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這就是我們共產黨員的財富。

  向他學習一心為民的精神。當了那么多年的地委書記的他,從來沒有過怨言。他能夠調節兩線糾紛、他能夠下水插秧……時時刻刻身先士卒,在干旱時節,他能過度擔職責,放水灌溉,僅為了保住糧食的產量,為了人民的飯碗,他不惜一切代價!

  向他學習誠實守信、謹記諾言的精神。小時候的他受鄉親們的照顧,因此他立志要為鄉親們做事。為官時為鄉親們辦實事,退休時,放下進城養老的機會,只為以前的誓言,為鄉親們做點事!為此,退休后,投身于荒涼的大涼山,22年的堅守,使原本光禿禿的山峰變得郁郁蔥蔥、生機勃勃……他將自我獻給了鄉親們,把財富留給了鄉親們,給自我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就連獎金也只留了4萬給自我的老伴,其他的都捐了出去,這是何等的風范!

  總之,楊善洲的精神,使我們永遠學習的對象,他為民、樸素、無私奉獻的形象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看完這部影片,我再次受偉大思想的熏陶。透過他,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堅持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大形象。從而使自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更好的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而奮斗。

楊善洲觀后感3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認真地觀看并學習了楊善洲老書記先進事跡的點點滴滴,楊善洲同志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下來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積8萬畝、價值1億多元、完全成材后價值可達3億元的林場,最后將林場無償移交國家,他的這些光榮事跡讓我深有感觸。俗話說,做好事做實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做實事。

  學習楊善洲同志用畢生精力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忠貞不渝地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不為權力所累、不為地位所累、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私情所累,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公仆本色。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習楊善洲同志艱苦樸素、苦干實干的優良作風。楊善洲同志出身貧寒、經歷坎坷,做過石匠,飽嘗了作為一個農民的所有辛酸苦辣。他憑著一腔熱誠、腳踏實地的`奮斗一步一步成長為領導干部后,但他從不以職務之便為家人和身邊人員謀取任何私利。始終保持清正廉潔、艱苦樸素、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操,他一生艱苦樸素,時常是頭戴竹葉帽、腳穿草鞋以普通群眾的心態往來其間,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

  通過學習,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努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同時,時刻提醒自己任何時候不能因為身份地位的改變而忘本變質。

  學習楊善洲同志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他"為官"多年,從不以職務之便為家人和身邊人員謀取任何私利。沒有為家人安置工作和撈上一冊"農轉非"本本,連組織上給予的正常政策照顧也被他婉言拒絕了。他也沒有給家里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時常對家里人說:過日子,吃處有個鍋,睡處有個"窩"就行,卻把個人大量的積蓄投入到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上,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施甸縣人民政府,縣里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獻給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如今這樣的干部、這樣的領導還有嗎?這正是楊善洲老書記人格魅力的高大和高尚所在,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學習楊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革命精神。他幾十年如一日,廢寢忘食,忘我工作;退休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把植樹造林作為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又一新起點,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把畢生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獻給了生他養他的這片土地。

  楊善洲老書記的一生是艱苦奮斗、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一生,是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他身體力行"俯首甘為孺子牛",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通過學習他的事跡使我體會到,做好事業必須先做好人,必須端正心態,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不能好高騖遠,必須從點滴做起,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勤勉敬業。我更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楊善洲觀后感4

  “山綠了,風沙就會小了,當代“愚公”楊善洲——電影《楊善洲》觀后感。栽下一棵樹,山就會綠一小塊,栽下幾棵樹,就會綠一片,我就不信這山綠不起來。”

  看到楊善洲的這句話,不禁讓我想起了愚公移山。愚公為了移走家門口的兩座大山,面對智叟的嘲笑曾自信的說;山是不會增長的,而他的子孫卻是無窮的,他以無窮而戰有涯,哪有不成功的道理。結果上天一感動,派了兩個神仙將兩座大山移走了。雖然上天沒能伸出援手去大亮山植樹造林,但如今的大亮山依舊是處處蒼郁,而這樣的功勞要歸功于當代“愚公”楊善洲。

  楊善洲是一位不甘寂寞,勇于挑戰的一個勞模先鋒。當自己可以安詳晚年的時候,他卻帶領群眾跑進了大山里植樹造林,這一干就是22年,他把人生最美的晚霞都灑在了大亮山的山坡上……有人說,定國安邦者是英雄、廝殺疆場者是英雄,而楊善洲讓5.6萬畝的荒山變成了綠洲,同樣也是英雄。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相信都會被當代“愚公”的大愚所感動,而楊老正是用他那大愚思想,書寫著華麗的人生樂章。他用自己的行動履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義務,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而他的三愚人生,值得我們每位共產黨員學習和借鑒。

  一愚人生:功成而身不退,有功而身不居。

  功成名遂身退這是古人常說的話,楊善洲在退休之后位子雖然退了,但身子卻又轉向了另一座高峰攀登。這是一個老當益壯、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老者,一個為子孫后代留下了5.6萬畝青山的老人。有人說,楊善洲最可悲的是沒有安詳晚年。而對楊善洲來說,他沒有虛度生命,更沒有虛度晚年。他播撒了無數的生命,卻不顧自己的生命老去,這是何等崇高精神?本來老人家退休后可以進省城安享晚年的,但他有功而不居,位退而身不退,始終堅持下鄉上山,帶領群眾植樹造林,觀后感《當代“愚公”楊善洲——電影《楊善洲》觀后感》。以青山作為生命終點的人,其大山會為之謳歌,其蒼柏也會為之謳歌。

  二愚人生:大公而無私,損己而利人。

  做為一名地委書記,也算是地方上不小的干部,可楊善洲對于公車寧肯自己冒雨走路也不肯讓公車向前多開一步,這是一位克己復禮的人,這是一位無私慎獨的干部。看,即便是自己用車他也會打表,堅決不占國家一分便宜,堅決不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來為自己謀福利。

  學校里挽留不住老師,他會找人幫著給老師轉正;在大亮山上他寧可為自己的部下走后門,也堅決不為自己的女兒尋方便,甚至一個電話就可以幫女兒的事情他也不做。做為一個父親這看似很無情,但他卻恰恰教會了子女自己走路。

  在收到20萬獎勵的時候,老人捐出了十六萬,只給老伴兒留下4萬,自己的子女更是一分沒有。兒女也許有點不解,但楊老知道,他絕不會讓子女去吃自己的青山。他懂得,只有讓子女去親自開辟青山,那片青山才會綠的更久。

  三愚人生:居人所惡,為而不爭。

  看到群眾插秧,作為地委書記的他會光著腳為群眾做示范傳技術;干革命干了幾十年,他不慕城里安逸生活,卻愿意與大山同眠;他很少回家,但卻甘愿為民所累;為了節省開支,他可以到集貿市場撿果核,他可以去背個糞箕到村寨路上撿騾馬糞。

  古人講:“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而楊老就是那善于驅下之水。正是他用優良的道德品質和艱苦奮斗的作風滋潤了萬物;正是他22年間讓一座座禿山變成了一座座青山,而22年后他又將那價值3億元的林場全部無償上繳給了國家。20xx.11.26

楊善洲觀后感5

  4月11日, 我參加了學院黨委組織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觀看了教育片《楊善洲》,該片講述了云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不退志,堅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鄉植樹造林的感人事跡。我是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滿含淚水將其看完的。在這過程中,我感觸很深。

  楊善洲老書記一生都在為百姓的利益孜孜不倦地打拼奮斗,他為百姓辛勤付出的勞動不勝枚舉,但電影中有一段使人印象尤為深刻。楊善洲老書記在退休 后,毅然婉拒了上級安排他到昆明干休所安度晚年的好意,義無反顧的回到了家鄉,到貧瘠荒涼的大亮山上植樹造林,沒有樹苗,就自己掏錢買,資金不足,就到街 上撿各種果核自己育苗,甚至將自己心愛的盆景都移植到了山上,他頭頂竹葉帽,身披蓑衣,腳穿草鞋,披星戴月,風餐露宿,用鋤頭挖,用手培植,在大亮山一干 就是22年,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帶動著周圍的人。曾經光禿禿的荒山如今樹木參天,滿目蔥郁,山變綠了,水長流了,珍稀動物出現了,各種林下經濟作物 多起來了,周邊老百姓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了,經濟收入也越來越高了。曾經矮小精致的盆景現如今已經長成了挺拔的大樹,一棵棵小樹苗也變成了一片片綠洲,老 書記的頭發也由青灰變成了飄雪,耄耋之年的老書記干不動了,他二話不說,將價值3億多元的大亮山林場無償移交給國家,而又將得到的大部分獎金捐獻給了慈善 事業。

  于公,為了百姓,楊善洲老書記不遺余力,嘔心瀝血;于私,二女兒遠在外地教書,想調回家鄉的學校與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一起生活,上山請他出面請人 幫忙解決時,作為父親的楊善洲嚴辭拒絕了,女兒很絕望的離去。最終,女兒依靠自己的努力調回的家鄉。這一幕讓作為子女的我們看了很是心痛,不理解父親的冷 漠,不理解父親的固執,但是,如果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這一切的不理解似乎變得不那么重要。在楊善洲老書記看來,女兒的請求合情、合理,但是不合法,看得 出來,面對至親的苦苦哀求,楊善洲老書記在破舊的草屋里徘徊、哀嘆,甚至坐立不安,內心掙扎片刻之后,在情感與章法之間,他選擇了后者。我們可以這樣說, 他是好人,也是壞人,只是楊善洲老書記的“壞”換來的是社會的公平公正,我們需要這樣的壞人。看得出來,在楊善洲老書記的心里,有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 愛,唯獨沒有他自己。他時時刻刻在考慮的是國家和人民,卻從來不為個人和家庭謀取任何私利。

  楊善洲老書記用他光輝的一生、清貧的一生和廉潔的一生告訴了我們在這個信仰和道德缺失的年代,我們應該相信什么。他用自己的言行書寫了一個大大 的“人”,這個“人”字頂天立地,就像巍巍的大亮山,就像老書記親手栽種的`那些樹。他也用自己的一生教會了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 是黨的宗旨也是黨員的責任;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要把自己的私利放在最后;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也要通過一樁樁、一件件的 實事和好事兌現自己對黨和人民的承諾。

  雖然如今,老書記走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我想他的精神將是永垂不朽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永遠學習的對象,他為民、樸素、無私奉獻的形象也將永 遠留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通過他,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堅持黨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大形象,從而使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更好的做一 名合格的共產黨員而奮斗!

楊善洲觀后感6

  人們都說沒有信仰是可怕的,但是信仰錯了更可怕,尤其是手中握有權力的黨員干部,用一種錯誤的信仰去使用手中的權力,即使幫群眾辦了事,也未必不會在給群眾辦事的時候順便給自己撈好處。帶著功利心更為嚴重的是失去了共產黨的崇高信仰。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汲取精華能讓人得到洗禮,讓人的精神世界變得充實,重塑人們的信仰。為更好推進"建黨育人",我院組織各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觀看影片《楊善洲》,對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的學習,影片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畫面,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比以往所有文字記錄更加鮮活的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最真實寫照。

  《楊善洲》是一部向中國共產黨成立xx周年的獻禮電影,影片以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為原型,再現了他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跡,是一部歌頌優秀共產黨員、弘揚時代精神、謳歌當代干部楷模的主旋律電影。

  影片講訴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時任云南保山地委書記的楊善洲全力以赴發展農業,楊善洲意識到改變環境勢在必行,下定決心自己當龍王。期間楊善洲兩袖清風,無私奉獻……20xx年云南遭遇百年大旱,青翠的大亮山護佑下的保山人未受大旱影響,青山是楊善洲生命的真實寫照,流水則講述著一個共產黨人心系人民的赤誠。

  影片中,楊善洲家中老母妻子一直由大女兒照顧,也因此,大女兒當年放棄學業。因為父親不顧家,性格剛烈的二女兒與父親產生隔閡,滿以為退休后的父親可以多些時間照顧家人,可得知父親退休后還要上山種樹,父女間誤會日漸尖銳。楊善洲犧牲小家心系大家,鐵漢柔情不求回報,他將自己的與大亮山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楊善洲得知大山孩子不上學的原因是民辦老師流失,設計將相關部門干部共同邀約上山解決問題。二女兒是偏遠山寨的老師,從結婚到生子一直為兩地分居煩憂,父親解決了七十個民辦老師的指標卻不肯為自己打一個電話,此舉卻將二女兒徹底激怒。令人欣慰的是多年后楊善洲得到了家人的理解,

  開山墾荒的日子是艱苦的,楊善洲蒙受上山后第一次巨大損失后,不眠不休找到解決辦法,他決定種植經濟果木,不想卻圖便宜買了劣質果苗,林場職工兩年的勞動化為泡影。楊善洲深刻的自我檢討,為早日還上貸款,他走上街市在路人異樣的目光下撿果核育苗。正是在楊善洲的帶動下,原先怕丟面子的林場職工們都能坦然的.上街撿果核,在山上種樹的日子單調而艱苦,有些人走了,更多人還是留了下來。

  楊善洲一生淡泊名利,盛年時期的他廢寢忘食,夙興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的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退休后的他將植樹造林作為為黨為人民服務的新起點。他穿著樸素的服裝走上各級領導崗位,仍以普通群眾的心態往來其間,以赤誠之心對待群眾。

  觀看影片后,我深深為楊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跡和崇高精神觸動,他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樹立了一面光輝旗幟,引導著我們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的我將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以實際行動向組織靠攏。

楊善洲觀后感7

  今天,看了《楊善洲》這部影片,被老書記的事跡再一次感動,淚水濕潤了雙眼。回到家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又到網上看了電影的主角李雪健對角色的感悟,他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對老書記的人物印象,我覺得,我也被老書記再一次深深的震撼和感動著。

  李雪健是老牌明星,對角色的闡釋入木三分,他扮演的老書記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李雪健說“我就是楊善洲”,就是在充分揣摩角色的背景和內心后,懷著對老書記的尊重和愛,想要把老書記演活,而做出的莊嚴承諾。

  影片中,楊書記的女兒結婚后和丈夫因為工作單位不同,兩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兒是一名老師,通過考試本早都可以調到中心小學,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直沒有調走。所以女兒哭著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楊書記就是不同意。于是,女兒對他說,你幫這里的代課老師轉正都可以,為什么我不可以?這里的孩子不能沒有老師,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同的概念嘛!楊書記心平氣和地說。嚎啕大哭的女兒見說不動父親,只好生氣地走了!

  老書記在家里對三個女兒交代自己的后事時,說要把自己的骨灰分為三份,一份撒在清平洞,那是他開始革命的地方;一份要撒在大亮山的雪松下,那是他工作結束的地方;還有一份要交給女兒們保管。在交代這些事的時候,他的神情平靜而安詳,似乎只是要出遠門一趟,而不是永久的訣別。

  我很榮幸,在老書記把市委獎勵他的20萬元捐獻10萬元給保山一中的.時候,參加了捐贈儀式。在保山一中的會議室里,老書記把市委獎勵的20萬元的用途交代的清清楚楚,電影里,不過是換了一個場景,作為對女兒們的交代。

  這些真實的描述讓我的雙眼熱淚盈眶,本以為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了,不會輕易為了某個人而感動落淚;本以為現在這個時代塑造的英雄有些高、大、全和假、大、空,在現實中,我們看到和聽到了太多塑造出的典范和楷模,在信仰和道德缺失的年代,我不知道自己該相信什么?

  老書記用他光輝的一生、清貧的一生和廉潔的一生給了我一個清晰的答案,他用自己的言行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人”,這個“人”字頂天立地,就像巍巍的大亮山,就像老書記親手栽種的那些樹。他也用自己的一生教會了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黨的宗旨也是黨員的責任;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要把自己的私利放在最后;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也要通過一樁樁、一件件的實事和好事兌現自己對黨和人民的承諾。

  這個時代需要老書記的精神,老書記并沒有走遠,他的精神變成了永遠不變的豐碑,聳立在我們的心里。老書記,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要向你學習。我在您的帶領下,也在重溫著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您是我心里永遠的精神豐碑,我要在您的精神的指引下,用自己的一生寫一個大寫的“人”,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

楊善洲觀后感8

  從小在鄉下的農村長大,歷經多少艱難困苦,我沒掉過一滴眼淚;工作中雖然也碰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我同樣沒有流淚。而當我觀看電影《楊善洲》的時候,幾次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楊善洲是保山市原地委書記,在幾十年的工作歷程中,他嘔心瀝血,堅韌不拔,能屈能伸,不屈不撓。在廣大老百姓的心目中,楊善洲是一位好書記,一位公仆,他就像一棵永遠不老的雪松,在大家的心中永遠挺直與蒼翠著。他的辦公室簡陋樸素,一盆雪松盎然生機。當保山市遇到嚴峻的旱情時,為了確保農民的收成,他果斷停止新建的辦公樓,用這筆款打井找水緩解旱情。在其他干部認為如實上報真實災情向上級申請救災糧食會損害保山作為西南大糧倉面子時,楊善洲大聲斥責:“難道老百姓的飯碗比我們的臉面重要嗎?”話不多但字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他用實際行動及人格魅力帶領當地的干部與群眾抗大旱,保收成,幫助老百姓渡過了一個個難關。

  在女兒的眼中,楊善洲則是一位嚴格而又慈愛的父親。女兒從結婚到生子一直兩地分居,扎根在邊遠的山寨教書育人,作為父親卻沒有給予一絲的照顧。這樣一位嚴格而講原則的父親,難道就不心疼自己的女兒嗎?不是的,他為女兒的'婚禮精心挑選的禮物令人為之動容,雖然最終沒有到場參加女兒的婚禮,但那份慈父之心卻似水一樣綿綿長長;幫女兒背著行李走出那個簡樸而又春色盎然的家園送女兒上拖拉機回學校的那個鏡頭,讓無數人眼底熱淚涌動。

  幾十年過去了,楊善洲的足跡在保山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留下無數的深深淺淺,他雪松一樣的心與老百姓緊緊的連在一起,踐行的是廉潔奉公、全心為民,勤奮工作,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公仆本色。當他離開保山這片傾灑了多少深情多少汗水的地方時,帶走的是一頂草帽,兩袖清風,以及那棵永遠不老的雪松。沒有鮮花,沒有宴請,沒有車隊相送,唯有那為新入黨同志領誓時那洪亮的聲音久久的回蕩在廣大干部群眾的心中,鼓勵著大家克服困難,奮勇前行。這,就是他工作了幾十年而離開時短暫的告別儀式。

  大亮山,是楊善洲一直心系的一座山,兒時的夢想在那里編織,由于種種原因成了荒山禿嶺,離開工作崗位之后,他放棄到省城安度晚年的機會,決定把余生的精力獻給這座大山。他說,是家鄉的父老鄉親養育了他,是大亮山培育了他堅韌的性格與脊梁,他要把那份愛獻給他的家鄉,獻給大亮山,要讓大亮山變為生機勃勃的綠色家園。于是,他帶領家鄉的有志青年安扎在大亮山上開始了令人難于想象的拓荒種樹,一年四季,披星戴月,風餐露宿,以帳篷為家,克服種種困難,用辛勤的汗水讓大亮山一點點變綠了起來。

  如今位于云南施甸縣的大亮山延綿數百公里,覆蓋著密密的7.2萬畝森林,走進林區,枝頭鳥鳴不絕于耳,溫暖的陽光從郁郁蔥蔥的白梅、銀杏、華山松等林木間灑落下來,山泉在林場的山間輕輕流淌著,濕潤著林區的肥沃土地及大亮山四周的村莊。一年四季,大亮山都像畫一樣的美。

  這般美景,就是楊善洲退休以來,用辛勤的汗水澆灌而成的一個夢。二十二年來,楊善洲和他的團隊在大亮山上歷經了多少風霜雨雪,演繹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大亮山和大亮山的人民都深深的銘記著。

  楊善洲,大亮山上一棵堅硬挺拔而生機蓬勃的雪松!他的品格和行為,永遠值得我們景仰并追隨。

楊善洲觀后感9

  觀看電影《楊善洲》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與鼓舞。該片講述了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跡,電影的一些情景此刻仍記憶猶新。

  楊善洲在當地委書記的時候,常拄著棍子,提著一個小黑包,行走在田間。當時正在推廣一種“雙龍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來到一個村里,見大家對這種插秧法并不理解,自我脫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還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臨作物絕收的困境,楊善洲帶領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難隨之而來:經費不夠!他果斷召集現場的地委委員開臨時會議,舉手表決將修建辦公樓的經費挪作打井費,工程得以繼續進行。

  “如果說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楊善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楊善洲退休了,上級關心他,讓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放下了組織安排的大家所羨慕的生活,退休后扎根大亮山。當時,大亮山周邊十幾個村寨缺樹、缺水、缺糧、缺電、缺錢,缺水的問題個性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馬馱運回來。一盆水,早上洗臉,晚上洗腳,最后還要澆菜、喂豬。村里哪一家遇上紅白喜事,做客的人不僅僅要送禮,而且還要提上一桶水,掛在禮單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個“禮簿”,還要建一個“水簿”。當別人家請客的時候,不但要還禮,個性是要足額歸還“水賬”。楊善洲在大亮山上義務植樹造林22個春秋,使昔日山禿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綠裝,80個大山頭、180個小山頭,全部被郁郁蔥蔥的森林覆蓋。在這個期間,他還把植樹造林與造福群眾結合起來,每年無償為村民帶給林柴,為4個村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為6個村修通公路交通,為8個村解決生活用電問題,使大亮山地區的人民實現了脫貧致富。20xx年4月,82歲的楊善洲把辛勞建成的面積8萬畝,價值3億多元的大亮山林場無償移交給國家,縣政府獎勵他10萬元,他謝絕了,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捐助公益事業16萬元,只把4萬元留給一生支持他為公無私、

  艱苦創業,從不計較、無怨無悔的老伴。

  楊善洲是一位地廳級領導干部,能夠說是有權有勢的,很多事他一個口頭指示甚至一個電話都能搞定,但是我們看到楊善洲的老母親和妻子一向生活的農村。忙不完的家務農活致使大女兒早早輟學幫忙妻子料理家務。但是退休后的楊善洲發現很多孩子因為民辦老師流失沒學可上時,輕而易舉得解決了好多代課老師轉正的問題。二女兒也是偏遠山寨的老師,從結婚到生子,一向為兩地分居煩憂,本來透過考試本早都能夠調到中心小學,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向沒有調走。所以女兒哭著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楊書記就是不一樣意。父親解決了七十個民辦老師的指標卻不肯為自我打一個電話,二女兒與父親之間越發不可調和。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女兒的請求合情、合理,畢竟他女兒也是有真才實學的'。只要楊善洲張口,我想地方部門肯定會賣他一個面子,可他卻從來沒想過運用自我的關系辦私事。

  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感動著我們,讓我們心靈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禮,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學習的榜樣。尤其在當前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我們就應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我做起,從此刻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做到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真正用一顆赤誠的心投入到火熱的事業中去,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我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楊善洲觀后感10

  這天,看了《楊善洲》這部影片,被老書記的事跡再一次感動,淚水濕潤了雙眼。回到家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又到網上看了電影的主角李雪健對主角的感悟,他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對老書記的人物印象,我覺得,我也被老書記再一次深深的震撼和感動著。

  李雪健是老牌明星,對主角的闡釋入木三分,他扮演的老書記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李雪健說“我就是楊善洲”,就是在充分揣摩主角的背景和內心后,懷著對老書記的尊重和愛,想要把老書記演活,而做出的莊嚴承諾。

  影片中,楊書記的女兒結婚后和丈夫因為工作單位不一樣,兩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兒是一名老師,透過考試本早都能夠調到中心小學,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向沒有調走。所以女兒哭著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楊書記就是不一樣意。于是,女兒對他說,你幫那里的代課老師轉正都能夠,為什么我不能夠?那里的孩子不能沒有老師,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一樣的概念嘛!楊書記心平氣和地說。嚎啕大哭的女兒見說不動父親,只好生氣地走了!

  老書記在家里對三個女兒交代自我的后事時,說要把自我的骨灰分為三份,一份撒在清平洞,那是他開始革命的地方;一份要撒在大亮山的雪松下,那是他工作結束的地方;還有一份要交給女兒們保管。在交代這些事的時候,他的神情平靜而安詳,似乎只是要出遠門一趟,而不是永久的訣別。

  我很榮幸,在老書記把市委獎勵他的20萬元捐獻10萬元給保山一中的.時候,參加了捐贈儀式。在保山一中的會議室里,老書記把市委獎勵的20萬元的用途交代的清清楚楚,電影里,但是是換了一個場景,作為對女兒們的交代。

  這些真實的描述讓我的雙眼熱淚盈眶,本以為自我已經是成年人了,不會輕易為了某個人而感動落淚;本以為此刻這個時代塑造的英雄有些高、大、全和假、大、空,在現實中,我們看到和聽到了太多塑造出的典范和楷模,在信仰和道德缺失的年代,我不明白自我該相信什么?

  老書記用他光輝的一生、清貧的一生和廉潔的一生給了我一個清晰的答案,他用自我的言行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人”,這個“人”字頂天立地,就像巍巍的大亮山,就像老書記親手栽種的那些樹。他也用自我的一生教會了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黨的宗旨也是黨員的職責;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要把自我的私利放在最后;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也要透過一樁樁、一件件的實事和好事兌現自我對黨和人民的承諾。

  這個時代需要老書記的精神,老書記并沒有走遠,他的精神變成了永遠不變的豐碑,聳立在我們的心里。老書記,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要向你學習。我在您的帶領下,也在重溫著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用心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您是我心里永遠的精神豐碑,我要在您的精神的指引下,用自我的一生寫一個大寫的“人”,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

楊善洲觀后感11

  觀看電影《楊善洲》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與鼓舞。該片講述了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一心為民的感人事跡,電影的一些情景現在仍記憶猶新。

  楊善洲在當地委書記的時候,常拄著棍子,提著一個小黑包,行走在田間。當時正在推廣一種“雙龍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來到一個村里,見大家對這種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脫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還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臨作物絕收的困境,楊善洲帶領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難隨之而來:經費不夠!他果斷召集現場的地委委員開臨時會議,舉手表決將修建辦公樓的經費挪作打井費,工程得以繼續進行。

  “如果說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楊善洲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楊善洲退休了,上級關心他,讓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放棄了組織安排的大家所羨慕的生活,退休后扎根大亮山。當時,大亮山周邊十幾個村寨缺樹、缺水、缺糧、缺電、缺錢,缺水的問題特別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馬馱運回來。一盆水,早上洗臉,晚上洗腳,最后還要澆菜、喂豬。村里哪一家遇上紅白喜事,做客的人不僅要送禮,而且還要提上一桶水,掛在禮單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個“禮簿”,還要建一個“水簿”。

  當別人家請客的時候,不但要還禮,特別是要足額歸還“水賬”。楊善洲在大亮山上義務植樹造林22個春秋,使昔日山禿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綠裝,80個大山頭、180個小山頭,全部被郁郁蔥蔥的森林覆蓋。在這個期間,他還把植樹造林與造福群眾結合起來,每年無償為村民提供林柴,為4個村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為6個村修通公路交通,為8個村解決生活用電問題,使大亮山地區的人民實現了脫貧致富。20xx年4月,82歲的楊善洲把辛勞建成的面積8萬畝,價值3億多元的大亮山林場無償移交給國家,縣政府獎勵他10萬元,他謝絕了,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捐助公益事業16萬元,只把4萬元留給一生支持他為公無私、艱苦創業,從不計較、無怨無悔的老伴。

  楊善洲是一位地廳級領導干部,可以說是有權有勢的',很多事他一個口頭指示甚至一個電話都能搞定,但是我們看到楊善洲的老母親和妻子一直生活的農村。忙不完的家務農活致使大女兒早早輟學幫助妻子料理家務。但是退休后的楊善洲發現很多孩子因為民辦老師流失沒學可上時,輕而易舉得解決了好多代課老師轉正的問題。二女兒也是偏遠山寨的老師,從結婚到生子,一直為兩地分居煩憂,本來通過考試本早都可以調到中心小學,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直沒有調走。

  所以女兒哭著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楊書記就是不同意。父親解決了七十個民辦老師的指標卻不肯為自己打一個電話,二女兒與父親之間越發不可調和。在我們平常人看來,女兒的請求合情、合理,畢竟他女兒也是有真才實學的。只要楊善洲張口,我想地方部門肯定會賣他一個面子,可他卻從來沒想過運用自己的關系辦私事。

  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感動著我們,讓我們心靈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禮,是我們每一位黨員學習的榜樣。尤其在當前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我們應該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做到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真正用一顆赤誠的心投入到火熱的事業中去,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楊善洲觀后感12

  在一個晴空萬里的夜晚,群星閃爍,點點光芒卻不如一雙雙眼眸的淚珠那般晶瑩通透、明亮透徹。漆黑的夜晚,課室里透著沉重的呼吸聲,全體入黨積極分子都被一位瘦骨嶙峋的老爺爺一言一行所感動!他,就是一心為民,身懷兩袖清風的楊善洲。

  楊善洲,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在本應頤養天年之時,卻選擇了為百姓彎腰曲背,植樹造林,只為給后代留片綠水青山。自古為官者,解甲歸田,愿討得悠閑安樂的生活,可他卻說了句令人暗生敬畏的話語:"我要回到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照一片綠洲。"這一刻,平凡樸素的話語扣動了我的心弦。人常說六十花甲,享年已無多,可他卻把后半生最為寶貴的時光奉獻給百姓,只為盡微薄之力造片青山。

  他徒步上山時,靠著硬朗的身板,扛著鋤頭便踏上那片光禿禿的大涼山,身后的幾十號人對他總是百般叮囑,萬般關懷,但他卻邁著踉踉蹌蹌的步伐自己挑水、自己扛鋤頭,還帶著帳篷,風餐露宿。面對如孩童般淘氣的天氣,忽然刮起陣陣狂風,漫天黃沙,覆蓋了整個湛藍的天空,恍然間我明白了:也許他們無力改變突如其來的遭遇,但恰恰是狂風的到來磨練了楊善洲堅定的內心,迫使他意識到當前急需改變的惡劣狀況。于是,他為了開山墾荒與大伙一起吃雜糧,與大伙一起上山栽苗培土,當他看著漫山遍野的樹苗時,心生歡喜。這,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共產黨員,基層干部的楷模。

  當然,平日里對樹苗百般呵護的他并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恰恰相反,他的內心時刻牽掛著關注著山下的一切。

  記得在一次例常巡山時,他的貼身秘書周波抓住了幾個烤紅薯的孩子,楊善洲耐心詢問孩子不上學的緣由,得知是民辦老師流失,他憂心忡忡,為孩子的未來、為祖國的花朵而擔憂。是的,幼小天真的孩童在最美好的年紀應該享受知識的樂趣,但卻因生在偏遠落后的地區而喪失教育的機會,他實在于心不忍。因此,他籌劃將相關部門干部共同邀約上山,解決這個令人堪憂的'問題。如此愛民如子的偉大舉止令百姓感動萬分,贏得村民的愛戴。

  這事在二女兒得知后,他的二女兒不惜步行幾十里來到茅屋尋求幫助,可作為父親的楊善洲時刻謹記自己更是一名黨員,堅守職責,恪守崗位。盡管女兒從結婚到生子,一直為兩地分居煩憂,自己為村里的孩童解決了七十個民辦老師的指標時,也不肯為女兒打一個電話。是的,他是一位父親,他怎么可能不心疼自己的女兒,怎么會不懂女兒生活的艱辛,但他更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干部,又怎可做濫用私權,為自己謀利益的事呢。這,就是愛民如子,兩袖清風的老干部。

  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曾經經不起飛機草毒害的幼苗在楊善洲過去十多年地精心庇護下終于茁壯成長,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大亮山不再是禿頂的模樣,仿佛帶上了令人敬畏的軍帽,如軍人般威武雄壯,在云南遭遇百年大旱時護佑百姓,使其順利度過大旱。

  這,就是楊善洲,百姓心目中優秀共產黨員的鮮活形象。他展示了共產黨員兩袖清風的崇高品質,樹立了黨員干部一心為民的形象,是共產黨員和老干部的優秀代表,更是廣大黨員干部學習的楷模。學習楊善洲同志,就要學習他兩袖清風為百姓的高貴品質。

楊善洲觀后感13

  我在觀看電影《楊善洲》之前,確實不知道楊善洲是怎樣的一個人,只知道在建黨九十周年的年度中,它是一部供共產黨員同志們學習的影片。我不怕這樣說,因為我要做到實事求是。可能是閱歷少的緣故,并沒有什么可以懼怕,誠如古語云:初生牛犢不怕虎。

  但是在看了她之后,不可否認,《楊善洲》是一部好影片,楊善洲是一位真真正正的共產黨員,值得我們學習。

  當時,我是懷著無比敬仰的心、眼睛中流著淚水將其看完,卻是感觸很深。我的眼睛中含著淚水看完的電影并不多,截止目前為止,僅僅只有三部,因為要將她們銘記在心:第一部影片,也就是我懂事以來看的第一部影片,高中看的《暖春》,為她淚流滿面,只為恩情;第二部影片,大學二年級看的《忠犬八公》,為她熱淚盈眶,只為感情(忠犬和其主人的感情);第三部影片就是20xx 年 11 月 26 日黨支部組織看的《楊善洲》,為此淚水奪眶而出,只因無私奉獻不為己,在這天晚上,我也深深的理解了一句話“眼睛因充滿淚水而愈亦清明 ” ,這里的淚水應該是感恩的淚水、溫情的淚水,時常感恩,經常感恩,永懷一顆感恩之心,便可以將社會看了,便可以將世界看清,便可以將世事看淡,此所謂清明的眼睛。

  深深地理解一句話,是我知識的提升,但是深深地理解了這句話,我覺得是我思想上的一個提升!我要學會感恩,常帶感恩之心;我要看清事實,永帶做人準則!

  通過影片《楊善洲》,我知道了:省委地委書記的他、家中清貧,并不因此而有改變;女兒成為教師,婚后因工作與丈夫分居兩地,也不因此而有所改變;從來不搭政府的便車而方便自己的出行,即使是順路搭乘,也會照樣自己支付路費…… 他的一言一行很好的展示了影片中多次出現的一句話“沒有白吃國家公糧”,這也是各個社會時期對所有黨員干部的要求,“不白吃國家公糧”這個在社會的各個時期都很難做到,在他的一生中卻成了現實。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向他學習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先人后己的精神,他從來不會為自己的加官進爵而東奔西走,只為群眾謀福祉 ; 并且在有機會升職時也會婉言謝絕。他從來不會借用自己的職權為自己或家人辦事,反而對自己和家人的條件更苛刻,要求更嚴格,一個蓋章簡直是易如反掌,他就是不給自己的女兒走后門加上去!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這就是我們共產黨員的財富。

  向他學習一心為民的精神。當了那么多年的地委書記的他,從來沒有過怨言。他可以調節兩線糾紛、他可以下水插秧…… 時時刻刻身先士卒,在干旱時節,他能過度擔責任,放水灌溉,僅為了保住糧食的產量,為了人民的飯碗,他不惜一切代價!

  向他學習誠實守信、謹記諾言的精神。小時候的'他受鄉親們的照顧,因此他立志要為鄉親們做事。為官時為鄉親們辦實事,退休時,放棄進城養老的機會,只為曾經的誓言,為鄉親們做點事!為此,退休后,投身于荒涼的大涼山, 22 年的堅守,使原本光禿禿的山峰變得郁郁蔥蔥、生機勃勃…… 他將自己獻給了鄉親們,把財富留給了鄉親們,給自己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就連獎金也只留了4 萬給自己的老伴,其他的都捐了出去,這是何等的風范!

  總之,楊善洲的精神,使我們永遠學習的對象,他為民、樸素、無私奉獻的形象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看完這部影片,我再次受偉大思想的熏陶。通過他,我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堅持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大形象。從而使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更好的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而奮斗!

楊善洲觀后感14

  前段時間,來到電影院觀看紅色電影《楊善洲》,我深受教育,靈魂再次受到沖擊。

  《楊善洲》主要講了楊善洲書記在職時開發了滇西糧倉、引水抗旱、舉行割稻比賽并且幫助農民提高稻子的年產量;他離職時放棄去敬老院過舒適的生活,選擇回到家鄉并和鄉親們在大亮山這座荒山、在惡劣的條件下開拓了“綠色奇跡”,使大亮山樹木成蔭,生機勃勃。楊書記到臨終還一直關注家鄉的旱情和綠化情況,使人感動。

  楊善洲原來是云南省保山市地委書記,他幾十年如一日,無論是在職期間還是退休以后,他始終把黨和群眾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面,始終公而忘私、廉潔奉公。退休后,他主動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條件,帶領家人和群眾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20多年,逐步建成了占地面積約5。6萬畝的大亮山林場。20xx年4月,他將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

  在影片開始時,楊善洲老書記說了一句話:“有些干部只是吃群眾的飯,不給群眾辦實事,那不是白吃群眾的飯嗎?”在缺水的時候,他帶領著群眾和干旱作斗爭,在我眼中他很勇敢,和天斗、和地斗、和那人見人怕的災難斗,然而,他們奮斗的行為感動了上天,旱災嚴重時,夜里下了一場及時雨,他告訴大家說:“群眾們啊,這一次是老天救了咱們!以后咱們要不靠天、不靠地,自己做自己的龍王。”

  經過努力,他們不但戰勝了災難,而且創造了糧食豐收。這需要多么大的`力量啊!在救災的時候,楊善洲把政府辦公樓工程停建了,為的就是給群眾留出寶貴的救災資金。楊善洲老書記退休后,在施甸大亮山艱苦創業,義務植樹造林,把一個荒山改天換地改造成了一座樹木成蔭的綠山。一干就是22年,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和耐力啊!

  電影中的兩個情節使我對楊書記肅然起敬:

  第一件事是楊書記的女兒結婚后和丈夫因為工作單位不同,兩地分居,已有七年之久,他的女兒是一名老師,通過考試本早都可以調到中心小學,但因為缺少一個蓋章,一直沒有調走。所以女兒哭著請求父親幫幫她,把這個章蓋了,但老書記就是不同意。于是,女兒對他說:“你造林都可以,為什么我不可以?”“造林是市里已經批準了的,是公事!公是公,私是私,二者就是不同的概念嘛!”老書記心平氣和地說。女兒見說不動父親,只好生氣地走了!這,就是公私分明的好書記。

  另一件事是在植樹造林剛開始時,欠了政府幾萬元錢,老書記為盡快還上這筆錢,就對一同上山的幾位工友說:“咱們一起去大街上撿果核吧,賣了可以換些錢。”“啊!太丟人了,何況您還是老書記。”“我是書記那是我說的,如果我不說誰知道我是書記,一點都不丟人,這件事自愿。”楊書記說完便扭頭走了。這,就是既平凡又偉大的好書記。

  老書記始終堅守黨的信念,盡心盡力把黨的要求銘刻到生命里,落實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他的思想,他的事跡,無不閃耀著忠誠于黨的光芒。長眠于青松翠柏間的老書記,給我們留下的是做人、做事的豐碑。小孩子知道種樹的善洲老爺爺;年輕人知道甘于奉獻的楊善洲同志;中年人知道清廉務實的老書記;老年人知道節儉為民的好善洲。當看到李雪健老師身穿老書記那套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中山裝,我禁不住哭了,感嘆李老師用精湛的演技再現了可親可敬的老書記,讓樸素的老書記形象廣為人知。

楊善洲觀后感15

  楊善洲(1927.01—20xx.10),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人, 20xx年9月20日,在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中榮獲全國敬業奉獻模范稱號.;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近期,單位組織了我們觀看《楊善洲》這場電影,云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不退志,堅持22年如一日守候家鄉植樹造林的感人事跡,我仔細讀完了近萬字的先進事跡介紹,每一個故事情節都令我感受至深,一位無私奉獻、清正廉潔老地委書記的偉大光輝形象毅然樹立在我的面前,另人肅然起敬。

  楊善洲同志是云南土生土長的黨員領導干部,是云嶺兒女的杰出代表、重大典型。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親切真實生動、可感可學可用。8月2日,省委書記秦光榮參加省委辦公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時提出了弘揚楊善洲精神,把楊善洲精神作為我省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

  那行楊善洲精神是什么?楊善洲精神就是楊善洲同志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員執政為民、求真務實、廉潔奉公的表現。楊善洲是我們黨員干部學習的楷模,是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事業觀、權利觀、群眾觀的榜樣,所以我們要加強學習楊善洲精神。

  一、學習楊善洲同志始終忠誠于黨的政治品格。我們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 培養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忠誠于黨的事業,堅持黨的領導,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做實事。

  二、學習楊善洲同志始終堅持群眾路線,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作為人民的干部,我們要學習楊善洲同志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精神理念,樹牢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維護群眾利益,做好群眾工作,無論處在什么位置,都積極走在基層一線,俯身于人民群眾中間,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時刻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系。要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工作上依靠和服務群眾。

  三、學習楊善洲同志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我們學習楊善洲精神,就要弘揚楊善洲同志不圖虛名、不做虛功、不急功近利,踏踏實實帶領干部群眾謀發展的實干精神,堅決抵制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真正去干好事、干實事,靠實力干成事業,靠實績贏得民心。

  四、學習楊善洲同志大公無私、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楊善洲同志一輩子淡泊名利、兩袖清風,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精神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認可。我們學習楊善洲精神,就要堅決克服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始終堅持克己奉公、清正廉潔,以敬畏之心、戒懼之意看待手中權力、用好手中權力,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始終堅持“兩個務必”,做到艱苦奮斗、勤儉辦事;始終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努力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

  楊善洲的精神,沒有任何渲染,是一種樸素的情懷,是發自內心的人生追求,他回答了過去參加革命是為什么,現在當干部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留點什么的問題,與當今社會腐敗干部形成鮮明的對比,也是對那些貪圖享受、與民爭利,自私自利、貪贓枉法現象的丑化。我們要以楊善洲精神為榜樣,教育引導好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名利觀、權力觀、政績觀,能夠真正用一顆赤誠的心投入到火熱的事業中去,清正廉潔、無私奉獻,多為人民群眾謀幸福。

【楊善洲觀后感】相關文章:

楊善洲心得體會04-06

觀看《楊善洲》心得體會11-02

楊善洲事跡心得體會最新11-06

教師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跡04-24

楊善洲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1-04

電影楊善洲觀后感03-12

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跡心得體會范文04-08

楊善洲觀后感6篇03-29

《楊善洲》的觀后感(通用27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