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功勛》的觀后感(精選30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看《功勛》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1
《功勛》展現的是功勛人物真實的人生經歷,也讓觀眾看到了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氣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連天的前線能和戰士打成一片,于敏會在家里和妻子暢想如何品嘗北京烤鴨來解饞。原來,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來,他們離觀眾并不遠。
不過,在最危險的地方,李延年從未退縮;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于敏毅然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哪里有需要,張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條件有多艱苦。“平凡”的英雄在關鍵時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里。
祖國的強大,讓他們不會再身處戰火紛飛的環境里,感受戰爭的恐懼和殘酷;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會讓他們再體會到糧食短缺的艱難,永遠不用像于敏一樣,去“偷”自家的雞蛋給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輩們是怎樣讓自己的青春無悔,看一看當年的同齡人是怎樣度過充實的一生,看一看他們在遇到生活的困難和挫折時,又是如何應對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會再有迷茫和彷徨,內心就會充滿奮進的力量。新時代的“功勛”,正召喚著我們勇立潮頭、奮楫爭先、拼搏進取。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2
1949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祖國母親迎來了它第72個生日。經過72年的風風雨雨,勵精圖治。我們的祖國母親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還享受著從未有過的太平盛世,但這樣的生活是怎么來的`呢?
國慶期間,我就觀看了這樣一部電視劇——《功勛》。劇情主要講述了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故事。每集的電視劇開頭都有這么一句話:“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就是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先鋒們,無所畏懼,英勇殺敵的戰斗英雄們等等中國人團結一致,目標一致,才會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電視劇的1~6集講的是“能文能武的李延年”:一位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的故事。李延年是七連的指導員,他不僅聰明還很勇敢。七連之所以能經常打勝仗,基本上全是指導員李延年指揮的!有這么一場戰斗,七連包括李延年自己只剩了十一個人。他們彈盡糧絕,每個人都給自己留下了最后一枚手榴彈,在準備進行最后的戰斗時援軍來了,最終把敵人打了個屁滾尿流。
看完這部劇讓我熱淚盈眶,熱血沸騰。也讓我更加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沒有這些先輩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梁啟超先生的話: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之后我要好好學習,努力長大后為國家做貢獻!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3
《功勛》不僅是一組贊美詩,還是一道思考題。劇中弘揚的是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窮且益堅的精神底蘊。窮且益堅不易,達而益堅更難。
昨晚,電視劇《功勛》圓滿結束了全部八章。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國”主題展播中的一部。它是對2019年9月29日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的響應,是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時為新中國英雄立傳之作,是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啟程處寫給中華優秀兒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功勛》的底蘊和寄托就在于此。
中華民族歷來崇仰英雄,中華兒女歷來崇尚英雄。看《功勛》不禁會想到魯迅先生曾寫下的鏗鏘之語——“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從大禹治水神話的代代傳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歷來為蒼生起、為天下安、為民族興旺、為國家富強而忘我奮斗的`人們,是中國的脊梁、民族的先鋒、時代的英雄。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4
《功勛》截取“人生最有華彩的一部分”,著力發掘人物的“高光時刻”。可以說,每一位在時代中出場的功勛人物,都肩負著一段“小人物”的大故事。再現功勛人物,則是用一段段小故事來講述“大人物”。于是,我們在《功勛》中看到,有大國重器的時代所需,就有于敏、孫家棟、黃旭華一心報國的奮斗;有黎民蒼生的生計所系,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嘔心瀝血的鉆研;有父老鄉親的家國所依,就有申紀蘭、李延年、張富清滿腔熱血的赤誠。這樣的故事,是千萬個同路人的縮影。正如每個單元片尾的字幕致敬:“獻給為……作出貢獻的……”聲譽卓著的“功勛”,出自每一位平凡的個人;而無數個平凡人,打造著奮斗的“高光”,成就著時代的'“不凡”。
《功勛》的每個單元片尾,畫面自過去穿越時空,視角由往事觀照現實,鄭重作出回答:為什么“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為什么“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其實,先輩的功勛早已密不可分地融進了祖國的山河、融進了我們的美好生活。“愁與哀皆忘,追一個信仰”。今天,連續劇《功勛》迎來收官,結束追劇的你我,不妨對標先輩們執著追求的“希望與前途”,在民族與國家的星空里,成就屬于自己、也屬于時代的“高光時刻”。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5
電視劇《功勛》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整天,腦海里都浮現劇中人一個個犧牲時的場景。最震撼我心靈的,不是金天一、春蘭、喬老板、項政委、梅津和卓越的犧牲,而是劇中年僅七歲的巧丫的犧牲。
劇中巧丫戲份并不多,是廖飛和卓越先后租住的康西公館的老板娘的女兒,聰明可愛,廖飛和卓越都先后教過她學寫字,她對廖、卓二人有著深厚的感情。
卓越準備離開新京去東林鎮潛伏,外出辦事出門前答應巧丫給她買糖人回來。巧丫開心地等著姐姐回來,等來的卻是帶兵去康西公館抓卓越的黑木茨。年幼的.巧丫由高興變得恐懼,然而當黑木茨把大院里的人都趕去屋子里監視時,巧丫選擇了院子一個角落躲藏起來。卓越滿懷喜悅拿著買好的糖人回來,走到大門口時,巧丫從角落沖出來提醒卓越不要進大院,黑木茨殘忍地槍殺了巧丫。
那句“姐姐,姐姐你別過來,有日本人,他們要抓你!”以及中槍后喊出的一聲“姐。”,讓卓越難以接受活潑可愛的巧丫瞬間死在她面前,頓時淚流滿面,買的糖人也掉落在地上。若不是巧丫的媽媽還有叔叔沖出來和日本鬼子拼命,全部被槍殺,巧丫媽媽臨死前提醒卓越快逃,恐怕她還難以回過神來。
直至廖飛協助卓越脫險,幫她更換成日本醫生的身份,在火車站送別后,卓越離去時淚流滿面,仍難從悲痛中釋懷,鏡頭回放巧丫死前的那兩句話。巧丫的死讓卓越親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殘忍,也激發了她對日本鬼子的仇恨,決心要出色完成諜報任務。
第十九集開頭這火車站離別的一幕,讓我也不禁熱淚長流。說不清楚為什么,心里堵得慌。是劇情太傷感,還是我太難過。
再次聽柳云龍唱的《功勛》,在那深沉、激昂的片尾歌聲中緩緩站起身來。
《功勛》的確在劇情方面有不少的漏洞和缺憾,即便如此,這部電視作品依然是成功的,特別是演員精彩出色的演繹,使該劇從人性化的角度刻畫了一個又一個的鮮活的人物,不論好壞形象都很真實。通過他們各自的命運告訴我們,是罪惡的戰爭把人類本是美好的感情變成仇恨和傷痛;把智慧和才華變成殺戳的幫兇。它告訴我們要銘記,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珍貴,而我們只有用自己最大的力量為祖國的建設努力奮斗,讓她強大、繁榮,永遠不受侵略。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6
近日,電視劇《功勛》在黃金檔熱播,將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人生華彩篇章與新中國奮斗史聯系起來,詮釋他們忠誠、執著、樸實的人生品格和獻身祖國服務人民的崇高境界。廣大年輕干部要從中汲取榜樣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堅守“無非一念救蒼生”的情懷,一生一世“守初心”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只為“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實現“禾下乘涼夢”。屠呦呦團隊歷經千難萬險,終于功夫不負苦心人,成功發現了“青蒿方”,拯救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瘧疾病人的生命。百年來,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不懈奮斗、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精神力量。“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年輕干部要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堅定的政治思想、政治觀點、政治立場貫徹到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把黨和人民事業長長久久推進下去,永遠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堅定“埋骨何須桑梓地”的勇氣,盡職盡責“擔使命”
孫家棟等中國航天人從一張白紙做起,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開拓中國航天事業、成功將“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黃旭華等科研工作者隱姓埋名幾十年,初心不改克服萬難,最終成就了我國核潛艇事業從無到有的跨越。“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作為年輕干部就要多經歷一些險峻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磨出真功夫、練出大心臟。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無畏精神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拼搏精神,敢啃硬骨頭,敢挑硬擔子,敢攻硬任務,碰到疑難復雜的問題,更要以釘釘子精神,搞明白癥結,破解難點堵點,把工作任務一步步推進,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堅持“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精神,善作善成“抓落實”
17歲的.李延年面對飽受過貧窮和戰亂之苦的家鄉人民,毅然加入了革命隊伍,他認為沒有什么事情比參軍更為榮耀,始終覺得:“打仗不能怕死。”24歲的張富清面臨“是帶著解放軍發的路費回家過日子,還是跟著共產黨去奮斗”的人生抉擇時,果斷選擇后者:“我要為窮苦人去打仗!”他們不畏艱險、敢于犧牲,苦干實干、不屈不撓,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斗爭精神。“越是艱險越向前”,新時代新征程上,既面臨難得歷史機遇,又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年輕干部要有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穩扎穩打向前走,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通過化解難題開創工作新局面,不斷書寫出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的答卷。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7
《功勛》絕對是近幾年主旋律劇目中的佼佼者。自開播起,就掀起了一片叫好聲。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八個單元故事,每一個單元都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其中申紀蘭單元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個質樸、熱情、能干、膽大同時賦予時代感召力的功勛女性的事跡令人感慨萬千。
《申紀蘭的提案》單元開篇即不落俗套,引人入勝。初嫁人婦的申紀蘭面對村里男人去打跑返鄉團而莊稼無人收割的節骨眼,毅然決然地帶領全村的姐妹們一起下地干活、收割莊稼,保住了全村人的口糧。看到西溝村的群眾朝不保夕的生活狀況,她把自己的`紡花技術傳授給姐妹們,自己親自去縣里憑借高超的紡花技能爭取到紡花任務,帶領姐妹們紡花換小米,向婦女解放邁進了積極一步。正如李隊長所說“前方流血打仗的是戰斗英雄,后方流汗的是勞動英雄”,從她擔任西溝村婦救會主任起,這個有擔當的人物形象愈發鮮活起來。她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從學認字、寫字到在李隊長指導下幫她接生,到她可以接過接生的衣缽,申紀蘭在鼓勵西溝村群眾打破傳統偏見的同時,也在不停提升自己。經歷了風雨才能見彩虹,申紀蘭后來說“女人不是天生生娃的,新社會男女都一樣,女人就該走出家門,男人能干甚咱女人就能干甚”。最可喜的是這次身邊的姐妹們不再半信半疑,而是歡喜地贊同地一致點頭“嗯”!
從下地干活到紡花組再到婦救會,《功勛》以遞進式的語態塑造申紀蘭先鋒人設,她猶如時代的火炬手照亮了千千萬萬暗夜中內心掙扎的舊社會婦女,在黎明之前擰成一股繩地奮勇向前。申紀蘭是一個時代的功勛之臣,但她又不止在那個年代,在我們繁華盛世,更需要她這樣像光一樣的火炬手,她是如此鮮活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善良、執著,有自己的彷徨、痛苦,但更多的是勇敢、擔當。新時代呼喚更多這樣的火炬手,指引我們繼往開來,在盛世繁華的路上勇往直前。
在單元片尾,看到現代女性就業率、女研究生占比、平均壽命等都有了質的飛躍,不由得淚濕眼眶。這是很多女性先鋒一步步斗爭起來的,她們敢于沖破偏見,闖出不一樣的天地,作為新時代女性,我們更要挺起腰桿,要有自豪感,有勇氣向不平等說不。申紀蘭帶領西溝姐妹們走出的一小步,就是全國女性向前邁進的一大步,在此向所有為男女平等做出貢獻的人致敬!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8
老師每次推薦的影視都特別好,很值得反復觀看。這次僅觀看完袁隆平和屠呦呦兩個單元就已經感到熱血沸騰,預告片里的為了“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而畢生躬身于稻田的科學家袁隆平這樣袒露內心:“我感覺到一種使命,如孤筏重洋,像電光石火。”有孩子問,夢能變成真的嗎?他答:“能,只要你想。為了它,我用盡一生的勇氣和力氣追尋。”
《功勛》共分為八個單元:為國家建立功勛的人物,他們是如何將個人夢想融于國家發展,在平凡中造就了偉大。孫家棟(佟大為飾)說:“飛向太空,是人類幾千年的夢想和理想,蘇聯人和美國人能做到的事情,咱們中國人也一定能做得到!”黃旭華(黃曉明飾)說:“核潛艇是國之重器。沒有核潛艇,被核攻擊,就無法進行二次反擊。”于敏(雷佳音飾)說:“氫彈就是底氣,國家存亡的事,必須干!”李延年(王雷飾)說:“當英雄,可不是那么浪漫的,是要流血犧牲的!”在投身國防安全事業的科學家心里、在以身許國的戰斗英雄心里,個人的夢想始終與國家的夢想、民族的夢想相通。他們的夢想不只是實現個人價值,而是肩負著國之重任,承載著全民族的夢想。為了國家的強盛,為了民族的復興,他們無悔燃燒一生。屠呦呦(周迅飾)說得毫不猶疑:“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瘧新藥能救人命,就應該大膽地嘗試啊!”袁隆平(黃志忠飾)咬定目標:“我現在就是想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張富清(郭濤飾)愿望樸實:“我駐村的首要任務,就是讓社員們的飯碗里能裝滿實實成成的干飯。”申紀蘭(蔣欣飾)放聲號召:“咱婦女就應該走出家門,參加生產勞動。”心系祖國、造福人民,是這些功勛人物的共同初心。
卓越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是令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地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家,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他幾十年來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曠古爍今,“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治學態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挫折,閱盡人間滄桑。無論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終流淌著家國天下的熱血,青春年華揮灑在田間地頭,須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級雜交稻的巔峰。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質疑、失敗、挫折,他始終保持埋頭苦干、不畏艱苦的科研基本功,闖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一直鼓舞著無數科學家博弈科學的競場;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不要怕別人說你標新立異”,一直激勵著年輕學子勇闖創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于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為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如果老想著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作為奮戰在環保事業戰線上的一名知識分子,我發自內心地贊揚袁隆平院士,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認真地學習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為自己的信仰,腳踏實地,造福人民,我們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金錢觀,我們除了要宣傳他的科研成果,長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志氣外,更應該讓大家都來學習并發揚光大他做人的態度和奉獻的精神。
首先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身外教學科研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院系學校及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并立身本職,從教學做精、科研做強、專業做大著眼一步一個腳印。
其次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為:“成功的要訣在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說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了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于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鉆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學和科研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舍。并弘揚時代精神,樂于服務,甘于奉獻,振興高等教育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建設。
再次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從大處著眼,從難外著手,從全局著想,所以每次課題的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和單位的合作攻關。20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得后續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實現。從這點上,我想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應該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同志,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傘”,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務員,圍繞專業和院系全局決策,統一認識,理順關系,全力以赴把教學科研培養工作辦成、辦好、辦到位。
最后還要學習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權威自居;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優秀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9
《功勛》是我的朋友推薦的一部電視劇,由首批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真實故事改編,6集講述一個人物故事的拼盤劇。分為八個單元:《李延年》《于敏》《張富清》《黃旭華》《申紀蘭》《孫家棟》《屠呦呦》《袁隆平》,劇集短小精悍,人物真實事跡感人,主角配角表演到位。
我很喜歡的《于敏》單元,它一開始就展現了于敏的一個選擇。于敏放棄了準備很久的出國留學機會,加入氫彈研究小組。當時,選擇做研究意味著隱姓埋名,無法正式介紹自己職業,甚至對家人都要嚴格保密。而關于氫彈研究,當時中國沒有先例,也沒有資金用于實驗,要從理論開始一點點摸索。于敏帶領團隊克服種種困難,擺脫美國期刊誤導,建立我國自主的氫彈理論模型。克服惡劣的環境安排氫彈制造、各種數據監測儀器的安裝和調試工作,包裝氫彈試驗順利進行。然而在最終中國第一顆氫彈成功引爆后,滿街紅旗飄揚,人們歡呼雀躍,鑼鼓喧天地慶祝時,于敏卻因為保密原則無法和妻子孩子分享他的自豪和喜悅,讓人破防。我國當時的科研工作者就是憑著對祖國的滿腔熱愛,才讓我國科技一點點追趕美蘇大國,直到今天!
后續印象很深的是周迅主演的《屠呦呦》單元。二十世紀60年代,瘧疾橫行。國內外均無針對瘧疾的有效藥。此時,屠呦呦臨危受命,擔任中藥所“523”課題組組長,攻關目標是抑制抗瘧藥物頭號種子常山堿的毒副作用。然而此研究進展并不樂觀,屠呦呦主動提出更換思路,尋找其它有效的`抗瘧新藥。屠呦呦從民間收集針對瘧疾的各種偏方,逐一篩選驗證,終于找到青蒿。再從青蒿分離提取無毒有效成分,命名為青蒿素。經動物實驗和臨床驗證,青蒿素對抗瘧疾有效且無毒副作用,完成了國內抗瘧疾藥物從零到一的轉變。屠呦呦憑借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真理的堅持,在醫學上有所突破,獲得傳世功勛。
從他們的故事里,我發現是熱愛在支持他們不斷前進。熱愛讓他們克服現實的惡劣條件,甘愿隱姓埋名,一直默默付出,不斷努力,將個人夢想與國家的發展目標結合起來,不斷思考創新,最終在平凡中成就偉大。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學習,熱愛自己的工作,主動對問題進行復盤,不斷充實自己,一步步變得更好,為公司、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10
近日,電視劇《功勛》在全國熱映,分別講述了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八位功勛人物的故事,生動地展現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風雨兼程、砥礪奮進,歷經“環境苦”“執著苦”“孤獨苦”,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的奮斗精神風貌,彰顯了對黨忠誠和對人民負責的家國情懷。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環境苦。“素心如蘭,忠誠本色”的申紀蘭,將青春獻給農村,一生未曾離開土地。面對數次進城機會,她選擇堅守農村,她認為只有生活在農民中間,才能更了解農民疾苦。申紀蘭鼓勵婦女勞動,帶領村里的婦女走出家門,參加勞動,并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議,得到黨中央的支持,從此實現男女同工同酬,在新中國農村發展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革命傳承英雄本色”的李延年,先后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多次戰役,不畏艱難困苦,英勇御敵。作為年輕干部,組織上安排去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是信任,更是培養,要以此為榮,激揚奮進,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多經風雨,多見世面,方可增長本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磚添瓦。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苦。“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他的夢想是禾下乘涼,讓全世界人遠離饑餓,并終其一生為之奮斗。面對諸多困難,他不氣餒,始終保持高昂士氣,他研發的雜交水稻為世界糧食增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得無數人遠離饑餓;“青蒿鹿呦呦,救治億萬人”的屠呦呦,面對枯燥的科研生活,她甘之如飴,帶領團隊數十年如一日地重復著同樣的工作,最終發現青蒿素,拯救了數百萬飽受瘧疾之苦的病人;“家國情懷,國之棟梁”孫家棟,將六十多年的歲月奉獻給了中國的航天事業,在研制試驗過程中,深入實際,艱苦奮斗,帶領科技人員攻堅克難,在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領域開創了新的天地。這些功勛人物雖在不同領域,但都是一生執著于一事,做出卓越貢獻。身為黨員干部,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常修信念之基,堅定理想信念,把握前進方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履職盡責,執著追求,砥礪奮進。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孤獨苦。“敏而創新,國之鋒芒”的于敏,為了國家需要,幾番變更研究方向,甘于為中國研制氫彈隱姓埋名三十載,對中國核武器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沉潛三十年,為華鑄重劍”的黃旭華,在人才、技術、資源短缺的境況下,進入與世隔絕的荒島,在大海的陪伴下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制領域,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這些功勛人物為了國家甘愿隱形埋名,在他們看來,孤獨并不可怕,國即是家,縱然需要背負委屈和不理解,也要傾盡所有,深藏功名,攻堅克難。黨員干部要向他們學習,常懷功成之力“有我”、功成之譽“無我”的信念,忘我工作,克己奉公,心系群眾,為民盡責,用青春去創造祖國未來。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流金歲月里留下深刻筆畫的功勛人物不會被人民忘記,他們的“三苦”精神,值得我們一直學習。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11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這是電視劇《功勛》引人深思的片頭。我們不禁要問:英雄從何而來?先鋒從何而來?看完電視劇《功勛》,相信每個人心中自有答案。
李延年,能文能武,這不是他成為英雄的先決條件,讓他堅定不移為國家為民族而戰的忠誠,才是他排除萬難,以犧牲一切的決心和信念戰勝敵人的決定性條件。
朝鮮戰場上,面對敵人攻心戰術,面對戰士思想的波動,李延年沒有采取高壓政策,而是與戰士們推心置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個人利益出發,引導戰士站在家國大局的高度理解戰爭的意義,成功扭轉思想極端的戰士的認知,為他們重塑理想信念,為隊伍凝聚起了巨大力量。李延年堅持“尊重和信任也是戰斗力”的先進思想,教育挽救小戰士。當小安東舍生忘死沖鋒的時候,他心中想的不再是小我,而是李延年教他的'懂得的“國家主權和人民的安危”。
戰爭年代,英雄輩出,在今天我們看來,所有為國家民族而戰的前輩都是英雄,李延年就是這些英雄中的先鋒。戰場上,他幾次獨自整編被敵人打散的隊伍,以少勝多,力克頑敵,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前輩們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真理:每一次創新發展都需要有先鋒的引領。
誰是先鋒?先鋒出自何處?
沒有哪一所學校專門培養先鋒,更沒有哪一個公司、工廠專門生產先鋒。先鋒來自于平凡,來自于普通人,不同的是,他們有著堅定的信念,有著無畏無懼的奉獻精神。在新時代國家建設大軍中,在各條戰線上不乏。他們腳踏實地,不斷探索,經過時間的大浪淘沙,經過歲月的磨礪,有一天,他們會突然呈現出驚艷的成績。
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成為先鋒的條件,最終,誰能成為真正的先鋒,取決于自我約束力,取決于奉獻精神的多寡,取決于信念是否堅定,更取決于對事業、對公司的忠誠度。只有具備了這些品質,并身體力行去實踐,在自己的崗位上去拼搏,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探索,才有可能像李延年和袁隆平等國士一樣,成為人人敬仰的先鋒。
作為一名望美員工,盡管我們很平凡,只要我們持之以恒精進探索,我相信,只要我們堅守始終如一的忠誠,忠誠于團隊,忠誠于信念,我們的未來一樣不平凡。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12
最近觀看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而展播的電視劇《功勛》,八個人物的真實事跡深深地感動了我。
李延年的事跡讓我懂得了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那些戰斗英雄們在那么艱苦的歲月中,為了保衛國家不讓親人們受到侵犯,即使獻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每次沖鋒號的響起都讓我熱淚盈眶,細細想來,何其有幸,生在華夏。
于敏的事跡讓我知道了是科研工作者他們的默默無聞地奉獻,詮釋了什么叫忠誠什么叫執著。
申紀蘭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寫進了《憲法》,讓中國婦女不再受到歧視。
張富清的默默無聞,讓我看到了一個淡泊名利,扎根基層的.好干部。
孫家棟的天路,讓我們在太空中有了一雙“眼睛”,為了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嘔心瀝血,奮斗不息。
黃旭華即使受到了委屈和不理解,為了國家,隱姓埋名保守秘密30年。
袁隆平為了我們能吃上飽飯,潛心研究雜交水稻,這不僅僅是讓我們中國人不再忍饑挨餓,乃至全世界都受益。
屠呦呦的青蒿素讓我們不再遭受瘧疾的折磨,盡管研制過程不易,可她依舊沒有被打垮,沒有退縮。
這些一個個鮮活的事例,給了我很多的啟迪,正如片頭所寫的“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他們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一生的榜樣!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13
電視劇《功勛》分別講述了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人生故事,共同串聯起一幅艱苦奮斗、忠誠為民、獻身祖國的壯麗畫卷。《功勛》以深刻的筆觸,精準地定位到每一位功勛人物的“高光時刻”,緊扣愛國主題。以八個弘揚民族精神的愛國故事,扣動了廣大觀眾的心弦,這是一部閃耀著愛國主義光輝,彰顯中國人骨氣與底氣的優秀作品。
八位功勛人物形象的生動展示,說明了“作為一個最充分的意義上的人是怎么一回事”。功勛人物的故事,激發了普通生活中難以激發的振奮、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功勛》展現了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的藝術風范。“兩彈一星”功勛于敏在試驗成功后,為了保密規定,他無法與任何人分享成功的喜悅,當聽到廣播里傳來試驗成功的報道時,他的情緒幾近失控,眼里擎滿淚水,他竭力克制著自己,問妻子家里還有酒嗎?在這一刻,他為國奉獻的'高潔志趣在濃厚深情的男兒淚中更顯火熱與珍貴。在描寫袁隆平的段落結尾處,他手持金黃稻穗,在星空下向母親獨白,以一顆赤子之心映照悲憫蒼生之情,讓人類遠離饑餓的理想更顯意蘊高遠悠長。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銘記英雄,是為了更好地前行。電視劇《功勛》為共和國首批八位功勛人物立傳,藝術化表現了功勛人物的崇高理想、過人膽識和浩然正氣,鼓舞了廣大觀眾的愛國情懷、奮斗精神。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14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這個讓我們吃了飽飯的人。他是我們一直愛戴的一個人,同時他也是愛了我們一輩子的人。雖然他在今年離開了我們,但是我們會永遠銘記他,他就是袁隆平先。
2021年5月22日,“讓更多的人吃飽了飯”的袁隆平離開了,享年91歲。巨匠隕落,舉世哀慟。他的辭世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國之脊梁”,必將被我們永遠銘記。最近觀看了《功勛之袁隆平的夢》,讓我感觸良多。
袁隆平先生是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地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家,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并提出并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曠古爍今,“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如果老想著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后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為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15
電視劇《功勛》講述了首批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在各行各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故事,他們或在貧困的基層默默地奉獻,或隱姓埋名為國家科研做出突出的貢獻,或從戰場走向基層繼續為人民服務,發光發熱。
《功勛》既尊重時代真實的邏輯,又忠于功勛人物生而為人的'情感。《功勛》人物,有“柴米油鹽”,也有兒女情長。劇中細密的情節與細膩的情感讓我感受到了功勛人物平凡細碎的“生活的毛邊”。
《無名英雄于敏》從于敏與妻子孫玉芹的家庭生活講起,于敏一離家便數月、對工作三緘其口,孫玉芹包攬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務,十月懷胎一朝臨盆那晚,孫玉芹把熟睡的大女兒托付給鄰居,獨自一人提著臉盆、待產包步行去醫院。氫彈爆炸成功,大街上人群歡呼雀躍,依然要保守秘密的于敏只能借口發工資讓妻子買一只烤鴨慶祝,而妻子則把工資做了各種生活分配,回到家中收聽廣播,于敏流下了淚水,他無法向妻子說明原因,只是要了一杯酒……
《孫家棟的天路》單元中妻子孕后期直到生產,孫家棟都在戈壁上與“東風二號”死磕。再進家門時,孩子已落地,妻子一人扛著家里全部家務。曾經,妻子也會為承受離別之苦鬧點小情緒,為丈夫不肯吐露工作的詳情而氣惱,但在偶然被告知那是一項“偉大事業”后,她從此成為丈夫事業的頭號支持者、捍衛者。一位位科學家的背后,是家人們義無反顧的奉獻與付出。“其實這家,你是功勛。”這句臺詞是劇中于敏對妻子的心疼和撫慰,也是對科研人員家屬的崇高致敬。
《功勛》讓我深刻認識到功勛人物一生都在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的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功勛的家人們也在背后默默支持著。正是有功勛家庭這樣舍小家為大家、樂于奉獻的精神,新中國才能又快又好地建設起來。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16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觀看了電視連續劇《功勛》后,我受到了很多啟發,我為老一輩科學家的崇高精神而熱淚盈眶,并且,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為有這樣的英雄前輩而感到自豪。
劇中,無名英雄于敏有許多細節讓我印象深刻。
首先,愛國主義精神在于敏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當隱姓埋名做研究和出國留學的選擇題擺在于敏面前時,于敏說道:“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氣,什么是底氣,我們造的就是底氣,核平衡才是平衡,咱不欺負別人,也不能讓別人欺負咱們,不平等只能挨打,國家存亡的事,必須干!”于敏斷然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打算,選擇了條件異常艱苦的氫彈研究,以史為鑒,在如今全球化時代,他的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值得我們當代青年學習。
其次,于敏無私奉獻、大力協同的品質讓我不禁感慨老一輩科學家們的崇高品性。正如于敏的妻子玉芹說的:“他將一生奉獻給國家,我將自己奉獻給他。”這是于敏的家國情懷,是大奉獻。在與科研戰友夜以繼日地攻堅克難中,他與戰友團結協作,失敗、總結、再失敗、再總結,縱使條件艱苦,他們始終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辛勤耕耘,終有收獲。劇中,有兩個細節讓我難忘,一是于敏將家里妻子為他和孩子準備的`雞蛋拿出來,用作獎勵科研有突破的同事,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二是于敏與陸杰的戰友情,他們相互挑戰、相互激勵,而后,相互扶持,這種情誼,著實讓人動容。
最后,作為一名學生,觀看了于敏為科學獻身的示范后,我深受觸動,思考了很多。于敏始終相信科學,敢想敢干。他說道:“搞科研,搞理論,講的是實事求是。搞科研,需要靈感,不是蠻干。”正確的理論指導正確實踐。正是由于這般腳踏實地的科研態度,我國氫彈研究少走了許多彎路,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在往后的學習生活中,我要將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貫穿其中,戒驕戒躁,做真正的研究。
忠孝最是難兩全,隱姓埋名數十載。無名英雄于敏,是國家之幸,是民族之幸,更是吾輩之幸。無論條件如何,他始終發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的精神。英雄光輝照亮未來的路,作為新時代青年,我應該繼承先輩優良傳統,發揚“兩彈一星”精神,爭取為國家和社會做更大的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17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觀看了《功勛》后,我深有體會,受到了很多啟發。
李延年帶領著戰友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為了保衛國家,保衛親人,一次次在沖鋒號響起時拼命向前沖;于敏每天沒日沒夜地做科研,多次昏倒也還是不放棄,這種執著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張富清扎根基層,總是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帶領群眾發家致富,幫助村民們修建道路;黃旭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受著委屈和不理解,隱姓埋名30年執行著秘密任務;申紀蘭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讓原本“好漢走到縣,好女走到院”的封建思想得到破除,貧窮落后的村民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孫家棟的“天路”,讓我們在太空中有了一雙“眼睛”,為了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嘔心瀝血,刻苦鉆研;屠呦呦為人民研發出青蒿素來擺脫瘧疾的折磨,盡管研制過程中出現很多意外,依然沒有退縮;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為了能讓中國人民吃上白米飯,頂住各方壓力研究出雜交水稻,不僅讓中國人不再忍受饑餓,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跟著受益。
這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深深地觸動了我,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他們是我心中的英雄,他們也讓我認識到堅持自己的信念理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管前方的路多么坎坷崎嶇,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一直堅持下去。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樂于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堅持不懈、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加倍努力學習,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奮斗一生!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18
《功勛》所書寫的功勛人物,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麒麟閣十一名臣”“云臺二十八將”等所刻畫的封侯拜相、封妻蔭子的勛閥不同。《功勛》所塑造的功勛人物,“是千千萬萬為了黨和人民事業作出貢獻的杰出人士的代表。”李延年、于敏、張富清、黃旭華、申紀蘭、孫家棟、屠呦呦和袁隆平這八位功勛人物,是具有鮮明時代標志的英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勛杰。
《功勛》八章的傳主們是有共性的`。其一,他們大多出生在上世紀20年代,感受過“國破山河在”的倉皇,渴望著國家強盛的到來。正如孫家棟所說“做過亡國奴的人更懂得祖國兩個字的意義”,又如于敏所言“我們造的是國家的底氣,國家存亡的事,必須干。”其二,他們都是平民家庭的子女,都胸懷“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赤子之心。即如張富清告誡子女“人只要活著就要關心國家大事”,或如袁隆平寫下“愿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的題詞。其三,他們立足在陣地、基地和田地,寄意寒星荃不察,敏于事而訥于言,在兀兀窮年中孜孜以求。黃旭華研制核潛艇前后歷經三十年,屠呦呦以大海撈針的“笨功夫”驗證民方數百個,申紀蘭的口頭禪是“我能受”,于敏借古抒懷的一句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19
在《功勛》里,不僅八位傳主的形象光彩照人,他們的親友和同事也熠熠生輝。在家人群像中,從孫玉芹到鄧哲,傳主的妻子和丈夫們,在愛人為國擔當的時候,他們默默地承受著分別之苦、扛起家庭的重擔。《功勛》開始于七連高呼“保衛千千萬萬個二妞”宣言,收束于袁隆平對媽媽的告慰。在首尾相應之中,作品含蓄地揭示了在英杰自強不息的背后,有厚德載物的脈脈支撐。在同事群像中,李延年深得營長、教導員和團長的`信任,于敏的自信有郝國志的力挺、陸杰的協助,孫家棟的擔當有錢學森的信賴、李東海的囑托,申紀蘭的勇氣來自李華的提攜和韓記者的指點,黃旭華的設計有劉宏元、趙達生的分擔,袁隆平的實驗有陳洪新的肯定和譚胖公的付出。《功勛》并未回避“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涼薄,更展現了木秀于林林必護之的溫厚。
《功勛》不僅是一組贊美詩,還是一道思考題。在這部作品里,故事基本上都發生在上世紀50至70年代,那是新中國創基立業、爬坡過坎的時期。劇中的主人公大多處在物質條件短缺的條件下,艱難困苦如影隨形。可以說,《功勛》弘揚的是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窮且益堅的精神底蘊。窮且益堅不易,達而益堅更難。今天,在新中國經過70多年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之時,在國家實力和物質條件強大充裕的條件下,我們如何保持堅毅的進取精神,如何創造新的功勛,這或許是《功勛》帶領我們在緬懷英雄前賢功績之后,留下的思考。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20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我們沐浴新時代的朝霞,享受新時代的幸福的時候,我們不會忘記曾經奮不顧身、嘔心瀝血的先輩們,他們才是人民的功勛。
電視劇《功勛》講述了8位為了新中國的革命事業奮斗一生的人民楷模,參加過抗美援朝的李延年、研究氫彈的于敏、勞動楷模申紀蘭、致力衛星的孫家棟、脫貧致富的張富清、潛心抗瘧的屠呦呦、水稻之父袁隆平及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他們是新中國真正的英雄。
在電視中,我仿佛回到了戰火硝煙的抗美援朝戰場,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壯烈,李延年、張富清是戰場上的幸存者,而那些將生命留在朝鮮土地上的志愿軍戰士是多么偉大!他們是那么年輕、那么勇敢,為了國家繁榮富強,寧愿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都是該永遠銘記的人民功勛!記得有個戰士說過:“我們把這些仗都打完了,我們的下一代才不用再打仗了。”多么簡樸的話語,卻蘊含著他們殷殷期望。雖然現在的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拋頭顱、灑熱血的戰士們。我們將繼承先輩們的遺志,好好學習、積極向上,努力建設我們偉大、富強的祖國。
在這8位功勛之中,有幾位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們悲痛、我們追思。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離開我們的時候,無數老百姓痛心疾首,自發涌上街道,送這位“當代神農“最后一程。“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在人間播完種子,燃燒盡了所有的力量,現在他要去天上灑甘霖。
明知這世界沒有誰能永遠活著,聽聞消息,我還是忍不住悲痛和難過。就像從未謀過面的親人離去,就像一直陪著我們的`爺爺突然走了。
一輩子兢兢業業,無私奉獻。他把這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勛寫在大地上。山河嗚咽,大地悲慟,這個解決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吃飯問題的老人離開了他一生鐘愛的土地,離開了他孜孜不倦研究的稻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悼念袁隆平爺爺,我們愛惜糧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袁隆平爺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
人民的功勛何止千萬,無論在任何時期,任何地點,他們都在為祖國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我們為人民的功勛喝彩,他們的事跡必將永遠載入中國發展的史冊。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21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最近一直在刷到這句話,之前沒怎么在意,但在10月1日國慶晚會胡歌的微電影讓我對它開始有印象,而這兩天的《功勛》劇集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功勛》的第一篇章講的是7連指導員李延年,精彩的劇情,逼真的畫面,還原度極高的音效,每一幀都是電影質感,這一篇章總共有6集,每一集都有淚點。
作為指導員,感覺他就是全能的,他了解每個戰士的基本情況,更相信他的兵,所以他能理解小安東的所作所為,所以會有后面的`“鋤奸行動”,讓那六個戰士成了真正的。英雄。
他足智多謀,跟連長相得益彰,一個想到頭,一個就能把尾給做完美了,所以有了他們配合完美的奪下364。6高地。
他勇敢無畏,為了能支援八連、九連,不顧炮火紛飛,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做了一次試驗,得出了敵人炮火的規律以及保護自己的方式,成功保住高地……
最后的最后,三個連只剩下幾個人了,還能記得寧死不當俘虜,要拿著最后一顆手榴彈沖進敵群,好在,集結號響起,他們成功活了下來。
當然,如果沒有一如既往信任他的上級領導,他的工作不可能這么順利的完成,比如差點就被人臨陣換將,比如那次完美的“鋤奸行動”。
很可惜,這雙手沒能寫出心中那份感動的十分之一,那一群群都只是孩子,大多數人把生命定格在了最年輕的時候,只能說,這盛世如你們所愿。
新聞報導,9月2日,第八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從韓國運回遼寧沈陽,時隔72年,他們終于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只是歸來仍是少年。雖說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但中國人講究的還是葉落歸根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而今天我們的使命是什么呢?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22
電視劇《功勛》前段時間熱播,收視率高漲口碑極佳。該劇用不同的敘事風格,生動、清晰地描寫了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精彩的人生故事。該劇總分為八個單元,分別是《能文能武的李延年》《無名英雄于敏》《默默無聞張富清》《黃旭華的深潛》《申紀蘭的提案》《孫家棟的天路》《屠呦呦的禮物》《袁隆平的夢》,每一個故事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觀看完《功勛》后,我的內心充滿了奮進的力量,不論是做國家領土的守衛者還是國防事業建設者,不論是做“男女同酬”推動者還是做抗瘧新藥的研發者,不論是做浩瀚宇宙的探索者還是糧食增產的助力者,心中想著念著的始終是國家強盛、民族復強。他們的夢想不止于個人價值的實現,而是將個人理想與共和國命運緊密串聯,用行動詮釋“忠誠、執著、樸實”的鮮明品格。他們為國,為民,為全人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們為了夢想的.實現而埋頭苦干,不畏艱辛。他們堅定執著,飽含激情,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奮斗終生的承諾,執著追求,持之以恒,且百折不撓。我們要學習他們樂于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我們要禮贊他們身上所展現的忠誠、執著、樸實的崇高品格,向時代楷模致敬。
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他們的人格力量高山仰止,中華民族一路苦難輝煌歷程經歷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離不開這些功勛模范為代表的各行各業默默付出、日夜奮戰的每一位參與者,他們無愧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不愧為炎黃的優秀子孫!“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他們就是國家的英雄,民族的脊梁,時代的先鋒。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要學習老一輩楷模,志存高遠、求真務實,拼搏奉獻、勇于創新,無私無畏、淡泊名利的優秀品質,勇攀事業高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腳踏實地、盡職盡責,做出優秀的成績,努力為河北交通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23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這樣說過:“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顆好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年輕干部如同一粒粒青春的種子,期待著自己的工作生涯逐步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于是不斷提高、充實、完善自我,在精益求精中播種希望,在拼搏奮進中耕耘夢想。
有志無關身細小,一朝破土沐霞光——在力學篤行中追求久久為功。曾有人說過,一粒種子不論被風帶到多么貧瘠的地方,它總會破土發芽,追求生命,追求陽光,沒有什么能阻止那份頑強的毅力。年輕干部剛剛步入職場,工作經驗不足,缺乏基層的`磨煉,各方面能力還有待提高,但也同樣期望在工作中能取得一定成績,得到領導和群眾的認可。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年輕干部,當不斷加強各方面的學習與鍛煉,主動為自己充電加壓,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干事創業,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持之以恒,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扛起肩上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在根植基層中永葆初心不改。樹高千尺總有根,一棵樹木能高大茂盛離不開深深扎在土壤里的根系,扎得越深所汲取的養分就越多。年輕干部在成長進步的過程中,應該牢牢扎根基層這片沃土,深入了解基層、服務基層、扎根基層,始終銘記自己的根在基層,時刻牢記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多聽群眾言、說群眾話,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把群眾當親人、當家人,永遠保持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
拂云百丈青松柯,縱使秋風無奈何——在安貧樂道中修煉過硬品格。每一顆青春的種子在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既會接受風和日麗的滋養,也會歷經風雨交加的洗禮,只有自身足夠強大堅定才能更好地茁壯成長。年輕干部在工作中會慢慢面臨一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困境,甚至有人會在紛繁復雜的誘惑中喪失斗志、迷失自我。對此,我們當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堅定政治立場,鑄就無懼風雨、傲然挺立的品格,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分得清是非,在重大關頭經得起考驗,“直面烈炎酷暑夏,笑對霜雪與寒冬”,努力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24
近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的具體情況。在發布會上,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內的兩個“小目標”。袁老說,長期目標就是實現“禾下乘涼夢”,而短期目標一個是爭取早日實現雜交水稻雙季畝產2000公斤,一個是希望將目前實施的“三一工程”升級為“兩一工程”,即“三分地養活一個人”變成“兩分地養活一個人”。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日復一日的堅持。今年已90歲高齡的袁隆平說,“我會鼓起勇氣繼續干下去,從‘90后’一直搞到‘100后’(指100歲)。”長沙冬季寒冷,為了有更多時間進行研究,袁老每年冬天都要從長沙前往一年三熟的海南。他一年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農田里勞作、觀察和研究。“小目標”不過是風趣之語,并非唾手可得,需要的`是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沉淀與積累,需要的是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如果想的只是想著“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小目標,無異于癡人說夢。“行百里者半九十”,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一定可以取得最后的勝利。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大理想”的指引。袁老曾經說過,他曾兩次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則和幾個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袁老先是完成了1500公斤的小目標,如今又向著兩個新的小目標繼續前進。“大理想”指引著“小目標”,讓大理想看起來沒那么遙不可及。近期“十四五”規劃即是我們的一個小目標,我們還有“兩個奮斗十五年”的大理想,最終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因為有“偉大夢想”的指引,我們才一步步實現著一個個曾經看似困難的“小目標”。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靈犀一指”的創新。袁隆平談及自己和團隊的小目標得以實現,“第一秘訣”就是不囿于現存結論的創新思維。倘若只是按部就班,那么“小目標”就會成為無法完成的目標。有了“靈犀一指”的創新,沿著創新之路前進,我們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長。改革開放初期,我們講“摸著石頭過河”,正是對創新的大膽嘗試。現實中遇到的困難,倘若只是下死功夫,固守經驗主義和本本主義,到頭來很可能就“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通過創新才能過得去“時間”這一條湍急的河流,讓國家和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也能夠解決越來越多從前從未遇到的難題。
希望袁老的“小目標”早日實現,也希望我們廣大黨員干部能夠樹立自己的“小目標”,并早日完成自己的“小目標”!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26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這是我剛剛看過的電視連續劇《功勛》第一部的主題曲。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美帝國主義,就悍然發動了朝鮮戰爭,糾集了世界上16個國家的侵略者,侵入了朝鮮,并且轟炸了我國的東北,妄圖把新中國扼殺于搖籃之中。
《功勛》第一部講的就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延年,是志愿軍某部七連的指導員。他能文能武,率領七連戰士和美國鬼子展開了殊死的戰斗,最后保住了陣地,戰勝了敵人。
看后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它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倍加珍惜我們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
1967年6月17日,中國在新疆的羅布泊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號稱中國的“氫彈之父”,就是連續劇《功勛》第二部的主人翁--于敏。
于敏畢業于北京大學,后被的物理學家錢三強調到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961年,于敏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氫彈理論探索和研究工作。
當時,對于中國的科學家來說,氫彈還是一張空白,沒有資料,沒有數據,沒有經驗,更沒有任何國家給我們幫助和指導。為了中國氫彈的早日爆炸成功,于敏和他的同事們夜以繼日,嘔心瀝血地工作,他們克服了難以數計的困難,最終取得了我國氫彈實驗的成功。為我國科學、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力量的增強,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2014年,于敏榮獲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2018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看了《功勛》第二部分后,我為我國的科學家們取得的豐碩成果而驕傲,我為他們默默奉獻的高尚品質而自豪,我也為他們不畏困難、吃苦耐勞的精神而感動。
我要向英雄學習,我要向我國的科學先輩們學習,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打好基礎,學得本領,爭取在將來做一個像戰斗英雄李延年、科學尖兵于敏那樣的,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27
《功勛》里第一部真是難得的以我軍政工干部為主角的好片。政治工作是我軍建軍強軍最鮮明特色之一,在黨史軍史上發揮了極大作用,遺憾的是之前表現政工干部的片子太少了,尤其是主角。
《上甘嶺》的指導員、《大決戰》的羅帥都只是次要角色,不過細看可以感悟他們的作用;《東進序曲》的黃主任戲份很重,但主要表現統戰工作。《亮劍》的趙政委其實真只是“管生活”,見不到什么政治工作。《集結號》的指導員更是湊數。這次《功勛》全面展現了一個優秀政工干部該是什么樣,什么叫軍政雙全。
這里面的獻禮劇很多,每一步都是盡量還原每個人物背后真實的故事,這一部功勛還是很符合,很優秀的。
現在看到了周迅的屠呦呦板塊,周迅的演技真的很好,我認為,用最質樸的造型,最接地氣的演技才能讓觀眾有代入感,周迅把科學家嚴謹大膽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真的很優秀。
在看張富清單元,非常令人感動,一位普通人把為國家為黨的奉獻做到了最極限,是每個普通人、黨員干部應該學習的榜樣,確實配得上共和國的功勛,向張富清前輩致敬!
剛開始沒怎么看明白,跟李延年和于敏比好像沒有那么出彩,越往后看越明白,張富清不但是戰爭年代的戰斗英雄,更是普通人在普通甚至是艱苦工作崗位上的戰斗英雄,真真正正共和國棟梁、功勛。感謝國家給這樣的同志頒發共和國勛章。
李延年部分,各個人物鮮明,性格立場有始有終,劇情每集都有自己的核心矛盾。李延年部分看出了關鍵是導演,毛導太牛了,編劇好、道具好,各種拍攝方式也新潮。
可以說是中國的“兄弟連”,每一集都可以擴充到一部電影。6集李延年合并剪輯后就是一部優秀的'成熟的戰爭電影。而且比某湖精彩,如果考慮到是現實人物改寫,那精彩程度更加升級。
此后的雷佳音部分因為與上級和同事以及家庭的關系,頗具看點,有緊張有幽默。
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無數先輩的奮斗結果,他們被寫在歷史上,他們的功勛我們也會永遠記得。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28
微博刷到了一個該劇的一個小片段,就開始上頭了。立馬點開了許久沒打開的某視頻app,開始追劇了。
上次追的還是《你是我的榮耀》,除了覺得玉兔和晶晶的愛情很甜,印象最深的還是看到了國家科研人員的不容易。
這幾天都在看《功勛》,配合著《那年那兔那些事》,覺得從無到有,科研人員真的很偉大,致敬先輩們!
“我們制造核武器,是為了讓別的國家的`核武器不會爆炸”“我們不發動戰爭,但是要有面對戰爭的能力和準備,和平求不來,有實力才不會挨打”這是我們國家研發核武器的初衷啊,那個年代之前大家都被打怕了,我們不會去欺負別人,但是別人也別想欺負我們。
“ 這世界上有一種理論叫做平衡,在別人優勢下的平衡,那不是真正的平衡,我們想要真平衡就得發展核潛艇。”劇中臺詞直戳人心,都是實力派演員,每個人物角色都演的特別好,很容易就帶入到了那個年代。跟著他們一起喜,跟著他們一起愁。以吾輩之青春,捍衛盛世之中華。向你們致敬!每個英雄背后都有個賢內助。他們在守國,而她們在守家。
我們站在歷史后來人的視角看先輩們,感覺到他們偉大,但他們的偉大和悲壯比我們想象的要深重的多。
今朝河山錦繡,這盛世如你昔日所愿!
此生無悔入華夏。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29
魯迅先生曾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今年寒假,我看了《功勛》這部電視劇,回顧了這些脊梁們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的過程。我不由地感慨:強國需要一批批”脊梁”加油干,而國強才是我們最大的底氣。
祖國與我們的關系是相互依托,榮辱與共的。之前我時常在思考我與祖國之間的距離,我有時覺得祖國離我很遠,因為祖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而我只是滄海一粟。有時又覺得很近,因為我的骨子里刻著的是”中國”二字,身上流淌的是華夏的血脈。思來想去,最終還是《功勛》里的`先輩們給了我答案。
于敏先生在參與核研究之前,也同我們現在的年輕人一樣,有著自己對未來的打算,準備出國留學。可當國家找上他時,他義不容辭地答應了。他當時說了這樣一番話,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氣,什么是底氣?我們造的就是底氣。核平衡才是平等,咱們不欺負別人,可也不能讓別人欺負咱們,不平等只能挨打,國家存亡的事,必須干。”
于敏先生在參與核研究之前,也同我們現在的年輕人一樣,有著自己對未來的打算,準備出國留學。可當國家找上他時,他義不容辭地答應了。他當時說了這樣一番話,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氣,什么是底氣?我們造的就是底氣。核平衡才是平等,咱們不欺負別人,可也不能讓別人欺負咱們,不平等只能挨打,國家存亡的事,必須干。”
肩負起時代重任,爭做新一代的”脊梁”。我們應當明白現在的生活是真的來之不易!當你坐在明亮的餐廳享受美味的食物時,你應該感謝像袁隆平這樣廢寢忘食的人,畢竟這世界上仍有6。9億人在忍受饑餓;當你處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享受歡樂時,你應該感謝像李延年這樣浴血奮戰的人,畢竟這世上仍有許多國家飽受戰爭之苦;當你免受一些疾病折磨困擾時,你應該感謝像屠呦呦這樣懸壺濟世的人,畢竟這世上仍有許多人病魔纏身,痛苦不堪。
你可能仍在抱怨這個世界并不完美,祖國也沒你想的那么美好,但這正是你存在的價值,祖國現在也需要你、我、他像先輩們一樣用脊梁扛起重任,把國家建設得更美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當代青年又能否有《功勛》中那樣的擔當與奉獻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你也不必妄自菲薄,認為那些離自己很遙遠,須知少年何妨夢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星辰大海才是我們的歸宿,成為像先輩那樣的國之脊梁才是我們的目標。愿諸君與我一同努力!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30
從《暗算》開始喜歡上了錢之江,也喜歡上了柳云龍。《功勛》剛一“亮劍”就開始“追砍”了,可惜有多少期待就看到了多少失望。老實說,軍事和情報什么的,我不是專業人士也不是“發燒友”,所以技術細節上的漏洞我也就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但是稍微用邏輯的思考就能發現太多的漏洞,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不過《功勛》一片也不是完全沒有亮點,其中鬼子配角的設計和最后的結局還是讓人品出了些味道。《功勛》中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非典型性”鬼子和“非典型性”鬼子軍隊。《功勛》里的鬼子不再是老電影里那種滿臉橫肉,滿嘴“死拉死拉的”的“典型性”的符號化的鬼子形象。而變成了“每天都想著趕緊結束戰爭,隨時打算回家,夾在各方勢力之間左右為難,靠著鴉片煙麻醉自己”的遲田少佐;“除了想著為天皇玉碎,還惦記著惠子小姐,極度冷酷,又有些柔情”的黑木少佐;就連東林炮臺的小鬼子也不是那種壞的沒點“人氣”的樣子,居然也具有了一些“知恩圖報,懂得感激”的“優點”。這些復雜的帶著“人味兒”的'鬼子形象為《功勛》增色了不少。而“除了惦記著敵人,也惦記著自己人,老想著背后給別的部門下刀子”的“官僚化”的關東軍司令部,也讓人看出了一些別樣的風味。
當然,最讓人受用的還是結局的.設計,看似有些“荒誕”,因為英雄既沒有抱得美人歸,也沒有批紅花騎大馬,在人民的歡呼中與政委熱烈擁抱。而是在老百姓的痛罵中跟著“敵人回國了”,提著腦袋打鬼子,到了到了卻成為鬼子的一員,跳進黃河也洗不成“中國人”了。這種有些悲涼的結局在最后給了人久久不能散去的回味,就像是扎在心里的一根刺兒,說起來不疼,但是卻總也忘不掉。
令人回味的配角、漏洞的劇情、意味深長的結局。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 篇31
和平生活來之不易,因為這是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他們曾獨自潛伏于多方黑暗勢力中,在戰火紛飛的動蕩年代,成為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為抗戰勝利奉獻青春甚至生命。
紀錄片《無聲的功勛》,講述了大量隱蔽戰線的英雄人物,在隱蔽戰場的偉大斗爭。每一集時長十分鐘,每個句子單獨拿出來就是一段劇情,有時其中的一句話,就涵蓋了這個人一生的命運,或許沒辦法感同身受,但是如果我們用心體會,卻能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他們那時候的抉擇,理解他們為了理想的堅定,理解他們為了信念的'堅守,理解他們完成任務后繼續潛伏的義無反顧……
總有一種理想,值得我們為之守護,珍惜和平,堅守崗位責任,是對所有守護人民、保衛國家的隱蔽戰線上的無名英雄們致敬!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10-29
觀看《功勛》觀后感11-02
觀看《功勛》觀后感范文10-30
觀看《功勛》優秀觀后感10-29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范文11-02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精選5篇)10-29
《功勛》的觀后感10-30
《功勛》觀后感10-30
《功勛》觀后感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