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勛》觀后感(精選21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在寫觀后感時,需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思考立場。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看《功勛》的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功勛》觀后感 1
《功勛》展現的是功勛人物真實的人生經歷,也讓觀眾看到了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氣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連天的前線能和戰士打成一片,于敏會在家里和妻子暢想如何品嘗北京烤鴨來解饞。原來,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來,他們離觀眾并不遠。
不過,在最危險的地方,李延年從未退縮;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于敏毅然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哪里有需要,張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條件有多艱苦。“平凡”的英雄在關鍵時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里。
祖國的強大,讓他們不會再身處戰火紛飛的環境里,感受戰爭的恐懼和殘酷;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會讓他們再體會到糧食短缺的艱難,永遠不用像于敏一樣,去“偷”自家的雞蛋給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輩們是怎樣讓自己的'青春無悔,看一看當年的同齡人是怎樣度過充實的一生,看一看他們在遇到生活的困難和挫折時,又是如何應對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會再有迷茫和彷徨,內心就會充滿奮進的力量。新時代的“功勛”,正召喚著我們勇立潮頭、奮楫爭先、拼搏進取。
《功勛》觀后感 2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最近一直在刷到這句話,之前沒怎么在意,但在10月1日國慶晚會胡歌的微電影讓我對它開始有印象,而這兩天的《功勛》劇集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功勛》的第一篇章講的是7連指導員李延年,精彩的劇情,逼真的畫面,還原度極高的音效,每一幀都是電影質感,這一篇章總共有6集,每一集都有淚點。
作為指導員,感覺他就是全能的,他了解每個戰士的基本情況,更相信他的兵,所以他能理解小安東的所作所為,所以會有后面的“鋤奸行動”,讓那六個戰士成了真正的英雄。
他足智多謀,跟連長相得益彰,一個想到頭,一個就能把尾給做完美了,所以有了他們配合完美的奪下364.6高地。
他勇敢無畏,為了能支援八連、九連,不顧炮火紛飛,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做了一次試驗,得出了敵人炮火的規律以及保護自己的方式,成功保住高地……
最后的最后,三個連只剩下幾個人了,還能記得寧死不當俘虜,要拿著最后一顆手榴彈沖進敵群,好在,集結號響起,他們成功活了下來。
當然,如果沒有一如既往信任他的上級領導,他的工作不可能這么順利的`完成,比如差點就被人臨陣換將,比如那次完美的“鋤奸行動”。
很可惜,這雙手沒能寫出心中那份感動的十分之一,那一群群都只是孩子,大多數人把生命定格在了最年輕的時候,只能說,這盛世如你們所愿。
新聞報導,9月2日,第八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從韓國運回遼寧沈陽,時隔71年,他們終于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只是歸來仍是少年。雖說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但中國人講究的還是葉落歸根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而今天我們的使命是什么呢?
《功勛》觀后感 3
《功勛》截取“人生最有華彩的一部分”,著力發掘人物的“高光時刻”。可以說,每一位在時代中出場的功勛人物,都肩負著一段“小人物”的大故事。再現功勛人物,則是用一段段小故事來講述“大人物”。于是,我們在《功勛》中看到,有大國重器的時代所需,就有于敏、孫家棟、黃旭華一心報國的奮斗;有黎民蒼生的生計所系,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嘔心瀝血的鉆研;有父老鄉親的家國所依,就有申紀蘭、李延年、張富清滿腔熱血的.赤誠。這樣的故事,是千萬個同路人的縮影。正如每個單元片尾的字幕致敬:“獻給為……作出貢獻的……”。聲譽卓著的“功勛”,出自每一位平凡的個人;而無數個平凡人,打造著奮斗的“高光”,成就著時代的“不凡”。
《功勛》的每個單元片尾,畫面自過去穿越時空,視角由往事觀照現實,鄭重作出回答:為什么“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為什么“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其實,先輩的功勛早已密不可分地融進了祖國的山河、融進了我們的美好生活。“愁與哀皆忘,追一個信仰”。今天,連續劇《功勛》迎來收官,結束追劇的你我,不妨對標先輩們執著追求的“希望與前途”,在民族與國家的星空里,成就屬于自己、也屬于時代的“高光時刻”
《功勛》觀后感 4
《功勛》不僅是一組贊美詩,還是一道思考題。劇中弘揚的是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窮且益堅的精神底蘊。窮且益堅不易,達而益堅更難。
昨晚,電視劇《功勛》圓滿結束了全部八章。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國”主題展播中的一部。它是對2019年9月29日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的響應,是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時為新中國英雄立傳之作,是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啟程處寫給中華優秀兒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功勛》的底蘊和寄托就在于此。
中華民族歷來崇仰英雄,中華兒女歷來崇尚英雄。看《功勛》不禁會想到魯迅先生曾寫下的鏗鏘之語——“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從大禹治水神話的代代傳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歷來為蒼生起、為天下安、為民族興旺、為國家富強而忘我奮斗的人們,是中國的脊梁、民族的先鋒、時代的英雄。
《功勛》觀后感 5
電視劇《功勛》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整天,腦海里都浮現劇中人一個個犧牲時的場景。最震撼我心靈的,不是金天一、春蘭、喬老板、項政委、梅津和卓越的犧牲,而是劇中年僅七歲的巧丫的犧牲。
劇中巧丫戲份并不多,是廖飛和卓越先后租住的康西公館的老板娘的女兒,聰明可愛,廖飛和卓越都先后教過她學寫字,她對廖、卓二人有著深厚的感情。
卓越準備離開新京去東林鎮潛伏,外出辦事出門前答應巧丫給她買糖人回來。巧丫開心地等著姐姐回來,等來的卻是帶兵去康西公館抓卓越的黑木茨。年幼的巧丫由高興變得恐懼,然而當黑木茨把大院里的人都趕去屋子里監視時,巧丫選擇了院子一個角落躲藏起來。卓越滿懷喜悅拿著買好的糖人回來,走到大門口時,巧丫從角落沖出來提醒卓越不要進大院,黑木茨殘忍地槍殺了巧丫。
那句“姐姐,姐姐你別過來,有日本人,他們要抓你!”以及中槍后喊出的一聲“姐。”,讓卓越難以接受活潑可愛的巧丫瞬間死在她面前,頓時淚流滿面,買的糖人也掉落在地上。若不是巧丫的媽媽還有叔叔沖出來和日本鬼子拼命,全部被槍殺,巧丫媽媽臨死前提醒卓越快逃,恐怕她還難以回過神來。
直至廖飛協助卓越脫險,幫她更換成日本醫生的`身份,在火車站送別后,卓越離去時淚流滿面,仍難從悲痛中釋懷,鏡頭回放巧丫死前的那兩句話。巧丫的死讓卓越親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殘忍,也激發了她對日本鬼子的仇恨,決心要出色完成諜報任務。
第十九集開頭這火車站離別的一幕,讓我也不禁熱淚長流。說不清楚為什么,心里堵得慌。是劇情太傷感,還是我太難過。
再次聽柳云龍唱的《功勛》,在那深沉、激昂的片尾歌聲中緩緩站起身來。
《功勛》的確在劇情方面有不少的漏洞和缺憾,即便如此,這部電視作品依然是成功的,特別是演員精彩出色的演繹,使該劇從人性化的角度刻畫了一個又一個的鮮活的人物,不論好壞形象都很真實。通過他們各自的命運告訴我們,是罪惡的戰爭把人類本是美好的感情變成仇恨和傷痛;把智慧和才華變成殺戳的幫兇。它告訴我們要銘記,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珍貴,而我們只有用自己最大的力量為祖國的建設努力奮斗,讓她強大、繁榮,永遠不受侵略。
《功勛》觀后感 6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觀看了電視連續劇《功勛》后,我受到了很多啟發,我為老一輩科學家的崇高精神而熱淚盈眶,并且,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為有這樣的英雄前輩而感到自豪。
劇中,無名英雄于敏有許多細節讓我印象深刻。
首先,愛國主義精神在于敏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當隱姓埋名做研究和出國留學的選擇題擺在于敏面前時,于敏說道:“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氣,什么是底氣,我們造的就是底氣,核平衡才是平衡,咱不欺負別人,也不能讓別人欺負咱們,不平等只能挨打,國家存亡的事,必須干!”于敏斷然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打算,選擇了條件異常艱苦的氫彈研究,以史為鑒,在如今全球化時代,他的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值得我們當代青年學習。
其次,于敏無私奉獻、大力協同的品質讓我不禁感慨老一輩科學家們的崇高品性。正如于敏的妻子玉芹說的:“他將一生奉獻給國家,我將自己奉獻給他。”這是于敏的家國情懷,是大奉獻。在與科研戰友夜以繼日地攻堅克難中,他與戰友團結協作,失敗、總結、再失敗、再總結,縱使條件艱苦,他們始終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辛勤耕耘,終有收獲。劇中,有兩個細節讓我難忘,一是于敏將家里妻子為他和孩子準備的'雞蛋拿出來,用作獎勵科研有突破的同事,激發大家的工作熱情,二是于敏與陸杰的戰友情,他們相互挑戰、相互激勵,而后,相互扶持,這種情誼,著實讓人動容。
最后,作為一名學生,觀看了于敏為科學獻身的示范后,我深受觸動,思考了很多。于敏始終相信科學,敢想敢干。他說道:“搞科研,搞理論,講的是實事求是。搞科研,需要靈感,不是蠻干。”正確的理論指導正確實踐。正是由于這般腳踏實地的科研態度,我國氫彈研究少走了許多彎路,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在往后的學習生活中,我要將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貫穿其中,戒驕戒躁,做真正的研究。
忠孝最是難兩全,隱姓埋名數十載。無名英雄于敏,是國家之幸,是民族之幸,更是吾輩之幸。無論條件如何,他始終發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的精神。英雄光輝照亮未來的路,作為新時代青年,我應該繼承先輩優良傳統,發揚“兩彈一星”精神,爭取為國家和社會做更大的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功勛》觀后感 7
“讓更多的人吃飽了飯”的袁隆平離開了,享年91歲。巨匠隕落,舉世哀慟。他的辭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國之脊梁”,必將被我們恒久牢記。
卓越貢獻變更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是令人敬重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探討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勝利地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家,獨創“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勝利探討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他幾十年來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探討、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平安、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應作出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變更世界,解決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曠古爍今,“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治學看法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育的第一代高校生,飽受困難挫折,閱盡人間滄桑。無論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終流淌著家國天下的熱血,青春年華揮灑在田間地頭,須眉皓然仍舊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級雜交稻的巔峰。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質疑、失敗、挫折,他始終保持埋頭苦干、不畏艱苦的科研基本功,闖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學探討不失敗的呢”,始終鼓舞著多數科學家博弈科學的'競場;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不要怕別人說你獨樹一幟”,始終激勵著年輕學子勇闖創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仰慕。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多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牢記投身科學探討的激情與幻想,始終牢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寶看成是負擔,曾因為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舊選擇一般的車子下試驗田。“假如老想著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看法。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后人心間,令人從中吸取力氣,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禾下乘涼”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舊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為科技興國而戰,將來可期。
《功勛》觀后感 8
在《功勛》里,不僅八位傳主的形象光彩照人,他們的親友和同事也熠熠生輝。在家人群像中,從孫玉芹到鄧哲,傳主的妻子和丈夫們,在愛人為國擔當的時候,他們默默地承受著分別之苦、扛起家庭的重擔。《功勛》開始于七連高呼“保衛千千萬萬個二妞”宣言,收束于袁隆平對媽媽的告慰。在首尾相應之中,作品含蓄地揭示了在英杰自強不息的背后,有厚德載物的脈脈支撐。在同事群像中,李延年深得營長、教導員和團長的信任,于敏的自信有郝國志的'力挺、陸杰的協助,孫家棟的擔當有錢學森的信賴、李東海的囑托,申紀蘭的勇氣來自李華的提攜和韓記者的指點,黃旭華的設計有劉宏元、趙達生的分擔,袁隆平的實驗有陳洪新的肯定和譚胖公的付出。《功勛》并未回避“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的涼薄,更展現了木秀于林林必護之的溫厚。
《功勛》不僅是一組贊美詩,還是一道思考題。在這部作品里,故事基本上都發生在上世紀50至70年代,那是新中國創基立業、爬坡過坎的時期。劇中的主人公大多處在物質條件短缺的條件下,艱難困苦如影隨形。可以說,《功勛》弘揚的是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窮且益堅的精神底蘊。窮且益堅不易,達而益堅更難。今天,在新中國經過70多年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之時,在國家實力和物質條件強大充裕的條件下,我們如何保持堅毅的進取精神,如何創造新的功勛,這或許是《功勛》帶領我們在緬懷英雄前賢功績之后,留下的思考。
《功勛》觀后感 9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我正無聊的看著電視,忽然,這首歌直沖我的耳朵。是啊,這首歌把現在的中國描繪得淋漓盡致,把現在的中國描繪的美好和平。可是,誰又曾想過,是什么讓中國變得這么美好,又是什么使中國飛黃騰達?是那些革命烈士,是那些革命烈士揮灑自己的鮮血才鑄就了中國現在美好的一幕。
是啊,那些革命烈士用鮮血揮灑,用生命犧牲,才換來現在的中國。在悠長的.中國歷,有在被烈火燃燒著,卻仍紋絲不動的邱少云;有手拿炸藥包,喊著“為了新中國,沖啊”炸碉堡的董存瑞;有面對鍘刀卻仍不屈不撓的劉胡蘭……就是這些烈士,拯救了中國,拯救了我們。在大千世界了里,在茫茫人海中,有誰會去揮灑自己的鮮血、犧牲自己的生命?只有你們——革命烈士。因為你們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消滅敵人,成立新中國。
“消滅敵人,成立新中國”。這句話說著簡單,可是做起來卻是多么的困難。在完成這句話的同時,卻需要多么大的付出,多么堅定的信念。可是你們卻義無反顧的去爭取,希望可以創造奇跡,希望可以讓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不讓他們再哭泣,不讓他們在呼喊,不讓他們再過著提心吊膽、顛沛流離的生活。現在你們終于勝利了,終于成功了,你們終于不用再擔驚受怕了。可是在這時,你們卻悄然離去……你們永遠會是人們心中最明亮,最璀璨的一顆明星!
《功勛》觀后感 10
電視劇《功勛》分別講述了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人生故事,共同串聯起一幅艱苦奮斗、忠誠為民、獻身祖國的壯麗畫卷。《功勛》以深刻的筆觸,精準地定位到每一位功勛人物的“高光時刻”,緊扣愛國主題。以八個弘揚民族精神的愛國故事,扣動了廣大觀眾的心弦,這是一部閃耀著愛國主義光輝,彰顯中國人骨氣與底氣的優秀作品。
八位功勛人物形象的生動展示,說明了“作為一個最充分的意義上的人是怎么一回事”。功勛人物的故事,激發了普通生活中難以激發的振奮、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功勛》展現了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的藝術風范。“兩彈一星”功勛于敏在試驗成功后,為了保密規定,他無法與任何人分享成功的喜悅,當聽到廣播里傳來試驗成功的報道時,他的情緒幾近失控,眼里擎滿淚水,他竭力克制著自己,問妻子家里還有酒嗎?在這一刻,他為國奉獻的.高潔志趣在濃厚深情的男兒淚中更顯火熱與珍貴。在描寫袁隆平的段落結尾處,他手持金黃稻穗,在星空下向母親獨白,以一顆赤子之心映照悲憫蒼生之情,讓人類遠離饑餓的理想更顯意蘊高遠悠長。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銘記英雄,是為了更好地前行。電視劇《功勛》為共和國首批八位功勛人物立傳,藝術化表現了功勛人物的崇高理想、過人膽識和浩然正氣,鼓舞了廣大觀眾的愛國情懷、奮斗精神。
《功勛》觀后感 11
可能是在家待產無聊,最近看了一部劇《功勛》,一開始是被演員陣容吸引,里面的演員都不是所謂的新生代影視流量,但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代表作,美或者不美,帥或者不帥,不是判定標準,看他們在那個年代承擔著當時的酸甜苦辣,不由得心酸或者跟著流淚,這比任何一部所謂的情愛劇來得更讓人感動,每一部都是電影版的質感。
第一部分就是李延年的故事。這一部給我的感觸很深,可能是剛看過《長津湖》,不由得拿來對比,說實話,一點也不比電影質感差。包含其中的優秀的配角演繹,以及交戰場面,也沒有所謂的虎頭蛇尾,6集一起5個多小時,我是一口氣看完了,感嘆李指導員不急不徐的聲音,感嘆李指導員在做思想工作時對部下心理的精準抓取,感嘆李指導員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有勇有謀,不屈服,感嘆李指導員的.提前預判等等。有危險他沖在前面,有責任他主動承擔,有功勞他從來沒忘記部下,我想,這樣的指導員,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不管是在哪個崗位,都是亮閃閃的。
祖輩們,是多么不容易,用自己的犧牲換取今日的和平和安全,我們的腰桿挺直了,但是他們卻再也看不到了。漫漫生命長河中,如何度過這短暫的一生,看了功勛,心里不由得舍不得浪費一分一秒。
感謝拍出這樣優秀的題材的影片。
《功勛》觀后感 12
電視劇《功勛》用不同的敘事風格講述了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詮釋了他們“忠誠、執著、樸實”的人生品格和獻身祖國人民的崇高境界。黨員干部要從中汲取榜樣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為實現偉大夢想頑強拼搏、不懈奮斗。
牢記“無非一念救蒼生”的情懷,一生一世“守初心”。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只為“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實現“禾下乘涼夢”。屠呦呦團隊歷經千難萬險,終于功夫不負苦心人,成功發現了“青蒿方”,拯救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瘧疾病人的生命。百年來,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不懈奮斗、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精神力量。“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黨員干部要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系群眾、服務人民。把黨和人民事業長長久久推進下去,永遠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擁護者。
秉承“埋骨何須桑梓地”的勇氣,盡職盡責“擔使命”。孫家棟等中國航天人從一張白紙做起,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開拓中國航天事業、成功將“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黃旭華等科研工作者隱姓埋名幾十年,初心不改克服萬難,最終成就了我國核潛艇事業從無到有的跨越。“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作為年輕干部就要多經歷一些險峻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磨出真功夫、練出大心臟。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無畏精神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拼搏精神,敢啃硬骨頭,敢挑硬擔子,敢攻硬任務,碰到疑難復雜的問題,更要以釘釘子精神,搞明白問題癥結,破解難點和堵點,把工作任務一步步推進,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追求“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境界,對標對表“找差距”。于敏隱姓埋名30載的堅持與奮斗。“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鉤,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托,許下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世界;一個名字,隱形近30載。申紀蘭的女性進步思想,并推動了“男女同工同酬”先鋒事跡。黨員干部要艱苦奮斗,堅守工作崗位,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更要學習榜樣的力量,從榜樣中汲取前行力量,把為人民謀幸福始終攥在手里,做在行動里。
發揮“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善作善成“抓落實”。17歲的李延年面對飽受過貧窮和戰亂之苦的家鄉人民,毅然加入了革命隊伍,他認為沒有什么事情比參軍更為榮耀,始終覺得:“打仗不能怕死。”24歲的張富清面臨“是帶著解放軍發的路費回家過日子,還是跟著共產黨去奮斗”的人生抉擇時,果斷選擇后者:“我要為窮苦人去打仗!”他們不畏艱險、敢于犧牲,苦干實干、不屈不撓,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斗爭精神。“越是艱險越向前”,新時代新征程上,既面臨難得歷史機遇,又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黨員干部要有釘釘子精神,穩扎穩打向前走,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通過化解難題開創工作新局面,上交出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的答卷。
《功勛》觀后感 13
《功勛》截取“人生最有華彩的一局部”,著力開掘人物的“高光時刻”。可以說,每一位在時代中出場的功勛人物,都肩負著一段“小人物”的大故事。再現功勛人物,那么是用一段段小故事來講述“大人物”。于是,我們在《功勛》中看到,有大國重器的時代所需,就有于敏、孫家棟、黃旭華一心報國的奮斗;有黎民蒼生的'生計所系,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嘔心瀝血的鉆研;有父老鄉親的家國所依,就有申紀蘭、李延年、張富清滿腔熱血的熱誠。這樣的故事,是千萬個同路人的縮影。正如每個單元片尾的字幕致敬:“獻給為……作出奉獻的……”。聲譽卓著的“功勛”,出自每一位平凡的個人;而無數個平凡人,打造著奮斗的“高光”,成就著時代的“非凡”。
《功勛》的每個單元片尾,畫面自過去穿越時空,視角由往事觀照現實,鄭重作出答復:為什么“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為什么“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其實,先輩的功勛早已密不可分地融進了祖國的山河、融進了我們的美好生活。“愁與哀皆忘,追一個信仰”。今天,連續劇《功勛》迎來收官,結束追劇的你我,不妨對標先輩們執著追求的“希望與前途”,在民族與國家的星空里,成就屬于自己、也屬于時代的“高光時刻”。
《功勛》觀后感 14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觀看了《功勛》后,我深有體會,受到了很多啟發。
李延年帶領著戰友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為了保衛國家,保衛親人,一次次在沖鋒號響起時拼命向前沖;于敏每天沒日沒夜地做科研,多次昏倒也還是不放棄,這種執著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張富清扎根基層,總是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帶領群眾發家致富,幫助村民們修建道路;黃旭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受著委屈和不理解,隱姓埋名30年執行著秘密任務;申紀蘭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讓原本“好漢走到縣,好女走到院”的封建思想得到破除,貧窮落后的村民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孫家棟的“天路”,讓我們在太空中有了一雙“眼睛”,為了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嘔心瀝血,刻苦鉆研;屠呦呦為人民研發出青蒿素來擺脫瘧疾的'折磨,盡管研制過程中出現很多意外,依然沒有退縮;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為了能讓中國人民吃上白米飯,頂住各方壓力研究出雜交水稻,不僅讓中國人不再忍受饑餓,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跟著受益。
這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深深地觸動了我,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他們是我心中的英雄,他們也讓我認識到堅持自己的信念理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管前方的路多么坎坷崎嶇,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一直堅持下去。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樂于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堅持不懈、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加倍努力學習,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奮斗一生!
《功勛》觀后感 15
昨天和好友長聊排毒,講到最近的電視劇,講到《北平往事》,她問我哪些是表面精致實則很爛的劇,我說《北平往事》算不上,里面還是有些東西可以看的.,突然想到《功勛》,真真坐實了這個位置。
因為《暗算》,因為李小冉,我期盼了很久,但是跟了幾天,就發覺劇本漏洞百出,不忍卒睹,假如是別的題材也就罷了,但既然是蘇軍大進攻之前最重要的情報戰,怎么可以允許出現這么可笑的錯誤呢?
以卓越為日本女人扎針為例,她第一天到了長春,找到房子,其次天找到工作,日本播音員當天失聲,她晚上跟人學習針灸(從其臺詞可見,此前她從沒學過,然后也沒教穴位,也不見談針法,她就這么學會了,汗!)第三天日本人找到診所,找她扎針,好了!
真是暴汗,因為她之前就說過,學過護校,拿過證書,所以在一家日本診所找到了活兒,但那是護士啊,她也明明穿著護士服。但柳云龍和病人張口就沖人家喊大夫,信任地把頸項給人家扎,而李小冉更牛,就用昨晚突擊學成的針法治好了。我看完真是無語……
類似這樣生搬硬套馬腳頻發的劇情還充斥著全劇,可見作為一劇之本的故事薄弱到何種程度,天際已經有人指出了。劇中共黨特務組織的接頭、運作假如是真的,早就被日本人查出不知多少回了。
惋惜了這個劇的服裝、布景等等外在的功夫,還有演員,真是奢侈生命。
《功勛》觀后感 16
《功勛》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題、組織創作的一部重大現實題材作品,今日正式宣布定檔。該劇將于9月26日在上海東方衛視、北京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黃金檔首播,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家網絡平臺同步播出。此次曝光的還有定檔預報和人物系列海報。 《功勛》是總局“志向照射中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動劇目。該劇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真實故事,以“國家敘事、時代表達”的藝術手法,用單元劇的形式,將首批八位功勛人物的人生華彩篇章與共和國命運串聯起來,詮釋了他們“忠誠、執著、樸實”的.人生品行和獻身祖國人民的崇高境界。 《功勛》集結了全國一線創作團隊和制作班底,由導演鄭曉龍擔當總導演,李小明任總編輯,曹平、敦勇任總制片人。其中,《李延年》單元由毛衛寧執導,劉戈建、李修文編劇,王雷主演;《于敏》單元由沈嚴執導,王小槍編劇,雷佳音主演;《黃旭華》單元由楊陽執導,申捷編劇,黃曉明主演;《張富清》單元由康洪雷執導,陳枰編劇,郭濤主演;《申紀蘭》單元由林楠執導,鞏向東編劇,蔣欣主演;《孫家棟》單元由楊文軍執導,徐速編劇,佟大為主演;《屠呦呦》單元由鄭曉龍執導,王小平編劇,周迅主演;《袁隆平》單元由閻建鋼執導,宋方金編劇,黃志忠主演。不同于以往的單元劇,《功勛》摒除了“人物傳記”的慣用敘事手法,集中闡述八位功勛人物取得成就時的高光時刻。八位主子公來自不同行業領域,性格也不盡相同,不同導演的拍攝風格各異,多元豐富,但都將帶給觀眾同樣的情感沖擊。
《功勛》觀后感 17
電視劇《功勛》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安靜,一成天,腦海里都出現劇中人一個個犧牲時的場景。最震撼我心靈的,不是金天一、春蘭、喬老板、項政委、梅津和卓越的犧牲,而是劇中年僅七歲的巧丫的犧牲。
劇中巧丫戲份并不多,是廖飛和卓越先后租住的康西公館的老板娘的女兒,聰慧可愛,廖飛和卓越都先后教過她學寫字,她對廖、卓二人有著深厚的感情。
卓越預備離開新京去東林鎮埋伏,外出辦事出門前答應巧丫給她買糖人回來。巧丫快開頭都有這么一句話:"一個有盼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就是那些悄悄無聞,無私奉獻的先鋒們,無所畏懼,勇敢殺敵的戰斗英雄們等等中國人團結全都,目標全都,才會讓我們有了今日的幸福生活。
電視劇的1~6集講的是"能文能武的.李延年:一位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的故事。李延年是七連的指導員,他不僅聰慧還很英勇。七連之所以能常常打勝仗,基本上全是指導員李延年指揮的!有這么一場戰斗,七連包括李延年自己只剩了十一個人。他們彈盡糧絕,每個人都給自己留下了最終一枚手榴彈,在預備進行最終的戰斗時援軍來了,最終把敵人打了個屁滾尿流。看完這部劇讓我熱淚盈眶,熱血沸騰。也讓我更加理解今日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沒有這些先輩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妙生活。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梁啟超先生的話: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之后我要好好學習,努力長大后為國家做貢獻!
《功勛》觀后感 18
電視劇《功勛》講述了首批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在各行各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故事,他們或在貧困的基層默默地奉獻,或隱姓埋名為國家科研做出突出的貢獻,或從戰場走向基層繼續為人民服務,發光發熱。
《功勛》既尊重時代真實的邏輯,又忠于功勛人物生而為人的`情感。《功勛》人物,有“柴米油鹽”,也有兒女情長。劇中細密的情節與細膩的情感讓我感受到了功勛人物平凡細碎的“生活的毛邊”。
《無名英雄于敏》從于敏與妻子孫玉芹的家庭生活講起,于敏一離家便數月、對工作三緘其口,孫玉芹包攬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務,十月懷胎一朝臨盆那晚,孫玉芹把熟睡的大女兒托付給鄰居,獨自一人提著臉盆、待產包步行去醫院。氫彈爆炸成功,大街上人群歡呼雀躍,依然要保守秘密的于敏只能借口發工資讓妻子買一只烤鴨慶祝,而妻子則把工資做了各種生活分配,回到家中收聽廣播,于敏流下了淚水,他無法向妻子說明原因,只是要了一杯酒……
《孫家棟的天路》單元中妻子孕后期直到生產,孫家棟都在戈壁上與“東風二號”死磕。再進家門時,孩子已落地,妻子一人扛著家里全部家務。曾經,妻子也會為承受離別之苦鬧點小情緒,為丈夫不肯吐露工作的詳情而氣惱,但在偶然被告知那是一項“偉大事業”后,她從此成為丈夫事業的頭號支持者、捍衛者。一位位科學家的背后,是家人們義無反顧的奉獻與付出。“其實這家,你是功勛。”這句臺詞是劇中于敏對妻子的心疼和撫慰,也是對科研人員家屬的崇高致敬。
《功勛》讓我深刻認識到功勛人物一生都在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的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功勛的家人們也在背后默默支持著。正是有功勛家庭這樣舍小家為大家、樂于奉獻的精神,新中國才能又快又好地建設起來。
《功勛》觀后感 19
鄭曉龍團隊全景式還原抗瘧之路
在研究過程中,屠呦呦和課題組的同事曾多次就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但屠呦呦直言:“科學研究不應該有禁區,不管是從中藥店買的藥材,還是野地里長的植物,不管是水煎還是絞汁,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瘧新藥能救人命,就應該大膽地嘗試。”在編劇王小平看來,屠呦呦是個非常直爽的人,她極其專注于她的研究,所以不那么在意人情世故,“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的人,這種透明充滿了樸素的可愛”。
在很多觀眾眼中,鄭曉龍與王小平出品必屬精品,《甄嬛傳》《羋月傳》等熱門佳作都由夫妻倆聯袂打造。而這次拍攝《屠呦呦的禮物》,鄭曉龍團隊更是匠心雕琢,力求品質。他坦言:“越是對細節的專業,越能讓觀眾感受到情節的真實。”為了追求這份真實,鄭曉龍團隊查閱數以千計的中醫古籍和原始中藥記載資料,跨越上千公里,輾轉北京、海南省陵水縣、浙江省寧波市等地,一遍遍地重新搭建場景,改造危樓,力圖以1:1的比例,全景式復原屠呦呦當年的工作場景。
修復改造的過程極其瑣碎復雜,難度最大的當屬該劇的.核心場景——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因為它屬于危樓,我們要從結構上真實地還原,工程量極大。”制片人敦淇說道。為此,劇組在密云老廠房的基礎上耗費50天時間完成了中藥研究所的改造工作。為了找到屠呦呦團隊萃取青蒿素需用的7個大缸,道具組幾乎跑遍了中國各省市的大小市場,終于在寧波市象山縣找到了當地人腌制白菜的7個大缸。而在拍攝地海南,劇組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難,由于山路崎嶇,汽車無法到達取景地,在交通受阻、人力有限的艱苦條件下,劇組依靠人工搬運,將所有的設備器材扛到取景地,重新搭建越南軍隊野戰醫院和試藥基地。
《功勛》觀后感 20
《功勛》一書如同一本生動鮮活的功勛簿,立體地展現了九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是怎樣“煉成”的。九位功勛人物來自不同的行業領域,打開任何一位功勛者的人生履歷,都如同踏入一條寬廣的河流,靜水流深。
功勛者們將個人理想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有大國重器的時代所需,就有于敏、孫家棟、黃旭華隱姓埋名的堅守;有父老鄉親的家國所依,就有申紀蘭、李延年、張富清滿腔熱血的赤誠;有黎民蒼生的生計所系,就有袁隆平、屠呦呦、鐘南山苦心孤詣的執著。他們身體力行地詮釋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永遠是他們行動的根本遵循,祖國和人民需要干什么,他們就去干什么;需要干多久,他們就干多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一部功勛事,悠悠多少年;千秋家國業,盡在平凡間。”晚年的李延年非常簡樸,走在街上鮮有人會認出他就是“共和國勛章”的獲得者,那位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屢建奇功,指揮僅存的.40余人斃傷美軍600余人的一級戰斗英雄、特等功臣。xx年是抗美援朝勝利71周年,每當談起當年的赫赫戰功,李延年總是平靜地說:“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戰士,保家衛國是我應盡的本分,這些榮譽是屬于所有流血犧牲的烈士和人民群眾的。”
見賢思齊,見賢思進,功勛者們忠誠、執著、樸實的精神將歷久彌新,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點燃當代青年理想的火種。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中國青年是功勛精神譜系的繼承者,吾輩應當追隨功勛者的腳步,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成就屬于自己的輝煌。
《功勛》觀后感 21
古代有岳飛精忠報國,近代有黃繼光為國捐軀。他們生活的年代不同,但是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報效祖國,為國爭光。
以前的祖國衰弱,腐敗,任人欺負,但是有了那些懷揣夢想的中國人之后,我們的祖國就漸漸強大了起來,有了巨大的成就。
開國大典上的那一句:新中國成立了!這句話敲打著每個人的心,使每個人心中的熱血沸騰了起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當“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后,每個人都觀看著“神五”升起的錄像,每個人都在快樂著,歡呼著。
我相信,在將來的開展中,祖國會變得更加繁榮興盛,更加美好,這是中國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有著一個中國夢,那就是不再讓全國十三億人口再有挨餓的了。有一次,一個人把袁隆平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成果扔下了水井,他奮不顧身地跳了下去撿回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前我不明白,袁隆平為什么會為了一棵小小的水稻而奮不顧身,但現在我明白了,那不是普通的水稻,而是他的中國夢,是他凝聚了許多汗水和盼望的中國夢……
我也有著一個夢,它雖不及袁隆平的`夢那樣偉大,但是卻是十分漂亮。
小時候,我常常夢想自己長大以后,可以成為一個救死扶傷的醫生,可以穿著圣潔的白大褂穿梭在醫院里,為重病的患者做手術,想象著別人叫自己“白衣天使”時的畫面,我就十分喜悅。我知道我離我的夢還很遙遠,但我會刻苦學習,努力早日使我的夢實現,我會用自己的汗水澆灌我那個美好的夢……
一個人的夢雖然渺小,但成千上萬個人的夢加起來就是非常偉大的。它就像一滴水,單靠這小小的一滴是聚不成滾滾不息的江水的,只有匯集在一起才有意義……
【《功勛》觀后感】相關文章:
無言功勛05-01
功勛詞語解析05-21
《功勛》觀后感04-30
功勛觀后感12-05
《功勛》的觀后感04-30
功勛觀后感04-08
《功勛》觀后感11-06
看《功勛》的觀后感04-29
《功勛》的觀后感范文04-30
觀看《功勛》的觀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