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高考不再加分

時間:2021-09-03 11:55:32 高考熱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高考不再加分

  參賽選手正在向外國朋友介紹參賽作品。資料圖片

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高考不再加分

  本屆起科技創新大賽獲獎者不再享受高考加分等政策

  30萬孩子的熱情從哪來

  本報記者 魏 薇

  在高考加分、保送的誘惑前,各種名目的賽事和獎勵曾肆意繁殖,也為少數人的暗箱操作提供了明晃晃的借口。如今,加分項目一再瘦身,原先掛鉤的各項賽事紛紛脫鉤。無利不起早的邏輯推演下,這些賽事是否會蕭索凋敝、成明日黃花?

  誠然有一夜花落者,但是我們也能看到,一些賽事“瘦”而不夭,熱度不減。但凡真正從裨益教育、拓寬眼界、提升能力的初衷辦賽舉獎,必然會受到學生和家長真心實意地支持。隨著社會教育理念的進步和教育選拔體制的完善,此類賽事的生命力也將越發興盛,成為豐富教育內涵的有益補充。與功利脫鉤,教育才能回歸樹人之本。

  ——編  者

  日前,第三十三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落幕。往年,北京大賽一等獎的獲得者可以獲得10分高考加分,全國大賽一、二等獎的學生更能獲得20分的加分和保送資格。而從今年開始,在教育部規定高考加分項目“瘦身”的情況下,科技創新大賽獲獎的學生將不再享受高考加分、保送等優惠政策。

  熱度不減

  報名人數與去年持平,加分人數所占比重原就很小

  雖然與高考優惠政策“脫鉤”,從報名情況看,青少年參與熱情并未因此減退。據介紹,參加本次創新大賽初賽活動的學生達30余萬人,與去年持平。除了北京的青少年外,還有來自11個國家和香港地區的14個代表團、31個國際項目參與。

  “即使不‘脫鉤’,絕大多數參賽學生也是享受不到高考加分和保送資格的。”北京市科協副主席周力軍介紹,以去年為例,參與北京大賽的學生有30余萬人,占北京市所有中小學生總量的20%,而最終加了10分的學生只有幾十人,加20分和保送的只有14個人。

  作為一項發展了30余年的常規賽事,科技競賽在老師和學生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周力軍表示,“大賽不是只屬于極少數獲獎學生的比賽,從去年開始,我們開始強調一種讓所有學生享受科學帶來的快樂的競賽文化。”

  “自主導航的球形輪避障機器人”、“基于安卓平臺的智能手機入侵檢測系統”、“樹木年輪中的音樂開發”……今年中學項目中共有92項一等獎,每一個項目都頗具趣味。

  仔細翻閱獲得今年行為與社會科學類項目一等獎的《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高中生課外閱讀狀況調查報告》,很難相信這篇學術規范、有理有據、長達2萬字的論文出自一名高中生之手。

  “我們學校曾全面開展了‘海量閱讀計劃’,但是在執行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對圖書館的利用率卻很低。所以我希望通過調查學生們的課外閱讀狀況,發現問題及原因,找出合適的對策。”作者李思軒介紹說,自己沒有特別考慮高考加不加分的問題,出于解決問題的好奇心和為學校爭得榮譽的'上進心,就參加了。

  “除了整篇論文的撰寫,在項目終審的時候還有現場專家答辯,4名專家和我交流,問了很多項目研究過程中的問題,有一種應聘的感覺。”李思軒介紹說,每名選手在現場都有一個小展位,要自己準備PPT、設計能夠吸引人的展板,專家會到不同的展位去和選手交流提問并打分。

  隱性加碼

  助力自主招生及申請國外大學,優秀者獲高校直接面試資格

  “學生參加創新大賽,得獎并不是唯一目的,體會科學精神才是大賽的最終目的。”周力軍認為,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得以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用創新的實踐,在應試教育的“鐵壁”上打開了一處突破口。

  在今年的高校自主選拔中,教育部將招生對象明確為“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尤其是在高中課程之外的領域有創新性研究和成果的學生。這和科技創新大賽的精神不謀而合。此外,參加科技創新大賽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外研究經歷,讓他們在自主招生考試以及申請國外大學時更具優勢。

  “更多的孩子會意識到參加競賽的益處。有的學生雖然沒獲大獎,但是由于自身能力的提高,通過自主招生考試、海外申請等方式被心儀學校錄取。”周力軍說。

  作為北京中小學生科技類最高級別的賽事,很多高校都把比賽看成是“挖”到好生源的途徑,優秀選手將有機會在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中直接獲得面試資格。

  中科院院士、北京市科協主席顧秉林也表示,通過這樣的活動,青少年熟悉了科研活動的基本方法、步驟,初步了解了科研活動的規律,并可能與他人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有利于培養協作精神,無疑會對日后從事更高級的科研活動打下良好基礎。

  強弱懸殊

  城鄉、校際項目水平差距明顯,評審更看重參賽過程

  翻看第三十三屆北京地區中學項目的成績統計,區縣間差異很大,頗有些“兩極分化”的感覺。西城區以25項一等獎拔得頭籌,海淀區以22項緊隨其后,東城區也有14項,但是石景山區、平谷區、昌平區、延慶縣、門頭溝區、房山區等區縣均無一等獎入囊。從獎項累計來看,西城區共有72個項目獲獎,但懷柔區僅有8項。

  此外,獲獎項目大多來自各區縣的名校,其中高科技項目和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研究項目越來越多,且大多需要資金支持,難免會有些家長從各個方面“大手拉小手”地支持。而郊區縣的項目則“泥土味兒”十足,多數研究都集中在鄉村和農業。

  據了解,名校的學生在高一、高二期間每學期都有形式多樣的科技類選修課,還有各種科學俱樂部可供選擇。離高校近的區位優勢,也使一些學生能夠獲得到高校實驗室做研究的機會,享受豐富的科技教育資源。但郊區縣的學校在師資、課程設置、科技教育氛圍等方面都略遜一籌。

  對此,周力軍表示,北京市科協早已注意到在各種青少年科技比賽中,城鄉之間、學校之間的差距,也一直在努力彌補。從2010年開始,北京市科協就與教育部門共同開展教師科技培訓工作,給郊區縣學校教師提供學習、培訓、交流的機會。

  近年來,科協都把大賽決賽放在郊區縣的中學進行,以增強科技教育的氛圍,并鼓勵老師學生積極參與大賽。同時也會在政策上向郊區縣學生傾斜,例如在同等條件下,評委會優先考慮郊區縣的學生。

  另外,也有人擔憂參賽過程中的公平性。由于參賽的只是最終作品,學生能夠向網絡、老師、家長甚至家庭關系網求助,最后很難判斷呈現出來的到底是學生自己的心血還是大家“集思廣益”的作品。

  “大賽在項目評審中,比較重視選手自己找選題、自己實驗、自己撰寫論文,以及科學性、創新性、實踐性,目的就是防止選手為增加獲獎幾率而‘攀高枝’,甚至托關系參與大學研究課題的情況。”周力軍表示,“隨著大賽與高考的脫鉤,學生家長的功利思維也有所減少。”

【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高考不再加分】相關文章:

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感言01-01

科技創新大賽獲獎學生的獲獎感言01-01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決賽的獲獎感言01-01

滬高考加分調整:2014年奧賽獲獎不再保送06-05

創新英語大賽獲獎作文09-04

創新創業大賽獲獎感言02-10

安徽省級優秀生高考不再加分11-05

獲科技創新大賽獎2012高考考生沒有保送資格01-06

河北青少年科技創新獲獎者高考加5分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