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禁令”下的博弈 復讀市場姓公姓私?
與眾多即將跨入大學校門的學生一樣,曉曉也將進入到新的學習環境中,只不過等待他的不是大一的輕松與新鮮,因為,他選擇了復讀。手持547分的高考成績單,曉曉將“回爐再造”的地方定在了臨川的一所中學,希望來年北大清華榜上能印上自己的名字。曉曉顯然不是個案。有數據顯示,2011年江西省普通高考報名人數為28.8萬人,高考錄取率約為80%,照此計算,今年我省應有5.76萬考生落榜。若其中有1萬名考生選擇復讀,當年學習和生活費用以1萬元為標準,這意味著高考復讀市場將有近億元的收入。事實上,選擇復讀的學生可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有業內人士估算,每年落榜生中約有1/4的學生選擇復讀,另有一些考得不甚理想的,雖然進了一本線、二本線,但仍會選擇復讀的路,期望來年取得更好的成績,進入理想的學校。
現狀
公辦學校復讀班有政策限制無監管力度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發布了《關于加強基礎教育辦學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通知指出:“當前一些地方公辦學校招收高中畢業生復讀的現象有增加的趨勢,使本來已經短缺的高中教育資源更趨緊張,也影響普通高中實施素質教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管理和引導。”通知要求“從2003年秋季開學起,各地公辦高中不得占用學校正常的教育資源舉辦高中畢業生復讀班,也不得招收高中畢業生插班復讀。”2007年,教育部再次強調,公辦高中辦復讀班,是利用國家資源收費,不利于教育公平。
事實上,這條“紅線”似乎已被公辦學校遺忘在了抽屜里。
今年6月初,一些地方的公辦高中就開始著手準備復讀班了。高考結束后,公辦學校的老師甚至放棄休假到學生家里做工作,勸學生回校復讀。更多的學校則在校園張貼招生海報、通知,宣傳對高分復讀生的種種優惠政策。
“很多地方都很難做到不招復讀生,因為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只信賴公辦學校,民辦學校的師資力量目前還是難以和公辦學校抗衡。”一位在公辦學校任教的老師這樣直言,“即使禁令必須實施,復讀班也能夠以‘借殼’的形式出現,可以這樣說,是市場架空了禁令。”他向記者介紹了幾種可以打“擦邊球”的辦學方式,比如將辦學地點設在本校外,師資則主要是本校教師、外聘教師,以及本校和外校的退休教師。這些學校自稱教師、校舍都是租用,因此“沒占國家資源”。
一所民辦學校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高考復讀學校屬于非學歷教育,開辦高考復讀學校需要經過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備案。但細化翔實的具體管理辦法很少制定出來,監管便處于虛化,這就使復讀市場一直處于無序競爭狀態。”他認為,在教育產業化的背景下,教育培訓因為有利可圖,越來越成為公辦學校爭搶的目標,因此禁令,也是干吆喝而已,沒有什么實質意義。
聲音
復讀市場姓公姓私莫衷一是
對于復讀市場究竟應該姓公還是姓私,社會各界也有爭論。
反對方認為,如今的復讀生制度導致每年都有相當比例的應屆生不能在當年被高校錄取,只能淪為下一屆的復讀生。這無形中增加了現有高中的學制,即增加了“高四班”,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而且公辦學校參與高考復讀市場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現,一些公辦學校為了賺取復讀生學費,將大量優秀教師安排到復讀班教學,以至影響在校學生教學和學習成績。另外,公辦學校之所以能在復讀市場得勢,主要是他們能利用國家賦予的教育資源優勢地位。公辦學校有政府財政支持,學校教師是財政出資養著,民辦學校則主要靠自己的經營取得。讓享受著國家待遇的教師到教育市場上干第二職業賺取外快,這顯然存在問題。
高二學生小曾則沒考慮那么多,他告訴記者:“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教育資源不能只分配給應屆學生,它不是應屆生的福利。而且一旦復讀生只能到民辦學校就讀,家里開銷肯定會增加,花費更多。”小曾表示,如果以后沒有考上心目中的大學,他也會考慮復讀一年。
而學生家長則對民辦學校的教學質量憂心忡忡。的確,以現有的民辦中學來看,其實力與老牌重點中學不可同日而語。在采訪中,一位家長毫不掩飾他對民辦學校的不信任:“公辦的信譽度更高,質量更有保障。而民辦機構說倒閉就倒閉了,風險太大,我可不敢讓孩子冒這個險。”
即使在公辦學校內部也對開設復讀班有著絲絲無奈。“就算公辦學校不開復讀班,每年也總會有這樣那樣的關系和條子,找到學校,要求將復讀的孩子送進來,與其偷偷摸摸地插班,不如交由市場決定。以現在的教育體系來看,要切斷復讀班與公辦學校的關系,只能是教育主管部門不切實際的假想。”還有老師向記者透露,開復讀班已成為公辦學校創收的重要渠道,“以一所優質公辦學校招收10個班的復讀生為計算,若每個班50人,每個學生平均學費5000元的話,單純學費收入就是250萬元。這巨大的利益豈能是說放手就能放手的?”
解圍
復讀生不進入公辦高中的評價體系
落榜復讀,是考生們無奈的選擇。從理論上講,由于每年招生總額的限定,復讀大軍的加入確實擠占了應屆生升學的機會,損害了應屆生的升學權利。更重要的是,復讀生的存在發酵了應試教育的泡沫,成為各級學校攀比升學政績的催化劑。
但,即使公辦學校停辦復讀班,復讀生依然會分流到社會辦學機構,復讀生擠占應屆生升學名額的困窘依然存在。不僅如此,復讀生還面臨著良莠不齊社會辦學機構的收費混亂滋擾和管理不善的隱憂。所以,只要不剝奪復讀生參加考試的權利,公辦學校的復讀禁令就有可能還是紙上文章。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認為,完全取消公立中學辦復讀班,私立中學的復讀班就會如雨后春筍般的成長起來。“復讀費用會大幅度的提高,那樣是否就公平了?公辦中學明著不辦暗著辦,公辦中學的復讀班實際上就取消不了。”問題關鍵在于,復讀生不應進入公辦高中的評價體系,也就是說復讀生的高考成績不算入學校的升學率,此外,復讀生單獨報名,不參加公辦中學的報名。
中矗律師事務所的劉良歡律師還提到,高考復讀在很多國家都是允許的,中國法律也沒有禁止。在此情勢下,禁止公辦高中招收復讀生也存在著法治和情理上的存疑空間。如果復讀生提訴訟,禁止復讀的行政命令往往遭遇無法可依的尷尬。而且,教育主管部門的各類通知、禁令和文件在現實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夠得到各級公辦學校的認真落實也是未知數。(江西日報 實習生楊佩匡野金蘭)
中國大學網 http://salifelink.com (責任編輯:卜范龍)【“禁令”下的博弈 復讀市場姓公姓私?】相關文章:
皇甫姓的來源,姓皇甫的名人03-14
鄂姓的來源,姓鄂的名人07-26
晏姓的來源,姓晏的名人08-22
盧姓的來源和姓盧的名人07-23
于姓女孩的起名02-29
戎姓的來源10-30
夸夸我的姓作文08-23
盧姓好聽的名字01-06
郝姓女孩的起名09-23
蔣姓女孩起名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