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源大戰由暗轉明 盤點2011年高校招生門
南科大“罷考門”45名學生甘當“小白鼠”
在新中國高考史上,這絕對是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將來有一天或許也應該記錄到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上。這一天是2011年6月7日。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校園,全國高考第一天。當天,該校布置了兩間教室作考場,然而,截至上午9點半,沒有一名南科大學子走進這里。
此前,校方稱,收到行政部門下發的文件,該校錄取的45名學生,按教育部的要求必須參加高考。據理力爭卻無效的校長朱清時不得已選擇了回避,讓學生自己作選擇。
點評:早在創建之初,南科大就被寄予了高校改革的厚望,希望教授治校,讓大學回歸本位。而來自全國的45名學生,甘愿當“小白鼠”,冒著失去國家承認文憑學歷的風險,放棄高考直接就讀南方科大,其學生及家長的勇氣確實讓人敬畏。被輿論稱為南科大“黃埔一期”的45名學生,湖北有兩人。
盡管此事最終不了了之,但中國高考改革呼聲之高,高考改革難度之大由此可窺豹一斑。
復旦交大“電話門”
生源大戰 由“暗”轉“明”
舉行校園開放日,高額獎學金,填報志愿前,派老師甚至院士到中學講座,“攔截”狀元填志愿,甚至互相詆毀……為搶優質生源,高校之間一直在暗暗交勁。然而,今年的復旦、上海交大的“電話門”,讓學校的生源大戰由“暗戰”轉入“明戰”。
今年7月1日,復旦大學招生辦在學校網頁上發聲明稱有“李鬼”假冒復旦大學在部分省騙學生改志愿,并宣布“李鬼”很可能來自上海某理工類高校。接著,復旦大學教授馮瑋在轉發該微博時更是直稱是上海交通大學所為。
復旦告訴媒體“電話門”的一些細節:今年高考成績發布后,復旦在廣東、云南等省的招生小組曾與部分考生簽訂協議,這些考生不久后便接到一個電話,有人以復旦招辦老師的身份稱與他們簽訂的協議無效,隨后,考生們又接到了另一所名校的電話,表示愿意與他們簽訂協議,于是,這部分考生修改了志愿,放棄了復旦。
7月2日晚,上海交大招生辦網站也發出一份聲明,稱有關“考生受騙修改志愿”的部分言論和報道影射了該校,對其聲譽造成極大損害。聲明稱,上海交大招生工作實施的是“陽光工程”,無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師通知考生取消其與他校所簽協議,對一切捏造事實、詆毀該校的行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眼看兩校就要“大打出手”,結果事情很快戲劇性結束。原來,教育部主管部門直接出面干預,兩天后兩校各自將學校網絡上的聲明撤下,事件逐漸平息。
點評:高考前高校就開始了生源大戰,填報志愿時更是進入白熱化,為了攬到優秀生源,各校使出渾身解數。“電話門”的出現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誠然,有市場就會有競爭。但健康的競爭應該是光明正大的,不能以“挖墻腳”甚至是互相詆毀來達到目的,尤其是作為教書育人的高校,更不能淪落為市井小販般與人對掐對罵。說到底,高校的競爭最終還是要靠各自的辦學實力。
安徽高招“鴿子門”
“預錄取協議”成了廢紙
今年高招,對安徽7個考生家庭來說,遭遇了最悲劇的“黑色7月”:被南京大學放了“鴿子”,導致他們成了高校搶生源的犧牲品。
事發地為安徽省老牌省級示范高中無為中學。高考結束后,南京大學招生辦的老師來到無為中學,鼓勵部分高分考生報考南京大學。在填報高考志愿之前,南京大學和7名考生簽訂了一份預錄取協議,承諾第一批次A志愿填報南京大學,學校就能保證錄取她。這份協議一式兩份,還蓋上了南京大學的公章。
面對南京大信誓旦旦的承諾,再加有這樣一份預錄取協議,這7名考生就沒有考慮其他學校,直接填報南京大學,并且后面的學校志愿也是隨手填報的。
結果卻是,他們全部被放了“鴿子”。原來,最終錄取顯示,南京大學在安徽招生的最低投檔線是648分,這7名學生的成績都在645分到647分之間。盡管當時已經簽訂了預錄取的協議,也給了承諾,這7人沒有一人被南京大學錄取。
安徽省教育廳對此事回應道:“從教育政策上預錄取協議是不被認可的,但是考生可以以個人和南京大學簽訂的錄取協議作為一種契約,通過法律的途徑維護權益。”
盡管當地教育部門出面譴責,校方也表示歉意,最終都無法改變這7名考生落榜南大的事實。
點評: “預錄取協議”,是考生在正式填報志愿之前,與高校簽訂的一份承諾書。高校要考生第一志愿填報,同時許下承諾保證錄取,這是高校搶生源的又一招。
不僅是南大,許多重點高校在填報志愿前,也作出類似承諾,主要是為了搶優質生源。而往往工作做過了頭,承諾過多,最終造成生源扎堆,少數簽了預錄取協議的考生于是就被擠下來了。這種極其自私的搶生源行為,最終害的是考生。
高校搶生源過程中,如何能保證自己的優質生源,同時又不以犧牲考生利益為代價,這考量著每所高校的招生水平和道德準繩。
通知書“搭車門”
收到強制消費“大禮包”
高校的錄取通知書,不再只是一紙通知書,而是搖身一變,變了一個大禮包:除了錄取通知書,還有電話卡,銀行卡等等。這兩年來,不少高校都陷入通知書“搭車門”,有些高校無辜,有些高校卻是心知肚白。
“錄取通知書里面竟然有1張電話卡和一張建設銀行卡,覺得有點‘囧’啦。學校這是在幫移動公司和建設銀行做生意啊!”來自廣東清遠的一名“準大學生”阿生,前幾日收到廣東某知名大學錄取通知書后,馬上在微博上“廣播”。
通過調查發現,近年來不少考生被高校錄取后,收到的錄取通知書里面都多了“附屬品”,這樣的現象引得眾學子直呼“杯具”。
通知書“搭車門”引起不少考生家長反感。今年6月3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緊急發出《關于規范基礎電信運營企業校園電信業務市場經營行為的意見》,明確要求電信運營商不得與學校簽訂排他性協議,以達到獨家進入校園提供通信服務的目的,也不能在錄取通知書中夾寄手機SIM卡或UIM卡以及業務宣傳資料,這樣的行為將被判處違規等條例。
然而,規定只是規定,目前,仍有高校在錄取通知書中夾寄手機卡。
點評:錄取通知書里“名堂”多,有些是高校與運營商達成的協議,有些則是投遞時動的手腳。但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無非都是“利”與“益”。更有甚者,高校與運營商勾結,將手機卡、銀行卡與校園消費捆綁在一起,強制學生使用某一品牌的手機卡、銀行卡等等。
堂堂高等學府,不思如何提升辦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而去考慮蠅頭小利,實非中國高等教育之福。
編者按
這是一年一度的國產高招“大片”,“觀眾”至少有數千萬人,主角只有兩個,高校和考生。從南方科大45名學生的拒絕參加高考,到復旦等校陷入招生暗戰的“電話門”,再到部分學校遭遇零投檔,今年的高招大片可謂“精彩紛呈”,熱鬧非凡。
隨著四批二的錄取進入尾聲,今年的高招“大片”即將退出“上映檔期”,為此,本報特在今明兩天對今年的大片進行盤點總結,希望以后的高招更加陽光,更加公平公正。(記者 屈建成)
(責任編輯:卜范龍)【生源大戰由暗轉明 盤點高校招生門】相關文章:
高校招生方案(精選14篇)03-30
高校自主招生實施方案08-19
高校招生辦主任述職報告06-09
高校招生面試自我介紹09-30
高校招生工作總結(精選10篇)04-18
高校專項計劃招生推薦信(精選23篇)04-17
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05-04
生源調查報告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