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代人的高考故事:高考改變命運
2011高考進行時72小時連續報道<< 2011高考真題<< 2011高考作文<< 名師真題點評<<
如果不是因為高考,(山東)煙臺大學教授葉峻,最后可能會成為一個車間主任;煙大國際交流學院副教授隋艷,也不太可能在高校任職;在一家金融公司任職的鄒積武,可能正在一家工廠的流水線上忙碌。1959年、1979年、21世紀,三個時代的考生,發出同樣的感嘆:高考改變命運。
關鍵詞一:報效祖國
1959年:上大學先過“成分”關
退休在家的葉峻仍然在進行科研工作,他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煙臺大學教授,他的新書《社會生態學與協同發展論》將在今年年底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62年的夏天,當時20歲的葉峻正在為填報志愿而苦惱。
與現在不同,上世紀50年代,要先報志愿再參加高考。葉峻第一志愿報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工程物理系,立志學習科學技術建設祖國。“考大學的目的是學科學技術報效祖國,哪個大學的學術水平高我就想去哪個。”葉峻說,如果不參加高考,他最后可能會成為一名車間主任。
在上學期間,葉峻的父親只來過學校一次。1959年7月份,沒有家人陪考和學校加餐,葉峻平靜的參加了高考,6門考試考了3天,有語文、數學、俄語、政治等科目。
那時候考大學要先看個人“成分”,如果是地主、資本家、反革命、偽軍官的后代,不管高考成績怎么樣,都不能考上大學。“‘成分’不好的,直接不送檔案。”葉峻的“成分”很好,他的母親是農民,父親是軍工廠的工人,四川大學生物物理專業最終錄取了他。
關鍵詞二:興趣使然
1979年:同一屆考生差了13歲
隋艷是煙臺大學國際交流教育學院副教授,17歲的她于1978年參加了一次高考,因填報志愿出了差錯,沒能被錄取。1979年,她又參加了第二次高考,成為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的一名學生
隋艷出身高干家庭,但是她高考時跟平常一樣,家里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準備,沒有加營養這一說。每天就是吃完早飯去考試,考試完回家,大家沒把高考太當回事。
鑒于歷史原因,當時班里就出現了“孩子”和“叔叔”同在的情況。班里最小的1963年出生,最大的1951年出生,差了13歲。
大約8月中旬出了高考成績,然后就開始忙著填報志愿。從小就喜歡讀書的隋艷,決定報師范類學校,畢業當老師。
關鍵詞三:迷茫的選擇
2006年:可選擇的路多了,也就更難抉擇
雖然說成才的路有很多,但是對于一個農村孩子來說,考大學還是一條最主要的邁進城市生活的路。因此也萬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2006年初夏,鄒積武終于邁入高考的“戰場”。
鄒積武說,由于壓力比較大,考試期間同班的幾名同學晚上失眠。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每科考試前班主任都組織同學們宣誓,就像戰爭打響前的大動員,來提升同學們的自信心,鼓舞士氣。
高考的兩天,為了給自己補足能量,基本上就是牛奶、雞蛋、巧克力,倒不是因為胃口不好,而是害怕這兩天吃壞肚子,影響高考,因此只保障基本的生活必需。
記得那時的高三生活確實清苦,每天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的轉,高三一年下來,一個宿舍8個人除了他體重保持著最低限110斤沒下降,其他同學都掉秤了。
鄒積武高考成績出來了,580分,差重點3分!雖然痛失了填報一本志愿的機會,但他還是感覺不錯,起碼沒有發揮失常。填報志愿時有些摸不到頭腦,這么多學校可以選擇,究竟選哪一個呢?在一大堆親戚朋友的參考下,最后選擇了離家較近的煙臺大學。
(【三代人的高考故事:高考改變命運】相關文章:
高考勵志故事 決戰高考之巔03-25
2023年湖南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故事的力量(精選28篇)08-11
高考生高考復習方法05-25
2023年湖北新高考全國Ⅰ卷高考作文:故事的力量(精選25篇)05-25
高考的口號01-12
高考的作文01-24
高考的口號02-17
高考話題作文:全國高考作文08-08
高考的贈言01-25
高考的句子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