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狀元扎堆學經管 紛紛涌向最有“錢途”專業
高分考生紛紛涌向最有“錢途”專業1/6高考狀元扎堆清華經管的背后
每當需要給出建議,南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偉平總會不假思索地對出色的年輕人說:“去數學系吧。”
在這位數學家看來,數學是智力的挑戰,數學是科學的基礎,數學值得選擇。
對提起數學就頭疼的考生,張偉平說,那就選你喜歡的專業。
但關于這點,即使最有選擇權的那些年輕人——高考狀元,往往也很難做到。在延攬全國至少半數狀元的清華大學,今年錄取的四五十名文理科高考狀元中,有18人投到經濟管理學院門下。
難道,狀元們的志趣,天生就這么趨同嗎?張偉平院士認為:這一方面是件好事,經濟管理學科后繼有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高分學生專業選擇的狹隘性和盲從性。
全國最棒考生的風向標——狀元為啥扎堆讀經管
每年高考過后,狀元們去了哪些專業,不只是個人選擇問題。他們如同風向標,代表和影響著全國最優秀考生群體的選擇。
“一個人的選擇會有偶然性,但這是一個群體的選擇。”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孟芊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對于狀元,清華“既關注又不那么介意”。不介意的是,高考成績只是一個方面,狀元并不必然最佳,關注的是他們大多數是好學生,而且能夠影響別人。
在當今的中國,招收狀元概率最高的院系之一,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清華的狀元至少占全國的一半,其中又有1/3至1/2選擇經管。這意味著每6名狀元,至少就有1人在這個學院。
2008年,清華經管學院統招的188名本科新生中,有23名狀元。2009年的182名新生中有狀元18人。
兩年間,選擇清華經管的各省份前10名分別是83人和77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校招生人士說,這一方面說明經管院系招生工作得力,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很多學生還是相對盲目的,“似乎"管理"很高端,很多學生連經濟、金融都沒分清楚就來了。他們模模糊糊覺得很熱門、很好就選擇了。”
作為清華招辦主任,孟芊最常遇見的一個問題,是考生選專業的“匹配”心態。“學生有這么一種心理:我的成績達到一個水平以后,這個分的學生都去了哪個專業,我不去的話就虧了。”
有一年,某省文科狀元報考清華英語系。很久之后,當清華大學的招生老師來到當地,還能聽到一些中學生的不解——為什么狀元不去更熱門的專業?
這名選擇了英語系的狀元,大學期間選修了法語,后又赴德國學習,執著地向他語言學家的夢想進發。孟芊樂見這樣的故事發生。
雖然也主張填報志愿應該遵從個人興趣,27歲的清華物理系博士生羅立波說,對于18歲左右的高三畢業生而言,大部分人都不明白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將興趣愛好與專業選擇乃至職業規劃相對應。
2001年,羅立波從廣東考入清華,“找了一個分數中等的專業就填了”。
“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不太清楚各專業意味著什么。”他說,“從任何招生簡章和材料,你都讀不出哪個專業適合哪種人。”
羅立波回憶,那時人們總在說,21世紀材料很重要,21世紀生物很重要,21世紀光機電一體化很重要……誰也說不清楚究竟哪個專業才重要。當然,現在考生獲得信息的途徑更多了。
為了讓考生避免盲目報考,清華要求招生人員為考生提供參考性服務,幫助他們盡可能選擇愿意讀、適合讀的專業。孟芊說,在大多數省份,清華可以做到在填報志愿前與每一位可能的報考者接觸。
這種接觸,“一是看學生本身適合讀什么專業,二是看學生本身想讀什么專業,三是跟家長去溝通,讓這些因素盡可能一致起來。”
不過,只有一些學生會聽勸。狀元們通常在清華經管、建筑、電子等專業“會師”。
清華經管學院的“經濟與金融(國際班)”,是很多狀元的目標,譬如安徽省2009年一位理科狀元和一位文科狀元,不約而同到了這里。
就業好,就是學科好?狀元的選擇為何不能更多元
長期關注高校招生的羅立波說,雖然狀元“扎堆”的現象有些扭曲,但是相對就業市場來說,還不夠“扭曲”。
“從滿足社會的一般需求來說,這種分布是不合理的,但它大致符合社會潮流。”他說,受到狀元青睞的專業有一點是高度相似的,即都是大力發展的院系。社會上對熱門專業的人才需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這些專業招生規模已經遠超其他,仍然供不應求。
因此,對那些對自身興趣不甚了了的報考者,羅立波通常推薦就業門路比較廣的專業。
這不失為一個現實的考慮。
在知道自己成為2009年青海省理科狀元之前,馬長春就接到了來自清華大學的電話。
“當時招生的老師告訴我,清華經管學院特別火,出路特別好。4年之后,就業、出國特別有前途。”
在此之前,馬長春的夢想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這個夢想的建立來自高中老師。
顯然,招生人員的“游說”打動了他。考慮到自己數學成績還不賴,馬長春報了清華經管學院。
“對高中生來說,根本不了解大學的專業設置,以為就業好,就是學科好。”他說。
對這位高考狀元來說,熱門專業也是一個“比較現實”的選擇。他出生在西寧市大通縣沙巴圖村。父親靠務農、打工鋪就了他的求學路,多年下來積勞成疾。為了弟弟繼續上學,姐姐不得已輟學,早早出嫁了。
剛剛入學的馬長春還不能確定自己是否作了正確決定。他說,第一學期都是基礎課程,如果不太適應現有專業的話,可以考慮第二學期轉系。
不過按照旅美學者吳澧的觀點,馬長春“最好讀對得起自己天賦的專業”。
吳澧曾撰文指出,最聰明的人,最好修讀對抽象思維能力要求最高的理論數學、理論物理等基礎科學專業,以及對語言能力要求最高的中文、英語等語言文學專業。
“我對金融專業并無偏見,但確實覺得最聰明的人不必首選這一專業。”吳稱。
清華畢業生、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生郭昊注意到,2009年的清華理科狀元分布更廣,有工程物理、電子、經管、土木、熱能、數理、計算機、材料、生物、航天、建筑11個院系。
經管學院的狀元新生由去年的25人降為今年的18人。以往幾乎沒有狀元問津的熱能、力學等都招到了狀元。
“有文科第一名去讀法學、心理學,這些學生更多從人生志向考量,這很好。”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說,“今年狀元們的專業選擇更加多元了,這絕對是個好事。他們的選擇,意味著所代表的這個群體的選擇,更加多元一些。”
郭昊不敢確定這是否意味著多元的趨勢,“這恐怕還是有點湊巧,當然也和招生老師的宣傳有關”。不過他說:“長遠來說,還是多元好,一堆狀元擠在經管,也不可能個個都成才。”
“當然沒必要說經管不好,畢竟現在金融業工資最高。”郭昊說,“可以適當引導一下,像熱能、力學、精儀都是需要大量人才的專業。”
“報考,看自己的興趣了,我沒覺得應該選特定的哪個系。如果非要我建議,我倒覺得像機械制造、航空航天等應該多進點優秀人才。”他說。
基礎學科的隱憂 當年狀元扎堆的哲學系為何遇冷
文化學者肖鷹任教的清華哲學系,是一個與高考狀元無緣的“冷門”學科,但這位教授很難真正遠離關于狀元的話題。
有時候,同行見面感慨,傳統的經典人文學科,不僅在高校錄取線上“低空飛行”,而且第一志愿報考的也不多見,“錄取的時候很勉強”。學生的報考熱情持續下降,使這類專業成為低谷。
這種狀況與狀元的“示范”不無關系,“最有權選擇的人選擇了最有"錢途"的專業”。
“我們不能認為狀元就是考生當中最優秀的人,但他又是個標志,狀元"扎堆"在專業選擇上形成了一種導向,引導很多人"應該"選擇這樣的專業。”肖鷹說。
他所知曉的情況十分驚人,一些名牌大學昔日當家的文史哲專業,今天只有降分以求,才能勉強招滿學生,更遑論吸引狀元。
“傳統人文學科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是最高的,要有天分和智慧。我們發現,現在真正有這方面素質的,甚至有這方面愛好的學生,被埋沒了。”
肖鷹曾是一名狀元。1980年,他以云南省文科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因為“它很適合我的性情”。同班同學中,至少有4位狀元。1987年,當他報考北大美學研究生時,4個名額有100多人競爭——“我們是真熱愛這個專業”。
“我并不是說狀元是最優秀的,而是說狀元在哪兒"扎堆",哪兒就會有真正的優秀生源。當我們談到狀元的時候,我們實際上談的是最好的一批學生。”
肖鷹說,在國外,傳統的人文學科人數也少,但都是最優秀的。“我們跟熱門學科的生源差距不在于數量上。傳統的人文學科應該是精英教育的,我不認為數量上應該和熱門學科相比。”
他認為,一個健康的社會,對學生的吸引力是多元化的,而且傳統人文學科應該保持一種持續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不在人數的多寡,而在被吸引者的素質高低,一定要令人有認同感。
但從教之后,肖鷹發現,那些面試之際答曰“熱愛美學”的研究生,入校之后,便再也不愿回答這個問題。他們甚至常說,本科“由于某種原因”學了哲學。“好像是上不了更熱門的專業才到這樣的專業來。”
他認為,高考狀元涌向潮流性的熱門專業,是在缺乏良好社會文化導向前提下的一種“被動”選擇,是一種無奈的迎合。“我不是說這些專業不應該吸納狀元,但是所有狀元都往那兒去,我認為不是個人的問題,是社會的問題。”
在功利化、世俗化的社會,什么專業更好就業、什么職業收入更高,成為學生的基本選擇,肖鷹說:“這不單反映了社會需求的問題,
【高考狀元扎堆學經管 紛紛涌向最有“錢途”專業】相關文章:
新專業新錢途?江蘇高校新增專業揭秘04-26
新專業新錢途?江蘇高校新增專業揭秘04-25
經管類專業運籌學課程教學創新探索04-29
經管類本科專業統計學教學的調查與思考05-01
美國學生選專業 興趣和“錢途”都考慮04-28
經管專業畢業生自我鑒定04-26
外資涌向中國水泥業的營銷動因分析04-27
奇石收藏有錢途04-30
高考狀元支招:告訴你新學期如何學英語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