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縣教育局關于教育教學管理的調研報告
從今年10月中旬以來,在教育局黨委的領導和部署下,林發高副局長帶領政工科、教育科、教研室相關人員,對全縣73所中小學校進行了地毯式的教育教學常規調研,
縣教育局關于教育教學管理的調研報告
。調研主要方式有突擊檢查教育教學常態、查閱制度與記錄、抽查備課本、聽課本、師生個別談話等。在了解管理常態和有效性制度建設進程、了解教育教學規范化基礎上,與學校方面共同發現問題、探討問題。
本次調研目的是了解縣教學工作會議精神的落實情況,共同探討完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對策,促進各校形成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導向的有效性教育教學管理機制。
以下從教學管理有效性、教育規范化和教師校長隊伍建設等方面,反饋調研中了解的情況,并提出調研組的建議。
一、教學常規管理有效性方面
(一)各類學校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的實際行動
本學期大多數學校與教師教學質量意識明顯提高,并在實際行動上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文成二中等規模較大的初中學校,自發組織了八校聯誼機制。11月份,八校進行了第一次教學質量聯考聯評;12月21日,同時在四校分學科舉行教學研討會。經過八校聯誼會商討,還安排好了下階段的聯考聯評和教研活動計劃。
2、同規模的樟臺鄉校、龍川鄉校、學口中學和少體校之間;西坑、學口鄉小等六個縣直屬小學之間也商定了期末聯評方案。
3、玉壺片、西坑片、南田片在調研組下鄉前就安排妥當本片下屬學校的校際聯考機制。其它各片在后續的協商中,也相繼拿出了各片期末質量聯評方案。
校際之間自發的教學質量聯評,有利于促進學校之間教學質量競爭,有利于激發學校和教師的教學質量意識。同時,又回避了由教育行政部門全面組織質量評估帶來的政策風險。
(二)學校在有效性教學管理制度建設的明顯進展
本學期縣教學工作會議以來,絕大部分學校在建立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導向的教學管理制度方面,進步是明顯的。
1、部分學校在制度建設方面,已經率先形成五項有效性教學管理制度(代表性學校:南田中學、百丈際鎮校、珊溪鎮小等)。這些學校修訂的有效性教學管理五項基本制度,即《校本教研制度》《教學常規管理制度》《教學質量評估制度》《教師業績考核制度》《評優評先制度》,具有以下特點:
規范性方面,在內容與要求上符合市教育局提出的義務教育階段“四項教學常規達標活動”和縣“有效性教學管理課題研究”的規范性要求;
科學性方面,充分體現了學校工作要以教學為中心的明確導向,有利于建立“以學論教重視實效”、“面向全體重視差生”、“檢查常規重視發展”的評價激勵機制;
可操作性方面,這些學校所制訂的五項基本教學管理制度,都包含或附有評價量化的操作細則,制度之間相互配套,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真實性方面,在實際運行中,教學常規檢查記錄真實反映有待改進的問題、評價有區分度,對促進教師教學常規達標,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真實有效。
2、部分學校在實際做法上,教學管理有效性導向明確(代表性學校:大學鎮小、巨嶼鎮校、珊溪中學等)。這些學校,雖然在制度文本的規范化方面還沒有完成整理,但是在教學管理方面的實際做法上,都把有效落實新課程教學常規要求、提高教學質量擺在教師業績考核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如:大學鎮小多年來堅持教學常規一月一查、結果公示的做法,本學期還做好了檢查結果的反饋記錄,有效地促進教師教學常規規范化;多年來在教師業績考核中,教學效果占有20分(百分制)左右的區分,“以學論教”的做法,導向十分明確,
資料共享平臺
《縣教育局關于教育教學管理的調研報告》(http://salifelink.com)。3、學區辦公室在片區教學督導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代表性學區:珊溪片、西坑片、玉壺片等)。這些學區辦公室,介紹了多年來堅持學區教學質量統計與分析的做法。他們在9月21日縣教學工作會議后不久,就提出了本學期進行學區內校際聯評的新方案。珊溪鎮小和學區辦公室,還把鎮小制訂的相關教學管理制度推廣應用到本學區下屬學校,統一利用校本教研記錄本,加強了對下屬學校的教學和教研指導。
(三)教師在落實“四項”教學常規方面的進步
1、教師在執行“備課、課堂教學、質量測試、作業布置與批改”四項教學常規方面,取得一定進步。在各校教師備課本抽查中,了解到規范化備課方面的進步是比較明顯的。在大學鎮小隨機抽查的教師備課本中,絕大多數教師備課已經達到了規范化要求。周壤鄉校(小學語文)、珊門小學(英語)、金爐鄉小(語文)的個別教師常態教學,就如一節展示課一樣吸引著教室里的每一位學生和走廊上的調研組成員。
2、教師教學質量意識明顯增強。在最近的學校年終考核中,珊溪中學教師在個人座談會上反映,學校本學期在教學管理上,重視教學質量的導向十分明確,現在教師不僅增強了競爭意識,而且明確了以教學質量為根本的競爭方向。巨嶼鎮校在按有效性管理要求,修訂了“校本教研制度”和“教師業績考核制度”后,出現了人人爭上公開課的好現象,小學部教導主任,本學期校內聽課記錄本記滿四本。
(四)教學管理有效性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與大多數學校積極采取對策,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學校和教師認識不到位,實質性行動相對遲緩。
1、部分學校對“縣有效性教學管理課題研究”和“市四項常規達標活動”內容與要求的認識很含糊。
內容上,不明白“四項常規”是指“備課、課堂教學、質量測評、作業布置與批改”;不知道教學規范達標,分學校管理和教師執行兩個層面進行。
要求上,沒有科學把握達標標準,反饋記錄不講有待改進的具體問題或有意回避問題,達不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也達不到市規范達標驗收的要求。
2、部分學校(學區)提高教學質量的實際行動遲緩。在調研組到來之前,黃壇片、大學片下屬的一些小學還沒有“校際聯評”、“教學質量與教師教學業績考核掛鉤”等實質性提高教學質量的任何做法。經過充分交流后,雖然多數學校積極表態,提出各種提高教學質量的對策。但在玉壺東背小學、雙洋小學等學校交流時,學校領導面對日益下滑的教學質量,分析了很多客觀原因,對完善教學質量測評措施也沒有信心和決心。
其它市縣學校常態化的月考制度,我縣沒有任何學校持之以恒地堅持進行。
3、各種教學管理制度缺乏操作細則,可操作性和導向作用不強。
普遍性存在的突出問題有:
⑴質量評估方面,沒有把考試分數轉化為教師教學效果的計算方法,對非考試科目沒有質量評估方案;常規檢查結果沒有量化或等級化;考試與檢查結果,在操作上難以與教師年終業績考核直接掛鉤。
⑵教學常規制度方面,檢查不全面,“四項常規達標活動”,只關注“一項半”,而對“課堂教學、布置作業、質量測評(命題與成績分析)”沒有督查方案。
⑶檢查反饋記錄方面,有待教師改進的問題不具體,少數學校還存在只由教研組長上報常規檢查結果的老做法;檢查對教師“四項達標”的促進作用不強。
⑷質量評估和常規檢查量化分區分度過少,對教師考核的激勵作用不強;
【縣教育局教育教學管理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縣教育局防汛工作匯報01-14
教育局防汛工作報告05-25
教育學習調研報告04-07
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調研報告01-15
社區教育教育需求與教育參與的調研報告05-25
市教育局雙擁工作總結01-14
商品市場調研報告06-01
中學最佳辦學規模調研報告04-16
服裝市場調研報告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