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諸葛亮的故事(精選10則)
在中國,諸葛亮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如果說一個人象諸葛亮一樣,那是對他智慧的高度贊賞。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諸葛亮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諸葛亮的故事 1
隆中對
官渡大戰以后,劉備逃到荊州,投奔劉表。劉表撥給他一些人馬,讓他駐在新野(今河南新野縣)。
劉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因為自己的抱負沒有能夠實現,心里總是悶悶不樂。他想尋找個好助手。他打聽到襄陽地方有個名士叫司馬徽,就特地去拜訪。
司馬徽說:“這一帶有臥龍,還有鳳雛,您能請到其中一位,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司馬徽告訴劉備:臥龍名叫諸葛亮,字孔明;鳳雛名叫龐統,字士元。
徐庶也是當地一位名士,因為聽到劉備正在招請人才,特地來投奔他。劉備很高興,就把徐庶留在部下當謀士。徐庶說:“我有個老朋友諸葛孔明,人們稱他臥龍,將軍是不是愿意見見他呢?”劉備聽了徐庶的介紹,說:“既然您跟他這樣熟悉,就請您辛苦一趟,把他請來吧!”徐庶搖搖頭說:“這可不行。像這樣的人,一定得將軍親自去請他,才能表示您的誠意。”
劉備先后聽到司馬徽、徐庶這樣推重諸葛亮,知道諸葛亮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就帶著關羽、張飛,一起到隆中去找諸葛亮。三顧茅廬后,諸葛亮終于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劉備。
諸葛亮看到劉備這樣虛心請教,也就推心置腹地跟劉備談了自己的主張。他說:“現在曹操已經戰勝袁紹,擁有一百萬兵力,而且他又挾持天子發號施令。這就不能光憑武力和他爭勝負了。孫權占據江東一帶,已經三代。江東地勢險要,現在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看來,也只能和他聯合,不能打他的主意。”
接著,諸葛亮分析了荊州和益州(今四川、云南和陜西、甘肅、湖北、貴州的一部)的形勢,認為荊州是一個軍事要地,可是劉表是守不住這塊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可是那里的主人劉璋也是個懦弱無能的人,大家都對他不滿意。
最后,他說:“將軍是皇室的后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占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能夠這樣,功業就可以成就,漢室也可以恢復了。”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辟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于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
后來,人們把這件事稱作“三顧茅廬”,把諸葛亮這番談話稱作“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諸葛亮的故事 2
諸葛亮小的時候聰明好學。
傳說他在跟一位老先生讀私塾的時候,這位老先生以雞鳴確定放學的時間。先生家里養了一只大公雞,這只大公雞不但黎明報曉,而且到中午和傍晚也要叫一陣。那個時候沒有鐘表,老先生就以中午和傍晚的雞鳴作為下課的時刻。這位老行政管理很有學問,講書又特別生動。諸葛亮非常喜歡聽先生講書,特別是喜歡聽他講春秋戰國時期管仲、樂毅和孫子兵法的故事。可是有時正聽到興頭上,大公雞喔喔地啼起來,先生就立即收拾講桌上的書籍,宣布下課,這叫諸葛亮感到十分掃興。
怎么辦呢?諸葛亮想出了一個主意。他每天上學的時候在口袋里裝上幾把米,當公雞快叫的時候,他就偷偷地把米撒到窗外去,大公雞跑過來,在窗外的草地上找米吃,就忘了鳴叫了。等到那大公雞想起鳴叫的時候,別的孩子早已坐不住了,老先生也已餓得心里發慌。先生莫名其妙,覺得有點奇怪,諸葛亮卻暗自得意。終于有一天,這事被先生發現了。一氣之下,先生把諸葛亮攆出了學堂。
諸葛亮回家以后,好幾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他本想能多聽老師講課,可是弄巧成拙,瑞連學也不能上了。他非常后悔。后悔自己不該背著老師和同學做手腳,后悔自己不該只顧自己的'興趣,不顧老師和同學餓肚子。老先生知道了諸葛亮回家以后的情況,想起諸葛亮平時有禮貌愛學習的表現,想到給公雞喂米這件事雖然令人可氣,可是也透露出這個孩子的聰明才智。如果這個孩子的聰明才智能用在正地方,將來可能是一個有用之材……于是派人把諸葛亮叫回了學堂。
從此,諸葛亮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用智謀的。有時候可以用智謀,有時候是不能用智謀的,聰明要用在正地方。從那以后,他更尊敬先生了,他下河抓魚煮湯給老人滋補身子,幫助先生做一些家務和農活,在和老師更多的接觸當中,學習知識。老先生也更喜愛諸葛亮這個學生,他把做人的道理和平生的學問都教給了諸葛亮,為諸葛亮后來成為大政治家和軍事家打下了基礎。
諸葛亮的故事 3
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
孫劉聯合破曹,周瑜氣量狹小,多次設計害諸葛亮不得。
一氣,周瑜在孫劉破曹戰中受傷,被諸葛亮調趙云先奪城池,周瑜怒火攻心;
二氣,周瑜孫權用美人計,甘露寺招親,騙劉備至吳,企圖謀害,被孔明識破,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氣,周瑜又生一計,明取西川,暗奪荊州,又被諸葛亮識破,差點被活捉。周瑜氣急又加之舊傷復發,不治身亡,被氣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的故事 4
諸葛亮安心輔佐劉禪,回成都后主掌蜀漢大權。自他上臺后排擠李嚴,安插親信,獨掌朝綱。他開府理事,大小事物“咸決于亮”,儼然就是一個“假皇上”。最露骨《出師表》應是最好的證明。
諸葛亮掌握一切事務的決斷權,在給后主的上書中厚顏無恥,對后主指手畫腳。諸葛亮除了對劉禪提出了這樣一些不能不從的“建議”外,當然也不會忘記安排他北伐離開成都后朝中的人事問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原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諸葛亮已經任何事情都要過目了,劉禪只不過是聽聽他的匯報而已。諸葛亮南征回來之后,為了集權,一心想發動北伐。可是蜀國正處在羸弱狀態,不適于進行大規模的.戰爭。諸葛亮為達到目的,鼻涕一把、淚一把的哭述先帝遺志,恢復大漢天下的雄心,逼迫地劉禪啞口無言。
蜀漢政權中,李嚴、廖立、魏延等人對諸葛亮專政攬權頗多微詞,李嚴亦猜忌諸葛亮有不臣之心。《三國志·蜀書·李嚴傳》注引《諸葛亮集》云:“(李)嚴與(諸葛)亮書,勸亮宜受‘九錫’,晉爵稱王。”
九錫這項殊禮太復雜,但以下幾項殊禮卻是人人都能看到的:“劍履上殿”,即可以帶著武器、不脫鞋子進入宮廷,享受與皇帝同等的待遇;“朝覲不趨”,在朝廷上以快走為禮節,但接受了這項殊禮的權臣卻可以不慌不忙地慢慢行走;“贊拜不名”,皇帝和朝儀官對大臣一般都是直呼其名,對權臣卻特別允許不稱呼名字,只稱呼官職和姓氏。這三條都與上朝有關,有了這三項殊禮,皇帝和權臣在朝堂上就幾乎沒有區別了。后來發展的更不像話,竟然出現給權臣設立專座的“殊禮”,還允許權臣跟皇帝平起平坐,儼然一副太上皇的模樣。由于這種殊禮實在太露骨,一般的權臣都還不敢使用。漢末,曹操欲加九錫,受漢禪,遭到心腹荀彧的堅決反對。覺得九錫實在不是人臣要的東西,曹操為此失了不少人心,實在是得不償失。
諸葛亮明知道李嚴什么意思,不但不檢點,而且還大言不慚地說:“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足下方誨以光國,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東方下士,誤用于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并升,雖十命可受,況于九邪!”
儼然他對目前的權利嗤之以鼻,他之所以不取代劉禪是怕成為眾矢之的,維持現在這種狀況,雖然沒有皇帝的名分,可內外事務統一歸自己決策,也跟皇帝沒什么區別。作為一個托孤之臣,能對后主指手畫腳,過多地干預朝政,而別人又認為是“鞠躬盡瘁”,諸葛亮可說是古今第一人。
諸葛亮死后在給他立廟的問題上,劉禪曾做過一次反常舉動。根據史書記載:“亮初亡,所在各處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于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于成都者,后主不從。”言事者只得退而求其次,建議立廟于沔陽。禁止百姓“私祭”,后主才勉強同意。
后主為什么不同意為諸葛亮立廟?諸葛亮生前,劉禪以“相父”稱之,關系可見非同一般,難道諸葛亮死后立個廟祭祀都不可以了?究其原因只能說是劉禪在報復諸葛亮,因為諸葛亮生前以“相父”身份對后主指手畫腳,壓制劉禪時間太長了。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劉禪敢怒不敢言,他死后,劉禪才能直起腰板說話。可見在劉禪心中有多痛恨諸葛亮了。劉禪被諸葛亮壓抑到無法容忍的地步。
諸葛亮的故事 5
諸葛亮,三國時期的偉大謀士,是一位智勇雙全的人物。他的故事讓人們領略到了智慧與勇氣的力量。
在亂世中,"三顧茅廬"成為諸葛亮最為著名的故事之一。身為劉備的臣子,他秉持著忠誠和聰明的原則,不斷勸說劉備出山,最終在第三次請求中才成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堅守信念,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諸葛亮還有一個經典的故事是"空城計"。當曹軍大將司馬懿進攻時,諸葛亮準備了帷幕、銅像等道具,在城頭上呈現出自己坐鎮的場景。司馬懿被智勇過人的諸葛亮所嚇住,不敢輕易攻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智慧和策略能夠戰勝強敵。
諸葛亮深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他熟練掌握天文地理知識,并能運用自己的智慧進行謀劃。在巧借東風擊敗曹操艦隊的故事中,諸葛亮利用風向變化讓敵軍船只陷入困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充分了解周圍環境,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戰略。
諸葛亮還是一位重視人才的領袖。他對劉備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他善于發現和培養人才,如龐統、徐庶等人都因得到諸葛亮的認可而展露才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珍惜人才、善待人才,才能共同取得成功。
最令人感動的是,諸葛亮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幸福。他胸懷天下,助力劉備建立了蜀國,但卻在未實現自己的理想時離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了更偉大的事業,有時需要做出犧牲。
諸葛亮身上的故事激勵著我們,他智勇雙全、謀略高超的形象讓我們明白了智慧與勇氣的力量。希望我們能夠在生活中汲取他的精神,去克服困難,追求真理。
諸葛亮的故事 6
在南陽,諸葛亮被尊為智圣,而《三國演義》及歷代詩人的渲染和吟詠,使諸葛亮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愈發崇高起來。
對于諸葛亮為何沒跟隨曹操,促成“強強聯合”以統一中國大業?在大一統觀念中生活的中國人一定會有這樣的想法,帶著這個疑問,筆者對諸葛亮的一生做了一次檢索和總結。
雖然諸葛亮輕揮羽扇的形象頗瀟灑,但細觀其一生,筆者認為有幾處大敗筆。
其一、擇人有誤。“良禽擇木而棲”,三國有個著名的謀士郭嘉,他之前是跟從強大的袁紹的,但他卻能慧眼識英雄,改弦易轍跟隨弱小的曹操,并屢建功勛。難道諸葛亮受匡扶漢室思想的`限制不齒與曹操為伍?!或者他認為曹操手下謀士如云,跟隨曹操難有在劉氏集團中的地位?可惜歷史沒有假設,劉備已捷足草廬而三顧,讓諸葛亮別無選擇。諸葛亮雖有管仲樂毅之志,卻未能及早把握出山時機,追隨真正的英雄,俗話說“扶強不扶弱”,與曹操失之交臂而跟隨劉備,不能不說是一次冒險。
其二、決策有誤。《隆中對》讀來雖鏗鏘有力,為歷代政治家和文人所稱贊,但卻指其策略有誤,且為致命性的,蜀國占西蜀和荊州之地,相隔千里而兩分兵力,難成掎角之勢,關公失荊州在所難免。劉備雖為英雄,但在關鍵時刻不冷靜,或者說是對諸葛亮的不信任,夷陵之戰的失敗,大損蜀國根基,反而更見孔明選擇之失誤。蜀國從此再無恢復漢室的機會。
其三、時機有誤。以弱小之國,五出祁山進攻強大的曹魏,幾乎皆徒勞而返,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雖為報三顧之恩及貫徹“以攻為守”的策略,卻大量耗費了蜀國稅收,也損耗了蜀國人力資源,致蜀國國力日漸衰弱。
其四、用人有誤。錯用馬謖,致有街亭之失。忘先主白帝城托孤“馬謖言過其實,未可委以重任。”之言。其五、理念有誤。作為蜀國最高行政長官,事無巨細,必親自躬親,未能注意提攜和培養蜀國后續人才,也導致其積勞成疾過早辭世。其六、協調不力,未能協調好魏延與楊儀之間的矛盾,在其死后,二人火并,大將魏延九族被誅,致人才匱乏的蜀國更加匱乏。
“得相能開國(《先主廟》)”。可惜諸葛亮的作為只開了一個蜀國,再無大的建樹,而且其長子長孫在曹魏的進攻中都為國捐軀,這個結果使諸葛家族的悲劇色彩更加凝重。
歷來都把諸葛亮當作神一樣的供奉,“尊劉貶曹”的思想都有拔高諸葛亮的傾向!不用說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但我們更要拔開歷史的迷霧來看其本來面目。縱觀諸葛亮,雖有名相之風,卻無韓信、樂毅之輩扶持,也不占天時地利。作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完美精神的體現,貫穿其蜀國政治生涯之始終,無不增添諸葛亮的悲壯,乃至“出師未捷身先死”之時,必有“長使英雄淚滿襟!”之嘆!
諸葛亮的故事 7
其實諸葛亮的一生在三國演義當中已經刻畫的比較完整了,從初出茅廬到成為蜀國丞相,諸葛亮算是用盡一生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為了劉備也是為了自己。不過因為諸葛亮在演義當中實在太神了,所以后人也是對諸葛亮非常的崇拜,那到底諸葛亮還有哪些故事是演義當中沒有記載過的呢?這次就為大家講講諸葛亮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大家也可以就當野史看看,因為正史里的諸葛亮可能就要讓大家失望了。
諸葛亮寫的出師表是我們在上學期間就要學習的,所以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其中有很多道理放在當今也能適用,可能這也是諸葛亮留給后人最大的一筆財富了。在三國里面多數人物的家事都很少被提起,所以人們也會覺得三國就是一本男人的小說,幾乎沒有女人什么事,今天就先來給大家講講諸葛亮的家事。諸葛亮的老婆是黃氏,后來才有人給她起名叫黃月英,歷史當中黃氏的名字是沒有明確記載的,不過黃月英卻是一位丑女,大家都不理解諸葛亮為什么要找一位丑女當老婆。首先古代人的婚事一般都不是自己能做主的,父母的決定可能更加重要,還有就是不是人人都對相貌非常的看重,內在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三國時期女子的地位也都不高,多數都是管管后勤,男人出去賺錢,而且幾乎只要是位達官貴人就會納妾,但是諸葛亮一生只娶了黃月英一個老婆。從這點上來看,諸葛亮和黃月英還是非常恩愛幸福的。而且黃月英本身也是一位大才女,諸葛亮有很多的發明創造就都是在黃月英的幫助下完成的,例如最出名的木牛流馬就是黃月英的點子。最后因為諸葛亮連年北伐,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倒在了北伐的路上,他們的兒子諸葛瞻也戰死沙場,無親無故的黃月英也因此隱退回鄉自己過日子直到去世。
傳聞諸葛亮不僅精通兵法,而且還懂得玄學,直到自己病危后就想通過七星續命延長自己的'壽命。所以諸葛亮也是準備了七盞大燈四十九盞小燈,還有一盞最重要的本明燈。只要本明燈能夠在七天之后不滅掉,那諸葛亮就可以續命成功。不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老天如果認為你不能續命成功那也沒辦法,諸葛亮的七星續命燈被魏延無意當中被破壞掉了,所以最后也只能感嘆上天注定諸葛亮氣數已盡。我們當然也知道,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續命的方法,也只能通過醫療手段續命,其實諸葛亮在當時已經算是長壽老人,比平均年齡高出不少,但蜀國危在旦夕只靠諸葛亮一人也是無力回天。
諸葛亮的一生非常傳奇也充滿了神秘感,如果你想了解一位真實的諸葛亮多看看正史就可以了,但人們似乎更加喜歡那個神秘的諸葛亮,能夠上演空城計、草船借箭、借東風、舌戰群儒,還有一系列發明的他。那你喜歡的諸葛亮是哪一種呢?
諸葛亮的故事 8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 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 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后,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 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于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 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后,笑著說:“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 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里拿著拂塵。城門里外,20多 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后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后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 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么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里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 計。還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諸葛亮的故事 9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托,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么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么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么?”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里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箭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箭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箭手一起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諸葛亮的故事 10
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寶雞市岐山縣境內,東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寶雞56公里,北距岐山縣城25公里。高20余米,面積約12平方公里,五丈原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河,東西兩面為河流沖的深溝,形勢險要。三國時期,諸葛亮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后因積勞成疾病死五丈原,五丈原由此聞名于世。是三國時諸葛亮最后一個戰場。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兵由漢中出發,穿過秦嶺,進駐五丈原。初來乍到,糧草不濟,先屯田練兵,待機伐魏。魏將司馬懿深知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貿然出兵。雙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戰,諸葛亮不得不引誘魏兵入葫蘆溝作戰,并放火燒斷谷口,欲大敗魏將司馬懿未料一場大雨,魏軍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諸葛亮病死軍中,蜀軍敗退。當司馬懿進兵諸葛亮指揮作戰的地方時,看到蜀軍陣地之險要,驚嘆道:“天下奇才也。”后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這里修建了寺廟。
據當地民間傳說,諸葛亮去世時,一顆明星從天而降,所以才起這個名字。當年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稱“諸葛田”。當年諸葛亮設軍帳指揮作戰的.地方還留有半米高的城墻殘跡,南北長約250米、東西寬近100米。當地群眾給這個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邊的秦嶺山坡,有一塊平展的石頭,上面似有棋盤線條。據說當年諸葛亮在這里下過棋,所以這座山得名“棋盤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諸葛鍋”,鐵鍋上鑄有漢代隸書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農田,游客來這里總想找一找古戰場的遺跡和傳聞。在農田的中間有一道河灣,當地叫落星灣,灣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諸葛亮祠,創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內獻殿內兩側墻壁上有一幅幅三國故事畫,如古城會、空城計、三戰呂布等。壁畫下鑲嵌著40塊青石,石刻岳飛手書《出師表》,字跡蒼勁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贊頌岳飛的石刻:“純正不曲,文如其人”。(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諸葛亮的故事】相關文章:
諸葛亮的故事05-23
諸葛亮的故事07-11
名人故事:諸葛亮的故事06-18
名人故事:諸葛亮教子的故事10-05
有關諸葛亮的故事07-17
諸葛亮的故事名稱09-24
諸葛亮教子的故事10-04
諸葛亮拜師的故事07-28
諸葛亮的故事300字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