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有感600字
三國既是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三國演義》讀后有感600字
。在這短短幾十年中,曾經有過多少英雄戰死沙場,又有過多少人雄霸一方,下面是挑選比較好的《三國演義》讀后有感600字范文,供大家閱讀。1.《三國演義》讀后有感600字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近,我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我感受良深。
《三國演義》是由羅貫中根據魏晉時代的史書與宋代的三分、元代的三國戲和羅貫中自己的思想合并在一起的小說。
《三國演義》主要記敘了三國時代的群雄爭霸的故事。在這個群雄爭霸的時代有許多英雄豪杰。例如:德才兼備的劉備,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有勇有謀的關羽,直爽豪邁的張飛,老當益壯的黃忠,老奸巨猾的曹操等。
對于《三國演義》我還有別的看法。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劉備寫得十分仁義,還攜民渡江,依我看,就是他攜民渡江是真的`,他也不一定是仁義君子,只是為了取得民心,這樣他就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劉備太喜歡哭了,簡直是“哭神”。在《三國演義》中他不知哭了多少回,一遇到喪氣事就哭,這樣他也好不到那里去。最重要的是,劉備太依靠諸葛亮了,什么事情都交給諸葛亮。人們說劉備“三顧茅廬”是重視人才,依我看,他就是想找個依靠,找個有才能的人幫自己管理而已。
《三國演義》說曹操是奸雄,可我認為他才應該是大英雄。他很重視人才,許攸來投靠他,他連鞋子都沒穿就去接待他。劉備只是依靠人才,而曹操是聽取人才的意見,結合自己的才智來管理軍隊,他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2.《三國演義》讀后有感600字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三國時期,三國鼎立。霎那間風起云涌,各路英雄群聚與此。
魏國兵強馬壯,曹操在位時,擁有百萬雄兵。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世人稱為奸雄。但我認為曹操是千古難遇的英雄。曹操刺殺董卓,雖然未果,但足顯其吞吐日月星辰的氣魄。袁紹雖有挾天子的先機,但昏庸的袁紹不聽許攸的勸告,曹操便將這大好的機會搶奪了過來。曹操為防止自己夜里被殺,就編出來自己會夢中殺人的.故事,以防自己成為第二個董卓。曹操也極其賞識忠勇之士,在關羽投降之際,曹操將赤兔馬送與他。當得知劉備還活著時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殺了曹操諸多將士,但曹操最終卻放了關羽,以此足見他的愛才之心。
曹操真不愧是三國時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王者。
蜀國君王劉備三顧茅廬,委身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感恩涕零,于是忠心輔佐劉備。當陶謙遭遇曹操圍攻之時,無人愿意援助與他,只有當時擁有幾千軍隊的劉備愿意相助。曹操撤軍后,陶謙欲將徐州送給劉備,但無安身之地的劉備毅然的拒絕了他,在他看來,仁義比什么都重要。自古得民心著,得天下。蜀軍所在之地,百姓們無不安居樂業,連連稱贊劉備賢德。當龐統在半晌處理完100日的公文時,張飛急忙去請劉備,并派士兵嚴守于此。劉備得知,連夜趕路,在半夜于龐統門外等待直至其睡醒。龐統醒后,吆喝著要喝酒,劉備親自為其買酒。龐統臨行時劉備又將自己的的盧馬送與他,并制止張飛殺龐統,狠狠地呵斥了張飛,于是臥龍鳳雛就都成了劉備的軍師。
蜀軍乃仁義之師,劉備乃仁義之王,
資料共享平臺
《三國演義》讀后有感600字》(http://salifelink.com)。吳王孫權九歲時擔任使者,奉命要回父親的尸體,小小年紀氣宇軒昂,他最終不負眾望,將父親的尸體索要回來。吳國面向長江天塹,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面對曹操百萬雄兵,江東各才俊絲毫不懼,紛紛出計謀,其中出現了一派,其主張孫劉聯合,但江東各才俊看法不一,孫權權衡利弊后決定實行孫劉聯合。為防止內亂,孫權說了一些話便凝聚了江東文人武士的心。
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國孝義屬孫權。
至勇、至仁、至孝,皆王者之風。
學習至勇,待人至仁,對老至孝,乃新一代的朝氣蓬勃的少年。
多么希望我生于這亂世中!
3.《三國演義》讀后有感600字
公元184年至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即三國時期。在此期間,諸侯并起,天下紛爭,在臥龍溝的草廬中,一位中年男子頭戴綸巾,手握羽扇,雖然身在世外桃源,卻時刻牽掛著天下的興亡盛衰。于是,便有了三顧茅廬的機緣,三國的歷史也因此變得波瀾起伏……
他,就是諸葛亮。作為劉備的第一謀士,他身肩重任,正如出師表中描述的:“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他出山之時,劉備正寄人籬下,雖然已經擁有了一塊不大的領地以及少許兵權,但是和袁紹、曹操、孫權比還是相距甚遠。諸葛亮憑著自己杰出的.軍事才能和外交才能,通過赤壁之戰的勝利,給了曹操當頭一棒,隨后的三氣周瑜、智取漢中、水淹七軍……終于輔佐劉備建立了一個可以和魏、吳相鼎立的國家――蜀,實現了隆中對三分天下的目標。可惜的是,隆中對中所言的“興復漢室”,卻因諸葛亮的英年早逝而變成了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
不客氣地說,《三國演義》把諸葛亮近乎神化了。在羅貫中筆下,諸葛亮有通天徹地之能,深謀遠慮,有扭轉乾坤之力,呼風喚雨。無論到哪里都能所向披靡,一生少有不得志之時。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借東風,赤壁之戰、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空城計,無一不是他一生的得意之作。正如“演義”的定義――根據歷史傳紀鋪敘引申,并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而成。正是這一“加工”,便把諸葛亮神話了,變得人不像人,妖不像妖。
《三國志》里的諸葛亮,褪去了草船借箭的光環,少了借東風的際遇,原因在于,前者是根據歷史事件移花接木而成,后者卻是根據民間傳言加工而成。“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諸葛亮明于治而為相”,這是同時代人對他的評價。確實,《三國志》中體描述的那個真實的諸葛亮實際上更善于治國,他治國的能力可以和漢代的蕭何、陳平相比,也能與春秋戰國時的管仲、樂毅齊平。但他的軍事才能卻無法達到姜子牙、張子房的水平。如果說到用人看人的本事,就更平庸了。街亭一戰,他錯任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為街亭守將,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街亭失守,就是因為這一戰,使興復漢室的愿望成為了泡影,致使諸葛亮終其一生也沒有越過這個門檻。雖然諸葛亮不善用兵,但卻通曉蕭何的治國之道、孫武的治軍之道。在街亭失守后,他揮淚斬馬謖,然后自貶三級。正是諸葛亮這種以身作則的精神,使蜀國的政治風貌走上了正軌,也為歷史留下了絢爛的一筆。
這是我從《三國志》中讀出的一點心得體會。常言道“一百個人的眼睛里就有一百個林黛玉”,諸葛亮這個人到底怎么樣,他有什么樣的性格,又有哪些功過,歷史的長河總有一天會向我們一一揭示!
【三國演義》讀后有感】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7-03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08-15
讀《三國演義》有感作文09-24
三國演義名著讀后感08-17
《三國演義》讀后感[200]10-01
《三國演義》讀后感[300]06-09
度《三國演義》讀后感09-29
《三國演義》讀后感心得07-03
再讀《三國演義》讀后感10-02
關于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