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說課稿
在撰寫時應重點講清楚每個環節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論依據,還要做到前后呼應,使前三個方面內容落實到實處,
《湖心亭看雪》說課稿
。下面是由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湖心亭看雪》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九年級(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篇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作者張岱以清閑淡雅的筆墨,給我們勾勒出了一幅氣象雄偉的湖山雪夜圖,以不著痕跡的淺淡筆觸展示了游湖人的高雅情趣,文情蕩漾,余味無窮,閱讀這類詩文,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及設計理念。
一、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階段提出了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積累相關文言實詞,翻譯并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品味雪后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寫作手法。
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誦讀及背誦作為本課的重點。把了解寫景這種白描手法及賞析文章的思想內容作為本文難點。
二、教學方法
1.說教法
本課主要采用競賽活動法,朗讀法,賞析法 等教學方法,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2.說學法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講法,師授生記,雖然字字落實,但不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倡導啟發自主性。另外作為初三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以讀貫穿始終。
(一)初讀
1.導入課題
課前多媒體播放有關西湖的圖片,使學生對西湖有個感性的認識。對此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我拋出引言“白雪覆蓋的西湖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帶著這份好奇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2.檢查預習
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采用個讀、聽讀、競賽讀等多形式朗讀,要求讀出文章句內停頓,讀好文中關鍵詞語,讀好句末虛詞,讀好重要段落,體會語氣,把握語速。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
資料共享平臺
《《湖心亭看雪》說課稿》(http://salifelink.com)。說明:初讀階段,主要用到了教學方法中的競賽活動法和朗讀法,意在用多樣性活動調節初三緊張乏味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躍的氣氛中初步感知文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預習課文、自主學習的興趣。
(二)精讀
要求學生借助注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閱讀課文,即用不同的符號記下課文中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并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看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么?寫雪大的句子和寫冬雪寒冷威嚴的句子各是哪一句?
2.寫西湖雪景的句子?采用什么寫法?
3.來到亭上,看到了什么?那人對我的態度是怎么樣的? 我的態度呢?
4.舟子對作者的評價是哪個字?為什么?
這四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討論中完成難點的掌握,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接下來進行意境的品與欣賞。
(三)品讀
在整體朗讀和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接下來開始對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加以深入挖掘。為了防止學生對文章的感知留于表面,我于是設計了由詞到句到文的三個環節進行由淺入深的引導
一讀 品詞語。文章雖篇幅短小,但言簡意豐,余味無窮。我讓學生以“我認為 詞(字)用得好,寫出了 ”為話題發言。意在通過對詞語的賞析,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情感。例如文中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獨往湖心亭看雪”,這兩句中,我引導學生抓住“絕”字和“獨’字來分析,一個“絕”字生動形象地傳達出了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然而正是在這人鳥聲俱絕冰雪天地里,竟有人深夜出門,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是一種何等迥絕流俗的孤懷雅趣啊!
二讀 品美點。本文意境深遠,更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其中在寫湖中雪景,視線由遠及近,山水,景致,人物一氣合成,如同一幅氣象雄偉的湖山雪夜圖。
于是我設計了以“我認為 句美,寫出了 ”為話題發言。意在引導學生對景物描寫進行鑒賞,由景入情,例如: “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一句,我指導學生體會句中視線由遠及近的移動,景物由面到點的變化,從而感受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的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及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茫茫如“太倉粟米的深沉感慨。
三讀 品情感。文章雖是寫景佳作,但它更深的寓意是在于抒發他冰雪獨抱的操守和孤高自賞的情調,雖然就學生的年齡而言理解這一情感有一定距離,但在前文的層層鋪墊之后學生的感情已經逐漸被調動起來,于是我設計了以“我從文中 處, 理解了作者 的心情”為話題發言。雖給了學生很大的空間,但學生很快就能捕捉到情感噴發的焦點。如:我從文中“獨往湖心亭看雪”,作者夜深獨往,既是不欲人見,也是不欲見人。那么作者的這種孤寂的情懷,避世的憂憤就溢于言外。 再如:周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借舟子之口,點出一個“癡”字,又以相公之癡與癡似相公者相比較,相浸染,把一個“癡”字寫透。通過他的喃喃自語,把人們與作者情感上的隔膜,把作者別有的懷抱、孤高冷寂的品格都生動地表現了出來。由此看來,所謂“癡”,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懷。
在實際教學中這三個環節確實有一點的難度,有時也遇到了引而不發的尷尬局面,但我始終緊扣文本,力圖做到在讀中尋找疑問,在讀中解決疑點,在讀中體會心情,在讀中豐滿人物,正是因為品讀細膩,所以整堂課情趣盎然,讓人回味無窮。
課文賞析完了,我做了這樣一個小結:親愛的同學們,老師非常佩服你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于透過癡行癡景觸摸到了并且走進了張岱這位癡人之癡心。下面讓我們一起以我們最飽滿的情感再次齊誦全文,再次感知這位癡人之癡心。
【《湖心亭看雪》說課稿】相關文章:
1.湖心亭看雪說課稿
4.看《雪孩子》有感
5.觀察日記看雪
6.看雪觀察日記
7.《雪孩子》說課稿
8.看冬天雪的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