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楊絳《我們仨》讀后感1000字【推薦】
讀完《我們仨》以后,會被楊絳一家三口的親情所打動,
楊絳《我們仨》讀后感1000字【推薦】
。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集的2篇“楊絳《我們仨》讀后感10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楊絳《我們仨》讀后感1000字一
“世界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玻璃脆”書中如是說,那么他們仨從女兒錢瑗出生到死去這六十年,一直飽有的這份親情還算堅牢吧,按一輩子的長度來計算的話。錢鍾書和楊絳堪稱夫妻模范,錢對楊的那番“遇見她之前沒想過結婚,娶了她不后悔,再也不想其他人”深情,真是soul mate啊。
以上為昨日晚上所寫,寫不下去,今天中午繼續。
其實我最佩服最喜歡的是他們那種對名利淡然的心態,在他們心里只有自己鐘愛的文學和自己珍惜的家庭。錢說:“有名氣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他們希望有幾個知己,不求有名有聲。這是多么高尚的境界啊。但是話又說回來,我們又豈能達到這境界呢,別人是天才,是精英,不求聞達可已聞達,我們呢,庸碌小輩,拼命掙扎。換句話說,他已經獲得了就不在乎,(當然也有可能在他沒獲得之前也不在乎),我們連獲得這份殊榮的門都看不到。
我想起浮夸的歌詞,想起里面那個小人物的用大動作來博人們關注,怕被遺忘就用浮夸的表演來放大自己,未嘗成功就用十倍的苦心去做突出的那個。特別是在北京這個地方,特別是在20歲這個年紀,腦袋里的幻想,心胸的壯志,被現實中的默默無聞強烈的壓抑著。這種感覺你知道吧,好不甘心,覺得自己明明應該活在光芒之下,享受別人的膜拜,前程似錦,指點江山,可是,真的有一千萬個可是。所以真的會那樣去做——其實怕被忘記,才放大來演吧。
或許年輕人本該就迷茫的吧。在你20歲這個年紀,你憑什么去擁有別人打拼十年二十年換來的成績,你憑什么眾星拱月做人群中的核心,你憑什么要求別人給你機會要求別人認可你。這個你指的是我,相比去沖去闖,我似乎更多在自怨自艾。恨自己對自己狠不下心來。
說回他們仨,都是書蟲,我覺得做書蟲書癡是件很酷的事情,嗜書如命,很棒的夸贊。我不知道他們為什么喜歡讀書,是什么樣的心態,至于我自己,我挺享受看書的,說的肉麻點,看書的時候我覺得那種獲取知識的欲望在驅動我,在獲取知識之后的那種滿足感又奇妙無比,我看的書越多我會發現我要看的書越多,發覺自己看的書是那么的少,世界是那么廣袤,恨不得將全世界的好書都看完。很多人將讀書的動機歸為能增長見識和智慧云云的,我覺得不然,那只是結果,我的動機就是我喜歡讀書,我喜歡處于那種狀態,就像喜歡打球喜歡旅行喜歡逛街什么之類的正常愛好一樣,而獲得智慧知識那只是結果,順其自然的結果,不必去強求的結果。只有發自內心的喜歡,才能一直讀下去。
再扯兩句家庭,前兩天媽媽給我微信說爸爸又嘰里呱啦了,要我去搞定老爸,我就給爸爸發了條短信,其實內容不過于別生氣,一家人,要珍惜,我愛你,
資料共享平臺
《楊絳《我們仨》讀后感1000字【推薦】》(http://salifelink.com)。但是我是帶有感情去發的,我相信爸爸也能收到,我很感恩,我生在這個家庭里,我的父母姐姐很愛我,我也很愛他們,他們很少去透露他們的感情他們的愛,那么就讓我負起這個責任,告訴其他三個人,“我們四”是相親相愛打死不離的家人,珍惜這世情緣。寫到這里,我似乎對《我們仨》又多了點感想在心頭。說是讀后感,基本沒牽涉到他們仨什么事,只是借題發揮下,我又不是文化工作者,懶得去管這么多,不知道還要寫什么,所以就不寫了,望下次寫的好點,望長寫長有。
我們仨讀后感1000字二
相親相愛的我們仨,血脈相連的我們仨,無法分割的我們仨。
我們仨經歷了人世間諸多苦難,最終卻沒換來諸多幸福。天人永隔,陰陽擋不住綿長的思念,更擋不住結發之情,血脈之親。我們仨,錢鐘書,楊絳,錢瑗。
這是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三口之家。論其平凡,是因為他們像千萬家庭一樣,母慈子孝,家庭和睦。論其不平凡,是因為他們都在自己的事業方面都有所貢獻。其實世間哪有不凡,萬物皆有靈,有靈則有情,親情可謂占據大半。在親人面前,我們都是再平凡不過的人,他們永遠會牽掛我們,而我們也會依賴他們。
這是一幅作者家庭人生的刻畫。從懵懂少女,到為人妻,再到為人母,這就是一個女人的一生。當然,這中間還有許多故事。文章開頭,描繪了一個夢境,一個至親生命將盡的夢境。其實,人生何嘗不是一場夢。生,為夢的開始,殤,為夢的泯滅。人生不應該因為恐懼死亡而患得患失,也許,將人生當成一場夢,不失為一種豁達。
作者全文行筆平淡,沒有吶喊,沒有聲嘶力竭,只是將故事平靜地敘述出來,儼然像一個旁觀者。我不知楊絳先生寫此書時是何等心境,但我認為,其實不然。看似波瀾不驚,但卻波濤暗涌,字里行間卻飄散著淡淡的思念。也許經歷過生離死別,年華蒼蒼,看淡了所謂的生死,看破了寥寥紅塵,明白了生死由命。一次失去兩個至親,普通人應該承受不了。沒有先生強大的心境,也理應學會豁達,而不是為生死之事沉淪,要為他們好好活著。
記住一切你曾經擁有的,珍惜一切你所擁有的,寄希望于你即將擁有的——“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我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這本書中充滿的不過是生活的片斷,對人的思念。然而你可曾在其中聽到過一滴懷念的淚水?堅強,在堅強中得到了磨練;希望,因希望世界被賦予以色彩。“只有在夢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從來如此,并將永遠如此”?一切終究會改變;改變的代價是高昂的,然而我們必須付出以執著。前人植樹后人乘涼,當我們將真心付出,我們的后代必會受益。相比之下,死又算得了什么?在愛因斯坦眼中,不過是不能聽莫扎特罷了。成敗何足道,看破煙云,就讓那一份溫情伴隨我們走向路途的終點。
書中最后說:“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路在何方,家在何處?愿楊絳先生在這尋尋覓覓中永遠懷著我們仨這份曾經的幸福。
【楊絳《我們仨》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論語讀后感03-13
《窮人》讀后感03-13
《童年》讀后感范本03-13
《素書》讀后感05-25
《東史郎日記》讀后感11-20
《信仰的力量》讀后感06-16
《去年的樹》讀后感03-13
讀后感作文評語06-23